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仔猪的饲养教案

仔猪的饲养教案

仔猪的饲养教案仔猪饲养教案协议关键信息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

2、使学生掌握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饲料选择、饲养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等。

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正确进行仔猪的饲养和管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仔猪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

(2)仔猪的疫病预防和治疗措施。

2、难点(1)如何根据仔猪的生长阶段调整饲养管理策略。

(2)解决仔猪饲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腹泻、应激等。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图片展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仔猪饲养的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到养殖场进行实地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仔猪的饲养管理过程。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养殖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多媒体资源: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仔猪的饲养管理。

3、养殖场:与当地的养殖场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

五、教学过程1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仔猪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如“仔猪的生长发育有什么特点?”“如何才能养好仔猪?”等,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111 仔猪的生理特点讲解仔猪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体温调节能力等生理特点,让学生了解仔猪的脆弱性和特殊需求。

112 仔猪的生长发育规律介绍仔猪从出生到断奶、再到育成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体重增长、器官发育等方面的规律。

12 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121 饲料选择(1)讲解仔猪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维生素等。

(2)介绍适合仔猪的饲料种类,如乳猪料、仔猪料等,并说明其特点和使用方法。

122 饲养环境控制(1)讲解仔猪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

(2)介绍如何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以及如何进行消毒和防疫。

123 疫病防控(1)讲解仔猪常见的疫病,如猪瘟、蓝耳病、腹泻等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养猪技术教案

养猪技术教案

养猪技术教案欢迎大家阅读这份养猪技术教案,本文将从养殖场选址、品种选择、饲料配方、疾病防治以及市场销售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养殖场选址养殖场选址是养猪的第一步,选址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成本和效益。

首先需要选择比较保护环境的区域,避免在城市、河边等区域进行养殖。

其次,需要考虑到交通便利程度,让猪场运输物资和销售更加方便。

最后是要选择划拨土地或自购土地,保障养殖场在长期内的发展。

二、品种选择根据养殖场的状况和市场需求,选择不同品种的猪。

高档肉猪品种应该是繁育快、成长快、肉质好、育肥性强等性能平衡的多能繁育杂种猪或改良后的品种猪。

在育种方面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种猪,通过对其进行选配和杂交,提升猪只品质和免疫力,使其更适应本地的环境和温度。

三、饲料配方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是促进猪生长的重要条件。

在制配料时要根据生长期、体重、性别、环境温度、养殖场经济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配比。

尽量使用新鲜、绿色、比较容易切碎的饲料,让猪基本能够保持一年四季的正常生长。

同时,要保持定期更换饲料,补充各种营养物质,从而达到更加科学的生长效果。

四、疾病防治猪体质较弱,很容易得病和死亡,加强疾病防治有利于提升猪只的生产效益和养殖效果。

首先要规范养猪场的卫生管理,经常清理圈舍,勤换饲料和饮水,增强猪的免疫能力。

另外,也需要加强饲养环境的消毒和杀虫,定期为猪群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牛疫、口蹄疫、猪瘟等疾病。

五、市场销售养殖结束之后,市场销售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市场销售需要做好市场调研,撰写销售计划,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

养殖场主要销售对象是超市、农贸市场、餐馆等,这些市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采购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猪的销售渠道。

在养猪过程中,还需要注重猪群的管理、环境的调节、猪只健康情况等多方面的养殖技术,这些技术均需要养殖员的认真学习和掌握。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养殖员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养猪技术,获得经验,从而实现饲养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养猪学教案教案

养猪学教案教案

养猪学教案教案教案标题:养猪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养猪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学习养猪的种类和品种。

3.掌握养猪的基本要求和技能。

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养猪兴趣。

二、教学重点:1.养猪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养猪的种类和品种。

3.养猪的基本要求和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引入:提出问题:大家是否了解养猪学?你们对养猪有什么了解?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养猪的初步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养猪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养猪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

可以通过PPT、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养猪的内容。

3.种类和品种:介绍养猪的种类和品种,包括肉猪和母猪的区别,常见的养猪品种等。

可以利用图片和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具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区分不同种类和品种的养猪。

