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害防治方法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一、病害防治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病害的首要措施。
通过杂交育种和遗传改良,培育出抗病品种,能够降低小麦受病害侵袭的风险。
常见的抗病品种有抗白粉病、抗赤霉病、抗条锈病等。
2.病害发生前的工作:及时清理田间秸秆和凋落物,破坏病原菌的越冬源,减少病害的发生。
保持田间通风良好,减少积水,降低潮湿环境对病害的诱发。
3.科学施肥、合理调节密度: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合理调整种植密度,避免植株间距过窄,有利于通风和光线的照射,有利于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4.合理的田间管理:控制早熟、返青等大面积割免,并及时载体田进行彻底翻耕,以破坏田间的病原菌媒介,并减少次年病害发生的机会。
5.药剂防治:如出现小麦病害,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
但使用药剂需要根据具体病害种类、发生程度和气候条件等进行合理选择。
注意合理使用药剂,按照规定的施用剂量和频次进行,避免过量使用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对小麦产生抑制。
二、虫害防治措施:1.种植抗虫品种:选用抗虫品种是预防小麦虫害的有效措施。
培育具有抗虫能力的小麦品种可以减少虫害的发生,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
2.虫害监测:定期巡查田间,开展虫害监测,早期发现害虫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虫害的扩散。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菌等生物制剂来控制小麦虫害,可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4.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尤其是适度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小麦植株的抗虫能力和免疫力。
5.预防措施:加强对虫害的预防工作,定期清理田间雑草,保持田间和田间渠道的干燥和通风,避免积水,减少虫害虫的滋生。
总结起来,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抗虫的品种、病害发生前的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合理调节密度、化学药剂防治、虫害监测、生物防治、预防措施等。
通过综合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小麦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它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为了保障小麦产业的稳定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小麦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病害的预防、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综合防治策略。
一、病害的预防1、选择抗病品种:首要的防治措施是选择具有抗病性的小麦品种。
通过育种,选育出能够抵抗多种病害的小麦品种,如抗锈病、抗赤霉病的品种,可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合理的品种轮作:避免连作同一品种的小麦,采用合理的品种轮作,有助于减少病害的积累。
3、地块清洁和消毒:在种植前,对田地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清除植物残渣和病原体,以降低病害传播的风险。
二、化学防治1、农药喷洒:在小麦生长期间,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喷洒合适的农药。
常见的小麦病害防治农药包括杀菌剂、杀虫剂和杀螨剂。
但应谨慎使用,避免滥用,以防止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2、药剂轮换:为减少农药抗性的发生,应定期更换不同类别的农药,不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
三、生物防治1、引入天敌:引入天敌是一种生物防治的有效方法。
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麦蚜等害虫的繁殖,或引入寄生性真菌来控制小麦锈病的传播。
2、使用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虫剂是从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中提取的天然杀虫剂,对有害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同时对环境友好。
四、综合防治策略1、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可以增强小麦植株的免疫力,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但过量施肥也可能导致营养过剩,增加病害风险。
2、病害监测和预警:建立定期的病害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3、合理的灌溉管理:避免过度灌溉,以减少湿度,有助于降低一些病害的发生,如锈病和赤霉病。
4、剪除病叶:一旦发现病叶,应及时剪除和销毁,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结论: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是小麦种植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品种选择、预防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方面的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是在种植中,它也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这
些病虫害不仅会破坏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增加农民的成本和负担。
因此,科学防治小
麦病虫害,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1. 灰霉病
灰霉病是小麦上经常出现的一种病害,主要是在高湿多雨的条件下易发生。
该病害会
使小麦的茎、叶、穗被感染,导致生长不良和减产。
防治措施:早期定期进行农药喷洒,清理田间积水和秸秆,定期轮作,保持通风透气,加强养分管理。
2. 棕带叶枯病
棕带叶枯病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该病害会导致叶子枯黄、枯萎,并且会
影响到小麦的生长发育,减少小麦的产量。
水稻叶枯病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发病期一般在初秋,会导致草翦率增加、
