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分支的狭窄和血管介入治疗

【 关键词】颅 内动脉 粥样硬化 ; 内动脉 粥样硬化性狭窄; 颅 颈动脉经皮血 管成形支架置入 术
【 分 类 号】R 4 . 中图 7 31 [ 献标 识 码 】A 文 【 章编 号】1 0 — 5 7 2 1 )3 0 4 - 3 文 0 7 3 0 (0 2 0 — 11 0
高 。开展 血 管 介入 治 疗 能有 效 减 少卒 中的发 生 率 , 其 有严 格 的 适 应 症 和 禁 忌症 。并发 症 有 脑 栓 塞 、 管 闭 塞 、 管 但 血 血 破 裂 等 。术 中密切 观 察 症 状 和 体 征 的 变化 , 及 早 发现 并发 症 。手术 操 作 准 确 、 细 , 血 小板 、 凝 治 疗 等 , 可 仔 抗 抗 可减 少
【 要】颅 内动脉 在 结构 上 有 先 天 不 足 。 内外 动 脉 粥 样硬 化 性 狭 窄是 卒 中的 首要 炳 因 。 内动 脉 粥样 硬 化 性 狭 摘 颅 颅
窄 亚 洲人 多 见 于 欧洲 、 洲人 . 外 动脉 则 欧洲 、 洲人 多见 于亚 洲人 。颅 内动 脉 粥样 硬 化 性 狭 窄在 卒 中 的发 生率 甚 非 颅 非
4 5 2 -3 9 .
C l D ah Df r2 0 ,63:- 6 . el et ie,0 91() 30 f 7 [] A r D airJ 9 maa J ,X v M,Ser C ,R d g e M.agt g te l e te J or us C T rei h i n p 3 ptwa fao ts .C r P am D s 0 0 1(2: 3 5 ah y o p poi ur hr e ,2 1 ,62) 0 — s 5
包 头 医学 21 年 第3 卷 第 3 02 6 期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医学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医学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是指颅内动脉内腔狭窄、堵塞或血管壁异常引起的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大脑组织缺血,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症。
这种情况常常需要进行介入治疗,以改善血供并减轻患者症状。
本文将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及其相关医学进展。
一、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1. 血管扩张术血管扩张术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在导丝引导下将血管支架(stent)送入狭窄的颅内动脉,然后膨胀支架,以扩大狭窄段的血管内径,恢复正常的血液流通。
2. 血栓机械去除术血栓机械去除术适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伴有血栓形成的情况。
此方法使用特殊的导管和器械将血栓从狭窄的颅内动脉中清除,以恢复血液流通。
该技术对于急性血栓性狭窄有很好的疗效,能够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和残疾率。
3. 支架置入术支架置入术是指将金属支架或血管内膜修复装置放置在狭窄的颅内动脉中,以支撑血管壁,减轻狭窄程度,恢复血液供应。
该方法可以扩大颅内动脉管腔,改善血流动力学,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二、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性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相较于传统手术治疗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其次,介入治疗准确度高,可以直观地观察患者的血管状况,选择合适的器械进行治疗。
此外,与血管搭桥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对患者身体的损伤更小、恢复过程更快。
然而,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风险。
首先,治疗结果的长期效果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长期随访和观察。
其次,介入治疗依赖于操作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技术要求高,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
另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支架内瘤样增生、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因此,患者在选择介入治疗时需要充分了解风险与益处,并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
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进展及展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也在不断发展。
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防治

.
