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颈动脉狭窄,试试介入治疗

笑着告诉他 ,以前的颈动脉狭窄
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其最大
需要 开刀 ,把造成狭窄的颈动脉 疾病 ,它可 以直接导致 脑部短暂 优点就是手术创伤小 ,术后只需1 内膜 斑 块 全 部 切 除 ,现在 我 们 采 或 永 久 性 缺 血 ( 就是 我 们 平 时 天观察穿刺 点的伤 口 况 ,如无 异 也 情 用的是介入治疗 ,不开刀也能解 所 说 的 “ 血 性 脑 中风 ” )。 而 缺
是他们 的不二选择 。
院。手术那天 ,医生在高大爷右 再想恢复肢体功能可谓是难上加 等的患者来说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侧大腿根部的血 管处扎 了一针 ,
接 着把 1 根柔 软 的细管 送进 去 。刚
术 的进 行 ,高 大 爷发 现 医生 真 的 没 有 “ 刀 子 ” ,一 直 只在 “ 动 捣
磁共振报告正如医生所说 ,
高大爷双侧颈内动脉都有粥样硬
化 斑 块 形 成 ,右侧 的斑 块 甚 至 占
等他 醒来 ,医生告诉他手术 成 狭窄 的内膜 和斑块全部切 除 。这 了颈 内动脉 空 间 的一 大半 。颈 已经 做 好 了 。他 下 意识 地 摸 摸 自 种方法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的康 动脉 是 大脑 血 液供 应 的 “ 命 已 的脖 子 ,没 有 被 医生 动 过 刀 子 生 复,有些年老体弱的患者甚至过不 了术后恢复这一关。
就 医导航 ・ 专家 门诊
一
天早 上散 步时 ,高 大爷忽
然 觉 得 头 晕 乎 乎 的 ,眼前 直 冒金
星 。他赶紧靠着大树坐下 ,休息 了几分钟 ,头晕才慢慢消失 。回 到 家 ,高 大爷 赶 紧 给 自已量血 压 。怪了 ,血压不高 ,不像以前 头晕发作 时那样 ,血压 “ 高高在
临床观察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术后的预后

临床观察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术后的预后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常常引起脑循环障碍,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
颈动脉支架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恢复血液的正常供应,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本文通过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术后的临床观察,探讨该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一、颈动脉支架术的介绍与技术原理颈动脉支架术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在颈动脉狭窄部位植入支架,扩张血管腔径,恢复正常血流。
手术中,医生通过血管穿刺将支架送至狭窄部位,并进行扩张,然后固定支架,使血管恢复通畅。
这种术后预后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流情况,减少脑梗塞发作的风险。
二、颈动脉支架术后的预后观察2.1 临床观察指标颈动脉支架术后的预后观察通常包括以下指标:(1)术后并发症:观察患者的出血、血栓形成、支架脱落等并发症情况;(2)脑血流改变:通过核磁共振等技术观察颈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脑血流情况;(3)神经功能损伤:通过神经系统评估工具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如感觉、运动、言语等;(4)生活质量变化:观察患者术后自理能力、工作功能和社交活动等生活质量指标的变化。
2.2 术后并发症观察术后并发症是评估颈动脉支架术后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观察期间,我们注意记录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出血、血栓形成、支架脱落等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在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颈动脉支架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仍需要密切观察和处理。
2.3 脑血流改变观察脑血流改变是颈动脉支架术后预后的关键指标之一。
通过核磁共振等技术,我们可以观察到患者术后脑血流的变化情况。
临床观察中发现,颈动脉支架术后,脑血流改善,供血充足,可以有效减少脑梗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2.4 神经功能损伤观察颈动脉支架术后的神经功能损伤是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我们通过神经系统评估工具对患者的感觉、运动、言语等神经功能进行评估。
观察结果显示,颈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整体上有所改善,但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术后神经损伤。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有哪些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有哪些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从而影响血液流动和供应大脑的血流。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根据狭窄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不同的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颈动脉狭窄,无明显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
