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哲学和工程研究之路》在新工程中的应用
工程哲学知识点总结

工程哲学知识点总结工程哲学是研究工程实践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哲学分支。
它对工程的本质、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为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工程哲学涉及到工程实践的伦理价值、工程创新与发明、技术风险与安全、以及工程实践中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问题。
在工程实践中,工程哲学为工程师提供了思考和决策的参考框架,帮助工程实践更加符合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要求,也促进了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从工程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主要问题与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总结工程哲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工程哲学的基本概念1.1 工程哲学的定义工程哲学是一门研究工程实践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哲学分支。
它涉及到工程实践的本质、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探讨工程创新与发明、技术风险与安全、工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工程哲学的关注点在于工程实践的伦理价值和社会责任,以及工程实践中的创新、发明和技术风险等方面。
1.2 工程哲学的特点工程哲学具有以下特点:1)工程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将哲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应用到工程实践中,探讨工程的本质、伦理价值和技术风险等问题;2)工程哲学关注工程实践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帮助工程师理解和思考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指导工程实践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3)工程哲学探讨工程创新、发明和技术风险等问题,引导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难题与风险问题。
1.3 工程哲学的基本问题工程哲学主要探讨以下几个基本问题:1)工程实践的伦理价值问题,包括工程师的伦理职责、工程实践的伦理价值和社会责任等问题;2)工程创新与发明的哲学问题,包括工程创新的本质、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创新引发的伦理和社会问题等;3)技术风险与安全的哲学问题,包括技术风险的认知和评估、管理技术风险的方法与原则、技术风险与社会安全问题等。
以上是工程哲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基本问题,下面将讨论工程哲学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方向等内容。
[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当今社会问题
![[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当今社会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b381571a21614791711286c.png)
[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当今社会问题【试卷考卷】第一篇当今社会问题:工程技术相关论文工程技术亦称生产技术,是在工业生产中实际应用的技术。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工程技术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说技术哲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发生了三次转向,并体现出多元互补的样态,那么,当下中国的工程技术哲学研究恰好反映了这样一种努力。
一、技术哲学转向的考察近年技术哲学转向话题备受关注,张卫、朱勤、王前的《从Techn特刊看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的转向》[1]给出一个清晰且详尽的轮廓,呈现出技术哲学“三种转向“的先后次序与内在逻辑,揭示发生转向的具体原因。
该文指出最早发生在西方“经典技术哲学”传统内的“两种类型的经验转向”---面向社会的经验转向和面向工程的经验转向,克服了经典技术哲学的局限:对技术的批判、否定态度,强决定论色彩,对具体技术差异、技术实践的忽视。
问题是,无论“面向社会的经验转向”,还是“面向工程的经验转向”,都带来了新的代价:丢掉了早期技术哲学关注技术的社会及政治影响的传统,丢掉了以前的批判的、超越论传统,把规范性分析变为一种纯粹的描述性研究,甚至把对技术本身的研究作为最终目的,从而丧失了技术哲学的社会价值。
新的弊端呼唤技术哲学再次转向---“伦理转向”,它是对“经验转向”重描述轻规范的一种纠正,是对规范性研究的一种回归。
然而,这一转向仍不完备,以至于使技术哲学面临着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克服“经验转向”和“伦理转向”的片面性,如何把经验转向的描述性研究和伦理转向的规范性研究结合起来。
因此,费贝克指出,我们需第三种转向(third turn):这种转向对于描述性研究来说,技术的伦理和政治意义需要给予重视;对于规范性研究来说,我们不但要去“分析”(analyzing)技术伦理,而且要去“做”(doing)技术伦理。
林慧岳和夏帆在其《经验转向后的荷兰技术哲学:特文特模式及其后现象学纲领》[2]中论述了荷兰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范式,在后现象学分析框架下形成的“特文特模式”具有描述性维度与规范性维度,通过双重聚焦价值和非伦理部分,提供了一种技术哲学的视角,并且“经验转向”在“特文特模式”的后现象学纲领下引入文化元素,将推动技术哲学的“文化转向”。
国外工程哲学书籍

国外工程哲学书籍
国外工程哲学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经典之作:
1、《工程哲学》作者:吴启迪
这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工程哲学的专著,系统阐述了工程哲学的理论体系,探讨了工程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为工程领域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2、《工程的社会逻辑》作者:汉森
这本书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工程实践中的社会因素和历史背景,对理解工程项目的成功和失败具有重要价值。
3、《工程的哲学》作者:拉普
这本书从哲学的高度审视工程问题,探讨了工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哲学基础,为工程师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4、《工程学导论》作者:比约克
这本书是工程学领域的经典教材,全面介绍了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同时也探讨了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等重要问题。
5、《工程管理哲学》作者:德鲁克
这本书融合了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和哲学思考,探讨了工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实践方法,为工程管理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这些书籍都是经典的工程哲学著作,对于理解工程问题、探究工程实践的哲学基础以及提高工程师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除了这些经典之作外,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工程哲学书籍,建议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与工程师相关的书籍

