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1(1)
中国饮食文化【PPT经典课件】 (1)

宋嫂鱼羹
• 著名的菜肴有:西湖醋鱼 生爆蟮片
东坡肉 龙井虾仁 干炸响铃 叫化鸡 清汤鱼圆 干菜焖肉
福建菜系
• 由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发展起来,并以 福州菜为其代表。烹饪原料以海鲜和山珍 为主,注重甜酸咸香、色美味鲜。
• 著名的菜肴:佛跳墙、荔枝鱼、酸辣烂鱿 鱼、太极明虾、肉醉糟鸡、烧片糟鸡、清 蒸加力鱼。
4 中国饮食
素有“烹饪王国”之称
中国四大国粹:
书画、京剧、中医药、中国烹饪。
烹 是在煎或炸的基础上,烹上 清汁入味成菜的一种烹调技法。
饪 既指食物成熟,也指食物 生熟程度的标准。
• 用火熟食,标志着人类从 野蛮走向文明,标志着人 类饮食历史的开端。
用火熟食的意义
• 用火熟食,结束了人类生 食的生活状态,使身体素
川菜
• 川菜:即四川菜系。以成都菜和重庆菜为代表。 四川菜系各地风味比较统一。主要流行于西南 地区和湖北地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川菜 馆。川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小吃类菜系,也是 民间最大菜系。
• 代表菜有: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麻婆豆腐、 水煮鱼旺、糖醋排骨等
麻婆豆腐 宫鱼 爆香 鸡肉 丁丝
粤菜
鲁菜
• 鲁菜:即山东菜系,由齐鲁、胶辽、孔府 三个菜系组成,是宫廷最大菜系。以孔府 风味为龙头。山东菜系源远流长,对其他 菜系,乃至整个中国饮食文化影响深远。
• 清香、鲜嫩、味纯,讲究清汤和奶汤
• 代表菜:糖醋鲤鱼 九转大肠 百花大虾 德州扒鸡 炝腰花 四喜丸子
九转大肠
糖醋鲤鱼
油爆双脆
水晶虾球
太 极 明 虾
佛跳墙
湘菜
• 湘菜系即湖南菜,是以湘江流域、洞庭 湖地区和湘西山区等地方菜发展而成。 湘江流域的菜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 心,是湖南菜的主要代表。
中华饮食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形成的卓越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涵盖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
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方式、美感和人生哲理,是中华民族无形的文化遗产。
一、中国饮食文化起源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远古时期,人们受限于自然环境和科技条件,只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食物,如食用野果、野菜、野兽和海鲜等。
随着农业文明的出现,人们开始种植粮食和养殖动物,饮食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秦朝时期,食品工艺逐渐提高,人们开始注重饮食的味道,出现了很多美味佳肴。
唐朝时期,饮食文化达到了巅峰,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美食,如鲜奶、豆腐、莲藕、青椒等,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饮食文化在宋、元、明、清等时期,也得到了不断的传承和发展。
二、中华饮食文化的特点1. 材料讲究中华饮食文化十分讲究食材的精选,一般注重材料的鲜美、品质和稀有度,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烹制,才能充分发挥食材的味道和营养。
如清明节时,广东人会食用潮州鹅,因为潮州鹅在这个时期是最为鲜美的。
2. 做法精细中华饮食文化的烹饪方法十分繁多,包括了炒、煮、炖、烤、烩、糖醋、酱爆等等多种做法。
不同的做法能充分发挥食材的味道和口感,使人们在吃中体验到了丰富多彩的味觉感官。
3. 以名为美中华饮食文化既讲究口感,又注重色香味美感的协调。
特别是在宴席等特殊场合,菜品的名称十分注重表现其美感和文化内涵,以提高用餐氛围。
4. 礼仪讲究中华饮食文化的饮食礼仪是非常讲究的。
吃饭时要注意姿态,不得吸嗅和吐渣,不得在饭桌上说粗话和争吵,身体立正坐直,不得躺在餐桌上,摆放餐具时要按顺序摆放,用餐时要注意尊重他人,不喧哗、不拿筷子乱指示菜等。
三、中华饮食文化的代表菜肴1. 北京烤鸭北京烤鸭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名菜之一,起源于北方草原地区。
它的烤制过程十分繁琐,需要选用上等的家鸭,深色鸭肉切成小块,用上好的低筋面粉调匀搅拌,放在锦带鸭形模子中腌渍片刻,然后挂在起锅台上炉烤而成。
中国饮食文化(1)

