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夏目漱石《我是猫》对鲁迅作品风格影响

合集下载

《我是猫》读后感

《我是猫》读后感

《我是猫》是一部极具魅力和深度的作品,作为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它以独特的叙事角度和生动的描写,让我对日本社会、人性以及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我被小说中猫的视角所吸引。

这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有正义感的猫,成为了观察人类社会的独特视角。

通过它的眼睛,我看到了人类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虚伪,也看到了人们对生活、爱情和理想的追求。

这种独特的叙事角度让我对人类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其次,我对小说中猫的哲理思考感到震撼。

这只猫不仅观察着人类社会,还对人类的行为和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它用幽默而机智的语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猫的哲理思考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此外,小说中对日本社会的描绘也让我印象深刻。

夏目漱石以猫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日本社会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和社会制度。

他通过对日本社会的深入剖析,让我对这个国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他也通过对日本社会的批判,让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关注。

最后,夏目漱石的文学才华也让我叹为观止。

他的文字生动而富有力量,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得栩栩如生。

他的笔触细腻而敏锐,能够捕捉到生活中最微小的情感和细节。

他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和力量,也让我对这位作家充满了敬意。

总的来说,《我是猫》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深度的作品。

它让我对日本社会、人性以及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同时,夏目漱石的文学才华也让我对这位作家充满了敬意。

我相信这本书会给每一个读者带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夏目漱石与鲁迅作品比较

夏目漱石与鲁迅作品比较

夏目漱石与鲁迅作品比较作者:黄嘉怡夏迦楼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38期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

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二人在中日文坛上都具有极高的地位,他们的作品把握时代脉搏,深度挖掘人性,洞察世事,笔法独具风格,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极高的文学价值。

二人的文学观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的同时,在某些层面上又具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就二人的作品成果而言,夏目漱石的成就主要在小说领域,除此之外,他对散文、随笔、短歌、俳句、时评等均有涉猎。

鲁迅的创作则主要集中在杂文领域,但其小说、诗歌、散文诗等也均有建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二人对中日语言文化均有较深的涉猎,鲁迅早年赴日学医,对日本文学关注颇深,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找到使用日文进行创作的文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日文翻译的作品。

而夏目漱石则在汉字文学方面颇有造诣,对中华文化兴趣颇深的夏目,熟读古诗,曾创作过诸多汉诗,也有以中文创作而成作品。

中日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影响,在二人的作品结构中便可窥见一隅。

在作品风格上,二人有诸多相似之处。

夏目漱石与鲁迅身处的时代具有相对的相似性,不管是夏目所处的日本还是鲁迅所处的中国,当时的社会都正处于社会变革阶段,社会矛盾尖锐,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显著,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风格悄然盛行。

具有相似社会背景下的二人,在创作风格上,都好用讽刺的笔调批评社会,揭露矛盾,描绘社会现实。

夏目漱石的早期小说风格具有浓厚的俳谐和讽刺意味。

而鲁迅的著作中也不乏谐谑、嘲弄的色彩。

他们按自己的见解,使用辛辣的现实讽刺笔法,把人性的卑劣放在阳光下批判。

在鲁迅的其他杂文中,也多善用讽刺化的现实笔法,对国民劣根性的各种具体表现进行了广泛的分析。

鲁迅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在对文学价值观的认知上,鲁迅很大程度上的受到夏目漱石的影响。

论夏目漱石《我是猫》对鲁迅作品风格影响

论夏目漱石《我是猫》对鲁迅作品风格影响

论夏目漱石《我是猫》对鲁迅作品风格的影响摘要夏目漱石是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作家,其作品多以犀利的笔触,辛辣地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对日本的近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与他处于同一时代的中国伟大作家鲁迅先生也深受其影响。

两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作家,他们作品的意义、风格以及在当时社会中所产生的政治影响和作用等都有着极其相似的一面。

