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严选内容)

合集下载

中医和西医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中医和西医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中医和西医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中医和西医最本质的区别是:
1:中医讲究病人的感觉;西医讲究病人的数据。

2:中医讲道理;西医讲数理。

3:中医讲平衡;西医讲制约。

4:中医讲防未病,治未病;西医讲治已病,防已病。

5:中医讲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西医讲战火纷飞,胜者为王。

6:中医讲通达,顺应;西医讲压制,清除。

7:中医讲提高自身免疫力;西医讲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力。

8:中医讲平常心(保养心性),坦然面对;西医讲恐惧感,危险度(夸大事实)。

9:中医讲长效机制;西医讲短期效应。

10:中医讲周全;西医讲安全。

11:中医讲内环境;西医讲表面功夫。

12:中医讲望闻问切;西医讲化验放射。

实际上,中医和西医还有很多本质的区别,只是相互相帮助不够多,造成了观念上的不融合,理论上的不互助。

这是文化差异,也是学术差异。

只要大家知道一一中华文明五千年,中医们的存在是功不可没的一一就行。

我们应该相信一一中医的治病理念也会造福人类,在全球发扬光大的。

一一喜茗堂龙新久
2020年2月12日。

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在于,西医是一种科学,中医是一种技术

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在于,西医是一种科学,中医是一种技术

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在于,西医是一种科学,中医是一种技术关于中医和西医之争似乎近些年就没有停止过,疫情期间又有很多人在说,在我一个行外人看来好像这没什么可争的。

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在于,西医是一种科学,中医是一种技术。

西医背后有相对完善的科学体系,科学是一科一科的学问,是非常系统的。

生物学、解剖学、微生物学、化学、药理学等等,很多现代科学发展出来的学科是西医的基础,而且还有大量试验验证,是非常系统化的,能解释清楚。

中医进化了二、三千年,从历史沉淀上来说是厚重的,而从理论研究上来说是单薄的。

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但是缺少众多学科的支撑,主要靠的是感觉和经验传承。

阴阳、经脉、穴位等等很多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解释不清楚。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西医是科学,而中医是技术。

科学和技术的差别在于,科学体系有原理,有推演,而技术不能,技术只能靠一点一点的积累。

简单说就是,技术知其然,而科学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所以科学总是比技术走的远。

我们说学文化,学的多是科学不是技术,技术是从实践中学的。

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古代四大发明,实际都是技术而不是科学,准确来说是发现而不是发明。

我们发现了指南针,磁石能够指南北,但是我们不知道地球的磁场和磁力线;我们发现了火药可以爆炸,但是不知道分子式和化学反应。

技术的发现总是容易最终停在那里,而不往前走。

所以古老文明的国家看到的别人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最早发现火药的国家打不过洋枪洋炮,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自古以来就缺少仰望星空的人,偶尔有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没有探究宇宙的奥秘,而是讲出一番天人合一的神语录。

中医和西医的区别我们需要认识,但是这并不表示中医无用,这是两回事,科学发展不表示技术无用。

中医是经过实证的,自古就有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医药学家李时珍,能治病就是铁的事实,事实任你如何解释也是无法推翻的。

还有更玄的“蒙古大夫”,蒙古大夫说的是蒙医(蒙古族的医生)。

人们经常说蒙古大夫,用来比喻那些蒙事骗人的人,实际这是误传。

西医和中医的区别

西医和中医的区别

西医和中医的区别中医和西医是世界上两大主要的医学体系,它们在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详细探讨西医和中医的区别,并比较它们在治疗方法和观念方面的异同点。

一、诊断方法的差异在诊断方法上,中医和西医有一定的区别。

中医诊断主要依靠望、闻、问、切等四诊法。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面色等外部表现,闻取患者体味,询问患者病史和症状,以及按摩脉搏来确定病情和体质。

中医强调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西医则更倾向于使用现代化的医学仪器进行诊断。

例如,使用X 射线、CT扫描等设备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以及进行实验室检测和血液分析等方法。