单项选择题1.面条是历史久远的传统食品,汉代人刘熙在其《释名》一书中记载的面条类食品是( )A.汤饼B.胡饼C.蒸饼D.烙饼2.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长期的饮食生活实践中造成的技术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观的文化成就,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 )A.价值体系B.价格体系C.技术体系D.技巧体系3.从食物原料及其获取方式上看,远古时期的先民们获取食物原料的方式主要是采集和( )A.种植B.狩捕C.养殖D.渔猎4.辣椒的原产地是( )A.南非B.古巴C.秘鲁D.智利5.“咕噜肉”所属的菜系是( )A.川菜系B.淮扬菜系C.粤菜系D.鲁菜系6.作为民族风味食品的“冷面”,属( )A.苗族菜B.傣族菜C.朝鲜族菜D.彝族菜7.据《周礼·天官宰》中记载,周代已出现了许多种关于酿酒方面的专职官吏,如掌握全国“酒之政令”的官称做( )A.大酋B.酒人C.醯人D.酒正8.在明清两代的文人宴上,用以检测文人的学识与机敏程度的是A.曲水流觞令B.投壶令C.射覆令D.四书令9.与周边政权及少数民族广泛进行茶叶贸易,其规模大、影响广的朝代是( c )A.汉王朝B.唐王朝C.宋王朝D.明王朝10.我国绝大部分地方采用“清饮法”,不在茶中添加其他的调料,这主要饮用的是( )A.绿茶B.红茶C.白茶D.黄茶11.抑郁质的饮食消费者在饮食消费时,常观望别人,受别人选择的影响,往往会( a )A.犹豫不决B.盲目消费C.精打细算D.行事果断12.支撑人的文化存在、决定人的智能与人格的发展是饮食的A.物质消费 B.精神消费C.主动消费 D.被动消费13.把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饮食描写推向了极致,堪称饮食文化的百科全书的是( b )A.《西游记》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14.《种荔枝》的作者是( c )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陆游15.历代帝王对大臣们不厌其烦地赐宴赐食,其目的主要是A.商议朝政B.调节君臣关系C.表现权利之极D.表现财富之巨16.提倡尽量保持食物原料本色本性的宗教是( c )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17.从食养的角度看,果品类的味可分为( d )A.甘、辛、咸B.甘、辛、苦dC.甘、辛、酸D.甘、咸、酸18.饮食养生必须注意遵循“养藏”的原则,从多方面进行调摄,以保护体内元阳生机的节令是( a )A.春令B.夏令C.秋令D.冬令19.21世纪我国餐饮业的主流是( c )A.美味化B.科学化C.工业化D.现代化20.从“医食同源”的角度出发,在21世纪将得到更大发展的食品功能是( d )A.审美功能B.社交功能C.果腹功能D.保健功能21.周代“食医”的职能要求是:“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中国饮食文化 PPT课件

中国菜系简介
•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即菜系。 • 菜系是指起源于具体的人文地理区域,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 蕴,具备独特的原料、工艺和风味特质,拥有完整的品种类型 和特殊的食俗礼仪,形成稳定的消费社群,以代表作品为核心 构成的饮食体系。菜肴中的区域特色:总体口味是东辣西酸, 南甜北咸。 • 1、按地域划分 • 四大菜系:鲁、川、粤、苏 • 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 • 十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京、沪 • 十二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京、沪、 豫、陕 • 2、按民族划分:55种民族菜 • 3、按功能划分:医疗保健菜、普通菜 • 4、按时代划分:仿古菜和现代菜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
中国菜的特征(2)
• 4.讲究调味 • 中国菜肴千变万化,层出不穷,风味独特,品种繁多, 除用料和烹调方法的不同外,还源于调味的变化 • “五味调和百味香”,就是熟练运用调味的结果 • 调味的关键是调料合理、适量。 • 5.讲究器皿 • 中国菜肴的装具器皿对菜品起衬托增色的作用,特别是 筵席、套菜使用的菜肴器皿,不仅要适用,更要美观。 • 中国菜肴的这些主要特征,无论是地方菜、宫廷菜、官 府菜、还是少数民族和寺院菜都具备。 • 正是这些丰富多采,色、香、味、形、器具佳的菜肴, 才使中国菜闻名于世,享有“烹调王国”的盛誉,珍馐 天下奇。
中国的饮食文化

一:中国的烹饪风味流派
1.地方菜系 2.宫廷菜系 3.素菜 4.药膳
中国的四大菜系:
• • • • 1.山东(鲁) 2.淮扬(杨) 3.四川(川) 4.广东(粤)
中国的八大菜系:
• “四大菜系”加上浙江(浙),安徽 (徽),湖南(湘),福建(闽)
十大菜系:
• “八大菜系”加上北京(京), 上海(沪)
代表菜及小吃:
LOGO
宫保鸡丁
夫妻肺片
鱼香肉丝
口水鸡
北川凉粉
水饺
江苏菜系简称“苏菜”。 特点:选料严谨考究,讲究鲜活,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重于 酥烂鲜香,原汁原汤,咸甜适中,配色和谐。
八仙过海闹罗汉 凤穿牡丹
三套鸭
三丁包
糯米芝麻糕.
