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本类型与英汉翻译

合集下载

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文本类型、翻译目的以及翻译策略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

我们将对文本类型进行分类,包括文学类文本、科技类文本、法律类文本等,并分析各类文本的特点和翻译难点。

我们将讨论翻译的目的,包括文化交流、商务沟通、学术研究等,以及不同目的对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翻译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包括直译、意译、音译等,以及如何在考虑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实现翻译的准确性、流畅性和可接受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

二、文本类型及其特点文本类型对翻译的目的和策略具有重要影响。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识别文本的类型,以便选择最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常见的文本类型包括文学文本、科技文本、法律文本、商务文本等。

文学文本以其艺术性、创造性和审美价值为特点,通常包含丰富的隐喻、象征和修辞手法。

这类文本的翻译需要高度忠实于原文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美感,同时考虑到目标读者的审美习惯和接受能力。

科技文本则强调准确性、专业性和逻辑性。

科技类文本通常包含大量专业术语、复杂句型和长句,其翻译需要确保术语的准确对应和语法结构的清晰明了,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无误传递。

法律文本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权威性,语言精确、严谨,且常常涉及复杂的法律概念和逻辑关系。

在翻译法律文本时,必须确保法律术语的准确性,同时保持句子结构的严密和逻辑的清晰。

商务文本则注重实用性和效率,语言简洁明了,信息量大。

商务文本的翻译需要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同时考虑到商务场合的礼貌和得体,以确保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不同类型的文本具有不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风格,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翻译目的及其对翻译策略的影响翻译活动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涉及到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过程。

文本类型及相关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及相关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及相关翻译策略文本类型及相关翻译策略摘要:文本类型是语言学、语用学里一项重要的内容,其发展的历史轨迹也影响到了翻译的方方面面。

文本的分类是翻译的参考性依据,近些年来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人致力于文本类型及翻译策略的研究。

其中,德国翻译理论家凯瑟琳莱斯提出的文本类型理论不仅为翻译研究、方法和翻译批评的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如何精准翻译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关键词:文本类型理论;翻译策略;凯瑟琳莱斯一、文本类型理论长久以来,语言一直被分为功能性语言(functional language)和文学性语言(literary language),如果硬要通俗点说,可能和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口头语和书面语是较为类似的。

由此可见,两种语言的所用的地点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再进一步细化,Karl Buhler将其分为信息性文本(informative),表达性文本(expressive),还有呼唤性文本(vocative),这三种类型也与人认知的三方面相切合:思考(thinking or perceiving),感觉(feeling)和意愿(willing)。

凯瑟琳娜莱斯 (Katharine Reiss)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认为翻译前必须先对翻译材料进行文本类型分类,然后根据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根据之前的三种分类,莱斯进行了详尽的解释:1)信息功能文本 (informative),凡是旨在传递信息、知识、意见等事实的文本,皆属于信息功能文本,文本的重心在其内容和主题;2)表达功能文本 (expressive),强调文本的创造性构建和语言的美学层面,突出文本作者及文本本身;3)呼唤功能文本(vocative),旨在通过说服文本读者或者接受者采取某种行动,从行为上对文本作出反应,其语言特点是对话式的,文本的重点在于感召。

这三种文本也与人际交流和沟通的三方面相对应:发送人(sender, speaker or writer),接受人(receiver, hearer or reader),话题(topic or information)。

文本类型理论与诗歌翻译

文本类型理论与诗歌翻译

文本类型理论与诗歌翻译一、本文概述文本类型理论是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由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和英国翻译家纽马克提出,根据语言功能对文本进行功能划分。

根据这一理论,诗歌属于表达功能的文本,重点在于原语和原语作者,翻译时应尽量复制原文的美学特征和作者风格。

本文旨在探讨文本类型理论在中英诗歌翻译中的应用,解决诗歌翻译中的疑难问题,如直译与意译的选择等。

通过研究文本类型理论,可以为诗歌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以期提高诗歌翻译的质量,使目标读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原诗的意境和美感。

二、文本类型理论概述文本类型理论,作为一种研究文本分类和功能的理论框架,起源于20世纪中叶,由德国学者尤利乌斯克罗嫩贝格(Julius Krollenberg)首次提出。

该理论主张,文本可以根据其语言特征、内容、目的和交际情境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文本类型理论对翻译实践,尤其是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信息性文本:这类文本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如新闻报道、科技论文等。