西医注重疾病的病理学和解剖学,通过寻找病因来进行治疗。

二、治疗手段的差异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手段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医治疗主要依靠中药、针灸、推拿等非侵入性疗法。

中药是中医治疗的核心,通过使用草药的有效成分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针灸是中医特有的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经络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而西医则更侧重于手术、药物治疗和其他众多的实证治疗方法。

西医注重使用化学药物和外科手术等侵入性疗法,有时候也结合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

三、理论基础的差异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基础也存在差异。

中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和经络学说等。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中医相信人体有自愈能力,希望通过调整身体内部的平衡来治疗疾病。

而西医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如细胞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

西医更注重科学的实证,强调疾病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综上所述,中医和西医在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医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以中药、针灸等为主要治疗手段;而西医则倾向于使用现代化的医学仪器进行诊断,并采用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等侵入性疗法。

虽然中医和西医的观念和方法不同,但它们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各自发展,并在特定的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区别与联系

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区别与联系

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区别与联系中医学和西医学是世界上两种主要的医学传统,它们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理论体系以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然而,它们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并且在某些领域可以相互融合和补充。

本文将探讨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两种医学体系的互补性。

一、区别1. 理论基础:中医学以阴阳五行理论和经络学说为基础,认为人体的运行是基于生命能量(气)的。

而西医学则建立在解剖、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上,强调疾病的病因、病理和科学证据。

2. 诊断方法:中医学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整体诊断,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面色、脉搏等表现来判断疾病病因。

而西医学则主要依靠现代医学技术,如X光、CT扫描、血液检测等来辅助诊断。

3. 治疗原理:中医学追求平衡人体的阴阳,通过针灸、中药、推拿等疗法调理身体。

西医学则注重通过药物、手术和物理疗法来直接治疗疾病。

二、联系1. 共同目标:尽管中医学和西医学存在着差异,但其最终目标都是保护人的健康和治愈疾病。

无论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在治疗疾病方面都致力于提高生命质量和延长寿命。

2. 互补性:中医学和西医学在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也可以相互融合和补充。

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常常会出现西医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此时中医学的方法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选择。

同时,中医学的诊断方法和辨证施治的原则也可以为西医学带来启示,引导西医学朝着个体化治疗的方向发展。

三、结论综上所述,中医学和西医学在理论基础、诊断方法和治疗原理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

然而,这两种医学体系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具有互补性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学和西医学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体化的医疗护理。

因此,进一步研究和尊重两种医学传统的特点和优势,有助于推动整个医学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中医和西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中医和西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中医和西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不要说根本区别,因为两者就没有共同的地⽅。