无锡骨
广东菜系
• 广东菜系又称粤菜,有“南烹”, “南食”之称。
中国的十二大菜系:
• “十大菜系”加上河南(豫),陕西(陕, 秦)
地方菜系
(一)山东菜系
• 山东菜系又称鲁菜,素有“北方代 表菜”之称。 • 特点:原料多样,口味鲜咸嫩脆, 清香味纯,偏重清淡,风味独特。 擅长爆,烧,炒。
代表名菜及小吃
锅塌豆腐
葱烧海参
粘豆包
糖醋鲤鱼.
四川菜系
四川菜系简称川菜,发源于古代巴国和 蜀国。主要由成都菜,重庆菜,自贡菜 和传统素菜食斋菜组成。 特点: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 味型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素有 “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
龙井虾仁
福建菜系又称闽菜,又福州,厦门, 泉州等地方菜发展而成。
• 特点:原料丰富,多以海鲜为主,烹制细腻,
注重调味,色调美观,滋味清鲜。
名菜及小吃
土笋冻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一、饮食习俗1.四季饮食:中国饮食习俗与四季有关,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食材烹饪食物,以适应当季气候和人体的需求。
2.节令饮食:中国人讲究节令饮食,如春天要吃春笋、夏天要吃西瓜、秋天要吃瓜果、冬天要吃涮火锅等。
3.地域饮食:中国各地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菜肴和烹饪方法,如川菜、粤菜、鲁菜等。
4.宴席饮食:中国人重视宴席文化,讲究宴客礼仪和宴席菜品搭配,有各种规定的席次和宴席流程。
二、餐饮礼仪1.客人敬主人:在中国餐桌上,客人要尊重主人,主人要热情招待客人,互相敬酒、劝酒是常见的礼节。
2.先年长后晚辈:吃饭时要遵守先年长后晚辈的原则,年长者先坐下,先吃菜,晚辈要等待长辈吃过后再开始用餐。
3.尊重食物:在饮食过程中要尊重食物,不可挑食、浪费食物,要将饭菜吃完,不可留下残羹剩饭。
4.注意餐桌礼仪:用餐时要注意坐姿端庄、言谈举止得体,勿大声喧哗,不可伸长吧脚等。
三、饮食禁忌1.偏食忌辛辣:中国饮食禁忌中有禁忌偏食,忌过于嗜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2.不宜过量:中国人饮食注重平衡,不宜过量,大鱼大肉、油腻辛辣的食物要适量食用。
3.忌生吃生冷:中国饮食文化忌生吃生冷食物,认为这样容易伤害脾胃,影响身体健康。
4.忌吃动物的头部:中国有吃动物头部的忌讳,认为头部为先天之气所在,忌食动物头部。
四、餐具礼节1.餐具摆放:中国人讲究餐具摆放的规矩,如筷子要放在右侧,碗要正对着主人等。
2.用筷子注意事项:用筷子时要注意避免发出刺耳的咬合声音,不可竖插在饭中,不可将筷子交叉放在碗上等。
3.点心吃法:中国的点心吃法也有许多礼仪,如不可一口吃完,要小口尝,分次享用,不可大口吞咽等。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人文精神。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塑造出更加多元化的饮食文化。
同时,传统的饮食文化依然保留着其珍贵的传统和魅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饮食文化(解读3篇)

中国的饮食文化(解读3篇)中国的饮食文化(解读3篇)中国的饮食文化解读(一):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
"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
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
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
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经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
如于色、香、味、型外又讲究营养,就是一种时代提高。
十大碗八大盘的做法得到了改革,这也是十分可喜的。
可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当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坚持不衰的生命力。
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
中华礼貌五千年,饮食文化也随着中华礼貌源远流长五千年,呈现出极大特点。
其一,风味多样。
我国一向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其二,四季有别。
中国人善于根据四季变化搭配食物,夏天多吃清淡爽口食物,冬天多吃味醇浓厚食物。