脑 动脉 狭 窄 的 介入 治 疗 及 术 后 主 要 并 发 症 的 防治
何 玉 清
河 南洛 阳市 中心 医 院神 经 内科 洛阳 4 10 700
【 要 】 目的 探 讨 脑 动 脉 狭 窄 的 治 疗方 法 血 管 内支 架 成 形 术 及 其 并 发 症 的 防 治 。方 法 对 3 摘 6例 症 状 性 脑 缺 血 发 作 患 者 进 行 头 颅磁 共 振 、 C 颈 部 血 管 超 声 及 全脑 血 管 造影 , 相 关 影 像 学 信 息 进 行 全 面评 估 , 据 评 估 结 果 对 4 狭 窄 血 管 行 血 管 内支 T D、 对 根 2支 架 成 形 术 , 后 采 取 相 应 的措 施 防 治 并 发 症 , 进 行 脑 血 管 造 影 随 访 。 结 果 2 术 并 8处 血 管 狭 窄 恢 复 正 常 血 管 直 径 ,2处 残 余 狭 窄 1 < 2 , 因 支 架 不 能输 送 到 位 而放 弃 手术 ; 中血 栓 保 护 伞 完 全 被 封 堵 1 。1例 发 生 同侧 大 脑 中动 脉 栓 塞 。 患 者 术 前 症 状 均 0 2例 术 例 有 不 同程 度缓 解 。 3 3例 患 者 获 得术 后 1 3 ~ 6个 月 的脑 血 管 造 影 随访 ,9例 患 者 术 后 正 规 服 药 , 2 4例 因种 种 原 因未 服 药 。 颈 内 动 脉 再狭窄 2例, 椎动脉起始部再狭窄 1例 , 中 2例为正规服 药的患 者, 其 再狭窄率为 2 2 , 例为未正规服药 的患者 , /9 1 再狭 窄率 为 14 /。 结论 血 管 内 支架 成形 术是 严 重脑 动 脉 狭 窄 的有 效 治 疗方 法 , 效 控 制 血 压 和 稳 定 斑 块 药 物 的 应用 将 减 少 术 后 并 发 症 的发 生 。 有 【 键 词 】 脑 动脉 狭 窄 ; 架 成 形 术 ; 发 症 关 支 并
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病人的护理

( 西 医 科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神 经 内科 广
南 宁 50 2 ) 3 0 1
颅 内外 动 脉 狭 窄 血 管 内 支 架 置 入 术 是 一 种 借 助 经 皮 穿 刺 导 管 技 术 将 支 架 置 入 靶 血 管 治 疗 血 管 狭 窄 的 方 法 。近 年
如下 。
备 、 件 及 成 功 病 例 和 经 验 , 立 手 术 医 师 的威 信 , 使 患 者 条 树 以
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 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 积 2 12 术 前 准 备 : 助 做 好 各 项 常 规 检 查 。包 括 三 大 常 规 、 .. 协
肝肾功能 、 电解 质 , 血 4项 、 电 图 和 胸 片 等 ; 侧 腹 股 沟 凝 心 双 区 、 阴 区备 皮 ; 医 嘱 做 好 各 种 药 物 试 验 : 碘 、 生 素 过 会 遵 如 抗
品 、O 甘 露 醇 、 精 蛋 白 、 粟 碱 、 管 导 管 、 易 呼 吸 囊 、 2 鱼 罂 气 简
多功能监护仪 、 引器等 。 吸
2 2 术 中护 理 .
