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量与骨质疏松s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一、概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构造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密度和骨质量。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由于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后,造成骨密度下降、骨强度减低,受到轻微暴力甚至在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
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柱、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也可发生。
罹患骨折并卧床后,将发生快速骨丧失,又会加重骨质疏松症,形成恶性循环。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容易松动、脱出甚至断裂,且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致残率、致死率很高,骨折即使愈合后康复也很缓慢。
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已严重威胁了老年人的身心安康、生活质量和寿命。
鉴于上述特点,要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同时也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
二、临床表现(一) 骨折的一般表现:出现压痛、疼痛或原有疼痛加重。
(二) 骨折的特有表现:出现畸形、骨擦感、反常活动、功能障碍等。
(三) 脊柱变形: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时,常导致身高变矮或出现驼背畸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多见,也可见于男性。
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
仅为轻微外伤或没有明显外伤史,甚至在日常活动中也可发生。
(一) 临床表现:可出现上述临床表现。
(二) 影像学检查*线片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线片除骨折的特殊表现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如骨小梁稀疏、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
一般要求拍摄正、侧位*线片,必要时可加拍特殊位置。
拍片时应包括损伤部位的上下临近关节,髋部骨折应包括双侧髋关节,脊柱骨折应包括尽可能多的节段,以免漏诊。
要合理应用CT和MRI检查,CT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MRI对于鉴别新鲜和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骨质疏松症【知识科普】

骨质疏松症(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二病因骨质疏松症除了主要与绝经和老年有关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外,还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的常见疾病有:1.内分泌疾病糖尿病(1型、2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Cushingsyndrome)、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泌乳素瘤、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2.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3.慢性肾脏疾病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
4.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疾病、慢性肝脏疾患、营养不良症、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
5.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高雪病和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等。
6.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各种原因所致的偏瘫、截瘫、运动功能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僵人综合征和肌强直综合征等。
7.长期制动如长期卧床或太空旅行。
8.器官移植术后9.常期使用下列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慢性氟中毒、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或肾衰用透析液等。
三临床表现1.高危人群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人就是容易得骨质疏松症的危险人群。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1)固有因素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骨质疏松症概论

降低 原发性减少
疗效较差
继发性骨质疏 松症
内分泌性疾病
骨髓增生性疾 病
药源性骨质疏 松症
营养缺乏性疾 病
慢性肝、肾、 肺等脏器疾病
结缔组织性疾 病
废用性骨质疏松 症
先天性疾病
其他疾病与因 素
内分泌性骨质疏 松
糖尿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
欣综合症) 性腺功能减退 肢端肥大症 甲旁亢 甲亢
未 富 先 老 的
60
100
老 年 人 口 大 约 为 万 人
1000
年 人 大 约 为 万
岁 以 上 的 老 年 人 大 约 为
个 进 入 老 龄 化 社 会 的 省 份
国 家 , 年 已 开 始 进 入
2006
我 省 老 年 人 口 概 况
1.73
老
亿龄
化
社
病骨 学质
疏 松 的 流 行
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
运 动 和 制 动
药物和疾病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理
骨细胞中存在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受体,而糖皮质激素主要是抑制蛋白质合成,长期 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骨基质合成下降,抑制骨形成。
峰值骨量
峰值骨量主要由性别、遗传、种族等因素决定 后天的因素包括:钙的摄入量,体育锻炼 女性腰椎峰值骨量出现在30-40岁 男性腰椎峰值骨量出现在40-50岁 而股骨的峰值骨量出现较早,男女均在20-30岁
年龄 女∶男 骨丢失
骨丢失速率 主要病因
骨折部位
甲状旁腺功能
肠钙吸收
1,25-(OH)2D3生成
雌激素治疗反应
Ⅰ型(绝经后)
50~65岁 >6∶1 小梁骨为主
加速性 雌激素缺乏+衰老
骨质疏松症与骨密度

