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公共关系心理学简答题7

公共关系心理学简答题7

公共关系心理学简答题(7)
暗示发挥作用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是暗示的信息含义尤其是表面含义要有被对象所理解
第二,是暗示信息的含义要和暗示对象的心理相容
有效暗示应遵循哪些感知规律:1、遵循感知的强度规律2、遵循感知的对比规律3、遵循感知的协同规律4、遵循感知的滞后规律5、遵行感知的情急规律
感染的三个特征:1、感染以传递感情信息为特征
2、感染以引起相同或相似的感情共鸣为特征
3、感染以作为者的无强加性和介入者的自愿性为特征
感染的作用机制
感染的作用机制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社会性
第一、人为什么为流露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也即为什么会有感染之“源”
第二、人为什么受情绪和情感的传染,也即为什么会有感染之“果”
如何增强感染力
感染的力量称为感染力,增强感染的力量也就是增强感染力
首先是感染者方面的问题
感染者本身的素质对感染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次是感染者和被感染者的关系包括地位关系,空间关系、感情关系
再次是被感染者方面的问题
被感染者方面影响感染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1、个体心理特征
2、角色心理特征
3、群体心理特征
4、心理倾向的差异
5、心理定势的作用。

公共关系复习题答案

公共关系复习题答案

诚实考试吾心不虚 ,公平竞争方显实力,考试失败尚有机会 ,考试舞弊前功尽弃。

上海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08 年(秋)季学期 公共关系 课程复习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代码 学时数 任课教师 魏 婧 教学站 群 星 职 校 课程性质:必修 考试形式: 闭卷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 一、判断说明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每小题1分,共2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24.× 25.×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B 2.B 3.D 4.A 5.B 6.E 7.C 8.B 9.B 10.B 11.D 12.C 13.C 14.D 15.D 16.D 17.C 18.B 19.C 20.A 21.C 22.A 23.D 24.B 25.D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CD 2.ABCDE 3.ACDE 4. ABCD 5. ACE 6. AC 7.ABCD 8.ABCDE 9.ABCDE 10.CDE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公众: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是公关对象的总 称) 2. 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为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交流、沟通、劝说活动。

这是对组织形象的传播管理。

3. 19世纪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了高度垄断的阶段。

公共关系心理学考试试题

公共关系心理学考试试题

公共关系心理学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a.研究公共关系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b.研究人们在公共关系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

c.研究公众的心理需求和满足策略。

d.研究公共关系活动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2. 公共关系活动的目的是什么?a.提高公司或组织的知名度和形象。

b.塑造公众对公司或组织的恶劣印象。

c.建立与公众的积极关系。

d.增加销售和利润。

3. 在公共关系中,影响公众态度和行为表现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个体心理特征和社会文化环境。

b.媒体传播和公众接收。

c.公众参与和组织行为。

d.所有选项都正确。

4. 在公共关系项目中使用心理学原理可以达到以下哪些目标?a.制定有效的沟通策略。

b.建立公众的信任和认同感。

c.解决公众的心理需求。

d.所有选项都正确。

5. 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实验研究和调查问卷。

b.访谈和观察。

c.数据分析和统计。

d.所有选项都正确。

第二部分:简答题1. 解释什么是公共关系心理学。

公共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公共关系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的学科。

它关注公共关系活动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并探索影响公众态度和行为表现的心理因素。

公共关系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企业和组织制定有效的沟通策略,建立公众的信任和认同感,从而达到改善形象和增加支持的目标。

2. 说明公共关系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与公众的积极关系,提高公司或组织的知名度和形象。

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企业和组织可以改善公众对其的认知和评价,增加公众的支持和信任。

公共关系活动对企业和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升其竞争力,增加销售和利润。

同时,良好的公共关系还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更好地应对危机和挑战,确保其持续发展。

3. 举例说明公共关系心理学在实际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应用。

公共关系心理学可以在实际公共关系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一家公司计划推出新产品,并希望获得公众的积极反馈和支持。

