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西游记》教学设计

《西游记》教学设计《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富有民间传说和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
该小说以其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人物塑造,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游记》,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西游记》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旨在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参考。
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文学价值等基本知识;了解《西游记》的内容梗概,熟悉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把握其主题和意义。
2.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西游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热情。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西游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勇于迎接挑战、坚韧不拔的品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热爱,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和深厚;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的背景介绍在教学开始之前,首先应该对《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等进行简要的介绍。
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课外阅读的形式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该作品的成书背景和历史价值等相关内容。
通过这样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西游记》,并且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可以选择《西游记》中的部分篇章或者重要情节进行讲解。
可以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猪八戒悟空大闹天宫等经典情节入手,生动地向学生展现《西游记》的精彩故事。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有更深刻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这部古典巨著的兴趣和热爱。
3. 《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在教学中,应该着重介绍《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些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游记》。
《西游记》教案

《西游记》教案一、教案目标通过学习《西游记》,使学生能够:1. 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2. 分析《西游记》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4. 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西游记》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 解读《西游记》中的寓意和主题;3. 探讨《西游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西游记》的基本情节介绍1. 导入通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西游记》的了解和印象,引导进入课题。
2. 教学简要介绍《西游记》的情节,重点讲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经历,包括与妖精的战斗、解救百姓、解决疑难问题、遇到困难等。
请学生分角色讨论各自最喜欢的情节,并理由。
第二课时:《西游记》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形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2. 教学分别介绍唐僧的智慧和贤德、孙悟空的机智和勇猛、猪八戒的贪食和懒惰、沙僧的默默付出和守纪律等人物特点。
3. 练习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最喜欢或最欣赏的角色,用一段话描述该角色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第三课时:《西游记》中的寓意和主题1. 导入通过阅读《西游记》中某一章节或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寓意和主题。
2. 教学解读《西游记》中涉及的寓意和主题,如修行与成长、善恶报应、以心化物等。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他们认为重要的主题,并用自己的话简要解释。
第四课时:《西游记》与中国传统文化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西游记》的联系,引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教学介绍《西游记》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封建礼教、道教文化、佛教思想等。
3. 练习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选择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解读其在《西游记》中的表达方式以及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四、教学方案执行根据课程计划,按时完成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练习和解答问题的表现,评价学生对《西游记》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名著《西游记》教案6篇

名著《西游记》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著《西游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著《西游记》教案1一、方法指导——跳读1.引入《西游记》的时候,你是否被生僻字难倒过?你是否对大段的优美的景物描写视而不见?你是否记住了每个妖怪的名字、每个妖怪使用的兵器?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跳过我们不喜欢的内容!选择我们喜欢的内容来读。
这样的阅读方式就是跳读。
明确定义和作法(阅读教材P134的相关内容,思考:什么是跳读?如何进行跳读?跳读读什么?)跳读,是跳跃式地阅读。
跳读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二.人物形象分析1.人物形象——唐僧唐僧,法号玄奘,又名唐三藏。
