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合集下载

给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拓展

给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拓展

理 解 文 章 。 因 此 ,有 目的 地 选 择 该 作 家 的 相 关 作 品 , 拓 展 学 生 的 知 识 面 ,也 可 以更 好 的 理 解 作 品 。例 如 ,
准 ,要 把握语气 语调 ,适 当的可 以找一 下 《 红楼梦 》 里其他优秀的诗歌 ,一起 比赛 。第 三首诗则改编成舞
拓 展 :在 我 们 身 边区 的 实 际 , 引导 学 生 说 出身 边 的 类 似 的 事 情 , 可 试 着用 一 些修 辞 ,用 “ 语 文 ” 的方 式 表 述 出来 。 通 过 拓展 ,提 高 学生 感 性 的认 识 ,提 升语 文 能力 。 2 . 补 充 符 合 学 生 特 点 的 内容 。初 中学 生 有 初 中 学 生 的特 点 ,他们 的认 知 水 平 有 所 局 限 ,兴 趣 可 能 比较 狭 窄 。如 果 能针 对 这些 情 况 进 行 有 效 拓 展 ,势 必 能 起 到 事 半 功 倍 的 效 果 。在 《 香 菱 学诗 》 的教 学 过 程 中笔
N e w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e a r c h > >9 4 I 课 堂 观 摩 厅
给课室插上腾Z 三 臼 匀 翅 膀
— —
浅谈 初 中语 文课 堂 的有 效 拓展
◇浙 江省 绍 兴 县 西藏 民族 中学
俞 国水
中图 分类 号 :G6 3 3 . 3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号 :1 6 7 卜0 5 6 8 ( 2 0 1 3 ) 0 9 — 0 0 9 4 - 0 2
忧 患 意识 ,并 分 析 了表 现 手 法 。之 后 ,进 行 了这 样 的
《 韩非子 ・ 内储说上》中 “ 滥 竽 充 数 ” 的故 事 ,是
学 生 们 耳 熟 能 详 的故 事 。让 学 生 们 撇 开 原 来 故 事 中 的 不 懂 装 懂 做 些 鱼 目混 珠 的事 不讲 ,而对 里 面 乐 队 的人

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延伸的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延伸的思考
误 区
教 学反 思 侉
摘要 : 近年 来. 社会发 展的 步伐逐 步加 快 . 我 国的教 育事业也 出现 了快速发展 的势头 在 新课改 的影 响下,初 中语文教 学不能再拘泥 于
以前的教 学模 式和教 学方法 中. 不断开拓、 要 积 极创新 . 才能在现代教育环境下永葆生机 、多媒 体教 学 因具有 生动 、 直观、 信息量 大等优 势成为
求外的误区 1 . 课外拓展的 目标和重难点 一般受到
受传统 教学思想 的影 响.人们 普遍存在 教 育 就是 “ 个 老师 、 支粉笔 、 块 黑板 ” 观 一 一 一 的 念, 对教 师的印象 也是笔耕 不辍 、 满身 粉笔末 。 但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 的快 速发展 .这种传统 的教学方 法不断受到挑战 . 的教学方法 . 多 新 如


可以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 品风 格与自 身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 此 外. 教师还可 以介绍学生看一些人物传 记、 评论文章 . 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 . 而 从 跳 出自己狭小的思维空间 .同时让学生对 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了解得更深刻 、 更全面 4 . 主题作拓展 教师应引导学生 评析 联 系作品 中的情境 和 形象 对作 品 的主题 思想说 出 自己的思考 . 而不是按 照教参贴 上 了固定的标签 范进 中举 》 如《 这篇 以范 进 中举前 后 的不 同遭 遇 为中心 展开故 事 情节 . 作者运用讽刺 的手法在读 者面前展 现一幕 幕的精彩场面 . 其是通过 塑造范 尤 进 和胡屠 户这两个典 型的形象 . 无情 地抨 击 了封建 科举 制度对 知识 分子 的精神 摧 残 和对人 们思想 的腐蚀 . 对当时社会 趋炎 附势 、 世态炎凉的可耻 风气进行辛辣 的讽 刺 在指 导学生 阅读小 说时 . 可让他 们从 分 析小说 的人 物形象 人手 . 围绕 “ 范进 对 中举 是悲 剧还是 喜剧 ” 进行 讨论 . 思考 作 者对该形 象的情感态度 . 从而得 出 自己 的 看法 对 于名篇 中的人 物或思想 , 些学 一 者往往有 一些精辟的评论 . 教师 可以有选 择地介 绍给学 生 . 有助于提升学 生鉴赏作 品的水平。 二、 走出课内外衔 接中舍本求末 、 内 舍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拓展延伸(感悟启示)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拓展延伸(感悟启示)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拓展延伸(感悟启示)专题训练一、语言表达(共 6 分)1.形声字的发明和使用,不会削弱汉字的内涵表达。

