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解读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特殊合并症篇: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特殊合并症篇: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并可造成沉重经济负担的综合征,患者一旦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其1年生存率为50%~60%,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
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多种,其中冠心病和高血压占大多数,尤其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存活的患者,由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普及,AMI 血运重建治疗使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大大提高。
因此,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造成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弗莱明翰研究显示,1971-2000年心力衰竭发病率增加,其中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病率增加是主要原因之一。
多项研究报道,心力衰竭患者中合并冠心病者占23%~73%,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约占新发心力衰竭患者的50%。
冠心病可因心绞痛而限制运动耐量,也可因发生心肌梗死而导致进一步的心肌损伤,故应根据相应指南治疗基础冠心病,改善预后。
冠心病导致的心力衰竭以左心衰竭为主,随着病情进展可累及右心而致全心衰竭,也可直接引起右心衰竭,如右心室心肌梗死引起的急性右心衰竭。
根据超声测得的 LVEF 数值,心力衰竭既可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也可为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 ction,HFpEF)。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7.2.2.1 发病机制出现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可以表现为 ACS或非ACS。
心肌损伤在ACS 患者通常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因心肌大片状坏死或损伤,丧失有效的收缩能力,导致心室肌整体收缩功能显著降低。
欧洲心力衰竭调查Ⅱ研究中,42%的新发心力衰竭患者可归因于ACS。
而在非ACS患者,心肌损伤则可能是心力衰竭恶化的结果。
急性心力衰竭时,升高的左心室舒张末压可导致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神经激素的过度激活可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和由内皮功能障碍引起的冠状动脉灌注降低而加重心肌缺血。
冠心病合理用药热点(张晶)讲解

(二)冠心病防治中常见误区: (3)只图药费便宜,尤病情不稳时用些 质量不稳定/不可靠药物,使控制不力。
(4)看药物说明书后过分担心副作用, 不愿承担少的副作用,反而承担着未能 有效控制病情所致的巨大风险,使冠心 病 “不定时炸弹” 随时可能“引爆” !
(二)冠心病防治中常见误区: (5)混淆药物与保健品区别,忽略改善 生活方式,轻视长期预防,等等。
(3)假如患者控制不力、配合欠佳:继 续吸烟及不能控制饮食和体重,可加大 阿托伐他汀剂量至40mg/日,降LDL –C 接近50mg/dl,使斑块更稳定、病变血 管得到更大保护,但不低于底限(40 mg/dl)。也可合用氯吡格雷75mgQd 几个月。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二)如何防控冠脉病
(4)使血压(<130/80mmHg)、心率 (60 bpm)、血糖(<6.1 mmol/L)及血 脂达标的同时,
(2)心电图动态改变, 心绞痛时ST段水平/下斜型降低≥0.1mV, 阳性30%-40%; 也可无痛性心肌缺血。
对于长期ECG无动态“ST-T”改变,不 是冠脉血管性缺血,而是高血压,心肌 病等心肌细胞肥厚的细胞性缺血所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若静息ECG无缺血,可动态监测 (12导联Holter),也可激发:平板/踏 车运动试验,腺苷激发试验,核素心肌 扫描等等。诊断准确性约80%左右, 10%-20%假阳性/假阴性。切记不稳定 心绞痛不做运动试验,冠造更安全。
指导改善生活方式,使体重减轻 (体重指数BMI <25.0 kg/(m)2,并与药 物配合全面达标。
(7)评价防治策略:强调:形态与功能 评估相结合,预防与治疗结合,一级与 二级预防结合,专科与全科结合,医护 患互动相结合,让患者掌握科学知识, 防止各种误区。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解读

尊敬的读者:今天我将为你解读《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这是一本关于冠心病用药的权威指南,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指导原则。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本指南进行深入的评估,并向你介绍一些重要的内容和观点。
1.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的背景和意义在开始解读《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之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本指南的背景和意义。
这本指南是由一批冠心病专家和学者共同编写的,经过了严格的评审和审定。
它的出版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权威、科学的用药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冠心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2.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的内容概述接下来,让我们来概览一下《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的内容。
这本指南主要包括了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具体的用药指导、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
它涵盖了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降脂治疗、抗心绞痛治疗、抗心力衰竭治疗等方面,内容丰富全面,非常有助于医生和患者正确地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3.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的重要指导原则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正确使用药物、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非常关键。
指南中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芳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另外,指南中还强调了药物的临床证据和安全性,提醒医生和患者在用药时要慎重选择,避免盲目跟风或者过度使用药物。
4.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的个人理解与观点在阅读《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的过程中,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原则产生了一些个人的理解和观点。
我认为指南中强调的个体化治疗原则非常重要,因为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只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用药方案,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我也认为指南中对于药物的临床证据和安全性的提醒非常及时和有益,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理性地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指南