断 , 窄 率 约 7 ~ 9 , 中 1 例 病 人 有 颈 动 脉 狭 窄 , 狭 O 5 其 1 4例 有椎动脉狭窄 , 例为大脑 中动脉狭 窄。1 1 3例 均 经 药 物 保 守
治疗效果不明显 。
2 2 1 体 位 安 置 : 助 病 人 平 卧 于 操 作 台 上 , 部 使 用 固 定 .. 协 头
托 , 免 头 颈 过 伸 , 手 置 于 身 体 的 两 侧 , 置 好 铅 保 护 屏 避 双 安 障。
1 2 支 架 置 入 方 法 : 皮 穿 刺 右 股 动 脉 , 据 病 变 部 位 选 用 . 经 根
脑动脉狭窄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

一种ADP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血小 板活化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常与 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以增强抗血小板 效果。
降压药物应用
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降低血管阻力,从而 达到降压效果。对于脑动脉狭窄患者,这类药物还有助于改 善脑血流。
ACEI/ARB类药物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或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降低血 压。同时,这类药物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 的作用。
0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穿刺部位并发症
穿刺部位血肿
术后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如出现血肿 ,应立即局部加压包扎,并遵医嘱使 用止血药物。
穿刺部位感染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 料,如有感染迹象,及时使用抗生素 。
神经系统并发症
脑梗死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如出现脑梗死症状,应立即进行溶栓、取栓等紧急治 疗。
CAS定义
在脑动脉狭窄处放置支架 ,以支撑血管壁并改善血 流。
适应症
对于PTA后效果不佳或存 在夹层、弹性回缩等情况 的脑动脉狭窄患者。
手术过程
在X线透视下,将支架通过 导管送至狭窄部位,释放 支架并固定在血管壁上。
急性脑梗死取栓术(EVT)
EVT定义
通过介入技术取出脑血管内的血 栓,以恢复血流灌注。
手术并发症风险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动脉狭窄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如术 后出血、感染、脑梗死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准医疗的应用
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不断深入,未来对于脑动脉狭窄的治疗将更加个性化、精准化。通过基因检测、蛋白质组学等技 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狭窄程度、病因和预后,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2023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2023申国颅内动脉粥样砸化性狭窄介入治疗的现状与未来摘要: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症状性ICAS有较高的卒中复发率,旦与高加索人群相比,中国人群症状性ICAS患病率更高。
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ASSISS)研究改进了研究设计方案,基于中国人群重新评估了血管内治疗I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ICAS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该文从循证医学证据、适应证选择、介入治疗手段以及来来的临床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 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真在缺血性卒中病因学中的构成比因人种和国别而不同,在欧洲和北美该比例为10%~16%,在巴西约为39%,在亚洲则高达65%1]。
近20余年来,虽然ICAS的药物治疗从冠状动脉领域借鉴了大量经验,但北美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比强化药物治疗预防颅内动脉狭窄卒中复发(stenting vs. aggressive medi c al management for preventing recurrent stroke in intracranial stenosis, SA MMPRIS)石ff 究的结果显示,即使进行了积极的强化药物治疗,仍高约10%的ICAS患者存在卒中复发[习。
此外,在真实世界条件下,ICAS相关卒中复发的风险也高达20%以上[3-4)。
如何在强化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ICAS的介入治疗为此应运而生。
中国作为全球ICAS高发地区,号|领着全球ICAS临床研究的方向。
本文拟从循证医学证据、适应证选择、介入治疗手段以及未来的临床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i阐述。
1循证医学证据I CAS介入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主要来自S AMMPRIS研究、颅内球囊扩张支架用于缺血性卒中治疗(the Vitesse intracranial stent study for ischemic stroke therapy,V ISSIT)研究和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 hina angiopla sty and stenting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severe stenosis,CASSISS)研究[57。
缺血性脑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效果评价

缺血性脑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全身麻醉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利用导丝导管技术将支架置入病变位置。
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26/26),病变血管的平均狭窄率从治疗前的81.21%下降到10.23%,对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随访后发现3(11.53%)例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血肿等不良反应,但经过多巴胺和阿托品治疗一段时间后,上述不良反应均消失。
结论:对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重度狭窄【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107-02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种疾病,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较常见,约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70%~80%,常见病因有颅内动脉重度狭窄、颅内血管痉挛、颅内血管夹层动脉瘤、动脉血栓以及血液动力学因素等[1]。
该病大多数发生在中年以上,起病急剧,短时间内脑病损害症状就会达到高峰,特别对于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死亡率颇高,因此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治疗一直是神经科医生急需攻克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材料学和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已开始应用于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治疗。
本研究主要以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缺血性脑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疗效。
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2]:①病变血管狭窄长度<15mm;②病变血管狭窄程度≥70%;③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9分;④狭窄两端正常血管直径2~4mm;⑤术前15~90d内有与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有关、内科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⑥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颅内外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CAS与CEA比较:
◦ 血管内治疗可明显减少颅神经损伤风险 (OR 0.12) ◦ 导致死亡,任何中风及心肌梗死的风险无
明显差异(OR 0.99)
CAS的并发症
CAS的禁忌症
结论
CAS=CEA>medical therapy CAS >medical therapy?
