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危险货物运输车事故案例
五起危化品运输事故案例解析

五起危化品运输事故案例解析作者:来源:《汽车与安全》2018年第03期危险化学品对运输车辆要求较高,承运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是流动的重大危险源,相比普通车辆更易发生事故,而且事故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和更大危害性。
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不同于一般运输事故,往往会衍生出燃烧、爆炸、泄漏等更严重的后果,造成经济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人员伤亡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2005年“3.29”事故时间:2005年3月29日19时许地点:京沪高速公路南行线沂淮江段103公里500米处经过:一辆装运40.44吨液氯(核载15吨)罐式半挂货车因左前轮突然爆胎,方向失控撞毁中央护栏,冲入对向车道并发生侧翻,与对向驶来的半挂车碰撞,液氯罐车所载液氯泄漏。
后果:事故造成29人中毒死亡,456人中毒住院治疗,1867人门诊留治。
暴露问题:一、肇事液氯重型罐式半挂货车严重超载,核定载质量为15吨,事发时实际运载液氯多达40.44吨,超载169.6%。
二、车辆违规使用报废轮胎,导致左前轮爆胎,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辆侧翻,致使液氯泄漏。
三、肇事车驾驶员、押运员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失去最佳救援时机,直接导致事故后果的扩大。
四、车辆没有办理危险品道路运输通行证,属于违法运输。
京珠高速河南信阳段2011年“7.22”事故时间:2011年7月22日3时43分地点:京珠高速河南省信阳段938公里115米处经过:一辆大型卧铺客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燃,客车继续前行145米至京珠高速938公里260米处,与道路中央隔离护栏刮蹭碰撞后停车。
后果:事故造成41人死亡、6人受伤,客车烧毁,直接经济损失2342.06万元。
暴露问题:一、事故大型卧铺客车不是危险货物专用车辆,不具备运输危险货物资格。
二、在没有任何安全防护的情况下,违法运输了15箱共300公斤的易燃危险化学品偶氮二异庚腈。
三、XX集团以包代管,默许事故车辆长期违规站外经营。
四、X公司多次违规运输危化品,没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未按照规定加贴危化品安全标签和包装标识。
气瓶事故案例,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安全

气瓶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安全,了解常见的气瓶事故类型及常见原因,至少掌握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案例一: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内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
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
事故造成4 人当场死亡,2 人重伤,其中1 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内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
对同批气瓶内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
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
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内部存有油脂。
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2016年11月2日上午,沈阳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
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
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
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内。
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
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
事故原因分析: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
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
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
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
(微信订阅:每日安全生产)案例四:哈尔滨某公司焊工从仓库领取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并运至车间进行焊接作业,仅焊了一个压缩空气管道接头,约2分钟完成,然后将气瓶放于车间内。
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案例分析

分多钟,未能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置,也未及时组织人员撤离。
四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匮乏。安全管理水平
低下,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装卸区操作人员岗位技能严 重不足。
.
13
5·23张石高速隧道爆炸事故
5月23日6时20分,张石高速K301+700处 ,涞源浮图峪五号隧道石家庄方向距出口30 米洞内,发生危化品车辆爆炸燃烧事故。事 故共造成9部车辆受损,其中1部货车载有氯 酸钠危化品,5部载煤车。死亡15人,重伤3 人,高速桥下43户民房不同程度受损,12名 人员受轻微伤。
烟,结果引发这场灾难性的大火。
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和总理谢里夫均对油罐车起火导致重
大伤亡表示悲痛,并要求相关部门全力救治伤者。巴基斯坦陆
军参谋长巴杰瓦已命令军方参与救援工作。
可能是油罐车轮胎爆胎或急转弯时翻覆的。
.
6
.
7
.
8
二、燃烧及其控制
燃烧的三要素:燃料、氧化剂和引燃源。是 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
.
