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外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分支的狭窄和血管介入治疗

【 关键词】颅 内动脉 粥样硬化 ; 内动脉 粥样硬化性狭窄; 颅 颈动脉经皮血 管成形支架置入 术
【 分 类 号】R 4 . 中图 7 31 [ 献标 识 码 】A 文 【 章编 号】1 0 — 5 7 2 1 )3 0 4 - 3 文 0 7 3 0 (0 2 0 — 11 0
高 。开展 血 管 介入 治 疗 能有 效 减 少卒 中的发 生 率 , 其 有严 格 的 适 应 症 和 禁 忌症 。并发 症 有 脑 栓 塞 、 管 闭 塞 、 管 但 血 血 破 裂 等 。术 中密切 观 察 症 状 和 体 征 的 变化 , 及 早 发现 并发 症 。手术 操 作 准 确 、 细 , 血 小板 、 凝 治 疗 等 , 可 仔 抗 抗 可减 少
【 要】颅 内动脉 在 结构 上 有 先 天 不 足 。 内外 动 脉 粥 样硬 化 性 狭 窄是 卒 中的 首要 炳 因 。 内动 脉 粥样 硬 化 性 狭 摘 颅 颅
窄 亚 洲人 多 见 于 欧洲 、 洲人 . 外 动脉 则 欧洲 、 洲人 多见 于亚 洲人 。颅 内动 脉 粥样 硬 化 性 狭 窄在 卒 中 的发 生率 甚 非 颅 非
4 5 2 -3 9 .
C l D ah Df r2 0 ,63:- 6 . el et ie,0 91() 30 f 7 [] A r D airJ 9 maa J ,X v M,Ser C ,R d g e M.agt g te l e te J or us C T rei h i n p 3 ptwa fao ts .C r P am D s 0 0 1(2: 3 5 ah y o p poi ur hr e ,2 1 ,62) 0 — s 5
包 头 医学 21 年 第3 卷 第 3 02 6 期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全文)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全文)颅外颈动脉狭窄性疾病(extracranial carotid stenostic disease)指可引起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和/或闭塞。
一、流行病学资料脑卒中(stroke)是目前我国人群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在总死亡中所占比例,城市为20% ,农村为19%。
25~74 岁年龄组人群急性脑卒中事件的平均年龄标化发病率男性为270/10 万,女性为161/10 万,平均年龄标化死亡率男性为89/10 万,女性为61/10 万,平均年龄标化病死率男性为33%,女性为38%[1]。
在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病变和出血性病变的比例为4:1。
其中颅外颈动脉狭窄与脑缺血性疾病特别是脑卒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约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病变引起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2年卒中发生率可以高达26%[2]。
二、病理与病理生理㈠发病原因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90%的颈动脉狭窄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其余10%包括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动脉迂曲、外部压迫、创伤性闭塞、内膜分离、炎性血管病、放射性血管炎及淀粉样变性等[3]。
1.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形式是颈动脉形成硬化斑块造成狭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好发部位主要是颈总动脉的分叉处,特别是颈动脉球。
按病变的不同发展阶段,斑块可分为纤维性板块和复合性斑块两类。
(1)纤维性斑块,早期的动脉硬化斑块为附着于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其中主要成分是胆固醇。
同时斑块周围的炎症反应又伴发血管壁纤维增生,覆盖于斑块表面。
(2)复合性斑块,纤维性斑块经不断的变化最终成为复合性斑块。
引起临床症状的颈动脉复合性斑块通常具有溃疡形成、附壁血栓或斑块内出血等特点。
斑块进展造成血管内膜层破裂,粥样物质碎屑释放入血管腔内。
随着粥样碎屑的不断脱落,在病变的中心可出现溃疡腔。
颅内外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适应症ppt课件

精选ppt
11
CTA结果
精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t
12
stent
术前
术中路图
精选ppt
术后
13
术后出现喝水 呛咳,右侧共 济失调。经康 复治疗后可以 扶物行走。
精选ppt
14
精选ppt
4个月后
15
做不做? 选择什么样的病人做? 怎么做?