从东土大唐去西天取经,手执九环锡杖,身披锦斓袈裟。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zhān tán)功德佛。
(形象特点: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慈悲,软弱,常常不辨是非)2.人物形象--孙悟空孙悟空,诨(hùn)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猪八戒、沙僧的大师兄。
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
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
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
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
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后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形象特点: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3.人物形象——猪八戒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
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
他会三十六变,能腾云驾雾。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阅读经典名著的习惯。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1. 作者吴承恩及其生平简介2. 《西游记》创作的背景与文化内涵3. 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第二章:概述故事情节1. 故事的开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原因2. 重要情节: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3. 故事结局:师徒四人成功取得真经第三章:分析孙悟空形象1. 孙悟空的出生与成长2.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聪明、勇敢、机智、顽皮、忠诚3. 孙悟空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第四章:探讨作品主题1. 佛教、道教与儒家的思想交融2. 善恶报应、因果循环的观念3. 对人性的探讨:贪婪、自私、勇敢、坚持等第五章:评价与启示1. 评价《西游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2. 从作品中汲取的启示: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坚定信念等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品中的具体情节、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3. 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2.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互相交流观点。
3. 学期论文:深入分析《西游记》中的一个主题或人物形象。
五、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文本或改编版本。
2. 与《西游记》相关的参考书籍、论文、视频等资源。
3. 网络资源:关于《西游记》的介绍、评论、解读等。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六、第六章:猪八戒与沙僧的形象分析1. 猪八戒的性格特点:好吃懒做、贪恋女色、忠厚老实2. 沙僧的性格特点:沉稳冷静、忠诚可靠、严守戒律3. 师徒四人在取经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与协作七、第七章:《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1. 介绍神话元素:神仙、妖怪、魔界等2. 分析神话元素在作品中的作用:烘托氛围、丰富情节3. 探讨神话元素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影响八、第八章:《西游记》的文学艺术价值1. 独特的叙事手法:幻想与现实相结合2. 丰富的想象力与创意: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筋斗云等3. 语言艺术:幽默、讽刺、生动、形象九、第九章:《西游记》的影视改编1. 介绍《西游记》的影视作品及其特点2. 分析影视改编对原著的忠实与创新3. 讨论影视改编对原著传播与普及的作用十、第十章:拓展阅读与推荐1. 推荐与《西游记》相关的其他古典名著2. 推荐现代文学作品,如科幻、奇幻等类型的小说六、教学方法:1. 采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
西游记阅读教学设计教案

西游记阅读教学设计教案引言: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作为中学生阅读的经典之一,设计一份精心的教案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活动,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和创作动机;2. 探究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角色定位;3.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5. 培养学生表达、合作与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前期准备: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打开思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 导读和预习: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份有关小说梗概的简介,并引导学生观察书名、封面插图等要素,预测故事情节和主题。
3. 阅读与理解:学生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以下方面: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角色定位、情节的推进与转折、主题思想的体现等。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发现。
4. 批判性思维: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西游记中的重要议题或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用逻辑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5. 阅读活动: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关西游记的衍生作品、研究相关历史事件或文化背景等,以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知识储备。
6. 创作与表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如写一篇小说续篇、设计一张西游记的海报等。
教师应提供具体指导和评价依据,鼓励学生展示创意与想象。