⼀、理论基础上。

西医以现代解剖学为基础,⽣物学、⽣理学、化学为辅助,现代科学技术为⼿段,疾病本⾝为⽬标,实验验证为⽀持,架设的⼀个疾病处理体系。

说⽩了,西医治的是“疾病”本⾝,不
是“⼈”这个整体。

⽽中医,则是以经脉学说为基础,阴阳五⾏、天⼈合⼀为准则,内外平衡为⽬的,经验为主体,对⼈体本⾝进⾏调理的治疗体系。

简单说就是,中医治疗的对象是“⼈”这个整体,通过各种⼿段,促使“⼈”⾃⼰摆脱疾病状态,治的不是“病”。

⼆、药学上。

西医西药利⽤的是⼀系列的化学药物或⽣物制剂,通过化学的和⽣物的反应,作⽤于病源上。

不可避免,同样会作⽤于正常的、⾮病变的⼈体部分,损伤正常的功能机理。

所以,见效快,副作⽤⼤。

并且由于正常⽣理机能的损伤,更容易出现新的病变,从⽽陷⼊恶性循环。

⽽中医药,则是利⽤许多不同药物的混合作⽤,刺激、调理⼈体病变部分的⽣理机能,脱离病变的状态。

既然没有了病变状态,当然就没有病了!⾄于副作⽤,只要⽤药适当,不会涉及⾮病变部分,当然对其他部位和功能没有负作⽤了。

三、在这⾥,须要提醒⼀下,副作⽤的含义。

没有副作⽤,不是不会对⼈有害,⽽是药物不会对⾮病变部分产⽣伤害。

打个⽐⽅,脚上有个外伤,西医打针吃药,药物会流遍全⾝,对全⾝的细胞和功能⼀定会产⽣影响,这就是负作⽤。

中医中药则会因部位不同⽽施法治疗,效果原则上只针对有病的部位,所以说中医药⼀般没有副作⽤。

中医西医,完全不同的两个独⽴世界,所有的部分,都是双⽅的区别。

没有共同点!。

中医和西医,一分钟告诉你他们的区别说课材料

中医和西医,一分钟告诉你他们的区别说课材料

中医和西医,一分钟告诉你他们的区别中医和西医,一分钟告诉你他们的区别中医和西医,一分钟告诉你他们的区别2016-06-24中华中医网中医讲究“阴阳调和,通身调理”,而西医则讲究“局部施治,对抗治疗”,近些年来,中西医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也有不少人来问大侠,看病究竟是中医好还是西医长,大侠往往都微微一笑,因为这个问题在目前来看是无解的,而中西医,治疗的目的是相同的,只是治疗的方法和理念不同罢了。

占优势的究竟是中医还是西医,大侠可以做的一一就是罗列出中西医的这些不同,评判的事儿也只有你们能做了。

一、中医代表的是优秀的草药文化,而西医代表的是现代高科技的制药文化中:古有华佗刮骨疗伤称外科鼻祖,又有李时珍尝百草而知其功效,丰富的施治经验和药方是中医的核心竞争力,无数的病例和经验使得一些药房是目前科学无法解释的,经有先人一代代的完善和补充,可谓是饱含了无数经验和成果的魁宝文化。

西:现在科学下发扬光大的西方药剂文化,通过对各种药物成分功效的研究,将一些成分组合起来治疗局部病症,以科学的方式分析出来功效和副作用,药物直达病灶,是成长于科学之下的现代文化。

二、中医施治如火底去柴,西医施治如沸锅添水中:中医施治,讲究全身调理,也就是说通过全面性的调理达到治愈局部病症的效果,犹如釜底抽薪般的治疗方式,往往是治一而治通身。

西:西医施治,讲究局部治疗,药效直达患处,也就是通过合成药剂,口服或注射的方式让药物直达患处,达到治疗的目的,往往是治一就是一。

三、中医治病看重精气神,西医治病看重红肿胀痛和血尿粪便中:中医上诊治的主要方法是“望闻听切”,也就是通过“观其气色”“听其声音”“询问症状”“把其脉搏”,看中的是精神是否饱满,神色是否正常,经脉是否通畅。

西:西医诊治主要是看身上的一些反应和变化,通过检查局部红肿胀痛及尿液粪便情况,确认病症,进行针对性局部治疗。

四、中医用药靠经验,西医用药靠结论用药,顿服区别甚大中:中医用药分温热寒凉平,把不同的要分为不同的类型,针对施治。

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

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

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
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基础:中医和西医有不同的理论基础。

中医以阴阳五行、
藏象经络等为理论基础,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而西医以解剖、病理、生理等为理论基础,强调分析还原方法,通过实验和临床验证来发展其理论体系。

2.诊断方法: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方法也有所不同。

中医诊断注重
望、闻、问、切,通过观察病人的气色、声音、体温、舌苔等来判断病情。

而西医则依赖于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医学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

3.治疗方法: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

中医治疗重在
调理身体,通过针灸、推拿、草药等非侵入性的方式刺激身体的自愈能力。

西医则多采用药物、手术等方式,针对病情进行对症治疗。

4.疾病标准:中医和西医对疾病的认识和判断也有所不同。

中医
重视病人的主述症状,将其作为判断病情的主要依据,例如在《伤寒杂病论》中,整篇都是围绕症状的变化来了解整个病程。

而西医则需要通过病理指标数据来诊断疾病,例如血糖多高才被定义为糖尿病。

综上所述,中医和西医在理论基础、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疾病标准等方面都存在本质区别。