产量下降。
防治措施:增加土壤通透性,加强肥料和水分管理,及早采取药物喷洒和轮作措施。
1. 小麦蚜虫
2. 麦蛾
麦蛾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会在小麦叶上产卵,导致小麦叶片变得枯黄,严重时还会
导致小麦生长不良。
防治措施:采用药物喷洒、翻耕和日光杀虫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3. 金针虫
金针虫是一种常见的根部害虫,能导致小麦根系腐烂、黄化,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总之,小麦病虫害防治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我们
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保持田间通风透气和病虫害卫生,加
强养分管理等。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丰收。
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

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它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针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选育抗病虫害品种:选育抗病虫害品种是预防和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基础。
通过选择育种高产、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可以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此外,还可通过基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手段,加快抗病虫害基因的引入和品种更新速度。
二、合理种植布局:合理的种植布局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机会和速度。
例如,采用轮作和间作的方式,减少同一土地长期种植小麦的频率,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传播和累积。
同时,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可以增加小麦植株之间的通风和光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三、科学施肥与水肥管理:科学施肥和水肥管理是提高小麦抗病虫害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施肥,保证小麦的养分供应和生长发育,提高植物免疫力和抗病虫害能力。
此外,科学的水肥管理可以降低土壤湿度和温度,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滋生和繁殖。
四、病虫害监测与预警: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与预警体系,及时获取病虫害发生的信息和动态,有助于科学、快速地进行防治。
可以通过设立监测点位,定期实地观察和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利用遥感和GPS等技术手段,对病虫害的分布和蔓延进行遥感监测和空间预测;引入气象数据和气象模型,结合病虫害的阶段特征,建立病虫害预测模型,提前预警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
五、机械防治和物理防治:机械防治和物理防治是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利用机械手段,例如栽培、耕作、除草等,可以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和侵入机会。
物理防治包括利用陷阱、降落架、覆盖剂等方法,阻止病原菌和害虫的接触和入侵,达到防治的效果。
六、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是比较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寄生虫、捕食者等天然敌害生物,控制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和扩散速度,实现可持续的防治效果。
化学防治则利用农药等化学物质,直接杀灭或抑制害虫和病菌的生长繁殖。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因此,小麦的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对小麦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一、小麦病害1.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又称麦枯病,是小麦茎秆、叶片及穗部的一种真菌病,病原菌主要为赤霉菌。
赤霉病的症状主要为小麦叶片和秆部呈现黄褐色、干枯、易折断,受病势较重的秆节数目增多,严重时可导致整株小麦倒伏,影响产量。
防治措施:在种植小麦时要选择抗病品种;适时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增强小麦的免疫力;及时清除小麦田内麦秆等秸秆垃圾,减少病害菌的存活;适时喷洒防治药剂,以预防和控制。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为白粉菌。
病害主要表现为在小麦叶片和穗部上出现白粉状斑块,并伴有病斑组织干枯脱落等现象。
重度感染导致叶片枯死,影响产量。
防治措施:在种植小麦时,选择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田间秸秆垃圾,增加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的存活;当小麦叶片和穗部出现白粉现象时,及时采取化学或生物治疗,并对小麦进行掩膜防治,减少重复感染。
小麦扁豆病是小麦一种病毒性病害,主要通过虫媒传播,病原体为小麦扁豆病毒。
病害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出现黄化、弯曲和萎缩,干生重的情况下,小麦产量将严重受损。
防治措施:在种植小麦时,首选抗病品种,适时开展病毒病虫害监测,并采取生物、化学或物理控制措施,以降低病毒和虫媒的数量;加强田间管理,建议施用病媒昆虫防治药剂,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1. 车轮虫车轮虫属于小麦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小麦的地下部分。
受害植株叶片出现黄化、干枯,叶片和茎部中断、死亡,导致小麦植株不能正常生长。
防治措施: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控制,化学防治常规是在种植小麦时混加有机无机复合肥,夏季注意清理小麦田内杂草和垃圾,增加害虫自然天敌,在施肥时注意根部松土,增强农田通风性,缓解车轮虫的侵袭。
2. 麦蚜麦蚜是小麦的一种害虫,以吸取小麦组织汁液为生,受害植株主要表现为叶停、叶面色浅、叶缘乾燥,黄化等症状,并降低了小麦的品质和收量。