精选ppt
16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病因 颅内外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关系 颅内外动脉狭窄导致脑梗死的机制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治疗
精选ppt
33
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后中风风险
精选ppt
34
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及以上患者中治疗2年 预防1例中风发生需要治疗6例(NNT为6), 症状性狭窄50%-69%的NNT为20;无症状狭窄 60%以上的NNT为17。 5年的联合分析(NASCET和ECST): 症状性狭窄50%或以上NNT: 男性9,女性36;75岁及以上5,65岁以下18; TIA发作2周内5,2周以上125。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每年中风风险明 显低于有症状患者。
狭窄小于60%的无症状患者每年中风的风 险小于1%。
狭窄60%以上的,每年中风的风险为1%2.4%。
JAMA 1995;273:1421– 8
Lan精c选etppt 2004;363:1491–502
22
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关系
其他因素包括TIA的临床表现、早先的静止 性梗死、对侧颈动脉情况、颅内血管病变、 颅内侧支循环以及斑块的形态学特点也影 响中风风险的大小。
精选ppt
55
颅外椎动脉狭窄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6个月内有症状,椎动 脉狭窄>50%
介入诊疗技术地适应症与禁忌症

介入诊疗适应症及禁忌症目录脑血管造影脑动静脉畸形血管栓塞术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脑膜瘤外科术前栓塞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动脉内溶栓治疗鼻腔大出血血管内栓塞术头臂动脉成形术颈外动脉系统血管病造影及栓塞术升主动脉造影术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成形术上腔静脉成形术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术大咯血支气管动脉内栓塞术肺癌的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瘘栓塞术食管、贲门内支架成形术腹主动脉瘤内支架置入术腹主动脉成形术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肝动脉内灌注及栓塞术肝动脉导管药盒植入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经皮肝静脉穿刺造影经皮肝穿刺活检肝癌的消融治疗法经皮肝穿刺胆道成形术经皮胰腺穿刺活检及急性胰腺炎引流治疗选择性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经皮穿刺脾静脉造影术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下腔静脉滤过器置入术门静脉造影术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及栓塞术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术选择性肾上腺静脉造影及血标本采集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术经皮穿刺肾动脉成形术经皮肾穿活检及治疗经皮肾造瘘导管引流术经皮穿刺输尿管成形术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术髂内动脉灌注及栓塞术髂股静脉成形术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精索静脉造影及栓塞术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扩张术盆腔内大出血动脉栓塞术脊髓血管畸形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介入治疗选择性四肢动脉造影术股动脉成形术肢体动静脉瘘栓塞术四肢骨肉瘤动脉内灌注及栓塞术选择性四肢静脉造影术经皮骨穿刺活检及治疗介入诊疗适应症及禁忌症脑血管造影【目的】脑血管造影术(selective cerebral angiography)是将导管经外周动脉(通常是股动脉)送入,在导丝引导下使其前端到达双侧颈内、颈外动脉或椎动脉内造影的诊断性造影方法。
通过数字减影技术形成脑血管结构的影像资料,从而对脑血管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等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适应证】1.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2. 脑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前栓塞及脑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前常规造影。
SOLITAIRE颅内支架介入治疗

伦理与法规问题
探讨与支架相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确保技术的合理应用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风险及预防措施
支架移位或脱落
血管破裂或闭塞
支架植入后可能出现移位或脱落。预防措 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支架型号和确保植入位 置准确。
支架植入可能导致血管破裂或闭塞。预防 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确保手术 操作精细。
过敏反应
感染
部分患者可能对支架材料产生过敏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进行过敏测试和选择合 适的抗过敏药物。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 死亡率的特点。
02
Solitaire颅内支架介入治疗是一 种新兴的治疗脑卒中的方法,通 过植入支架来开通阻塞的血管, 恢复脑部供血。
目的和意义
目的
探讨Solitaire颅内支架介入治疗 对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Solitaire颅内支架介入治疗
• 引言 • Solitaire颅内支架介入治疗的基本
