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过程
成品油库重大危险源评估

2020年04月成品油库重大危险源评估岳建霞(河北泰恒安全评价咨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成品油作为主要的汽车燃料,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成品油库是成品油的集中存放处,如防护不当,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因此,成品油库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文章重点介绍了成品油库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分级,对其安全运行提出建议措施。
关键词:成品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近几年来,我国化学工业发展迅速,发生了多起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如2018年11月28日,河北省张家口市某石化公司氯乙烯气柜发生泄漏,造成23人死亡、22人受伤。
2012年5月11日,深圳市空港釉料公司发生的储油罐发生泄漏,造成1人伤亡,约1200吨汽油泄漏。
由于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发生泄漏,极易引发火灾爆炸,造成较大的人生伤亡和财产损失,造成极大地不良社会影响。
成品油作为主要的汽车燃料,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化学品,成品油库作为成品油的储存场所也就成为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文章以某油库为对象对其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分级,并对其安全运行提出建议措施。
1成品油及成品油库成品油按照《成品油办法》(商务部令2006年第23号)[1]第四条称成品油是指汽油、煤油、柴油及其他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具有相同用途的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
本文介绍的成品油库为储存汽油、柴油的油库。
该油库储油设施包括4个储油罐(其中:1000m 3油罐2座,2000m 3油罐2座),油库总储存量6000m 3,依据《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14[2],油库等级为四级。
该油库工艺简单,仅涉及油品储存、卸油、装油作业、倒罐作业。
依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3],该油库储存的汽油、柴油均为危险化学品。
依据《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4],汽油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
2重大危险源辨识通过现场调研,该成品油罐区设1个2000m 3汽油储罐,1个1000m 3汽油储罐,共3000m 3,储罐充装系数均为0.85,汽油相对于水的密度取0.75,因此汽油的总储量为:3000×0.85×0.75=1913t ;罐区设有1个2000m 3柴油储罐,1个1000m 3柴油储罐,共3000m 3,储罐充装系数0.85,柴油相对于水的密度取0.9,因此柴油总储量为2295t 。
油库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油库火灾爆炸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异常迅速,由此而引起的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相继发生。
其中油库火灾爆炸事故已经成为石油化工行业的重大危险因素。
引起油库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复杂,影响因素繁多,因此,应用现代安全工程分析方法对油库火灾爆炸风险进行了预分析,找出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引发的途径,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以预防和阻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对油库的安全储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油库火灾爆炸危害分析以某油库为例,火灾爆炸风险定性分析。
1 油库概况某油库罐区内主要布置有8座汽油、柴油储罐及配套的工艺管线设施,其中包括2座汽油储罐和6座柴油储罐,汽油储罐区和柴油储罐区分别设置防火堤。
此外,有汽车加油站配套。
整个罐区周边设置了6m宽的环形消防车道。
2 危害分析由于企业营运的汽油、轻质柴油分别属于甲B和丙A类可燃液体,储量分别为8000m3和30000m3。
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对于闪点小于28℃的易燃液体,存储量超过20t为重大危险源。
本油库储存的汽油闪点为-58~10℃,储量为8000m3。
显然,该油库是一个主要的火灾和爆炸危险源。
火灾事故是在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3个基本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时才发生的。
也就是说,火灾事故的发生必须具备物质的可燃性、氧化剂和点火源同时存在构成一个燃烧系统。
爆炸与燃烧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爆炸是瞬间的燃烧,火灾和爆炸可随条件而转化。
因此,火灾和爆炸危险性分析主要基于可燃物的材料特性、氧化剂和点火源3个方面进行分析。
1)材料特性a)挥发性:汽油、柴油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组成。
汽油中碳原子数为5~12个,柴油的碳原子数为15~25个。
碳原子数16个以下为轻质馏分,极易挥发,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上升,油料挥发的也越快,挥发油蒸汽迅速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一旦遇到足够的点火能量,就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b)易燃性:汽油的闪点较低,介于-58~100℃之间,属于甲B类火灾危险品。
重大危险源分级确定(简化)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分级标准:根据计算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我市现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1家,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公司仓储分公司北安油库,库容量9500m³(其中汽油3000m³、柴油6000m³、乙醇500m³)。
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北安油库属于Ⅳ(四级)库,Ⅲ(三级)重大危险源。
液氨重大危险源辨识临界量为10吨:北安完达山乳业、北安宜品乳业液氨储量分别为6吨,构不成重大危险源。
液氯重大危险源辨识临界量为5吨:北安净水厂液氯储量为3吨,构不成重大危险源。
某发电厂油罐区重大事故后果模拟及重大危险源评价实例

某发电厂油罐区重大事故后果模拟及重大危险源评价实例唐开永(注册安全工程师、一级安全评价师)某发电厂油罐区包括X油罐区和Y油罐区。
其中X油罐区拥有1000m3柴油储油罐2个,总储量为2000 m3,约1660吨。
Y油罐区拥有500m3柴油储油罐2个,总储量为1000 m3,约830吨。
柴油闪点一般在61~63℃。
该类柴油未《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物质类别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21]56号)重大危险源中。
但按照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发电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指导意见》“关于闪点≥60℃的柴油、重油、润滑油等临界量目前没有国家标准,结合公司实际临界量暂确定为300t”的规定,应委托评价单位要求,对其视同重大危险源进行重大事故后果及重大危险源分级评价。
1.某发电厂油罐区重大事故后果模拟分析事故后果分析是安全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定量地描述一个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对工厂、厂内职工、厂外居民,甚至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