2009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

2009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

2009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选择题:22分1.公共关系的客体是()A大众B受众C公众D群众2.在公众心理特征结构中位于基础层次的是()A群体心理及其群体心理特征B个性心理及其个性心理特征C角色心理及其角色心理特征D社会心理及其社会心理特征3.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是以职业特征为存在形式的()A行动群体B假设群体C正式群体D实际群体4.以对社会的适应性作为主要参考可将性格划分为五种类型,其中“C”型是指()A平稳型B逃避型C磨擦型D领导型5.关于兴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兴趣是可以转化的B兴趣是一种认识倾向C兴趣是一种情感倾向D兴趣即爱好6.需要按照作用划分可分为()A刚性需要和弹性需要B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C个人需要和公共需要D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7.要求不多也不高,无忧无虑,平衡性较好的人,其价值取向属于()A金钱型B功名型C享乐型D安稳型8.四种自我境界中具有客我倾向特点的是()A和谐自我的境界B精神自我的境界C生理自我的境界D社会自我的境界9.由一定心理活动形成,并能对后来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产生影响的是()A心理特征B心理定势C心理倾向D心理状态10.“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体现了社会心理的()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社会刻板效应D经验效应11.斯大林所说的“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指的是()A宏观心理定势B微观心理定势C地域文化心理D民族文化心理12.任何一个组织团体中的人以及同组织团体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都可能成为()A组织内公众B媒介公众C社区公众D消费公众13.人们无意识的充当义务宣传员的最大可能是刺激了他们的()A记忆B认知C情绪D兴趣14.购买公众在公共关系中处于()A主体地位B客体地位C控制地位D被控制地位15.影响公众心理变化的外部原因是()A个体经历B生活挫折C教育影响D生理变化16.将自己的无能归咎于生不逢时表现为心理防御机制中的()A文饰作用B投射作用C反向作用D转移作用17.与公众心理的沟通从内容上来说包括几个方面,其中作为基础的是()A意见沟通B信息沟通C感情沟通D认识沟通18.比较平和、相对持久、容易发散的情绪称为()A压力B激情C应激D心境19.广告宣传采用的劝导方式通常是()A流泻式B冲击式C浸润式D逆行式20.兴趣诱引中的刺激媒介不包括()A利益B功名C专家D需要21.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是()A实现与公众的良好沟通B实现对公众心理的有利影响C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D建立良好的组织心理氛围22.相对多数公众的意见和看法构成()A印象B态度C新闻D舆论填空题:10分1.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位任务是__________。

2008心理学考研真题

2008心理学考研真题

2008心理学考研真题(正文开始)2008年心理学考研真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学的定义?A. 心理科学B. 心理学是科学体系C. 心理学是社会科学D.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的科学2. 下列哪项不属于终身发展理论的特点?A. 发展是系统性的B. 发展具有分代性C. 发展具有多向性D. 发展是连续的3. 哪一项不属于人格上的特点?A. 稳定性B. 独特性C. 一致性D. 可塑性4. 哪一项不属于发生性实验研究原则?A. 排列B. 归纳C. 注意D. 回到观察5. 刺激调节过程中的心理学效应不包括以下哪项?A. 借给效应B. 模来效应C. 倾斜效应D. 条见效应6. 以下哪个不属于判断类型实验的标准差强度?A. 正确反映实验结果B. 结果可靠C. 方差较小D. 易计算7. 下列哪项不是噪声的分类?A. 半规则噪声B. 随机噪声C. 不规则噪声D. 正常噪声8. 下列哪项不是对比性研究方法的状态之一?A. 双盲实验B. 单盲实验C. 随机实验D. 无规实验9. 哪一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A. 激活理论B. 测慢还原C. 两陈剪切D. 认知心理学10. 行为的明确修改主要由什么方法实现?A. 正面强化法B. 施加法C. 消减法D. 稳定步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1. 请简述人脑皮质的特点及其功能。

人脑皮质是大脑的外包层,占据了整个大脑的表面积。

它的主要功能是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包括思维、记忆、情绪等。

人脑皮质具有以下特点:- 多层次性:人脑皮质分为6个不同层次的区域,每个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

- 神经元密度高:人脑皮质中神经元的密度非常高,这使得人脑能够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

- 网络连接密集:人脑皮质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非常复杂,形成了庞大的神经网络,这有助于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 可塑性高:人脑皮质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改变其功能和结构。

