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巨人的花园 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7《巨人的花园》 (教案)

《巨人的花园》教案一、教学内容《巨人的花园》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7课,讲述了一个自私的巨人在孩子们的启发下,学会了分享和关爱,最终找到了真正的快乐。
本文通过巨人的变化,向学生传达了分享、关爱和快乐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揣摩人物心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培养合作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想象,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分享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1. 揣摩巨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2. 体会分享、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快乐吗?你们认为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呢?(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快乐的故事——《巨人的花园》。
2. 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2)用直线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理解它们的意思。
3. 小组合作(1)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2)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4. 朗读感悟(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2)通过朗读,体会巨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分享、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六、板书设计《巨人的花园》自私——孤独——快乐分享关爱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朗读课文,体会巨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分享、关爱他人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巨人的花园》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分享、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6《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6《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故事,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人物情感。
2.掌握生字词:巨人、树干、蔓藤、庄稼、草丛。
3.能够复述故事内容,展开联想,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巨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形象人物。
难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图片、故事书籍、课件。
3.学具:学生练习本、钢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提问进行导入,引起学生对巨人的兴趣,并与学生分享与巨人有关的故事。
2. 学习故事(15分钟)教师讲述《巨人的花园》故事,引导学生注意故事情节中的关键部分和人物情感。
适时提问学生,确保他们有所理解。
3. 开展讨论(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激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写下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想。
4. 巩固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练习册上有关《巨人的花园》的练习,巩固故事内容及生字词的记忆。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小结,强调故事中重要的知识点,并鼓励学生多多思考,多读好书。
五、课堂延伸教师鼓励学生续写故事或将故事进行戏剧化表演,以此延伸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力。
六、家庭作业1.复习故事内容,写一篇感悟文章。
2.抄写生字词:巨人、树干、蔓藤、庄稼、草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在课后能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培养对文字的热爱和好奇心。
27《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 教案

27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一、学情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作者王尔德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巨人的花园有孩子们玩耍和没有孩子们玩耍的不同情况的对比描写,告诉我们:分享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第一课时着重识字,理清课文的结构,整体把握主要内容,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初步感受童话的魅力。
2.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砌、牌”等11个字,积累“柔嫩、丰硕”等13个词语。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积累字词,正确书写。
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美好。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情境激趣新课导入】1.欣赏故事:教师:点击视频,学生看视频,了解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
2.课题揭示:(1)揭示课文的体裁是童话故事;(2)揭示命题方式,让学生填空,进一步了解。
(3)教师:巨人的花园是怎样的,和其他的花园有什么不一样?3.走近作者。
第二板块【检查预习积累字词】1.预习检查:(1)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时,花园是怎样的:__________。
(3)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交流。
2.词语认读:教师出示本课生字词语(二类):“丰硕”等8个,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词语,连词读句子。
3.随图识字:4.析词连线:让学生把词语及相应的意思连线。
第三板块【书写指导掌握生字】1.生字新词:出示“硕、允”等生字及组词,要求学生观察笔画、认读、组词说句。