10
二、燃烧及其控制
(二)高温物体的点燃及其控制对策
常见较大体积的高温物体有: 铁皮烟囱表面、、白炽灯泡及碘钨灯泡表面、加热的金属零件、 汽车排气管等。
常见微小体积的高温物体有:
烟头、烟囱火星、发动机排气管排出的火星、焊割作业的金属熔 渣等。
另外还有撞击或摩擦产生的微小体积的高温物体,如砂轮磨铁器 产生的火星、铁制工具撞击坚硬物体产生的火星、带铁钉鞋摩擦 坚硬地面产生的火星等。
撞击和摩擦发出的火花通常能点燃易燃的气体、蒸气、粉尘与空
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案例分析

强化外部环境的预警和应对
预警机制
建立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预警机制,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 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提前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及时采 取防范措施。
应急预案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流程 和措施,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减轻事故损失。
合作与沟通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应对危险货物 运输事故,形成联防联控的合力,确保运输安全。
,从而引发事故。
03
监管不到位
监管部门对危险货物运输的监管可能存在疏漏,如未对运输设备进行定
期检查、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充分培训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事故风险增
加。
外பைடு நூலகம்环境因素
恶劣天气:雨雪、大雾、冰 冻等恶劣天气条件可能影响 运输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增加事故发生概率。
路况不佳:道路破损、拥堵 、狭窄等情况可能影响运输 设备的正常行驶,引发事故 。
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案例分析
目录
• 引言 • 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案例描述 • 事故原因分析 • 事故教训与改进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危险货物运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危险货物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 ,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物品。危险 货物运输事故案例分析对于提高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人员素质和安全意识
专业培训
对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安全 意识,确保在运输过程中能够正确应对各种风险。
安全教育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向员工普及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提高其 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奖惩制度
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对安全生产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违反 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惩罚,激励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

设施,事故发生后,隧道内浓烟滚滚,救援人员戴着防毒面 具、氧气罐都呆不了20分钟。
事故案例分析
事发时烟雾报警器没有起到报警作用,一些车辆里的人 员没有及时逃离;隧道中间的应急逃生通道关闭,逃生指示不 明显,火灾事故发生后,现场一片混乱,人员只能从隧道的 南北出口逃离,中间的人没来得及逃离。
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05年3月29日18:50许,山
东省运载液氯的罐式半挂车在京沪 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交通事故,引 发车上罐装的液氯大量泄漏,造成 29人死亡,456名村民和抢救人员 中毒住院治疗,门诊留治人员1867 人,10500多名村民被迫疏散转移 ,大量家畜(家禽)、农作物死亡 和损失,直接经济损失1700多万元 。京沪高速公路沭阳至宝应段交通 中断20小时。
停车的,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设置安全警 示带)