寻找你心仪的形声字,说一说它对你突破困境的启示。

备选字:路、悟、赢……【答案】示例:“路”是“足”加“各”,仿佛告诉我们路在脚下,各自有各自的路。

圣贤或许在提示我们人生多歧路。

行路者可能需要暂停脚步,思索、询问,选定前行的路,而不是随波逐流,趋凡而去。

“悟”字,“十“是形旁,“吾”是声旁,吾代表自己,我觉得在我遇到困境时,只有自己内心真正的明白道理,自己的感悟才能帮助自己突破困境。

所以在遇到困难时,自己内心能够领悟才是走出困境最重要的原因。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形声字,并谈一谈该字对自己突破困境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悟”字,“十”是形旁,“吾”是声旁,吾代表自己,我觉得在我遇到困境时,只有自己内心真正的明白道理,自己的感悟才能帮助自己突破困境。

所以在遇到困难时,自己内心能够领悟才是走出困境最重要的原因。

、示例二:“赢”由“亡、口、月、贝、凡”组成,亡:危机意识,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抓住时机,必须随时了解和掌握环境的变化,熟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口:沟通能力,善于在任何场合宣传自己的形象和宗旨、目标和决心,成功的沟通是双向,既要有好的表达能力,也要有好的倾听能力;月:月在古汉语中指肉,这里的“月”指强身健体,成大事者需要强健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贝:取财有道,财富是物质基础,但不义之财不可取;凡:心态平和,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争取目标成功,但结果不一定如意,度量要大,眼界要宽,心态要好,手段要强。

启发我们不断向着目标努力,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最后就会获得成功声。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一只狼吃了一只别家的羊,而他想吃更多的羊,所以就披了羊皮混进羊群。

傍晚,主人在放羊进羊圈时发现多了一只羊,欢天喜地的想把它据为己有,其实是那只披着羊皮的狼。

初中语文课拓展延伸的两点尝试

初中语文课拓展延伸的两点尝试


250 ) 130


中外 的名 家名 作 。 课 文 教 学 时 , 妨 向 学 生 推荐 该作 家 的其 在 不 他作 品 , 帮 助学 生全 面 了解 其文 学 风 格 。 比如 《 提 辖 拳打 以 鲁 镇关 西 》 是《 浒 传 》 只 水 中第 三 回 的节 选 。 师 可在 教 完 课 文后 教 趁热 打 铁 , 引导 学 生 关 注 《 浒传 》 水 中鲁 智 深 后 来 的命 运 , 起 激 学生 探 知 的兴 趣 。 可 就 同 一 作 家不 同时 期 的 作 品作 比较 , 还 将 文 学 史 的 知 识 贯穿 其 中 。 学 生 引 入 博 大 精 深 的 文 化 渊 源 中 。 把 例 如 , 习 白居 易 的 《 鹤 》 , 引 导 学生 回忆 他 前 期 的作 品 学 池 时 可 《 赋得 古原 草 送 别 》 自 居 易 十六 岁应 考 时 写 的 “ 火 ” 句 传 。 野 两 诵 千 古 , 仅 突 出了 野 草 顽 强 的 生 命 力 , 不 而且 表 现 了对 于 新 生 事 物 的 赞 颂 。 《 鹤 》 “ 风 一 唳思 何 事 ? 而 池 中 临 怅望 青 田云 水 遥 ” 两 句 明 显 表现 了诗 人 对 仕 宦 生 活 的厌 倦 和 无 奈 .表 达 了诗 人 对 归 隐 生 活 的 向往 。学 生 在 理 解 了这 两 首 诗 截 然 相 反 的 意 境 后 .不难 知道 这 与 白居 易 不 同年 龄 所 属 的时 代 背 景 有 关 。再 如 , 的 学 生 认 为 鲁 迅 的作 品艰 涩难 懂 , 解 有 难 度 。有 经 验 有 理 的 教 师 就 会 把 近 几 年 学 术 界 研 究 鲁 迅 的 文 章 介 绍 给学 生 , 让 学 生走 近 鲁 迅 , 了解 鲁 迅 。 4从 文 体 的 角度 延伸 。以 说 明 文为 例 . . 可先 从 课 本 中 选取 篇 比较 典 型 的 说 明 文 , 如教 叶 圣 陶 的 《 州 园 林 》 可 以 分 比 苏 , 别 从 课 文 内 容 、 构 、 言 等 方 面 设 置 问 题 , 学 生 精 读 之 后 结 语 让 分组讨论 , 在理 解 了课 文 如 何抓 住 特 征 , 照 “ 按 总一 分 ~ 总 ” 的 结 构 方 式 ,从 多 方 面 加 以 说 明 之 后 ,及 时 选 择 另 一 篇说 明文 《 巍 中 山陵 》 行 比较 阅读 , 助 学 生 分 析 两 篇 文 章 的 异 同 。 巍 进 帮 经 过 反复 讨 论 、 析 、 结 , 个 学 生都 能 逐 渐 明 确 “ 明文 ” 分 总 每 说 应 该抓 住 说 明 对 象 的 特 点 . 用 准 确 、 明 、 动 形 象 的 说 明 运 简 生 语 言 ,按 照一 定 的顺 序 有 重 点 地 说 明事 物 。这 样 一 种 教 学 思 路。 就能 帮助 学 生 拿 到 一把 开启 说 明 文 阅 读 大 门 的钥 匙 。