原理 • Solitaire颅内支架介入治疗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 • 手术前的准备和手术后的护理
• Solitaire颅内支架介入治疗的效果 和预后
• Solitaire颅内支架介入治疗的并发 症和风险
• Solitaire颅内支架介入治疗的研究 和发展方向
调控细胞行为,促进血管再生和组织修复。
临床试验与大规模应用
03
加强临床试验研究,验证新型支架和联合治疗策略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促进其在大规模临床应用中的推广。
什么是介入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介入治疗脑中风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因此,如何有效的防治脑中风显得非常重要。
研究表明,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脑内微小动脉的血栓形成;2、颅内中小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3、颅外颈动脉的阻塞性病变。
三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脑中风的成因各站1/3。
欧美可能颅外血管狭窄原因比国人更为重要,而国人颅内原因更多。
随着对颈动脉狭窄重要性的认识和检查方法的不断完善,我国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病例也在逐渐增多。
1、缺血性脑中风的介入治疗-―动脉溶栓术自从80年代人们就开始尝试通过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90年代末国内外都有陆续很多动脉溶栓治疗脑梗塞的成功报道。
Lyden早在1997年就报道血栓局部药物浓度,动脉给药是静脉同等剂量给药的9倍。
动脉溶栓可分为血栓局部的接触性给药和通过供血动脉的区域性给药。
目前,一般采取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动脉溶栓一般适应症包括:(1)年龄80岁一下;(2)除基底动脉血栓形成预后较差外,一般没有意识障碍或昏迷;(3)CT检查除外脑出血;(4)时间应在6小时内,但对部分进展型卒中也可延长至12小时;(5)没有出血倾向、出血史、近期手术史或宜出血病变,如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肿瘤等。
动脉溶栓一般采用尿激酶30-150万单位或t-PA 20-100mg. 溶栓药的剂量个体差异较大,术中不断推注小剂量造影剂,直接观察血栓溶解的情况,确定是否停止给药。
2、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动脉成形术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最早由Sundt 1980年报道,早期使用单纯球囊扩张术很高的再狭窄率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
国外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了颅内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应用。
国内也于本世纪初报道了颅内动脉支架的临床应用。
整体看来,颅内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仍处在起步阶段。
目前,市场尚无成熟的颅内动脉支架,仍以冠状动脉支架代替。
颅内动脉支架主要适合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第一段。
介入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单选题:1.关于Seldinger技术描述正确的是 CA.经皮穿刺大血管通过导丝和导管交换的方式把导管送人血管内B.一种经血管栓塞技术C.经皮穿刺管腔,通过导丝和导管交换的方式把导管送人人体管腔的技术D.一种动脉内药物灌注技术E.即血管介人技术2.TAE的全称是 E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B.腔内支架术C.经皮引流术D.血管内化疗术E.经导管动脉栓塞术3.TAI的全称是 E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B.腔内支架术C.经皮引流术D.血管内化疗术E.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术4.属于长效栓塞剂的是 EA.自体血凝块B.自体肌肉块C.皮下脂肪D.明胶海绵E.弹簧圈5.下列抗癌药中,主要作用于S期影响DNA生物合成的是 AA.5-FuB.VCRC.VDSD.PDDE.AT-5816.关于碘化油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EA.可在X线下显影B.和抗癌剂混合后注入,既能闭塞血管,又能缓慢释放化疗药物C.可阻塞20~50Um以上的肿瘤血管D.注射后长期滞留于肝癌组织内,时间可达数月甚至1年以上E.对小肝癌及肝癌子灶的诊断无帮助7.不能经微导管输送的栓塞物是 EA.超液态碘化油B.NBCAC.PVAD.明胶海绵颗粒E.标准弹簧圈8. 介入治疗中,血管内给予尿激酶的意义是 DA.扩血管B.抗肿瘤C.缩血管,止血D.溶栓E.降低血液粘度9.Seldinger技术发明于 CA.1933年B.1943年C.1953年D.1963年E.1973年10.哪一种介入操作不使用Seldinger技术 EA.肝癌动脉栓塞治疗B.全脑血管造影术C.右髂动脉支架置人术D.PTCDE.食管支架置入术11、应用下列哪种栓塞材料后,侧支循环难以建立 AA、不锈钢圈B、明胶海绵C、微球D、血凝块E、球囊12、中效栓塞剂的栓塞时间通常为 BA、48小时以内B、48小时~1个月C、1个月以上D、2个月以上E、3个月以上13、短期栓塞物为 BA、明胶海绵B、自体血块C、硅酮D、无水酒精E、钠圈14、PTA的全称是 A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B、腔内支架术C、经皮引流术D、血管内化疗术E、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术15.TAE的适应证正确的是:AA.控制出血B.难以恢复的肝、肾功能衰竭和恶病质患者C.凝血机制障碍D.导管未能进入靶动脉E.导管头端前方有重要的非靶血管不能避开者16.TAE的并发症正确的是 CA.控制出血B.难以恢复的肝、肾功能衰竭和恶病质患者C.感染D.导管未能进入靶动脉E.导管头端前方有重要的非靶血管不能避开者17.TAI的适应证正确的是 EA.难以恢复的肝、肾功能衰竭B.恶病质患者C.凝血机制障碍D.严重的全身感染E.治疗肿瘤18.脂类载体的优点不正确的是: EA.易于配制、性质稳定;B.相对无毒;C.能完好的保留其活性;D.对脂溶性和水溶性药物均可携带E.在一定条件下不与细胞融合19.消融术的并发症不正确的是 EA.胸腹部痛B.剧烈咳嗽C.针道种植转移D.体温过高E.