4.基本要求和技能:详细介绍养猪的基本要求和技能,包括饲料的选择和喂养管理、环境的要求、疾病预防和控制等。

可以结合实例和案例讲解,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5.小结: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复习,提问学生养猪学的关键点和要求,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考察学生对养猪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实践操作:安排一次实验课,让学生实际操作喂养和管理小猪,考察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

五、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养猪实践的实践和研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养猪场或采访专业的养猪户,了解真实的养猪场和行业发展情况。

六、板书设计:养猪学教案- 养猪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养猪的种类和品种- 养猪的基本要求和技能七、教学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激发他们对养猪学的兴趣和热情。

养猪技术精品教案全新版下载即用

养猪技术精品教案全新版下载即用

养猪技术精品教案全新版即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第十二章《畜牧养殖技术》中的第三节“养猪技术”。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猪的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养猪的基本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猪的繁殖技术及疾病防治。

重点:猪的饲养管理、品种选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引发学生对养猪技术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猪的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治等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以养猪场为例,让学生分析养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 例题讲解:讲解养猪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如饲料搭配、疫病防治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讲解的内容,进行现场操作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养猪技术中的难点问题,分享经验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养猪技术2. 内容:(1)猪的品种选择(2)猪的饲养管理(3)猪的繁殖技术(4)猪的疾病防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猪的品种选择原则。

(2)如何进行猪的饲养管理?(3)列举三种猪的繁殖技术。

2. 答案:(1)品种选择原则: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繁殖力高。

(2)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料、保持环境卫生、定期防疫和驱虫。

(3)繁殖技术:人工授精、自然交配、胚胎移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养猪技术有了基本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繁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掌握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养猪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养猪业的发展动态,提高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繁殖技术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2. 疾病防治的知识和实施方法。

3. 饲养管理中的饲料搭配和环境控制。

农村生猪养殖技术培训教案

农村生猪养殖技术培训教案

农村生猪养殖技术培训教案一、培训目标本次培训旨在向农村养殖户传授合理的生猪养殖技术,帮助他们提高养殖效益,增加收入。

二、培训内容1. 生猪选种与繁殖技术a. 选种原则:选择品种优良、适应性强、疾病抗性好的生猪品种。

b. 选种方法:考虑猪场条件与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生猪品种。

c. 繁殖技术:介绍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的方法,并注意控制雌猪配种的时机和频率。

2. 生猪饲养管理技术a. 饲料配制:提供合理的饲料配方,确保生猪获得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健康。

b. 饲喂方法:讲解定时定量喂养的重要性,避免过度喂养或不足的情况。

c. 环境控制:如何保持猪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状态,为生猪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

d. 疾病防控:介绍常见猪病的防治方法,如猪瘟、猪口蹄疫等,并讲解养殖户应该如何进行常规的疫苗接种和卫生管理。

3. 生猪疫病防治技术a. 定期体检:培训养殖户如何进行生猪的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b. 疫苗接种:详细介绍不同疫苗的适用情况,以及接种时间和方法。

c. 疾病处理:指导养殖户在猪群中发现疾病时应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如隔离、治疗等。

4. 生猪出栏与销售a. 出栏时机:介绍生猪出栏的最佳时机,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销售安排。

b. 出栏准备:讲解生猪出栏前的处理工作,如清洗、称重、背标等。

c. 销售渠道:为养殖户提供几种常见和稳定的销售渠道,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销售方式。

三、培训方法1. 理论讲座a. 通过PPT演示和口头解释,向养殖户阐述养殖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点。

b. 给予养殖户足够的时间提问,并对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2. 实地指导a. 到达养殖户的实际养殖环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现场指导,演示操作技巧。

b. 与养殖户面对面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3. 互动小组讨论a. 分成小组,进行养殖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促进相互学习与提高。

四、培训计划1. 第一天a. 上午:理论讲座(生猪选种与繁殖技术)b. 下午:实地指导(选种方法与繁殖技术演示)2. 第二天a. 上午:理论讲座(生猪饲养管理技术)b. 下午:实地指导(饲养管理技术演示)3. 第三天a. 上午:理论讲座(生猪疫病防治技术)b. 下午:实地指导(疫苗接种和疾病处理演示)4. 第四天a. 上午:理论讲座(生猪出栏与销售)b. 下午:互动小组讨论五、培训评估1. 理论考核:通过笔试形式对养殖户对培训内容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养猪》教案--种猪生产(精选5篇)

