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作业场所危险因素分析电焊工

班组作业场所危险因素分析电焊工
班组作业场所危险因素分析电焊工

班组作业场所危险因素分析模板

一、班组概况

重点说明:班组名称、人数、主要工作任务。

作业场所的设备、设施(名称、数量)及工作中所涉及的主要工具等。

二、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对照班组作业场所现状,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三、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注明曾发生过的事故(含未遂)案例)。

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 类:

1)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挤、压、撞、倾覆等);

2)

机械伤害(绞、碾、碰、割、截戳);

3)

起重伤害;

4)

触电(含电击);

5)

淹溺;

6)

灼烫;

7)

火灾;

8)

高空堕落;

9)

坍塌(包括建筑物、堆置物坍塌和土石方等);

10)

冒顶片邦;

11)

透水;

12)

13) 放炮;

14)火药爆炸(指生产、运输、储藏过程中发生的爆炸);

15)燃气爆炸(包括粉尘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包括化学物爆炸、炉堂钢水爆炸);

19)中毒和窒息(包括燃气、油气、沥青、化学、一氧化碳中毒);20)其他伤害(包括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等)。

附件3:分析案例

(一)某电焊班

一、班组概况

金属结构安全电焊班,金属结构分厂某部某工段班组成员10 人,班长:安某某,主要工作任务:担负公司结构件焊接任务;生产能力:15 吨/人* 天,班组所用设备某型电焊机5 台,配合10 吨天车一部。

二、作业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1、人的不安全行为:不戴防护镜、不穿防护鞋、不戴口罩、与天车工配合不当等。

2、设备故障缺陷引起的危险因素:天车吊索具缺陷。

3、结构件相应危险因素:固定不牢,防倾倒设施不完善,物体打击等。

4、方法不当:引起的触电伤害、火灾、爆炸伤害、灼伤、弧光导致的眼病等。

5、环境方面:作业场所活件占用通道引起摔伤、磕碰伤等。

三、相应的防范措施。

1、加强班组安全教育,每名组员必须熟知本班组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存在的伤害类型,具有有效防范力。

2、严格遵守本工种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违规行为。

3、加强组员相互间安全监督,杜绝“三违”行为。

4、为了防止发生触电事故,电弧焊所用工具必须安全绝缘,所用设备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工人应穿绝缘胶鞋,戴绝缘手套。

5、为了防止焊接过程中发生火灾,电弧焊现场附近不能有易燃、易爆物品,如电弧焊和气焊在同一地点使用,则电弧焊设备和气焊设备、电缆和气焊胶管都应分开放置,相互间最好有5m 以上的安全距离。

6、操作工人必须戴防护面罩,穿防护衣服。

7、焊机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其一、二次导线绝缘是否完整,接线是否良好。

8焊接绝缘软线的长度不得小于5m,施焊时软线不得搭在身上,地线不得踩在脚下。

9、严禁在起吊过程中边吊边焊。

10、工作时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工作服袖口扎紧,扣好领口,皮肤不要外露。

附件4:事故案例

(一)伤脚案例

图省事借用磁吊伤自己

1、事故经过:2011年4月,某公司电焊工借用铆工段磁吊,在将掩护梁主筋(主筋重267kg)装筐过程中活件脱落,脱落的主筋砸在其左足面,医院诊断为: 左足lisfranc (关节骨折脱位)损伤左足背及第1趾近端皮肤挫裂伤。

2、事故原因: 伤者私自借用其他工段磁力吊,磁力吊定位存在缺陷,同时,伤者操作磁力吊不熟练,造成起重伤害。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工具的不安全状态和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引起。

(二)伤手案例事故经过:某公司电焊工在利用天车吊运顶梁过程中,在挂钩时担心钩子

滑落,就用手扶着吊钩,在天车起吊时其撤手不及,致使其右手被顶梁唇板与挂钩挤伤,经医院诊断为:右手拇指挤压伤并皮裂伤,右手拇指远节指骨开放性骨折。

(三)伤眼案例事故经过:在某分厂返修顶梁时,支架装配的高压管断裂,将某某左眼上

眼睑击伤。

(四)伤腿案例

吊运活件不善导致腿部受伤

1、事故经过: 2010年1 月,某单位电焊工某某在利用天车向平车上码放活件

C181 顶梁,吊运过程中由于碰到平车上的其他活件,天车吊钩缺失防脱装置,钢丝绳脱钩,顶梁从平车上滑落,将薛某腿部挤在与地面存放的活件之间,造

成左胫骨粉碎骨折;左小腿软组织损伤,两侧形成;右小腿软组织损伤。

2、事故原因:

1)天车工吊活件时,操作不当,碰到平车上的其他活件,导致钢丝绳脱钩伤人。

2)天车吊钩缺失,无防脱装置,是物的不安全因素,这是造成事故主要原因。

(五)触电事故(社会案例)

焊机空载电压,造成触电死亡

1、事故经过:某公司焊工利用电焊机进行焊接作业,此电焊机破旧且电源接线桩已坏,电源线被直接接入焊机内部线圈绕组的出线端,输出的电缆线多处破损,接地不可靠,另一侧有一工人准备为角钢去绣,当他的手刚握住角钢时,当即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电焊机空载电压引起的触电事故。

电气焊作业危险源辨识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电气焊作业危险源辨识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5 页

电气焊作业危险源辨识 通过对井下危险进行源辨识,经辩识后电气焊作业为高风险作业。为降低作业风险,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且持证上岗。 □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消防安全知识,能熟练使用消防灭火器材。 □焊、割等设备的运输执行有关运输安全措施。氧气瓶、乙炔瓶在装卸、运输时不得同油脂、易燃、易爆物品同车,必须轻装轻放、绑扎牢固防止滚动。气瓶上应装设防震胶圈,搬运前检查安全帽是否拧紧。 □氧气瓶、乙炔瓶不得同车运输 □工作场所必须选择在安全地点,顶板鳞皮、片帮必须处理彻底,必要时设临时支护,在综采工作面作业必须将护帮板打好 □电焊、气割等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各10米的井巷范围内,不能有液压油、机油、棉纱等易燃易爆物品,必须有正常供水的管路有专人负责洒水。作业现场应至少备有2个8㎏干粉灭火器和0.2M3灭火沙。 □作业之前利用清水对作业地点10米内煤尘、浮煤清理干净并用水冲洗。气割、焊接结束后再次冲洗。 □电焊和气割操作人员必须佩带专用手套、焊帽或专用眼镜,衣领和袖口必须全部扎紧。 □所有使用电焊设备必须完好,接线符合完好标准,电焊设备及工具的绝缘和焊机外壳的接地必须良好。气割用具必须完好,(胶管接头、压力表、减压阀、回火器等)。严禁沾染油脂。气带接头连接处使用专用卡子固定可靠,不得用铁丝代替。 □气割使用的氧气、乙炔瓶间距必须保持在5米以上,氧气瓶和乙 第 2 页共 5 页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新 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新编版) 为了保证危险作业场所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危险作业场所人员在工作中失误而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特制定该制度。 (一)本单位的危险作业人员为电工、叉车驾驶员、产品的装卸工,生产车间的生产人员。 (二)危险场所的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岗位电工、叉车驾驶员等岗位员工的文化程度要求高中以上文化和具备一定技术等级。 (三)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负责人应对单位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 (四)在危险作业场所作业要办理相关的作业证件。如:压力容器操作上岗证、电工作业上岗证、临时用电证等,作业时并有专人负责现场看护。 (五)危险作业必须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按操作规程

操作。 (六)作业时现场必须设置标有危险等级和注意事项的标志牌,对于存在的隐患必须采取安全措施予以消除。 (七)危险作业场所内的各种安全设施必须经常检查、定期检验,保持完好的状态,做好记录。各种安全设施不能擅自接触或拆除。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电焊气焊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源辨识

