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历史二轮课件:专题三第一讲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变革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国近代史第一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变革课件

2. 史观角度 (1) 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
(2) 从文明史观看,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 渗透、融合的产物。
(3) 从近代化史观看,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
历了从倡导到实践的演进。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生活上: 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使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巨大的变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干
核心信息: 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 直曲” 据材料“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可知是中国希望借助西 方列强的势力,A 项错误 由材料“琉球国向中国进贡”“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可知中国与
辨选项
琉球国为朝贡贸易,传统朝贡体系的解体是在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后 的朝鲜独立,故 B 项错误 材料仅仅的是地方督抚的外交建议而非干预朝廷的外交决策,故 C 项 错误
查内容发展趋势是从重视历史概念的理解发展为在全球化、 现代化视野下考查中国内 政外交的变化趋势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进行反思。 反映了考查学生历史意识与历史 理性,传承家国情怀和时代精神的趋势。
2. 选择题考查特定时空下唯物史观应用与历史解释能力,试题难度比较大。主 观题重在考查学生特定时空下的史料实证能力和运用唯物史观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并 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抓核心 ·强技提能
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考向二
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4.(2018新疆乌鲁木齐高三三诊)下面为1840年前、1894年国产粮 食商品量、值估计表,这从侧面反映出 (
国产粮食商品量 亿斤 1840年前 1894年 233.0 372.5 占产量(%) 10.0 15.8
)
国产粮食商品值 万两 15 533.3 37 250.0
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 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
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侵华。解读题干可知,甲午中
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 、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三、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派别 地主阶级 抵抗派 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主要思想及著作 影响
“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 海国图 志》 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探 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 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考向一
列强侵略及影响
1.(2018四川雅安高三二诊)
双方 林则徐(中国) 描述 英舰开炮后,关天培立即下令还击,并指挥各船协力 进攻,多次击中“窝拉疑”号。接仗约有一时之久, “窝拉疑”号“帆斜旗落,且御且逃”,“海阿新” 号亦“随同遁出” 义律(英国) 英舰原泊于清军舰队的右侧,开战后“(英军)倾 泄了毁灭性的炮火”,“中国人以他们的固有精 神回击,但是,我方火力很快地显出优势”,战斗进 行了不到三刻钟,清军便撤退了
[高考]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课件)
![[高考]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1df331e87101f69e31958b.png)
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4、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 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 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 “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 也守约。这种变化表明 A.清政府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7、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常熟有个叫曾含章的人在《避难 纪略》中写道:“令业户(指地主)领伪凭, 曰田凭, 诱以领凭之后得以收租,卒无一人应之者。盖明知租之 必不能收,而深虑贼之知为业户而加害不休也。”这一 记载 A.可体现出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B.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颁行的局限性 C.表达了他对清政府不作为的不满 D.不是对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如实反映
19世纪60至80年代,筹办洋务以自强,设立总理 衙门开展近代外交,筹划海防,近代海权意识觉 醒,以夷制夷维持和局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逐渐丧失抗拒列强的 信心,开始主动地适应列强的要求进行一定程度 的外交政策调整
“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不 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 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 递交国书等符合了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 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
现代中国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第1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社会转型.ppt

5、外交: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
板书:
“传统” 手工劳动
自然经济
天朝上国 “四书五经” 识 私塾、国子学 闭关锁国 华尊夷卑 马车、船只 信鸽、烽燧
“现代” 大机器生产
市场经济 主要矛盾的演变
阶级结构的变动 向西方学习
外语、科技知
出国留学 近代交通运
被迫开放 输业、近代
华夷一体
通讯业、近 代传媒兴起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 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被卷入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 地化程度加深;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 动兴起。
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近三年高考试题中国史部分分值分布情况
新课标 全国卷
古代
2010 2011
16+8
选作(改革) 选作(人物)
12+15
选作(改革)
2012 24
选作(改革)
中国 近代
12
12+10
选作(思想) 选作(人物)
8+12
选作(思想) 选作(人物)
现代 4
