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走进《西游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引言《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幽默风趣、寓意深刻的方式描述了孙悟空与他的伙伴们的奇幻冒险故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游记》,本篇教学设计将着重提供课外阅读指导。

二、目标与要求1. 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西游记》,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

2.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并能进行个人分析和评论。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1. 阅读前准备a. 引入:通过展示《西游记》封面和简要介绍,引发学生的兴趣。

b. 回顾:复习一些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理解。

c. 目标设定:明确学生在本课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

2. 阅读指导a. 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使用一些阅读策略,如提前预测、关键词标记和角色分析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b. 合作阅读: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一定篇章,并准备简短的小结和问题分享给其他小组。

c. 教师引导:在学生小组分享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疑惑,确保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正确。

3. 主题探究a. 个人思考:学生在课后进行小论文写作,就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发表个人见解和分析。

b. 分享交流:学生在下一堂课上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互相交流和讨论。

4. 扩展阅读a. 探索延伸:鼓励学生阅读与《西游记》内容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或评论,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

b. 写作创作:学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角色或情节,进行创作或改编,写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或小剧本。

四、评估与反馈1. 写作评估:对学生的小论文进行评估,给予中肯的批评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2. 讨论评估:对学生在课堂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关注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批判性思维。

3. 反馈与总结:通过反馈和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建议。

五、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或摘要版本。

2. 课堂展示材料:《西游记》封面、历史背景图片等。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引导学生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故事梗概。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3)讲解《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2. 第二课时:概述《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故事梗概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即取经人物的经历。

(2)通过图表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西游记》的故事梗概。

(3)分析故事中展现的善恶斗争、人性光辉等主题。

3. 第三课时:分析《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教学步骤:(1)选取《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情节,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

(2)分析情节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及故事意义。

(3)引导学生思考情节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4. 第四课时:探讨《西游记》中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1)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关系,如师徒关系、兄弟关系等。

(2)引导学生探讨人物性格特点,如孙悟空的机智勇敢、猪八戒的贪吃懒惰等。

(3)讨论人物性格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教学步骤:(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西游记》的其他章节,深入理解作品。

(3)推荐与《西游记》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学生能概述《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故事梗概。

3. 学生能分析《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和人物关系。

4. 学生能评价《西游记》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及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或改编读物。

2. 相关的人物关系图、故事梗概图表等。

3. 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素材。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发言。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加课堂趣味性。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西游记》教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西游记》教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西游记》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简介:作者、背景、主要人物及故事梗概。

2. 阅读名著的方法:泛读、精读、感悟、思考。

3. 选取《孙悟空大闹天宫》章节进行详细解读。

三、教学重点:1. 《西游记》的基本情况及主要人物。

2. 阅读名著的方法及实践。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西游记》中的深层含义及寓意。

2. 运用阅读名著的方法,深入解读文本。

五、教学准备:1. 《西游记》原著或简化版。

2. PPT课件。

3. 相关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西游记》的作者是谁?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了解《西游记》:1. 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学生阅读原著或简化版,了解故事梗概。

三、阅读名著的方法:1. 泛读:了解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形象。

2. 精读:分析文本细节,理解深层含义。

3. 感悟:体验作品情感,感受文学魅力。

4. 思考:探讨作品价值,提升自身素养。

四、实践阅读:1.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孙悟空大闹天宫》章节进行阅读。

2. 各组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3. 推荐其他古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游记》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阅读名著方法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的养成。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具体活动:(1)小组合作:学生分角色扮演《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进行情景再现,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讨论交流:学生围绕《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探讨作品中的善恶观、人性弱点等主题,提高思辨能力。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通过对《西游记》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4、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领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熟悉《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指导学生掌握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2、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西游记》的主题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西游记》的主题曲,营造氛围,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西游记》的了解程度,如是否看过电视剧、动画片或读过原著等。