电焊气焊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源辨识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维修部电焊和气焊(气割)作业岗位的安全操作,包括气焊使用的氧气和乙炔气瓶的储存安全。 2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使用各类设备、工具时对设备、工具及其安全装置的检查和处置; 负责本岗位各类作业,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负责本岗位各类焊接设备及其安全装置、气瓶间、工器具的日常管理和保养,确保其安全功能完好有效,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3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作业活动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事故/ 伤害 可能伤害的对象 使用电焊机作业 电焊机进线端出线端未设置防护罩或防护罩破 损,人员肢体接触带电部位 触电操作人员电焊机未定期进行绝缘电阻检测,设备漏电, 人员肢体接触带电外壳和其他装置 触电操作人员焊机搭铁未使用接地钳,造成接地不良配电设 施损坏,人员肢体接触带电物 触电操作人员电焊场所通风不畅,未使用排风装置,使用人 员长期吸入大量焊接烟尘 职业病操作人员未正确佩戴防护面罩操作,眼睛接触弧光灼伤操作人员无防护措施,或操作不当,电焊产生火花引燃 易燃物,导致起火 火灾 操作人员和周边 人员 气瓶存储 氧气和乙炔气瓶入库未进行检查,气瓶及其附 件不符合安全要求 火灾爆炸 操作人员和周边 人员氧气和乙炔气瓶无固定存放场所,存放在露天 等高温场所,气瓶或附件损坏,造成泄漏或气瓶破 裂 火灾爆炸 操作人员和周边 人员气瓶存放无防倾倒装置,倾倒、翻滚,造成气 瓶泄漏或破裂 火灾爆炸 操作人员和周边 人员 使用气瓶 作业前未检查现场易燃物,焊炬点火、操作产 生高温碎屑飞溅,后引燃周围物品,导致起火 火灾爆炸 操作人员和周边 人员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504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该项目产生粉尘的主要工艺有:切割、磨削等。 这些粉末被人吸入后可能对呼吸系统带来一定损害,长期吸入可能造成矽肺或尘肺病变等职业危害;误入人眼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该项目中切割修磨工序较多,如果抽排风系统工作不正常,通风不良,将使厂房内产生的粉尘不能及时抽排出去,将对现场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伤害。长期接触职业危害性粉尘,如果未采取的防尘措施或不按规定佩带劳动防护用品,会导致人员产生多种职业病,如尘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皮肤疾患、眼疾患、致癌作用等。 高温灼烫 热处理炉作业为高温环境作业,主要危害如下: 1、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尤其在夏季,可能影响到人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工作能力降低,因此,有导致工伤事故的危险。

第7章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

第7章建筑施工危险源辨 识与隐患排查 一、单选题 【问题】1、危险因素是()。(分值:1.00) A、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者状态 B、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C、对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者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D、对企业或个人造成经济损失 【答案】B 【解析】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 【问题】2、有害因素是()。(分值:1.00) A、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者状态 B、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C、对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者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D、对企业或个人造成经济损失 【答案】C 【解析】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者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称为有害因素。 【问题】3、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分值:1.00)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问题】4、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是()。(分值:1.00) A、第一类危险源 B、第二类危险源 C、第三类危险源 D、第四类危险源

【答案】B 【解析】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问题】5、关于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的简化公式为D=L·E·C,说法不正确的是()。(分值:1.00) A、L代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B、E代表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C代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D、D代表危险性总分位 【答案】C 【解析】C代表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问题】6、1EC法进行危险源评价时,D值为12分的危险是()。(分值:1.00) A、可容许风险 B、显著风险 C、重大危险 D、及其危险 【答案】A 【解析】教材P102页表7-4危险等级划分 【问题】7、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分值:1.00) A、采取的应急措施 B、减小损失 C、保护生命 D、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答案】A 【解析】《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职的应急措施。 【问题】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备案。(分值:1.00) A、公安部门 B、危险源管理部门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 D、劳动部门 【答案】C 【解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充电工危险源辨识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充电工危险源辨识(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 FS-QG-23638充电工危险源辨识 Ide ntificati on of Dan gerous Sources for Charger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 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一、工作流程 检查(顶、帮、工作现场,电气设备)—充电—监护(充电机、仪表、蓄电池、 开关)—停电闭锁—汇报记录 二、危险源 1、工作现场,不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2、拧钢玉帽不戴防护手套; 3、不对电解液浓度检查,浓度过高或过低; 4、人员长期站在充电室回风流中; 5、起吊电池,不对吊具进行检查; 6、起吊电池,人员未躲到安全位置。 三、预控措施 1、作好班前会安全培训,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如有违反按 “三违”处罚;

2、工作人员进入工作现场,应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进行敲帮问顶; 3、充电工充电时,拧钢玉帽必须按规程戴好防护手套,防治电解液烧伤手; 4、充电工检查蓄电池时,应认真对电解液浓度进行检查,防治电解液浓度过高或过低; 5、工作人员应长期站在充电室回风流中,防止有害气体中毒; 6、工作人员在起吊电池,严格对吊具进行检查; 7、起吊电池时,工作人员应站在到安全位置。 四、作业标准 1、操作前,充电工应对周围环境和充电设备仔细检查确认完好; 2、操作人员应戴护目眼镜、橡胶手套、胶鞋、口罩及胶围裙等防护用品; 3、充电机电源的两极(正极接正极,负极接负极)不得接反。不准电池带故障充电,严禁充电插头带电空载,严禁插

头带电插入机车插座; 电流、比 4、在充电过程中,每小时检查一次电池电压、 重和温度,充电时,电 解液温度不得超过45 C,并做好记录; 5、充电工严禁长时间在回风流中。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 shi on Desig n Co., Ltd

