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药技术 教案-麸炒

合集下载

09第九章 炒法(3第二节加辅料炒--麸炒、米炒)

09第九章 炒法(3第二节加辅料炒--麸炒、米炒)


苍术
【 来 源 】 干燥根茎。 【历史沿革】 唐代有米汁浸炒、醋煮的方法。 至宋代出现麸炒(《衍义》)
【炮制方法】 1.苍术 取原药材,水泡,润透,切厚片。 2.麸炒苍术 麸入热锅,中火加热至冒烟时投 入苍术片,炒至深黄色。 每100kg苍术片,用麦麸10kg。 3.焦苍术 取苍术片,用中火加热,炒至焦 褐色

【炮制作用】 党参:益气生津 肺气亏虚-补肺汤;气血两亏-两仪膏 米炒党参:气变清香,能增强和胃、健脾 止泻作用。 脾气虚弱-参苓白术汤 中气下陷-参衣汤 蜜党参:增强了补中益气、润燥养阴、补 肺的作用。
【炮制研究】 片型较常见为段(1-.5cm), 但煎出率试验表明,厚片煎出率大 于段。

【炮制作用】 生苍术:祛风发汗,散寒。用于风湿痹痛 如治风湿痹痛的薏苡仁汤。 麸炒后:辛性减弱,缓和燥性,气变芳香,燥 湿健脾作用增强 二妙丸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如椒术丸。 ① 缓和辛燥之性,降低副作用 ② 扩大药用范围
【炮制研究】 苍术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苍术醇、苍 术酮。 麸炒后,挥发油含量下降,刺激性下降。
B.米炒
一、含义: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
同炒的方法,称为米炒
二、作用
1.判断药物的炮制程度 2.使药物受热均匀 3.吸附毒性成分
4.增强药物疗效(健胃和中、止泻痢)
三、工艺
米入热锅—炒至米冒烟—入药料拌炒至 米-焦黄或焦褐 药-挂火色 药:米=100:20

斑蝥
【 来 源 】 干燥虫体。 【历史沿革】 晋代有炙、炒、烧令烟尽 (《肘后》)等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 时代有糯米炒法(《雷公》)。共有17 种炮制方法,均须加热处理。

清炒法—炒炭法(中药炮制技术)

清炒法—炒炭法(中药炮制技术)
存性:内部(断面或粉末)应部分炭化,而不应完全炭 化甚至灰化,未炭化的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 叶、草类炭药仍可清晰辨别药物的原形。
二、实训药材 茅根、地榆、干姜
三、炒炭的方法
茅根炭的炒制方法 (1)净制:除去杂质,大小分档。 (2)预热:用中火加热,使锅温达到要求的温度。 (3)炒药:将净药物,倒入锅内,快速均匀翻炒,用中 火炒至外部呈焦褐色,手捻粉末成褐色时,喷淋少许清水, 灭尽火星,即为程度适中。 (4)出锅:快速出锅,摊开晾凉,除去碎屑。
1. 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如地榆、白茅根、槐花等,炒炭后增强止血作用; 如干姜、乌梅、荆芥、卷柏等,炒炭后产生止血作用。
2. 增强止泻、止痢作用 如地榆、乌梅等,炒炭后增强止泻痢作用。
3. 改变或缓和药性 如蒲黄,生品性滑,偏于行血化瘀,利尿通淋;炒
炭后性涩,长于止血。
课后作业
1. 实训报告:完成本次课的实训报告。 2. 预习:加辅料炒法 任务一:麸炒法。 3. 工艺设计:每个小组在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的基 础上,分别设计薏苡仁、山药、白术的炮制工艺。
清炒法
炒炭法
本次课的组织与安排
1. 复习旧课,布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 2. 介绍与本次课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 观看录像,各小组优化设计的炮制工艺 4. 老师示范,学生分组练习 5. 根据实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共同归纳总结 6. 周六到实训药厂顶岗实训
职业能力 1. 具备用炒药锅,对少批量药材炒炭的能力。 2. 具备用炒药机,对大批量药材炒炭的能力。 方法能力 1. 能通过学习和自学,掌握炒炭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 能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制定炒炭的炮制工艺。 社会能力 具有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炒炭的方法