2.重点指导:(1)出示重点字:砌、牌、禁、啸、拆;(2)认读重点字;(3)明确重点字的笔画、部首、结构、音序;(4)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进行书写指导:砌:“切”的第二笔是竖提,要直而有力;牌:第二笔是短竖,起笔高于第一笔撇;第三笔是短横;第十笔是长撇,从“白”里面撇出;禁:上部第一个“木”捺变点;下部竖钩不穿出第二笔长横;啸:右部第二笔长横出头;短撇与点相呼应;拆:右部第一笔是短撇,最后一笔是长点。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7 课《巨人的花园》(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7课《巨人的花园》(教案)教学内容《巨人的花园》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一篇充满想象与哲理的童话故事。
故事讲述了巨人发现孩子们在他的花园里玩耍,起初他非常生气,将孩子们赶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巨人意识到没有孩子的花园失去了生机与快乐。
最终,他打开心扉,与孩子们共享花园,从而找回了快乐与温暖。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与人分享的快乐,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2. 课文录音3. 黑板、粉笔4. 学生自备笔记本、彩色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 精讲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巨人从自私到无私的转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强调与人分享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课题:《巨人的花园》2. 课文主题:与人分享,快乐无穷3. 课文重点:巨人从自私到无私的转变4. 课文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我与巨人的花园》的短文。
3. 与家长分享本课所学,谈谈自己对与人分享的理解。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引导学生体会与人分享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教案共2000字)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第27课《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了解作者(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作者的了解,清楚作者是英国作家,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童话。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了解作者王尔德。
王尔德(1854—1900),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 世纪英国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
主要作品: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诗歌《瑞丁监狱之歌》,童话《快乐王子》《少年国王》《夜莺与玫瑰》等。
本文改编自他的童话《自私的巨人》。
学习任务二初读故事学习字词(设计意图:学习生字,总结方法,既能学会本课的字词,又对理解词语的方法有所总结,又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1.出示自学要求:✱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次。
✱结合课文及插图,想象文中“巨人”的样子。
✱边读边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出示词语:丰硕欣赏尽情凄凉踪迹呼啸训斥脸颊叱责奇特覆盖装饰①师强调。
②说一说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难写字:牌、啸指导书写多音字:禁、似、结、乐5.出示近义词、反义词洋溢——充满允许——许可美丽——漂亮孤独——寂寞仍然——依然突然——忽然喧闹——喧哗增添——增加冷酷——残酷训斥——叱责凝视——凝望奇特——奇怪欢乐——痛苦漫长——短暂喧闹——安静凋谢——绽放冷酷——热情宽大——窄小允许——禁止奇特——普通自私——无私凶狠——和善6.词语理解。
学习任务三感知故事,梳理脉络(设计意图:初步感知文本内容,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后面体会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
)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情?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就把他们赶了出去,从此花园总是被冬天占领。
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竟然就跟来了。
但在花园最远的角落里,一个小男孩爬不上桃树,角落依然处在寒冷的冬天里。
巨人心软了,他把小男孩抱起来,放到树枝上,整个春天跟着都来了。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7 巨人的花园(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7 巨人的花园(教案)教学内容《巨人的花园》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巨人离开自己的花园,孩子们在其离去后进入花园玩耍,最终巨人回归,与孩子们共享花园的美好。
本文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传递了分享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主旨,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分享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主旨,把握故事背后的寓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巨人的花园》、PPT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巨人的花园,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探讨文章背后的寓意。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词语、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5. 互动环节:组织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故事情节,培养表达能力。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要点,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板书设计1. 《巨人的花园》2. 重点词语:巨人、花园、孩子、分享、和谐3. 文章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享、和谐作业设计1. 词语积累:抄写生字词,并用词语造句。
2. 阅读感悟:写一篇关于《巨人的花园》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3. 绘画创作: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描绘巨人花园的画作。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巨人的花园》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阅读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7《巨人的花园》(教案)