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检测、监控管理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847-65 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检测、 监控管理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为为全面掌握CSJ04标段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的数量、状况及分布,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的检测、监控管理,建立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早期预控机制,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1、为切实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监督管理,驻地办成立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监管领导小组,负责对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的监管工作。 2、驻地监理代表必须加强对本标段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实施监管,对本标段的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富有安全监管领导责任;安全监理工程师具体实施本标段重大危险源及危险作业场所日常监督

电焊气焊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源辨识规范 - 制度大全

电焊气焊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源辨识规范-制度大全 电焊气焊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源辨识规范之相关制度和职责,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维修部电焊和气焊(气割)作业岗位的安全操作,包括气焊使用的氧气和乙炔气瓶的储存安全。2岗位安全作业职责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使用各类设备、工...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维修部电焊和气焊(气割)作业岗位的安全操作,包括气焊使用的氧气和乙炔气瓶的储存安全。 2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使用各类设备、工具时对设备、工具及其安全装置的检查和处置;负责本岗位各类作业,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负责本岗位各类焊接设备及其安全装置、气瓶间、工器具的日常管理和保养,确保其安全功能完好有效,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3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作业活动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事故/伤害 可能伤害的对象 使用电焊机作业 电焊机进线端出线端未设置防护罩或防护罩破损,人员肢体接触带电部位 触电 操作人员 电焊机未定期进行绝缘电阻检测,设备漏电,人员肢体接触带电外壳和其他装置 触电 操作人员 焊机搭铁未使用接地钳,造成接地不良配电设施损坏,人员肢体接触带电物 触电 操作人员 电焊场所通风不畅,未使用排风装置,使用人员长期吸入大量焊接烟尘 职业病 操作人员 未正确佩戴防护面罩操作,眼睛接触弧光 灼伤 操作人员 无防护措施,或操作不当,电焊产生火花引燃易燃物,导致起火 火灾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气瓶存储

充电工危险源辨识

编号:SY-AQ-03250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充电工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of charger

充电工危险源辨识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一、工作流程 检查(顶、帮、工作现场,电气设备)→充电→监护(充电机、仪表、蓄电池、 开关)→停电闭锁→汇报记录 二、危险源 1、工作现场,不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2、拧钢玉帽不戴防护手套; 3、不对电解液浓度检查,浓度过高或过低; 4、人员长期站在充电室回风流中; 5、起吊电池,不对吊具进行检查; 6、起吊电池,人员未躲到安全位置。 三、预控措施 1、作好班前会安全培训,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如有违反按“三违”

处罚; 2、工作人员进入工作现场,应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进行敲帮问顶; 3、充电工充电时,拧钢玉帽必须按规程戴好防护手套,防治电解液烧伤手; 4、充电工检查蓄电池时,应认真对电解液浓度进行检查,防治电解液浓度过高或过低; 5、工作人员应长期站在充电室回风流中,防止有害气体中毒; 6、工作人员在起吊电池,严格对吊具进行检查; 7、起吊电池时,工作人员应站在到安全位置。 四、作业标准 1、操作前,充电工应对周围环境和充电设备仔细检查确认完好; 2、操作人员应戴护目眼镜、橡胶手套、胶鞋、口罩及胶围裙等防护用品; 3、充电机电源的两极(正极接正极,负极接负极)不得接反。不准电池带故障充电,严禁充电插头带电空载,严禁插头带电插入机车插座;

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3594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Dangerous Workplace Management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危险作业申报、审批制度,加强对危险作业的管理。 2、危险作业必须编制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经审核批准后,方可组织施工。 施工前,应对作业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并认真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确保安全防护措施到位,安全装置灵敏可靠。 3、高空作业应衣着灵便,不得攀登脚手架、物料提升机或乘吊篮上下,工具材料严禁向下抛掷;交叉作业,要保证隔离防护棚牢固严密。 4、深基础、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勘察,摸清作业环境条件,要充分考虑地下可能出现的地下水、流砂、淤泥、有毒气体、塌方、漏电、断绳、落物等诸多不安全因