自考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关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个人心理B. 群体心理C. 组织心理D. 社会心理答案:B2. 在公关活动中,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沟通技巧?A. 倾听B. 观察C. 打断D. 反馈答案:C3. 公关心理学中的“印象管理”是指什么?A. 管理好个人形象B. 管理好组织形象C. 管理好公众印象D. 管理好媒体印象答案:C4. 公关活动中的“危机公关”主要处理的是以下哪类问题?A. 常规问题B. 突发问题C. 长期问题D. 个人问题答案:B5. 在公关心理学中,“同理心”是指什么?A. 理解他人情感B. 理解他人行为C. 理解他人需求D. 理解他人观点答案:A6. 公关活动中,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积极的公关策略?A. 建立良好的公共形象B. 及时反馈公众意见C. 忽视公众的负面评价D. 积极解决公众问题答案:C7. 公关心理学中,“说服”的技巧不包括以下哪项?A. 逻辑论证B. 情感诉求C. 威胁恐吓D. 事实陈述答案:C8. 公关活动中,以下哪种行为是符合公关伦理的?A. 隐瞒信息B. 夸大事实C. 诚实沟通D. 误导公众答案:C9. 在公关心理学中,以下哪种心理效应会影响公众对信息的接受?A. 光环效应B. 刻板印象C. 群体思维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10. 公关活动中,以下哪种方式不是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A. 社交媒体B. 新闻发布会C. 口头传播D. 闭门造车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公关心理学在危机公关中的作用。

公关心理学在危机公关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理解公众的心理反应和需求,制定有效的沟通策略;其次,运用心理学原理,如同理心和说服技巧,以建立信任和减少负面影响;最后,通过心理干预,帮助组织成员应对危机带来的心理压力。

2. 描述公关心理学中“群体心理”的特点。

群体心理在公关心理学中具有以下特点:群体成员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可能与单独时不同;群体决策可能受到群体思维的影响,导致非理性或极端的决策;群体中的领导和权威对成员行为有显著影响;群体情绪容易传染,影响整个群体的情绪状态。

公关心理学自考试卷答案

公关心理学自考试卷答案

公关心理学自考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关心理学中,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受到群体的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A. 群体压力B. 群体动力C. 群体凝聚力D. 群体认同答案:A2. 公关活动中,为了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需要运用的心理学原理是: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归因理论D. 社会影响理论答案:D3. 在公关沟通中,以下哪种沟通方式被认为是最有效的?A. 单向沟通B. 双向沟通C. 多向沟通D. 非言语沟通答案:B4. 公关心理学认为,公众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个人因素B. 社会因素C. 情境因素D. 以上都是答案:D5. 公关人员在处理危机事件时,以下哪种心理策略最为关键?A. 情绪管理B. 信息控制C. 危机预防D. 快速反应答案:D6. 公关活动中,为了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以下哪种方法最为有效?A. 重复传播B. 强化信息C. 利用权威D. 情感诉求答案:D7. 公关心理学中,以下哪种心理效应可以增强公众对品牌的信任感?A. 社会认同效应B. 权威效应C. 稀缺效应D. 锚定效应答案:B8. 在公关策略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公众的抵触情绪?A. 正面宣传B. 情感共鸣C. 信息回避D. 问题转移答案:B9. 公关心理学认为,公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主要取决于以下哪个因素?A. 信息的可信度B. 信息的吸引力C. 信息的复杂性D. 信息的新颖性答案:A10. 在公关活动中,以下哪种行为最能体现公关人员的专业性?A. 熟练掌握公关技巧B. 深入了解公众心理C. 有效运用公关策略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公关心理学中,影响公众态度改变的因素包括:A. 信息源的可信度B. 信息的呈现方式C. 公众的原有态度D. 社会文化背景答案:ABCD2. 公关活动中,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增强信息的传播效果?A. 信息的简洁性B. 信息的重复性C. 信息的情感性D. 信息的权威性答案:ABCD3. 公关心理学认为,以下哪些策略可以有效地处理公关危机?A. 及时公开信息B. 转移公众注意力C. 强化正面形象D. 避免信息泄露答案:ACD4. 在公关沟通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沟通的效果?A. 沟通双方的期望B. 沟通双方的情绪状态C. 沟通双方的价值观D. 沟通双方的沟通技巧答案:ABCD5. 公关心理学中,以下哪些心理效应可以被公关人员用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A. 社会认同效应B. 稀缺效应C. 锚定效应D. 从众效应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公关心理学在公关活动中的作用。

公共关系学试题与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试题与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试题与及答案一、第一部分选择题1.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A.个人之间的传播沟通 B.公众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沟通C.公众与传媒之间的传播沟通 D.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2.公共关系的主体是A.组织 B.公众 C.传媒 D.个人3.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的人是A。