心跳减速20、PCS的全称是 CA、肝动脉化疗药物栓塞术B、肝动脉灌注/栓塞术C、经皮血管内导管药盒系统置入术D、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栓塞法E、肝动脉内化疗药物灌注术21、下列哪项是永久性滤器 BA、ZQL滤器B、BNF滤器C、GTF滤器D、AF滤器E、Tempo Filter滤器22.无水乙醇特点是 EA.价格昂贵B.不溶于水C.有抗原性D.固体E.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持久栓塞23、不可试用血管内栓塞术控制的出血为 EA.外伤性出血B.肿瘤出血C.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D.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脑出血24、腔静脉滤器的禁忌症下列正确的是 BA、不是过敏体质B、下腔静脉直径过大或过小C、与心、肺、肾功能无联系D、肺动脉瓣狭窄E、急性炎症期25.关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化疗药物,描述错误的是 AA.5-氟尿嘧啶是此类药物B.使用一次性大剂量给药C.作用特点是呈剂量依赖性D.疗效与剂量成正比E.顺铂是此类药物26.不属于介入导向设备的是 EA.胃镜B.超声C.透视 D.CTE.心电图27.肝动脉化疗药物栓塞术常用的栓塞剂是 EA、弹簧圈B、放射性微球C、明胶海绵D、无水乙醇E、碘化油28、肝囊肿的首选检查为 AA、B超B、肝动脉造影C、CTD、核磁共振E、MRI29、患者女性,48岁,右肝区疼痛2年,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示肝右后叶8×10cm富血供肝癌。
脑血管病介入规范标准[详]
![脑血管病介入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338aa495ccbff121dd3683d8.png)
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为规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
本规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所称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颈动脉或椎动脉及以上的颅外血管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主要为治疗技术),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脑血栓的急诊溶栓和颅底血管大出血的急诊血管闭塞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此技术限定在三级医院进行,并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神经外科、神经科和放射科的诊疗科目,有血管造影导管室和重症监护室。
(三)神经外科开展脑血管疾病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40,其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神经外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
(四)神经科开展脑血管疾病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40,其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神经科脑血管病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
(五)放射科具有较高的神经放射学诊断水平、配备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并能进行清楚的无创脑血管成像检查。
血管造影导管室是进行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必须条件,要求如下: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800mA,120KV以上的血管造影机,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和测量功能,具有术中手推造影功能。
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配备能够熟练操作血管造影机的放射技师和熟悉导管室工作及抢救程序的导管室护士。
3.具有高压注射器。
4.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有氧气通道、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有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微导管、微导丝、弹簧圈、胶等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6.具有进行全身麻醉的麻醉机、吸引器、氧气通道和能够进行心电图、血压和血氧等项目监测的多功能监护仪。
(六)重症监护室1.设置符合规要求,达到III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专业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每年中风风险明 显低于有症状患者。
狭窄小于60%的无症状患者每年中风的风 险小于1%。
狭窄60%以上的,每年中风的风险为1%2.4%。
JAMA 1995;273:1421– 8
Lan精c选e课t 件 2004;363:1491–502
22
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关系
其他因素包括TIA的临床表现、早先的静止 性梗死、对侧颈动脉情况、颅内血管病变、 颅内侧支循环以及斑块的形态学特点也影 响中风风险的大小。
精选课件
33
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后中风风险
精选课件
34
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及以上患者中治疗2年 预防1例中风发生需要治疗6例(NNT为6), 症状性狭窄50%-69%的NNT为20;无症状狭窄 60%以上的NNT为17。 5年的联合分析(NASCET和ECST): 症状性狭窄50%或以上NNT: 男性9,女性36;75岁及以上5,65岁以下18; TIA发作2周内5,2周以上125。
精选课件
11
CTA结果
精选课件
12
stent
术前
术中路图
精选课件
术后
13
术后出现喝水 呛咳,右侧共 济失调。经康 复治疗后可以 扶物行走。
精选课件
14
精选课件
4个月后
15
做不做? 选择什么样的病人做? 怎么做?