…!
适应症?
5年的联合分析(NASCET和ECST): 症状性狭窄50%或以上NNT: 男性9,女性36;75岁及以上5,65岁以下 18;TIA发作2周内5,2周以上125。
这些随机试验设计时外科医生和患者均是仔细选择 的,并不适合大多数医疗机构。
做对照的标准药物治疗是ASA,而最佳药物治疗包 括他汀、ACEI和危险因素控制等优于单一ASA治疗 。
CTA结果
stent
术前
术中路图
术后
术后出现喝水 呛咳,右侧共 济失调。经康 复治疗后可以 扶物行走。
4个月后
做不做? 选择什么样的病人做 ? 怎么做?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病因 颅内外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关系 颅内外动脉狭窄导致脑梗死的机制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夹层 动脉炎 肌纤维发育不良 其他:放射性等
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各种导致严重残疾的疾病之首。 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 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人。 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卒中的费用超过200亿。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其危害性还将进一步提高。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1/3的脑卒中有关。 约有50%的脑卒中发生在颈动脉分布区。 没有先兆的情况下,约有80%的脑卒中是颈动脉分
介入治疗医生的技术要求
介入治疗医生的技术要求
选择:对病人全面、系统的评价。 组织:团结协作并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要求的团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30
Contents of training
Procedure training ➢ pre-procedure evaluation ➢ Indication and contraindication ➢ risk reducing ➢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 post-procedure management ➢ follow-up
(64-tier-CTA) ➢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 Carotid angiography (the gold standard)
2020/11/30
颈动脉支架术的适应症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 Asymptomatic Patients ✓ For treatment of 70% or greater stenosis ✓ Perioperative stroke/death must be less than 3% ➢ Symptomatic Patients ✓ For treatment of 50% or greater stenosis ✓ Perioperative stroke/death must be less than 6% ➢ No proven indications beyond these thresholds
2020/11/30
Contents of training
Endovascular skill training
➢ Acupuncture ➢ Cerebrovascular angiography ➢ Carotid angioplasty (balloon dilation) ➢ Carotid stent implantation ➢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in
China
2020/11/30
血管神经病学:神经科新分支
2020/11/30
How to train a Neuro-endovascular specialists (recommendations from
academic societies)
The American Neurosurgery Association (ANA) When to do it
help) ➢ Clamp the aneurysm (limited to SAH)
2020/11/30
Do we have a searing iron ? Stent
2020/11/30
Why should Neurologists be trained with endovascular techniques?
➢ The future of neurology will be focused in treatment
➢ Lessens learned from cardiology ➢ Endovascular techniques will become key
issue in strok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 The special status of stroke management in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2020/11/30
What cannot be cured with medicaments is cured by knife, what knife cannot cure is cured with searing iron, and whatever this cannot cure must be considered incurable.
2020/11/30
Knives for Stroke treatment
➢ Decompressive craniotomy (unacceptable complications)
➢ Carotid endarterectomy (limited indications) ➢ EC/IC bypass surgery (it works, but does not
veterbrobasilar arteries
2020/11/30
Pre-procedure Evaluations
➢ Auscultation & Stethoscope ➢ Carotid duplex ultrasonography ➢ Transcranial Doppler ➢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Medicine How to up-date
2020/11/30
How to train a Neuro-en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vascular specialists (our experiences at Jinling Hospital) 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 内科如何进行神经介入的培训
➢ 2 years of clinical work in stroke management ➢ with experience of diagnostic imaging ➢ 1 years of training on neuro-endovascular
Hippocrates (460-370 BC) 希波
克拉底(约公元前460-370, 称医药 之父)
Medicaments for Stroke
➢Anti-platelet agents (proved by EBM) ➢Thrombolysis (proved by EBM) ➢Anti-coagulation (limited efficacy) ➢Neuroprotection (not proved by EBM) ➢ Herb medicine (not proved by EB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How long to do it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AN) How to insure maintenance of skills and
knowledge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ycle of Science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