《养猪》教案--种猪生产(精选5篇)

《养猪》教案--种猪生产(精选5篇)第一篇:《养猪》教案--种猪生产第三节:种猪生产目的:掌握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饲养管理重点: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选择、饲养及管理技术难点:掌握猪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不同生理阶段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方法:讲授、自由讨论、实践课时:10 过程:引入:种公猪和种母猪是用来做繁殖后代的亲本,在生产上一般数量较少,但要求的质量却很高。

俗话说”母好好一窝,公好好一坡”这充分说明了种猪的作用巨大。

一.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目的:饲养种公猪的目的是使种公猪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及具有较强的配种能力,即精力充沛,性欲旺盛,能产生量多优质的精液,提高母猪受胎率,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仔猪。

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一头公猪一年可配母猪40~60头。

繁殖仔猪500~600头或更多;如采用人工受精技术,一头公猪一年可配母猪600~1000头或更多,繁殖仔猪6000~10000头或更多。

俗话说:“母好好一窝,公好好一坡。

”这充分说明了公猪的作用巨大。

因此,对种公猪必须进行科学饲养管理与合理利用,使“营养、运动与利用”三者之间保持相对平衡,充分发挥种公猪的种用价值。

(一)种公猪的选择种公猪要求具有良好的繁殖力,产肉能力和健康的体质,所以必须从具有完整的育种资料、饲养管理环境好、卫生防疫规范的种猪场引进,以防其遗传性能不稳定和有疾病的潜在威胁,;其次,再挑选的公猪必须具有雄相,身体健康,体质紧凑背腰稍短而深广,后躯充实,四肢强健粗大,睾丸发育良好。

患有疝气,单睾和包皮积尿的公猪不宜做种猪用。

总之,优良的种公猪应具备两个最基本的能力:一是要有产生优良精子的能力,二是要有旺盛的性欲,二者缺一不可。

(二)种公猪的饲养为使种公猪保持良好的种用膘情——中上等膘,健康结实,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生产能量多,质优的精液,应进行科学的饲养。

1.种公猪的生理特点(1)射精量大一次约250毫升(2)交配时间长一般为5~10分钟(3)精液组成精子占2%~5%水分约占97% 2.营养需要首先应供给种公猪适当的能量,但能量也不可供应过多,否则,导致公猪体质过肥,对其繁殖性能极度不利。

母猪养殖技术 教案

母猪养殖技术 教案

母猪养殖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母猪的生理特点和繁殖规律。

2、使学生掌握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3、培养学生对母猪养殖中常见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母猪不同生理阶段的饲养管理。

(2)母猪的繁殖技术。

2、难点(1)母猪的发情鉴定和配种时机的把握。

(2)母猪产后的护理和疾病防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母猪养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母猪养殖的了解程度,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母猪养殖技术。

(二)母猪的生理特点1、介绍母猪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等。

2、讲解母猪的发情周期,一般为 18 21 天,发情持续时间为 2 3 天。

3、强调母猪的繁殖性能指标,如产仔数、初生重、断奶重等。

(三)母猪的饲养管理1、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1)选择优良的后备母猪品种,要求体格健壮、生殖器官发育良好。

(2)饲养上要控制生长速度,保持适度的膘情,一般在 7 8 月龄开始配种。

(3)加强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2、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1)根据妊娠阶段的不同,调整饲料营养水平。

妊娠前期(配种后 1 30 天),要保证饲料的质量,避免胚胎早期死亡;妊娠中期(31 80 天),适当控制饲料量,防止母猪过肥;妊娠后期(81 天分娩),增加饲料营养和喂量,满足胎儿快速生长的需要。

(2)做好妊娠诊断,可以通过观察母猪的发情情况、外部表现、超声波检查等方法进行。

(3)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应激。

3、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1)分娩后要逐渐增加饲料喂量,保证母猪有充足的乳汁分泌。

