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事件典型案例
校园暴力事件案例

校园暴力事件案例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中发生的一系列暴力行为,包括体罚、欺凌、性侵等。
这些事件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校园暴力事件的案例,以引起大家对这一严重问题的重视。
案例一,体罚事件。
某小学老师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调皮捣蛋,用尺子打了学生的手心。
学生因为疼痛大哭不止,随后被送到医院治疗。
家长得知后立即报警,老师被学校停职调查。
这起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于教师教育方式的反思。
案例二,欺凌事件。
一名初中生因为成绩不好,经常被同学欺负。
同学们会在课间把他推来推去,取笑他笨拙的样子,甚至在网上对他进行人身攻击。
这名学生因此变得沉默寡言,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直到有老师发现了这一情况,学校才开始介入调查并采取措施。
但是,这名学生的心灵创伤已经难以愈合。
案例三,性侵事件。
一名高中女生在学校附近遭到了陌生人的性侵。
这名女生因为害怕社会的非议和指责,没有勇气报案,也没有告诉家人。
她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学习成绩也因此下滑。
直到有人发现了她的异常行为,才揭开了这一事件的真相。
但是,这名女生的心灵创伤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疗愈。
这些校园暴力事件案例,让我们看到了校园暴力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严重影响。
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校园暴力的预防和处理,给学生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同时,学生也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勇敢地站出来,不要忍受任何形式的暴力。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校园暴力事件能够得到有效遏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和平、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教育部曝光的校园欺凌警示教育典型案例

教育部曝光的校园欺凌警示教育典型案例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在我国愈发严重,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向全社会普及校园欺凌警示教育,并鼓励校园欺凌受害者勇于表达和寻求帮助,教育部曝光了一些典型案例。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案例,以便引起社会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案例一:拳打脚踢的暴力欺凌案例描述:在某市一所初中,学生小明长期遭到几名同学的欺凌。
这些同学时常以言语辱骂和肢体暴力对待小明,甚至拳打脚踢。
小明深受伤害,生活和研究都受到极大困扰。
案例启示:这个案例表明,学校对校园欺凌的警示教育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包容和友善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他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研究环境。
案例二:网络欺凌的隐蔽危害案例描述:在某市一所高中,学生小芳受到同学们的网络欺凌。
同学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侮辱性评论、涉及隐私的图片和恶意传言,给小芳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案例启示: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校园欺凌问题已经延伸至网络空间。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关注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行,加强对网络安全和道德的教育。
同时,社交媒体平台也应该主动承担起责任,积极监管和打击网络欺凌现象。
案例三:心理欺凌给受害者带来的阴影案例描述:在某市一所小学,学生小华长期遭到同学的心理欺凌。
同学们利用言语、排挤和恶意揶揄来伤害小华的心灵,使其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案例启示: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校园欺凌不仅仅是肢体上的伤害,更是对受害者心灵的伤害。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受害者恢复自信,减少心理创伤。
这些曝光的校园欺凌案例凸显了校园欺凌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教育部呼吁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校园欺凌警示教育,保护每一个学生的权益和安全。