本文试以《我是猫》为例,论述夏目漱石作品对鲁迅作品风格的影响。

关键词:《我是猫》现实主义猫的视角呼唤自由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1867年1月5生于江户的一个地方小官吏家庭,是家中末子。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

夏目漱石的早期作品多以大胆讽刺的手法揭露当时社会的丑恶,表达作家反抗社会的情绪。

小说《我是猫》是其长篇小说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幻化成一只猫,并以猫的视角看世界,淋漓尽致地反映了20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与夏目漱石同时期的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鲁迅先生,在留日时期(1902-1909)格外喜欢夏目漱石的作品,其创作风格也深受夏目漱石的影响。

对夏目漱石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以及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深刻批判和对日本前途命运寄予的关注和反思,鲁迅先生也都产生了共鸣。

一夏目漱石作品风格的历史背景1 社会背景1900年,夏目漱石由日本文部省选送到英国伦敦留学,并在英国留学的三年期间体验到了西方近代文学的创作新视角、新技巧。

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是猫》中的主人公“猫”所处的时代恰是明治维新之后的时期:一方面,资本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学习西方,寻找个性,呼唤自由,自我意识和市场观念形成大潮;另一方面,东方固有的价值观、文化观与风尚习俗,包容着陈腐与优异,在抗议中沉没,在沉没中挣扎。

夏目漱石在写《我是猫》的时候,就很明确地告诉读者,他的写作目的是揭露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是猫 夏目漱石读后感

我是猫 夏目漱石读后感

我是猫夏目漱石读后感《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只名叫“我”的猫的视角,描绘了明治时代日本社会的种种现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部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阅读完《我是猫》后,我深深地被小说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所吸引,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首先,小说中描绘的明治时代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令人印象深刻。

夏目漱石通过猫“我”的视角,将目光聚焦在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政治、文化、教育、家庭等。

通过猫“我”对人类社会的观察和评论,夏目漱石展现了明治时代日本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荒诞,如政治腐败、社会道德沦丧、教育虚假等。

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也启发了我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其次,小说中对于人性的深刻剖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猫“我”通过对人类的观察和思考,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如主人公远山先生、邻居们、学生们等,他们各自的性格和行为举止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通过猫“我”的眼睛,读者可以看到人性的善良和丑陋,善恶交织的复杂性。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让我对人类的行为和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小说中的幽默和讽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夏目漱石以猫“我”的口吻,对人类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和人们的行为进行了幽默而尖锐的讽刺。

这种幽默和讽刺不仅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让人不禁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荒诞感到深思。

通过小说中的幽默和讽刺,我对于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真善美。

总的来说,夏目漱石的《我是猫》是一部富有内涵的小说,通过猫“我”的视角,描绘了明治时代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展现了幽默和讽刺。

这部小说不仅给我带来了愉悦的阅读体验,也让我对社会现实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阅读《我是猫》让我深切体会到,文学作品不仅可以给人带来愉悦,也可以启发人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试析夏目漱石对鲁迅的影响

试析夏目漱石对鲁迅的影响

试析夏目漱石对鲁迅的影响作者:毛执剑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1期毛执剑(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摘要:鲁迅在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7年,耳濡目染,受到日本文学很深的影响。

正是在日本,鲁迅弃医从文,走上文学之路。

在留学期间,日本明治时代的文化氛围及文学大家使鲁迅重视文学的独特精神价值,其中对鲁迅影响最大的作家当属夏目漱石,夏目漱石的讽刺影响了鲁迅的文学观。

鲁迅在留日期间正值日本自然主义最兴盛之时,但鲁迅却对反对自然主义的夏目漱石十分关注,而且由于两国国情不同,鲁迅在接纳夏目漱石文学观后,对夏目漱石又有所突破,更强调用文学来启迪、改造国民的灵魂,给“五四”后的文学赋于了更深刻的内涵。