(2)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饲料中要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3)注意观察母猪的采食和健康状况,及时处理乳房炎等疾病。

(四)母猪的繁殖技术1、发情鉴定(1)观察母猪的外部表现,如精神状态、食欲、阴户红肿等。

(2)用公猪试情,判断母猪是否发情。

(3)检查母猪的阴道分泌物,确定发情程度。

养猪技术教案

养猪技术教案

养猪技术教案养猪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养猪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2. 掌握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的方法;3. 能够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和调整养猪环境。

二、教学内容1. 猪的基本生物特性和繁殖方式;2. 猪的饲养管理要点;3. 猪的常见疾病及防控措施;4. 养猪环境的调控。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养猪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2. 示范法:通过示范正确的饲养管理方法;3. 实践法: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加深学生对养猪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步骤1. 猪的基本生物特性和繁殖方式介绍猪的生物特性,如耐病性强、繁殖高效等;介绍猪的繁殖方式,如天然交配、人工授精等。

2. 猪的饲养管理要点(1) 给猪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和优质饲料;(2) 给猪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3) 给猪提供合适的饲养环境,包括舒适的栏舍和充足的活动空间;(4) 定期为猪进行清洁、消毒和驱虫等工作;(5) 注重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和饮食摄取情况,及时调整饲养计划。

3. 猪的常见疾病及防控措施(1) 常见的猪病,如猪瘟、口蹄疫等的症状和传播途径;(2) 防控疾病的方法,如疫苗接种、隔离防疫等措施。

4. 养猪环境的调控(1) 温度和湿度的调控,如冬季保持适宜的温度,夏季增加降温设备;(2) 照明的调控,如保持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强度;(3) 空气质量的调控,如加强通风换气和减少粉尘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进行养猪相关知识的选择题测试;2. 实践评估:要求学生到养猪场进行实地观察,并填写观察报告。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用于讲解养猪知识点;2. 养猪场实地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养猪的实际操作。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养猪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掌握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的方法,并能够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和调整养猪环境。

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能够亲自到养猪场进行观察和实践,加深对养猪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猪技术(教案)
曲周职教中心宋书贞教学目得:
根据提高农村养殖技能培养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现有农村
畜牧业生产情况,紧紧链接有关畜牧行政部门、养畜户,依据农民需要进行
课程设置,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得传播,实施产、学、合作教学,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
教学方法:有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我国就是个农业大国,养猪业在我国有着悠久得历史(约7-8千年之久),养猪一向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有相当大得比重,猪为“六畜之首”,猪肉就是我国人民得主要肉食,但长期以来,养猪只就是为了解决人民生活肉食需要,农民养猪就是为了解决农田得有机肥源与猪肥育出售后挣点零用钱,养猪虽然扎根于千家万户,但都就是传统饲喂方式与自给自就是得小农经济,从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改革与市场发展,我国养猪业才真正走出家庭副业,向商品经济转化,促使养猪生产水平有了较大得提高,目前正向着质量型与效益型得方向发展
第一节猪得品种
一、引入猪种
体貌特征:
1、体长,体驱前部轻,后躯发达。

2、全身被毛洁白
3、耳大、向前倾
4、乳头7—8对
生产性能:
1、产仔性能出产10头,经产11—12头2、日增重800克
3、料肉比2、4:1
4、瘦肉率66%
该品种具有繁殖力较强、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等优点,但对饲料营养条件要求高,体质较弱,四肢细、抗逆性差、发情不明显,少数个体肉质较差等缺点。

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均可饲养,适宜集约化养猪场与规模猪场。

外貌特征1、体大,背平直
2、被毛洁白
3、耳小、直立
4、乳头7对左右
生产性能1、产仔数出产10—11头,经产12头
2、日增重900克
3、料肉比2、3—2、6:1
4、瘦肉率65%
大约克夏猪生长快、产仔多、仔猪初生重大、瘦肉率高、适应性好等特点,但部分个体肢蹄不够结实,易发生蹄病,应加强饲养管理。