与工程师相关的书籍与工程师相关的书籍,可以说是工程师们的宝贵知识宝库。
这些书籍涵盖了工程师所需的技术、理论和实践经验,帮助工程师们提升专业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本与工程师相关的精选书籍,希望对广大工程师朋友有所帮助。
一、《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这本书是计算机工程师必备的经典之作。
它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结构,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指令集架构、处理器设计、存储器层次结构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本书,工程师们能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设计和优化计算机系统提供理论指导。
二、《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是电子工程师的基础课程,也是工程师们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数学工具,包括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频域分析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本书,工程师们能够理解信号的特性和系统的行为,为信号处理和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三、《电路分析基础》电路分析是电气工程师的重要课程,也是工程师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以及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等电路分析方法。
通过学习这本书,工程师们能够熟练掌握电路分析技能,为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提供理论支持。
四、《工程热力学》热力学是机械工程师的重要课程,也是工程师们必须了解的基本知识。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热力学系统、热力学过程、热力学定律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本书,工程师们能够理解能量转化与传递的规律,为热力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五、《工程力学》工程力学是土木工程师的基础课程,也是工程师们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本书,工程师们能够掌握结构力学分析的基本技巧,为工程结构的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理论支持。
六、《工程材料学》工程材料学是材料工程师的核心课程,也是工程师们必须熟悉的重要领域。
工程哲学的新进展——工程方法论研究

• 工程具有整体性而且是一个复杂性的整体。工 程是通过对其所蕴涵的要素进行集成,建构形成 的一个复杂的、特定的整体,而其功能只有形成 整体系统后才能体现出来;要研究有关功能性、 整体性、整体论方面理论和方法的问题。
• 工程是动态运行的且具有组织性的(即包括工 程系统自身内部的自组织性和外界输入指令的它 组织性)。工程是其活动主体在特定的外界条件 下,按主体的需求来发挥工程的功能,进行工程 过程动态有序的运行,而其动态运行的效率取决 于其构成要素以及要素运行的程序化、协同化以 及和谐化的自组织过程;要研究目的性、组织性、 过程性、效率论方面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29
25
关于科学、工程的层次结构和科学方法、工程方法的层次结构
26
从上图看,科学、工程,学科门类、工程行业, 学科分支、工程项目之间存在着类似的概念分类结 构。 从对工程概念的结构性含义所进行的分析中可
以看出,在认识和把握工程的概念时,除了从 工程与科学、技术相比得出的三元论概念之外, 还必须从工程本体论来深化对工程概念和工程 方法的认识。工程本身是有结构性的,有层次 性的;是可分类,具有专业性、行业性的;工 程活动——特别是具体工程项目是具有当时当 地性的。理清工程概念的结构性含义对理清工 程方法论、工程方法的研究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否则,将引起思维混乱。
20
工程的内涵及其要素与集成
21
工程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运用知识(技术知识、科学知识、工程知识、 产业知识、社会-经济知识等)和各种工具与 设备(各种手工工具、各种动力设备、工艺 装备、管控设备等),有效地配置各类资源 (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知识资 源等),通过优化选择和动态的、有效的集 成,构建并运行一个“人工实在”的物质性实 践过程。
(完整版)工程哲学

工程伦理问题
工程安全与伦理 工程利益与伦理 工程腐败与伦理 工程环境与伦理 中国工程伦理状况
案例: 中国体育 博物馆工
程
工程师伦理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工程主体与社会建立的契约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工程认知模式 解决问题 实践认识
工程知识的性质
科学 技术 经验
工程思维的原则
工程思维方式:实践与思维、工程思维与其他思维 工程思维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辩证性、创造性、周全性、优化性
CONTENTS 1 案例来自1 三门峡水电站CONTENTS
2 小浪底水电站
工程伦理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工程哲学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工程本质 工程认识 工程方法 工程伦理 工程审美 工程理念 工程评价 工程战略 工程规约
哲学的思考
探究本原 科学、技术与工程
人生的哲学
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的 怎样才算活着 意义在哪里
工程认识
工程认识的特征 工程认识的对象 工程认识的主体 工程研究活动 工程认识特点
• 工程美的特征 • 功能美 • 结构美 • 景观美 • 形式美 • 工程美的描述(和美、优美、壮美)
工程人才的培养
1 现代工程人才 2 工程教育内容(科学、人文、实践) 3 教育模式(传统、开放、实践) 4 社会角色教育 5 工程伦理教育 6 全面工程
教育的哲学与学生的哲学又是什么?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探索——以半导体器件课程为例