关键词:鲁迅;夏目漱石;《阿Q正传》中图分类号:I313;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1-0103-02鲁迅与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生活因缘以及两人在作品风格上的相似,早就为中日两国的文学研究所注目。

鲁迅弃医从文之后,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就是夏目漱石。

本文旨在尝试寻找鲁迅注意欣赏夏目漱石作品的内在思想原因,结合夏目漱石富有讽刺精神的文学和时代背景,以及鲁迅借鉴和光大这种精神的文学成就,发掘夏目漱石对鲁迅的影响因素,及鲁迅对夏目漱石的突破,以此来对比中日两国的文学背景及文学前景。

一鲁迅于1902年前往日本留学,先在仙台医专学医,后因“幻灯片”事件决定弃医从文,从此走上学文之路。

当时正是自然文学在日本兴盛之时,但鲁迅却对盛行的自然主义不感兴趣,独爱夏目漱石。

据周作人讲,鲁迅当时很爱读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是《我是猫》。

直到晚年,他劝过一位日本青年:“你最好还是看一看夏目漱石的小说,他的小说很有意思。

”①周作人回忆说:“……日本作家中有夏目漱石,写有一篇长篇小说,名曰《我是猫》,假托猫的口气,描写社会情状,加以讽刺,在日本现代文学上很是有名,鲁迅在东京的时候也很爱读,在鲁迅的小说是虽然看不出明了的痕迹,但总受到它的有些影响,这是鲁迅自己在生前也曾承认的。

夏目漱石《我是猫》的文明批判对鲁迅改造国民性的影响

夏目漱石《我是猫》的文明批判对鲁迅改造国民性的影响

夏目漱石《我是猫》的文明批判对鲁迅改造国民性的影响◎高旭东 郝 鑫内容提要 鲁迅与夏目漱石的文学因缘既有思想内容上的文明批判,亦有表现技巧上的反语讽刺。

尽管鲁迅与夏目漱石之间的影响研究中存在着泛化的现象,然而迄今为止,学界对于鲁迅在文明批判上所受夏目漱石《我是猫》的影响还缺乏全面深入的反思。

鲁迅对夏目漱石《我是猫》“异类叙述视角”的接受与改造,体现在他的文明批判与国民性批判上,并且暗含着二人在文学趣味和风格上的相似性。

当然,由于历史语境与文化背景的异同,鲁迅对“异类叙述”的艺术处理表现出不同于夏目漱石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 异类叙述 《我是猫》 鲁迅 文明批判 接受与变异〔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2)04-0090-09 夏目漱石和鲁迅之间的文学关系研究一直是有关鲁迅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主要涉及二人在文学观(余裕文学观)、文学创作手法(讽刺、反语)、人生经历(海外求学体验、家族由盛转衰等)、精神气质(个人主义、国民作家)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然而以往的研究对于二人在“文明批判”方面的比较研究较少,缺乏有深度的学术探讨。

本文通过对两位作家之间影响关系的梳理和考察,着重分析夏目漱石代表作《我是猫》中的文明批判精神对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影响,并围绕两位作家在文学表现形式、文学倾向和精神追求等方面所呈现出的相似点和差异性,去探究他们在国民性批判、社会和文明批判中叙述视角、批判立场和文化倾向等方面的差异。

一、夏目漱石与鲁迅的文学因缘1906年3月,鲁迅抱着“改良思想、辅助文明”的社会理想弃医从文,一改此前希望从科学入手解决中国问题的基本思路,转而从文化角度思考重塑国民性问题。

此前鲁迅的目光还多集中于自然科学,先后发表论文《中国地质略论》,与人合作编纂出版了《中国矿产志》,编译了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地底旅行》《造人术》等;而从1907年起陆续发表的《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等作品来看,鲁迅明显由科学转向人文(与其弃医从文是一致的),并注重文明批判与改造国民性。