在实际应用中,两者各有优势,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

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

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西医之长在于系统化、简单化、高效化,一个普通人学习几年,便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西医,可以治病救人;而这恰恰是中医之短,一个优秀的中医没有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是绝对称不上一个优秀的中医的。

在我们中国,有老中医之称,可从来没有老西医之称,为什么?因为中医只有越老越值钱,这是一门极难钻研的学问,它讲的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是宇宙苍生的至理!至于你问我,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学西医,为什么我们国家都用西医?那我告诉你,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而生活节奏又如此之快的国家里面,西医无疑更符合人民的生活节奏。

中医有中医的短处,正因为它太博大精深,太难钻研,学成周期长,治疗期长,见效期慢,因此现代社会极少有人肯下功夫去钻研这门学问,而且中医的中药是由许许多多的配药组成的,一副药方往往多达十几种甚至是几十种配药,任何一个配药,多一钱,少一钱,都完全是两个效果,因此其中微量把握,唯有大量的经验和摸索才能做到用药如有神。

同样,西医也有自己的短处,西医的短处在于:这是一门拆东墙补西墙的学问,你们在治好病人的同时会伤害到他们其他地方的健康,所以,进你们一次西医医院,实际上就是缩短了下一次进医院的时间。

而我们中医则不是,我们讲究的是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讲究的是强身固本,借天地之力,借万物之灵,以强大人体自身的能力来对抗病魔,让人做到少进医院,或者不进医院!所谓堵不如疏,治不如防就是这个道理。

归根结底,西医是一门使人病上加病的学问,它能让你一时摆脱病魔,但不能让你一世摆脱病魔,这门学问能够让人无数次的走进医院,心甘情愿的被医生宰割,所以它大行其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和利益集团,得到了当权政府的支持。

而中医的根本出发点是让人远离医生,远离医院,希望天下无病,所以它很难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和产业链,所以很多的人希望它死掉,这样他们就好更方便的宰割病人了!西医犹如青藏高原,高原之上山脉起伏,连绵不绝,雄伟壮丽,可谓世界屋脊,撑起一片天空;而中医犹如珠穆朗玛峰,虽然势单力薄,但是登峰造极,直参九天!西医要通过X光和各种仪器的检测才知道这个人生了什么病,可我们中医却是望闻问切这四门功夫就能知道这个人得了什么病,该怎么治疗;西医要把人的身体打开了才能够治疗人体内部的一些疾病,中医则不用打开人的身体便能治疗病人的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
2008-10-05 10:00
当今社会上很多场合我们都可看见“中医”的旗号,那么,他们真的懂中医吗?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吗?是在按中医的精髓防治疾病、为人们造福吗?当你身患疾病而去寻找中医治疗,寻找到的真的就是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的传统中医,而非在西医理论下将中药简单罗列组合的“用中药的医生”吗?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诊疗特点的医学体系,是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传统学科。

简单地说,它与西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西医是通过各种检验手段诊断疾病并针对疾病的症状进行治疗,强调的是与病邪的对抗;而中医是通过疾病的表象分析出人体本质上的功能失衡情况,然后通过对整体功能的调整,激发自身的抗病能力,从而主要依赖人体天然的自愈能力来解决疾病的问题,最终的目标是恢复阴阳的平衡。

江河有江河的生态调节系统,小湖泊有小湖泊的生态调节系统,人体作为高度发展的精密的生命体,更是有其独特而高效的生态调节系统,包括自愈系统,人体作为一个既封闭又与外界紧密联系的生态体系,对任何来自外界或内部的异常变动,都能通过自身的生态调节系统进行调理,最终达成适应人体生长需要的平衡状态。