老龄(70岁以上)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绝经后女性
低体重
实用文档
不良生活习惯 母系家族史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不
➢老年
可
➢女性
控
➢母系家族史
制
➢出生低体重
因
➢先天性
素
(特发性骨质疏松)
实用文档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可
➢ 低体重
控
➢ 药物 (皮质激素等)
➢ 雌激素低下(闭经和早绝经)
实用文档
骨密度
骨密度测定的方法
2.双能光子吸收骨密度仪(DPA):用同位素放射源 153Gd (T1/2=242天)发出两种不同能量(100 KeV和 44 KeV)的γ射线,测量它们分别通过骨骼和软组织 的吸收率,通过仪器的数据处理,可以扣除人体软 组织对吸收测量的影响,从而测出人体深部骨骼的 骨密度。
实用文档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实用文档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健康的饮食
一、增加钙质的摄取 多喝牛奶
多摄食其他含钙量高的 食物
服用钙片:视需要而补充。
实用文档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健康的饮食
➢主食类:燕麦、小麦、黑面包、麦片、米、糯米。 ➢海产类:鲍鱼、小鱼干、马头鱼、虾、牡蛎、蟹、干贝等。 ➢肉类:猪肉等。 ➢豆类:蚕豆、莲子、黄豆、豆腐乳、豆干、杏仁、豆鼓、豆花、豆皮、黑豆、豆腐 等。 ➢蔬菜类:油菜、空心菜、白菜、海藻、发菜、紫菜、雪里红、海带、芥兰、木耳、 金针菇、枸杞、苋菜、番薯叶、萝卜、芹菜、蒜苗、韭菜等。 ➢水果类:柿子、橄榄、红枣、黑枣、栗子、木瓜、葡萄、核桃等。 ➢奶蛋类:蛋黄、奶粉、乳酪、冰淇淋、牛奶及奶制品等。 ➢其他:酵母粉、红糖、冬瓜糖、菱角、腰果、蜂蜜、瓜子、白芝麻、黑芝麻等。
中国骨质疏松诊治指南

37
骨质疏松的治疗
促
进
骨 形
PTH 治疗骨质疏松
成
药
物 -
• 小剂量rhPTH(1-34)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 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的危险
• 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症
PTH
38
骨质疏松的治疗
其
Vitamin D 和椎体骨折
他
药
Favors Vitamin D Favors Placebo
物
-
活
性
维
生
RR with 95% CI
40
骨质疏松的治疗
其
他
药
物
-
– 对BMD有益
活 性
– 活性维生素D降低跌倒危险,进而减少骨折危险
维 生
– 应与其他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合用
素
D
41
其它治疗
– 中药 – 植物雌激素
疗效观察
• 脆性骨折 • BMD:每年测定一次 • 骨转换指标:主要指标如骨钙素、CTX、NTX
0 Placebo
(n=544)
14
rhPTH 20 (n=541)
14
rhPTH 40 (n=552)
No. of women who had > 1 non-vertebral fragility fracture
N Engl J Med. 2001 May 10;344(19):1434-41.
➢ 骨密度(BMD)(反映70%骨强度)
骨量下降30%
➢ 其它方法 (定量超声,X线摄片)才 早能期显诊现断,意对义 不大
➢ 实验室检查 (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
诊断
骨 质 疏 松 症 的 诊 断 流 程
骨质量对骨折及其治疗的影响

骨质量对骨折及其治疗的影响
骨质量是指骨组织的质量和密度,对骨折和其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常的骨质量可
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和稳定性,减少骨折的发生。
而低骨质量则容易引起骨质疏松和易骨
折的情况,增加骨折的风险。
骨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年龄、荷载、营养和激素等多种因素。
遗传因素可以决
定一个人在同样年龄下骨质量的不同。
年龄是影响骨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
骨质量会逐渐减少。
荷载是指骨骼所承受的力量,适当的荷载可以促进骨质量的增加,而
长时间的床位休息或长期缺少荷载则会导致骨质量的减少。
营养是保证骨质量的重要因素,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骨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足的摄入会导致骨质量的
减少。
激素也对骨质量起着重要影响,其中雌激素在女性泌尿系统和骨内基质的生成起着
重要作用。
低骨质量容易引起骨质疏松和骨折。
骨质疏松是指骨组织的含量、密度和结构受损,
骨量减少,强度降低。
常见的骨质疏松症状包括骨折、身高减少、腰背部疼痛等。
骨质疏
松和骨折的发病风险与骨质量的降低有直接关系。
骨质量的降低会导致骨骼的脆弱,容易
在外界微小冲击或负荷下发生骨折。
对于骨质量低的患者,骨折的治疗和康复需要综合考虑。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休息、固定和适当的药物治疗等。
手术治疗
适用于严重骨折或无法保守治疗有效的情况,可以通过内固定或骨折复位进行治疗。
药物
治疗主要包括钙剂、维生素D和骨密度增加剂等,可以帮助骨折愈合和骨质量恢复。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

