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第13课《宇宙的边疆》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1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悟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初步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学习重点:1、整体感悟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过程及内容1、背诵文章开头的两句名言,并根据你对科学研究的感悟与理解,拟写一则名言。
2、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1)、标识出文章的段落,与每段的中心句。
(2)、根据每段的中心句,理清本文的思路,并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列出本文的提纳。
3、阅读体验的交流,明确“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的内容。
4、收集有关宇宙讨论与作者的相关信息。
5、为本文拟写一则导语。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解说词的文章特征,进一步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2、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激发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体会解说词的文章特征,进一步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学习过程及内容:1、文题猜想结合第一课时学习的体会,同学们再认真分析题目,思考一下,你从《宇宙的边疆》这个题目当中读出了什么?(简介有关宇宙的一些讨论与作者相关内容)2、文体回顾本文是一篇电视解说词,联系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栏目,归纳一下,电视解说词应该具备那些特征?(提示:语言、表达方式、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3、学以致用根据归纳出来的电视解说词的特征,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这些特征的语句,熟读并进行分析。
4、请根据你对宇宙的理解与感悟给“宇宙”下一个定义。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2一、教学目标:1、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深入挖掘探索过程中的怀疑和想象精神。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第13课《宇宙的边疆》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髙二上册语文第13课《宇宙的边疆》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宇宙的边疆》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运用了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的说明顺序. 具体说是由宇宙星系一本星系群一银河系中的恒星和行星系一太阳系一地球•本文可以分四 个部分•第一部分(1—6 i'j):概括介绍宇宙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第二部分(7—11节):介绍宇宙 中的星系,重点介绍本星系群中两个星系和M31星系银河系.第三部分(12—14节):介绍银河 系中的恒星和行星系•第四部分:介绍太阳系(彗星、行星、地球),表达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和对 人类探索宇宙的期望.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 阳•在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的文明•但是从远处着眼,星系更 多地让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 恒的产物.
宇宙间有若干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11=1022.^这样庞大的数疑里,难道只有一个普通的恒 星——太阳——是被有人居住的行星伴随着吗?为什么我们这些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 角落里的人类就这样幸运呢?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 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80亿光年以外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催迫着我们去探索•探索 太阳和地球就更不用说了 •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 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宇宙的边疆》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 探讨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宇宙的边疆》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使用课外知识对作品中的科学概念进行理解和解读;3. 运用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的隐喻和比喻手法;2. 整合课外知识,深入探讨作品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一些宇宙景观,并提问学生对宇宙的认知和想法。
Step 2:小组合作阅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宇宙的边疆》的片段进行阅读。
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讨论并总结出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并准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
Step 3: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总结和讨论结果。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Step 4: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各小组的总结,进一步讨论《宇宙的边疆》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可以提问的问题包括:- 作品中描绘的宇宙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感和联想?- 作者通过怎样的细节和描写来传递这些情感和联想?- 你认为《宇宙的边疆》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Step 5:深入探讨(15分钟)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外知识(如天文学、哲学等)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讨论。
可以提问的问题包括:- 作品中的“边疆”象征着什么?- 作者对于人类和宇宙的关系有何思考?- 作品中有哪些科学概念的启示和引申?Step 6:阅读策略指导(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并讲解一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如关键词标记、问题理解、上下文推理等。
然后,教师布置一篇相关的阅读材料,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进行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Step 7:作业和反馈(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宇宙的边疆》的读后感。
并在下堂课上进行评价和反馈。
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6篇)

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6篇)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篇一【设计依据及教学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
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
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宇宙的边疆》选自美国科学家、科普学家卡尔萨根的著作《宇宙》,它也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
作者以其通俗、自然、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宇宙中的星系、行星、恒星及其特点。
本文条理清晰,杂而不乱,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根据文本的类型特点,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关注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粗知大意(2)集疑释疑,突破难点(3)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吗?你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你知道恒星为什么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芒?你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呢?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
今天就让我们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
(激发疑惑导入课文,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二、理清线索,整体感知1、师:作者卡尔萨根如同一位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
边读课文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2、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奥秘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第三部分(11—一三)宇宙中的恒星及特点第四部分(14—一qi)我们的星系及地球(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三、质疑释疑,突破难点1、通过阅读《宇宙的边疆》,你了解到了什么?2、对文中的内容,你有哪些疑惑之处?3、集中疑问,筛选分类,查阅相关资料,分组合作,探究释疑。
(1)课文题目《宇宙的边疆》,宇宙是无穷的,文题是否矛盾?(目前所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是总星系,总星系的半径为100亿光年,也是目前我们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它的边缘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题的以宇宙的边疆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围,文题不矛盾。
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通用8篇)