素,保证各类装置完好、灵敏可靠,人工挖孔桩作业人员连续作业每班不得超过2小时。 深基坑边坡支护要经力学计算并经审核、审批。槽、坑、沟、井边设围护,1m以内不得堆土,1.5m以内不得存放材料、机具。 5、临时用电必须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其安装、拆除、维修必须由专业电工完成,搬运、移动用电设备,必须切断电源并做妥善处理后进行,停用的机械设备必须切断电源并锁好开关箱。非电工人员严禁乱动电气设备。在潮湿、危险场所作业,必须使用安全电压。 6、严禁机械设备带“病”运转,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等大型机械设备的安装、拆卸、顶升、加节等工作,必须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专业队伍完成。 7、各种气瓶的运输、储存、使用,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有防火、防爆、防晒、防剧烈震动措施,距离明火10m以上。 8、现场动火应按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要指定专人监护。高空施焊,要清除下方及周围易燃易爆物品,并用阻燃

电焊工危险源辨识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4738 电焊工危险源辨识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电焊工危险源辨识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工作流程 准备工作(个人防护用具)→现场连接调试→氧气切割→焊接→检查验收→清理现场 二、危险源 1、个人防护用具和防护设施不齐全完好; 2、未按规定停、送电; 3、电焊机绝缘不好,漏电; 4、电焊地点周围有积水,操作人员发生触电; 5、气瓶、气袋不完好,摆放距离不符合规定; 6、消防设施不齐全、完好; 7、未清理施工现场易燃易爆物品。

三、预控措施 1、电焊工(氧焊工)必须按规定要求着装,衣服领口、袖口、衣角扎紧,佩戴好防护面罩及电焊手套,电焊机装设可靠的接地保护,电焊机把线不得有裸露,焊钳绝缘良好,电焊机电源的一、二次侧有可靠的防护罩及警示牌; 2、工作完毕必须切断电源,将电焊机把线整齐盘圈防至在制定地点,送电前,必须检查电焊机有可靠的接地保护,电焊机把线无裸漏,焊钳绝缘良好,电焊机周围无人作业,待一切检查正常,方可送电使用; 3、送电前,必须检查电焊机有可靠的接地保护,电焊机把线无裸漏,电焊机附近无积水,待一切检查正常,方可送电使用; 4、电焊工(氧焊工)在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氧气

煤矿工人全部危险源辨识

机电部分各工种危险源 主提升机司机 二、危险源 1、司机操作时,精神状态差,监护不到位; 2、提升机保护装置动作不灵敏或失效; 3、信号听辨不清开车或运行中有异常响声; 4、停送电时未戴绝缘手套或穿绝缘鞋; 5、停送电操作顺序错误; 6、巡检过程中触摸或靠近设备旋转部位; 7、钢丝绳损伤、断丝断股、磨损超限; 8、接地装置失效; 9、停、送电时,不核实开关柜编号、断路器分合状态、隔离手车位置; 10、绞车运行时更换绞车司机; 11、消防器材不合格。 三、预控措施 1、司机操作时,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严格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制度; 2、司机接班时,必须检查并试验各保护有效,确认完好后方可开车; 3、司机开车前必须听清信号,确认无异常声音,方可开车; 4、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

或站在绝缘台上; 5、停送电顺序:先停低压,后停高压;先分断路器,后拉隔离开关,悬挂“有人工作,严禁送电”警示牌;先送高压,再送低压;先将隔离开关置于合置,后断路器合闸; 6、严禁触摸或靠近运转设备,转动部位应设防护栏,悬挂或张贴警示牌; 7、每天对钢丝绳的完好状态进行详细检查,损伤、断丝断股、磨损不超限; 8、接地系统连接可靠,防松装置齐全紧固; 9、停、送电时,必须先核实开关柜编号,检查断路器分合状态、隔离手车位置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对应操作; 10、绞车运行中不得更换绞车司机; 11、必须保证机房内消防器材齐全有效,摆放位置正确,定期检查。 主通风机司机 二、危险源 1、精神状态差; 2、保护装置不灵敏或失效; 3、启动风机前检查不到位, 4、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未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台上; 5、操作程序错误;

打眼工危险源辨识

编号:SM-ZD-39956 打眼工危险源辨识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打眼工危险源辨识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工作流程 打眼前的安全确认→检查工具→点眼→打眼→回收工具 二、危险源 1、进入工作地点不进行敲帮问顶; 2、作业场所有浮煤杂物; 3、钻机不完好、钻杆不平直、钻头安装不牢固; 4、注油器、风、水管路、风、水闸门开关不灵活; 5、作业人员没有做到“三紧”; 6、钻眼过程中无人监护,钻机噪音大; 7、作业过程中,钻具出现故障仍进行工作; 8、作业结束后,未将风、水管路关闭; 9、风钻、软管,钻具、设施已撤出工作面,没有放置安全地点。 三、预控措施