相关法律法规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2013年)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 有符合要求的专用车辆及设备、停车场地、从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有
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道道路危险路货物危运输 险货物运输安全培训 专用车辆应当配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以及与所载运的危险货物相适应的应 急处理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
三是闽BY2508号大型客车不属于接驳运输试点车辆,未 遵守凌晨2时至5时停车休息要求。
四是闽BY2508号大型客车所属福建莆田汽车运输有限公 司城厢分公司动态监管主体责任不落实,监控人员对该车凌 晨2时至5时不停车休息未予以制止,该车沿途有3次超速违法 记录,也未及时提醒、制止。
五是高速公路沿线运政、路政、交管部门没有及时发现 、制止该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 时违规行驶的行为。
运输事故--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油,但未及时通知电焊工金某停止电焊作业。由于负责看油表的铜 工凌某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使加油量大大超过油管总容量,轻柴油 从四号油箱的“倒门”等处大量溢出,直到发生火灾后10 min才停 泵,大约溢出油9 t,因为4个油箱顶部是同一块铁板,轻些油沿铁 板淌流,遇到电焊溅落的火花引燃烧,造成大面积的重大火灾,导 致数10人的重大亡,船上设备财产烧毁的巨大经济损失。 3.2 事故原因分析 “风雷号”万吨轮是新建船,在试航前夕加油工作中,上海船 厂生产指挥不重视安全生产,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电焊 工杨某明知道在给船加油,而不停止电焊作业,致使电焊火花引烧 轻柴油发生火灾。而铜工凌某随意离开工作岗位,使油位表处于无 人看管状态,造成大量柴油外溢,遇到电焊火花发生燃烧事故。该 轮生产指挥负责人,工作不负责任,贯彻安全规章制度不力,对职 工的安全教育不够,对违章操作未能及时制止,终于发生了不应该 发生的事故。
5.3 防范措施 (1)油舱排气管口应安装铜丝网罩,防止外来火星进入油 舱。 (2)油轮不适宜造中桥楼型,生活区集中船尾,则中部燃 烧;生活区在尾部尚有退路,可减少船员伤亡。 (3)严格遵守油轮防火防爆规定。电、气焊等一切动火作 业一定要经船长批准,采取防火措施,把焊接卸下,移到电焊 间进行,并派专人操作、监督。 (4)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消除有关隐患。预防 事故发生的条款,如熏舱管、灭火管、蒸汽加热管,一旦烧穿, 都会有同样危险的后果。
3.上海船厂“风雷号”万吨轮试航前加油火灾
1970年8月31日下午,上海船厂在“风雷号”万吨轮试航前 夕,给该轮燃料日用油箱加油。轻柴油从油箱溢出遇电焊火花引 起火灾,造成75人伤亡的特别重大伤亡事故,其中死亡15人,重 伤60人;轮船驾驶室、机舱操纵台以及通讯、导航设备全部烧毁, 经济损失达150万元。 3.1 事故经过 钳工杨某不听领导意见,坚持让电焊工金某焊接“风雷号” 万吨轮三号燃料日用油箱上方偏位的“葫芦马脚”。当时“风雷 号”万吨轮生产总指挥与负责加油工作的机仓主管工程师、铜工 凌某以及“风雷号”系统设计工人代表吴某等人正在向燃料日用 油箱加油。铜工凌某看到加油嫌加油速度太慢,有些不耐烦,走 上甲板想听听油加得慢的原因,并想去临时医务室。铜工凌某擅 自离开工作岗位前,看到焊工金某已在烧焊,看致函电弧光但未 加阻止。而钳工杨某听到了铜工凌某讲油加得慢,已知道燃料日 用油箱在加
液化石油气槽罐车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液化石油气槽罐车爆炸事故案例分析1、事故概况2020年6月13日下午左右,浙江省温岭市G15沈海高速大溪镇良山村附近高速公路上一液化石油气槽罐车发生爆炸。
截至14日,该事故已造成19人遇难、23人重伤、172人住院治疗,民房200余间倒塌。
2、事故发生经过该槽罐车,运输液化气从宁波到温州瑞安,从高速公路出来走104国道时,在匝道发生爆炸冲出高速公路。
3、事故发生原因直接原因:初步勘察,可能原因为罐车在高速上跑得非常快,进入闸道路后急忙减速,罐内液化石油气与罐体内壁产生很大的摩擦,产生的大量静电不能及时导到地面,引起瞬间爆炸。
间接原因:这次事故涉事车辆归属温州市瑞安市瑞阳危险品运输有限公司涉事,公司四年有11次处罚,安全管理不到位。
4、预防措施1)槽罐车罐体应经过质监部门检验合格;2)应配备与危险货物性质相适应的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消防设施设备;3)定期对危险运输车辆进行维修保养;4)加强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的从业条件审核(如危运从业资格证、年龄不满60周岁等)5)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公司的监管,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和宣传的普及度,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