巴纳姆 B.伯尼斯 C.艾维李 D.格鲁尼格4.公共关系作为一般职业和学科,最早产生于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中国5.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成立于 ( )A.1948年 B.1955年 C.1975年 D.1978年6.下列关于公共关系发展的新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公关理论整合化B.公关实务专业化C.公关教育通才化D.公关地位战略化7.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在组织总体中扮演 ( )A.中介的角色 B.核心的角色 C.无足轻重的角色 I).基础的角色8.《<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草拟及实施草案》的提出时间是 ( )A.1988年 B_1989: C.1990年 D.1991年9.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以把公众划分为 ( )A.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 B.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C.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 D.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10.下列公众对象中,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是 ( )A.政府公众 B.社区公众 C.顾客公众 D.内部公众11.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称为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作用12.马斯洛认为,决定人们行为的需要是 ( )A.高级需要 B.低级需要 C.优势需要 D.长远需要13.下列关于流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流行涉及的范围很狭小 B.流行是少数人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c.流行是一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现象 D.时髦是流行的一种表现14.下列各项中,属于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传播技术因素系列的是 ( )A.社会的发展水平 B.组织的机构设置 C.印刷媒介 D.工作方法选择1 5.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该组织的 ( )A.信誉度 B.美誉度 C.知名度 D.可信度16.在组织的开创阶段,适宜采用的公关方式是 ( )A.进攻型公关 B.防御型公关 C.建设型公关 D.维系型公关17.公共关系工作的一般程序是 ( )A.公关策划—公关实施一公关调查一公关检测B.公关调查—公关检测一公关策划一公关实施C.公关检测一公关调查一公关策划一公关实施D.公关调查一公关策划一公关实施一公关检测18.提出“两级传播论”的美国社会学家是 ( )A.拉斯韦尔 B.麦克卢汉 c.拉扎斯菲尔德 D.麦库姆斯19.具有显著的双向交互式特征的公共关系传播媒介是 ( )A.报纸 B.杂志 C.因特网 D.广播、电视20.公关调查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 ( )A.公众代表座谈会B.资料分析 C.民意测验 D.利用新闻媒体21.因组织行为不当引起的危机类型是 ( )A.劳资矛盾引起罢工 B.地震引起大楼倒塌c.重大盗窃事件发生 D.有意诬陷引起报导失误22.公共关系广告的主要目的是() A.推销产品 B提供服务 C.赢利 D.推销组织形象23.下列沟通形式中,具有明显随意性特征的是()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4月试卷及答案
2008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
一、选择题:22分
1.公共关系活动受内、外环境的的制约,其中“内环境是指”(C) P7
A社会环境 B自然环境 C心理环境 D组织环境
2.直接反映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是(B)P23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B)P47
A安全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4.将人的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属于( B)P45
A层次划分 B性质划分 C强度划分 D范围划分
5.人们购买礼品时喜欢选购一些包装精美、价格偏高的物品,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A )P71 A晕轮效应 B经验效应 C首因效应 D移情效应
6.对组织团体而言最难对付的一类外部公众往往是(B)P106
A媒介公众 B政府公众 C社区公众 D消费公众
7.微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具有较大的( C)P111
A稳定性 B主动性 C可变性 D被动性
8.舆论导向引起的公众心理变化是( B)P112
A暂时的和稳定的 B暂时的和不稳定的 C长期的和稳定的 D长期的和不稳定的
9.“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所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C )P116
A压抑 B投射 C反向作用 D转移
10.在各种信息沟通网络中,最原始并作为其他沟通形式的雏形的是(B)P128
A轮形沟通 B链形沟通 C星形沟通 D根形沟通
11.由特定事件引起的比较强烈、相对短暂具有突发性的情绪称为(A)P139
A激情 B压力 C燥狂 D心境
12.利用公众的从众心理进行劝导的是( D)P159
A流泻式劝导 B冲击式劝导 C逆行式劝导 D浸润式劝导
13.感染的作用机制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D)P179
A易受暗示性 B参与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性
14.“香烟有害健康,某某牌香烟也不例外”的广告采用的心理影响方式是( D )P170
A个别暗示 B情景暗示 C非语言暗示 D反暗示
15.“张榜悬赏”诱引公众兴趣所使用的刺激媒介是( B ) P188
A竞赛 B利益 C专家 D新奇
16.根据阿伦和勒温主持的一项实验研究,在错误舆论一致情况下,加入一个不一致但却错误的声音,则导致公众原有的态度一致性(A)P161
A提高 B先降低后提高 C降低 D先提高后降低
17.组织形象好坏的决定因素在于组织团体的(B)P198
A产品 B成员 C财力 D宣传
18.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C)P
A随意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19.态度是(A)P
A主体与某一对象较为稳定的综合性的反应意向
B主体与生俱来的主观反应倾向
C主体对某一对象稳定不变的反应倾向
D一种外显的反应倾向
20.相对多数公众的意见和看法构成(D)P228
A时尚 B流行 C新闻 D舆论
21.强调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对于生产次序具有重要影响的是( D)P248
A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B伏隆的期望理论
C费斯廷格认知不协调理论 D霍桑实验
22.斯第尔(C.M.Steele)的社会研究发现,后来的行为表现最为积极的是( C )P239
A给予肯定标定的被试 B给予否定标定的被试
C给予不贴切标定的被试 D没有给予标定的被试
二、填空题:10分
1.人的行为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动力是需要。

