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是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各种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运动规律。

工程力学本科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础力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力学专业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 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 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工程力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3. 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开展工程实际问题的创新研究和工程设计论证;4.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工程实际问题的相关人员合作开展工作;5. 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国际化工程力学领域的发展需求。

二、培养内容1. 理论知识(1)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为工程力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提供数学基础;(2)物理基础:包括物理学、工程物理学等,为工程力学的学习提供物理基础;(3)工程力学基础知识: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4)工程力学相关学科知识:包括流体力学、热力学、固体力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实践技能(1)实验技能:包括力学实验、结构实验等实验技能的培养;(2)计算机技能:包括有限元分析、数值计算等计算机技能的培养;(3)工程实践技能:包括结构设计、工程方案设计、工程施工等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4)创新能力培养:包括科研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等创新能力的培养。

3. 知识结构工程力学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应该具备广度和深度,具体包括:(1)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工程力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动态;(3)工程力学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

三、培养方法1. 教学环节(1)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2)开设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3)引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4)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工程力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在交通、土木、港口航道、机械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或为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博士学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规格(一)知识要求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数据库使用、文献检索、专业论文与技术报告写作等知识。

2.具有系统的工程力学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工程中力学问题的建模与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相应的试验知识与技能。

3.具有自然科学的一般性知识与思维,掌握系统工程、环境工程、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掌握一定的管理与法律知识。

(二)能力要求1.具有终身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2.具有综合运用工程力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中复杂力学问题的能力。

3.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利用创造性思维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4.具有较强的汉语写作与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3.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与体质。

4.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一)专业特色工程力学专业的办学定位是: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依托交通、土建行业,主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社会需要的工程力学人才。

工程力学是连接自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纽带和桥梁,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地位。

工程力学专业具有适应性广、社会需求大的特点,工程力学人才受到科研部门与工程技术部门的普遍欢迎。

工程力学专业是国内各高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之一。

我校工程力学专业具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由实力雄厚的土木工程学院主办。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工程力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工程学和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工程学习的重要基础。

它是研究力的作用和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从理论基础上来研究各种结构和系统的受力、变形和稳定问题,以及工程设计、分析和计算。

工程力学的学科体系涉及到物理学、数学、力学、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岩土力学、结构力学、振动力学等多个学科,从而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力、水利、石油、地质、航空、航天、机械、电子、材料等工程领域。

二、培养目标通过本培养方案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重要内容;2. 熟练掌握各种工程结构和系统的受力、变形、强度、稳定性等基本规律;3. 具备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能够运用工程力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各种工程实际问题;4. 具备基础的实验和技术操作能力,能够进行工程力学实验和数据处理;5. 具备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积极作用;6. 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协作和交流。

三、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课程:力学、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振动与波动、结构力学、土木工程结构力学(2)专业实践课程:工程力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结构试验、工程应用软件实践(3)专业选修课程:塑性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岩土力学、计算力学、非线性力学、结构动力学2. 教学目标(1)通过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基本理论和方法;(2)通过专业实践课程,使学生具备实验和技术操作能力,能够进行工程力学实验和数据处理;(3)通过专业选修课程,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积极作用。

3. 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够通过实验和实践课程掌握基础的实验和技术操作能力;(2)案例分析与实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3)小组合作与项目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工程力学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

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专业钱学森力学班本科培养方案

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专业钱学森力学班本科培养方案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本/硕/博课程统筹设置,本科阶段学制四年,按学分制管理,前两年实行动态流动机制,高年级 学生安排到国际著名大学研学 3-6 个月。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 160,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 138,夏季学期实践教学环节 12 学分,综合 论文训练 15 学分。
修读外文系认定的其他院系开设的全英文授课课程,可减免相应的大学英语课程学分,最高可减 免 4 学分。外文系认定课由教务处定期更新。外语课程开课目录请参考每学期选课手册。
设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必修,不设学分,学生进入大三后报名参加。 一外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必修 6 学分。 关于免课、英语水平考试免考、实践环节认定等详细规定详见《清华大学本科大学外语课程规定 及要求》(教学门户)。
先秦史 秦汉史 魏晋南北朝史 隋唐五代史
日本史 俄国史 德意志史
中国哲学史(1) 中国哲学史(2) 西方哲学史(1) 西方哲学史(2)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新雅课程
10691093 10800163 11510033 10691133
10440111
大学化学实验B
3.工科基础课模块 30学分
30310765 320310274 30310815 20120163 20220044
动力学与控制基础 流体力学 固体力学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1) 电工与电子技术
航院以小学期开设的《暑期科技英语》(2 学分)作为外语实践课程,部分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 暑期外语实践及活动经教学办审核后可作为替代课程。