浅谈夏目漱石的《我是猫》

浅谈夏目漱石的《我是猫》

浅谈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作者:汤毅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34期【摘要】日本近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先生一生才华横溢,虽然真正从事创作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年,却为世人留下了大量风格独特、体裁新奇的不朽名著,尤其是其处女作《我是猫》,更是被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伊藤整教授誉为“日本文坛上一部空前绝后的、与众不同的杰作”。

鉴于此,本文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语言风格、文本结构、讽刺手法、不足之处等进行了探讨,以飨读者。

【关键词】创作背景语言风格文本结构讽刺手法不足之处日本近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先生的处女作《我是猫》,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作品以穷苦的中学英语教员珍野苦沙弥家的猫为视角,淋漓尽致地描写了20世纪初期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和生活状况,辛辣、尖锐地讽刺和批判了当时阴暗腐朽的社会现状及愚昧丑陋的个人行为,被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伊藤整教授誉为“日本文坛上一部空前绝后的、与众不同的杰作”。

一、创作背景1900年,夏目漱石由文部省选送去英国伦敦留学,在英国留学期间,其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甚至一度流传文部夏目漱石省曾发出过“夏目漱石精神失常、护送回国”的电文。

1903年,阴郁、愤懑的夏目漱石回到日本,在第一高等学校和东京帝国大学担任讲师,当时,日本社会资产阶级横行、拜金主义猖獗,加之其工作不顺,家庭负担过重,使得本就患有严重神经衰弱症的他,内心更加苦闷、迷茫。

在这种环境下,兼具东西方深厚文化素养的夏目漱石先生,将他的种种不满和情绪倾注纸上,自此,《我是猫》这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经典文学作品问世。

二、语言风格从语言风格来看,《我是猫》完全有别于夏目漱石的其他作品,不见《旅宿》的豪放空灵,不见《明暗》的简练凝重,更不见《心》的柔润细腻。

全书在语言运用上,刚柔并济、雅俗同举,巧妙的将日本江户时代文学的幽默与诙谐、中国古典文学的厚重与铿锵、近代西方文学的华丽与优美结合在一起。

时而满纸荒唐、恣意嘲讽,如“发际却有一排发帘,活像一道大坝似的高高耸立,至少有半个脸那么长,直对青天”;时而针针见血、长于思辨,如“死是苦痛的,死不得就更加痛苦,对神经衰弱的国民来说,活着比死去还要痛苦”;时而清丽婉约、唯美沁心,如“给红松林装点过二三朱红的枫叶已经凋零,宛如逝去的梦”。

夏目漱石对鲁迅的文学观方面产生的影响

夏目漱石对鲁迅的文学观方面产生的影响

夏目漱石对鲁迅的文学观方面产生的影响发表时间:2018-01-03T16:28:47.470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下作者:刘亚男[导读] 面对着自身民族文化走向这样严峻课题,鲁迅以文学的形式给出了深刻也极具个性的回应。

本篇论文从夏目漱石对鲁迅文学观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刘亚男(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摘要:众所周知鲁迅曾在日本留学七年,也正是由于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导致他最后走上弃医从文的道路,可见日本文学对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鲁迅是在留学时期受到了夏目漱石对日本社会强烈批评和讽刺的精神的影响,在后来的写作中形成了类似漱石的富讽刺与嘲笑于轻妙笔致之中的风格。

面对着自身民族文化走向这样严峻课题,鲁迅以文学的形式给出了深刻也极具个性的回应。

本篇论文从夏目漱石对鲁迅文学观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鲁迅;夏目漱石;文学观;比较研究鲁迅曾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过他最喜爱的作家“是俄国的果戈理和波兰的显克微支,还有日本的夏目漱石和森鸥外”。

对于明治文坛的日本文学不甚关心的鲁迅,却对夏目漱石的评价极高,且几乎保持了终生的兴趣。

鲁迅与作为日本“国民作家”的夏目漱石,在19、20世纪之交相似的时代状况中,各自面对着自身民族文化如何“现代”的课题,以文学的方式做出了极为深刻同时也极具个性的回应,加上鲁迅对夏目漱石在事实上的文学阅读,二者在思想和文学上的比较研究,对我们来说具有丰富的探究空间。