1、作业人员进入工作地点首先要进行敲帮问顶,要严格执行前帮问顶制度,人 员确认顶帮好的可靠的情况下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 2、在作业过程中必须将作业周围的杂物和浮煤清理干净后,方可作业; 3、打眼工在打眼前,首先要检查钻机时否完好,钻杆时否平直,钻头安装时否牢固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 4、再开机前必须检查注油器、风、水管路、风、水闸门开关是否灵活可靠; 5、工作人员在下井时必须确认自己的工作服装是完好,必须检查衣角紧、袖口 紧、领口是否紧,有没有戴手套,毛巾是否露在外; 6、钻眼过程中,必须有专人监护顶帮安全,确认安全方可作业; 7、钻眼过程中,发现钻具的零部件、设施损坏或帮、顶有片帮等异常情况时作 业人员必须停止作业,进行处理; 8、打眼完毕必须将风、水阀门关闭,排出风管内的余风,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一、相关术语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风险:指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安全事故隐患: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控: 上图为风险评估的流程图,首先是划分作业活动,然后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根据评价情况确定控制措施。 (一)作业活动划分 在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之前,首先要准备一份作业活动表,用合理且易于控制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类并收集必要的信息。例如,其中必须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以及日常的生产活动。 (1)生产经营单位的地理位置; (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 (3)有计划的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 (4)确定的任务。 要求: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多达几十个步骤,也不能太简单,仅一两个步骤或内容。 在划分作业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辅助作业活动。生产经营单位中的往往存在很多作业活动,比如配电站、车辆、试验活动、仓储物流、维修活动等,危险源识别时应全面考虑,不要遗漏。 (二)危险源识别 实施危险源辨识活动的时,应考虑危险源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两个种类”、“四个方面”,以便于在作业活动划分完毕后全面识别危险源。

1. 三种时态 (1) 过去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过去所遗留的危险危害因素(可能时)。 (2) 现在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在现有(或拟定)控制措施下的危险危害因素。 (3) 将来时态:作业活动在开展后可能出现的危险危害因素。 2. 三种状态 (1) 正常状态(常规):指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情况,作业活动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工具等正常工作。 (2) 异常状态(非常规):非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情况,作业活动不能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的试运转、停机及发生故障和恶劣天气(雨天﹑高温﹑寒冷)。 (3) 紧急状态(事故):指不能预见何时发生﹑可能带来的重大危害,如地震﹑火灾﹑爆炸、倒塌等。 3. 两个种类 (1)第一类危险源: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2)第二类危险源:可能引发事故或伤害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良因素、管理缺陷等。 4. 四个方面 按新《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改为四类,包括: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危险源识别完毕后,应参照国家标准GB6441—1986《企业职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危险源一旦失控可能导致哪种类别的事故。GB6441中明确的以下20类事故: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危险场所动火作业安全规定(正式)

危险场所动火作业安全规定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动火前的八"不准": 1、防火灭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 2、周围的易燃杂物未清除不动火。 3、附近难以移动的易燃结构未采取安全防 范措施不动火。 4、凡盛装过油类等易燃液体的容器、管 道,未经过洗刷干净、排除残存的油质不动 火。

5、凡盛装过气体受热膨胀有爆炸危险的窗口和管道不动火。 6、凡储存有易燃爆炸物品的仓库和场所,未经过排除易燃易爆危险的不动火。 7、在高空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时,下面的可燃物未清理或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不动火。 8、未有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不动火。 二、动中火的"四要": 1、动火人员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动火前要指定现场安全负责人。 3、现场安全负责人和动火人员必须经常注意动火情况,发现部安全苗头时,要立即停止动火。 4、发生火情、燃烧事故时,要及时报告和

扑救。 三、动火后的"一清": 动火人员和现场安全负责人在动火完毕后,应彻底清理现场火种,确保安全,并通知发证单位人员复查无异常后才能离开现场。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机械制造企业危险源识别及防控措施

机械制造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别及 主要危险源控制措施 机械行业是一个行业类别众多、设备品种繁杂、工种以及涉及的加工技术关联到机械力、热力、电力、光、化学、粉尘、有毒成分等众多因素,危及操作者或有关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以下尝试列举机械行业部分分行业的危险源如下: 一、金属切削机床产生的危险源(车、铣、磨、刨、镗等): 1、直线运动的危险:由机械的往复或接近对人身造成伤害,如刨床、内外圆磨床的往复运动、铣床的升降运动等;旋转运动的危险:机械的旋转部件将人体或衣服卷入,造成伤害,如机床的主轴、卡盘、丝杆,磨削的砂轮,切削刃具---钻头、铣刀锯片等在旋转时伤人; 2、静止危险:人接触或与静止的设备产生相对运动,如被设备的尖锐部位或部件划伤、撞伤; 3、飞出物击伤:a,刀具或机械部件:如未夹紧的刀具、工件、破碎的砂轮在高速旋转中飞出伤人;b,飞出的金属切屑:如连续的或破散飞出的切屑飞出伤人; 4、机械加工中的烫伤:高温金属切屑对人体的烫伤; 5、切屑对眼睛的伤害:切屑高速飞入眼中造成伤害; 6、机械加工中的电气伤害。