《巨人的花园》(教案)教学内容:《巨人的花园》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7课,是一篇童话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自私的巨人,他的花园里没有孩子,只有冬天。
后来,巨人的心被一个小孩所感动,他允许孩子们进入花园,从此花园里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故事通过巨人的变化,揭示了自私与分享、孤独与欢乐之间的对比,引导学生懂得分享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阅读童话故事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分享的重要性,树立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巨人的心理变化,以及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
2. 把握故事的主题,从中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2. 课文录音3.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园吗?为什么?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花园的故事——《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 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 自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2. 指名读课文,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巨人的心被小孩所感动。
”- “从此,花园里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4. 讨论交流:巨人的心为什么会被小孩所感动?花园里为什么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四、品读课文,感悟道理1. 自读课文,思考: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 指名读课文,交流自己的感悟。
3. 教师总结:分享是一种快乐,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五、巩固拓展,提升认知1. 出示巨人的花园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巨人,你会怎么做?3.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案)

27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正确读写“柔嫩、丰硕”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3.想象画面,从超常的人物与离奇的情节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童话的神奇。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直接揭题2、作者介绍3、小故事:有一次,王尔德给儿子讲刚创作的的童话——《巨人的花园》,讲着讲着,他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了,你知道王尔德说了什么?“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他流下眼泪。
“二、初读课文(一)初读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二)字词检测叱责砌起高墙禁止入内北风呼啸白雪覆盖冰雹疯闹凄凉鲜花盛开果实丰硕悦耳动听一缕阳光尽情玩耍拆除围墙(三)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很生气,就砌起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花园里只有冬天,直到有一天孩子们从墙洞里爬进花园,春天才又回到花园里。
后来巨人拆了围墙,花园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三、研读课文(一)读了这篇课文,巨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冷酷、自私)(二)巨人的心究竟是怎样地任性、冷酷,使春天都变得如此寒冷了呢?请大家读课文3到7自然段,边读边找出巨人说的话。
“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叱责到。
“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巨人自言自语道,“这是随便什么人都懂得的。
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玩。
”1、自由读读这两句话,你读出了什么?(生气、无情)2、谁能读好这两句话?3、引读:巨人怒气冲冲,大声嚷道————你们在这儿做什么?巨人瞪大眼睛,恶狠狠地说————巨人横眉冷对,大声斥责————(三)可见巨人的心里只有花园,没有孩子啊,我们刚才从语言上感受到巨人的自私和冷酷,巨人还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3——7自然段,边读边找出巨人怎么做的?于是他在花园的四周砌了一道高墙,挂出一块布告牌:禁止入内违者重惩1、巨人做了哪两件事呢?(砌墙,挂布告牌)2、那高高的围墙,这无情的告示牌,禁止了谁入内?(孩子们)3、仅仅禁止了孩子们入内吗?还禁止了什么入内?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课题巨人的花园年级四课时第一课时备课人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巨人的花园》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走近奇妙的童话”的一课。
体现了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本篇课文是王尔德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
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
这篇童话要让学生明白是巨人的自私、冷酷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教学生懂得分享。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培养想象力,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简洁的文字写出自己学文的感受。
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组成的新词。
将学文与学词结合起来,丰富词语积累;感受花园情景及人物态度的变化。
2.通过朗读感悟童话表达上的特点,并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感受童话的魅力,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明白童话寓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交流谈话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是的,老师也很喜欢。
我喜欢童话鲜活的角教学过程色、离奇的情节、优美的语言、美好的情境,但我最最喜欢的,则是童话中所蕴含的真、善、美。
今天,老师要邀请大家去一个地方——巨人的花园。
2.板书课题:26.巨人的花园3.齐读课题:谁的花园?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的呢?在这个花园里又发生了怎样的有趣的故事呢?就让我们一起到“巨人的花园”中做客,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关于花园的句子或段落。
(2)教师巡视,倾听学生的朗读,随机指导或个别检查。
2.集中学习词语,借助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要想走进花园,我们还得需要一把钥匙,你瞧这把钥匙上写满了词语,谁来读。