7. 合作与分享: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与借鉴彼此的阅读心得和创作成果。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阅读的体验和收获。
三、教学评估:1. 书面反馈: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对《西游记》读后感,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对学生的书写表达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2. 口头评估:组织小组讨论或展示环节,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西游记》教案(通用5篇)

《西游记》教案(通用5篇)《西游记》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游记》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西游记》教案1活动目标:1、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能综合运用搓长、团圆、连接和捏塑等技能表现《西游记》中的人物形态特征。
2、比较探索人物的不同特征,能对细节加以塑造、表现。
3、提高立体塑形能力,体验陶艺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活动前组织幼儿欣赏《西游记》片段,引导幼儿感受、观察、比较人物特征。
2、《西游记》人物范例或图片。
3、百宝箱:内装牙签、火柴棒、蜡光纸等。
4、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1、直接导入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用泥巴来做《西游记》中的人物。
你想制作谁?怎么做?(幼儿讨论)2、结合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孙悟空等人物的特征。
(1)教师:孙悟空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怎么做?猪八戒呢?唐僧和沙和尚呢?(2)根据幼儿的讨论进行:孙悟空的脸凹凹的,中间像爱心,有两个黑黑的小眼珠,头上戴着紧箍咒;猪八戒胖胖的,大耳朵像扇子,鼻子和嘴巴大大的,翘翘的,肚子特别大;唐僧戴帽子,穿袈裟。
沙和尚挑着担子,脖子上带着一串大大的佛珠……3、教师重点示范孙悟空的脸和猪八戒的嘴的泥塑做法。
4、教师交代要求,幼儿捏塑。
(1)教师:请你自己试着做做看。
如果想把他们做得更神气,可以到老师的百宝箱里来找一些辅助材料进行装饰。
教师帮助不同水平的幼儿选择不同的创作对象,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创作出不同的动态特征,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善构思。
(2)鼓励幼儿多创作几个人物,并尽量创作出不同人物的形态特征。
5、作品:说说自己的《西游记》故事。
《西游记》教案2语文是什么?有一千个老师就有一千种语文。
计老师也有自己心中的语文。
但是,由于他的智慧、才情和对新课标的深切感悟,他所诠释和演绎着的语文具有典型的个性。
阅读课《西游记》教案

好书不厌百回读──《西游记》优秀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廊坊市第六中学彭改静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读书兴趣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来分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从中受到启发。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读原文练习说话,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品评《西游记》的主要人物的性格和作品主题及小说的社会意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激起学习师:诗文著华夏,文章启后人。
读书能使愚陋者变得聪明;读书能使粗俗者变得文雅。
读好书更是在和渊博的智者交谈;读好书更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眺望。
俗话说“好书不厌百回读”,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感受文学真谛守望那片精神家园。
(师板书:《西游记》阅读指导课)师:同学们,还记得作者是谁吗?请看大屏幕的知识链接。
(请一生读:作者简介;齐读作品评价。
)(二、)内容结构篇1、师:既然《西游记》是魔幻小说的新门类,吸引我们的首先是它的故事,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看似挺难实则不难,看老师给你支高招:师出示学法指导:人物+事件+结果师请2位同学概括,并点评。
2、师:简介说过了请看大屏幕上有老师为大家整理的小说结构,齐读。
(三、)人物评说篇师:《西游记》这座独特的艺术殿堂,吸引我们的除了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外,还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师徒四人,下面就让我们开始“评头论足”,讨论一番。
1、孙悟空谁先来谈谈孙悟空?幻灯片显示:人物卡片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
“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感受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提高阅读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西游记》的作者、成书时间、历史背景等。
2. 故事梗概:介绍《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包括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等主要角色的形象特点。
3. 作品主题:探讨《西游记》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忠诚、勇敢、智慧、团结等。
三、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启发。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作品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四、教学安排1. 第一周:介绍《西游记》的背景、故事梗概,布置阅读任务。
2. 第二周:学生完成自主阅读,进行分组讨论。
3. 第三周:课堂讲解《西游记》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4. 第四周:继续课堂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主题。
5. 第五周:总结阅读心得,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五、评价方式1.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阅读《西游记》的进度和理解程度。
2. 讨论发言: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态度等。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品中的情节。
