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整理资料

合集下载

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化学)

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化学)

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总结设计药物合成路线的方法: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逐步综合法、追溯求源法(逆合成分析法)逆合成习题杂环章节①②③Hantzsch 吡啶合成法二、书本重要反应1. P15益康唑(为上面的第1题)2.P16克霉唑3. P20普萘洛尔4. P29盐酸苯海索5. P36美托洛尔6. P41 三氟拉嗪7. P47克霉唑8. P51 呋喃丙胺(即为上面的第7题)9. P75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10. P82 乙胺嘧啶名词解释1.硫酸脱水值(Dehydrating value of sulfuric acid, D. V. S.):混酸硝化反应终了时废酸中硫酸和水的比值。

D. V. S.=混酸中的硫酸(%)/废酸中的水量(%)2.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涉及和生产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并且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

3.原子经济性: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以实现最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原子经济性可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

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分子量/全部反应物的分子量总和)×100%4.环境因子(E):E因子是以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量的多少来衡量合成反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E-因子=废物的质量(kg)/预期产物的质量(kg)环境商(EQ):环境商(EQ)是以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量的多少、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在环境中的毒性行为等综合评价指标来衡量合成反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EQ = E×Q 式中E为E-因子,Q为根据废物在环境中的行为所给出的对环境不友好度。

5.离子液体:室温离子液体简称离子液体,就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这种液体完全是由离子构成的。

6.TEBA:苄基三乙基氯化铵(CH3CH2)3N+CH2PhC-TBA:四丁基碘化铵(C4H9)4N+I-或者四丁基硫氢化铵(C4H9)4N+HSO4-18-冠醚-6(简写18-C-6)二苯基18-冠醚-6 二环己基18-冠醚-67.D/L:表示分子的构型,根据与参考化合物D-或L-甘油醛的构型的实验化学关联而确定,常用于氨基酸和糖类的命名,但最好还是使用R和S表示。

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一、制药工艺学是指将原料药或中间体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药物配方、药物制备、包装和检验等技术过程,加工成符合药品注册批准文书要求的成品药的学科。

制药工艺学对药物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依靠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方法,确保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安全有效的药品。

二、药物生产的工艺流程1.原料药的生产原料药生产是整个制药生产的基础,原料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成品药的质量。

原料药的生产包括原料药的合成、提纯、结晶、干燥等环节。

在原料药生产中,要特别注意反应条件的控制、反应过程的监控以及产品的提纯和析出等关键环节。

2.中间体的生产中间体在药物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原料药合成的核心环节。

中间体的生产工艺需要对合成路线、反应条件进行合理设计,并且要注意反应物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等方面。

3.成品药的制备成品药的制备是制药工艺学的最终环节,包括配方确定、制剂工艺的开发、生产工艺的设计、生产设备的选择等。

在成品药的制备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问题。

三、药物生产中的质量控制1.原料药、中间体和成品药的质量控制药物的质量控制是制药工艺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对原料药、中间体和成品药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需要对原辅料的质量、反应过程的控制、产品的纯度、含量、溶解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检验。

2.环境条件的质量控制药物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对药物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生产环境的洁净度、湿度、温度等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

3.生产设备的质量控制生产设备对药物的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质量稳定。

1.危险性品的防护在药物生产中会接触到一些危险性品,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生产人员的安全。

2.工艺操作的安全控制药物生产工艺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确保操作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3.废物处理的安全控制废物处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对废物处理进行严格控制,做到安全处理废物。

制药工艺学资料

制药工艺学资料

1、我国药物的三大药源指的是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草药。

2、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药物、天然生物药物、医学生物制品。

1、生化活性物质浓缩可采用的方法有盐析浓缩、有机溶剂沉淀浓缩、用葡聚糖凝胶浓缩、用聚乙二醇透析浓缩、超滤浓缩、真空减压浓缩与薄膜浓缩。

2、生化活性物质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减压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等。

