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新选.

合集下载

浅谈中西药区别

浅谈中西药区别

浅谈中、西药区别因为工作原因,有机会与中、西医临床专家接触,因此对中、西医区别,及中、西药各自优势,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西医、西药西医,就是指西方国家的医学.在现代社会里发展的西医学,该学科的完整名称是“近代和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我理解其为:对抗医学,是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论,对身体异常指标进行纠正的过程.西药则指指现代医学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西药基本分类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成分明确,对人体作用机制清晰.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比较精确.西药的研发思路,是通过对病症某个关键指标的进行分析,用大样本、双盲、安慰剂对照等试验方法,客观评价一个药物对该指标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应用到临床中进行相关治疗.例如:西医治疗,某病人出现腰背酸痛的症状,首先是进行相关检查,诊断是否为骨密度降低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如果确诊,对症给予能够调节骨代谢的相关药物,以升高骨密度.进行几个疗程治疗后复查骨密度指标,如果能够达到正常指标值,则可以判断为该病症已经治愈.后期再进行药物维持治疗,以保持骨密度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西药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的治疗都是类似的思路.西药优点:1、药物作用机理清晰,对疗效指标改善作用确切.西药存在某些不足:1、针对于某项指标的改善,不能完全评价对身体整体机能作用.2、药物上市前的临床研究,为了排除安慰剂等干扰因素,严格规定了病例的入组要求,及合并药品的范围.该试验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出实际治疗中复杂状况.3、对于多病症的复杂、慢性病情,多种药物长期联合应用的情况下,虽然对单个指标有改善作用,但可能会导致新的药源性疾病,加重病情.二、中医、中药中药材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两个特点,一是,二是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目的是协助恢复人体的平衡,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因此中医的治疗重点是人体整体状况.类似于一棵植物叶子蔫啦,中医关注的重点是解决根出现的问题,认为只有根治好了,自然叶子也就好啦.如果用现代医学的术语解释,中医重点是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脏器功能及整体机能,使身体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还是以病人腰背酸痛为例,中医大夫首先会四诊合参,判断证候,辨证施治,如果诊断为肝肾亏虚,则采用对应补益肝肾的药物进行治疗,待肝肾机能调节正常后,自然可以起到改善腰背酸痛症状的作用.而在中医治疗期间,骨密度等仪器检测指标只被作为参考.还有一些中、西医明显区别的例子:例1:某些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根据西医理论完全无法解释,同种物质不能对人体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作用.如果根据中医理论则完全符合,该药物通过改善人体免疫、脏器功能,把过高过低的状态都向身体机能平衡的方向调节,自然可以起到“双向调节”作用.例2,中医大夫普遍比西医更加强调,病人需饮食清淡均衡,生活作息规律、调节心态等等.不是因为中医比西医有耐心,而是以上要求符合中医养生的理论,能够改善身体的免疫力及整体机能,因此被作为中医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医按照辨证施治的要求,针对个体进行治疗,多采用中药饮片配伍,煎制汤药服用的方法,以下简称为“汤药”.“汤药”的优点:1、符合辨证施治原则,不断调整处方,更符合个体差异情况,更有针对性.2、适合于复杂病的调理,通过机能改善,能够改善病人症状,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3、汤药的剂量普遍大于中成药,起效时间更快.“汤药”的缺点:1、中医因辨证施治等要求,使其传承学习的难度加大.因此中医比西医更依仗于大夫的个人能力.好中医非常稀缺.2、汤药应用中,对疗效评价多依靠于病人的自我主观感受.无法排除安慰剂效应,以及个体差异情况.降低了中药疗效的客观性.3、汤药服用量大,口感差,部分病人很难长期坚持服用.4、汤药使用剂量大,加上大家普遍缺乏相应安全性意思,导致部分出现肝肾损伤的事件.强调:汤药长期服用中,朋友们一定要有安全意识,每三个月至少要检测一次肝肾功能,如果处方含有何首乌、马兜铃、、厚朴、粉防已、细辛等可能引发肝肾毒性的药物,至少每月检测一次肝肾功能.三、中成药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的精华.具有疗效确切、适应面广、服用方便等特点.目前市场上存在很多个年销售额上亿的中成药品种,也从侧面证明了中成药的疗效及应用.再以病人腰背酸痛为例,如果被诊断为肝肾亏虚,可以选用具有补益肝肾、健骨作用的中成药,通过机体功能的改善,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慢性疾病治疗中,中成药更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更利于长期服用.中成药优点:1、符合中医理论,通过调节免疫及机体功能改善症状.对于病人主观症状方面改善明显.适合于老年性、复杂性疾病防治.2、相对于汤药,服用更加方便,易于接受.更适合于慢性病的预防治疗.3、因为适应面较广,可以开展大样本、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能够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客观严谨的验证.因此安全性较好.中成药的缺点:1、不能进行辨证施治.2、中成药因为基于中医理论,还是着重于整体机能调节,该类指标的客观评价体系,目前还不完善.相对西药而言,中成药临床疗效指标还在摸索建立过程中.3、大部分中成药对于客观疗效指标改善方面,不及西药明确.综上所述,我的观点:1、中医、西医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各有优势.不可能出现中西医结合这样的兼容状态.2、中药汤药因辨证施治的原因,无法与西药、中成药进行疗效对比.长期服用要高度关注安全性问题.3、中成药与西药进行疗效对比时,因理论基础不同,西药着重于客观指标的改善,中药着重于机能调节,目前很难采用同种指标比较,因此无法将中药与西药相互替代.4、中成药与西药的联用,目前具有一定临床可行性,两者在临床治疗中互为补充.但是验证中成药与西药是否具有协同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5、对于药企而言,如果已有某领域领先的中药品种,建议研发同领域的西药品种.因为中药与西药不能相互替代,不会影响公司现有品种的销售,还可利用现有销售渠道,节省推广成本.6、药企对中成药进行上市后研究时,建议将中、西药联合应用作为一个研究方向.。