[收稿时间]2023-06-19[基金项目]江苏高校教学研究工作专项课题“厚植思政教育于高校微电子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2021JSJY103);扬州大学2022年“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半导体器件”;教育部第二批就业育人项目(20230102493);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微电子一流专业——模拟电子技术‘金课’课程培育”(JGZD20003)。
[作者简介]金豫浙(1984—),男,浙江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微电子和光电子器件、可靠性分析及产业化应用。
通信作者:夏炜炜(1981—),男,江苏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半导体材料及器件。
[摘要]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国内国际新挑战和新机遇,文章立足人本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大逻辑,为实现“以德养人”“以史启志”和“实践育人”三个育人目标,以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半导体器件课程为例,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课程思政融入路径。
通过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厚植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干中学、学中干的方式,改进课程教学方法,虚实结合,实现思政目标与课程目标的有机统一;强化过程参与和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课程考核机制,提升新工科思政教学成效;以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为国家培养新一代应用型青年造“芯”人才。
[关键词]思政元素;半导体器件;新工科;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 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22-0096-042023年11University Education“新工科”这一概念自2016年在国内提出以来,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1]。
2020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
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2]。
论哲学视野中的工程管理

论哲学视野中的工程管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各级各类工程的建设,为工程管理造就了有力的现实根基。
同时随着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工程项目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对项目的管理工作也必然需要更上一个台阶。
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的水平,必须强化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管理,把握工程建设的实质,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挖掘工程管理的特征与重点,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工程管理服务,提高其管理水平,从而在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建设需求的同时,努力提高的经济效益。
一、工程管理的哲学内涵(一)管理哲学的核心思想工程管理哲学主要是基于对人与工程管理之间的思考,工程项目的建设主要是人类以自然为基础,为提高生活水平,而进行的社会改造活动。
工程哲学主要是在辩证思维、生态观、价值观等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为了协调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的各种矛盾,从而达到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规范工程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
管理哲学不仅强调了对项目建设过程的有效管理,提高项目建设的水平,同样重视管理中的人性关怀。
在哲学视野中的管理工作,需要从客观工程建设的主体—人的方面去考虑,需要做到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人员的价值,提高工作人员的创造性,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之能够提升工程建设管理的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进而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二)基于哲学方向的工程管理基于哲学方向的工程管理,不仅包括工程建设方面,同样也涉及到工程管理的范畴,它属于两者的交界面。
在哲学视野下的工程管理主要是指以哲学思想作为管理指导思想,让科学的世界观、辩证观、价值观等融入工程管理的内涵,形成哲学与工程管理的和谐统一,以哲学作为指导,引导工程建设实践。
二、哲学视野中的工程管理需要关注的主要方面(一)在哲学生态观的指导下,保障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自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工程项目也相继建设,然而由于在该时期,国家旨在发展经济,从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很多项目的建设都是以环境的影响为代价得到发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哲学和工程研究之路》在新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孟凡辉杨月虹周伟伟
来源:《科技风》2018年第33期
摘要:中科院李博聪教授在2001年的工程哲学著作《工程哲学》和《工程研究》的序言中回顾了出版工程哲学书籍的困难。
然而,经过十年的发展,工程哲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专著可以呈现一系列的发展,从而将工程哲学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和阶段。
关键词:工程哲学;专著;提升
《工程哲学与工程研究之路》以李博聪教授的个人文集为形式,包括他的工程哲学和工程研究论文展开论述,分为四组,围绕四个主题:工程哲学和工程伦理学、工程社会学和工程创新以及工程演化。