其语言特点是准确、客观、逻辑性强。

表达性文本:这类文本强调个人情感和观点的表达,如个人日记、诗歌等。

语言富有感情色彩,形式多样。

指令性文本:其目的是指导或影响读者的行为,如说明书、广告等。

语言直接、明确,具有说服力。

操作文本:这类文本主要用于日常交流,如电子邮件、短信等。

语言简洁、实用。

诗歌翻译是翻译实践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诗歌作为一种高度表达性的文本,其语言充满隐喻、象征和节奏感,传达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

在诗歌翻译中,译者需充分理解原诗的文本类型特征,从而在目标语言中再现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保留原诗的形式特征:诗歌的形式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律、节奏和分行等特征。

传达原诗的情感和意境:诗歌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情感的传递和意境的再现。

译者需深刻理解原诗的情感内涵和意境,力求在目标语言中达到情感和意境的共鸣。

汉译英:文本类型与汉英翻译(一)

汉译英:文本类型与汉英翻译(一)

a master strategy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区域发展总战略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西部大开发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农村义务教育
ensuring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and improving their lives 保障和改善民生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青藏铁路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三峡工程
the Outline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十一五”规划 纲要
▪ Dear Marian,
▪ Dear Bo$$,
In thi$ life, we all need $ome thing mo$t de$perately. I think you $hould be under$tanding of the need$ of u$ . worker$ who have given $o much $upport including $weat and $ervice to your company. I am $ure you will gue$$ what I mean and re$pond $oon.
connoisseur – Tianjing General Tourist Corperation. ▪ A home from home with our cordial service. ▪ 3. 接天下客,送万里情——天津出租汽车公司 ▪ Ready to meet guest all over the world, ready to speed

文本类型与翻译 纽马克

文本类型与翻译 纽马克

Peter Newmark
·英国著名翻译家、翻 译理论家,语言学派的 代表人。
·主要著作《翻译问题探讨》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年 《翻译教程》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年 《翻译论》 About Translation 1991年 《翻译短评》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93年
文本翻译
例子2: Within the subsequent years , hundreds of clones from half a dozen of species have been born from this remarkable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
文本翻译
表达型功能文本:
①严肃的、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如严肃文 学作品,自传文学。 ②权威性言论,如官方文告。 ③作者个人情感的一种宣泄,或无直接读者群 的文本,如私人书信。 说话者或作者运用一些话语来表达其思想 感情。作者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同等重要。
文本翻译
表达型文本翻译方法:
强调原作者的权威,在翻译时要遵循“原 作者第一”的原则,既要忠实于原作者表达的 思想内容,又要忠实于原作者的语言风格,无 需考虑目标语读者的反应。即语义翻译。
此后几年中,数以百计的克隆动物(源自五、六个物种) 都是通过该项神奇的人工诱导技术繁殖出来的。
解析:
译文将两个连续形容assisted reproductive 译为“人 工诱导”,浅显通俗。有人将之译成“助育”,虽然简练, 但让人难懂。因为信息类文本要在准确的基础上考虑读
文本翻译
解析: 我们并没有将原文中的“夏天”翻译成中国 人眼中美丽舒适的“春天”。因为《十四行诗》 作为一个文学作品,在这里采用语义翻译的方 法。只需直观地表达出原作者的思想内容。

英汉翻译教程文体与翻译课件

英汉翻译教程文体与翻译课件
翻译的重要性
翻译在跨文化交流、国际合作、 学术研究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 作用,是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相 互了解与沟通的重要桥梁。
翻译的标准与原则
01
02
03
忠实原文
译文应准确传达原文的意 义,不得随意增删或改变 原文内容。
语言流畅
译文应符合目标语言的表 达习惯,通顺流畅,易于 理解。
保留原作风格
译文应尽可能保留原作的 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特 征,以传达原文的艺术效 果。
01
英汉语言对比
词汇对比
01
02
03
04
总结词
词汇意义、词汇形态、词汇搭 配
词汇意义
英汉词汇在意义上有相似之处 ,也有不同之处,需要进行准
确理解和选择。
词汇形态
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形态不同, 例如英语有词形变化,而汉语
则没有。
词汇搭配
英汉词汇搭配习惯不同,需要 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
句法对比
总结词
文学文本翻译
总结词
传达原作情感和艺术性
详细描述
文学文本的翻译要求传达原作的情感和艺术性,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在翻译过程中,应 深入理解原作的主题、风格和情感,采用适当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再现原作的艺术魅力。
01
翻译实践与案例分 析
旅游文本翻译
总结词
忠实传达原文信息,语言流畅自然, 符合目标语习惯。
文化习俗
英汉文化习俗不同,对于同一行为的表达方 式也可能不同。
文化背景
英汉文化背景不同,对于同一事物可能有不 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文化意象
英汉文化意象不同,某些词语或表达方式可 能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和联想。