1.鲁迅和夏目漱石鲁迅于1902年在日本留学,当时东京是中国革命党人在海外活动的中心,这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热情。

因他在预备学校中接受了西方的科学思想,开始醉心于科学。

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对西方的科学最早是从接受医学开始的,这驱使他1904年赴仙台学医,来救抬病人的疾苦。

但不久,他便发现“医学并非紧要事”。

因为愚弱的国民,当务之急,是“改变他们的精神”。

这样,他毅然弃医从文,希望借文学力量,来唤起国人的自觉,也就是改造“国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夏目漱石《我是猫》对鲁迅作品风格的影响摘要夏目漱石是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作家,其作品多以犀利的笔触,辛辣地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对日本的近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与他处于同一时代的中国伟大作家鲁迅先生也深受其影响。

两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作家,他们作品的意义、风格以及在当时社会中所产生的政治影响和作用等都有着极其相似的一面。

本文试以《我是猫》为例,论述夏目漱石作品对鲁迅作品风格的影响。

关键词:《我是猫》现实主义猫的视角呼唤自由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1867年1月5生于江户的一个地方小官吏家庭,是家中末子。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

夏目漱石的早期作品多以大胆讽刺的手法揭露当时社会的丑恶,表达作家反抗社会的情绪。

小说《我是猫》是其长篇小说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幻化成一只猫,并以猫的视角看世界,淋漓尽致地反映了20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与夏目漱石同时期的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鲁迅先生,在留日时期(1902-1909)格外喜欢夏目漱石的作品,其创作风格也深受夏目漱石的影响。

对夏目漱石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以及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深刻批判和对日本前途命运寄予的关注和反思,鲁迅先生也都产生了共鸣。

一夏目漱石作品风格的历史背景1 社会背景1900年,夏目漱石由日本文部省选送到英国伦敦留学,并在英国留学的三年期间体验到了西方近代文学的创作新视角、新技巧。

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是猫》中的主人公“猫”所处的时代恰是明治维新之后的时期:一方面,资本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学习西方,寻找个性,呼唤自由,自我意识和市场观念形成大潮;另一方面,东方固有的价值观、文化观与风尚习俗,包容着陈腐与优异,在抗议中沉没,在沉没中挣扎。

夏目漱石在写《我是猫》的时候,就很明确地告诉读者,他的写作目的是揭露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

正如他自己说的:“小说是作者趣味和好恶的表现,又是帮助读者认识社会和人生的手段”。

1911年,夏目漱石在和歌山市发表了以《现代日本的开化》为题的演说。

他认为日本的“开化”和欧洲是不同的:欧洲的开化是“内发的”,它经由几百年的积累,“如行云流水是自然发展的”;而日本的开化却是“外发的”,是“在与外国接触”过程中被迫转化的,日本文化也是在大受刺激下急剧转变的。

因为外来文化消融存在问题,而且土壤和根底均不相同,所以“失去自己本位的能力”,就必然会引起“国民的某种空虚感”,也会出现“不满与不安”,发生“神经衰弱”病症。

为了不患“神经衰弱”,“只能向内发的方向发展”,这是“苦恼的真实”。

从上述演说不难看出,夏目漱石对明治维新改革的不彻底性是有清醒的认识的。

2 家庭背景1903年,夏目漱石返回日本任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的英文教授和东京大学的英国文学讲师。

据报道,回东京后的几年,是夏目漱石一生中精神最紧张、最郁闷的一段时间:一方面他和妻子镜子的关系恶化——他思想陈旧,要求妻子以他为绝对权威;而他妻子的精神又不正常。