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通用8篇)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篇1一、教学设想本文节选自卡尔·萨根最著名的作品《宇宙》,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亦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
作者以形象精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和神秘莫测,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
作为解说词,作者抓住说明对象,按照空间说明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逐步推进介绍:从宇宙的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最后回到地球。
每部分紧密相连,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第一部分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星系;第三部分介绍恒星;第四部分介绍行星和太阳系;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地球。
同时,作者融入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使文本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也不断地表达了对人类世界的思考。
探索宇宙的激情和对人类的关怀结合在一起,使这篇文章超出简单的科学知识介绍层面,升华到更高的精神层面。
因此我决定,教学本文时,首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解说词的基本特点,并以此为线索快速梳理文章结构,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然后跳过浅层次,重点分析探讨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在写作本文时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课型①阅读欣赏课。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基本知识和结构。
②分析探究课。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自发自主地探究分析体会,教师则适当引导点拨指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了解解说词特点,把握说明对象、顺序与语言等;②了解一些宇宙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①体会解说词中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好处;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德育目标:①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求知欲和科学精神;②体会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解说词的特点;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难点: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体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024年高中语文第13课宇宙的边疆教案5新人教版必修3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等形式,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我也会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 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 哲学意义:板书上探讨宇宙探索对人类哲学思考的影响,如对人类地位、宇宙意义的思考等。
- 社会意义:板书上展示宇宙探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航天技术的应用、宇宙资源的开发等。
3. 宇宙探索的挑战板书:
- 技术挑战:板书上列举宇宙探索面临的技术难题,如航天器发射、宇宙航行等。
- 知识挑战:板书上提出宇宙探索中的知识难题,如宇宙膨胀、暗物质等。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宇宙探索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宇宙的边疆》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索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同时,我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挑战。
学习者分析
1. 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关于宇宙的基本知识,如宇宙的起源、星系和恒星的基本概念等。他们也可能对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有一定的了解,如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飞船的发射等。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9篇)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9篇)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了解相关的生物学学问,把握观点。
2、力量目标:休会本文幽默幽默的语言风格,品尝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喜爱情。
二、教学重点:了解相关的生物学学问,把握观点。
三、教学难点:休会本文幽默幽默的语言风格,品尝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忙,你是否低头留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或许在你家的四周就有许多。
你有没有发觉,蚂蚁常常成群结队地忙劳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觉,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拢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
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
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全都,努力工作。
同学们,你觉得奇妙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日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二)作家作品简介刘易斯托马斯,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讨论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一凯特林癌症讨论所所长,并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三)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作思路明确:第一局部(第1至3段):从一个事例切入,即医学家进行年会,把其与生物界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自己的论点,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共通之处。
其次局部(第4至10段):指出动物过着两种生活,即是个体的存在,又是集体的存在,也就是说,动物过着个体的和社会的两种生活。
第三局部(第11至13段):指出人类与生物界的相通之处人类也要有社会的生活。
(四)合作探究1、第一段开篇是怎样描绘医学家进行年会的?为什么这样描绘呢?明确:他们“急匆忙来回乱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信息”,“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精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这不无挖苦与幽默的表达,看似闲笔,却给全篇定下了一个基调。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 3篇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8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2、能自己查找关于宇宙方面的知识。
3、通过本课学习,能对宇宙产生兴趣,并热爱我们的航天事业。
教学重点、难点: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关于宇宙方面的各种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让学生查找关于宇宙方面的资料。
2、结合上几节课的内容,引领学生学习宇宙,探索宇宙。
二、膨胀的宇宙1、我们知道在太阳系之外还有很多星体,你们都查找到了哪些关于宇宙方面的资料。
学生小组查找资料,并交流资料。
2、观察宇宙图片、资料,说说你对宇宙的认识,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3、你知道星系间的距离是多少?能用千米单位来计算吗?学生讨论,寻找资料。
4、引出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光年。
5、我们知道银河系是非常庞大的星系,在宇宙中你还发现和它类似的星系吗?学生查资料,仙女座星系、猎户座星系等。
6、师讲述:现在人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经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还发现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三、充满活力的宇宙1、出示恒星一生的图片。
说说恒星的一生。
学生边看图片,边查寻有关恒星资料。
2、师讲述宇宙中每时每刻都会诞生许多恒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3、学生观察超新星的爆炸前后图片,想象充满活力的宇宙运动过程。
四、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你知道人类最早登上月球的是什么时候?学生查寻关于人类登月的新闻资料。
2、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火箭发源地,说说我国航天事业,以及对我国未来航天事业发展的猜想。
3、关于航天方面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学生继续查找资料。
4、阅读书本,人类在航天事业上所做出的贡献。
5、查寻为航天事业做出过贡献的科学家。
五、课后延伸:继续寻找关于宇宙方面和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以及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资料。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9教学目标:一、认识四个生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第13课《宇宙的边疆》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布菜斯•始斯卡《感想录》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立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
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