01

文本的类型与翻译

文本的类型与翻译

J a n . 2 0 1 4
文 章编 号 : 2 0 9 5 - 2 7 0 8 ( 2 0 1 4 ) 0 1 - 0 1 6 8 - 0 3
文本 的类 型 与翻 译
苏 为
( 江苏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 江苏 徐州 2 2 1 1 1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键词 : 文本类型; 法律 ; 商务 ; 广告 ; 科技
之 间的关 系作 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 她借用 了语用学 的研究成
果, 将文本划分为强调内容 或信息 、 强调语言式 、 强调对读者
六类 : 表情功能 , 信 息功 能 , 召 唤功能 , 美 学功 能 , 酬 应功 能,
元语言功能 , 其 中前三类为语 言的主要功能 , 他 的分类更 细 致, 更严密 。N e w m a r k 根 据语言功 能的分类 , 对文本 进行 划
供 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
N o r d根据文本 功能和 翻译 目的的关系提 出了“ 记实 翻
译” 和“ 工具翻译 ” 两 大 翻译 策 略, 在 文 本三 大功 能 的基 础
的感 召力三类 。R e i s s 指 出, 译者应在现有条 件下 , 寻求优化 方案 , 译语文本必须连贯 , 而这种连贯 又取决于译 者对源语
文本 的认识 , 她建 议根 据文本 的主要功能把文本划分为三种 类型, 即信息型 、 表 情 型和感召 型文本 , 认 为文本类 型是影 响译者选择 翻译方法 的首要 因素 。“ 信息型文本 ” 通常文字
翻译时可采取适 当调整 , 使译文达到效果 对等… 。
近年来 , 我 国有些学者从文体的角度将实用文本分 为超
正式文本 、 正式 文本 、 非正 式文本 和超 非正 式文 本 四种 。

法律英语与法律翻译---文本类型、法律文本、法律翻译

法律英语与法律翻译---文本类型、法律文本、法律翻译

法律英语与法律翻译---文本类型、法律文本、法律翻译本文从法律翻译的角度探讨文本类型和法律文本的特点。

文章第一部分首先论述了中外法律语言研究和法律翻译研究的现状;第二部分讨论了文本分类的两种依据(即以主题和功能为分类依据)以及相关学者据此划分的文本类型,然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对法律文本功能的错误认识;第三部分探讨了Snell-Hornby的分类模式;第四部分探讨了法律文本的功能定位和分类,并分析了英汉法律文本的类型特点;第五部分讨论了法律文本的类型特点对法律翻译这种跨语言、跨文化、跨法系的交际行为的启示。

本文认为,对特定文本的类型特点的正确把握有助于译者正确把握原作的总体意图和功能。

此外,文本类型研究在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与确定中也起着重要甚至决定作用。

文本类型的规约性是法律文化规约的组成部分,因此法律翻译工作者应当尊重法律文本的独立性和规约性,这就要求法律翻译工作者不仅刻苦钻研法律语言和法律文本的用词、用句特点,还要研究和尊重法律文本的篇章特点以及法律文本的总体功能和交际目的。

关键词:文本类型、法律文本、法律翻译、功能、结构1.导言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的立法大国。

现在已经有包括宪法在内的重要法律法规3000多部,近几年更是以每周制定一部新法的速度递增(潘庆云1997)。

这些法律法规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语言甚至法律问题,但是却没有多少人去注意,这种研究现状与中国法律发展现状相去甚远。