因此,中医的特点强调的是不直接对抗病邪,而是修补和激发自身的防御体系和自愈系统,从而与自然界的病邪达到相安无事的共存状态。

西医的治疗对象是病,是将有检验指标的症状控制住;中医的治疗对象是人,目标在于促进生命过程的自我实现、自由发展及自行和谐,最终成为平人(阴阳平衡和谐的人)。

看过《狼图腾》一书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感慨:越是严酷的斗争,越是能锻炼出强盛的群体!狼在与严酷的大自然以及强大的人类的战争中,成为越来越精明、狡诈、凶残、纪律严明、配合默契的战斗群体;而草原上的人们在与狼的长期斗争中也同样被训练得出类拔萃,最终造就了在战场上可以所向披靡的剽悍的蒙古民族!
同样地,细菌也在西医抗生素的围剿之下,不断变异并形成赖药性,从而战胜了层出不穷推出的一代又一代抗生素,因此,现在西医科学及技术虽然越来越发达,病菌却越来越顽固和难以对付,让西医日益走向束手无策的境地。

中医很聪明,从不去激发和培养敌人(病邪)的战斗力,不会造成敌人越来越难以对付的局面,也因此对恢复人体的健康有着不同一般的效果,比如,在与“非典”的斗争中,中医药就发挥了独特的疗效,出现了很多典型例子,其中的一例就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二附院的叶欣护士长和邓秋云护士长在感染了非典以后,叶欣护士长一直采用抗生素治疗,病情始终没有好转,最后不幸殉职;而邓秋云护士长,
在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的指导下,停用了一切抗生素和激素,全部采用中医治疗,结果完全康复。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成员马奎尔博士2003年4月7日在广东省实地考察时由衷地发出赞叹:“中医治疗非典型肺炎的效果非常神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詹姆斯博士在广东省中医院一附院考察时,也对中医治疗非典的良好疗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新的世纪,西医逐步将希冀的目光投向神秘的中医疗法,中医,正在重新焕发古老而智慧的辉光!
走近中医(唐云)——走出信任危机之一
2008-10-05 09:50
一提起中医,很多人就会想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据鲁迅先生自己的描述,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源,是由于儿时父亲得病后请了很多当地最有名的中医来诊治,而名医开的药也很奇特,有“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对的蟋蟀”以及“结子的平地木”等等,于是幼年的他经常从高高的柜台前递方子进去,抓了药回家,熬了给父亲喝,但这些奇特的药物并没有起到神奇的效果,他父亲的病仍然日重一日,终于撒手西去,于是中医在鲁迅的心中便留下这么个“骗子”的印象。

民国政府更是视中医为糟粕,对中医横加歧视和排斥,在余云岫的主持和策划下,于1929年提出妄图废禁中医的“废止中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虽然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反对和抗争下,中医得
以保存和延续下来,但随着西医传入中国,中医的地位日益趋微,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振兴中医”的口号提了好多年,“中医现代化运动”也搞了不少年头了,我们看到了什么?恐怕只是自欺欺人的“形势一片大好吧”。

为什么这么说?只要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可以知道我说的没错,那就是假如你生病了,你首先想到的是看西医还是中医?我想答案不用我再了。

在目前的求医思维中,普遍存在着这么一个“定论”:西医见效快,中医见效慢;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所以,中医只能治慢性病,只能治疗没有生命危险的轻症,只能是西医无法治疗时无奈的选择,在这种说法影响下,中医“门前冷落鞍马稀”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谁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交给一个治不好病的医学学科呢?我们先不去讨论这种思维定式是否正确,也不管这种思维定式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但是既然它能让公众普遍认同,那就必定有它存在的根源。

这个根源是什么?是什么造就了目前中医如此无奈的局面呢?是中医理论落后?是中医已经被现代科学所逐渐淘汰?还是有别的原因?如果中医真的是落后了,是“骗子”的话,那我们也没必要再花费精力、物力、才力、人力去扶持、去发展了,让中医自然淘汰就是了,对一门没有科学性的医学学科,它是没有存在的价值的。

可事实并非是这样,我们来看一下,西医传入中国以前,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正是中医承担着维护民族健康的重任,不管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中医都有着切实的疗效,从古人留给我们的医案中我们可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