只有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问题,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教育部公示的学校霸凌警示教育典型实例

教育部公示的学校霸凌警示教育典型实例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霸凌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教育部公示了一些学校霸凌警示教育典型实例,以便向广大师生宣传教育,预防和遏制校园霸凌现象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其中的一些典型实例。
学校霸凌警示教育典型实例1. 案例一: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学校遭受了同学的身体和言语上的欺凌。
这种欺凌行为严重影响了小明的研究和生活。
学校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对加害者进行了严肃的教育和惩罚,并提供了心理辅导给小明,帮助他恢复自信。
这个案例通过公示,向其他师生传达了学校对霸凌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提醒学生们要珍爱他人的感受,共同维护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案例一: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学校遭受了同学的身体和言语上的欺凌。
这种欺凌行为严重影响了小明的学习和生活。
学校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对加害者进行了严肃的教育和惩罚,并提供了心理辅导给小明,帮助他恢复自信。
这个案例通过公示,向其他师生传达了学校对霸凌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提醒学生们要珍爱他人的感受,共同维护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2. 案例二:小红是一名小学生,她在校园里遭受了班级内部同学的排挤和歧视。
学校组织了班会,通过讨论和教育,让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对小红造成的伤害,并引导他们改正错误,主动向小红道歉。
这个案例通过公示,向全校师生传递了班级凝聚力和友爱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的差异,包容并帮助弱势群体。
案例二:小红是一名小学生,她在校园里遭受了班级内部同学的排挤和歧视。
学校组织了班会,通过讨论和教育,让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对小红造成的伤害,并引导他们改正错误,主动向小红道歉。
这个案例通过公示,向全校师生传递了班级凝聚力和友爱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的差异,包容并帮助弱势群体。
3. 案例三:小杰是一名高中生,他在校园里经常遭受同学的网络欺凌,包括侮辱性言语和恶意传播不实信息。
学校与家长共同合作,对加害者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并加强了网络安全教育的宣传和教育。
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大全(19篇)

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大全(19篇)校园暴力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不和谐的现象,校园暴力危害学生,对家庭和学校都有害无益。
校园暴力案例:"在某校园有两个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而大打出手,结果其中一个学生把另一个学生的鼻梁骨给打断了,被打的家长到学校去理论,学生到医院去治疗。
这不仅使学生受到了伤害,就连家长也受到了牵连,还使学校跟着担负,不仅耗人耗财而且还会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案例二:在某职业学校,有两位同学在疯闹时,其中一个同学用小刀捅伤了另一位同学。
两家协商,其受伤害学生家长进行索赔,要求支付人民币2万元;但捅人者的家长却感觉对方索要钱数不合理,于是便发生了争执。
学校得知后找两位家长来校协商解决,但双方家长都不愿意妥协,最终被伤者把打人者一方告上了法庭,并要求公安机关立案。
于是双方开始了持久的法庭战,最终都疲惫不堪,而伤人者被开除,另一位也无法再在学校继续上学而退学了。
在这个案例中,对双方孩子还有家长来说,都没有赢家,都是输家。
被伤者遭受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伤人者遭受了良心的谴责和金钱的付出,而结局都是迫不得已离开学校。
而且双方家长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照顾孩子,因为官司东奔西跑,疲于应对,精神也受到了折磨。
本来是很好的同学和朋友,却因为疯打闹而失去了友谊,甚至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薄伽丘说:"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以获得友谊为最重要。
"你打算在学习和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得到大家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你就必须学会宽容、学会做人。