中药炮制技术--麸炒法-

中药炮制技术--麸炒法-

米炒技能
【炮制作用及应用】
斑蝥生品------生斑蝥有大毒, 气味奇臭, 一般外 用, 以攻毒蚀疮为主;用于瘰疬瘘疮, 痈疽肿毒, 顽癣瘙痒等。
米炒斑蝥------米炒后降低毒性、矫正气味, 可供 内服。以通经, 破瘕散结为主。用于闭经, 癥瘕, 狂犬咬伤, 瘰疬, 肝癌, 胃癌等。
(羟基斑蝥胺、斑蝥素片---抗癌)
【炮制作用及应用】
生品僵蚕----辛散之力较强, 药力较猛, 用于惊痫抽搐, 肝风头痛等。
麸炒僵蚕----麸炒后疏风走表之力稍减, 长于化痰散结, 用于瘰疬痰核, 中风失 音等。
麸炒技能
[麸炒僵蚕](知识点扩充)
现今以麸炒为主流, 其他炮制方法也值得研究。 姜炙---增强化痰散结作用 醋浸---增强祛风定惊作用 盐炒---增强化瘰疬痰核作用 酒炒---能行药势, 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 其他加辅料制法, 如麸炒、糯米炒、面炒等主要作用 是矫臭矫味, 以免伤患者的胃气, 从而发挥疗效。
2.增强疗效: 党参米炒增强健脾止泻作用。
四、米炒方法
1.贴米法---将浸湿的米撒入热锅内,将其平贴于锅底,用中火 加热,待米冒烟时,投入净药物,轻轻翻动米上药物,炒至米呈 黄棕色,少数焦褐色或焦褐色时,取出,去米,放凉。
2.拌米炒---将米撒入温度适宜的热锅内,用中火加热,待米 冒烟时,投入净药物,拌炒至米呈黄棕色时,取出,去米,放凉
米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
炮制原理.斑蝥的有毒物质为斑蝥素,为一易 挥发的油状物,从其理化特性看,以米炒为宜。 1、斑蝥素在84℃开始升华,其升华点是110℃。 米炒时的锅温在120℃,正适合斑蝥素的升华, 又不至于温度过高,致使斑蝥焦化。 2.因斑蝥色泽较暗,炒制时不易观察炮制程度, 米炒火候以米色变深黄为准。

加辅料炒法—麸炒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加辅料炒法—麸炒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先将炒制器具预热至一定 程度,均匀撒入定量的麸皮, 中火加热,即刻烟起,随即投 入净僵蚕,迅速拌炒至黄色时 取出,筛去麦麸至规定的容器 内,将炮制好的药物盛放在洁 净的容器内,放凉后收藏。
每100kg净僵蚕,用麸皮 10~15kg。
-17-
四、成品性状
标题 文本
僵蚕: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表 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 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对, 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质硬 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 ,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 个。气微腥。味微咸。 -18-
-33-
三、麸炒枳壳炮制方法
先将炒制器具预热至一定程 度,均匀撒入定量的麸皮,中火 加热,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净枳 壳片,迅速拌炒至色变深时取出 ,筛去麦麸至规定的容器内,将 炮制好的药物盛放在洁净的容器 内,放凉后收藏。
每100kg净枳壳片,用麸皮 10~15kg。
-34-
四、成品性状
标题 文本
-9-
六、其他炮制方法
焦苍术 标题 炮制文本方法:取净苍术片,置已预
热好的炒制器具内,用中火加热,炒至
苍术表面呈焦褐,有火星时及时喷淋适
量饮用水,熄灭火星,再用文火炒干,
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成品性状:焦苍术形如苍术片,
表面焦褐色,有焦香气。
炮制作用:炒焦后辛燥之性大减
,以固肠止泻为主。用于脾虚泄泻,久
-3-
苍术炮制首见于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古代有醋 煮、酒煮、米泔浸后麸炒、米泔浸后醋炒、盐炒、蒸法、炒 黄、炒焦、烘制等方法。处方用名有苍术、麸炒苍术、炒苍 术、焦苍术、制苍术等。
《中国药典》2015年版载有苍术和麸炒苍术两种炮制品 。
-4-
二、生药饮片制备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一 麸炒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一 麸炒

第一节加辅料炒法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称为加辅料炒法。

加辅料炒法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易于粉碎和矫臭矫味等。

同时,一些辅料具有中间传热的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炒后的饮片色泽一致,外观质量好,质地酥脆。

根据固体辅料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

一、麸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至一定程度的方法,称为麸炒。

又称为“麦麸炒”或“麸皮炒”。

炒制药物所用的麦麸如未经处理者称净麸或清麸炒;麦麸经用蜂蜜或红糖制过者则称蜜麸炒或糖麸炒。

麦麸性味甘平,具有和中作用。

明代《本草蒙筌》有“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的记载。

故常用麦麸炒制补脾胃或作用强烈及有腥味的药物。

(一)目的1.增强疗效。

如山药、白术等。

2.缓和药性。

如苍术。

3.矫臭矫味。

如僵蚕。

(二)操作方法先用中火或武火将炒制容器烧热,再将定量的麦麸均匀撒入其中,至起烟时投入药物,快速均匀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麦麸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kg。