初中语文作文拓展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拓展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拓展课教案课程目标:1.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写作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丰富作文内容。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创意写作技巧2. 多样化表达方式3. 生活素材积累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分享一篇有趣的作文案例,让学生感受创意写作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作文作品,讨论其创新之处。

二、创意写作技巧(15分钟)1. 老师介绍创意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夸张、拟人、对比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作文中运用这些技巧。

3. 学生举例说明,进行实战演练。

三、多样化表达方式(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说明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灵活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3.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四、生活素材积累(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积累素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素材积累方法,互相学习。

3. 学生进行课堂写作,运用所积累的素材。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3.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的提升教学资源:1. 作文案例2. 创意写作技巧资料3. 学生写作练习作品教学建议:1. 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鼓励他们勇于尝试。

2. 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3. 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写作技巧。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从 有 让 了 三 首 .但 相 对 于 主 席 的 优 秀 作 品来 说 实 在 太 少 . 愧 . 此 勤 政 爱 民 : 的 写 到 皇 帝 拜 谢 两 位 骗 子 . 为 r让 学 生 更 多 了 解 毛 泽 东 诗 词 的 遒 劲 伟 美 . 在 他 学 到 了 如 何 明 辨 是 非 当 个 好 皇帝 … … 我 学 列 这 些 诗 词 时 及 时 做 了 延 伸 。例 《 园 春 . 》 沁 雪 描 写 了 壮 l 的 北 同 风 光 .歌 颂 了革 命 的 人 民 的 朝 气 . i I 『 =
装 》 请 发 挥 自 己 的 想 象 , 游 戏 结 束 后 》 题 写 一 , 以《 为
初 中 语 文 课 文 中 有 许 多 名 家 名 篇 .但 初 中生 对 个 续 篇 这 一 设 计 主 要 引 导 学 生 借 鉴 作 者 巧 妙 的 构
文 学 的 积 累 毕 竟 有 限 . 者 正 好 借 此 机 会 . 荐 该 教 推 思 . 理 发 挥 想 象 同 学 们 纷 纷 展 开 想 象 . 的 写 到 合 有
杀 但 不 作 家 的 其 他 作 品 来 扩 大 学 生 的 阅 读 量 . 面 了 解 作 皇 帝 恼 羞 成 怒 . 了 两 个 骗 子 。 还 足 死 要 面 子 . 全
者 . 握 作 者 的 风 格 把
肯 承 认 错 误 . 然 赤 身 裸 体 : 的 写 到 皇 帝 要 抓 那 依 有
、 体 知 识 的 拓 展 在 复 习 课 巾 尤 其 重 要 . 生 可 以 在 拓 在 文 章 结 尾 简 短 地 做 结 .留 给 了 学 生 想 象 的 余 地 学
展 练 习 【掌 握 解 题 规 律 1 l l 二 、 扣 作 者 。 展 延 伸 紧 拓 t 所 以 我 设 计 了 这 样 的 思 维 拓 展 题 : 了 《 帝 的 新 读 皇