3、冷冻干燥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利用水的升华性能而进行的一种干燥方法。

4、固定化酶常采用的方法可分为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和共价键结合法四大类。

5、由于目的蛋白质和杂蛋白分子量差别较大,拟根据分子量大小分离纯化并获得目的蛋白质,可采用(C )A、SDS凝胶电泳B、盐析法C、凝胶过滤D、吸附层析6、分离纯化早期,由于提取液中成分复杂,目的物浓度稀,因而易采用( A )A、分离量大分辨率低的方法B、分离量小分辨率低的方法C、分离量小分辨率高的方法D、各种方法都试验一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1.固相析出法主要包括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结晶法及其它多种沉淀方法等。

2.按照一般的习惯,析出物为晶体时称为结晶法,析出物为无定形固体则称为沉淀法。

3结晶包括三个过程:(1)形成飽和溶液;(2)晶核形成;(3)晶体生长。

4.、晶体的质量主要是指晶体的大小、形状和纯度等3个方面。

1、在一定的pH和温度下改变离子强度(盐浓度)进行盐析,称作(A )A.K S盐析法B.β盐析法C.重复盐析法D.分部盐析法2、盐析法与有机溶剂沉淀法比较,其优点是(B )A.分辨率高B.变性作用小C.杂质易除D.沉淀易分离3、将配基与可溶性的载体偶联后形成载体-配基复合物,该复合物可选择性地与蛋白质结合,在一定条件下沉淀出来,此方法称为(A )A.亲和沉淀B.聚合物沉淀C.金属离子沉淀D.盐析沉淀4、影响晶体大小的主要因素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 D )A.过饱和度B.温度C.搅拌速度D.饱和度1、吸附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吸附剂,如活性炭、淀粉、大孔吸附树脂等;另一类是无机吸附剂,如白陶土、氧化铝、硅胶、硅藻土等。

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初中

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初中

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初中一、制药工艺学的概念制药工艺学是指将药物原料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处理,制备成满足药用要求的药品的过程。

它是现代药物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是药品生产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之一。

二、制药工艺学的主要内容1. 药物原料的提取和精制药物原料一般来自于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通过提取和精制,将其纯化为固体、液体或气体的药物原料。

2. 药物合成通过化学反应合成出具有特定治疗作用的药物。

包括有机合成、无机合成、生物合成等方法。

3. 药物制剂的生产工艺将药物原料或合成的药品与辅料按照一定的配方和工艺要求,制成适合于人或动物用药的物理状态和剂型。

4. 药品包装包装是药品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保护药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可以方便药品的使用和储存,因此包装工艺也是制药工艺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5. 药品质量控制药品质量控制是制药工艺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药品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检验、稳定性试验等。

6. 药品生产设备药品生产设备是实施药品生产工艺的主要条件之一,包括反应釜、干燥设备、填充设备、包装设备等。

7. 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过程监控、品质管理、安全管理等,它是保障药品生产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三、制药工艺学的基本原理1. 质量原理质量是药品的生命,制药工艺学中的每个环节都要以质量为中心,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安全原理制药工艺学中的生产设备、工艺和工作人员都要遵循安全原则,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3. 经济原理制药工艺学中要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药品的合理价格。

4. 环保原理制药工艺学中的生产过程要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四、制药工艺学的发展方向1. 绿色制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制药正逐渐成为制药工艺学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绿色工艺和绿色原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 智能制药智能制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药品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制药工艺学资料

制药工艺学资料

制药工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发酵制药:利用制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通过发酵,代谢合成药物,然后从中分离提取,精制纯化,获得药品的过程。

2 干扰素: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避免细胞产生的一组机构类似物,功能接近的细胞因子。

3 CHO:中国仓鼠、卵巢上皮样细胞系。

4 EPO:红细胞生成素。

5 前体: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合物,被直接结合到目标产物分子中,而自身的结构无多大的变化。