(二)作者与作品简介1、简单介绍作者吴承恩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2、概括《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取经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阅读方法指导1、略读(1)指导学生快速浏览目录,了解全书的结构和大致内容。

(2)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略读,了解故事梗概。

2、精读(1)选取精彩片段,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等,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分析人物形象、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

(2)引导学生关注书中的细节描写,如环境描写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四)人物形象分析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人物形象。

(五)情节探讨1、让学生讲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并说明原因。

2、引导学生分析情节的曲折性和趣味性,以及对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作用。

(六)主题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西游记》的主题,如对正义的追求、对人性的思考、对理想的坚持等。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西游记》课教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西游记》课教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西游记》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形象,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外书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结构特点。

2.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寓意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提前阅读《西游记》,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案例。

4.2 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阅读《西游记》,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要介绍《西游记》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5.2 自主学习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西游记》的心得,讨论作品中的趣味情节和人物形象。

5.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和寓意。

5.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5.5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程要点,布置课后作业。

第六章:课后作业6.1 作业内容:6.2 作业要求:6.3 作业提交: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将作业交给教师。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7.2 评价内容: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质量、阅读习惯和文学素养等方面。

7.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西游记》主题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8.2 拓展资源: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设计[五篇]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设计[五篇]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设计[五篇]第一篇: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设计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第6周 5、6课时日期一、复习目标:1、理清小说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3、学习孙悟空具有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复习重难点:1、重点:了解故事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难点: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三、复习课时:2课时四、教学步骤:(一)导读小说:1、简介作者: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

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

他的曾祖父、祖父“两世相继为学官,皆不显”,到他的父亲以小本生意来维持生计时,家境已十分困窘了。

据吴国荣《射阳先生存稿跋》载,吴承恩“髫龄即以文鸣于淮”,向他“乞言问字者恒相属”。

《天启淮安府志》又说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

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

但是,这样一个有杰出才华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却不得志,科举场上,屡试不第,直至四十多岁才补为岁贡生。

后因母老家贫,不得已出任长兴县丞,但由于性格倔强,不合时流,不久便因“耻折腰,遂拂袖而归”。

晚年退居张里,致力于诗文的写作,《西游记》大概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他一生著述很多,诗、文、词皆备,但多已散佚,现存作品除《西游记》外,还有后人集辑的《射阳光生存稿》四卷。

解放后出版了近人刘修业重新辑校的《吴承恩诗文集》。

2、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3、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走进《西游记》教案设计

走进《西游记》教案设计

走进《西游记》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之《西游记》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出版背景和主要内容;2.理解《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角色及其形象塑造;3.掌握《西游记》中的重点片段和重要情节;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熟悉《西游记》的基本情节与主要人物;2.理解《西游记》中寓意深刻的故事片段;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关注与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材:《西游记》原著小说;多媒体设备;教学参考资料:有关《西游记》的解说和评论。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引入《西游记》这一经典文学作品,询问学生对其的了解程度,有无阅读过该小说或者看过其改编的电视剧。

Step 2:介绍《西游记》Step 3: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小段《西游记》进行朗读。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小说中的语言韵律和情感表达,并对文本进行理解和解读。

Step 4:人物形象塑造教师以孙悟空为例,介绍《西游记》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角色及其形象塑造,如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名言和行为举止。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提示,自行选择其他角色进行形象塑造的分析。

Step 5:重点片段赏析教师选择《西游记》中的几个重点片段,与学生共同赏析和解读,例如师徒四人会合、火焰山等。

通过分析这些片段,引导学生理解《西游记》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和哲理含义。

Step 6: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各小组选择一个明确的主题或问题,围绕《西游记》展开讨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点拨和引导。

Step 7: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根据讨论的内容,设计展示形式,将讨论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指导。

五、教学延伸与拓展:1.建议学生继续阅读《西游记》的其他章节,以全面了解小说的内容和情节;2.鼓励学生观看《西游记》相关的影视剧,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呈现方式和解读角度;3.引导学生扩展阅读有关《西游记》的其他文学批评或评论,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欣赏。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西游记》产生兴趣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1.2 教学内容:简介《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展示《西游记》的文化内涵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展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西游记》的封面、作者图片及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及作者。