(三)注意事项1.辅料用量要适当。

麦麸量少则烟气不足,达不到熏炒要求;麦麸量多则造成浪费。

2.注意火力适当。

麸炒一般用中火,并要求火力均匀;炒制容器要预热适度;可先取少量麦麸投于其中预试,以“麸下烟起”为度。

如火力太小或预热不够达不到熏炒要求,成品色泽不够鲜亮。

3.麦麸要均匀撒布热锅中,待起烟投药。

4.麸炒药物要求干燥,以免药物粘附焦化麦麸。

5.麸炒药物达到标准时要求迅速出锅,以免造成炮制品发黑、火斑过重等现象。

枳壳【处方用名】枳壳、炒枳壳。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历史沿革】南北朝刘宋时代用麸炒;唐代以后有炒焦炙、麸炒、麸炒醋熬、米泔浸后麸炒、制炭、面炒、炒制、麸炒、火炮、煨、米炒、萝卜制、米泔水浸、麸炒、酒炒、醋炒、蜜水炒等法。

中药制药技术 教案-其他炮制技术

中药制药技术 教案-其他炮制技术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微教材一、必备知识(一)复制法1定义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称为复制法。

2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如半夏、天南星等药物的生品毒性较大,用白矾、生姜等辅料炮制后均能降低药物的毒性。

(2)改变药性:如天南星药性辛温,用苦寒的胆汁为辅料炮制后其性由温转凉,味由辛变苦,临床作用亦发生了变化。

(3)增强疗效:如半夏、白附子等,用一些辅料炮制后可以增强其临床功效。

(4)矫嗅矫味:如紫河车,用酒制后可以除去药物的腥臭气味,便于内服。

3操作方法复制法的操作方法和辅料视加工的具体药物而定。

一般有下列一些操作工序:100kg2kg18℃25℃0.2cm左右时,即可取出。

5干燥(1)晒干最好是晴天,薄薄地摊晒,上下午各翻动1~2次,待充分干燥即可。

(2)烘干置烘房或烘箱内烘干。

6注意事项(1)应取新鲜、成熟、饱满的果实或种子,要求发芽率在85%以上。

(2)适当的避光并选择有充足氧气、通风良好的场地或容器进行发芽。

(四)制霜技术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方法称为制霜法。

制霜法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分为去油制霜、渗出制霜、升华制霜、煎煮制霜等。

去油制霜技术1、定义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的方法称去油制霜法。

2、去油制霜的目的(1)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如巴豆,有大毒,泻下作用猛烈,去油制霜后可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2)消除副作用。

如柏子仁,其内含柏子仁油,具滑肠通便之功,这对体虚便溏患者不宜用,制成霜后,除去了大部分油分,可消除滑肠的副作用。

3、操作方法取原药材,除去外壳取仁,碾成细末或捣烂如泥,用多层吸油纸包裹,蒸热,或置炉边或烈日曝晒后,压榨,如此反复换纸吸去油,或直接压榨去油,至松散成粉,不再粘结为度。

4.注意事项(1)药物加热所含油质易于渗出,故去油制霜时多加热或放置热处。

(2)去油制霜用过的布或纸要及时烧毁,以免误用中毒。

加辅料炒法—麸炒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加辅料炒法—麸炒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炮制作用
炒薏 苡仁
长于健脾止泻,除湿作用较强
土炒 薏苡仁
缓其偏凉之性,增加补脾和胃止泻之功
炮制研究
麸炒工艺:甘油三油酸酯、多糖为指标, 最佳工艺为:炮制温度:210~220℃;
炒制时间:60秒; 麦麸用量:20%;
成品性状
炮制 品名
薏苡仁 麸炒薏苡仁 土炒薏苡仁
炒薏苡仁
成品性状
表面乳白光滑,质坚实,断面粉性 表面微黄色,微鼓起,略有香气 表面均匀挂一层细土粉
表面微黄色,略有焦斑,有香气
薏苡仁 炒薏苡仁
麸炒薏苡仁
不及
太过
土炒薏苡仁
炮制作用
薏苡仁
性偏凉,长于利水胜湿,清热排脓,除 痹
麸炒 薏苡仁
性偏平和,长于健脾止泻
六、代表性药材 薏苡仁
【处方名】薏苡仁、麸炒薏苡仁、土炒薏苡仁 炒薏苡仁
【来源】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炮制 品名
薏苡仁 麸炒薏苡仁
土炒薏苡仁
炒薏苡仁
炮制品种及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去皮壳杂质,筛除药屑 麦麸--均匀撒入--热锅--中火--起烟--净薏 苡仁--微黄色,略鼓起,---取出--筛去麦麸 伏龙肝细粉--文火--轻松滑利--净薏苡仁-挂土色--取出--筛去土粉 净薏苡仁--文火--微黄色,略鼓起--取出-筛去药屑
制火候
三、操作方法
色:黄色或 深黄色
一定 程度
出锅
气:药物与 焦麸香气
①比色: 药材:黄色或深黄色 麦麸:焦褐色
②闻气味:有药物与焦麸香气
四、程度判断
适应药物
健脾胃
作用峻烈
有腥臭味
注意事项
1.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 ~15kg 2.中火加热“麸下烟起”为锅温适中 3.麦麸均匀散布热锅中,顶烟投药 4.药物干燥,免黏附麦麸,及时出锅