二、钣金机械产生的危险源(冲、剪、压设备): 1、冲、剪、压设备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造成运转失灵; 2、冲、剪、压设备未设计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防护装置设计不合理; 3、冲压模具对操作者的伤害:模具开合时,未能防止操作者手或人体一部分进入模具之间,可能造成伤害; 4、冲压工件飞边对操作者的伤害:划伤; 5、剪板机及其他设备的传动带、飞轮等运动部件将人体或衣服卷入,造成伤害; 6、剪板机脚踏开关误操作:剪板机一般由二人同时操作,脚踏开关易误操作造成人体肢体、皮肤等伤害。 7、冲压,特别是高速冲产生的高分贝噪声对人体听力的伤害; 8、冲、剪、压设备使用中的电气伤害。 三、铸造过程的危险源:(造型、熔炼、落砂清理) 1、造型中起重、运输的起重伤害、机械伤害; 2、铸造设备对人体的伤害:包括撞伤、旋转部件将人体卷入(如混砂设备隔离罩电气连锁装置失灵或设计不合理); 3、铸造过程中的电气伤害; 4、造型中粉尘伤害造成的矽肺、尘肺等职业病; 5、造型中的噪声伤害; 6、熔炼过程现场的金属、焦炭及其他辅助材料的运输、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 本章学习要点 ◆熟悉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 ◆熟悉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和相关制度 ◆掌握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客 ◆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检查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一、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其中,危险物质指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单元指一个(套 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 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重大危险源可以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其中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存;贮存区指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 144

我国在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申报、普查工作中,将重大危险源分为七大类: (1)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贮罐); (2)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库); (3)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 (4)企业危险建(构)筑物; (5)压力管道; (6)锅炉; (7)压力容器。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称危险源辨识,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场的特征。危险源辩识是控制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只有识别出危险源的存在,找出导致故的根源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安全程度。 (一)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1)辨识危险源的种类、危险性质、损害能力。在进行危险源 辨识时应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如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等。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还需考虑危险源从哪个方面对身体进行伤害,能够对多大的范围内造成多大的伤害伤害的持续时间有多长等。 (2)辨识危险源的数量。危险与安全之间经常在于量的差别,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模板

宝钢大厦(广东)项目重大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一、高空坠落危险源的识别 (一)临边作业 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蓬与挑檐边;无外脚手架的屋面与楼层周边;楼层周边,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及顶层楼梯口,垂直运输接料平台等临边作业。 (二)洞口作业 孔口与洞口旁边的高处作业,包括施工现场及通道旁深度在2米及2米以上的人孔,沟槽与管道,孔洞边沿上的作业。板与墙的洞口,电梯井口,杯形,条形基础上口,未填土的坑槽、以及人孔天窗、地板门、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 (三)攀登与悬空作业 借助登高用具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的作业为攀登作业。在周边临空状态下进行的作业为悬空作业。柱、梁和行车梁等构件吊装所需的直爬梯及其他登高用拉攀具,作业人员未从规定通道上下、阳台等吊车臂架施工设备进行攀登。钢构件吊装、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架、衍架等大型构件、钢结构安装与安装管道、模板支撑和拆卸,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注、门窗等悬空作业。 制定高处坠落预防措施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工程实际,在确定高处坠落危险源后制定本措施。 一、为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在工程施工前对所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注意事项等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二、施工作业人员进场后,督促施工单位按不同层次(公司、项目部、班组)进行三级教育工作。 三、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及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严禁参加高处作业工作。 四、为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首层完工后,搭设合理、牢固能起到防护作用的外脚手架,在架体内侧支挂密目式安全网,应注意的是在支挂密目式安全网时,必须按规定高出施工层一步架。并在首层顶支挂第一道安全平网,在四层顶和顶层屋檐下支挂第二道

充电工危险源辨识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2258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充电工危险源辨识示范 文本