小麦各类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小麦各类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小麦的产量受到了各种病虫害的影响。
病虫害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科学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对于小麦的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小麦常见的病虫害及其对小麦的影响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麦病害1. 黄瘟病黄瘟病是小麦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主要通过麦根腐病菌引起。
黄瘟病会导致小麦植株叶片出现黄斑,加重的话会出现叶片枯死,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受黄瘟病侵害的小麦产量也会明显下降。
防治措施:为防治黄瘟病,可以预防措施与治理结合,例如提前把握好播期,及时除草、松土;合理施肥,保持小麦生长良好的状态,加强栽培管理,及时喷施杀菌剂等措施。
2. 赤霉病赤霉病是小麦上比较常见的真菌性病害,赤霉病病菌主要在小麦上形成并传播。
赤霉病会导致小麦穗部出现霉斑,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小麦穗部的枯死。
赤霉病会导致小麦产量的显著下降。
防治措施:为了防治赤霉病,可以适当提前播种,采用抗病品种,定期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管理,及时喷施杀菌剂等措施。
3. 灰霉病灰霉病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也是由真菌引起的。
灰霉病会导致小麦植株受害部位出现灰色霉层,观察到植株受害部位还会发现一些细白色的中生菌丝。
灰霉病会导致小麦叶片枯死,根部腐烂,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1. 假单胞菌假单胞菌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虫害,主要通过假单胞菌引起。
假单胞菌危害小麦叶片、苗床和穗部,严重的话会导致小麦植株死亡。
假单胞菌还会导致小麦产量的显著下降。
2. 绿飞虱绿飞虱是小麦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害虫,主要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危害小麦。
绿飞虱主要吸食小麦植株的汁液,严重的话会导致小麦植株枯黄,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防治措施:为了防治绿飞虱,可以采用混播、灭虫灯、物理防治,适时进行喷洒杀虫剂等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微生物农药防治
要点一
微生物制剂
针对小麦病虫害,可以使用一些微生物制剂,如苏云 杆菌、白僵菌等,这些微生物可以产生毒素,使害虫 感染后死亡。
要点二
使用方法
微生物农药一般采用喷雾方式施用,需要注意用药时 机和用药量,确保微生物在田间存活并发挥防治作用 。
性诱剂防治
性诱剂
针对小麦害虫如玉米螟、黏虫等,可以使用性诱剂进行 防治。性诱剂可以吸引雄虫并使其失去交配能力,从而 降低繁殖率。
金针虫
物理防治
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化学防治
使用敌百虫、辛硫磷等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蛴螬
物理防治
在成虫羽化期使用黑光灯诱杀成 虫。
化学防治
使用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杀虫 剂进行土壤处理。
农业防治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避免连作, 减少蛴螬的繁殖场所。
03
农业防治措施
在选择抗病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 壤环境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抗 病性强的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栽培管理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措施 之一。合理的栽培管理可以改善土壤肥力, 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并 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栽培管理包括合理密植、及时浇水施肥、清 除杂草等措施。此外,定期进行田间检查,
提高作物品质
熏蒸防治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
05
生物防治措施
天敌防治
天敌昆虫
小麦病虫害的天敌昆虫主要有瓢虫、草蛉虫 等,这些昆虫以蚜虫、红蜘蛛等为食,可以 有效控制害虫数量。
保护和利用天敌
通过增加天敌数量和改善生态环境,可以更 好地发挥天敌的防治作用。例如,在田间设 置人工巢箱或投放天敌昆虫,提供良好的生 存环境。
2024版小麦病害图谱大全(附防治方法)

05
病虫害防治实践案例
案例一:锈病防治实践
症状识别
锈病在小麦叶片上形成黄色或橙 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并合并, 形成长条状或不规则形状的锈褐
色病斑。
发生规律
锈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易于发生, 通常在春季和夏季雨水较多时发病 严重。
醇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案例四:纹枯病防治实践
症状识别
01
纹枯病在小麦茎基部和叶鞘上形成云纹状病斑,病斑中部呈灰
褐色,边缘褐色。
发生规律
02
纹枯病在潮湿、多雨的天气条件下易于发生,通常在小麦生长
中后期感染。
防治方法
03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和施肥;在发病初期,可选用井冈霉
素、噻呋酰胺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06
小麦病虫害防治展望与建 议
加强病虫害防治研究与创新
1 2 3
加大科研投入
提高小麦病虫害防治研究的经费支持,鼓励科研 机构和高校加强相关研究,培育抗病抗虫新品种。
强化科技创新 推动生物技术在小麦病虫害防治领域的应用,研 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 术。
加强国际合作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小麦病虫害防治经验和技术,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提升我 国小麦病虫害防治水平。
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建立健全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提高技术推广效果。
加强社会化服务
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参与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为农民提供专 业化、社会化的防治服务。