中西医的区别

中西医的区别

中西医的区别
中西医是指中医学与西医学这两大不同的医学体系。

虽然都是为了
治疗疾病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而存在,但是中西医在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接下来将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详细
探讨中西医的区别。

首先,在理论方面,中医重视“阴阳五行”观念,认为人体的生理活
动与宇宙自然规律相统一,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阴阳平衡状态。


西医则更加倾向于“基于现象”的思维,强调病因的病理生理学说和解
剖生理学知识。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病因病机的调查研究,而西
医则更注重病变的解剖形态,强调对病因的直接干预。

其次,在诊断方法方面,中医主张辨证施治,通过望、闻、问、切
等四诊法来诊断疾病。

而西医则更注重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医学影像学
检查,以科学、准确的方法判断疾病的诊断情况。

中医的诊断方法更
具有主观性和综合性,而西医更注重客观化和精确化。

再者,在治疗手段方面,中医强调借助草药、针灸、拔罐、推拿等
方法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而西医主要采用药
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来直接干预疾病,以解决病因和
病情。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西医治疗更注重病因症状的精准消除。

综上所述,中西医在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
的区别。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借助中药、针灸等传统疗法
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而西医更注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实验
室检查、药物治疗等方法直接干预疾病的发展。

各有千秋,都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中西医的区别 PPT

中西医的区别 PPT

• 四,辩证论治——具有个体化优势。
• 可是有人常说,还是西药好,例如高血压病,不管是哪个治疗高血压的药,用上了就可以降压。而中医 不行,需要辩证,辨证对用药才有效,不对证,有效的药物用了也没有效果,中药用了不方便。
• 例如治疗头疼的药方有川穹茶调散,黄连温胆汤,血府逐瘀汤等,一个方不是每个头痛的病人都能用。 需要辨对证候,选对方子才有效在,这是中西药选用的不同之处。
中西医的主要区别
主要区别四: 中医、西医治疗疾病的 方法不同,中医治病的 主要方法包括内治和外 治 内治就是指内服中药
外治包括推拿、按摩、牵引、理疗、熏蒸、敷贴、针灸等;
中医最具特点的治疗方法是中药、经络和穴位三种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西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很多,除了用西药(化学类天然药物 和合成药物)外,最具特点的是手术治疗(包括器官移植 等),另外,还有血液透析、放疗、基因治疗等。
西医归纳疾病时,倾向于看待病情的局部、细节,把人体不 同的器官、组织看成不同的研究对象,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离 不开具体数字,如各种检查化验单数据等。
中西医的主要区别
主要区别三:
中医、西医在诊断疾病时使用的具体方法不同,中医诊断疾病 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辩证论治,例如大家熟知的八纲辨证、病因辩 证等。
中西医的主要区别
主要区别二: 中医、西医在归纳疾病的本质上有区别,中医倾向
于看待疾病的整体,即“整体观念”。
中医站在整体的高度按照脏腑、气血等把人体分类,用阴阳、虚实、寒热 等标准对人体进行总的评价和治疗,同时考虑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用 具体数字表述。
西医归纳疾病时,倾向于看待病情的局部、细节,把人体不 同的器官、组织看成不同的研究对象,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离 不开具体数字,如各种检查化验单数据等。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与共通之处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与共通之处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与共通之处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有着各自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虽然存在差异,但中医与西医也有许多共通之处。

