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试卷
初一历史考卷试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考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郡县制B. 封建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A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者是哪位皇帝?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C3.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A. 寻找建文帝B. 展示国威C. 贸易往来D. 寻找香料答案:B4.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哪位将领平定了三藩之乱?A. 施琅B. 年羹尧C. 李卫D. 岳钟琪5.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答案:D6. 宋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苏轼的字是什么?A. 子瞻B. 子由C. 子美D. 子安答案:A7. 元朝时期,哪位皇帝统一了中国?A. 忽必烈B. 成吉思汗C. 窝阔台D. 蒙哥答案:A8.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李白的别称是什么?A. 诗仙B. 诗圣C. 诗鬼D. 诗佛答案:A9. 明朝时期,朱元璋建立的都城是哪里?B. 南京C. 杭州D. 洛阳答案:B10. 清朝时期,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哪位将领平定了准噶尔叛乱?A. 施琅B. 年羹尧C. 李卫D. 岳钟琪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郡县制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者是________皇帝。
答案:武则天3.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展示________。
答案:国威4.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在位期间,________将领平定了三藩之乱。
答案:年羹尧5. 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字是________。
答案:孟德6. 宋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苏轼的字是________。
答案:子瞻7. 元朝时期,________皇帝统一了中国。
答案:忽必烈8.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李白的别称是________。
历史试题及答案初一

历史试题及答案初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一项重要的制度?A. 郡县制B. 世袭制C. 禅让制D. 封建制答案:A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B. 推动了经济的繁荣C.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D. 没有明显影响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探险发现答案:B4. 清朝末年,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B. 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C. 清朝与英国的领土争端D. 英国对清朝的侵略野心答案:A5.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哪些内容?A.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B. 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C.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主主义D. 民主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发生在_______朝。
答案:西汉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
答案:李渊3.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曾七次下西洋,他的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4. 清朝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_______三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答案:乾隆5.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首任临时大总统是_______。
答案:孙中山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描述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特点。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社会安定,对外交流频繁,是唐朝乃至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其特点包括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社会开放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

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A. 北京人。
B. 元谋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
2.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A. 170万年。
B. 70 - 20万年。
C. 3万年。
D. 6000年。
3. 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类型是()A. 干栏式房屋。
B.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 窑洞。
D. 吊脚楼。
4.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5. 商朝时,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A. 汤。
B. 盘庚。
C. 纣。
D. 武丁。
6. 西周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了()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7.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8. 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A. 新兴地主阶级。
B. 奴隶主贵族。
C. 农民。
D. 商人。
9.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10. 都江堰是由谁主持修建的()A. 商鞅。
B. 李冰。
C. 大禹。
D. 郑国。
11.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12.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A. “仁”B. “礼”C. “义”D. “信”13.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 夏朝。
B. 秦朝。
C. 汉朝。
D. 唐朝。
14. 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禅让制。
D. 世袭制。
15. 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A. 繁重的徭役。
B. 沉重的赋税。
C. 严酷的刑法。
D. 秦的暴政。
16. 西汉初期,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 减轻农民的负担。
B. 巩固封建统治。
C. 发展农业生产。
D. 吸取秦亡的教训。
17.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A. 焚书坑儒。
初一历史考卷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初一历史考卷试题及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最早的人类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B. 山顶洞人D. 蓝田人2. 下列哪一项不是商朝时期的文明成就?A. 甲骨文B. 青铜器C. 造纸术D. 司母戊鼎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以下哪项制度?A. 郡县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度D. 世袭制4. 唐朝时期,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孟浩然5. 以下哪个不是宋朝时期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6.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B. 传教C. 外交D. 探险7. 清朝康熙年间,以下哪位学者编纂了《康熙字典》?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戴震8.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A. 《史记》B. 《资治通鉴》C. 《春秋》D. 《汉书》9.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秦朝的建立B. 汉朝的建立C. 唐朝的建立D. 宋朝的建立10.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创立时期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我国最早的文字是________,它记录了商朝的历史。
1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货币统一为________。
13. 唐朝时期,著名的“贞观之治”是唐太宗________的年号。
14.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__。
15.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之一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商朝时期青铜器的制造技术及其特点。
17. 简述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主要方式及其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19. 论述宋朝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15分)20.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成就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历史考试题及答案初一