这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来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2. 介入治疗:对于中度到重度的颈动脉狭窄,或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S)。
经皮血管成形术是通过导丝和导管引导下,在麻醉或局部麻醉下,将扩张球囊导管置入狭窄的血管部位,然后扩张球囊,将狭窄的血管腔重新扩张。
这种方法可以改善血管通畅性,恢复血流,减少症状。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把颈动脉狭窄处的斑块切除,恢复血管畅通。
手术时,医生切开颈部的动脉,将导丝和导管引入狭窄部位,然后使用特殊的刀具将斑块切除,并植入支架来维持血管的通畅。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颈动脉狭窄,或在介入治疗失败的情况下,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和颅颈动脉路桥术(EC-IC Bypass)。
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是通过手术切口,将颈动脉内膜剥脱出来,并修复血管。
手术时,医生切开颈部的动脉,将斑块剥离出来,然后缝合血管恢复通畅。
颅颈动脉路桥术是通过手术切口,在颅内和颈内动脉之间建立一条桥梁,绕过狭窄处,恢复大脑的血流供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狭窄处较长或病变严重的情况。
除了以上的治疗方法,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发展和研究,如颈动脉支架植入术(AAA),通过支架植入的方式来扩张血管和恢复血流。
还有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和减少血管炎症反应等。
颈动脉直穿操作方法

颈动脉直穿操作方法颈动脉直穿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性手术方法。
该手术通过在颈动脉病变处穿刺,使导丝通过血管内,进而通过扩张球囊或支架植入来恢复血流通畅。
颈动脉直穿术的操作步骤如下:1.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进行全身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术前需要清空胃肠道,避免手术期间发生呕吐导致误吸。
2. 局部麻醉:在手术部位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通常是利多卡因或丙胺卡因,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3. 血管穿刺:在颈部的动脉病变处选择一个适当的穿刺点,通常是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
医生会使用超声引导或血管造影来确定穿刺点的位置,并使用消毒剂对皮肤进行清洁。
随后,医生会使用一支特殊的穿刺针来穿刺动脉,以使导丝可以通过。
4. 导丝置入:导丝是一根非常细且柔软的钢丝,通过穿刺点引入动脉内。
医生会操作导丝,通过颈动脉进行推进,直到达到狭窄或闭塞的部位。
5. 血管扩张:一旦导丝到达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医生会引入一个扩张球囊或支架。
扩张球囊被充气,使其在病变段扩张,恢复动脉血流通畅。
扩张球囊可以重塑血管的形状,使其恢复正常的大小和功能。
而支架则可以提供血管的内腔支撑,防止再次狭窄。
6. 手术结束:当扩张球囊或支架成功置入病变段后,医生会逐步放气或拉出扩张球囊,使其回到原来的位置。
一旦完成这些步骤,导丝和穿刺针也会被轻轻拔出,再进行血管穿刺口的处理和包扎。
7. 术后观察:术后需要进行血压监测和观察,以检查颈动脉直穿术是否成功,并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
通常,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并避免剧烈活动。
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药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颈动脉直穿术是一种介入性手术,患者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血管损伤、血栓形成、出血和感染等。
因此,在进行手术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评估和检查,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这项手术。
同时,手术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颈动脉狭窄介入手术的配合

颈动脉狭窄介入手术的配合(一)物品准备1.敷料神外介入包、神外介入外加、神外介入骨科单三件衣。
2.器械神外介入盆碗。
3.一次性物品(1)常规物品:机器无菌罩×3、无菌手套×3,输血器×2、三通×2,注射器:5ml×1,10ml×1,20ml×1。
(2)特殊物品动脉鞘:8F;Y阀、一次性高压连接管、造影导丝;造影管:5FPIG、5FVER、8FGD;血管栓塞保护器、外周球囊、压力泵、PT导丝、颈动脉支架。
4.药品(1)肝素盐水A组:手术盆内肝素水:0.9%氯化钠500ml+12500U肝素,根据手术盆的大小可使用若干瓶;B组:全身肝素化肝素盐水:0.9%氯化钠8ml+12500U肝素。
全身肝素化方法:全身肝素化方法:手术开始时使用量为患者公斤体重除以6,第二小时为手术开始时的一半,第三小时为第二小时的一半,之后每小时追加一次B组肝素水1ml。
1.造影剂:碘海醇300mg/100ml/瓶,准备瓶2瓶,1瓶加入器械台药杯内,1瓶抽入高压注射器内。
2.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手术开始前抽取盐酸多巴胺8ml,用盐水稀释至50ml备用。
3.盐酸阿托品:术前抽取盐酸阿托品2ml备用。