其三,讲究美感。
中国人吃食物不仅仅讲求味,还讲究欣赏之美,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能够雕出各种造型,还讲究食材,食具,以及环境的搭配与和谐。
其四,注重情趣。
中国人喜欢给食物取一些富有诗意的名字,例如"炝凤尾"、"蚂蚁上树"、"狮子头"、"叫花鸡"等。
中国饮食文化

牛羊肉、各种面食品是藏民的主食料 ,糖、蛋、盐等是高原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利用 的食料。生冷食物比重较高,每人都有自己专用的碗,吃菜时每人一份。
“敬特此食的精华,供献佛法僧三宝”,是藏族人在餐前必先颂念的经语,它表明佛
教思想和意识已深深地渗入到高原人们的食生活和食文化之中。 以西藏为中心。特征: 以牛羊肉、奶、糌粑为主要食原料,瓜果蔬菜少 嗜饮酥油茶 食礼受喇嘛教影响较深
金陵三叉
叉烤鸭 叉烤桂鱼
叉烤乳猪
川菜
又称四川菜、巴蜀风味或天府风味,西南风味的典型代表。 起源:周秦时期(先秦 前246年)的巴国和蜀国,汉时形成, 宋时影响很大。现影响到云贵、甘南、藏北、湘鄂陕边界,京、 津、沪、穗等都会,在美国、加拿大、西欧、日本有一定市场。
中国的菜系
按地域分
四大菜系
鲁 ( 山 东 )
扬 ( 淮 扬 ) 川 ( 四 川 ) 粤 ( 广 东 )
八大菜系
浙 ( 浙 江 ) 徽 ( 安 徽 ) 湘 ( 湖 南 ) 闽 ( 福 建 )
十大菜系
京 ( 北 京 ) 沪 ( 上 海 )
十二大菜系
豫 ( 河 南 ) 陕 秦 ( 陕 西 )
四大菜系
九、东南地区饮食文化圈
东南饮食文化团大致包括闽、粤、台、琼以及浙、赣、湘、桂局部, 以闽粤为中心地区。
该地区以稻米为主食,以丰饶的蔬果、海产、禽畜为副食。繁盛的海 外贸易和便利的域外交通,以及相对长久稳定的社会环境,丰富的物 产,形成了这一地区饮食文化的特点:喜食稻米、重鲜活、尚茶饮、 喂槟榔,蔬果与海产比重高,俗尚食事。 广东谣谚“饥食荔枝,饱食黄皮”;“秋冬食獐,春夏食羊”;“霜 蟹雪螺,味不在多”;“雨水漫漫,鱼蟹满盘”等正足以表明物产及 人们食尚的特点。 有人曾开玩笑说,广州人什么都敢吃,天上除了飞机、地上除了四脚 的家具之外,蛇、猴、猫、鼠、禾虫等都成了席上佳肴。“广州人好 吃,上海人好穿”,“食在广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课程网络课程”大作业
班级:姓名:学号:
课程名称:中华饮食文化
作业题目: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摘要: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饮食文化与我们的传文化有很大关系。
我们谈饮食文化不要只注重“吃”,而应该将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
但是,在当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课程学习以及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思考,阐述我对中国现代饮食文化的认识,并对当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及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客观性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饮食特点饮食习惯家乡饮食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
1.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第一,风味多样。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物产、气候、风俗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配菜、调味,冬天浓厚味醇,夏天凉爽清淡;冬天焖煨多炖,夏天多拌冷冻凉。
第三,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南瓜,还是一个红萝卜,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
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叫化鸡’、‘狮子头’、‘东坡肉’、‘龙凤呈祥’、‘全家福’……
2.饮食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周代时期,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中国人重视饮食,饮食文化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中国文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商朝著名宰相伊尹因为善于烹饪雁羹和鱼酱,被后世推为烹调之圣。