本文将探讨中医与西医在理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区别与共通之处。

一、理论差异与共通中医理论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阴阳”和“五行”等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健康与疾病是阴阳失衡或五行失调所致。

在治疗上,中医通常采用草药、针灸和推拿等方法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相比之下,西医理论基于现代科学方法,注重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西医更倾向于从微观和生物化学角度分析疾病机理,并使用药物、手术和物理疗法等方式治疗患者。

然而,中医与西医在某些理论方面也存在共通之处。

例如,两者都认为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重要,都强调全面的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二、诊断差异与共通中医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望、闻、问、切四诊方法,通过观察舌苔、脉搏、听取病史等来判断疾病的原因和性质。

中医强调整体观察,将疾病与人体内外环境相联系。

相比之下,西医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技术。

西医注重客观数据的分析和病理学的研究,通过实验室检验、X光、MRI等工具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然而,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诊断的目的都是准确判断和理解疾病,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因此,两种医学体系在诊断方法中也可以互相借鉴,结合使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三、治疗差异与共通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主要采用草药、针灸、推拿和气功等方法来调节人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注重防治结合,强调调整生活方式来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相比之下,西医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手术和物理疗法等方式来直接治疗疾病。

西医注重证据和科学依据,依据疾病的病理机制来选择和应用治疗方法。

然而,中医与西医在治疗方式上也存在共通之处。

例如,两者都重视患者的整体健康和生活方式的改善,都秉持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结语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各自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

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

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
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基础:中医和西医有不同的理论基础。

中医以阴阳五行、
藏象经络等为理论基础,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而西医以解剖、病理、生理等为理论基础,强调分析还原方法,通过实验和临床验证来发展其理论体系。

2.诊断方法: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方法也有所不同。

中医诊断注重
望、闻、问、切,通过观察病人的气色、声音、体温、舌苔等来判断病情。

而西医则依赖于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医学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

3.治疗方法: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

中医治疗重在
调理身体,通过针灸、推拿、草药等非侵入性的方式刺激身体的自愈能力。

西医则多采用药物、手术等方式,针对病情进行对症治疗。

4.疾病标准:中医和西医对疾病的认识和判断也有所不同。

中医
重视病人的主述症状,将其作为判断病情的主要依据,例如在《伤寒杂病论》中,整篇都是围绕症状的变化来了解整个病程。

而西医则需要通过病理指标数据来诊断疾病,例如血糖多高才被定义为糖尿病。

综上所述,中医和西医在理论基础、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疾病标准等方面都存在本质区别。

在实际应用中,两者各有优势,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论中药与西药的区别

论中药与西药的区别

论中药与西药的区别摘要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

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西药,相对于祖国传统中药而言,指西医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

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上比中药精确,通常以毫克计。

中药与西药有莫大的区别,简单的说西药和中药主要差别是西药是一种提取药物,中药是不提取配出的药,西药是直接吃,中药是要熬的,除此之外,中药与西药之间的差别还有很多。

一、中药与西药饮食禁忌的区别(一)西药饮食禁忌1、服黄连素、四环素类、红霉素、复合维生素B、铁剂、利福平、潘生丁、胰酶、淀粉酶、胃蛋白酶、乳酶生等时忌饮茶,因茶叶中的鞣酸会与上述药物发生反应而降低药效。

2、服四环素类药、红霉素、灭滴灵、甲氰咪胍时,应忌食牛奶、乳制品、黄豆制品、黄花菜、黑木耳、海带、紫菜等。

这些食物中的钙离子可与以上药物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结合物而降低药效。

3、服磺胺类与碳酸氢钠时,不宜食酸性水果、醋、茶、肉类、禽蛋类等,否则容易因磺胺类药物在泌尿系统形成结晶而损害肾脏,或降低碳酸氢钠的药效。

4、服优降宁等降压药时,不宜吃动物肝脏、鱼、奶酪、巧克力、香蕉、脑鱼、豆腐、扁豆、牛肉、香肠、葡萄酒等。

因优降宁能抑制单胺氧化酶,若同时吃以上食物可引起血压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5、服激素类及抗凝血药物期间,忌食动物肝脏,以免激素失效。