4.尼莫地平注射液:术前抽取尼莫地平注射液50ml,手术开始时用微量泵泵注4ml/h至手术结束。
5.环境布局:根据术式及手术习惯,术者站于手术床右侧,右侧床尾放C臂操作屏幕,左侧床尾放置高压注射枪,连接好后将高压枪头置于床尾1/4处;显示屏置于距离床头50cm左右处。
(二)手术体位仰卧位(三)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四)手术配合要点(1)常规铺手术台:手术盆内倒入A组肝素盐水1000ml,,药杯内倒入碘海醇100ml。
(2)遵医嘱打开一次性无菌物品,打开之前与手术医生再次核对耗材的型号及性能,核对有效期及灭菌状态,确保无菌。
(3)管路管理①静脉管路:输液杆固定于手术床尾,防止手术床移动时与高压注射枪发生碰撞;输液器连接三通和延长管妥善固定,避免手术床移动时静脉管路脱出。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C A) 颈动 脉 支 架 置 入 术 ( aoi A tr Se t g t nsa H g i r n a eet y S P HI E) E 和 C rt r y tni , i t t i Rs f dr rc m ,A P R d e n e h koE t o C S 的 疗效 比较 A )
多 中心随机 对 照研究 。
8% ,E 4 C A组为 6 3 % , .4 两组 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 年 的颈 动 脉 和椎 动 脉 腔 内血 管 成 形 术 研 在 SA E的中期随访中 ,E 01 PC JC A组围手术期卒 中和
究 ( ao d ad V r l lA ey Ta s m n lA g . 死亡 以及 2年 内 同侧 缺 血性卒 中的发 生率 为 88 , C r i n et r r r rnl ia n i t ea t u o .%
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
结果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配合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成功的要素。
结论护理人员术前全面的评估、系统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规范化的术前用药, 是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护理5231.病因及特点1.1 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起源处、颈总动脉分叉处和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等;典型部位为颈动脉分叉部的颈总动脉远侧和颈内动脉近侧段的后壁。
1.2. 纤维肌肉发育异常为非炎症性血管病变,特征为全身血管特殊部位的动脉狭窄,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肾和颈段动脉;最常见于年轻女性(20~50岁);病变中层纤维肌肉发育不良,伴动脉内腔狭窄和动脉瘤样外突,产生典型的“串珠样”血管影外貌;常位于C2~4水平,多数分叉处近侧颈内动脉未受累,病变为双侧性,中动脉常受累。
1.3 颈动脉剥离颈动脉剥离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类:外伤性剥离典型者累及远侧颅外颈内动脉、发生于颈部过伸旋转、动脉对抗C2横突的冲击时,自发性剥离可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或纤维发育不良、常与微小损伤有关;两者的典型表现均为头痛、面痛、动眼神经麻痹(Horner综合征),常伴有同侧脑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为笔尖样狭窄或闭塞,开始于颈内动脉分叉处远侧,到颅底结束;颈动脉剥离引起缺血的机制为继发的远侧栓塞;治疗常需切除病变+静脉或人造血管移植,手术治疗包括直接修补(伴或不伴移植)、栓子切除,偶尔行颅内-外旁路术。
2. 临床表现2.1. 颈内动脉狭窄颈内动脉狭窄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表现是突发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一过性黑蒙(突发单眼失明,持续2~3分钟,很少超过5分钟)。
23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颈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 窄是脑 卒 中的重 要危 险 因素之 一。 2 . 2术 后 观 察 与 护 理 颈 动 脉 支架 置 人 术 已 成 为 脑 卒 中 二 级 预 防 和 治 疗 手 段 之 一 。 2 . 2 . 1病 情 观 察 与 监 测 严 密 观 察 病 情 , 注意 生 命体 征 、 意 它具有创伤 小、 患者痛 苦小 、 见 效快 、 并 发 症 少 的 特 点 。 我 科 识 、 瞳孔及肢体活动情 况变化 , 给予心 电 、 脉搏 、 血 氧饱和 度 、 于2 0 1 0年 1月 至 2 0 1 2年 2月 采 用 支 架 血 管 成 形 术 成 功 治 疗 血 压 监 测 并 详 细记 录 。 2 3例 患 者 术 后 各 项 生 命 指 标 正 常 , 意 2 3例 颈 内 动脉 颅外 段 狭 窄 患 者 , 现将 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1临床 资 料 1 . 1一 般 资 料 识清楚 , 肢体活动无异常变化 。 2 . 2 . 2血 压 的 监 测 由于 颈 内动 脉 狭 窄 患 者 长 期 处 于 脑 低 血 本组 患者 2 3例 , 男 1 8例 , 女 5例 , 年龄 6 2 ~ 流灌 注状 态 , 介 入 治 疗 后 血 i a n j i n J o u r n a l o f Nu r s i n g ,D e c e mb e r 2 0 1 3 ,Vo 1 .2 1 , No . 6
2 3例颅 外 段 颈 动脉 狭 窄患者 介入 治疗 的护 理
陈 文 静
( 天 津市 静海 县 医院 , 天津