35 题 史学 方法 40(3)历史前 提,(13分)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1894年7月,日本军队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 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列强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大大加深。 二、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1.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
中国近代史 (1840——1919——1949)
考纲:
(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板书:
“传统” 手工劳动
自然经济
天朝上国 “四书五经” 识 私塾、国子学 闭关锁国 华尊夷卑 马车、船只 信鸽、烽燧
“现代” 大机器生产
市场经济 主要矛盾的演变
阶级结构的变动 向西方学习
外语、科技知
出国留学 近代交通运
被迫开放 输业、近代
华夷一体
通讯业、近 代传媒兴起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 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被卷入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 地化程度加深;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 动兴起。
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近三年高考试题中国史部分分值分布情况
新课标 全国卷
古代
2010 2011
16+8
选作(改革) 选作(人物)
12+15
选作(改革)
2012 24
选作(改革)
中国 近代
12
12+10
选作(思想) 选作(人物)
8+12
选作(思想) 选作(人物)
现代 4
35 题 史学 方法 40(3)历史前 提,(13分)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1894年7月,日本军队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 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列强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大大加深。 二、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1.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
中国近代史 (1840——1919——1949)
考纲:
(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侵略目的: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侵略方式: 发动战争、经济侵略、精神渗透 侵略范围: 东南沿海—沿海---长江中下游
重点提升
【说说列强侵华的影响】
(1)破坏性:一方面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 灾难,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具体表现 在对人民基本生存权以及在政治、经济上的破坏, 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建设性: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 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 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2018· 全国卷Ⅱ)19 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 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 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 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 )
B
历史时空示意图
解析:“历史示意图”体现了近代中国的发展 ,根据所示内 容可以从几条线索之间的联系来提炼主题 , 主题线索有列 强侵华的历史,有中国抗争的线索,有民主政治的历程线索, 也有近代社会风俗变迁的线索 ,这些主线之间都相互联系 , 可以互相印证 ,提炼主题可以相对直接 ,如思想解放运动推 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如近代社会习俗随着近代的发展 而不断进步等。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即可。
早期维新 思想
资产阶 王韬、郑 商战、实行 级早期 观应等 君主立宪 维新派
为后来维新思 想做了准备
史实梳理 (四)1840年至1894年的社会生活变化
物质生 活
①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 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西餐与传统饮食并存。 ②很多大城市出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重点提升
【说说列强侵华的影响】
(1)破坏性:一方面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 灾难,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具体表现 在对人民基本生存权以及在政治、经济上的破坏, 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建设性: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 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 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2018· 全国卷Ⅱ)19 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 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 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 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 )
B
历史时空示意图
解析:“历史示意图”体现了近代中国的发展 ,根据所示内 容可以从几条线索之间的联系来提炼主题 , 主题线索有列 强侵华的历史,有中国抗争的线索,有民主政治的历程线索, 也有近代社会风俗变迁的线索 ,这些主线之间都相互联系 , 可以互相印证 ,提炼主题可以相对直接 ,如思想解放运动推 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如近代社会习俗随着近代的发展 而不断进步等。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即可。
早期维新 思想
资产阶 王韬、郑 商战、实行 级早期 观应等 君主立宪 维新派
为后来维新思 想做了准备
史实梳理 (四)1840年至1894年的社会生活变化
物质生 活
①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 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西餐与传统饮食并存。 ②很多大城市出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ppt

社会不平等
工业革命的成果分配不均,加剧了贫富差距和阶级 矛盾。
政治体制变革
工业化国家可能面临政治体制变革的压力, 需要应对社会需求和挑战。
工业文明对文化的影响
01
02
03
城市化进程
文化价值观变迁
教育普及
工业化催生城市化进程,改变了 人口结构和城市景观。
工业化进程中,文化价值观可能 发生变化,趋向于个人主义、功 利主义等。
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推动工业化进程,实施“一五计划 ”,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经济体制改革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体制改 革不断深化,为工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和环保治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生产方 式发生了变革,机器大行其道 ,工厂成为了主要的生产组织 形式。
新潮冲击下的政治生活
政治体制的变化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 中国的政治体制也发生 了变化,从封建专制逐 渐转向了民主政治。
社会结构的变化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 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城市人口增加,中产阶 级壮大,市民社会逐渐 形成。
思想观念的变化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 了变化,民主、自由、 平等的思想逐渐深入人 心。