分析结果为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提供关于重大事故后果的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和设计者提供关于决策采取何种防护措施的信息,如防火系统、报警系统等的信息,以达到减轻事故影响的目的。
通常一个复杂的问题或现象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往往是在一系列的假设前提下按理想的情况来建立的,有些模型经过小型的验证,有的则可能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但对事故后果评价来说是可参考的。
1.1泄漏重大事故模拟 1.1.1泄漏成因及后果由于油库储油罐区、卸油罐区、发油罐区、中转输油罐区等设备损害或操作失误引起油品泄漏从而释放大量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发生。
1.主要泄漏设备1)管道:包括管道、法兰、接头等;裂口取管平均直径20%―100%。
2)连接器,裂口取管平均直径20%―100%。
1某发电厂油罐区重大事故后果模拟及重大危险源评价实例唐开永3)阀、壳体、阀盖、阀杆等损坏泄漏,均按管径20%―100%取值。
油库安全隐患的辨识与防范措施分析

油库安全隐患的辨识与防范措施分析摘要油库作为石油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安全性一直备受重视。
而近年来在油库的安全生产中,事故也不断频发,充分认识油库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是石油生产中永恒不变的话题。
本文就对油库安全隐患的辨识与防范措施作了简单的分析与归纳总结。
关键词油库;安全;防治石油在生产过程中,油库作为原油和成品油存储、转运的重要平台,其安全性一直被高度重视。
但由于油品自身具有的易挥发、易燃、易爆的特点,其在存储和转运的过程中,或是在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引发事故。
以下本文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油库安全隐患的辨识及其防治措施。
1加强对油库火灾危险源的辨识燃烧和爆炸需要有相应的条件,才能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要燃烧或爆炸就需要有可燃物质的存在,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有足够的氧气,除此之外还要有点火能量的存在。
如果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就很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油库在生产过程中,所存储的油料物质本身就是属于易燃物质,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能保证其不与空气接触,也就是说,油库作为存储油品的场所,已具备了燃烧或爆炸的两个条件,要保证其不发生事故,就必须控制第三个条件不被满足,即控制点火能量。
点火能量主要来自于雷电、静电、碰撞、人为火源和生产操作失误这几个方面。
2 防治油库区域的雷电危害油库直接遭受雷击,或是在雷电波被引入的情况下,亦或是有雷电反击的产生,都会释放处点火能量。
如果直接遭受雷击,会形成几十万伏特,有时甚至是上千万伏特的冲击电压。
瞬间产生的高电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烧毁油库的电气设备,使变压器、发电机产生故障,电气线路的绝缘层也会被高压击穿;同时,雷电还会产生强大的电流,电流在很短的时间内会被转化为大量的热能,这些热能的产生,可以在数秒钟之内融化金属,当电流特别大时,达到几千安培的情况下,还能瞬间气化金属,危害特别严重,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雷电产生的雷电波进入建筑物,也会导致配电装置、电气绝缘线路被击穿产生短路。
【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在石油库安全评价示例】 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在石油库安全评价示例】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在石油库安全评价示例唐开永(注册安全工程师、一级安全评价师)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是“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提出的分析评价方法,是在大量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中毒事故资料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从物质危险性、工艺危险性入手,分析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条件,评价事故的影响范围、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提出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该方法用于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价,能较准确地评价出系统内危险物质、工艺过程的危险程度、危险性等级,较精确地计算出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危险区域范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出工艺设备、人员素质以及安全管理三方面的107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集。
按照评价方法规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我们对xx油库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油品罐区评价如下。
1油品罐区的事故易发性b11评价油品罐区事故易发性b11包含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和工艺事故易发性b112两方面及其耦合。
1.1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油品罐区共计9个油品储罐,油品罐区平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储罐的基本情况如表1-1-1所示。
1图1-1油品罐区平面示意图表1-1-1储罐基本情况化学物质的主要化学特性如表1-1-2所示。
表1-1-2物质物化特性2选取汽油、柴油作为易发性评价的对象。
以汽油为例,列表1-1-3计算。
表1-1-3汽油事故易发性计算表1.2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b112从21种工艺影响因素中找出油品罐区工艺过程实际存在的危险,在以下几方面有特殊表现,构成工艺过程易发性。
物质事故易发性与工艺事故易发性之间的相关性用相关系数wij表示。
如表1-2-1所示。
二者耦合成为事故易发性b11。
表1-2-1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b112与相关系数wij柴油是三级易燃液体,同理计算,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36。
31.2事故易发性b11事故易发性b11计算为:b11=73.44×(50×0.9+30×0.5+20×0.7+30×0.7)+36×(50×0.9+30×0.5+20×0.7+30×0.7)=10396.82油品罐区的伤害模型及伤害—破坏半径由于汽油和柴油均属于易燃液体,因此其伤害模型为池火灾伤害模型。
油库区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

油库区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
油库区是一个危险性较高的场所,涉及到石油及其化工产品等危险物品,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油库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油库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油库区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场地辨识:通过对油库区场地特点的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地势低洼、观察台位置不佳等,进一步明确危险源范围和影响范围。
2. 危险源清单:对油库区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地图和实地勘察,并制定危险源清单,包括各类储罐、加注设备、输油管道等。
3. 危险源评价:依据危险源清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评价,评估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后果和影响范围,从而明确其重要程度,方便进一步推进管理控制措施。