5、危险货物运输过程应注意的事项1)严禁将有抵触性能的不同种类的危险品混装混载;2)物品要轻装轻卸,防止滚动、拖拉、翻倒、撞击、摩擦;3)运输过程中要固定好容器或包装的危险货物,防止容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移动;4)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持平衡的车速,防止车辆颠簸震动;5)运输过程中严禁危险品撒漏、渗漏、严禁车辆带病运行;6)爆炸品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必须远离火种和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6、应急救援处置措施1)当发生燃烧、爆炸、泄漏等事故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和本企业负责人;2)在现场采取一切可能的应急措施,防止危害扩大;3)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讲座6-典型事故案例

21
一是监管工作不够实 对各项工作要求在 基层和企业的贯彻执行情况跟踪掌握不全面, 监管力度不够,这是造成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 的重要原因之一。
29
事故初步认定: “7·28”爆炸事故是因设计存在错误,操
作工处置不及时、不果断,企业安全生产缺乏 严格管理而引起的一起责任事故。
注:设计存在的错误,表现在对高位集料槽应设计事故应 急收集槽的认识不足,错误地设计成为将工作液或其它物料通 过唯一的管道直接进入循环工作液储槽;采纳远大公司人员意 见,取消了碱分离器。上述做法客观上造成系统的本质安全度 降低,为生产的受控和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
据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的调查、取证 和分析,认定该起爆炸事故和水污染事件是一 起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 任事件。
30
案例7: 装卸软管破裂 罐车液氨外泄 2006年5月8日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铜矿化工厂,装 载 10 吨液氨的汽车罐车在卸货时,液氨装卸 软管突然破裂,导致汽车罐车内的液氨泄漏。
液氨泄漏23分钟(13:22 ~13:45),幸当地 消防大队及时处置,成功排除险情。
初步原因分析,认为是装卸软管老化破裂 所致。
事故教训:宝贵财富,不遗忘,要汲取
3
案例1: 上海 浦钢制氧装置施工现场
“挡板”泄漏氩气 缺氧窒息3人死亡 2007年3月21日
施工单位(中冶天工上海十三冶公司设备安装 分公司)在地处上海市宝山区罗泾的宝钢集团浦钢 制氧装置设备安装工地,从事空分塔底部的不锈钢 “管内充氩保护”配管(Φ800、 Φ250、 Φ200 等)焊接期间,缺氧导致3名工人先后窒息,经抢 救无效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危险货物运输车事故案例篇一: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道路交通事故案例案例一:20年6月29日4时20分左右,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盛兴物流有限公司一辆号牌为湘B83393的重型半挂油罐车行驶至广州市沿江高速公路南岗段夏港入口附近,临时停靠在道路外侧车道和应急车道中间时,被一辆号牌为湘L66215的个体经营火车从后防追尾碰撞,引发交通事故。
事故造成油罐车(载重40吨)所载溶剂油泄露,并顺着高速公路排水管流至桥底排水沟,遇火源引起起爆燃,大火迅速引燃桥下一露天木材加工场堆放的木板及临时搭建的工棚,致使木材加工场近千平方木屋顶被掀飞、坍塌,数十辆货车、小车全部被焚毁,造成20人死亡,31人受伤,其中16人重伤。
案例二:20年8月26日凌晨2时18分左右,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寨县境内的包茂高速安寨服务区附近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满载旅客的双层卧铺车与一辆运输甲醇的重型罐车发生追尾事故,随后引燃的大火导致客车上36人死亡,3人受伤。
案例三:20年8月26日凌晨2时31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运输集团公司驾驶人陈强,驾驶该公司蒙AK1475号大型卧铺客车,核载39人,实载39人,由呼和浩特市驶往陕西省西安市,当行至包茂高速公路陕西省延安市境内484公里加95米处时,与刚从安寨服务区驶出进入高速公路第二车道的河南省孟州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豫HD6962号解放牌危险品运输车辆(核载40吨,实载35吨甲醇)追尾相撞,造成甲醇泄漏并瞬间起火,导致卧铺客车上36人死亡、3人受伤。
案例四:20年10月6日9时10分,湖南省沅陵县常吉告诉官庄镇地穆安隧道口发生一起液化石油气槽罐车泄漏事故,当地消防官兵在进行现场处置过程中,槽罐车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撕裂,液化石油气开始泄漏并瞬间发生爆炸,导致三名消防员在撤退途中牺牲,而泄漏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该槽罐车撞上了公路护栏,冲出了公路并多次发生翻滚。