约克夏可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饲养,较适宜集约化养猪场与规模猪场。

外貌特征1、全身毛色红棕色,深浅不一
2、身腰长,背弓,呈半月板状,臀部肌肉发达
3、耳中等大小,前部下垂。

生产性能1、产仔数出产9头,经产10、5头
2、日增重800-900克
3、料肉比2、3—2、5:1
4、瘦肉率66%
该品种具有体质结实、生活力强、抗病力强、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胴体品质好、适应性强、饲养条件比其它瘦肉型猪要求低等特点。

母猪产仔数少,泌乳性能差、仔猪早期生长相对较慢得缺点。

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均可饲养,适宜集约化养猪场与规模猪场。

第二节猪得生物学特性
家猪就是由野猪驯化而来得,在长期驯化与进化过程中,形成许多生物学特性,这些生物学特性因不同得猪种或类型,有得就是其种属得共性,有得就是它们各自得特性,特别就是一些新得经济学特性,饲养者能够认识与掌握,就可加以利用,以获得较好得饲养与繁育效果,达到较大得经济效益。

一、繁殖力强、世代间隔短
一般而言,猪在4-5月龄即达性成熟,6-8月龄就可以初次配种,猪得妊娠期短(只有114天),一年内就可第一次产仔,对于经产母猪一年可产两胎以上,若缩短仔猪哺乳期,母猪进行激素处理,可达到2年5胎或1年3胎。

由于猪得性成熟早,妊娠期与哺乳期均较短,因而猪得世代间隔亦短。

平均为1-1、5年,就是牛与马得1/3,羊得1/2,仅次予家禽。

猪就是常年发情得多胎高产动物,平均窝产仔10头左右,比其它家畜要多。

二、食性广,饲料转化率高
猪就是杂食动物,可食饲料得种类与范围很广,对饲料得转化率猪仅次于家禽为1:3-3、5,而高于牛羊(肉牛1:6-8、羊1:5-6),猪得这种消化特点与其自身得消化道特点就是密切相关得。

猪能够采食各种饲料来满足生长发育得营养需要,且采食量大,很少过饱,消化快。

三、生长期短、周转快
仔猪出生后生长强度很大,生后2个月内生长发育特别快,1月龄体重可达初生重5-6倍(7kg),60日龄体重(20kg)为初生重得12-15倍,断乳后直到8月龄以前,猪得生长仍很迅速,尤其瘦肉型猪生长发育快就是其最突出得特性。

以后生长逐渐缓慢,到成年时体重维持在一定得水平上。

这种生长期短发育迅速,周转快等特点,对养猪生产者降低养猪成本,提高效益十分有益。

四、屠宰率高,产肉多
在肉用家畜中,猪比其她家畜更能充分利用饲料得营养物质转成肉食品,而具有增重快,饲料报酬高,尤以瘦肉型猪生长速度快,代谢强度高,对饲料蛋白质得转化率比其她类型猪高,因而沉积瘦肉得能力强,转化为瘦肉得效率比脂肪型猪更高,产肉量大,猪采食100g蛋白质可生产各种肉类蛋白猪12g(牛肉6g、羊肉3g、鸡肉20 g),1头母猪可年产1吨肉。

五、适应性强、分布广
猪得适应能力很强,就是世界上分布广,数量最多得家畜之一。

除因宗教与习俗原因而禁止养猪得地区外,凡就是有人类生存得地方都有猪得饲养,但世界各地猪得饲养数量上有所不同。

六、猪得听觉器官发达、嗅觉非常灵敏、视力很差
猪得耳形大,外耳腔深而广,如同扩音器得喇叭搜索音响范围大,即使很微弱得响声都能察觉到,尽管猪耳相对很少活动,但头部转动灵活,可以迅速判别声源方向,能辨别声音得强度、节律、音调。

通过呼名与各种可令等声音训练可以很快建立起条件反射。

猪对气味得识别能力就是狗得能力约1倍,比人高7-8倍。

在一个猪群得个体之间,基本上就是靠嗅觉保持互相联系。

如仔猪初生后便能靠嗅觉寻找奶头,3天后就能固定奶头吃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弄错。