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中处变不惊的气度,是一种承受,一种理解,一种体谅,一种品格,一种境界。
它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我们后天的学习体验和感悟。
开开心心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比什么都好!比尔盖茨认为,一个能够开创一番事业的人必定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人要成大事就一定要心胸开阔,只有养成了倘然面对、包容一些人和事的习惯,才能够在将来的事业上取得成功与辉煌。
所以说有时我们应对一些小事理解,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宽容、忍耐。
教育部提供的校园欺凌警示教育经典例子

教育部提供的校园欺凌警示教育经典例子一、前言为了加强校园欺凌的预防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认识,教育部从众多案例中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欺凌事件,用于警示和教育广大师生和家长。
以下为经典例子。
二、案例介绍案例一:言语欺凌某中学一名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因与同学发生口角,被对方用恶毒的语言侮辱,导致心理创伤。
案例二:身体欺凌某小学一名学生在体育课上,被同学推倒致伤,事后施暴者并未认识到错误,反而嘲笑受害者。
案例三:网络欺凌某高中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侮辱性言论,针对一名同学,导致该同学心理压力巨大,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案例四:群体欺凌某初中一群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将一名同学围堵在厕所,对其进行身体和言语的侮辱。
三、案例分析案例一:言语欺凌分析:言语欺凌是校园欺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施暴者利用恶毒的语言攻击受害者,对其造成心理伤害。
此案例中,受害者遭受言语侮辱后,心理创伤长期未能恢复,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案例二:身体欺凌分析:身体欺凌直接对受害者造成身体伤害,且施暴者往往缺乏对受害者权益的尊重。
此案例中,施暴者并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嘲笑受害者,加剧了受害者的心理压力。
案例三:网络欺凌分析:网络欺凌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施暴者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对受害者进行侮辱,导致受害者心理压力巨大。
此案例中,受害者受到的网络欺凌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案例四:群体欺凌分析:群体欺凌具有参与人数多、危害性大的特点。
施暴者往往在群体中煽动情绪,导致受害者承受巨大的压力。
此案例中,受害者被围堵在厕所,遭受身体和言语的侮辱,对其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四、警示教育1. 广大师生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积极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共同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2.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校园欺凌。
3. 学校要加强校园欺凌的教育和预防工作,建立健全校园欺凌的发现、报告和处理机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
教育部发布的校园欺凌教育警示典型案例

教育部发布的校园欺凌教育警示典型案例1. 肢体欺凌案例:某中学生在校园内遭到同学的殴打。
这起事件导致被欺凌的学生受伤,并且在心理上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此案例提醒我们要关注校园欺凌的肢体暴力行为,并采取行动保护受害学生的安全。
肢体欺凌案例:某中学生在校园内遭到同学的殴打。
这起事件导致被欺凌的学生受伤,并且在心理上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此案例提醒我们要关注校园欺凌的肢体暴力行为,并采取行动保护受害学生的安全。
2. 言语欺凌案例:一名学生在班级群里遭到同学的辱骂和恶意揶揄。
这种言语欺凌对被欺凌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要重视校园欺凌中的言语暴力行为,加强对学生言行的引导和教育。
言语欺凌案例:一名学生在班级群里遭到同学的辱骂和恶意揶揄。
这种言语欺凌对被欺凌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要重视校园欺凌中的言语暴力行为,加强对学生言行的引导和教育。
3. 网络欺凌案例:一名学生在社交媒体上遭到同学的恶意诽谤和羞辱。
这种网络欺凌不仅对被欺凌者的心理造成伤害,还会广泛传播,导致更大的社交影响力。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引导,防止网络欺凌事件的发生。
网络欺凌案例:一名学生在社交媒体上遭到同学的恶意诽谤和羞辱。
这种网络欺凌不仅对被欺凌者的心理造成伤害,还会广泛传播,导致更大的社交影响力。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引导,防止网络欺凌事件的发生。