2. 绘画作品:鼓励学生根据《西游记》中的场景或角色,创作绘画作品,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七、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提供正版《西游记》原著,方便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2. 相关影视作品:推荐一些经典的《西游记》影视作品,供学生课后观看,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关于《西游记》的研究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
八、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通过测试或提问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西游记》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导读启东市惠丰小学沈冬宇活动目的:1.迁移学生观看动画片的兴趣,激发持续阅读《西游记》的欲望,让这本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通过导读,使学生能够运用粗读、细读、品读的方法去阅读课外书籍。
活动准备:课件、课外读物《西游记》。
活动过程:一、走近《西游》,激发兴趣1.小朋友们,刚才老师到你们班的图书角里看了看,发现书还真多啊,看得我这个爱读书的老师好高兴,我随手拿了几本,看看你们是否熟悉。
2.出示图片,了解学生以前的读书情况。
出示插图猜书名。
3.引出《西游记》板书:西游记了解学生所知道的《西游记》中的故事。
二、走进《西游》,指导方法(一)粗读1.读目录,了解所有故事(1)学生读目录。
(2)说说你又知道了哪些故事?(3)那你现在最想知道那个故事?2.读故事,享受读书乐趣(1)学生自由读书。
(2)读2分钟后停下,了解:刚才读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读到哪里了呢?那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啊?(3)就留到课后吧,我相信大家下课后一定会津津有味地去读,是吧?(4)介绍读书方法:粗读(板书)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读后面还没读完的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二)细读1.说说你是怎样细读的?(可以摘抄好词好句,可以把自己喜欢地故事再拿出来读一读,……2.今天我们就用讲故事的方式来细读《大战二郎神》这个故事。
3.我们先用动画片的方式来回忆一下这个故事。
4.从不会讲故事——会讲故事(1)第一遍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第二遍读,读文字,想画面。
(3)第三遍读,指名讲故事。
5.设置悬念:其实,在这个故事中,悟空和二郎神还变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呢,想知道吗?那就到课后把这个故事找出来再读一读,在下次的读书活动课中,我们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好不好?6.唱唱《猴哥》(三)品读1.你觉得这么多人当中哪个人物最可爱?2.出示:猪八戒脚踩西瓜的片段过渡:作者的写作本领真是高啊,他不但让你觉得动作滑稽和语言有趣,就连外貌也很搞笑呢。
瞧瞧,这是谁?出示:猪八戒外貌(1)是谁呀?你又在笑什么呢?(2)来,咱们看看像不像。
出示:八戒的外貌图3.设置悬念:《西游记》中的有趣的人物还有很多呢,如:孙悟空啊,二郎神啊,沙和尚啊,白骨精啊,我们到课后一起去找一找,读一读,比比谁找的人物最有趣,最可爱,好不好?三、融入《西游》,全面展开1.整体把握读一本书,除了读故事,还可以读它的目录,可以读简介,讲了这么多,我们好像还没看封面呢,这封面也大有看头。
(1)题目(2)作者:原来带给我们精彩故事的人是一个叫:吴承恩的老爷爷啊。
(3)插图:这插图有的告诉了我们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有的介绍了里面的主要故事,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也可以把文字和插图结合起来看。
(4)版本:少儿版是适合我们二年级读的,我们到三年级就要去读青少版的,再大一点就好读这本书的原著了,这样我们就知道的更多。
2.开展活动(1)这节课,我们初步接触了《西游记》这本书,还懂得了一些读《西游记》的方法,那我们从课后、从今天晚上开始,你准备怎样去读书呢?(2)在读完后,我们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要开展呢?当一回故事大王,讲一个精彩故事当一次小小演员,演一个精彩片段当一个小作家,编一个故事结尾。
……想不想参加?那就课后马上拿起手中的《西游记》赶紧去读一读吧。
《西游记》阅读交流启东市惠丰小学沈冬宇活动目标:感悟个性鲜明的语言描写,了解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崇尚真善美,唾弃假丑恶,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
活动准备:全体学生通读《西游记》、收集歇后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播放片段学完《三打白骨精》后,同学们都在看《西游记》,最近你们一定认识了不少西游人物、读了不少西游故事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游记》,评选出三(1)班的西游通。
二、评选西游通1.西游点将台(1)你都知道哪些西游人物?指名说。
(2)出示人物,对号入座红孩儿李逵诸葛亮铁扇公主猪八戒曹操观音菩萨黄盖牛魔王西游人物有:2.西游百宝箱(1)交流收集到的歇后语(2)学生熟读后背诵歇后语孙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广大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孙大圣拔猴毛——看我七十二变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唐三藏的徒弟——一个比一个强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孙悟空的眼睛——火眼金睛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猪八戒读书----竟充识字的猪八戒娶媳妇——背着走……(3)用上面的歇后语造句子。
3.选一选(1)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是()A猪八戒 B、孙悟空 C、哪吒D、牛魔王(2)孙悟空在五庄观拿瞌睡虫让清风、明月酣睡赢得时间逃走,你知道那瞌睡虫是哪来的吗?( )A毫毛变的B捉的 C与人赌来的 D观音给的(3)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有哪几件宝贝?( )A七星剑B红葫芦 C铁扇 D芭蕉扇 E玉净瓶F幌金绳4.西游故事林指名讲故事:5.西游人物谈(你最喜欢谁?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出示唐僧师徒四人的图画,谈谈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补充材料:唐僧的原型是历史上玄奘,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僧人玄奘不顾禁令,只身偷越国境,前往天竺(古印度)取经,途中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前后历时十七年,形成数万里,终于取回佛经657部,完成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项壮举。
学生点评名人评西游人物:余秋雨说的《西游记》中的人物《西游记》中贯穿作品始终的四大典型人物就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
他们四人的性格结合课文就是:皮猴·憨猪·严师·忠僧。