周朝的开国元勋姜尚从政前钓鱼、屠牛、卖饭,传为美。
中国人习惯把人生的喜怒哀乐、婚丧喜庆、应酬交际导向饮食活动,用以礼尚往来,增进人与人的关系,这就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烹饪的发展。
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中国饮食思想与中国文化共生同长,成为中华文明中一朵奇葩。
3.家乡的饮食文化
3.1全聚德烤鸭
老北京人曾流传有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
全聚德”原名叫“德聚全”,是一位山西人在北平前门外肉市胡同开的一家干鲜果脯。
后来河北冀县人杨全仁到肉市上去摆摊售卖鸡鸭,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杨全仁盘拼了这家铺底,开始经营烤鸭。
风水先生建议杨全仁改“德聚全”为“全聚德”,意思是全心全力,聚而无散,重视商德,童叟无欺。
当年,京杭大运河送皇粮的船只漏下的粮米落入河中,在北京积水潭一带就汇聚了一部分靠养鸭捕鱼为生的农民,全聚德就从农户手中进购鸭子,现在全聚德集团用鸭量非常大,就与周围养殖户签订了养鸭回收合同,为了加快北京鸭的生长,缩短喂养期限,全聚德烤鸭用填鸭,喂养三个月出笼,每只平均5.5-6斤,北京鸭体形丰满,肉质鲜嫩,适合用来做烤鸭。
3.2老舍茶馆
1979年,家住大栅栏珠宝市街的尹盛喜不顾家人反对,借了1000块钱,开始了摆摊经营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虽然一赔3年,但他坚持下来了,并最终建成了一个京味悠长的老舍茶馆。
不仅国内游客到了北京,要到这里听听戏曲,也不仅是那些国外背包族逛累了大栅栏,要来这里感受一下老北京的传统氛围,就是基辛格博士、老布什总统、连战主席来访,也要到这里看一看、坐一坐。
进得茶馆,穿过那一大溜模型、照片和名人题字,就上了二楼。
这是个被装点得像极了四合院、而且有草坪的四合茶院,以包房为主,私密性比较强。
三楼大厅去,找一张还没人坐的仿古硬木八仙桌,用细瓷盖碗冲一杯香茗,再点几碟小吃,一边细细品味细瓷盖碗里冲出来的阵阵茗香,一边品尝茶馆特制的各色宫廷糕点或者哪怕只是嗑点瓜籽儿,一边看那身着漂亮民族服装的演员表演一段京韵大鼓或者其他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民乐节目,那种久违的闲适、臃懒和惬意,不知不觉地,就从心中生腾起来了。
3.3正宗九龙斋酸梅汤
熬制的正宗九龙斋酸梅汤是老北京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饮品,始于乾隆,盛于道光,道光进士方浚颐在《春明杂忆》中写道:“止渴梅汤冰镇久,驰名无过九条龙。
”
老北京人喜欢过年喝九龙斋,主要是因为酸梅汤可以解油腻。
过年的时候,一般都大鱼大肉,吃得比较油腻,而九龙斋正宗酸梅汤富含大量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氨基酸、膳食纤维等,可以调节人体酸碱平衡,起到解暑、解酒、消食开胃、排毒、美容、解油腻等作用。
九龙斋酸梅汤的主要原料乌梅、山楂均是去油的碱性食品,陈皮则能极好的抑制糖类转化为脂类,对去除肠胃中积存的油腻十分有效。
3.4东来顺
东来顺饭庄是北京饮食业老字号中享有盛誉的一个历史名店。
上个世纪初,清政府实施新政,开放市场。
1903年,伴随着北京开辟最早、名声最大的东安市场的出现,东来顺饭庄的创始人丁德山兄弟,手推小车、带着木案和几个板凳来到东安市场北门,摆摊叫卖清真吃豆汁、扒糕。
几年后,丁氏兄弟立铺挂牌,“东来顺”由此得名。
铺名先是叫“东来顺粥铺”,规模不大,只是一间小木棚,经营品种为豆汁、杂面、馅饼、羊杂。
丁德山在原处建起三间瓦房,改招牌为“东来顺羊肉馆”,开始经营涮肉。
丁德山出身贫寒,摆摊创业时凭力气挣钱,兴业之后也不失勤俭本色,仍是苦心经营。
由于他以诚信为本,讲求货真价实,又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的经营之道和制作技艺,所以,没出几年,东来顺的涮羊肉便与当时闻名京城的“正阳楼”齐名。
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东来顺改良了涮羊肉的火锅等器具,并以选料精、加工细、佐料全、火力旺的独到之外,一越而成为京城涮羊肉之冠。
从此,东来顺便一发不可收,不仅盖起高楼雅间,经营品种也不断扩大发展,形成了集爆、烤、炒、涮于一体的清真系列菜肴,在川、鲁、湘、粤菜系林立的京城,独树一帜,成为北京著名的老字号。
参考文献
[1]梁璐茜.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年
[2]宋玉祥.浅谈中国饮食文化 [J].《艺术科技》,2014年
[3]宋玉祥.浅谈中国饮食文化 [J].《艺术科技》,2014年
[4]梁璐茜.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