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散文鉴赏

合集下载

小说与散文的文体特点与鉴赏方法

小说与散文的文体特点与鉴赏方法

小说与散文的文体特点与鉴赏方法文学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文体。

在中文文学中,小说和散文是两种常见的文体类型,它们在表达方式、结构和写作技巧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小说与散文的文体特点以及对它们的鉴赏方法。

一、小说的文体特点与鉴赏方法小说是一种虚构的叙事文学形式,通过描写人物、情节和事件来展示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说一般由多个篇章组成,通过多角度的叙述和刻画,展示了人生百态和社会万象。

1. 故事性强:小说通常以一个或多个故事线索为核心,情节连贯、紧凑,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在鉴赏小说时,要关注故事情节的布局、发展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2. 人物塑造:小说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行为方式和言谈举止,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传递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鉴赏小说时,要关注人物的多维度塑造和形象转变,思考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3. 描述细腻:小说以言语为工具,通过对环境、场景和情感等方面的描写,营造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在鉴赏小说时,要注意作者的描写方式、语言风格以及运用修辞手法的功底,从而感受到小说的细腻与美感。

4. 多样化的写作技巧:小说的写作技巧丰富多样,例如倒叙、flashback、夸张等手法,能够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鉴赏小说时,要留心作者运用的技巧,并思考其对情节和主题的服务作用。

二、散文的文体特点与鉴赏方法散文是一种自由散漫的文学形式,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目的,常以散文随笔的形式表现。

散文不受限于故事情节,更注重对个体情感和思考的表达。

1. 自由散漫:散文以自由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篇章结构松散,情感流露自然。

在鉴赏散文时,要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倾诉,理解其思维跳跃和情感起伏。

2. 抒发情感:散文常常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的观察,借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包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鉴赏散文时,要关注作者的情感体验和意境呈现,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表达。

散文和小说的区别

散文和小说的区别

散文和小说的区别散文和小说是文学作品中两种常见的文体形式,它们在表达方式、结构和目的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散文和小说的区别,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这两种文学形式。

一、表达方式的差异散文是一种以散发性的、自由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

它不受特定的结构和规则限制,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文体特点,以达到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目的。

散文通常以平实、自然的语言风格为主,注重真实和生活的细节,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和抒发,表达作者的感受和思考。

相比之下,小说则是一种虚构的、叙事性的文学形式。

小说通常以一个或多个人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小说通常具有明确的结构和情节,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和人物的对话,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二、目的和功能的不同散文的创作目的主要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传递作者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散文的功能在于启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引发共鸣,并促使读者对生活和社会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小说则更多地关注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通过人物的遭遇和成长,展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小说的功能在于娱乐读者,让读者沉浸在虚构的世界中,同时也能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传递一定的思想和价值观。

三、读者的阅读体验不同由于散文和小说在表达方式和目的上的差异,读者在阅读时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阅读散文时,读者更多地关注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作者的观察和思考,与作者建立一种心灵的共鸣。

散文的自由性和真实性,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引发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而在阅读小说时,读者更多地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发展,通过对人物的遭遇和成长的关注,与故事中的人物建立一种情感联系。

小说的虚构性和叙事性,使得读者能够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与人物一同经历各种遭遇和成长,从而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设置悬念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设置悬念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设置悬念1、父爱陷阱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

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

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

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

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

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

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

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

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

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

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

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

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

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

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

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

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

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

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

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

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

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

散文和小说的阅读和解读

散文和小说的阅读和解读

散文和小说的阅读和解读散文和小说被视为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两种文体。

它们都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但在形式和写作手法上有所不同。

阅读和解读散文和小说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的视角和体验,从中获得启发和欢愉。

本文将探讨散文和小说的阅读和解读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文体。

一、散文的阅读与解读散文是一种以表达思想感情为目的的文学形式,注重真实性和生活感。

阅读散文时,读者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文章的主题与情感:散文的主题通常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思考和感悟。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2. 语言与修辞手法:散文注重语言的美感和表达力。

读者可以关注作者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及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从而更好地领略作者的表达技巧。

3. 文章结构和段落:散文一般没有章节划分,而采用段落交错的方式。

读者需要关注每个段落的主题和段落之间的联系,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4. 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故事的发生背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细节和意义,体会到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二、小说的阅读与解读小说是一种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反映生活和人性的文学形式。

阅读小说时,读者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小说的核心是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

读者需要理解故事的发展、主线和分支,同时对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发展进行解读。

2. 声音和叙事者角度:小说通常通过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事,读者可以通过叙事者的角度来理解故事和人物。