对此,夏目漱石曾在俳句中写道:“病妻室内灯昏暗,苦熬晚暮度秋天。

”;另一方面,夏目漱石在东京帝国大学的工作亦不顺利。

为此,他情绪低落,经常闷在讲师工作室里,绝少出门,并一度想要辞职,而他所挣的工资也难以支撑沉重的家庭负担。

夏目漱石所经历的是明治维新后很多知识分子共同走过的路,但他所体会到曲折的生活经历,却使他认识到更多知识分子没有认识到的事物。

二讽刺现实的作品风格对鲁迅作品风格的影响与比较1 笔锋犀利,讽刺现实夏目漱石的早期作品多以犀利的笔触辛辣地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和人性的丑陋以及无可奈何的逃避。

本文主要从夏目漱石的早期作品分析他的作品风格,因为这个时期的作品改变了夏目漱石的写作时代,而且他的作品对当时的现实社会,对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一点和鲁迅作品的意义、风格和作用有着极其相似的一面。

夏目漱石在《我是猫》中,利用猫的口吻这样说道:“世人褒贬,因时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样变化多端。

我的眼珠不过忽大忽小,而人间的评说却在颠倒黑白,颠倒黑白也无妨,因为事物本来就有两面和两头。

只要抓住两头,对同一事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是人类通权达变的拿手好戏。

”与此同时,他抨击社会,也见地非凡:“……说不定整个社会便是疯人的群体。

疯人们聚在一起,互相残杀,互相争吵,互相叫骂,互相角逐。

莫非所谓社会,便是全体疯子的集合体,像细胞之于生物一样沉沉浮浮、浮浮沉沉地过活下去?说不定其中有些人略辨是非,通情达理,反而成为障碍,才创造了疯人院,把那些人送了进去,不叫他们再见天日。

如此说来,被幽禁在疯人院里的才是正常人,而留在疯人院墙外的倒是些疯子了。

说不定当疯人孤立时,到处都把他们看成疯子;但是,当他们成为一个群体,有了力量之后,便成为健全的人了。

大疯子滥用金钱与权势,役使众多的小疯子,逞其淫威,还要被夸为杰出的人物,这种事是不鲜其例的,真是把人搞糊涂了。

”夏目漱石在《我是猫》中借助猫的口吻,通过一系列的冷嘲热讽,否定了封建落后的旧制度,对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带来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深表不满。

他的作品不拘泥于西方的小说模式,运用联翩的浮想,出人意料的新奇的场面,巧妙地剥开邪恶、愚昧和虚伪的外衣,作品里充满了对日俄战争前后的上层社会的讽刺,语言风趣、幽默、辛辣,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人性可笑的一面。

夏目漱石在《我是猫》中以猫的口吻发出自己的心声,这一点和鲁迅《狂人日记》的风格有着极其相似的一面,而其作品“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的特点,更与鲁迅的作品风格极为相似。

2 夏目漱石作品对鲁迅作品风格的影响与比较夏目漱石借助猫的口吻对社会阴暗面的解释和嘲讽的风格,对鲁迅日后的作品给予了很大的影响。

而这又与他们相似的个人、社会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夏目漱石1900年-1903年留学英国,其作品吸取了英国18世纪文学的幽默。

在《我是猫》中,他化愤怒为嘲笑,化嘲笑为利刃,并将这利刃直接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的化身乃至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偶像。

这部富于诙谐的作品,以洋溢于字里行间的笑声驱散了人们郁积在心头的愁云,从对现实的反思中燃起爱与恨的火焰。

而鲁迅在中国被称为“中国近代文学之父”。

他1902年-1909年留学日本,与夏目漱石早年都曾受过东方文化较深的濡染,后又都接受了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其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精神,即直面现实,用锐敏的洞察力,透彻地剖析病态的社会现象和心理,无情地鞭挞吃人的旧礼教、旧思想和一切反动的社会势力。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对夏目漱石的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夏目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

《我是猫》(《wagahaiwa neko de aru》)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湖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