6、服异烟肼时不宜同时吃鱼类。

因鱼类含有大量组氨酸,它在肝脏变成组织氨,异烟肼能抑制组织胺的分解而使其在体内堆积发生中毒,出现头痛、头晕、结膜出血、皮肤潮红、心悸、面部麻胀等症状。

7、服氨基比林及索密痛、优散痛、安痛定,散利痛等含氨基比林药物时忌食腌肉,以防药中的氨基与腌肉中的亚硝酸钠生成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

⑻服维生素C时不宜吃猪肝。

猪肝中含有丰富的铜,铜的存在会使维生素C氧化为去氢抗坏血酸,使维生素C失效。

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中医和西医是世界上两种主要的医学体系,中医源自中国传统医学,而西医则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分支。

虽然两者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方法,但它们在医疗目标、诊断方式和治疗手段等方面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本文将探讨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一、区别1.理论基础:中医理论基于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系统和气血理论,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调解。

而西医理论基于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遗传学,注重病因病理学和器官系统研究。

2.诊断方法: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辨别疾病,包括望诊面色、舌苔色、脉搏等;西医则主要通过临床检验、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技术手段明确疾病。

3.治疗手段:中医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疗法来调理人体机能;西医主要以手术、药物、放射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干预疾病。

4.病症分类:中医将疾病分为表里、寒热、虚实等不同类型,强调病因与症候的辨证治疗;而西医则根据病源、病程和症状特征将疾病分类,按病因症状制定治疗方案。

二、相似之处1.医德医风:中医和西医都强调医德医风,要求医生尊重生命、勤奋治学、慈悲救人,勤勉工作,以患者利益为先,恪守职业道德。

2.目标导向:中医和西医在治疗目标上都是一致的,都是要缓解病症、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类健康。

3.科学精神:中医和西医都追求科学性和实践性,注重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尊重客观规律,重视实践验证。

结语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相辅相成,是对人类健康事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加紧密,为建设健康中国和世界而共同努力。

中医与西医的一些对比

中医与西医的一些对比

中医与西医的一些对比中医与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中医追求整体性、个体性和预防为主,西医则注重分析和治疗具体病因,并采用症状和证据为依据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以下是中医与西医在一些方面的对比。

1. 病因和诊断方法中医将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指由于内部环境失衡,使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出现问题。

外因是指人体受到的外界因素,如寒热、湿燥、风邪等等,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西医则将病因分为生理和病理两种。

生理病因是指与身体的生理状态有关的因素,如营养不良、遗传等。

病理病因则是指引起疾病的具体病理和病理生理原因。

中医诊断主要依靠四种诊断方法:望闻问切。

望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体形、气息等方面,以了解病情。

闻是指通过嗅闻患者的气味,以判断病情。

问是指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以确定病因。

切是指按照中医切诊的方法,通过按摩脉搏以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西医诊断则主要依靠症状和体征,以及医疗检验和影像学检查等技术手段。

2. 治疗方法中医主要采用中草药、针灸和推拿等方法,通过改变人体气血和阴阳的平衡来治疗疾病。

中草药在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具有个体化和多角度调节身体的好处;针灸和推拿则是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和经络,以加速气血的循环和调理整体的阴阳平衡。

西医主要采用化学药物、手术和放疗等治疗方法,通过杀死病源或改变身体的生理状态来治疗疾病。

化学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感染、肿瘤和精神障碍等;手术是治疗严重疾病和创伤的常见方法;放疗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

3. 疾病分类和管理中医将疾病分为八大类,包括风、寒、暑、湿、燥、火、毒和邪。

每种疾病有其典型的表现和治疗方法,具有个体化和整体性的特点。

而且,中医强调预防疾病,通过调节饮食、生活方式和运动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西医则更注重疾病的具体病因和症状,将疾病按照不同的系统或器官进行分类。

此外,西医也特别注重对疾病的监测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
西医之长在于系统化、简单化、高效化,一个普通人学习几年,便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西医,可以治病救人;而这恰恰是中医之短,一个优秀的中医没有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是绝对称不上一个优秀的中医的。

在我们中国,有老中医之称,可从来没有老西医之称,为什么?因为中医只有越老越值钱,这是一门极难钻研的学问,它讲的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是宇宙苍生的至理!至于你问我,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学西医,为什么我们国家都用西医?那我告诉你,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而生活节奏又如此之快的国家里面,西医无疑更符合人民的生活节奏。