中药炮制技术加辅料炒思政教案

中药炮制技术加辅料炒思政教案

中药炮制技术-加辅料炒思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药炮制中加辅料炒的概念、作用及常见辅料,掌握加辅料炒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加辅料炒的中药操作能力,能根据不同药材特点选择合适的辅料进行炮制。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医药文化,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中药炮制与加辅料炒1.1 中药炮制的概念与意义1.2 加辅料炒的定义及作用2. 常见辅料及其作用2.1 液体辅料2.2 固体辅料2.3 常用辅料的选用原则3. 加辅料炒的技术与方法3.1 液体辅料炒制法3.2 固体辅料炒制法3.3 特殊辅料炒制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药炮制与加辅料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法:演示加辅料炒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炒制技术。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加辅料炒的中药技能。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加辅料炒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中药炮制与加辅料炒的相关内容。

2. 药材和辅料:提供实际药材和辅料,供学生实践操作。

3. 教学视频:播放加辅料炒的操作演示,辅助学生学习。

4. 评价量表:用于对学生实践操作的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技术掌握程度。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炒制的中药质量,判断其操作是否符合要求。

3. 综合素质评价: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药炮制中加辅料炒的概念与作用。

常见液体辅料、固体辅料的选择与运用。

加辅料炒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2. 教学难点:不同药材特性与辅料的匹配。

加辅料炒制过程中火候与时间的掌握。

特殊辅料炒制方法的运用。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节共需45分钟。

2. 教学流程:10分钟:讲解中药炮制与加辅料炒的重点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微教材
一、必备知识
1、含义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

2、炮制辅料用净麦麸及用蜂蜜或红塘制过的麦麸炒制药物,前者称净麸炒或清麸炒,后者称蜜麸炒或糖麸炒。

麦麸为小麦的种皮,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具有和中健脾之功。

用麦麸炮制药物,可缓和其辛燥之性,增强其健脾和胃作用。

麦麸法的加热时间短,用量少,辅料主要起药性协同作用而无中间传热体作用。

3、炮制目的
(1)增强疗效。

白术、山药、神曲等可以增强健脾作用。

(2)缓和药性。

苍术、枳壳等可以缓和辛燥之性;枳实可以缓和破气作用,以免伤正。

(3)矫嗅矫味。

僵蚕可以矫正腥臭气味,便于服用。

4、炮制工艺
将锅预热,均匀撒入麦麸,待起烟,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投入锅中与麦麸翻炒,并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至深黄色,出锅,筛去麦麸,放凉。

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15g。

5、注意事项
(1)药物应经过净选加工、干燥处理,并且大小分档。

(2)麸炒应待麸入热锅后烟起入药。

(3)麸炒火力不宜过大,以免麦麸迅速焦化,无浓烟产生达不到麸炒的目的。

二、实训工具、设备
电炒锅、炒药铲、大号搪瓷盘、中号搪瓷盘具盖、小号搪瓷盘具盖、天平、筛子、温度计、烧杯、麦麸等。

三、实训方法
1、麸炒白术:将麦麸撒入热锅内,中火加热至冒烟时投入白术片,不断翻炒至白术药物呈黄褐色。

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白术片每100kg,用麦麸10kg。

2、麸炒苍术:将麦麸撒入热锅内,中火加热至冒烟时投入苍术片,不断翻炒至苍术表面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苍术片每100kg,用麦麸10kg。

3、麸炒枳壳:将麦麸撒入热锅内,中火加热至冒烟时投入枳壳片,不断翻动,炒至枳壳表面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枳壳片每100kg,用麦麸10kg。

四、思考题
1、加辅料炒的目的是什么?
2、白术、苍术、枳壳麸炒的炮制前后功效有何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