——T.H.赫胥黎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
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己,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颤栗。
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
从宏观来看,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
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
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宇宙神奥非凡,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
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
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
海水是迷人的。
大海在向我们召唤。
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
我们还乡心切。
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
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
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
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
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一光年。
光年不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而是度量距离的极大单位。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
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
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
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芜的地方。
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
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①。
(1033,在10之后接33个0)。
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
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象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
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作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极其宏伟壮观的宇宙。
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
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阳。
在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的文明。
但是从远处着眼,星系更多地让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
宇宙间有若干千亿个星系。
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
在所有星系里,行星的数量跟恒星的总数大概一样多,即1011*1011=1022。
在这样庞大的数量里,难道只有一个普通的恒星——太阳——是被有人居住的行星伴随着吗?为什么我们这些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角落里的人类就这样幸运呢?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
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80亿光年以外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催迫着我们去探索。
探索太阳和地球就更不用说了。
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
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本星系群”。
本星系群宽达数百万光年,大约由20个子星系组成,是一个稀疏、模糊而又实实在在的星系团。
其中的一个星系是M31,从地球上看,这个星系位于仙女星座。
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
M31有两个卫星,它通过引力——跟使我呆在坐椅上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将矮椭圆星系束缚在一起。
整个宇亩中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
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
M31以外是另一个非常相似的星系,也就是我们自已的星系。
它的旋涡臂缓慢地转动着——每2亿5千万年旋转一周。
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
但是,假如我们希望找到地球的话,就必须将方向扭转到银河系的边远地带,扭转到接近遥远的旋涡臂边缘的模糊的地方。
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虽然象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
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
但是那些星团不断地从三星系逐渐转化成由数十个恒星组成的松散的星团,再转化成由百万个恒星组成的璀璨夺目的大球状星团。
有些双星紧靠在一起,星体物质在他们之间川流不息,多数双星都象木星与太阳一样分离开来。
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在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
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
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
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成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
发蓝光的恒星是年青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
银河里大约有4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
对于所有这些恒星,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
每个星系都是太空中的一个岛屿,它们与其邻居隔光年之距遥遥相望,我可以想象,在无数星球上的生物对宇宙的模糊认识是如何产生的:他们在开始的时候都以为,除了他们自己小小的行星以及他们周围的那些区区可数的恒星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星星了。
我们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
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
大概许多恒星郡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
在一些行星上可能已经有高级动物,他们也许正在从事某种巨大的工程建设来改造他们的行星世界,他们是我们宇宙中的兄弟姐妹。
他们跟我们的差别很大吗?他们的形状、生物化学、神经生态、历史、政治、科学、技术、艺术、音乐、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情况如何?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知道的。
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
包围着我们的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这些雪球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它们就是彗核。
每当恒星经过的时候都对它们产生一定的引力作用,最后迫使它们当中的一个雪球倾倒到内太阳系。
由于太阳热的作用,冰块被蒸发,于是就出现了美丽的彗尾。
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
这些星球相当之大,它们都是太阳的俘获物。
由于重力作用,它们*作近似圆周运动。
它们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
冥王星覆盖着甲烷冰,它的伙伴是它的巨大卫星卡戎。
冥王星是被太阳照亮的,因为太阳离它很远,从漆黑的天空中看上去,太阳只不过是一个明亮的光点。
巨大的气体星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太阳系的宝石——和木星部分别有一个冰冻卫星作伴相随(这些行星近年均被发现有更多的卫星甚至卫星群相伴随。
——编著)。
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
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
在火星上有高耸的火山、巨大的裂谷、席卷火星的大沙暴,并且,完全可能还有一些初级形态的生物。
所有太阳系的行星都绕着太阳运转。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恒星,它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氢气和氦气的热核反应炉,它的强光照耀着整个太阳系。
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
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
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的,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
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激发了探索宇亩的热情。
也正是在这里,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
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
这里有充满氮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
这无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
从整个宇宙来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必定有许多这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里,但是,我们对它们的探索从这里开始。
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
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
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
我们是很幸运的。
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
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
教案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教学方法: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板书)宇宙的边疆二、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