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规范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1.引言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乡规划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的,用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术语和定义2.1 居住区: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社区。
2.2 居住用地:专门供建设居住建筑的土地,包括住宅、公寓、别墅、集体宿舍等。
2.3 居住建筑:专门用于人居住的建筑物,包括住宅、公寓、别墅、集体宿舍等。
2.4 生活配套设施:指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而设置的设施,包括商业综合体、健身房、娱乐场所、公园绿地等。
2.5 交通配套设施:指为满足居民出行需求而设置的设施,包括道路、非机动车道、公交站点、停车场等。
3.总则3.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当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考虑到城市的环境、社会经济特点、居民需求等因素。
3.2 城市居住区应当具有多样性,包括居住建筑类型、户型、装修风格等。
3.3 城市居住区应当设置充足的生活配套设施和交通配套设施,以方便居民的生活和出行。
4.规划设计4.1 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城市规划基础上,考虑到宏观和微观的影响因素,如城市的发展规划、资源利用、交通网络等。
4.2 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3 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当注重社会效益,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
5.建筑设计5.1 城市居住建筑的设计应当符合相关建筑规范,注重人文环境,既要考虑到室内外的美观和空气质量、噪音、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又要考虑到居住者的日常需要和习惯。
5.2 居住建筑的设计应当注重节能、环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避免不合理的消耗和浪费。
5.3 居住建筑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居民的隐私问题,通过合理的间距和通风等方式,保护居民的私人空间。
6.生活配套设施6.1 城市居住区应当配备充足的生活配套设施,包括商业综合体、健身房、娱乐场所、公园绿地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要。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第一节技术标准一、《都市规划差不多术语标准》(GB/T 50280--98)为了科学地统一和规范都市规划术语,建设部于1998年8月批准公布了举荐性国家标准《都市规划差不多术语标准》,自1999年2月1日起施行。
1、适用范畴适用于都市规划的设计、治理、教学、科研及其他有关领域。
2、差不多内容正文共列出151条差不多术语,分为五部分:总则、都市和都市化、都市规划概述、都市规划编制(又分十七项内容:进展战略、都市人口、都市用地、都市总体布局、居住区规划、都市道路交通、都市给水工程、都市排水工程、都市电力工程、都市通信工程、都市供热工程、都市燃气工程、都市绿地系统、都市环境爱护、都市历史文化地区爱护、都市防灾、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和都市规划治理。
3、附录。
附有汉语拼音对比索引、附加讲明。
二、《都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为统一全国都市用地分类,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都市规划,合理经济使用土地,保证都市正常进展,建设部组织编制并于1990年7月颁布《都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3月1日起施行。
1、适用范畴设市都市的总体规划工作和都市用地统计工作。
2、都市用地分类都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要紧性质进行分类,采纳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其中大类共分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专门用地(D)及水域和其他用地(E)10大类。
在大类下,又按照土地的不同使用用途和使用功能条件划分了46个中类、73个小类,并在大类下,按照阿拉伯数字代码,以表明其中类、小类的具体类不。
如Rll表示一类居住用地中的住宅用地等。
都市用地分类代号用于都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3、都市用地运算原则在运算都市现状和规划的用地时,应统一以都市总体规划用地的范畴为界进行汇总统计。
城市规划技术规范

8、自行车最远的出行距离,在大、中城市应按6km计算,小城市应按10km计算。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的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应加0.25m。自行车道路双向行驶的最小宽度宜为3.5m,混有其它非机动车的,单向行驶的最小宽度应为4.5m。
6、公共交通车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换乘。
9、风景旅游城市及绿化条件较好的城市,其绿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15%。
10、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75%。
11、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旧城改建---------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整治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建设活动。
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人口毛密度residential density单位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城市环境规划标准

城市环境规划标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建设宜居城市,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一系列城市环境规划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噪声控制、空气质量、水质保护、绿化等方面,阐述城市环境规划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城市规划标准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因此,需要制定科学规范的城市规划标准。
1. 城市用地分配标准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功能定位和区域特点,制定城市用地分配标准。
合理划定不同功能区域,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并合理安排其用地比例,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交通规划标准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标准,基于人口密度、道路网络情况等因素,合理规划道路、公交站点、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的布局,以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
3. 建筑高度限制标准制定建筑高度限制标准,以确保城市景观的整体协调性。
根据城市定位和地理条件,合理划定不同区域的建筑高度限制,以保护城市的天际线和城市形象。
二、噪声控制标准城市噪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需要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噪声控制标准。
1. 建设用地噪声标准根据不同建设用地的功能定位,制定相应的噪声控制标准。
例如,住宅区的噪声标准要求相对较低,而工业区的噪声标准要求相对较高。
2. 道路交通噪声标准制定道路交通噪声控制标准,限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
对于住宅区附近的主干道,要求采取隔音措施,以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3. 噪声源控制标准针对噪声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标准。
例如,工业企业要求安装噪声消除设备,公共场所要求控制音乐噪声等。
三、空气质量标准空气质量对人民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制定科学的空气质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1.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制工业企业和机动车辆的排放量。
相关部门要加强监测和执法力度,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标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4.0.2.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4.0.3便于寻访、识别和街道命名。
4.0.4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住宅建设,其规划设计必须遵循保护规划的指导;居住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依法予以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和构筑物,不得环境风貌。
1.0.5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0.5.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1.0.5.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1.0.5.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
2.0.28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m2/hm2)
2.0.29建筑面积毛密度
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m2/hm2)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
2.0.30住宅建筑净密度
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
4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4.0.1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窨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4.0.1.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
4.0.1.2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修改本)2002年4月1日起施行/(注明:因人手有限,没有校对,另有几个图表没有上传,如有需要可与我们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2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5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六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局部修订条文及其条文及其条文说明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31号关于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8]94号)的要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进行了局部修订。
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对该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进行了共同审查,现予批准,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1.0.3、3.0.1、3.0.2、3.0.3、5.0.2(第1款)、5.0.5(第2款)、5.0.6(第一款)、6.0.1、6.0.3、6.0.5、7.0.1、7.0.2(第3款)、7.0.4(第1款的第5项)、7.0.5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该规范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规定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具体内容,将在近其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登载。
城市规划规范