新潮冲击下的文化生活
文化观念的变化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人们的文化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从传统的儒家思想逐渐转向了现代的文化观念。
01
教育体制的变化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教育体制也发 生了变化,从传统的私塾逐渐转向了 现代的学校教育。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共31张PPT)

2(2018年苏州卷)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
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
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下列各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
是( )
B
①《马关条约》开苏州、福州为商埠
②北京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界” ③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圆明园 ④八国联军疯狂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 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 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言论代表了哪一派别的主张?(1分) 说出一个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名称。(1分) (1)地主阶级洋务派 (1分) 安庆内军械所、 汉阳铁厂、开平矿务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 船政局等均可 。(1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指什么历史 事件(2分)
(2)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2分)
3)材料三中“德先生”指什么?14-16世纪的西欧也兴起了一场思 想解放运动,请问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2分) 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个主题是什么?(1分)
(3)民主 文艺复兴 。(2分) 中国的近代化 ( 1分 )
机器化、工业化(经济近代化)
日 益 萎 缩
(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较 快 发 概况 短 迅 展 暂 速 春 萧 天 条 初 步 发 夹 展 缝 产 生
陷 入 绝 境
恢 复 发 展
获 得 新 生 时间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2019届二轮复习 专题七 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 课件(共25张)

-5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①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 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 中国贫穷和落后的主要原因。 ②建设性(客观影响):列强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 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社会 生活 整体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国人民掀起了大规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揭开 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动,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 西学的大规模传入,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林则徐、魏源 “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从维护 封建统治的角度出发,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呈现中西杂陈、新旧 交替的特点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化 的孕育和起步阶段
-6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例题1(2018课标全国Ⅱ,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 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 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 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命题分析:①能力: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②知识:近代列强侵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整体史观: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 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 体系。 • 5. 社会史观:随着列强的侵华,西方的社会习俗传入中 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社会习俗的近代化。
(2018· 新课标全国Ⅱ卷)19 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 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 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D ) 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①兴起: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②膨 官僚资本 官僚买办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性; 胀:抗战时期。③衰败:内战爆发后。 主义经济 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点 ④结束:新中国成立初没收官僚资本
2. 史观角度 (1) 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
(2) 从文明史观看,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 渗透、融合的产物。
(3) 从近代化史观看,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
(2018· 北京卷)明中叶以来, 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 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B )
时间 1550 年以前 1551~1722 年 1723~1861 年 1862~1911 年 松江市镇数量 59 113 167 369
中外反动势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上: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了从倡导到实践的演进。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生活上: 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使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巨大的变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干二
近代前期(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的经济
关键词:自然经济瓦解、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基础清单 1. 自然经济瓦解:原因、表现及影响。
2. 洋务运动:原因、口号、内容、实践结果及评价。
3.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原因、时间、地点、特点及地位。