同时,关注语调和节奏,体会小说故事的“声音”。

3. 文学手法和象征意义:小说中经常运用各种文学手法,如比喻、隐喻、对比等来传达意义。

读者需要关注这些手法,并思考作者可能存在的象征意义。

4. 文化和社会背景:小说往往受到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细节和主题。

三、阅读与解读的对比散文和小说在阅读和解读上有一些共同之处,也存在一些不同点。

散文的特点与鉴赏

散文的特点与鉴赏

散文的特点与鉴赏散文是一种具有自由度较高的文学形式,它以抒发情感、描写事物、思考问题和传达思想为主要目的,采用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不同于诗歌和小说,它以平实的语言和真实的事实展示世界,平淡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本文将论述散文的特点以及鉴赏散文的方法。

一、散文的特点1. 自由性:散文不拘泥于特定的格式和结构,没有固定的押韵和节奏要求,具有较大的自由创作空间。

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自由组织思路和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加多样化。

2. 真实性:散文追求真实,注重描写和反映人们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和真实事物。

它以真挚的感受和观察为基础,通过客观描述和主观感受使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和情感。

3. 叙事性:散文通常采用叙述的方式呈现。

它可以通过故事、事件、人物等来展现作者的思考和观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叙事也增加了散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4. 抒情性:散文常常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感受。

在表现思考和观点的同时,通过抒发情感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抒情性是散文的一大特点,也是其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之一。

二、鉴赏散文的方法1. 理解主题:阅读散文时,首先要理解其主题和核心思想。

通过整体阅读和思考,把握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观点,理解散文的意义所在。

2. 注意语言运用:散文的语言通常较为简洁、真实和质朴。

关注作者所采用的修辞手法、词汇选择和句式结构等,领会作者意图,体味语言的美感。

3. 分析结构和段落:散文的结构和段落布局对整体阅读体验有很大影响。

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把握文章的结构逻辑,理解每个段落的独特意义。

4. 体味情感和意境:散文常常通过抒发情感来打动读者。

注意体味作者所描绘的情感和意境,感受其中真挚而深沉的情感,进一步领悟散文的内涵。

5. 对比参照:鉴赏散文时,可以对比其他散文作品或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通过比较和参照,发现散文的独特之处,进一步提高对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与散文知识点细分讲解专题01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小说)(含解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与散文知识点细分讲解专题01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小说)(含解析)

专题01 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小说)【人物形象】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反映社会生活。

鉴赏小说,主要是鉴赏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注意从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三方面入手。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

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从内容上来看,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从表达形式上来看,有以下两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核心任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4、分析人物形象设题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一)常见考查题型(1)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试分析概括×××这一形象的作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二)思路导航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散文和小说有什么区1

散文和小说有什么区1

散文和小说有什么区别
散文和小说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结构与形式:散文重在结构,形散而神不散。

句子优美,使人心旷神怡。

而小说则重在细节,句子通俗易懂,使人的每根神经跟着作者的思路走。

特点与主题: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而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

故事源于生活,但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内容与人物:散文主要记叙描写真人真事,而小说主要依靠虚构。

散文中的“我”必须是作者本人,通过“我”的经历见闻,客观叙事,主观抒情。

而小说中的“我”既可以是叙述者,也可以是小说的人物形象之一,是故事的见证者。

故事情节与叙事方式:小说的故事情节完整且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表现方式: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和景,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与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综上,散文和小说在结构、特点、内容、故事情节和表现方式等多个方面均有所区别,两种文体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在实际写作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创作需求选择合适的文体进行创作。

散文鉴赏与欣赏技巧

散文鉴赏与欣赏技巧

散文鉴赏与欣赏技巧散文是一种以散文体裁形式表达的篇章,旨在传达作者情感、思想和观点。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常常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欣赏。

然而,要真正理解和欣赏散文的内涵,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技巧。

本文将介绍散文鉴赏与欣赏的相关技巧和方法。

一、散文的鉴赏方法1. 了解背景和作者:在鉴赏一篇散文之前,了解作者的身份、背景、文学观点等是必要的。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

2. 品味文学语言:散文是通过语言来传达思想和情感的,因此,我们需要仔细品味其中的文学语言。

注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他们在文章中的运用。

3. 分析结构和布局:散文的结构常常是自由松散的,没有固定的章节和段落。

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其布局、段落的逻辑关系和文本之间的联系,来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

4. 寻找主题和情感:散文通常有一个基本的主题,通过描述和叙述来传达对这个主题的思考和情感。

我们需要通过仔细阅读和分析文字,找到散文的主题,并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体会细节和意象:散文中常常会有一些细节和意象,这些细节和意象往往能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我们要重点体会这些细节和意象,从中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散文的欣赏技巧1. 感受情感共鸣:散文常常通过情感的表达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当我们阅读散文时,我们应该尝试理解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

2. 倾听内心声音:散文往往涉及一些个人感受和思考,通过文字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声音。

在欣赏散文时,我们应该放下杂思杂念,静心倾听这个内心声音。

3. 想象故事情节:虽然散文通常不像小说那样有严格的情节,但我们可以尝试通过阅读和欣赏散文中的细节和意象,来想象出其中的故事情节。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和作者的意图。

