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_学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特征。
2.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层次。
3.了解太阳、太阳系的基本概况。
4.了解太阳外部结构、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5.理解并掌握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影响。
6.了解八大行星分类及共同特征。
7.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学习重难点】1.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层次。
2.了解太阳、太阳系的基本概况。
3.理解并掌握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影响。
4.了解八大行星分类及共同特征。
5.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学时安排】2学时【学习过程】【第一学时】一、课前预习(一)宇宙。
1.概念: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____________世界。
2.特征:(1)物质性: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叫_________。
常见的自然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最基本的天体。
(2)运动性:①天体系统的形成:天体之间相互_________、相互_________形成天体系统。
②主要级别和层次:3.范围: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_________,目前已达到_________光年。
(二)太阳。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______、______、地球、______、木星、土星、______和______。
距太阳越远,表面温度越低。
小行星带位于______和______之间。
二、预习测试1.在各类天体中,最基本的是( )A .恒星和星云B .行星和彗星C .地球和月球D .流星和卫星2.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 )A .总星系B .银河系C .太阳系D .地月系3.关于宇宙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宇宙是物质的 ②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③宇宙是停滞的 ④宇宙是不断跃进的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4.目前,人类能探测到的宇宙范围被称为( )A .太阳系B .银河系C .总星系D .地月系三、课堂生成探究1:如何区分流星体、流星现象和陨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案

1.1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其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能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4、比较、分析和归纳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自主学习】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回忆初中知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目前可见宇宙范围有多大?2、光年是什么单位?学会与千米的换算。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一)天体系统1、什么是天体?2、什么是天体系统?包含哪些层级?3、试用简单示意图表示天体的层级系统。
4、请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地址”。
(二)太阳系和地月系1、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哪个?3、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是什么?离太阳由近到远排列5、小行星带的位置?6、行星分为哪些类型?7、从公转方向、轨道面、轨道形状三面面来总结八大行星的共同运动特征8、什么是矮行星?(三)地月系1、月球的公转自转方向和周期。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从P11表格中归纳)2、为什么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试总结归纳。
3、“金锁链条件”是什么?【知识拓展】矮行星: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对行星重新做了定义,将冥王星“开除”出行星队伍,降格为矮行星。
“矮行星”是一个新的天体分类,具备以下条件:●以轨道绕着太阳的天体。
●有足够的质量以自身的重力克服固体应力,使其达到流体静力学平衡的形状(几乎是球形的)。
●未能清除在近似轨道上的其他小天体。
●不是行星的卫星,或是其他非恒星的天体。
大会上把三颗已知的天体:冥王星、原为1号小行星的谷神星与柯伊伯带天体阋神星划入矮行星之中。
2008年7月11日,小行星136472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命名为“鸟神星(Makemake)”,并被归类为矮行星。
2008年9月17日,小行星136108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命名为“妊神星(Haumea)”,并归类为矮行星。
1.1+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1.1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图片、影视资料、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
2.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说出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考点一地球在宇宙中任务一:结合教材图1.1,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系、系、系、可观测宇宙。
2、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远及近依次是、、、、、、、。
3、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
自转方向除星外都是自西向东。
4、小行星带:太阳系的小行星带位于星与星之间。
任务二:结合材料,了解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1.温度条件课本第7页活动:金星、火星与地球的比较通过上表,得知行星表面的平均温度与距日距离的关系大致是。
2.大气条件水星、金星、火星与地球的比较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质量(地球=1) 0.06 0.82 1.00 0.11体积(地球=1) 0.06 0.86 1.00 0.15大气特征大气极为稀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浓厚大气以氮、氧为主的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稀薄大气行星距日距离(以日地平均距离为1计算)表面平均温度/℃金星0.72 >400地球 1 15火星 1.52 -63推论:地球距日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有适宜的通过上表,得知地球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大气的原因是。
知识点二人类的太空探索1.人类太空探索的历程和重要成就(1)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开启了人类进入太空探索的新纪元。
2.我国太空探索成就2022年,我国“”空间站2021年,我国“祝融号”- 星车2016年,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3.太空探索的意义(1)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的开发。
(2)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的起源,并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3)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
1.1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高一地理人教版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在课本中圈画或补充〕【课标及解读】:1.运用图文资料,熟悉宇宙中常见的天体,描述其特征。
运用天体系统级别图,理解不同级别系统的关系。
2.运用图文数据,分析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描述其所处的宇宙环境。
明确其与其他天体相比的一般性与特别性。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定义: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连同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物质,统称为天体。
〔2〕分类:①自然?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际空间物质〔宇宙间极其淡薄的气体和尘埃〕等。
②人造天体: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______、______、空间站等。