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为特征的心血管疾病。
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
药物治疗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一份指南供大家参考。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冠心病治疗中的首选药物之一。
它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从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和释放,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并改善心功能。
常用的ACEI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二、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一线药物,能够通过阻断β受体的兴奋作用,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延长运动耐量。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三、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是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药物之一。
它能够阻断细胞内钙离子进入细胞外,减少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收缩,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有硝酸盐类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地尔硫{}四、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是冠心病患者的常规药物,用于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和血栓引起的心肌梗塞。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小板源性血栓的形成,预防血栓的形成。
五、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脂。
它们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减少胆固醇的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防止斑块形成,稳定斑块,减少冠状动脉的狭窄。
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六、硝酸甘油类药物硝酸甘油类药物是缓解心绞痛症状的有效药物。
它们能够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的发作。
常用的硝酸甘油类药物有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贴片等。
七、抗凝药物抗凝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肝素等,它们能够抑制血液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62页)

• 伴严重心动过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 功能紊乱、明显支气管痉挛或支气管哮喘患者 禁用 β 受体阻滞剂。外周血管疾病及严重抑郁 均为应用 β 受体阻滞剂的相对禁忌证。慢性肺 源性心脏病患者可谨慎使用高度选择性 β1 受 体阻滞剂。无固定狭窄的冠状动脉痉挛造成的 缺血,如变异性心绞痛,不宜使用 β 受体阻滞 剂,此时 CCB 是首选药物。推荐使用无内在拟 交感活性的 β 受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的使 用剂量应个体化,目前在住院和门诊治疗的患 者中普遍未达到较为有效的治疗剂量,其使用 方法应由较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当达到上 述静息心率时维持当前剂量
冠心病用药分类
• 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应与预防心肌 梗死和死亡的药物联合使用,其中一些药 物,如 β 受体阻滞剂,同时兼具两方面的 作用。目前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主 要包括 β 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及钙 通道阻滞剂
• β 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心脏β 肾上腺素能受体,从 而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减少 心肌耗氧量和心绞痛发作,增加运动耐量。用药 后要求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分,严重心绞痛患 者如无心动过缓症状,可降至 50 次 / 分。 如无禁忌证,β 受体阻滞剂应作为稳定型心绞痛 的初始治疗药物。β 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心肌梗 死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死亡和再梗死的风险。目 前可用于治疗心绞痛的 β 受体阻滞剂有多种,给 予足够剂量均能有效预防心绞痛发作。目前临床 更倾向于使用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 阿替洛尔及比索洛尔。同时具有 α 和 β 受体阻滞 的药物,在CSA 的治疗中也有效。
硝酸酯类药物
• 硝酸酯类药物为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能够减少心肌 耗氧量,改善心肌灌注,缓解心绞痛症状。硝酸酯类药 物会反射性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使心率加快。因此,常 联合负性心率药物如β 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 CCB 治疗 CSA。联合用药的抗心绞痛作用优于单独用药。舌 下含服或喷雾用硝酸甘油可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缓解症状 用药,也可于运动前数分钟使用,以减少或避免心绞痛 发作。长效硝酸酯药物用于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 度,并可能增加运动耐量。长效硝酸酯类药物不适宜治 疗心绞痛急性发作,而适宜慢性长期治疗。每天用药时 应注意给予足够的无药间期,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如 劳力型心绞痛患者日间服药,夜间停药,皮肤敷贴片白 天敷贴,晚上除去。
冠心病的西药治疗及用药指南

冠心病的西药治疗及用药指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西药治疗在冠心病的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的西药治疗及用药指南,帮助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的用药选择。
一、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是预防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关键,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阿司匹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其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活化,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氯吡格雷作为一种ADP受体拮抗剂,同样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
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并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二、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冠心病治疗的常用药物之一。
它通过降低心率、降低心脏收缩力和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减轻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发作。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率和血压,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三、血脂调节剂冠心病患者通常会伴有高脂血症,因此血脂调节剂的使用非常重要。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脂血症的首选药物,能够降低胆固醇的合成,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水平,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四、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抑制心肌收缩,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起到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的作用。
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在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时,应注意监测血压和心率,避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副作用。
五、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减轻心肌耗氧量,以及缓解心绞痛症状。
硝酸酯类药物包括硝酸甘油、异烟肼等。
在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血压和头晕等副作用的发生。
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指南