骨质疏松
严重骨质疏松
正常
Courtesy Dr. A. Boyde
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发生机制 简略地说,骨质疏松有三个基本的病理发生机制: 骨骼生长期间,未能获得理想的峰值骨量。 一旦达到峰骨量后,发生了过量的骨吸收 骨再建时损害的骨形成反应。
获得理想峰值骨量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占70%) 环境因素(骨骼发育期间的生活方式,营养,疾病等,尤其是运动及钙的摄入)
随访发现:骨量减少妇女的骨折率是正常妇女的1.8倍,骨质疏松妇女的骨折率为4倍
疼痛 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骨折 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内分泌性疾病 肾病性疾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 先天性疾病 营养障碍等引起的骨质疏松 主要发生于青少年,病因不明。
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机制
骨质量 (30%)
骨强度
和
骨结构(形状和大小) 骨转换程度 骨矿化程度 骨基质的有机和无机成份,胶原纤维的结构 微损伤的累积和细胞的活性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Osteoporosis. JAMA 285 (2001): 785-95
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BMD)
L1-L4
L1-L4 Comparison to Reference
近年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上有单纯依赖骨密度(BMD)的倾向,实质上骨密度低下不都是OP,而可能是骨矿化不良 BMD反映的是矿物质密度,单纯根据BMD下降,诊断骨质疏松还不够全面
护理科普:骨质疏松要注意这些