1.4.2 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西游记》的初步了解。

1.4.3 讲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

1.4.4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第二章:故事梗概与人物介绍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认识主要人物,理解人物性格特点2.2 教学内容:简述《西游记》的故事梗概介绍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分析人物性格特点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讲解故事梗概及人物特点运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2.4 教学步骤:2.4.1 简述《西游记》的故事梗概。

2.4.2 介绍主要人物,包括姓名、身份、性格特点等。

2.4.3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

2.4.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各个人物的看法。

第三章:作品主题与艺术特色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西游记》的作品主题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3.2 教学内容:分析《西游记》的作品主题,如:奇幻、冒险、忠诚、奋斗等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如:幽默、讽刺、夸张、想象力丰富等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讲解作品主题及艺术特色运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3.4 教学步骤:3.4.1 分析《西游记》的作品主题,列举相关事例。

3.4.2 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举例说明。

3.4.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作品主题和艺术特色的看法。

第四章:阅读策略与方法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果和理解能力4.2 教学内容:介绍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了解背景、关注人物、分析情节等强调阅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细致观察、深入思考、做好笔记等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讲解阅读方法和技巧运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4.4 教学步骤:4.4.1 介绍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走进《西游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名著《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等来分析名著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3)、懂得对名著进行情感体验,结合名著谈感受,了解阅读名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师:今天,是王老师第一次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心里很高兴,为了欢迎同学们,老师特意准备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想听吗?播出来时,会唱的同学可以大声跟唱。

师:同学们也唱得不错,愉悦的歌声总能带给人们美好的感受,这一节课外阅读课,我和同学们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走进《西游记》。

二、读书汇报。

1、同学们对《西游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我们就来谈谈西游记好吗?老师为同学准备了一份提纲,同学们可以任选题目,也可以自己补充题目,和同桌进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1)《西游记》的作者及朝代
通过了解作者经历、背景对理解作品有一定帮助,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2)、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3)、读后你认为《西游记》中哪个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最吸引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为什么(同学们用“我认为……故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因为……”句式来说)
三、品读经典情节
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西游记》,惊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

所以老师给同学准备了一段视频,想看么?看完告诉我这是哪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有趣么?
影片直观形象,有声音,有图象,很受学生朋友喜爱;但是它不能代替原著,下面就赶快请回到原文中,好好品味这一精彩片断,一边默读,一边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说说理由。

(板书品西游)生读句子,说原因
(美在哪?读起来押韵,上口,有音韵美。

把白骨精写得很美)板书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

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在这一段中,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板书细节描写塑造人物
同样是白骨精,在猪八戒眼中是什么形象?唐僧?孙悟空?
大家的意见出现了分歧,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书矛盾冲突展开情节
现在我们对比视频和原著,谁的底蕴更深厚?
四.指导名著整书阅读的方法。

1、老师也佩服大家。

要把这么厚的小说看完,实属不易,更何况是文言版的呢?读的时候顺利吗?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你解决没有?你是怎样解决困难的?还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推荐给大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调控,分层提问)
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

②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③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④遇到不懂的打个问号,可以自己揣摩或参考译文,也可以请教别人。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思想、写作、读书)
六、结束语
《西游记》内涵非常丰富,今天这节课无非是个引子。

主要目的还是为同学们打开学习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名著的兴趣。

其实,我们现在对《西游记》的认识现在还只是浅显的,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西游记》的感悟会越来越深刻,最后,我还想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那就是被誉为西方的“西游记”的——《绿野仙踪》,同学可以对比阅读,看看他们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样不同点。

板书设计:
走进《西游记》
谈西游------ 整体感知
品西游——-- 诗一样的语言
细节描写塑造人物
矛盾冲突展开情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