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也是导致心脏病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案中,合理的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指南,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病情。
一、抗血栓治疗抗血栓疗法是冠心病治疗中的基础,它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防止心肌梗死等急性事件的发生。
常用的抗血栓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肝素和华法林等。
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
对于冠心病的稳定患者来说,口服阿司匹林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一般剂量为75-150毫克/天,可根据具体病情调整剂量。
2. 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可以延缓血液的凝结,减少血栓的形成。
对于冠心病的急性期患者来说,静脉滴注肝素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剂量和滴注速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3.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可以长期预防血栓的形成。
对于冠心病合并有心房颤动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来说,口服华法林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心脏的作用。
剂量需要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调整,一般维持在2-3之间。
二、降脂治疗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降低血脂水平可以有效地改善血管功能,并减少冠脉的粥样硬化,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常用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等。
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最常用的降脂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来降低血脂水平。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一般剂量为晚上口服,具体剂量需要根据血脂水平和病情进行调整。
2. 贝特类药物:贝特类药物是一类能够通过阻断肝脏合成胆固醇的药物,从而降低血脂水平的药物。
常见的贝特类药物有贝特妥和非诺贝特等,剂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3. 阿司匹林:除了作为抗血栓药物外,阿司匹林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降脂作用。
对于冠心病的稳定患者来说,口服阿司匹林可以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2016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之用药分类

《2016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之用药分类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归属为缺血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临床最常见类型。
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可用药物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2016年发布的《冠心病用药指南》中将所用药物根据药理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类。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受体阻滞剂如无禁忌证,受体阻滞剂应作为稳定型心绞痛的初始治疗药物。
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应个体化,由较小剂量开始。
用药后要求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分,严重心绞痛患者如无心动过缓症状,可将心率降至50次/分。
选择性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主要作用于1受体。
非选择性1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作用于1和2受体,目前已较少应用。
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阿罗洛尔、拉贝洛尔等),可同时作用于和1受体,具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
伴严重心动过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紊乱、明显支气管痉挛或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受体阻滞剂。
周围动脉病(PAD)及严重抑郁是使用受体阻滞剂的相对禁忌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可谨慎使用高度选择性1受体阻滞剂。
无固定狭窄的冠状动脉痉挛(CAS)造成的缺血,如变异性心绞痛,不宜使用受体阻滞剂,此时CCB(钙离子拮抗剂)应为首选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常联合负性心率药物如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CCB治疗。
联合用药的抗心绞痛作用优于单独用药。
舌下含服或喷雾用硝酸甘油仅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缓解症状用药,也可于运动前数分钟使用,以减少或避免心绞痛发作。
长效硝酸酯类药物不适宜治疗心绞痛急性发作,而适宜心绞痛的慢性长期治疗。
长效硝酸酯类药物用于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并可能增加运动耐量。
用药时应注意给予足够的无药间期(通常每日应有6~8小时的间歇期),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解读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之间主要的差别是()• A.心绞痛的严重程度
• B.斑块表面是否存在血栓形成
•段压低持续的时间
• D.肌钙蛋白显着增高
2.冠心病用药错误的观点是()
• A.硝酸酯类药物主要用于缓解心绞痛症状
• B.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考虑使用溶栓药物
• C.血脂不高也使用调脂药物
• D.β受体阻滞剂可以预防缺血性猝死??
3.下述哪种药物最常用于变异型心绞痛发作()
• A.胺碘酮
• B.地高辛
• C.钙通道阻滞剂
• D.硝酸甘油
4.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依据是()
• A.多数急性心肌梗死尸检证实为冠状动脉栓塞
• B.斑块严重狭窄
• C.多伴有斑块内出血
• D.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
5.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伴频发多源室性期前收缩,利多卡因无效,应优选下列哪种药物治疗()• A.普罗帕酮
• B.普鲁卡因酰胺
• C.胺碘酮
• D.阿替洛尔
6.下列疾病均可出现心绞痛,硝酸甘油不能用于下列哪种疾病()
• A.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 B.心肌梗死
• 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D.风湿性冠状动脉炎
7.下列哪类药物对逆转左室肥厚、改善舒张功能无效?()
• A.硝酸酯类
•类
• C.钙拮抗剂类
• D.β受体阻滞剂类
8.下列哪项不属于抗血小板聚积和粘附药物()
• A.双嘧达莫
• B.阿司匹林
• C.噻氯匹定
• D.双香豆素
9.心梗行肝素抗凝治疗时,下列哪项措施是错误的()
• A.每4小时测凝血时间?
• B.出血倾向明显时立即停用肝素
• C.备好肝素的对抗剂维生素K1
• D.做好配血工作
10.心肌缺氧明显时,可选用的洋地黄类药物是()• A.西地兰
• B.毒毛花甙K
• C.地高辛
• D.洋地黄毒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