第一组:丰硕柔嫩呼啸凄凉(1)“嫩”鼻音很难读,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2)这组词是描写什么的?(花园)你真会读书。
大家一起读。
(3)在课文中找到含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自己来读一读,感受花园的情景及变化。
第二组:叱责自私脸颊拆除(1)“叱”翘舌音读准了,真棒,“颊”比较容易读错,再来读一遍“脸颊”(2)这组词语描写的是谁呀?(巨人)找的真准,请你来当小老师领读。
(3)谁能快速在文中找到描写巨人的句子,谁来读一读。
第三组:搂住、亲吻、玩耍、欢叫(1)第三组词语谁来挑战,描写的是谁呢?(孩子们)(2)都和孩子有关呀,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3)同座位合作,在文中找到描写孩子的句子,读一读。
三、品味探究,感受花园之美(一)感受花园之美1. 巨人的花园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走进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屏显课文的第2段(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2)听完了同学的朗读,巨人的花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可爱漂亮很大】你能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可爱,具体表现在哪里?大,具体是从……表现出来的?)3.读中学表达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
王尔德这位作家,先总写“可爱与大”的特点,接着具体描述园子如何“可爱与大”。
在写“可爱”这一特点时,先介绍植物的多样与漂亮——在写鸟儿们的欢快——最后写孩子们的欢叫。
在介绍“大”的特点时,作家用“长满到处十二棵,鸟多,孩子多……”这些词语。
作者观察得仔细,描写得有条理,读来层次分明。
4.看图展开想象(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巨人的花园如此美丽,所以“每天下午,孩子们总喜欢到巨人的花园里去玩。
”请同学们细细地观察插图。
(播放配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补充。
)这真是一个可爱的大花园呀,好欢乐呀!一起读第二段。
四、细读课文,感受花园之变七年后的一天,巨人回来了,回到了自己的花园,这是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读一读第7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语段,读悟体会(1)花园外巨人的花园还是那个可爱的大花园吗?其他地方的春天是什么景色?(出示:春天来了,乡下到处开着小花,到处有小鸟歌唱。
)你瞧,这两个“到处”说明别的地方风景很美,春天已经来了)然而,巨人的花园呢?(出示:单单在巨人的花园里,仍旧是冬天的景象)你瞧,通过一对比,显得巨人的花园格外凄凉。
春天来了,其他地方的春天是——巨人的花园却是——(2)花园内小鸟、桃树和花儿看到告示牌会有什么反应?想想它们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时最高兴的是谁?(雪、霜、北风、雹)为什么?请你读出“得意”“肆无忌惮”的语气。
你瞧,作者通过花园内景物的描写,对比突出了花园前后的变化。
2.现在的花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凄凉、荒凉、寒冷、不温暖、不美丽)3.读中体会,集中汇报,交流感受。
你还划出了哪些描写花园的句子或段落?(自由读)(1)当巨人赶走孩子们后,花园里(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凄凉一片)(2)当孩子们从墙上的小洞偷偷爬入花园后,花园里(出现了奇特的景象,阳光明媚,草翠花开,春意盎然)(3)当孩子们再次逃走后,花园里(又出现了冬天的景象。
凄凉。
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师边总结边贴板贴:小结花园之变:可爱——凄凉——奇特——凄凉——乐园五、精读课文,探究变化之因你认为花园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巨人说的话。
1.抓住巨人的语言,体会人物形象巨人是怎样赶走孩子们的?你找到巨人说的话了吗?谁来读一读。
(出示)①“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叱责道。
②“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巨人自言自语道,“这是随便什么人都懂得的。
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玩。
”2.展开想象,体悟人物内心。
巨人为什么这么生气要赶走孩子,巨人在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孩子们在花园里乱蹦乱跳,会踩坏我的绿草地,会折断花枝,会破坏花园的美……)请你再来读读。
这个巨人好像还不够生气呀,你再试试。
哦,像这样大声严厉的指出别人的错误就是叱责。
瞧,叱里面就藏着一张嘴巴呢,我们一起来叱责~(齐读)3.角色扮演,有感情地朗读请同学们来演一演、当一当巨人,看谁能把巨人说的话读好。
在练习之前,想一想,巨人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
做到这一点,就能把这几句话读好。
下面以前后四个同学为一小组,练习读,看哪些同学读的好。
4.抓住人物行为,体会人物形象。
巨人除了语言,还做了什么事来赶走孩子们呢?(1)(出示:于是他在花园的四周砌了一道高墙,挂出一块布告牌:禁止入内违者重惩)巨人马上就──(课件出示:砌墙动画)而且还挂出布告牌(课件出示:“禁止入内违者重惩”告示牌)看到这个牌子,你们还敢进去吗?为什么不敢进去呀?会受到重重的惩罚。
(2)说话训练。
课件出示:一堵墙围住了孩子的脚步,也围住了,只留下了。
(3)此时的巨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几个词语概括。
大家说得真好!巨人真是太——?(霸道、可怕、自私、无情、厉害……)5.认识巨人变化过渡语:这么自私、可怕的巨人,谁见了都会吓得纷纷逃窜,可是有一个小男孩他却没有走,他是怎么面对巨人的呢?(1)请一个同学读第13自然段。
(2)巨人看到小男孩心里明白什么?(2)醒悟后的巨人不再自私、冷酷,他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动画情景。
板书:拆墙。
课件出示:动画告示牌)6.帮巨人写标牌(1)虽然巨人拆除了围墙和警示布告牌。
可是,孩子们都害怕了,不敢来了,巨人为了能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他美丽的花园,想请在座的同学们帮帮忙,帮他重新写一块告示牌,让孩子们都回来。
(课件出示:空白告示牌)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忙吗?(2)分小组写告示牌。
(3)指名说,并把写好的告示牌展示出来。
相信孩子们看到了这么暖心的布告牌一定愿意来玩!8.从这变化中,巨人明白了唤来寒冬的,是他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同学们,你明白了什么?(板书:分享快乐)整理巨人的板贴(巨人自私冷漠心软分享)9.改课题,体会巨人的幸福。
巨人把花园还给了孩子,我们来看课题——“巨人的花园”现在变成了谁的花园?花园是巨人的和花园是大家的,哪个阶段巨人更幸福?为什么?巨人用分享的心换回了春天。
从那以后,巨人又是怎样和小朋友们相处的呢?你能找到与老师给出的插图相对应的语句吗?学生找、读相应文段。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就是最美的花朵。
老师希望我的花朵们以后也能像巨人一样,能把自己的快乐与他人分享,做个真正幸福的人。
七、指导写字1.出示牌、啸、颊。
指名读。
2.标记相互关键笔画。
(1)牌字注意“卑”的撇。
(2)啸字注意两点的方向,注意笔顺先写两边的竖撇和竖,再写中间的撇和点。
(3)颊字注意点和撇。
3.学生书写,教师讲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