6促进剂:促进产物生成的物质,但不是营养物,也不是前提的一类化合物。

7培养基: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配置的多种营养物的混合物。

8生长因子:维持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有机物质,不起碳源和氮源作用。

9消泡剂:降低泡沫的液膜强度和表面黏度,是泡沫破裂的化合物。

10 泡沫:气体分散在少量液体中,气体与液体之间被一层液膜隔开就形成了泡沫。

11发酵终点:最低成本获得最大生产能力的时间。

12 分批灭菌操作:配置好培养基输入发酵罐内,直接蒸汽加热,达到灭菌要求的温度和压力后持续一段时间,再冷却至佛教要求温度。

13 连续灭菌操作:培养基在发酵罐外经过一套灭菌设备连续的加热灭菌,冷却后送入已灭菌的发酵罐内的工艺过程。

14基因工程菌:微生物为操作对象,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表达的外源基因或过量或抑制表达自身基因的工程生物体。

15天然培养基:直接取自于动物组织提取液或体液作为培养基。

16 合成培养基:用化学成分明确的试剂配制的培养基。

17 无血清培养基:全部用已知成份组配,不加血清的合成培养基。

18生长基质:改变生长表面特性,促进细胞贴附的物质。

19 接触抑制:细胞在生长基质上分裂增殖,逐渐汇集成片,当每个细胞与其周围的细胞相。

互接触时,细胞就停止增殖。

20贴壁依赖性细胞:需要有适量带电荷固体或半固体支持表面才能生长的细胞。

21非贴壁依赖性细胞:不依赖固体支持物表面生长的细胞,可在培养液中悬浮生长。

22兼性贴壁依赖性细胞:对支持无的依赖性不严格,即可贴壁生长,也可悬浮生长。

制药工艺学整理(化学制药)

制药工艺学整理(化学制药)

第一章绪论1.化学合成制药:全合成制药,半合成制药,手性制药 p5第二章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1.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基本内容:针对已经上市的药物或临床研究申请的药物,研究如何应用有机化学合成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出适合工业生产的合成工艺路线。

意义:满足需要,占住先机,改进革新。

p21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方法: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光学异构拆分法 p222.追溯求源法:益康唑先拆分C-O键(a),后拆分C-N键(b) p253.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1)化学合成途径简捷;2)所需的原辅材料品种少且易得,有足够数量的供应;3)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多步反应连续操作;4)反应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安全无毒;5)设备条件要求不苛刻;6)三废少且易于治理;7)操作简便,经分离提纯易达到药用标准;8)效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p264.化学反应类型的选择:工业生产倾向采用“平顶型”反应5.合成步骤:直线方式,汇聚方式第三章化学制药的工艺研究1.合成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配料比,溶剂,温度和压力,催化剂,反应时间及其监控,后处理,产品的纯化和检验 p292.化学反应的内因:反应物和反应试剂分子中原子的结合状态、键的性质、立体结构、官能团的活性,各种原子核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物化性质等。

化学反应的外因:配料比,反应物的浓度与纯度、加料次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与压力、溶剂、催化剂、pH值、设备条件、反应重点控制,产物分离精制,质量控制等。

p293.双分子反应: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p314.可逆反应:正反应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逆反应速度随时间逐渐增大,直到两个反应速度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5.反应物浓度和配料比的确定p321)可逆反应:增加反应物之一的浓度,或除去生成物之一2)生成物取决于某一反应物:增加该反应物浓度3)一反应物不稳定:增加该反应物浓度,保证足够量的反应物参与主反应4)主副反应物不同:增加主反应用量,抑制副反应5)存在连续反应或副反应:反应的配料比小于理论配比,反应到一定程度后停止反应6.催化剂活性:催化能力,反映催化剂转化反应物能力的大小影响因素:温度,助催化剂,载体,催化毒物 p387.三氯化铝,三氟化硼(Lewis酸催化剂) p398.相转移催化反应影响因素:催化剂,搅拌速度,溶剂,含水量 p41第四章手性制药技术1.化学法制备手性药物:化学拆分,化学合成 p492.生成非对应异构体后的拆分方法:柱色谱法,结晶法 p50第五章氯霉素生产工艺1.氯霉素结构式O2ClClO2.结构性质:2个相连的手性中心,4个光学异构体,D-苏型有效 p583.合成路线:苯甲基为起始原料:苯甲醛,对硝基苯甲醛苯乙基为起始原料:苯乙酮,对硝基苯乙酮,苯乙烯,对硝基苯乙烯4.对硝基苯乙酮制备:对硝基乙苯在催化剂硬脂酸钴和乙酸锰作用下与氧化剂进行的游离基反应。