纵观近期频发高发涉及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当前工业化生产、民众生活对危险化学品物质需要量不断增加,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成为了主要的运输形式,而起因为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使得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安全要更为重要,因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其会加大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同时也会诱发次生安全事故,比如:爆炸、燃烧、有害气体泄漏危害周边群众生命安全和污染环境等。
因此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篇二:危险品事故案例分析第四类易燃固体、易自燃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1、因货物包装不良引起的爆炸沉船[案情介绍]我国远洋轮“龙溪口”载货航行至印度洋时,第二舱突然爆炸起火,之后危及其他舱口。
由于来势凶猛已经无法施救,船长不得已下令弃船,该轮于第二天沉没。
事后展开调查,根据货运报表及积载图分析,最大的可能是第二舱二层柜上装载的四十余桶铝银粉自燃所致。
1988年7月1日11时26分,415次旅客列车发生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19人受伤,一列车厢完全损毁,两列车厢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50余万元。
以现场勘查、技术鉴定和事故调查,事故原因是旅客贺某私自携带易爆物品铝粉造成的。
贺某是广东省某市的一家饲料公司的采购员,6月份在外出办公时,从某地化工商店购买了铝粉300克、铜粉50克,准备带回家自用。
7月1日,贺某从河北省高邑火车站乘上由北京开往平顶山的415次客车。
铝粉和铜粉与尼龙化纤面料的衣服混装在同一提包内。
旅途中尼龙化纤织品磨擦产生静电火花,导致铝粉爆炸。
[事故原因分析] 铝银粉,又名银粉、铝粉,呈银白色,生产铝制品的工厂都少不了它,铝银粉又广泛应用于颜料、油漆、油墨、烟花、冶金、化工等产品之中。
也可以作为加气剂,用作多孔混凝土制品的原料。
一般来说成型的铝块,只有在明火点燃时才会燃烧。
但铝粉就不同了,只要有一颗小小的火星溅落,都可以引起燃烧。
当空气中悬浮着铝银粉时,危险性就更大,在每立方米的体积中如果有40克铝银粉悬浮,就生成爆炸的条件。
铝银粉还能与水发生反应,如果是大量的水与铝银粉接触,这种反应倒不会发生;怕就怕铝银粉处于潮湿的环境中,缓慢地吸收水份,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氢气,并产生热量,其危险性就极大。
正因为铝银粉有这些特性,所以在投入运输前要经过涂层处理,在铝银粉颗粒外涂油脂或石蜡。
经过涂层处理的铝银粉,属于危险物品第四类的易燃固体,联合国编号为1309,在《国际海运危规》中,有关特性和注意事项内,特别注明:“??如果用油或腊进行处理,则在常温下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即是指不会发生与水反应放出氢气的危险性。
但即便如此,涂层处理过的铝银粉,还是容易与酸类和苛性碱发生反应,与氧化剂也容易化学反应而引起爆炸,因而必须与这些物质严加隔离。
“龙溪口”轮载的铝银粉,是经过涂层处理后,用金属桶包装。
根据事后调查证实,这个包装的密封程度没有达到国际上认定的标准。
由于容器密封不良,潮气侵入桶内,舱内的温度又比较高,致使桶内铝银粉所涂的油脂熔化。
裸露的铝银粉吸入空气中的水份之后,产生化学反应,这时候的铝银粉就成了未经涂层处理的物品,属第四类中的“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品”。
联合国编号为1396,在《国际海运危规》的“积载与隔离”栏内特别注明:“仅能在干燥气候下装载,舱内应具有机械通风。
避开生活居住处所”。
铝银粉在当时这种情况下不断地与空气中的水份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氢气,并积聚热量;热能又不断地加快这种化学反应的发生,致使越来越多的氢气聚集在船舱内。
在船舱这种特定的条件下,猛烈爆炸更会引起一系列的更强烈的反应,足够使一条万吨巨轮覆灭。
[案例评议] “龙溪口”轮沉没事故,起因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的金属铝的粉末,令人扼腕。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无法回避,也无法掩盖。
这一事故给我们的教训是:货物包装必须严格地符合国家或国际上认定的标准,不能有丝毫的差距。
包装不良是交通运输过程中货损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产品的生产厂来说,货物的运输包装属于追加成本。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者就想千方百计地降低追加成本,而往往就在货物外包装上做文章。
结果由于货物运输包装不良,轻则货物受损坏,造成浪费,重则引发货运事故。
这样的教训实在是不少。
