《渔歌子》赏析

合集下载

渔歌子古诗词赏析

渔歌子古诗词赏析

渔歌子古诗词赏析渔歌子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以写渔民渔歌为主题,表达对渔民生活的赞美与祝福。

渔歌子的韵律轻快明朗,节奏独特,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适合用来歌颂大自然和渔民的生活。

下面将对几首脍炙人口的渔歌子进行赏析。

1. 渔歌子-浪淘沙浪淘沙,迎着朝霞,风中帆影若相邀。

天涯浩渺,三万里河山清丽,扁舟一片白茫茫。

赤杨寒影垂钓客,烟寺水阁逢丁香。

独立长桥,万里意成长。

浩渺江山起朝霞,不负春光。

此首《浪淘沙》描绘了渔民清晨出海、修正航向的场景,以及在江山锦绣中享受美好生活的景象。

诗人运用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辞藻,将江山和渔民的生活相互融合,展现出壮丽而纯朴的画面。

2. 渔歌子-归去来辞归去来,潮水阻渔船。

波涛拍岸,扁舟遥遥衔。

筛人耳中,渔歌声声唤。

梁陇桥边,江山永隐难见。

清露净波漾,轻风拂面。

千山万水,归去来复还。

《归去来辞》描绘了渔民出海捕鱼的艰辛与归来的欢乐。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通过形象描绘,将渔民的辛勤劳作和对家园的眷恋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

3. 渔歌子-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一首以江南水乡的夜晚为背景的渔歌子,描绘出江南秋夜的幽美与宁静。

诗中以月落、乌啼、霜满天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深夜归船而耳边传来的钟声,给人一种寂寥与宁静的感觉。

通过对以上几首渔歌子的分析与赏析,我们可以看到,渔歌子以饱满的情感和独特的韵律,生动地描绘了渔民的辛勤劳作、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渴望,以及对家园的眷恋和赞美。

渔歌子既展示了江山秀丽的风景,又讴歌了渔民朴素而高尚的精神风貌。

这些优美的古诗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为后世的诗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让我们一同欣赏和传颂这些经典的渔歌子,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美好和力量。

渔歌子的解析

渔歌子的解析

渔歌子的解析
《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或《渔父乐》。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后被张志和用于词的创作,遂为词牌名。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为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作。

这首词勾勒了一幅优美、清雅的画面,有山有水,有飞鸟有鲜花,有鲜美的鱼,有兴致盎然的渔人。

画面中的色彩也极其丰富,山是青山,鸟是白色,桃花是粉红色,渔人身上的穿戴是绿色。

整首词宛如一幅神仙居住的山水画卷,有春水碧于天,有山青花欲燃,有白鹭自在飞,有鳜鱼逐流水。

渔翁在细雨蒙蒙中垂钓忘归,好不惬意自在。

这既体现了诗人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力,也反映了他高远、淡泊、超脱的生活意趣和生活追求。

渔歌子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歌子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歌子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渔歌子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渔歌子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古诗带拼音版yú gē zǐ渔歌子zhāng zhì hé张志和xī sā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éi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qīng ruò lì ,lǜ suō yī ,xié fēng xì yǔ bú xū guī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古诗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3、古诗赏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

“西塞山前”点明地点。

“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

“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

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

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寄情于景,显现出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和淡泊,成为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词作。

诗歌鉴赏《渔歌子》体会“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美好

诗歌鉴赏《渔歌子》体会“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美好

诗歌poetry鉴赏渔歌子【作者】张志和【朝代】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①渔歌子:词牌名。

②西塞山:浙江湖州。

③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⑥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⑦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⑧不须:不一定要。

赏析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

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

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作者简介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

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

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

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

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及翻译赏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及翻译赏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及翻译赏析《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今天店铺为你精心整理了《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希望你喜欢。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注释[1]渔歌子: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