4. 性别歧视案例:一名女生在学校内遭到男生的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这种性别歧视行为对受害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性别平等教育,消除性别歧视现象。
性别歧视案例:一名女生在学校内遭到男生的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这种性别歧视行为对受害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性别平等教育,消除性别歧视现象。
以上案例仅是教育部发布的众多校园欺凌教育警示典型案例中的一部分。
校园欺凌典型案例

校园欺凌典型案例一、身体暴力型欺凌案例案例一:殴打同学致伤事件经过:在某中学,学生甲是班上的小霸王。
一天课间,他因为看学生乙不顺眼,便纠集了几个平时一起玩的同学,将学生乙堵在教室角落。
甲先动手推搡乙,随后几个人开始对乙拳打脚踢,导致乙的脸部、腹部多处受伤,经医院诊断为轻微脑震荡和软组织挫伤。
处理结果:学校在得知此事后,立即对涉事学生进行了停课处理,并通知家长。
学校的政教处和心理咨询室老师对被欺凌学生乙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克服恐惧心理。
同时,学校根据校规校纪给予甲记过处分,并要求甲及其家长承担乙的医疗费用。
当地教育部门也对该事件进行了关注,要求学校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案例二:强行索要财物并施暴事件经过:学生丙在学校附近的小巷子里,经常拦住低年级的同学索要钱财。
有一次,他拦住学生丁,威胁丁如果不给钱就会每天打他。
丁由于害怕,将自己一周的零花钱都给了丙。
但丙觉得钱太少,仍然对丁进行殴打,还抢走了丁的手表。
处理结果:学校在接到丁的家长举报后,迅速展开调查。
通过查看学校周边的监控录像和对学生的走访,确定了丙的欺凌行为。
学校给予丙开除学籍留校察看的处分,并安排专人对丙进行行为矫正教育。
丙的家长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着丙向丁及其家长道歉,并赔偿了损失。
二、言语暴力型欺凌案例案例一:长期辱骂同学事件经过:在一个班级里,学生戊经常辱骂学生己。
他给己取各种侮辱性的外号,在课堂上、课间休息时,只要有机会就会用这些外号称呼己,还会说一些诸如“你怎么这么笨,像个白痴一样”之类的话。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导致己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变得越来越内向,害怕上学。
处理结果:班主任发现己的异常表现后,深入了解情况,得知是戊的言语欺凌所致。
班主任首先对戊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然后在班级里开展了尊重他人、反对言语暴力的主题班会,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同时,班主任也经常鼓励己,帮助他重建自信。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真实十个案例展示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真实十个案例展示案例一:值日未扫致人死亡郑某、李某、郑某某与被害人王某系同班同学,2023年7月,因王某值日但未清扫,郑某便以此为由与王某发生口角,后郑某、李某、郑某某某使用了木棒、木质扫帚把、钢板等作案工具,造成了王某头部重伤,后经求治无效死亡。
一审法院以成心伤害罪分别判处三名被告人,有期徒刑2年至7年不等的刑罚。
一审宣判后,郑某、郑某某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案例二:操场踢球生口角致伤2023年2月10日,丁某在兰州市某中学操场踢球时,与被害人张某发生口角争执后继而互相殴打,丁某用脚踢打张某腹部。
后经司法鉴定,张某所受损失属重伤二级。
法院以被告人丁某犯成心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
案例三:无事生非随意打伤人2023年12月20日,被告人朱某与刘某、王某等9人在某招待所喝酒。
当晚,王某等人来到网吧因看不顺眼正在上网的梁某等三人,便纠结朱某、刘某等人对其施行暴力殴打,造成梁某等三人均为细微伤。
法院一审以寻衅滋事罪判处众被告人应有的刑罚。
案例四:结伙抢劫连续作案2023年11月16日晚,被告人马某等三人在清水县西关与清水县某中学学生刘某等三人相遇,并将三人拉到一巷道内强行搜身,搜出现金12元及两张银行卡,并从银行卡中取出1300元现金后逃离现场。
随后,被告人马某某也被拉来“入伙”,作案数起。
因二被告犯罪时系未成年人,且具有自首情节,一审法院以抢劫罪分别判处了两名被告人缓刑,并处分金。
案例五:辍学少年绑架讹诈2023年10月25日晚,被告人王某与李某某、李某预谋绑架其舅舅的孩子以讹诈钱财用于网络游戏。
李某未表示参与。
次日下午,王某将表妹邵某骗离学校,在一土坯房处,王某让李某某将邵某“做掉”,李某某持事先准备的砖块将邵某打死。
一审法院以成心杀人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___年,李某某有期徒刑10年;以绑架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案例六:老师施暴获刑学生重伤二级刘某系通渭县某学校三年级班主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暴力十大典型案例这十大典型案例是从全国各法院征集筛选出的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
其中包括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抢劫案、绑架案、强制猥亵、强奸。