一、工程哲学
讨论了以下11个方面:(1)在21世纪,哲学转向了工程哲学和经济哲学领域。
(2)“我思故我在”和“我缔造故我在”所包含的认识论与工程哲学之间的关联。
(3)讨论科学、技术和工程三元理论。
(4)项目的微观、中、宏观层面。
(5)规则和规则之间的关系。
(6)操作和过程的关系。
(7)工程合理性已成为理性研究的新热点。
(8)工程智慧和斗争隐喻之间的关联。
(9)以企业为例,研究社会现实。
(10)工程哲学发展史。
(11)社会工程哲学和社会知识。
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但实际上更加具体。
从一般原则、具体深度到工程领域的哲学解释,最后从工程哲学到社会学范畴。
引导读者逐步理解工程哲学的研究内涵。
其中,技术、科学和工程三元理论是工程哲学的基础,李教授对此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解釋。
李教授认同技术、科学和工程是三个类别的东西,是三种不同的社会活动,它们有着亲密的联络和绝对的差别。
他把这种观点称为“技术科学工程三元理论”。
“技术、科学、工程”活动的内容和性质是不同的。
科学活动以发现为核心。
工程活动是建设为核心的活动。
二、工程伦理学
研究五个问题:(1)许多理论问题证明了实践伦理学是正确的。
(2)工程与伦理之间的对话。
(3)工程伦理学的目标和范畴相关的问题。
(4)命令伦理和协调伦理的有关疑问。
(5)工程伦理学的微观、中、以及宏观问题。
李教授站在科学技术哲学的前沿和研究科学、
技术与社会(STS)在新的世纪里,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的工程伦理在发达国家,实行了深彻、完整的研究工程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工程伦理学的主要问题。
通过“工程是应用科学”的观点,“理论的工程工具”,“技术自主论”等几个流行的工程视图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在海内工程伦理不同于科学伦理和其余一般的职业道德,法令道德等特别的医学伦理研究问题,有独特的主体地位。
基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双向互动的基本思想,详细讨论了工程技术与伦理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引用国际研究成果的工程伦理、工程、工程师等当做重心,把工程,工程师在典范公司的贸易情况,负责干线,摸索工程师对企业的诚信,工程师在工程自身诚信问题,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全的体系的工程伦理研究,并进行了主要问题,如责任,和忠诚度的进一步研究。
具体来说,在“责任”部分,检查工程的进化历史责任理念,明确表示,今天的工程师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公共卫生、安全和福利,并分别讨论了工程师民主参与公共决策技术、产品质量和安全在国际环境问题和责任。
三、工程社会学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学科在工程中的作用。
下面将对它进行描述。
(1)工程共同体的工人。
(2)工程师的职业责任。
(3)工程活动共同体研究与工程社会学发展。
(4)工程共同体的形成、动态变化和解体。
(5)工程共同体的“岗位”和“岗位人员”。
概要“工程共同体”的形成:面临当代工程活动的繁杂现实,从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叙述了工程共同体的构成。
(1)社会组织层面看,包含社会整体、军事团体、企业等;(2)在个人层面,它包含投资者、企业家、决策者、管理者、工程师、科学家、设计师、工程师、技术员、经济学家、会计师等。
“工程共同体”的结构关系,是根据李伯忠教授提出的四个主要连结进行讨论的。
“工程共同体”是一种社会角色,已从“工匠共同体”蜕变为“工程师共同体”,蜕变为具有繁杂构成的当代“工程共同体”。
“工程共同体”的行为规范和职守:与默顿在科学社会学中对于“科学共同体”的四种行为规范相比,本文试图阐明“工程共同体”具备很多社会规范,如可靠性、系统化、趣味性、具体性、社会性、伦理性、具体性、具体性、环境性等。
企业在工程共同体中为主要表现形式时,每个个体自身的一员,因为占有了一定的位置并发挥了自身的功用,每个个体都是“本位人”和“岗位人”的联合,主要分析了“个人”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动态关系。
个人通过招聘过程和在工程共同体“出场”,然后在工作岗位上“在场”工作,离开工程界“退出”。
四、程创新和工程演化
对工程哲学的发展和创新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1)凝神于创造活动的主战场。
(2)创造空间的选取与构建。
(3)工程演变简谈。
(4)工程双螺旋及其演化机理。
工程创新的本质和基本内容是创新空间的选择和构建。
一方面,工程创新活动本身而言,工程创新活动以创新者为主体,和“创意空间”的选择和施工活动,另一方面,在社会层面和水平,创新和研发成果,
成为社会和市场选取和架构对象,成为了被建构者和被选择者。
对真实空间的认知和对创意空间的认知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模式。
通过对这本书的研究,我们从社会学和哲学的角度对工程哲学研究的意义和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
我对工程学科、工程伦理学、工程责任之间的关系以及工程创新的相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摘要本文以他的“技术-科学-工程”理论为基础,指出了工程与科学-技术的区别,阐述了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工程思想和优秀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
李俊指出,工程专家经常关注如何做和做什么。
工程哲学的灵魂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工程哲学的理论、方法和观点,总结工程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工程哲学的意义在于,我们必须不断地反思自己,反思我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反思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专业。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工程”的发展需要哲学的参与的工程,工程哲学的创新意识,建立一个更和谐,社会和市场的关系,不断选择和构建,刺激创新的活力,创新和工程哲学经济发展服务工程哲学积极深入的解释和理解,同时指出了这一学科的发展方向,为这一学科在社会经济意义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孟凡辉(1971-),男,汉族,山东高青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高职院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传统建筑文化和工程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