核心突破 多角度审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 知识角度 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 外资在华经济、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并存。
专题三
中国近代史
第一讲
工业文明冲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变革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时期的中国
建坐标· 定位时空
构体系· 通史整合 阶段特征:1840~1895 年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而半殖民地特征体现最为明显。列强侵略使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思想文化 等方面发生了全方位剧变,由此引起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应,从农民阶级到地 主阶级,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抗争和探索。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政治上: 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农民阶级率先担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沉重打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成分 整体特点 兴衰过程(发展概况)
封建自然 分散性;自给自足性;抵制商 外国的经济侵略和本国资本主义等新 经济 品的落后性;封闭性;结合性; 经济成分的冲击下逐步解体的;三大 解体(小农 脆弱性 改造 经济)
外国资本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又富有侵略性 主义经济
洋务经济 封建性;官僚买办性;垄断性
的第一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上: 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干
核心信息: 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 直曲” 据材料“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可知是中国希望借助西 方列强的势力,A 项错误 由材料“琉球国向中国进贡”“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可知中国与
辨选项
琉球国为朝贡贸易,传统朝贡体系的解体是在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后 的朝鲜独立,故 B 项错误 材料仅仅的是地方督抚的外交建议而非干预朝廷的外交决策,故 C 项 错误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D. ①③
审题干 辨选项
时间:1551~1911,明中叶~清末;中心词:松江府市镇;材料呈现方式:图
表类问题类型:现象-本质类选择题
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 民族资本 生和发展起来的;有革命性和妥协 主义经济 性;“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鸦片战争前后出现;新中国建立后肃 清 兴起19世纪60~70年代,破产于甲午 中日战争,结束于辛亥革命后 ①开始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② 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③迅速发展: 一战时期。④较快发展:国共十年对 峙。⑤日益萎缩:全面抗战期间。⑥ 陷入绝境:解放战争。⑦获得新生: 三大改造
交通与通讯的进步;近代报刊的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1.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1)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社会的经济日益 1. 列强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争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商 (2) 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品输出的需要。甲午中日战争 (3) 洋务运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 与《马关条约》,反映向帝国 开端。 主义过渡中的资本输出的需要。 (4) 民族工业的兴起。 2.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 2.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840~ 天国的抗争(指导纲领:前期是 (1) 社会生活变迁: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装 1895年 《天朝田亩制度》,后期是《 传入我国。呈现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 资政新篇》)。 的穿着特点。 3. 清政府的外交:清政府开始 (2) 交通通讯发展: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 由“敌对”到采取对外“和好 立,标志着中国交通近代化的开端。1881年中 ”政策的演变。总理衙门的设 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1877年第一条电报 立,标志着清政府外交近代化 线架设成功。 的开始。 (3) 近代报刊创办: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 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3. 命题多以文字材料为切入点,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对材料隐性信息的获取、解读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4. 复习备考时,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在唯物史观统领下,辩证的、 正确的评价列强侵略,走出历史悲情,理性认识大变局与大转型、大希望,客观地, 辩证理解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和时代决策,重视运用史料, 中外关联古今贯通,贯穿核心素养,立足于立德树人,培养历史意识与历史理性, 突出家国情怀和世界意识。
文化
201 新课标Ⅲ卷T41:“大变 7年 局与大希望”
新课标Ⅲ卷T41:旷古变 局与前途光明
新课标Ⅰ卷T28:民众生活与世界联系 2016年
新课标Ⅰ卷T29:洋务成效判断
新课标Ⅱ卷T28: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 新课标Ⅱ卷T40:海外移民与华侨投资
备考策略
1. 近年新课标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经济史与政治史。考
• 核心突破 • 多视角分析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 1. 革命史观: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因此中国只有通过暴力革命 的方式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才能获得独立发 展。同时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中国人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 增强。 • 2. 文明史观:列强侵略在客观上使中国接触到西方的先进 文明和生产方式,刺激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促 使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
抓核心 ·强技提能 查效果 ·即时评价
应试指导
考情导航
政治 新课标Ⅰ卷T28:甲午日 201 本舆论战 8年 新课标Ⅱ卷T28:琉球朝 贡
时 间
考点分布 经济 新课标Ⅱ卷T42:洋务企 业现代化反思
新课标Ⅰ卷T28:开平煤 矿减税 新课标Ⅱ卷T28:造船协 造 新课标Ⅱ卷T41:70年代 矿业政策
查内容发展趋势是从重视历史概念的理解发展为在全球化、 现代化视野下考查中国内 政外交的变化趋势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进行反思。 反映了考查学生历史意识与历史 理性,传承家国情怀和时代精神的趋势。
2. 选择题考查特定时空下唯物史观应用与历史解释能力,试题难度比较大。主 观题重在考查学生特定时空下的史料实证能力和运用唯物史观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并 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