城市规划规范城市规划规范城市规划是为了使城市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居住、工作、生活的需要,提高城市的功能和品质。
规划工作的规范化是保证城市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城市规划规范的主要内容:一、空间布局规范城市的空间布局应符合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规划应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功能定位和居住、商业、工业、交通、绿地等区域的位置和面积。
居住区域应合理布局,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商业区应与居住区相结合,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物和娱乐场所。
工业区要与居住区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少对居民的污染和噪音影响。
交通规划要考虑城市交通流量和交通需求,建设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
二、环境保护规范城市规划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中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建设绿地、公园和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人居环境。
同时,要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垃圾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减少环境污染。
三、文化保护规范城市规划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和历史遗产。
规划中要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合理规划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活动场所。
同时,要鼓励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强文化交流与交融,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安全规范城市规划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城市的抗震、防火、防洪等安全标准。
规划中要确定安全避难所、消防站等设施,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要合理规划自然灾害防治和交通安全设施,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的能力。
五、社会公平规范城市规划要注重社会公平,保障居民的基本权益。
规划中要合理分配公共资源,建设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要保障住房供应,合理规划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
此外,城市规划中还要考虑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建设无障碍环境。
以上是城市规划规范的主要内容,规范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加强城市规划队伍建设,提高规划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确保城市规划科学、合理、高效地实施。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24版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24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深圳市作为中国的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其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2024年版的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是在前几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和优化,旨在更好地引导和规范深圳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本文将对2024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总体目标2024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宜居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规划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1. 坚持人本主义,提升城市品质。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舒适度。
2. 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城市。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3. 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 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加强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
二、空间布局1. 市域空间布局。
坚持“一核一带一区”的空间格局,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深港西部新兴产业带为主体,以临空经济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合理的市域空间发展格局。
2. 城市空间布局。
合理控制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重点加强市中心、滨海新区、大运新城等重点区域的发展。
3. 城乡空间布局。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加强城市与周边乡村的衔接,形成良好的城乡互动关系。
三、建筑与景观1. 建筑风格。
倡导简约、现代、绿色的建筑风格,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2. 公共空间。
加强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和品质。
重点加强公园、广场、文化设施等公共空间的建设。
3. 城市景观。
注重城市景观的塑造和提升,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城市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规范标准
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制定的一系列规划和标准。
城市规划规范标准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遵循的一套准则和要求。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背景、城市规划规范标准的重要性、城市规划规范标准的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规划的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规划应运而生。
城市规划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功能和服务水平等手段,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规划规范标准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规范标准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城市规划规范标准可以保障城市的功能和服务水平。
通过规划合理的城市布局和功能区划,可以确保城市的交通、居住、商业等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和高效运行。
其次,城市规划规范标准可以保护环境和资源。
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和建筑密度,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的产生。
最后,城市规划规范标准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规划宜居的城市环境和完善的公共设施,可以提供更好的居住、教育、医疗等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城市规划规范标准的内容
城市规划规范标准的内容涵盖了城市的各个方面。
首先是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规划规范标准要求合理划分城市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以及规划城市的道路、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
其次是建筑规划和设计。
城市规划规范标准要求建筑的高度、体量、外观等符合城市整体形象,同时考虑建筑的功能和使用需求。
再次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城市规划规范标准要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
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最后是公共设施和服务。
城市规划规范标准要求规划和建设完善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四、城市规划规范标准的实施
城市规划规范标准的实施需要政府、规划部门和相关利益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制定和完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明确城市规划规范标准的要求和执行机制。
其次,规划部门应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监管和执行,确保城市规划规范标准得到有效实施。
同时,相关利益方如开发商、建筑师等也应积极配合,遵守城市规划规范标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
城市规划规范标准是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重要准则和要求。
它对于城市的发展、
环境保护和居民生活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规划规范标准的内容涵盖了城市的各个方面,如空间布局、建筑设计、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等。
实施城市规划规范标准需要政府、规划部门和相关利益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遵循城市规划规范标准,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