把好货物包装的检查这一关,我们港口的作业工人和现场管理人员责无旁贷。
2、赛璐珞受潮爆炸案[案情介绍] 1985年5月,南京有一乐器厂停产,在乐器制作中所需的一些材料,如赛璐珞、酒精、松节油等,过去有专门库房储存,现在厂房要另作他用,剩余的50公斤赛璐珞、15公斤酒精以及少量松节油等无处存放。
于是乐器厂的管理人员求助于同一行业的一单位大楼的地下室招待所。
这家招待所有一间堆放杂物的仓库。
这间仓库内没有电灯,钢制的门一关,外面的火源、热源也隔绝了,由于在地下,所以气温也不高。
他们认为,这些易燃物品堆放在里面是最安全的。
1985年9月7日傍晚,该地下室招待所的仓库发生猛烈爆炸,引起一场大火。
扑救火灾用了四个多小时,爆炸产生的有毒气体使22人中毒。
[事故原因分析] 恰恰是地下室这样的环境,造成了这场大祸。
地下室不通风,因此是常年处于潮湿之中。
赛璐珞正式名称是硝化纤维塑料,主要成分是硝化棉、樟脑和酒精。
该物品最忌的就是受潮;由于仓库与外界隔绝,空气不流通,赛璐珞受潮后产生的热量也不易散发。
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赛璐珞会分解出一氧化氮(NO),在空气中氧化后又会生成二氧化氮(NO2)。
二氧化氮遇到空气中的水分能产生酸根和亚硝酸。
这时的赛璐珞表面上会出现所谓“霉班”,这种变质会加快分解反应,物品的自燃点也随之下降,在分解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使温度不断上升,地下室近于封闭的状态更加快了热量的积聚。
灾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案例评议] 这家乐器厂的领导知道这些东西是危险物品;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这些物品的危险特性。
他们想为这些危险品寻找一个安全的储存场所,却不知道自己找到的偏偏是最不具安全性的处所。
人们不禁要问:长期与这些物品打交道的人,竟然连这些物品的特性也不知道,这是正常的吗?这家地下室招待所是对外营业,接待旅客投宿的。
将危险品放置在这种环境下,还有什么安全可言!就在事故发生之日,这个招待所住进了72名旅客。
这个案例使人引以为鉴的是:凡从事与危险物品有关工作的人,一定要掌握危险物品的特性,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的方法。
不然的话将为自己的无知付出惨重的代价。
3、粉尘爆炸——悬浮在空中的炸弹[案情介绍]1982年12月,我国南方某港口的粮食储存筒仓,由于电焊作业飞溅的火花点燃了管道内悬浮的小麦粉尘,引起猛烈爆炸。
接着21个筒仓内的小麦粉尘相继爆炸,炸伤7人。
整套国外引进的设备完全损毁,多幢楼房被震塌,一些建筑构件被抛出80余米远,损失惨重。
案例二 1977年12月22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耸立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一个谷物储存筒仓发生粉尘爆炸,从提升塔中腾起的火球高达30米,爆炸产生的振动波传至16公里以外。
73座筒仓中有48座遭严重破坏。
这起事故造成36人死亡,9人受伤。
两天之后,已经扑灭的火灾又重新燃烧起来。
据分析,是传送装置在抢险过程中因磨擦生热.再度引起现场谷物粉尘着火爆炸。
案例三1987年3月15日,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发生猛烈爆炸,爆炸首先发生在地下约12米深的除尘室,安装在里面的十余吨重的机器被巨大的气浪冲上地面;与其相关地面建筑如电动换气室、变电所等全部摧毁。
爆炸顺着几百米的地下通道扩展,凡是所能触及的一切瞬间都遭到残酷的破坏;连成一片的36000平方米厂房,被炸毁9500平方米,268台机器设备遭毁损,54人丧生,1821人受伤。
事后查明原因,是亚麻粉尘爆炸。
案例四 198年5月22日,延边亚麻厂制棉车间发生粉尘爆炸,736千方米厂房被毁,50台机器受损,4人丧生,15人受伤。
国外,因粉尘爆炸引起的事故也相当多。
1977年12月,发生在美国的一次粉尘爆炸造成65人死亡,80余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 许多属于普通货物的产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会产生粉尘。
农业产品中主要有面粉、玉米粉、土豆粉、黄豆粉、糖粉、木粉、以及烟草、茶叶的粉尘;动物产品也会有粉尘,如鱼粉、奶粉、骨粉等;金属(包括矿产品)也会有粉尘产生,如镁粉、铝粉、硫磺粉等等。
粉尘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氧充分混合,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只要一遇到火星,就会发生燃烧,这种燃烧能以极快的速度扩大,通过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将热量迅速传给周围悬浮的粉尘,使它们也受热燃烧。
由于粉尘所处的空间温度越来越高,局部压力增大,最终就形成强烈的爆炸。
两家亚麻厂的燃烧、爆炸事故都起始于除尘设备。
亚麻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篇三:危险品运输事故案例一危险货物运输,定义是“凡是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等性质,在运输、装卸、贮存和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