8 O岁 。1 5 例 为短暂性脑 缺血 发作 , 表 现为短 暂性 黑朦 、 言 语 引起 脑 出血 , 将 血 压 控 制 在 较 低 的水 平 ( 将 收 缩 压 控 制 在 患 者 不清 、 一 侧肢体无力或 麻 木等 ; 8例 为 脑 梗 死 , 其 中 2例 患 者 平 时 基 础 血 压 值 的下 限 ) , 对 于 防 止术 后 脑 内 高 灌 注 出 血 非 常 对 侧 肢 体 肌 力 Ⅱ~ Ⅳ 级伴 不 完 全 运 动 性 失 语 。 经 数 字 减 影 血 有 效 。开 始 每 1 5 mi n测 量 1次 , 连续 测量 1 h , 心率 、 血 压 稳 管 造 影 检 查 示 :所 有 患 者 均 存 在 颈 内 动 脉 颅 外 段 狭 窄 ( 狭 窄 定 后 , 延长至每 3 0 mi n测 量 1次 , 2 h后 改 为 每 小 时 1次 , 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术后5天出院,头昏,头晕症状 明显减轻 • 建议:改变生活方式:戒烟。 • 饮食结构改变:低盐, 低脂饮食。 • 长期抗栓,他汀 及降 压治疗。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
创伤小,避免颈部切 开和全麻 , 住院时间短、相对安 全、痛苦轻。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
单纯颈动脉狭窄
• 经皮介入治疗 OK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CEA) OK
临床实际:高危复杂病例
• 高危----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 复杂----操作困难,处理棘手, 单一方法或手段受限制
高危复杂颈动脉狭窄患者
• • • • 年龄大于80岁 合并严重心脏病 难控制的高血压 脑梗TIA频繁发作
• • • • • • 颈动脉重度狭窄 一侧重度狭窄对侧闭塞 两侧重度狭窄 多支血管狭窄 颅内颅外同时合并狭窄 人路困难(动脉迂曲,Ⅲ 型主动脉弓) • 溃疡内有血栓 • 交通血管不完整
男,73岁,多发脑梗死,冠心病心律失常, 心率45次/分
术前心动过缓慢 • 阿托品试验 • 术中植入临时起搏器 • 术前合并严重冠脉狭窄 PCI后CAS 术前合并严重高血压 • 术前联合降压,镇静, • 术中应用硝酸甘油控制血压
• 复杂病例操作困难,反复试做不能成功者, 应当放弃,寻求其他方法
高危复杂颈动脉狭窄卒中 患者的介入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75%TIA和60%脑卒中患者中 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脑血管动 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
影像学检查
• • • • • 多譜勒超声 经颅多譜勒(TCD) CT/CTA MRI/MRA 血管造影(DSA)
卒中症状轻,体征少,并不能说明 脑血管损害轻。
CEA
CAS
By-PASS
2年后CTA复查
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处理
• • • • 理论上先处理责任病变 容易处理的病变 分期处理 狭窄血管扩张要熟练快捷
L
R
术中 术后三月
L R R
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处理
双支架置入后
一侧闭塞一侧重度狭窄的处理
• 狭窄血管扩张要熟练快捷
前循环合并后循环狭窄的处理
支架术后再狭窄处理
男,81岁
支架 狭窄 支架 支架
支架置入术后1年
再次支架置入
入路血管迂曲,闭塞的处理
• 颈动脉到位技术 • 途径: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颈动脉
经颈动脉途径
经肱动脉途径
颈内动脉线样狭窄,脑保护伞通过 困难的处理
• 病变的预扩 2*40mm球囊-----脑保护伞----4*40mm球囊 • 支架植入
• 理论上先处理责任病变 • 容易处理的病变 • 分期处理或同期处理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颅内段狭窄
双支架置入后
颅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外 动脉狭窄的处理
• 理论上串联病变先颅内后颅外 • 多枝病变先颅外后颅内 • 可同期或分期处理
双支架置入后
支架
支架
支架术后再狭窄处理
术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支架
术后
CAS的禁忌症
• 严重迂曲,钙化,主动脉弓及弓上血管粥 样硬化 • 有血栓在病变处或病变处以远 • 在病变内及周围严重钙化 • 颈动脉严重迂曲及成角 •存在抗血小板治疗的禁忌症
主动脉弓及弓上血管粥样硬化
长段的接近闭塞
血栓
成角狭窄 近端病变
夹层 狭窄 钙化
多支血管病变处理
• 多支血管病变不强求一次处理,分期可避 免高灌注 • 多种方法结合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
经皮介入治疗
*动脉溶栓 *血管成形 *支架置入
外科治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 *颈动脉旁路术 *颅外到颅内动脉旁路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
右椎动脉开口狭窄90%
左椎动脉正常
• 阿司匹林:100mg /日 • 氯吡格雷:75mg /日 • 阿托伐他汀 :40mg /日 • 左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 术后降压:缬沙坦80mmg/日 • 术后血压130/80mmHg
颈内动脉狭窄远端迂曲成角,脑保 护伞通过困难的处理
• 同轴技术 • 双导丝技术 • Ev3脑保护伞
王xx,M/59 y, 右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支 架术中并发大脑中动脉栓塞
右侧颈动脉重度狭窄 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
术后2天,左侧肢体肌力从0级恢复5级
右颈动脉支架植入 大脑中动脉机械取栓
机械取栓 男,56y,基底动脉血栓栓塞8h
取栓前
取栓后
• 复杂病例操作困难,反复试做不能成功者, 应当放弃,寻求其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