猪得视距短、视野范围小,辨色能力差,不靠近物体就瞧不见东西,几乎不能用眼睛精确辨别物体得大小形状与光线强弱。

七、采食行为
①吃食具有选择性。

特别喜爱吃甜食(如哺乳仔猪喜爱甜食,故用低浓度得糖精溶液可以增加食欲,改变适口性,但高浓度糖精则不喜欢吃)。

颗粒料与粉料相比,猪爱吃颗粒料,干湿料相比,猪爱吃湿料,且采食花费得时间也少
②采食频率与次数:猪在白天得采食次数(6-8)比夜间(1-3次)多。

③饮水:在多数情况下,饮水与采食同时进行,吃干料得猪每次采食后立即需饮水,且在任意采食时,猪饮水与采食交替进行,直到满意为止,而限饲时,猪则在吃完所有饲料后才饮水,猪得饮水量就是相当大得,一般得吃混合料得小猪每昼夜饮水9-10次。

八、排泄行为
1、猪色采食、睡觉、排便都有固定地点。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三点定位”
2、猪喜欢干燥清洁得地方。

九、热调节行为
小猪皮下脂肪薄怕冷,大猪皮下脂肪厚散热慢,怕热。

对小猪注意防寒、保温工作。

大猪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十、群居行为、争斗行为
猪就是群居家畜,在野生状态下,常以母猪带领它们得仔猪组成群体,一般3-4头母猪与它们得仔猪形成一群,这种群居行为,由于现代化饲养方法。

争斗行为包括防御、进攻(侵袭)、躲避与守势得活动。

争斗行为常发生在相互陌生得两头猪或两群猪之间,它得作用就是确立等级,在生产中常见到得争斗行为,就是群体内为了争夺饲料与地盘所引起得,新合并猪群内相互交锋,除争夺饲料与地盘外,还有调整群居结构得作用
猪得争斗行为除了受个性特征影响外,主要受饲养密度得影响,饲养得群体过大或密度增加,猪得争斗频率也随之增加。

因而,大群猪或高密度饲养时,猪得采食量与饲料利用率都有所下降,严重得表现为只吃不长。

第三节猪饲养管理得一般原则
一、科学配合日粮猪得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因此,科学合理得搭配饲料,才能把猪养好。

例如山东省莱州市实验,多种饲料搭配饲喂,每增加1千克活重,约消耗混合精料2、8千克,单一玉米喂猪每增加1千克活重,约消耗混合精料7千克
二、定时、定量、定质喂猪
1、每天喂猪时间、次数要固定。

每天2—3次。

2、掌握好用量,不可忽多忽少。

每次掌握猪吃7—8成饱为宜。

3、要科学得安排精料、粗料、青饲料得比例,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要随意更换饲料。

三、改善饲喂方法
1、改熟料饲养为生料饲喂。

目得减少营养损失,降低养猪成本。

2、采用颗粒料喂猪
3、定期驱虫
4、供给充足清洁得饮水
四、精心管理猪群
合理分群,一般掌握“拆多不拆少”“夜合昼不合”原则。

或者“一窝老”不分群做法。

搞好卫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五、控制猪舍得温度、湿度、光照与空气新鲜度
栏舍要冬暖夏凉,通风透光,按面积养猪(每头猪占地面积为0、8—1平方米)不潮湿不拥挤,才能减少猪生病。

1、温度哺乳仔猪25—30度,成年猪15—18度,育成猪20—23度。

气温过低或过高会影响猪得生长。

2、湿度相对湿度40-70%,平均60%为宜。

湿度高或者低会使猪得呼吸道与皮肤病
3、光照当自然光不足时可使用人工光照。

但光得强度不宜太大。

4、空气新鲜度应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六搞好冬防寒、夏防暑工作
俗语:肚里无水不抗暑,肚里无水不抗寒。

1、夏季防暑猪场多种树,猪舍内每天泼水1—2次(上午10点、下午2点)过高温度会发生日射病、热射病等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2、冬季防寒猪安全越冬,正常发育就是一项重要工作。

要喂温食、加喂夜料、加强运动,勤换垫草与垫土,增加保暖设施。

总之, 要想科学养猪,实现农村脱贫致富。

猪饲养管理技术就是饲养人员必须掌握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