历史考试题及答案初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A. 公元前221年B. 公元前220年C. 公元前222年D. 公元前223年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修建长城C. 推行科举制度D. 统一文字答案:C3. 唐朝开国皇帝是:A. 李渊B. 李世民C. 李治D. 李隆基答案:A4. 唐朝时期,以下哪位不是著名的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答案:D5. 宋朝时期,以下哪项不是经济繁荣的表现?A. 农业发展B. 手工业进步C. 商业繁荣D. 闭关锁国答案:D6. 明朝时期,以下哪位不是著名的航海家?A. 郑和B. 张骞C. 徐霞客D. 王阳明答案:C7.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以下哪项不是他的重要政绩?A. 收复台湾B. 统一蒙古C. 建立科举制度D. 编纂《康熙字典》答案:C8.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D9.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A. 官渡之战B. 长平之战C. 巨鹿之战D. 滑铁卢之战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建筑?A. 长城B. 故宫C. 金字塔D. 布达拉宫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郡县2. 唐朝时期,______是著名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
答案:武则天3. 宋朝时期,______是著名的理学家,他提出了“格物致知”的哲学思想。
答案:朱熹4. 明朝时期,______是著名的医学家,他著有《本草纲目》。
答案:李时珍5. 清朝时期,______是著名的小说家,他著有《红楼梦》。
答案:曹雪芹6.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最早出现在______时期。
答案:汉朝7.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在______时期被广泛用于航海。
七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A. 商朝B. 周朝C. 夏朝D. 秦朝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中央集权制度是:A. 郡县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3. 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的盛世?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永乐大典D. 贞观遗风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新大陆D. 征服海外5. 清朝末期,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其中不包括: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蒙古####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________、________和火药。
7.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等,其中李白被誉为“________”。
8. 明朝时期,________是著名的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9. 清朝末期,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包括广州、福州、________、________和上海。
10.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________。
####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及其意义。
12. 描述一下清朝末期的“百日维新”运动及其失败的原因。
####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唐朝的对外交往及其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14. 分析清朝末期中国社会变革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 五、材料分析题(共30分)1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并结合材料说明封建社会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史记·平准书》记载:“封建者,封土建国也。
”材料二:《资治通鉴》记载:“封建之制,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大夫有禄,士有田。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C2. A3. C4. B5. D#### 二、填空题6. 印刷术、指南针7. 诗仙8. 郑和9. 宁波、厦门10. 中华民国#### 三、简答题11. 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是指汉武帝在位期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采取了排斥其他学派,只推崇儒家学说的政策。
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A. 唐朝B. 明朝C. 清朝D. 五代十国答案:C. 清朝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孙思邈B. 李时珍C. 孔子D. 王羲之答案:A. 孙思邈3. 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D. 南昌起义答案:D. 南昌起义4. 中国最早的封建王朝是?A. 唐朝B. 秦朝C. 汉朝D. 商朝答案:D. 商朝5. 下列哪个历史事件促使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A. 五四运动B. 鸦片战争C. 文化大革命D. 新文化运动答案:B. 鸦片战争二、填空题1. 商朝的社会制度是________。
答案:封建制度2.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的时期。
答案:分裂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的法典。
答案:全面的4. 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________的历史时期。
答案:资本主义5.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________。
答案:清朝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下列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及意义: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由于巴黎和约对中国的背叛,激起了学生的愤怒,五四运动是学生运动,体现了工人及人党的实质。
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开端的标志,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最主要的是它标志民主爱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相结合的起点。
2.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答案: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文化。
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事件的学科,深入了解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和处理一些问题。
四、综合题请用一段话总结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五个时期,并举例说明其重要性。
答案: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五个时期分别是夏商周三皇五帝、秦朝汉朝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和宋元明清。
初一历史试卷经典试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试卷经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夏朝答案:D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以下哪项制度?A. 郡县制B. 世袭制C. 禅让制D. 分封制答案:A3.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B4.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印刷术D. 指南针答案:A5.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卧薪尝胆”的代表?A. 项羽B. 刘邦C. 勾践D. 秦始皇答案:C6.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A. 岳飞B. 关羽C. 张飞D. 赵云答案:B7. “三国”指的是哪三个国家?A. 魏、蜀、吴B. 汉、魏、吴C. 汉、蜀、吴D. 魏、汉、吴答案:A8.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发生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A9. “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B10.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文成公主”的丈夫?A. 松赞干布B. 成吉思汗C. 忽必烈D. 努尔哈赤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发生在_______朝。
答案:汉朝2. 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起始于_______朝。
答案:汉朝3.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其首次实践是在_______。
答案:香港4. 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中,被称为“沉鱼落雁”的是_______。
答案:西施5. “破釜沉舟”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之战中。
答案:巨鹿之战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请简述唐朝的“贞观之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七年级历史试题
说明:1.考试形式为开卷书面考试。
可查阅所带教材、资料,但不得相互讨论
和互借资料。
2.考试时间为
50分钟。
试卷满分为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到下列对应的答题框内。