此为词人效仿当地渔歌而作的词。

[2]西塞山:山名,位于浙江湖州市西南。

[3]“桃花”句:桃花流水:桃花盛开季节正是春水盛涨之时,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鱼:一种有斑纹的淡水鱼,口大鳞细,肉嫩味美。

江南俗称桂鱼。

[4]箬笠:用箬竹叶及篾编成的宽边帽。

[5]蓑衣:用草或棕叶编制的雨衣。

[6]须:必要。

引申为愿意。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背景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

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赏析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

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

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

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

“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

渔歌子张志和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渔歌子张志和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渔歌子张志和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

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

苏轼有《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徐俯有《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④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⑤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翻译】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

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

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渔歌子张志和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渔歌子张志和【阅读训练及答案】1.全诗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古诗《渔歌子》赏析(6篇)

古诗《渔歌子》赏析(6篇)

古诗《渔歌子》赏析(6篇)古诗《渔歌子》赏析篇1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闲得意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赏析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由地翱翔,衬托渔父的悠然得意。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季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然自由的生活情趣。

古诗《渔歌子》赏析篇2【渔歌子·荻花秋】五代:李珣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渔歌子·荻花秋】创作背景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对前蜀怀有故国之思,便憧憬江湖。

李珣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在湖南、湖北一带过了一段时期的隐居生活,然后溯湘水而上,后来他在岭南生活了较长时期。

词人乘船经过湖南、湖北一带,创作了大量描写隐逸生活的词作,这首《渔歌子》便是其中之一。

【渔歌子·荻花秋】译文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犹如屏上的山水画。

浩淼的烟波中,皎洁的月光下,我收拢钓鱼的丝线,摇起小船回家。

绿水就是我的家园,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难赛过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鱼虾。

面对盈杯的水酒,望着诗书满架,我已心满足足,再不用将名利牵挂。

解释渔歌子: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成为词牌名。

单调二十七字,四平韵。

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

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抽生草黄色扇形圆锥花序,生长在路边和水旁。

渔歌子原文及赏析

渔歌子原文及赏析

渔歌子原文及赏析
渔歌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形式,它以描述渔民生活为主题,通常带有简练抒情的特点。

以下是一首经典的渔歌子原文及赏析。

渔歌子
水涨潮更深,
满载渔船归;
一叶扁舟晚,
孤帆远岸飞。

渔歌声中断,
渔翁欲归家;
桃花映水红,
渔后织罗带。

这首渔歌子通过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表达方式,勾勒出了海上渔民的生活场景。

从开头的“水涨潮更深,满载渔船归”可以感受到潮水的潮涨潮退,渔民们满载而归的场景。

接着,“一叶扁舟晚,孤帆远岸飞”,形象地描绘出孤独的小船在远岸上驶向家园的景象。

然后,歌中的渔歌声突然中断,渔翁们渴望归家。

“桃花映水红”一句,给人以温馨与美好的感觉,仿佛渔后在家织罗带,期待着归船的归来。

整首歌的总字数不多,但通过简短而富有感染力的语句,展示了渔
民们朴实勤劳、艰苦卓越的生活状态。

这首渔歌子既可让人感受到大
海的浩渺深邃,又能体味到渔民们对家园的眷恋,给人无限遐想与共鸣。

渔歌子这种形式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常见,它以简短、抒
情的语言,描绘了渔民们辛勤劳作、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景象和心情。

渔歌子所表达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真挚情感,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这些作品以小见大,通过渔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对美好生活
向往的追求。

总而言之,渔歌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简短而抒情的体裁。

它以
描绘渔民生活为主题,通过简洁有力的语句展现渔民们辛劳劳作和对
家园的眷恋。

这种形式的作品在中国文学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让读者深刻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歌子》赏析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年代: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 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

附:诗人张志和介绍:约730—810,唐代诗人。

本名龟龄,字子同,
金华(今属浙江)人。

唐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

字号玄真子,又自称烟波掉叟。

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