顽皮机智的孙悟空、功利憨厚的猪八戒、严格执着的唐僧、忠心耿耿的沙和尚。
评点人物的优缺点:(小组交流后汇报)唐僧,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受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的;缺点:麻痹,警惕性不高,敌人换个花样就不认识了。
猪八戒有许多缺点,但也有优点,是孙悟空的好帮手。
孙悟空灵活、机智,特别坚强,总是能够不屈不挠地实现目标。
无论是化斋、探路、降妖除魔,他总是能够凭借高强的本领或想办法完成任务。
如果换了猪八戒、沙和尚,事情的结果往往会大打折扣。
当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全都陷入了妖精的魔掌,也总是孙悟空设法逃脱,最后成功地将他们营救出来。
缺点是:因为态度强硬和粗暴,喜欢自己说了算,似乎有些咄咄逼人、不可一世的样子,所以往往遭到别人的不满和抵制。
白龙马,它不图名,不为利,埋头苦干,把唐僧一直驮到西天,把经取回来,这是一种朴素、踏实的作风,是值得我们取法的。
三、评选小小西游通看来同学们对《西游记》知道的真不少,那谁能评为我们班的西游通呢?学生评,说理由。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西游记》,同学们收获一定不少吧!就让我们从小读名著,看名篇,做一个有文学修养的人。
希望同学们今后多读书、读好书,用阅读点亮自己的人生!(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四、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这部小说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迪呢?我们应该从中懂得什么样的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思考发言。
1.团结合作的精神是成功的法宝。
2.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成功的关键。
3.阳光总在风雨后,磨难是人生的财富。
4.明辨是非善恶,具备一双火眼金睛。
《宝葫芦的秘密》导读启东市惠丰小学沈冬宇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张天翼的长篇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来感受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生活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和他自己心理不断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从而来理解“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这一道理。
从书中每一个细节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点:阅读故事梗概,精彩片段赏析,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在精彩片段赏析中,揣摩人物心情及心理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一段视频。
激发学生兴趣。
师:其实这部动画片是由一部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
2.出示书本封面,自己试着读读书名。
3.介绍书的作者等要素。
(大屏幕出示)师:《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是由我国作家张天翼写的。
张天翼(1906~1985)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
张天翼积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发表了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不动脑筋的故事》等。
作者想象丰富,能寓教育意义于生动活泼的故事讲述之中,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小读者的喜爱。
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在封面上找到了老师介绍的这个名字?师:是呀,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要看封面,了解一下这本书作者等内容。
二、回顾电影版的《宝葫芦的秘密》。
师:从《宝葫芦的秘密》电影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更为详细的信息?我们来做个抢答游戏吧!(1)王葆最好的朋友,班上的钓鱼大王。
谜底:郑小登(2)传达室杨叔叔的侄儿,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
谜底:杨拴儿(3)王葆到图书馆去,为了借本什么书?谜底:科学画报(4)下棋时,宝葫芦给王葆吃了颗什么棋?(马)师:从电影中我们就了解了这么多的信息。
看来看过电影后对我们阅读整本书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片段赏析师:这本书的精彩片断非常多,我们一起来读读吧1. 巧得宝葫芦师:在机缘巧合之下,王葆真的得到了宝葫芦,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轻轻读读这段话,看你能读出什么。
(大屏幕出示)可是我不能对任何人泄露一个字。
我得保密。
可是我又有满肚子的高兴,关也关不住地要讲出来。
我没有办法。
我只好嘴里大声唱着——说也不好意思,我简直成了一个小娃娃了,不过好在没人瞧见——又打了两个滚。
可还是感觉到不够劲。
我于是把腰弯着,把头顶着地,叭哒翻了一个筋斗。
师:你读出了什么?(高兴)师:从哪儿体会到的?(生边说,老师边做读书笔记和眉批,个别读)作者通过如此生动形象地描写,让一个高兴得不知该怎么好的王葆,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师:这就是文章的细节,读懂书就是要读懂细节。
不动笔墨不读书。
看书的时候可以手上拿一支笔,看到精彩地方,或者有意思的内容,就在书上做做读书记号;也可以在书的边上随时写下你的思考。
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
2.吃棋子片段(教师控制时间)(1)学生自由阅读书75面。
(2)交流,说说这次宝葫芦又帮王葆做了一件什么事?(王葆在下象棋的时候,想着要吃掉姚俊的马,马果然跑到了王葆的嘴里。
)(3)宝葫芦真聪明呀,王葆脑筋刚一转,宝葫芦马上就给办好了,可是结果可不太妙。
不信,你瞧(视频)师:王葆与宝葫芦还会发生些什么事呢?让我们在书中去找答案吧!四、总结回顾《宝葫芦的秘密》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童话精品,奇思妙想的故事,折射出中国人的幽默和智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放进书架,珍藏一生。
像这样有趣的童话还有很多。
课后,我们可以再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领略这位童话大师的风采。
让我们用童话大王郑渊洁对张爷爷的评价作为这堂课的结束吧。
齐读(大屏幕出示)你才是真正的童话大王!《宝葫芦的秘密》阅读交流启东市惠丰小学沈冬宇活动目标:1 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2 感受作品的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3 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交流感受师:读书真是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