(3)不同类型天体特点:星云:由 和 组成的呈 外表的天体;恒星:由 组成、 的球状或者类球状天体,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 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比恒星小,本身 ,靠 而发亮;卫星:围绕 运转的天体,围绕地球运转的卫星是 ;流星体:流星体存在于外太空属于 ,流星体进入大气层燃烧形成 现象,大气层中未燃烧完跌落地球外表的局部称为 ;天体判定:①位置: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②物质〔不是现象〕:是否是物质存在形态,例如流星体是天体,而流星是一种现象;③不依附其他天体的轨道。
2. 天体系统及层次二、行星地球 自主学习问题:1.太阳系中的中心天体是?由内向外依次是哪些天体?2.太阳系八大行星根据质量、体积及位置分类〔1〕类地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巨行星:_________、_______; 〔3〕远日行星:_________、________; 3.八大行星运行轨道特征〔参考图〕运动共性特点:方向—_______、轨道倾角—_______、偏心率—_______;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重点】地球的特别性存在生命,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 〔1〕外部条件——“平安〞和“稳定〞稳定:太阳处于“中年〞状态稳定:为地球供应_______; 平安:八大行星________、_______,地球处于_______环境;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自身条件主要指相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6篇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知识,有意识地规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过程。
它涉及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学生活动和评估策略的安排等方面。
现在随着作者一起往下看看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希望你喜欢。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精选篇1)设计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转变角色,要变教师为教练,变讲师为导师。
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益于终身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笔者在地理教学中特别关注这一问题,处处留意少讲精讲,时时注意留机会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本文就是笔者“转变角色,关注学生知识生成过程”观念实践的一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②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③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②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③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从而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④互动探究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⑤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②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1.1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本章概述〔课标导航〕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运用地质年月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历程。
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核心素养〕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天文仪器、简易教具等,观看、识别、描述与宇宙、太阳、地球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肯定的运用考察、试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力量(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宇宙科学的根底学问,说明一些天文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能够在肯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学法点拨〕本章包括四节内容,前两节围绕地球的宇宙环境绽开,介绍了天体、天体系统、太阳系、生命的存在条件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重点讲解地球的历史,涉及地质年月表及地球的演化历程;第四节简洁介绍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生涯规划〕工程专业或高校与本章学问相关的专业1.天文学、2.地球概论学、地球物理学、3.古生物学、4.地球科学与本章学问相关的知名高校1.北京高校、2.南京高校、3.中国科学技术高校、4.中学科学院高校、5.北京师范高校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含义,把握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2.能够运用资料,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了解太阳系结构及各大行星的特点。
4.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区域认知:在图中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综合思维: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人地协调观:妥当处理太空垃圾,爱护宇宙环境。
地理实践力:用语言形象地说出“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本节要点1.地球处的天体系统,依据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它是太阳系行星中唯一有高级才智生命的星球。
自主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中__物质__存在的形式连同星际空间物质。
1.1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天体的图片和天体系统示意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宇宙具有物质性、运动性等特点,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查询资料,了解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认识探索宇宙的意义。
3、了解太阳系概况,阐述太阳辐射及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学习过程】活动1 :宇宙是由各种运动着的天体组成的物质世界。
写出你曾经观测过的天体,说说你是如何识别它们的?结合课本“宇宙”部分的内容,设计一幅结构图,表示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及其相互关系,并描述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
活动2:对地球而言,太阳是特别重要的天体。
读课本“太阳系模式图”和“太阳结构图”了解太阳概况,完成下列要求:(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太阳、、、、、、、、(2)太阳核心物质经反应产生巨大能量,不断向外辐射;太阳大气从里到外依次分为、和三层。
(3)列举两个具体事例,分别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A、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4)阅读课文内容和图示,了解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完成表1表1-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析回答:(1)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有什么相似之处?(2)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什么相似之处?(3)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4)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活动4:比较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分析太阳系中除地球外,最可能有生命的行星是哪颗?说说你的理由。
【典型例题】1、地球为什么会成为生命的摇篮?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
2、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⑴此图表示了北半球A 、B 两个测站观测统计的 和 的相关性。
⑵A 、B 两图中, 图要素成正相关, 图要素成负相关。
学案6: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说明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了解太阳系的组成,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了解观测宇宙的工具,开展简单的宇宙观测活动。
学习任务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自主学习基础预习一、天体1.概念:宇宙中①存在的形式,包括天然天体与②。