而国外早已经有大批学者对法律语言进行专门研究,拥有一大批专门从事法律语言研究的专家学者(如Conley,O‘Barr,Gibbons,Trosberg,Solan,Shuy,Bhatia 等),在法律语言的各个领域展开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并于1995年成立了国际性的“国际法律语言学会”(IAFL)组织,拥有了自己的专业性会刊——“法律语言学期刊”(Forensic Linguistic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翌年,英国另一位翻译家亚历山大·泰特勒也提出一个“三原则”, 跟坎 贝尔的“三原则”如出一辙:第一,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第 二, 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与原作属于同一性质;第三,译作应具备原创作品 的通顺(Lefevere,1992:128)。
坎贝尔和泰特勒的两个“三原则”虽有措辞上的差异,但都以“忠实” 为 大前提,要求译文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忠实地展现原作的风格,同 时还要具有原创作品的通顺。
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从释道安的“案本”(意为按照原文的本意)、严复 的“求信”、傅雷的“神似”以及钱钟书的“化境”,都不离开“忠实”这个总原
则。 特别是严复在1898 年提出的“译事三难:信、达、雅”,对我国一个世纪以来 的翻译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照严复看来,“信”就是忠实于原文的本意, “达”就是通顺流畅,“雅”就是古雅。
其次, 就翻 译的 活动 方式 而言, 翻译 也可 分为 两类。
口译 (interpretation)
笔译 (translation)
连续传译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又称即席翻译。
用于 会议发言、 宴会致辞、 商务谈判、 学术研讨 等。
interpretation) 正式会议。
5.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language community)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 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 界的逻辑印象或艺术印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张今, 1987)
一、翻译的类型
首先, 就涉及 的语言 而论, 翻译分 为两大 类。
从历史的角度看,“岸本—求信—神似—化境”反映了 中国
翻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代表了三种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
立的学说,即古代的“文质”说、近代的“信达雅”说和现 代的
“神似”、“化境”说。“质”最单纯,认为语言形式的对 应就是意
义的对应;“信”是发现了语言意义对应不一定就是意义的 对
应;“化”是认识到了语言意义对应并非意味着文学意义的
• 第二章 •文本类型与英汉 翻译
第一节 翻 译 概 述
中外学者对翻译的本质和意义有过种种论述,如: 1.“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 言活动。”(张培基,1983)
2.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 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巴尔胡达罗夫《语言与译》,1985)
尤金·A·奈达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把信息论与 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奈达指出:“所谓翻 译,就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 信息。”奈达把翻译分为两种类型:形式对等翻译和动态功能对等翻译。形 式对等翻译是以源语为中心,尽量再现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功能对等翻译注 重读者反映,以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使译文读者能够达 到和原文读者一样的理解和欣赏原文的程度。
3.“虽然翻译的最终结果大概是属于语言,而后又属于文学范畴的,可是翻译行为的本质 是语际性,它是自然语言所形成的各个人类岛屿之间的桥梁。”(梅雷加利《比较文学 研究译文集》,1985)
4. “翻译就是接受语言复制出与源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是就意义而言, 其次是就风格而言。”(奈达,1982)
非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
包括政论体翻译、 科技翻译、 经贸翻译
和应用文翻译等。
包括小说翻译、 诗歌翻译、 散文翻译
和戏剧翻译等。
再者,就 处理方法 而言,翻 译可分为:
全译 节译 摘译 编译
二、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是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准绳,是衡量译文 质量的尺度,也是译者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切实可行的 翻译标准对于译者从事翻译活动和提高翻译质量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 内容为主的文本注重文本的内容,这种文本主要反映客观事实、传递信息,所 以该文本也被称为“信息文本”;
• 形式为主的文本,其内容通过艺术形式来表现,这种文本实际就是指文学文本; • 感染为主的文本是指以感染为主要目的的文本,如广告、布告、宣传、营销等
20 世纪傅雷提出的“神似”与钱钟书推崇的“化境”都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翻 译研 究上的延伸,是同一体系的两种不同的说法。傅雷从中西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方面 的不同,谈到翻译中“传神”是很不容易的。在继承鲁迅、郭沫若等人关于翻译须 “传 神”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深湛的艺术修养,指出“重神似(similarity in spirit), 不重形似”的翻译观。
关于翻译的标准,西方译论家做过不少论述,其中 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英国的两位学者坎贝尔和 泰特勒。
1789 年,英国翻译家、学者乔治·坎贝尔率先提出了翻译“三原则”, 即译者必须:第一,准确地再现原作的意义;第二,在符合译作语言特 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移植作者的精神和风格;第三,使译作至少具有 原创作品的特性,显得自然流(Venuti,1995:75)。
一类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指在同一 种语言内进行翻译,如把古汉语译为现代汉语,把文言 文本译为白话文本,把广东话译为普通话等;
另一类为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指把一 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如把汉语文本译为英语文本, 或把英语文本译为汉语文本等。

正确地理解和表达原文的思想
应。 对于翻译的初学者,我们可采用“忠译实文与文通字流顺畅”地这道 一翻
译的
基本标准。
第二节 文本类型与翻译
文本类型与翻译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翻译者在从事翻译时必须有文本 意识,否则,尽管语义信息能够在译文中得以再现,文本信息的流失却可能导致 翻译质量的欠缺布勒(Karl Buhler)将语言的语义功能分为三类:表达功能、信 息功能和感染功能。在这三种功能的基础上,德国翻译学家赖斯(Reiss)将文 本分为三大类:内容为主文本、形式为主文本和感染为主文本,他也是较早提出 文本类型(text typology)问题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