制药工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制药工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制药工艺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第二章药物制备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1.药物制备工艺路线的设计方法:类型法反应法、分子对称法、逆合成法、模拟类推法、光学异构体拆分法。

2.全合成(概念):以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备的方法。

3.半合成(概念):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备的方法。

4.逆合成法(概念):从药物本身出发,一步步倒推出合成此药物的各种合成路线和起始原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合成法。

5.逆合成转化的一般顺序(简答):①由目标分子结构和反应性决定逆合成顺序。

②从合成角度考虑合成转化顺序。

③从合成反应优化合成转化顺序。

6.分子对称法(概念):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往往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这就是分子对称法。

7. 药物制备工艺路线的考察、选择①化学反应的选择平顶型——易于控制尖顶型直线型装配方式汇聚型装配方式——一般多选汇聚型,此类型收率较高。

③原辅料供应基本要求是价廉易得,利用率高。

第三章药物工艺路线反应条件研究1.内因(概念):主要指参与反应的分子中原子的结合状态、键的性质、立体构型和构象、功能基的活性、各种原子和功能基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物理性质等,它们都是设计和选择合成路线的理论依据。

2.外因(概念):主要指反应时的配料比、温度、溶剂、pH值、压强、反应时间、反应终点控制、产品后处理和设备状况等。

3 .简单反应(概念):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

4.复杂反应(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

如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等。

5.双分子反应(概念):即二级反应,是分子碰撞时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应,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6. 平行反应:又称竞争反应,是一种复杂反应,即在同一个反应物系统中同时进行着几种不同的化学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制药工艺复习整理

制药工艺复习整理

制药工艺复习整理第一章绪论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 (Good Clinical Practice)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药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研究对象药物生产过程共性规律及应用,包括制备原理+工艺路线+质量控制2.主要内容a)实验室(小试)工艺工艺路线设计与选择,反应与产物合成的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质控标准与方法学b)中试放大工艺工艺参数的影响因素,工业化工艺研究与优化c)在车间生产若干批号后,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制定或修订生产工艺规程,工艺验证,产品的安全有效生产3.药物生产过程分类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制剂工艺学4.制药工艺要求最安全、最经济、最便捷、绿色工艺(三废:废水、气、渣)5.生物制药工艺以生物体和生物酶反应过程为基础,生产制造出商品化药物的工艺。

上游工艺/生物加工过程:以生物材料为核心,目的在于获得药物,包括菌株与细胞系的建立、微生物发酵/细胞培养工艺等下游工艺/生物分离过程:以药物后处理为核心,包括提取、分离、精制工艺、产品质量检测及保证等。

6.化学制药工艺学全合成制药:磺胺嘧啶,阿司匹林,普鲁卡因半合成制药:多烯紫杉醇,头孢类抗生素手性制药:阿托伐他汀,阿奇霉素7.传统生物制药技术a)天然生物材料的提取b)微生物发酵制药c)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制药8.现代生物技术制药a)基因工程技术制药b)抗体工程技术制药c)合成生物技术制药第十一章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11.1概述一、定义与命名1.定义由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产生的(或化学合成获得的)能在低微浓度下选择性抑制或杀灭其他生物的有机物质。

2.命名原则根据来源生物的属名。

青霉素根据化学结构的性质。

四环素一些习惯性俗名、发现的地名等。

井岗霉素二、分类三、抗生素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第一条途径: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制药工艺整理资料
1.制药工艺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化学制药工艺学、中药制药工艺和生物技术制药
2.化学制药厂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3.研究的程序:一般分为实验工艺研究和中试放大研究两个阶段。

4.我国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方向:
1、化学制药工业向创制新药和改进生产工艺方向发展
2、开发新剂型,改造老剂型
3、实现中药现代化
(1)改进生产技术和设备
(2)建立中药质量指标和控制体系
(3)现代中药新剂型
5.GMP的基本知识:药品生产五大要素:人、机、料、法、环
8.GMP的三大目标要素:将人为的差错控制在最低的限度
防止对药品的污染和降低质量
保证高质量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篇化学制药工艺
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与选择
1.几种药物工艺路线设计方法:
第一、类型反应法第二、分子对称法
第三、追溯求源法(又称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第四、模拟类推法
7.追溯求源法的适用范围:
药物分子中具有如C-N, C-O, C-S等碳杂原子从这些易拆键入手,选择结合点,然后追溯求源最后到已知的简单的起始原料,进而设计出药物的合成路线。