2.天然天体的类型及特点类型主要特点观测现象恒星由③组成,自身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明亮闪烁④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主要物质为氢轮廓模糊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⑤运行,质量较恒星小,本身不发光相对于星空背景, 有明显位置移动卫星环绕⑥运行,大小差别很大移动,月相有圆缺变化⑦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体积大,质量小,呈云雾状拖着长尾巴⑧太阳系中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大大小小的尘粒和固体块一闪即逝星际物质宇宙间极其稀薄的⑨、⑩肉眼看不见二、天体系统1.概念:宇宙中运动的天体⑪、⑫ ,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填图中名称)3.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为什么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⑯。
自我诊断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停留在发射场的航天飞机属于人造天体。
( )2.同级别天体系统的空间范围一定相等。
( )3.可观测宇宙包括银河系和现阶段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
( )互动探究探究活动天体与天体系统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电影《流浪地球》的剧情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
面对绝境,人类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最终通过引爆木星大气层,利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推动地球成功逃逸,并把地球带往新的家园,那就是 4.22光年外的比邻星系,比邻星处于一个由三颗类似太阳的恒星组成的天体系统之中。
(1)材料中的地球、木星、太阳、比邻星各属于哪种天体?(2)比邻星有何特点?(3)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地球“流浪”过程中所处的天体系统。
知能整合一、天体的判断方法1.看其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学习目标】
1、天体及天体系统的组成
2、地球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3、航天基地建立的区位
【重、难点】
1、识记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3、理解航天基地建立的区位并加以应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宇宙的物质组成──天体
天体:包括和星际物质:如、等。
【问题思考】如何判定天体
(2)天体系统
图中A表示,B表示,C表示,D表示,
【问题思考】如何判定天体系统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①八大行星的排序: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是A 、B 、
C 、
D 、
E 、
F 、
G 、
H 。
②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绕日公转方向都是;绕日公转的轨道;轨道面。
③八大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巨行星: 、
远日行星: 、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①宇宙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地表适宜
②自身条件质量、体积适中进而演化变得适宜生物呼吸
温度适宜有
3、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发射时间、发射方向和回收场地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①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②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③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⑤交通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立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立在地广人稀处(2)发射时间:
①发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②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监控、管理、回收;另外,我国有三艘“远望号”监测船在纬度较高的南半球海域,选择在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3)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即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
(4)回收场地: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地势
..平坦,视野开阔,全球搜
救;人烟稀少
..条件好。
....,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
..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
二、合作探究
1、下列物体可称为天体的有:
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宇宙飞船②绕月球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
③吉林一号陨石④按航线飞行的飞机
⑤流星雨⑥卫星在太空爆炸的残体
2、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
①恒星和星云②总星系和地月系
③相互吸引的两颗恒星或两颗行星④沿同一轨道运行的流星群或小行星带
⑤北斗七星⑥相互吸引且相互绕转的大小天体
3、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4、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其主要任务之一即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设计在轨寿命两年,之后将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在酒泉建立卫星发射基地有什么优势(原因、区位)。
(2)想一想我国卫星为何选择在秋冬的晚上发射。
三、巩固练习
1、“神舟”七号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后(如下图),轨道舱还要在太空停留一段时间来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实验,留在太空的轨道舱属于()
A、自然天体
B、人造天体
C、陨星
D、小行星
如下图所示,1999年8月18日,天空出现了罕见的天象:太阳、月球及太阳系的各大行星以地球为中心,排在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上,构成“十字连星”状。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图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是()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天王星
3、地球与木星相比()
A、两者绕日公转的轨道都呈圆形
B、两者都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木星大
D、地球的卫星比木星多
4、下列条件中,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C、地球自转方向适宜
D、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同期不长
右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此时()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6、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
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二、综合题
(2008年高考上海春季卷)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材料1: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图像覆盖区域属月球高地,位于月表东经83°到东经57°,南纬70°到南纬54°,分布有大小不同的撞击坑和高低错落的玄武岩。
材料2:正当“嫦娥一号”奔月成功之际,刚刚启动建设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这将是我国继酒泉、太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之后的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
材料3:目前,国际上公认理想的发射场是设在北纬5°的库鲁发射场。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显示,与地表相比,月表有许多大小不同的撞击坑,这是由于月球缺乏的保护和缓冲,其原因是月球。
(2)如果以相同大小的图幅绘制同样的经纬度范围的月表图和地表图,那么比例尺较大的是哪一幅,为什么?
(3)我国已有酒泉、西昌和太原三个卫星发射中心,请在图中相应省区范围内填出太原市。
(4)与我国已有的三个卫星发射中心相比,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具有独特的优势条件,请分析、评价这些优势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