4. 情感共鸣与思考交融:欣赏散文不仅仅是感受作者的情感共鸣,还需要进行思考和自我对话。

通过与散文的对话,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并将其与自己的思考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面结合:“点”,就是某一个具体的对象,加 强点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内容具体,有血有 肉;“面”,就是较为全面的情况的概述,注意 面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具有普遍意义,深化 主题。点面结合则可以使文学作品既具体又有概 括性。 情景交融:“情”是作品表达出来的感情因素, 是诗歌一项重要的内容;“景”则是作品中的景 物描写。在古代诗歌中,“情”与“景”往往水 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而现代文学作 品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的,通常有“触景生 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状物抒情”等 写法。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 创造。 小说的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 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 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 小说主题。
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 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 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 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 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 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思想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鉴赏和评价: 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 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 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 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 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 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一、鉴赏方法点拨 人物形象塑造 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 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 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 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 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评价散文的思想性 1.评价散文的思想内容 评价散文的思想内容包括思想是否正确、感 情是否健康、观点是否鲜明、主题是否深刻等 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文章对社会生 活的反映是否真实。 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散文作品中所表现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截了当, 有的委婉含蓄。
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总的要求是客观公正。 所谓客观,就是以原文为基础,历史地、辩证地、 全面地进行分析;所谓公正,就是实事求是地评 价,不夸大、不缩小、不溢美、也不贬低。此外, 还要防止以偏概全,防止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铺垫悬念:“铺垫”,就是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 要事件发生、或高潮到来之前,所作的环境、情 绪、气氛等的描写。借以造成“呼之欲出”、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悬念”是指 文学作品在情节进展的关键处,有意制造一些激 发读者兴趣和紧张心情的未知数或细节,而将详 情留在后面交代。 卒章显志 :是指在文学作品的篇末结尾处才点出 作品主题的一种写法。“卒章显志”手法的运用 对作品能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分类解说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 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 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 去。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 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 托人物心情。
小说散文鉴赏
小说鉴赏
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 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同时,注重 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 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 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 重点对象,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 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
小说的情节
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 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 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 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 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起到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 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3.贯穿情节的线索 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 (答题思路: 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 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答题思路:先归纳 情节,后点出主题)
小说的结局 1.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 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 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 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 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 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 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 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 愿望。
4.鉴赏散文的表现技巧 抑扬结合:“抑”,就是压制,表现为对表现对 象的贬低,批评,否定,甚至丑化;“扬”,就 是褒扬,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抬高,赞扬,肯定, 美化。这两种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可以收到特 殊的表达效果。有时候,为了对事物进行褒扬, 往往先进行贬损,以形成鲜明的对照;有时候, 则是为了贬损表现对象而先进行褒扬,形成前后 的强烈反差。
小说的语言(有表现力、感染力) 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 、令读者仿 佛亲临其境。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 凝练等。
小说的主题(写作目的) 1.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2.归纳主题的方法 ①抓人物形象; ②抓情节发展; ③抓写作背景。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 进行记叙,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 层次性。 2.倒叙:造成悬念,埋下伏笔,引人入胜,以吸 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 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内容更加充实丰满,可以造成叙述时空的一种纵 深感。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 些交代,可以对情节的发展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产生强烈戏剧效果。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 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象 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①抓肖像;②抓语言;③抓动作(所做的事); ④抓神情;⑤抓心理;⑥抓人物之间的关系。 4.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答题思路: 是一个怎 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 ) 5.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①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 心理、细节。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 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
《荷塘月色》:“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 上门出去”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我且受用 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酣眠固不可 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3.鉴赏散文的艺术构思 鉴赏散文构思的重要一面,就是鉴赏散文的立意、 取材和结构。 散文立意贵在深刻、新颖。深刻,就是善于抓住 主旨,揭示本质,言近旨远,发人深思; 新颖,就是有独特见解,不落人窠臼,能够做到 “小中见大,平中出奇” 散文取材的广泛造成了散文结构的“松散”,但 “松散”的结构却体现着严密的思路 。
散文鉴赏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 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广义的散文,包括杂文、随笔、小品文、报告文 学等;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 文学语言写成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短小 精悍的文章。 按照表达方式和表现对象的不同,散文大致可分 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类。
伏笔照应:“伏笔”,是指在作品中对以后将要 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所作的暗示。恰当地运 用伏笔,可以使人物的出现或事件的发生显得自 然、合理。“照应”,是指作品中对前面所写的 作必要的回应。恰当地使用照应,能使作品的结 构显得紧凑、严密,能帮助读者了解作品的脉络 和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 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 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 的美感享受。
比喻象征:恰当地运用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 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象征就是借助某一 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 (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 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 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 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 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 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 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