推进统防统治
在小麦主产区推进统防统治工作,组织农民统一时间、统一标准进 行病虫害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病害防治方法
作者:苏艳萍
来源:《吉林农业》2017年第08期
摘要:小麦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技术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小麦病害发生特点,并提出了主要防治对策。
关键词:小麦病害;防治技术;“一喷三防”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5.025
1小麦全蚀病防治技术
小麦幼苗和成熟植株均可侵染,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
幼苗病株矮小,下部叶黄、根和茎变成灰黑,严重时可导致麦苗连片死亡。
拔节后茎1~2节的叶鞘和茎,在潮湿的条件下,内侧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
防治方法:
一是发病田单收,严禁留种,麦秆麦糠不能直接还田,高茬收割,把病茬连根拔掉焚烧,尽量减少病源。
作物轮作疫区可以控制所有疾病的危害,在旋转的散发性疾病传播延迟。
旋转应坚持与非寄主作物轮作2年1次,主要有花生、烟草、番茄、甜菜、蓖麻、绿肥。
同时,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铵态氮肥,合理灌溉,及时清除雨后的水分。
二是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有机肥的使用应每亩6000公斤,施肥时应重视氮磷钾配比。
据统计,当速效磷含量达到0.06%时,总氮含量为0.07%,有机质含量大于1%,疾病发展缓慢。
三是深耕,精细整地。
在返青期中耕,促进根系发展,加强水和肥料管理,灌浆阶段,及时灌溉冷却,减少干热风害。
四是药剂拌种。
12%三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02%~0.03%拌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
2.5%适乐时种子包衣处理的1∶1000涂层,对小麦病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小麦白粉病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
小麦全生育期可侵染白粉病。
小麦受害后,呼吸强度增加,植物水分蒸发强度增加,光合效率下降,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小麦叶片呈现早枯现象,分化率和穗粒形成率降低,干粒重下降,造成减产。
该病的发生最佳温度为15℃~20℃,低于10℃,起病缓慢,相对湿度大于70%,可引起病害流行。
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叶鞘、茎、穗部的颖壳及芒。
疾病附着于粉层表面,首先出现白色丝状霉菌,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呈长椭圆形大霉,严重时可覆盖大叶子,甚至所有的模具层厚度达2毫米,并逐渐呈粉状。
防治方法:
一是选用抗病高产品种,能有效抑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
春季浇水,避免大水灌溉,降低田间湿度。
在大的田块,控制氮肥用量。
合理密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适当晚播,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二是在小麦白粉病发生初期,结合喷药喷施1%尿素溶液、0.3%磷酸二氢钾液,可起到防病害和增产的作用。
在更多的发病区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12%拌种,能有效控制苗期病害,减少越冬菌量的发生率,并能兼治黑穗病。
此外,新型杀菌剂醚菌酯、腈菌唑、粉唑醇、烯肟菌胺等对小麦白粉病的防预效果较好。
3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苗期至抽穗期都可发生。
苗木在地下部分的主要症状是对小麦幼苗造成伤害后,有褐色的斑点,或椭圆形病斑,形成小麦地下茎小。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寄主范围广泛,除侵染小麦,还可侵染玉米、水稻、小米、高粱和其他的庄稼及草,例如狗尾草、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
防治方法:
一是选择抗耐病品种。
二是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
改善通风和光照条件。
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以免晚熟小麦引起的疾病,增加风险。
三是发病早、发病重的麦田用粉锈宁拌种,用量为干重的0.1% ~0.15%,因拌种会影响发芽率,每50公斤种子加进75毫升赤霉素,也可以加进增产菌10克混合拌种,可有效控制病情,可用于治疗其他土传病害和苗期锈粉发霉。
孕穗期每亩用粉锈宁10~15克对水120公斤喷雾。
4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是由病菌、小麦幼苗,破坏植物的根、茎、叶、穗和种子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叶片褐色或有黑色的斑点,可造成死苗。
在叶片或叶鞘上出现黑褐色菱形病,后来扩展成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斑,中央呈灰白色或淡褐色,边缘不明显。
防治方法:
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抗根腐病的品种,种植不带黑胚的种子。
堆肥、腐肥、施用有机肥,小麦收获后留茬耕作。
播种前用万家宝加水拌种子,也可用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卫福合剂、倍得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三唑酮乳油、喷克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
5小麦穗期“一喷三防”防控技术
小麦抽穗扬花至灌浆期是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麦穗蚜、吸浆虫、麦蜘蛛、条沙叶蝉、地下害虫等多种病虫交织发生危害的盛期,也是小麦籽粒产量形成的最关键时期。
用药掌握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通过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合理混用,达到一次施药,既防病、防虫,又防早衰。
根据各地小麦病虫害发生种类和轻重程度,对症下药,合理选用搭配杀虫、杀菌药剂,并提倡与磷酸二氢钾200倍、尿素100倍液等叶面肥混合喷雾,达到防虫、防病、防早衰的作用。
亩喷施药液量30~45公斤,并要喷洒均匀细致周到。
复查补治时,可亩用15%三唑酮WP60~80克防治白粉病;亩用25%吡虫啉WP15~20克防治蚜虫与黑尾叶蝉;亩用25%吡蚜酮WP20~25克防治灰飞虱与蚜虫。
作者简介:苏艳萍,大专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