护理科普:骨质疏松要注意这些一、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指骨骼组织不断流失和破坏,导致骨样物质的丢失,从而骨骼变薄、纤维状骨组织增生、骨骼松动。
这是一种常见的骨质疏松疾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
骨质疏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老年人,可能会导致骨骼骨折,并影响身体的真实身体健康,减少劳动能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及时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如果有带有骨质疏松的家族史,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因此,人们还应该注重基因遗传和家族调查。
及早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提高生活质量。
二、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性预防骨质疏松需要合理饮食,避免吸烟和饮酒,增加运动量。
在固定年龄段要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是否存在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或增加骨形成来提高骨密度。
药物包括激素、钙与维生素D、氮杂环烷、生长激素等。
针灸和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代表,通过在人体穴位上施加压力和刺激治疗疾病和康复。
在治疗骨质疏松中,可以加快骨代谢和骨中钙的吸收。
过度饮酒和吸烟都会破坏骨质的完整性,增加骨折风险。
因此戒烟限酒是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一步。
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骨质的强度和密度,不仅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还可以治疗早期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患者需要补充钙、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这样才能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风险。
总之,治疗骨质疏松是必要的,通过多种手段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骨密度和骨质量,减少骨折的风险。
三、得了骨质疏松注意的事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骨质疏松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负担,也会给生活带来不便,甚至是危险。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针对骨质疏松注意的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食上应该多吃蛋白质类食品,如豆类、肉类、牛奶等,增加钙质摄入量,有益于骨骼生长。
同时,减少糖分和盐分的摄入,因为这些都会导致身体流失钙质,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尤其要注意。
运动可以帮助加强肌肉,改善身体质量,增加骨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矿化,↓ 对骨打击的吸收能量
2020/7/10
10
骨矿化程度
骨强度决定于骨基质体积、骨微结构及骨 矿化程度
骨的蛋白质含量越多,矿化程度越低 象牙质 矿化程度 > 齿质 > 钙化软骨 > 交
织骨 > 板状骨 板层骨含胶原纤维最多,矿化组织化最少
松质骨由许多单个骨小梁互相连接而成网 状结构,材料硬度是指单个骨小梁硬度, 结构硬度是指网状结构硬度
2020/7/10
4
管状骨与松质骨骨质疏松特点
管状骨与松质骨不仅结构不同,其骨 质疏松特点也存在差异
管状骨骨质疏松表现为管壁变薄,骨 骼横截面上内径增大,而松质骨则表 现为平均骨密度减少
2020/7/10
2020/7/10
18
骨重建
结构性骨重建可视为骨骼更新,包括 BMU 及器官水平,也包括疲劳性损 害的修复
移除及代替已接近生命终期骨的微结 构,使骨处于更适合生理情况的微环 境
是应用抗骨吸收药物减少骨折风险的 主要基础
2020/7/10
19
骨重建影响骨质量的机制(1)
骨重建加快
骨陷窝数量↑
骨陷窝深度↑
如果骨重建速率加快,参与骨重建单位的数目增 多和形成的骨重建单位体积变小即可导致骨量丢 失,相反则可增加骨量或延缓骨量丢失。
2020/7/10
17
骨重建
具两种不同但相关功能: 一、形成骨结构:在骨的大小、 形状、骨量及强度上以最优状态适 应当前力学负荷 二、维持钙体内平衡:由细胞控 制进出骨的矿盐流动
2020/7/10
24
微裂隙
一个裂隙易于启动但生长困难,较一个很 难启动但一旦开始即能达到临界大小,对 疲劳衰竭有更大抵抗
能抵抗疲劳衰竭的材料多能抵抗裂隙的生 长而非裂隙的启动
骨质量与骨质疏松 ppt课件(9)
r R
管状骨的骨质疏松特点
2020/7/10
2
管状骨骨质疏松特点
内径(r)与外径(R)比值 ()增大 = r/R
骨量 只与 有关,与外径(R)和 内径 (r) 的绝对尺寸无关
30岁左右正常年轻人下肢骨骨干中部 值接近0.35
2020/7/10
3
松质骨的生物力学强度
2020/7/10
16
骨转换和骨转换率
对成年人来说,一般骨转换即指骨的重建过程, 确定骨转换状况的金标准是骨的组织形态学计量 分析。
骨转换率可简单地理解为骨的代谢率,可用骨重 建率来衡量。后者又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即骨 重建单位的重建速度、一定时间内参与的骨重建 单位数量及骨重建单位形成后的体积(容量)。
骨微结构 (Bone Microarchitecture) 矿化成分 (Mineral Composition ) 有机基质 (Organic Matrix) 骨转换 (Bone Turnover) 骨微损伤 (Bone Microdamage)
2020/7/10
23
微损害
骨在负荷时逐渐积累微裂隙,当 负荷量、循环次数、微裂隙的数目及 大小和时间不断增加,微裂隙逐渐融 合为一个大的裂隙,后者逐渐发展, 终致断裂
2020/7/10
7
骨矿盐
胶原原纤维内存在骨矿盐结晶,原纤维的 结构及机化能限制结晶的大小并控制方向
2020/7/10
8
骨矿盐
矿盐提供刚度及强度 结晶大小 结晶分部的范围 结晶的同质性及异质性 在年老骨,骨矿含量↓,结晶大小平均
↑,分布变窄,复合材料减弱
2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10
9
骨矿盐
骨越矿化,弹性模量越高;硬度增加 高矿化及高结晶 → 降低塑性变形,在
2020/7/10
11
骨质量的概念
骨质量为骨骼能够对抗外力而不发生骨折 的能力,主要包括:
骨微结构 (Bone Microarchitecture) 矿化成分 (Mineral Composition ) 有机基质 (Organic Matrix) 骨转换 (Bone Turnover) 骨微损伤 (Bone Microdamage)
骨基质蛋白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细胞表面受体及其他基质蛋白间有重 要相互作用
2020/7/10
15
骨质量的概念
骨质量为骨骼能够对抗外力而不发生骨折 的能力,主要包括:
骨微结构 (Bone Microarchitecture) 矿化成分 (Mineral Composition ) 有机基质 (Organic Matrix) 骨转换 (Bone Turnover) 骨微损伤 (Bone Microdamage)
5
人体脊柱松质骨随年龄变化
皮质孔隙增加,微构筑减弱 纵、横行骨小梁的强度均降低
2020/7/10
6
骨质量的概念
骨质量为骨骼能够对抗外力而不发生骨折 的能力,主要包括:
骨微结构 (Bone Microarchitecture) 矿化成分 (Mineral Composition ) 有机基质 (Organic Matrix) 骨转换 (Bone Turnover) 骨微损伤 (Bone Microdamage)
蛋白多糖 大的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 小的富亮氨酸蛋白多糖 :二聚糖等
糖氨聚糖:透明质酸 糖蛋白:骨连接素,骨桥蛋白,涎蛋白,
小的整合素连接N-链接糖基化 (SIBLINGS),生长因子 维生素K依赖蛋白:骨钙素,Gla蛋白
2020/7/10
14
骨基质蛋白
骨基质蛋白及蛋白多糖可能与成核及 矿盐沉积有关;直接或间接参与骨重 建,募集细胞附着于骨
2020/7/10
12
骨胶原
胶原提供延性及韧性,作为生物复合体的 软蛋白,能减轻矿盐结晶及蛋白/矿盐界面 的打击损害
胶原性能的变化能改变矿盐含量及其沉积 随年龄增加,胶原含量减少,矿盐/胶原比
例↑ 胶原损害将降低骨韧度及强度而非刚度
2020/7/10
13
基质细胞外蛋白
(Matrix Extracellular Protein,MEPE)
骨小梁变细或断裂
骨质量↓
骨强度↓
2020/7/10
20
骨重建影响骨质量的机制(2)
骨重建加快
骨形成期缩短
骨基质矿化及胶原代谢异常
骨质量
骨量
骨强度↓
2020/7/10
21
骨重建影响骨质量的机制(3)
骨质量
微小损伤
正反馈
正反馈
骨重建
2020/7/10
22
骨质量的概念
骨质量为骨骼能够对抗外力而不发生骨折 的能力,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