哈工大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哈工大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哈工大工程力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哈工大工程力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工程背景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科学人才。

培养学生具备处理工程力学领域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的能力,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来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等方面工作,或能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担任重要专业技术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科学人才。

二、培养要求1. 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熟悉力学、材料力学等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 具有一定的实验与实习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工程力学实验和实习;3. 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在工程力学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的能力;4. 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进行科技信息交流和科技文献查阅;5.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专业的发展要求。

三、专业课程设置1. 大学物理2. 高等数学3. 线性代数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 工程力学6. 材料力学7. 结构力学8. 力学实验9. 固体力学10. 流体力学11. 弹性力学12. 数值分析13. 工程热力学14. 控制原理15. 有限元方法16. 结构动力学17. 振动理论18. 液体静力学19. 液体动力学20. 复合材料力学21. 塑性力学22. 粘弹性力学23. 微分方程2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25. 计算机辅助设计上述课程既包括了工程力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也包括了工程力学的应用技术课程。

同时,还特别设置了力学实验、有限元方法、控制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实践教学1. 实验教学:安排相关的工程力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结构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等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2. 实习教学:安排相关的工程力学实习、结构设计实习、工程实践、科研实践等实习环节,让学生接触真实工程案例,增强实际工程应用能力;3. 开放实验:为学生提供科学实验室的资源开放使用、实验课程的开放设计等开放式实验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

工程力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力学类专业名称:工程力学专业代码: 080102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宽广的力学理论基础、现代力学计算技能和力学实验实测技能,能综合运用力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具有科学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在力学相关的广泛工程领域(如土木、水利、交通、机械、材料等)进行工程设计与计算、实验与实测研究、技术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成为力学及相关学科的高层次研究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力学及数理等基本理论、科学知识和分析方法;接受现代力学计算技能和力学实验实测技能训练,能综合运用力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中的力学问题,从事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基础、力学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具有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中的力学问题和建立力学分析模型的能力。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与力学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工程设计、应用工程软件计算或开发相应的工程软件,并能够在解决方案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了解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能够对复杂的工程力学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建立分析模型、设计实验和实测方案、分析与解释计算结果和实验实测数据,并得到科学、合理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力学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安全性的预测与分析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北大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北大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北大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北大工程力学专业是为培养具有较深的工程力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领军人才而设置的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熟练的工程力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力学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四个方面。

1.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工程力学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2.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应掌握工程力学相关基本实验技能、仪器设备操作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能;3.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进行工程力学领域相关科研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科学计算和理论分析;4.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主干课程1.工程力学基础2.结构力学3.固体力学4.材料力学5.工程振动6.土木工程材料力学7.工程数学8.工程热力学9.有限元分析10.混凝土结构力学与设计四、培养模式本专业培养模式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三个方面:1.理论教学:通过大型课堂教学、小班教学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实习教学和工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3.科研训练:通过科研课程、科研项目、科研实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实习实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专业将安排学生参与工程实习,了解工程实际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并通过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更好地学到专业知识和提高实践技能。

大工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大工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大工工程力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1. 培养目标大工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旨在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工程力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和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伦理素养和国际视野。

2. 培养要求大工工程力学专业毕业生应掌握工程力学和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使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和工具,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和实施能力。

同时,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

二、培养方案1. 专业基础课程大工工程力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材料力学、构造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振动理论、结构分析等。

这些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为其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大工工程力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有限元分析、结构动力学、地震工程、风工程、岩土力学等。

这些核心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专业知识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3. 实验教学大工工程力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验项目覆盖了工程力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结构力学实验、振动理论实验、风工程实验、岩土力学实验等。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工程实际操作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出对工程实践的深刻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4. 毕业设计大工工程力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环节。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工程实际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毕业设计的完成,需要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计算,并最终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

毕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对工程实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力学、数学基本理论和知识,进行必要的工程技能训练,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术手段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弹性力学、计算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
3. 具有较强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分析能力与实验技能;
4.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5.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振动力学、有限元法、实验力学、工程结构分析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四、学位课程
理论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弹性力学。

五、毕业最低学分及要求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3学分,其中任意选修学分要求22学分(见课程设置总表中任意选修课说明)。

六、学制
四年制。

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四年制本科学生的最长学习期限为6年。

七、授予学位及要求
本专业毕业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要求:达到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要求。

八、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汇总表
九、工程力学专业课程设置总表
注:带“◆”号课程为双语教学课程,共 3门。

带“●”号课程为学位课程,共3门。

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一览
十一、工程力学(本科)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十二、工程力学(本科)双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