精选课件
16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病因 颅内外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关系 颅内外动脉狭窄导致脑梗死的机制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治疗
精选课件
4
精选课件
5
国内情况:血管内支架占绝大多数。 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
– 适应症 – 材料选择 – 手术流程 – 药物治疗
精选课件
6
1999年至2004年美国和加拿大,2287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PCI+最佳 药物治疗组和最佳药物治疗组,观察平均4.6年。
结果:初级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和18.5%(P=0.62),死亡、心肌 梗死和中风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19.5%( P=0.62)。
精选课件
2
防治进展
治疗进展:超早期溶栓,神经保护剂, 卒中单元等。 预防进展: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 降脂治疗,血管成形术等。
精选课件
3
血管成形术包括血管内膜剥脱和介入治疗。
美国每年做CEA 117000例,CAS 7000至 10000例。 2004年8月,FDA通过治疗高危病人的CAS 技术方法。
视网膜TIA同侧3年中风风险为10%,而半 球TIA为20.3%。
颈动脉狭窄85%-99%患者如合并颅内血管 病变,3年中风风险从25%增至46%。
N Engl J Med 2001;345:1084 –90.
精选St课ro件ke 1999;30:282– 6.
23
动脉狭窄导致脑梗死的机制
稳定斑块的进展过程
颈动脉狭窄70%-79%,第一年中风风险 为11%。狭窄90% 或以上者为35%。
颈动脉狭窄70%-99%,2年同侧中风的风 险为26%。
N Engl J Med 1991;325:445–53
N Engl J Med 1998;339:1415–25.
精选课件
21
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关系
ACST(Asymptomatic Carotid Surgery Trial)研究发现:
精选课件
29
TIA和卒中后二级预防抗栓治疗的主要试验
精选课件
30
最佳药物治疗?
试验证据:观察单一药物或两种药的效果。 临床工作:综合治疗。 最佳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制剂(阿司匹林),他汀类(阿 伐托他汀),ACEI或ARB,长效钙拮抗剂。
精选课件
31
外科治疗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
脑卒中的危害性
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各种导致严重残疾的疾病之首。 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 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人。 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卒中的费用超过200亿。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其危害性还将进一步 提高。
精选课件
1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1/3的脑卒中有关。 约有50%的脑卒中发生在颈动脉分布区。 没有先兆的情况下,约有80%的脑卒中是 颈动脉分叉处的栓子脱落所致。
– 肠溶阿司匹林:二级预防首选,有效 急性中风后服用3周,每治疗1000例可防
止9例中风事件的复发;服用29月,每治疗 1000例可防止36例中风的复发。 – 双嘧达莫:缓释剂+ASA优于ASA单用 – 氯比格雷:单用优于ASA,与ASA合用并不优
于ASA – 抗凝药-华法令:对颅内动脉狭窄不优于ASA。
精选课件
17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夹层 动脉炎 肌纤维发育不良 其他:放射性等
动脉狭窄
精选课件
18
精选课件
19
动脉狭窄的计算办法
精选课件
20
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关系
NASCET (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rectomy Trial) 研究发现:
稳定斑块
斑块体积增加
管腔狭窄
不稳定斑块的进展过程
不稳定斑块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精选课件
无症状 认知功 能下降 低灌注性 TIA,脑卒中
动脉-动脉栓 塞TIA,脑 卒中
脑血栓形成
24
动脉狭窄导致脑梗死的机制
血 流 动 力 学
混 合 机 制
斑 块 破 裂
精选课件
25
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的治疗
药物治疗 外科治疗 介入治疗
结论: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PCI没有减少死亡,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血管 事件的危险性。
精选课件
7
CASE 1
男,73岁。 因左侧肢 体无力2 天入院, 有高血压 病史。
精选课件
8
EPD
EPD
STENT
术前造影
术中减影
精选课件
术后造影
9
7天后
精选课件
10
CASE 2
患者男性,62 岁,因突然头 晕,复视、右 侧肢体活动不 灵入院。有高 血压病和糖尿 病史。
1954年首次报道成功的CEA。 1980s早期CEA广泛开展。 1980s末期至1990s早期先后完成了6个临 床随机试验,比较CEA和单用ASA预防动 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导致中风的疗效。 CEA是血管重建术的金标准。
精选课件
32
颈动脉狭窄CEA和药物治疗的随机试验
(NNT:Needed to treat)
精选课件
26
药物治疗
危险因素的控制:
– 高血压病:长效钙拮抗剂,ACEI,ARB等 – 高脂血症:他汀类 – 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7% – 吸烟 :戒烟 – 肥胖:减肥 – 体力活动:有规律 – 其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B族维生素,叶
酸等。精选课件27源自危险因素控制目标精选课件
28
药物治疗
抗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