追溯求源法也适合于分子中含有C≡C、C=C、C-C键化合物的设计。

2、例④盐酸黄连素工艺路线的设计
——模拟巴马汀的合成方法
9.外消旋体拆分方法:非对映异构体结晶拆分法
诱导结晶拆分法(也叫播种结晶法)
微生物或酶作用下的拆分法
色谱分离法
化学反应类型的选择:相同的化合物引入同一个功能基,同时还存在两种极端的反应类型,即“平顶型”和“尖顶型”。

12.什么样的反应步骤采用“一勺烩”工艺?
在合成反应中,若一个反应所采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可将两步或几步反应按顺序,不经分离,在同一反应罐中进行。

13.进行“一勺烩”工艺的前提?
必须弄清出各步的反应历程和工艺条件,进而了解反应进程的控制,副反应产生的杂质及其对后处理的影响,以及前后各步反应的溶剂、pH、副产物间的相互干扰和影响。

第三章制药工艺的研究与优化
1. 工艺研究的内容:↓
反应物浓度与配料比、溶剂、催化、传热、反应时间及反应终点的监控、纯化
技术、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
2.概念(名解)
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

非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要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称为非基元反应。

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称为简单反应。

复杂反应—两个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则称为复杂反应。

如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等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度,提高反应的选择性,降低副反应的速度,减少副产物,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

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为何能提高产率
选择催化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7.随粘度增高的各种搅拌器使用顺序为推进式、涡轮式、桨式、锚式和螺带式
8. 判定终点的方法:
(1)可采用一些简易快速的物理或化学方法:
如测定其显色、沉淀、酸碱度等;
也可采用薄层色谱、气相色谱、纸色谱等。

(2)也可根据反应现象、反应变化情况、以及反应生成物的物理性质来判定反应终点。

如比重、结晶形状等,有很多实例。

第四章化学制药工艺的放大
1.制药工艺的研究一般可分为实验室、中试放大和工业化生产三个阶段。

实验室规模:1L
小试是实验室规模的10-20倍
中试是小试规模的50-100倍
工业化是中试规模的10-100倍
目前有四种基本的方法:
一、逐级经验放大
二、相似模拟放大
三、化学反应过程理论指导放大
四、数学模型放大
2、为什么要制订生产工艺规程
(生产工艺规程的作用)
(1)生产工艺规程是组织工业生产的指导性文件
(2)生产工艺规程也是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
(3)生产工艺规程又是新建和扩建生产车间或工厂的基本技术文件
第五章制药厂“三废”的防治
1.(区分)
生化需氧量(BOD)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K2Cr2O7或KMnO4)使污染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

BOD5——即5日生化需氧量,表示在20℃下培养5日,1L水中溶解氧之减少量。

2.废水处理级数
一级处理——预处理
二级处理——生化处理
三级处理——深度处理
3.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按作用原理一般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

4.“三废”防治的措施:
一、采用新工艺
二、循环套用
三、综合利用与资源化
四、改进生产设备并加强设备管理
5.循环套用母液如何减少“三废”?(简答)
母液中既含有未反应完全的乙酸钠,又含有一部分中间体(乙酰化物),将母液按含量替代乙酸钠直接用于下一批反应,不仅能降低原料消耗量,而且能提高收率,还能减少废水量。

7.表现水质污染状况的指标有许多项,其中
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pH值、悬浮物(SS)、有害物质含量等几项指标最为重要。