4. 造成危险的场景分析:在对危险源清单进行评价后,对危险源可能产生的事故场景进行分析,从而更加具体地了解可能发生的事故,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5. 危险源控制策略:依据上述评价和场景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以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并针对不同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紧急应对预案。
6. 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结合现有的管理措施,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确定需要采取的措施,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油库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辨识结果以及对应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以确保油库区的安全生产环境及管理控制效果。
危险源(重大)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重大)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目的第一条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其风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为建立实施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第二章危险源分类第二条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结合工程特点,将危险、危害因素确定为20种基本类型:(一)、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二)、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三)、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四)、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五)、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六)、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七)、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八)、火灾;(九)、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十)、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十一)、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十二)、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十三)、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十四)、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十五)、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十六)、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矿山、井下、坑道作业还有冒顶片帮、透水、瓦斯爆炸等危险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库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过程
油库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过程
油库区作为石油存储和供应的核心区域,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为了确保油库区的安全,需要对其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库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主要包括确定辨识范围、识别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制定防控措施、实施整改措施、定期检查与更新、培训与教育等方面。
一、确定辨识范围
首先,要明确油库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范围。
这包括油库区内的储存设施、输油管道、装卸设施、消防设施等。
在确定辨识范围时,应结合当地的法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现场实际情况。
辨识范围应具有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所有可能存在危险的区域都被纳入考虑。
二、识别危险因素
在确定了辨识范围后,需要对油库区内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
这些危险因素可能包括:
1.防火安全问题,如火源控制不严、消防设施不足或失效等;
2.泄露事故,如管道或储存设施损坏导致的石油泄露;
3.爆炸事故,如油气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导致的爆炸;
4.人员安全问题,如操作失误、缺乏安全培训等。
三、评估风险程度
在识别出危险因素后,需要对它们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评估应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以及可能的损失范围。
例如,储存设施的火灾风险可能较高,因为火灾可能导致大量石油燃烧和严重的人员伤亡。
而装卸设施的石油泄露风险可能较低,但泄露量可能较大,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四、确定重大危险源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可以确定油库区的重大危险源。
这些重大危险源可能包括防火安全问题、管道和储存设施的泄露事故、达到爆炸极限的油气混合物以及人员操作失误等。
针对这些重大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五、制定防控措施
针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例如:
1.严格控制火源,加强火源管理,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2.对管道和储存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石油泄露事故的发生;
3.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实时监测油气混合物浓度,防止达到爆炸极限;
4.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5.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6.六、实施整改措施
在制定防控措施后,应组织实施整改措施。
这包括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监督和跟踪整改效果。
确保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对于未能及时整改的问题,应制定相应的临时措施,以降低风险。
七、定期检查与更新
为了确保油库区的安全,应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专项检查和更新。
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或存在的危险因素。
检查应包括相关设施的运行状况、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等。
同时,应根据检查结果及时更新防控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八、培训与教育开展针对油库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活动非常重要。
培训内容包括油库区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的演练、安全操作规程等。
通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工作人员对危险的敏感度提高员工对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有助于防止事故的发生将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和应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