希望用以案说法的形式,给广大中学生上一堂法制教育课,也希望广大师生在搞好教学、学习的同时,能够自觉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法律意识,防范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案例一:值日未扫致人死亡郑某、李某、郑某某与被害人王某系同班同学,2012年7月,因王某值日但未打扫,郑某便以此为由与王某发生口角,后郑某、李某、郑某某某使用了木棒、木质扫帚把、钢板等作案工具,造成了王某头部重伤,后经求治无效死亡。
一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三名被告人,有期徒刑2年至7年不等的刑罚。
一审宣判后,郑某、郑某某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案例二:操场踢球生口角致伤2014年2月10日,丁某在兰州市某中学操场踢球时,与被害人张某发生口角争执后继而相互殴打,丁某用脚踢打张某腹部。
后经司法鉴定,张某所受损失属重伤二级。
法院以被告人丁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
案例三:无事生非随意打伤人2014年12月20日,被告人朱某与刘某、王某等9人在某招待所喝酒。
当晚,王某等人来到网吧因看不顺眼正在上网的梁某等三人,便纠结朱某、刘某等人对其实施暴力殴打,造成梁某等三人均为轻微伤。
法院一审以寻衅滋事罪判处众被告人应有的刑罚。
案例四:结伙抢劫连续作案2013年11月16日晚,被告人马某等三人在清水县西关与清水县某中学学生刘某等三人相遇,并将三人拉到一巷道内强行搜身,搜出现金12元及两张银行卡,并从银行卡中取出1300元现金后逃离现场。
随后,被告人马某某也被拉来“入伙”,作案数起。
因二被告犯罪时系未成年人,且具有自首情节,一审法院以抢劫罪分别判处了两名被告人缓刑,并处罚金。
案例五:辍学少年绑架勒索2011年10月25日晚,被告人王某与李某某、李某预谋绑架其舅舅的孩子以勒索钱财用于网络游戏。
李某未表示参与。
次日下午,王某将表妹邵某骗离学校,在一土坯房处,王某让李某某将邵某“做掉”,李某某持事先准备的砖块将邵某打死。
一审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12年,李某某有期徒刑10年;以绑架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案例六:老师施暴获刑刘某系通渭县某学校三年级班主任。
2014 年12月3日,刘某因该班学生张某偷拿别人作业本,便体罚殴打了张某,使其头部受伤。
后经司法鉴定:张某损伤程度为重伤二级。
一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刘某有期徒刑2 年,缓刑3年。
案例七:学生矛盾家长出战2014年9月28日,被告人师某听说女儿被同学陈某欺负。
便于次日对陈某实施了殴打,致陈某二级轻伤。
一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师某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案例八:寻衅滋事反丧命被告人王某因某中学学生罗某与自己女朋友关系密切而对罗某心生不满。
2014年5月30日,罗某纠结其表弟白某等人欲报复王某,结果厮打中王某将白某捅伤,罗某致死。
一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4年。
案例九:教师猥亵强奸学生2010年4月的一天,苏某借口给丁某教英语,将丁某带到一个树林里,对其进行猥亵。
此后,又数次对丁某进行猥亵。
2011年元月期末考试结束后一日晚上,苏某窜至丁某宿舍对其实施了奸淫。
一审法院以强制猥亵妇女罪、强奸罪判处苏某有期徒刑5年。
案例十:学生遭遇恶意挑衅硬碰硬更受伤2014年11月10日晚,被告人单某和刘某(均为校外人员)等人在闲逛时,碰见佘某等4 位学生。
单某等人喊住佘某等学生进行盘问。
由于不怀好意,引来一场殴斗。
结果,双方均造成伤害。
一审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被告人单某、佘某有期徒刑7个月。
14岁少年捅死同学被判无期只因和同学发生摩擦,东营市警察学校特警班学生扈强就将其捅伤死,而办案过程中,检察官发现其在犯罪五个月前还曾将另一人捅致重伤。
2014年12月30日,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扈强持刀伤人案作出宣判:被告人扈强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七年。
而东营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认为其人身危险性大、可改造性差、主观恶性极深,且死者亲属强烈要求对其从重处罚,法院决定改判扈强无期徒刑。
特警班学生沦为犯罪嫌疑人2013年12月1日清晨6点20分,东营市东营区派出所的接警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
电话称,离此不远的警察学校有人持刀伤人。
接警后,民警迅速出动,与此同时,120急救车从另一条街呼啸而过,两辆车几乎同时到达事故现场。
在学生公寓楼一楼大厅,现场的血腥让人惨不忍睹。
地上、墙上、窗户上……大片的血迹无声地记录着当时的惨状。
120急救人员迅速对伤者进行抢救,民警在学校食堂见到了被师生控制的凶手。
“这是从扈强身上搜出来的刀,就是他捅的人。
” 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向警察递过一个沾有血迹的塑料袋,并介绍说,“我是他的教导员。
”此人口中的扈强,就站在他的旁边。
伤者宗磊身中10余刀,刀伤造成宗磊心脏破裂、右颈外静脉破裂,最终,其经抢救无效死亡。
扈强,从一个特警班的学生沦为了故意杀人罪的犯罪嫌疑人,时年14岁。
犯罪嫌疑人:“就想让他死”扈强被警方控制。