中医有中医的短处,正因为它太博大精深,太难钻研,学成周期长,治疗期长,见效期慢,因此现代社会极少有人肯下功夫去钻研这门学问,而且中医的中药是由许许多多的配药组成的,一副药方往往多达十几种甚至是几十种配药,任何一个配药,多一钱,少一钱,都完全是两个效果,因此其中微量把握,唯有大量的经验和摸索才能做到用药如有神。

同样,西医也有自己的短处,西医的短处在于:这是一门拆东墙补西墙的学问,你们在治好病人的同时会伤害到他们其他地方的健康,所以,进你们一次西医医院,实际上就
是缩短了下一次进医院的时间。

而我们中医则不是,我们讲究的是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讲究的是强身固本,借天地之力,借万物之灵,以强大人体自身的能力来对抗病魔,让人做到少进医院,或者不进医院!所谓堵不如疏,治不如防就是这个道理。

归根结底,西医是一门使人病上加病的学问,它能让你一时摆脱病魔,但不能让你一世摆脱病魔,这门学问能够让人无数次的走进医院,心甘情愿的被医生宰割,所以它大行其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和利益集团,得到了当权政府的支持。

而中医的根本出发点是让人远离医生,远离医院,希望天下无病,所以它很难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和产业链,所以很多的人希望它死掉,这样他们就好更方便的宰割病人了!
西医犹如青藏高原,高原之上山脉起伏,连绵不绝,雄伟壮丽,可谓世界屋脊,撑起一片天空;而中医犹如珠穆朗玛峰,虽然势单力薄,但是登峰造极,直参九天!
西医要通过X光和各种仪器的检测才知道这个人生了什么病,可我们中医却是望闻问切这四门功夫就能知道这个人得了什么病,该怎么治疗;西医要把人的身体打开了才能够治疗人体内部的一些疾病,中医则不用打开人的身体便能治疗病人的疾病。

美国医学工会的主席曼戴尔松博士曾经写过一本《一个医学叛逆者的自白》,里面强烈的批评甚至是抨击了你们引以为傲的西医,他说,医院是合法的伤人和杀人场所,每年美国因为服用化学药品致死致残的,至少一百五十万人。

抗生素可以说是西药中最大的品种,人们一有病首先就想到它,把抗生素看成是万能药。

但是,就是这种所谓万能药,也出现很大问题。

别的不说,就说我们中国现有的2000万耳聋者中,有近80%是与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有关。

我曾经无意中看到过一个材料,其中我们国家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的观察表明,在1590例住院癌症患者中,没用或仅用过一种抗生素者,其感染发生率为9.25%。

而用过2种以上抗生素者为36.12%,是前者的4倍,也就是说,抗生素用得越多,感染发生率越高。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国家现在渐渐不再使用链霉素和庆大霉素。

但可惜的是,他们依旧在使用其他的抗生素。

治妊娠呕吐的‘白利麦豆’经你们西医实验室研制,宣布为无害的科学产品,但很快,可怕的副作用产生了几千个畸形儿!现在,‘白利麦豆’被列为禁药,生产这个药品的日本药厂因此破产!
不仅仅如此,你们西医科学的论证,说服用类固醇可治愈美国歌星迈克尔•杰克逊的白斑病,可随后,西医又科学的说,服用类固醇,导致迈克尔的的判断力被严重削弱,干
出一些失控的事情来。

同样,你们还曾经说过,二磷酸盐主要由于高钙血症、骨质疏松和骨痛的治疗,而没过多久,美国药监局又监测宣布,在接受静脉注射二磷酸盐治疗的癌症患者会出现颚骨坏死症状。

今天宣布宣布无害的西药,在明天会不会又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情呢?你们的西药是怎么制作的?我相信你最清楚不过了,它们都是在实验室里面由小白鼠先实验过后,小白鼠吃了没死,然后就给病人免费试用吃,吃了几个月后发现没事,便宣布一种科学的新药诞生了!
你们的药都是个老鼠做试验吃出来的,然后才给人吃,没用几年,发现有问题了,就又被淘汰了,换了新药。

你们自己也想必会发现,为什么你们的西药淘汰率这么高,更新换代的速度这么快?为什么你们最得意的抗生素越来越没有效果?
曼戴尔松著书大骂西医,事后美国人也成立了“全国健康联盟”,提出了“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的观点,只不过他们并没有找到一个能够替代西医的更有利的武器和工具,因此一时间犹如迷途中的羔羊,彷徨而茫然。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