充电工危险源辨识示范文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工作流程 检查(顶、帮、工作现场,电气设备)→充电→监护(充电机、仪表、蓄电池、 开关)→停电闭锁→汇报记录 二、危险源 1、工作现场,不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2、拧钢玉帽不戴防护手套; 3、不对电解液浓度检查,浓度过高或过低; 4、人员长期站在充电室回风流中; 5、起吊电池,不对吊具进行检查; 6、起吊电池,人员未躲到安全位置。

三、预控措施 1、作好班前会安全培训,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如有违反按“三违”处罚; 2、工作人员进入工作现场,应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进行敲帮问顶; 3、充电工充电时,拧钢玉帽必须按规程戴好防护手套,防治电解液烧伤手; 4、充电工检查蓄电池时,应认真对电解液浓度进行检查,防治电解液浓度过高或过低; 5、工作人员应长期站在充电室回风流中,防止有害气体中毒; 6、工作人员在起吊电池,严格对吊具进行检查; 7、起吊电池时,工作人员应站在到安全位置。 四、作业标准

1、操作前,充电工应对周围环境和充电设备仔细检查确认完好; 2、操作人员应戴护目眼镜、橡胶手套、胶鞋、口罩及胶围裙等防护用品; 3、充电机电源的两极(正极接正极,负极接负极)不得接反。不准电池带故障充电,严禁充电插头带电空载,严禁插头带电插入机车插座; 4、在充电过程中,每小时检查一次电池电压、电流、比重和温度,充电时,电 解液温度不得超过45℃,并做好记录; 5、充电工严禁长时间在回风流中。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酒店危险场所动火作业安全规定

编号:SY-AQ-08397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酒店危险场所动火作业安全规 定 Safety regulations for hot work in dangerous places of hotels

酒店危险场所动火作业安全规定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一、动火前的八"不准": 1、防火灭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 2、周围的易燃杂物未清除不动火。 3、附近难以移动的易燃结构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动火。 4、凡盛装过油类等易燃液体的容器、管道,未经过洗刷干净、排除 残存的油质不动火。 5、凡盛装过气体受热膨胀有爆炸危险的窗口和管道不动火。 6、凡储存有易燃爆炸物品的仓库和场所,未经过排除易燃易爆危险 的不动火。 7、在高空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时,下面的可燃物未清理或未采取安 全防范措施的不动火。 8、未有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不动火。 二、动中火的"四要":

1、动火人员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动火前要指定现场安全负责人。 3、现场安全负责人和动火人员必须经常注意动火情况,发现部安全苗头时,要立即停止动火。 4、发生火情、燃烧事故时,要及时报告和扑救。 三、动火后的"一清": 动火人员和现场安全负责人在动火完毕后,应彻底清理现场火种,确保安全,并通知发证单位人员复查无异常后才能离开现场。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电焊工危险源辨识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电焊工危险源辨识正式版

电焊工危险源辨识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工作流程 准备工作(个人防护用具)→现场连接调试→氧气切割→焊接→检查验收→清理现场 二、危险源 1、个人防护用具和防护设施不齐全完好; 2、未按规定停、送电; 3、电焊机绝缘不好,漏电; 4、电焊地点周围有积水,操作人员发生触电; 5、气瓶、气袋不完好,摆放距离不符

合规定; 6、消防设施不齐全、完好; 7、未清理施工现场易燃易爆物品。 三、预控措施 1、电焊工(氧焊工)必须按规定要求着装,衣服领口、袖口、衣角扎紧,佩戴好防护面罩及电焊手套,电焊机装设可靠的接地保护,电焊机把线不得有裸露,焊钳绝缘良好,电焊机电源的一、二次侧有可靠的防护罩及警示牌; 2、工作完毕必须切断电源,将电焊机把线整齐盘圈防至在制定地点,送电前,必须检查电焊机有可靠的接地保护,电焊机把线无裸漏,焊钳绝缘良好,电焊机周围无人作业,待一切检查正常,方可送电

使用; 3、送电前,必须检查电焊机有可靠的接地保护,电焊机把线无裸漏,电焊机附近无积水,待一切检查正常,方可送电使用; 4、电焊工(氧焊工)在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氧气瓶、乙炔瓶、输气管、割炬、减压器等的完好状况,氧气瓶、乙炔瓶及电焊机必须放置距施工地点10米以外,氧气瓶和乙炔瓶和电焊机之间也必须保持不小于5米的距离; 5、必须在电焊地点配备灭火器(不少于2只),压力指针在绿色区域,铅封喷管完好,罐体无变形挤压现象,消防水桶一只,消防水管畅通,手阀、闸门完好,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