P43
2.心理定势的不自觉性又称心理定势的潜在性。

P65
3.人们评价个体能力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对象的交往能力。

P23
4.“一人知晓,众人皆知”的全方位的信息沟通方式指的是轮形沟通。

P127
5.感染是感情的传递和传染。

P177
6.以小抗大、以弱抗强,需要借助其他力量支持的劝导是逆行式劝导。

P160
7.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的心理过程是再认。

P128
8.与公众进行意见沟通应遵循“诚”“勤”“和”“谦”及“广”五字要诀。

P136
9.按照态度转变和强化的平衡理论,在由态度主体对象和参考者所构成的“三合一”模式中,若三种态度关系为二正一负,则主体的态度处于不平衡状态。

P225
10.遵守地方民俗体现了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依从心理。

P79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公众: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P6
2.假设群体:由一类人的共同特征为存在形式的群体。

P20
3.价值评价体系:是人们对于相关事物地位、作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从而在内心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决定价值取向的心理内容结构。

P52
4.晕轮效应: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的心理定势。

P71
5.意见沟通:听取意见,在意见的持续交流中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

P129
6.诱引:外部因素诱发和引导内部意见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方法。

P185
四、简答题:30分
1.微观心理定势有哪些主要的表现形式? P69
1.首次效应: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环境、第一次和某个人接触、第一次品尝一种新的食品等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首次效应或第一印象。

2.晕轮效应: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这样一种心理定势。

3.经验效应:指的是公众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

4.移情效应:心理学中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来的现象称为“移情效应”。

2.组织团体内部的凝聚力是越高越好?为什么?
不是,凝聚力的高低和这个组织的状况有关,是这个组织的标志,组织成员间彼此融洽、意见一致、相互合作,标志着这个组织的稳定,但凝聚力过高,可能听不到不同的意见,出现和和气气过日子的氛围。

3.试比较自然领袖与正式群体领导的心理差异。

P34
二者都是以个体心理特征为基础,但自然领袖是凭借个人心理特征方面的吸引力而成为自然领袖,正式群体的领导的心理特征受制于本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二者之间不能比较好坏。

4.如何针对购买公众做好公共关系工作? P107
组织团体应当具有主动的态势,尊重和维护购买公众的权利,承认购买公众的知晓、选择、公平权力,告知同购买有关的一切情况,提供各种购买的选择,进行公平的买卖交易,必须能使购买公众满意。

5.简述有关态度转变或强化的刺激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P223
1.认知不协调理论:这一理论是利昂.费斯汀格1957年提出来的,受到很多心理学家的支持。

2.刺激学习理论:主要论点是当人们从事与自身态度相反的行为后,往往获得另外一些知识和经验,从而能够转变态度。

3. 平衡理论:是费里茨.海德为首的一些心理学家在1958年时提出的。

五、论述题:20分
1.论述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

2.运用奖励或惩罚激发公众需要应注意哪些问题。

P194
奖励不能滥用:
1.应当让被奖励者知晓奖励的原因。

2.奖的合理,不能凑数、平均主义。

3.奖励方式要有针对性、多样性。

4.奖得得当,太低没激励作用,太高容易引起重视物质要求。

5.注意时效,太晚没有效果。

惩罚运用:
1.让公众知晓惩罚的原因和必要。

2.惩罚个人也要敢惩罚众人,避免“法不责众”心理,但需有轻有重区别对待。

3.惩罚别人也要惩罚自己,平等对待。

4.坚持惩罚的负需要功能,又要给被惩罚者以满足需要的希望,给公众出路。

5.坚持惩罚要形成制度、不能搞短期行为,要慎用惩罚,可用可不用时坚决不用,运用的严厉程度要考虑到公众的心理承受力。

6.惩罚和奖励结合,有罚有奖,以奖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