每小题1.5分,共21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 案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认为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 .建立隋朝
B .实现国家统一
C .开创三省六部制
D .开创分科考试新局面
2.杜佑的《通典》卷七载:“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治。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
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导致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唐太宗
A .完善三省六部制
B .鼓励发展农业
C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 .虚心纳谏
3.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则天武后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
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
遂臻大治。
”这里的“大治”指的是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贞观遗风
4.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下列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的耕作工具是
A B C D
5.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下列哪些人物的作品可以推荐参展
①颜真卿 ②王羲之 ③吴道子 ④阎立本 ⑤欧阳询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6.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到来,开放与交流使大唐文明更加辉煌。
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①玄奘西行 ②文成公主 ③设市舶司 ④鉴真东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
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黄巢起义
A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 .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8.“于后梁贞明二年自立为皇帝,国号契丹,建元神册”的人物是
A .元昊
B .耶律阿保机
C .忽必烈
D .完颜阿骨打
2019.4
已复核
9.北宋宰相赵普曾向宋太祖提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的建议。
下列措施中体现北宋在经济上“制其钱谷”的是
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B.设置通判监督知州
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D.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10.岳飞抗金的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广为传颂。
岳飞抗金赢得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A.他被宋高宗、秦桧等诬陷,蒙受冤屈B.他领导“岳家军”收复了中原许多失地C.他坚持的抗金斗争,符合人民的利益D.他的抗金斗争,抵御了外来国家入侵11.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
中国古代史上曾有两个政权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这两个政权是
A.南宋和金B.北宋和辽C.北宋和西夏D.金和辽
12.某同学选用如下材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宋代针铺商标清明上河图交子南宋海船
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社会风气开放D.大都闻名世界13.“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王朝是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
14.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等民族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A.满族B.回族C.藏族D.壮族
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共29分)
15.(10分)中国传统王朝有一套独特的国家制度体系,对于维护整个国家大一统局面不乏成功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显而易见的是,科举制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
科举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刘文瑞、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材料二中央集权制是全国统一的重要条件,而全国大一统的局面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即可以避免一些纷争和割据,可以减少某些统治阶级内部的有害战争。
……统一集权的政治环境还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
——胡如雷《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和社会政治影响》材料三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主弹纠者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引自《元文类》卷40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
请说出科举制与魏晋南北
朝选官制度相比,在选官标准上有何不同?(3分)
⑵据材料二归纳“统一集权”的客观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期发生在“统治阶
级内部的有害战争”是什么?北宋为避免“纷争和割据”实行了什么政策?(3分)
⑶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在中央设置的“本兵者”和“主弹纠者”分别指什么机构?元
朝实行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3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一、材料三所述制度的共同作用。
(1分)
16.(9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海外贸易的发展密不可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湿……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
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
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争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
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
——吴钓《中国古代的大航海时代》材料三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
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国家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
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摘编自徐伟云《徐伟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概括“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开发的原因。
(3分)
⑵据材料二指出唐中后期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变化及其原因。
(4分)
⑶据材料三说明海外贸易的兴盛与宋代采取的对“北方国家”有关政策之间的联系。
(2分)
17.(10分)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能否正确认识和
处理好民族问题关系重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
臣议区处之宜。
……彦博曰:“孔子:‘有教无类’,若
救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
悉为吾民。
”上卒用彦博策。
——《资政通鉴》
材料二 辽、西夏、北宋形势图(如图一)
材料三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
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
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
第二
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
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
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四(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
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 请回答:
⑴ 材料一反映了“上”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在击败突厥后,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唐
朝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西域的统治?(3分)
⑵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材料三所述
的“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的哪一种模式?(2分)
⑶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2分)
⑷ 材料四反映了元朝对哪个地区的有效管辖?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
辖的标志是什么?(2分)
⑸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民族交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分)
图一:辽、西夏、北宋形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