他对捅伤宗磊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处检察官王飞称:当天早上出早操的时候,在学生公寓楼一楼大厅的地方,扈强趁着宗磊不注意,上来先是一刀捅在他脖子上,捅进去之后又横着划了一下,尸检鉴定证实被害人脖子上有一个长达9cm的创口,这一刀之后又冲着被害人胸部、腹部等要害部位捅了10多刀。
平时扈强在学校里就比较嚣张跋扈,在上学期间,和同学宗磊之间积怨越来越深。
经过同学反映,比较大的事就是两个。
一个是扈强把他们一个同学张某的训练鞋藏起来了,宗磊知道后就把这个事告诉了张某。
扈强的恶作剧被宗磊告发。
第二个事是他们是司法警察学院,宗磊把扈强训练的武装带给藏起来了,这件事被扈强知道了。
在扈强的供述中他这样说:“我当时就想割了他脖子动脉,就想让他死。
这样我就会进去,进去后家里也不用管我,这样家里就没有我上学、就业、买房的经济负担,我在里面有吃有喝的,我家里最多给宗磊出个棺材费。
”经调查,检察官发现扈强持刀伤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5个月前还因口角捅伤一人2013年7月21日晚,东营市河口区西湖广场上,发生一起捅人事件,伤者被紧急送往医院,后被鉴定为重伤。
被害人叫陈斌,时年15岁,据其后来回忆说,这是因为一个月前,自己与朋友在电话里和行凶者发生过口角,导致被其报复捅伤。
他说的这个人,就是扈强。
扈强第一次捅人是在2013年7月,仅仅不足5 个月,再次捅人,致其死亡。
同年12月30日,两起案件被移送至东营市公安局东营区分局,进行并案处理。
2014年12月30日,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宣判:被告人扈强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七年。
宣判后,扈强提出上诉,而东营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检察官:重判也是一种教育挽救此案两罪并罚,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17年,检察院认为,这个判决结果有失公正,坚决抗诉。
王飞称:扈强其实是利用了国家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教育、感化、挽救”的特殊政策来给自己做个护身符。
如果是成年人犯下本案这样的罪行,依法应该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但是他是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最高只能判处无期徒刑。
我们根据他主观恶性、罪行的大小决定如何对他进行教育和挽救。
他的罪行可以说极其严重,连犯了两个重罪。
前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刚刚犯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又故意杀人,时间这么短的情况下,这些都反映他主观恶性非常深,可改造性非常差。
这两次犯罪都是因为一些小事,针对的对象都是未成年人,伤害方式都是用刀捅,捅刺部位也都是要害部位,反映出这个人人身危险性比较大,再加之其作案手段非常残忍,犯案前精心预谋、进行法律规定(咨询)。
这些情况一综合我们就认为,两个罪判其17年,量刑明显不当。
最终,考虑到扈强人身危险性大、可改造性差、主观恶性极深,且死者亲属强烈要求对其从重处罚,法院决定改判扈强无期徒刑。
(注:本案中除办案人员外,其余皆为化名)面对校园暴力,我们应该怎么做家庭,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无数研究都证实,家庭结构、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管教、父母对打架的态度等等家庭因素都直接对子女的暴力倾向产生影响。
强制式的教育不但会令孩子反感,还会令孩子滋生逆反情绪;而一味的纵容也不是爱,而是害。
家长一定要建立正确的育子观,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孩子,这都会对其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方式绝非正常的教育生态。
要建立良好的校园氛围,营造民主、温馨的校园环境,建立各种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化解学生之间的各种矛盾。
对于“问题少年”,应多沟通、多关注;而对于那些犯了错误、屡教不改的学生,则给予应有的处分,过度宽容与放任只会让他们一错再错。
同时,学校需积极向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真正让孩子明白“不能触碰的红线”在哪里,教育他们出现矛盾不能靠拳头暴力解决问题,要寻求正当合理的途径。
惩戒,加大青少年犯罪成本。
尽管“未成年人” 犯罪较成年人处罚从轻,但政府、学校、及家长怎样管教才算到位,却尚无明确的要求。
一次次的警钟敲响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制度仍需重新审视和完善。
对比于国外的做法,同样的群殴行为,在美国加州会被定性为“酷刑折磨”重罪,对酷刑的惩罚是判处终身监禁,并处最高1万美元罚金,施暴者接受处罚的地方是法院,而在国内执行者却是“家长管教”。
同样都是面对未成年人,都具有保护的天然责任,然而在最后的处理方式上却是差距悬殊。
如果不能做到导向上的纠偏,校园暴力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我们不反对对青少年犯罪应该区别于成年人犯罪进行处理和对待,但千万勿把“宽容”变成“纵容”。
中国的校园暴力研究起步非常晚,几乎没有整体研究,也缺乏相应统计工具。
但是,不去研究,不等于视而不见。
微恒希望有一天,这样的校园暴力事件不会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