小议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的有效性

小议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的有效性
科研导航

国蛰蕊蟹 霸 毽 撼
江 苏省 东 台市南沈灶镇 中学 胡秀华
懿蛰
拓 展 延 伸 是 指教 师在 教 学 过程 中根 据 教 材 的 内容 和 学 生 的特
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在学 习了亲情类的文章如《 背影》 可以 后,
提 供 反 映 父 爱的 时文 美 文 , 学 生 阅读 , 让 以加 深 学 生 的 情 感 体 验 ,
用教 材 传授 给 学 生 一 定 的知 识技 能之 后 ,可 以提 供 一 个 与 教 材 有 相 似 特 征 的 类文 , 学 生运 用 所 学 的知 识 能 力进 行 练 习, 让 以提 高学
. -. - . _. _. -. . . -. - . _¨ -. _ ¨ _ . -. - . … - -◆ ・ -. _. -. - . -.
之后 , 可以介绍 苏轼 的婉约派的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 让学生比较 ,
探 究其 风格 的不 同 . 学 生对 苏轼 的词 风 又 比较 全 面的 认 识 。 使 又如
堂教学重在培养 学生的语 文能力 , 高学生的知识技 能, 提 因为教材 是个例子, 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语言载体。因此, 教者在利
形成一个有机 的整体 ,绝不年游离于课 堂教 学之外 ,为拓展 而拓
展 , 整 节课 显 得 支 离破 碎 。 4探 究性 原 则 。 文教 学 中的拓 展 延 使 () 语 伸 归根 结 底是 为 了拓 宽 学 生 的视 野 , 高 学 生的 语 文 素 养 。 因此 . 提 拓 展 延 伸 的 内容 ,应 该 有 一 定 的深 度 ,可 以加 深 学 生 对 文章 的理 解, 形成 完整 的 知识 体 系 。 比如 在 学 习 苏轼 的 豪放 派 词 《 州 出猎 》 密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摘要】前段时间,观摩了一次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比赛,10堂课下来,发现了参赛老师们都有一个相似点,那就是每堂课几乎都设计了“拓展延伸”环节。

“拓展延伸”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变得灵动,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本文就课堂教学中“拓展延伸”环节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拓展延伸;理解;作用;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3一、对“拓展延伸”的理解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

”看来,“课文只是一个例子”的观念已经成为教师们的教学理念。

学生每天都接触的课本,里面的文本就是非常好的教育资源。

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就能使学生通过课文学到更广泛、更深入、更实用的知识。

那么“拓展延伸”就成了教师们引导学生融会贯通课文内外知识的好方法。

二、“拓展延伸”的作用“拓展延伸”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语文课变得灵动,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一直以来,说明文对学生而言都是枯燥乏味的,如八年级上册的《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能把课本上的一些物候知识与生活现象和经验联系起来,从课本拓展到生活,学生就会发现大自然语言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

三、“拓展延伸”的方法虽然“拓展延伸”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思维。

但是,有很多老师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效果,随意的抓住课堂中某一位学生的一个生成问题就无限的拓展延伸了出去,课堂是热闹了,但学生到底有没收获呢?所以在“拓展延伸”时,更多的是要注意有效性。

1.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这里的“学习内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对文本的理解内容。

对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特别是把一些相对枯燥乏味的文本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就像上面提到的《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如果在教学中能注重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作者:————————————————————————————————日期:
2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

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课外材料的拓展必须做到:一、拓展延伸要立足课本
课堂拓展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

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的。

为了拓展,将课上到野外去,新是新了,却没了原则和规矩;为了创新,囫囵吞枣学习课内知识,忙于拓展中的“表演”和“作秀”,新是新了,却多了几分浮艳。

我们要始终记住,只有文字才是教学之本,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才是最好的课程资源。

拓展延伸是为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让内容为拓展延伸服务。

正如于漪所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

”所以教师在对课文拓展延伸时,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

二、拓展延伸要把握学情
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地区差别和
特征等,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适当变换内容或改变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很亲切,都有话可说。

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因此,拓展延伸时教师应注意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多设置一些难度各异的学习内容,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各取所需。

立足课堂实际,考虑时间、场地、情景的限制。

否则,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不过是一种表演或作秀,比作一只“绣花枕头”恐怕并不为过。

三、拓展延伸要适度
语文课堂里的延伸必须适度,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理解和把握课文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在最值得拓展延伸的时机、地方去拓展延伸,并掌握合适的“度”,学一学见好就收,拓展切不可不着边际,伤害到语文教学的本体,以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让人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到头来却让语文课只落得个为她人做嫁衣。

四、拓展延伸要把握拓展形式
拓展延伸有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有文本与网络资源的链接,有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

但有些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忘了语文姓什么?本想借助网络来丰富教学的资源,加深对教学内容
的理解,但有些老师上成了如何上网查资料的电脑课;本想通过音乐来感染学生,通过形象体验文本的情感,结果却成了音乐欣赏课。

史绍典先生说过:“语文就是语文。

”我们要牢记语文的“姓氏”,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艺术课或其他的什么课。

同样,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也不是思想政治课、艺术课或其他什么课的拓展延伸。

在鲜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善于抓住课本拓展的契机,把握课本拓展的火候,用好课本拓展这根“魔棒”,既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更是对我们语文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