”这都证明了鲁迅对夏目漱石作品的了然于胸。

鲁迅在东京留学期间,对于当时的日本文学都不在意,唯独对《我是猫》很感兴趣。

他日后所作的小说虽与夏目漱石的创作风格并不完全相似,但其嘲讽中轻妙的笔致实颇受夏目漱石的影响。

增田涉在《鲁迅在日本》一书中这样写到:“鲁迅后来所写的小说的作风,与漱石的作风也不相似。

但其嘲讽中轻妙的笔致实颇受漱石的影响,而其深刻沉重处乃自果戈里与显克微支来也。

”他的说法又与鲁迅的自述十分契合,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中自云:“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里(n.gogol)和波兰的显克微支(h. sienkiewitz)。

日本的,是夏目漱石和森欧外。

”从增田涉的记叙来看,鲁迅文章中“嘲讽中轻妙的笔致实颇受漱石的影响”,“即使受影响,也仅与笔致相关,单纯是表现技术上的问题。

”这也许为鲁迅的写作技法和讽刺艺术的理论渊源提供了一个新鲜的参照。

日本学者桧山久雄在《鲁迅与夏目漱石》一书中写道,鲁迅在当时“对于盛行的不过是模仿的西方的自然主义的文学并不关心,却被和自然主义处于对立的夏目漱石的文学所吸引。

鲁迅反对一味地模仿西方的改革方向,而开始有了一种模糊的认识:要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文化。

这时的鲁迅,遇到了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的夏目漱石的文学,他自然会很倾心。

这样的推想大概是很自然的吧!”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主要嘲讽了只学西方皮毛的所谓文明开化。

他认为只学西方的皮毛,把日本固有的封建文化和西方文化畸形地结合起来,使社会生活出现了许多令人难以容忍的流弊。

而对于国家抱有强烈责任感的夏目漱石,对此种种不能熟视无睹,所以予以了讽刺。

鲁迅对于他自己国家的类似现象,也是痛加针砭,他写的《文化偏至论》便有这样的内容。

人们不是曾将《阿q正传》比作我国辛亥革命的一面镜子吗?确实,革命前农村中严重的贫富悬殊,阶级对立;革命中地主豪绅、举人老爷之流的惊恐,贫苦农民的兴奋;革命后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勾结地主阶级窃取政权、重新欺压劳动人民,使革命流于形式,都使抱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鲁迅无法忍受。

于是,讽刺、针砭时弊、尖锐地嘲讽世态等等都反映到了他的作品中。

他欲以此来唤醒沉睡中的人们,打开长期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牢笼。

由此,“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的作品成为了鲁迅和夏目漱石具有的共同点。

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的主人公虽然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写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

中国历史上多少反抗旧传统的、离经叛道的人,都曾经被视为疯子,如孙中山,也曾被人叫做“疯子”。

从世俗的眼光看去他是疯子;但站在革命的立场看去,他则是先知先觉者。

同一个人、同一个思想却在社会上有着截然对立的两种看法和评价,这也是变革时代的社会矛盾的反映。

三结语夏目漱石的作品笔锋犀利,变愤怒为嘲笑,幽默而又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

同时期的鲁迅也受其影响,其作品直面现实,剖析病态的社会现象,无情地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和一切反动的社会势力。

可以说,夏目漱石作品借助他人的口吻、嘲笑讽刺的风格对鲁迅的作品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鲁迅与夏目漱石虽然出生于不同的国度,但他们都有一种共同批判社会的倾向,都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他们内心都反感那种无视作家主观性的写作方式,因此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批判性的立场来从事写作。

鲁迅与夏目漱石在各自国家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虽然不能同日而语,但他们却都在作品中倾注全力来探索个性解放的问题,并都因坚持了一种积极健康的倾向,开辟了现实主义的文学道路而永载史册。

可以说,追求理想的健康的人性,是鲁迅与夏目漱石作品的共同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