8.废气的处理
药厂排出的废气有以下几种:
1、含悬浮物废气(也称粉尘)
2、含无机物废气
3、含有机物废气
9.含悬浮物废气
常用处理方法有四种:
(1)机械除尘
(2)洗涤除尘
(3)过滤除尘
(4)静电除尘
12.废渣的处理
(1)综合利用法
(2)焚烧法
(3)填土法
第二篇中药制药工艺学
第八章前处理工艺
1.设计题:设计中药制药工艺
3. 中药净制的目的主要有:
(1)使药材达到一定净度标准,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2)便于进行切制和炮制
药用部位是指植物体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用药效果较强的某一完整或其中一部分植物器官。

4. 中药制药工艺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中药处方,运用工业化生产将中药材饮片制成一定规格制剂的技术过程。

中药材—挑选—洗药—切制—炮制、烘干—粉碎—筛分—包装
材进行净选、切制、炮制等制作而制成一定规格的炮制品,即饮片
后的中药进行软化,再切成片、段、块等的切制品,一般通称为生片。

材或生片经炒制、烫制、煨制、煅制等或炙法(加入液态辅料,如黄酒、米醋、姜汁、蜂蜜等,使渗入组织内部),再经炒制、蒸制、煮制等所得饮片称为制品。

6.传统干燥方法:
(一)晒干法(二)阴干法(三)传统烘房干燥
二、现代干燥方法
(一)热风对流干燥法
(二)远红外加热干燥法
(三)微波干燥法
(四)冷冻干燥
第九章提取工艺
1.提取原理分浸润、溶解、扩散3个过程。

3.回流提取工艺
又称索氏提取,主要用于酒提或有机溶剂提取药材。

有效成分回流提取完全的方法。

第十章分离纯化工艺
1.分离纯化原理
中药分离纯化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是看分离对象是非均相体还是均相体,而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2.先进新型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树脂吸附、膜分离技术、色谱分离、喷雾或冷冻干燥技术
9.吸附分离技术
吸附是指流体与固体多孔物质接触时,流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传递到多孔物质
外表面和微孔内表面并附着在这些表面的过程。

被吸附的流体称为吸附质,多孔固体颗粒称为吸附剂。

吸附达到平衡时,流体的本体相称为吸余相,吸附剂内的流体称为吸附相。

10.吸附分离的操作过程:预处理、上样、吸附、洗杂、洗脱、再生
第十一章浓缩工艺
1.几个重要概念
一次蒸汽:浓缩过程中直接用作加热的蒸汽叫一次蒸汽。

二次蒸汽:从溶液中汽化出来的蒸汽叫二次蒸汽。

单效浓缩:蒸发时产生的二次蒸汽直接冷凝或排出,不再循环利用的蒸发过程,称为单效浓缩。

多效浓缩:产生的二次蒸汽进行循环利用,用作另一蒸发器的加热蒸汽,将多个蒸发器串联,称为多效浓缩。

2.煎煮浓缩工艺:常压浓缩、减压浓缩
3.薄膜浓缩
升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料液布膜器
第十二章干燥工艺
1.干燥可分为对流干燥传导干燥辐射干燥介电加热干燥
其中对流干燥是制药过程中应用最普通的一种。

生物技术制药
1.微生物的菌种与选育方法:
(1)自然选育(2)诱变育种(3)现代菌种选育技术
①杂交育种②原生质体融合③基因工程技术
如何防止菌种的退化?发酵操作方式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连续发酵
发酵工艺控制温度 2.pH值3.溶解氧浓度4.搅拌速率5.发酵时间
为什么工业生产用的酶大多从微生物获得
(1)微生物种类多,即使是动植物体内存在的酶,也能从微生物中得到(2)微生物繁殖快、生产周期短、培养简便,可通过控制培养条件来提高酶的产量。

(3)微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各种遗传变异技术,能培养出高产菌株。

为什么要将酶固定化?
因为游离酶在水溶液中不稳定,一般不宜反复使用,也不易与产物分离,不利于产品的纯化。

而固定化酶具有如下优点:
(1)可以多次使用,稳定性提高;
(2)反应后,酶与底物和产物易于分离纯化;
(3)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可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和自动控制;
(4)酶的利用率更高。

酶的固定化方法有下述4种:吸附法,包埋法,共价键结合法,交联法。

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过程
获得目的基因组建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菌或细胞培养工程菌产物分离纯化除菌过滤
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为微生物生长的六大营养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