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骨颈骨折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经皮斜行加横行克氏针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

经皮斜行加横行克氏针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
中 在 打 髓 内针 过 程 中 有 穿 入 关 节 腔 风
头桡侧斜行打入 , 从掌骨尺侧穿 出皮肤 , 3 . 2 掌骨颈 骨折的解剖学特 点 : 正 常 掌 险 , 单枚 克 氏针 固定 , 抗旋转 性差 , 术后
C型臂透视位置 可 ,再 在第 5掌骨头 骨 骨颈 向背侧轻 度成 角 , 称“ 颈 干角” , 第5 针尾 巴易损伤尺神经手背支 ,引起局部
作 。将 患指掌指关节屈 曲至 9 0 。, 采用 石膏固定 局部加压过紧 ,可 出现皮肤压 炼 。 潘勇卫 等应用顺行髓 内针内固定术 “ 折顶 ” 法使骨折大致复位 。术者一手握 疮 、 坏死 , 甚至出现小指缺血坏死 。对于 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 , 取得满意疗效 , 但
住患者手掌并 固定近 骨折端 ,注意保持 老年患者 长时间的 固定 ,容易造成近侧 其 缺点是仍 要在掌 骨基底切 一小 口 , 术 力线 , 取直径 1 . 2 mm克氏针 由第 5掌骨 指 问关 节 的屈 曲挛 缩 。
江创伤外科 2 0 1 5年 6月第 2 O卷第 期
』 』 ! !
, 堂 Q ! ! : Q ! :
・ 5 0 8・

诊治分析 ・
经皮斜行加横行克 氏针治疗第 5掌骨颈骨折
杨方纬 杨 锦
2 0 0 9年 9 月至 2 0 1 2 年9 【 摘 要 】 目的 探讨 闭合复位经皮斜行 加横行克 氏针 治疗第 5 掌骨颈 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 。 方法
优 良率为 1 0 0 %。 结论
效满意 。
【 关键词 】 掌骨 ; 骨折 ; 经皮克 氏针 内固定 ; 闭合复位
【 中图分 类号】 R 6 8 7 . 3
【 文献标识码 】 A

顺行髓内针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顺行髓内针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n e c k we r e t r e a t e d wi t h a n t e g r a d e i n t r a me d u l l a r y i f x a t i o n . Re s u l t s Al l p a t i e n t s we r e f o l l o we d u p f o r 6 t o 1 0 mo n t h s
me t a c a r p a l f r a c t ur e .M e t ho ds Fr o m J un e 200 8 t o J u ne 20 1 1 .2 6 c a s e s o f c l os e d ra f c t u r e s o f t h e if f t h me t a c a r p a l
Obs e r v a t i o n o n t h e The r a pe ut i c Ef f e c t o f Ant e r o g r a de I n t r a me du l l a r y Na i l i n Tr e a t i ng Fi f t h Me t a c a r pa l Ne c k Fr a c t ur e
内固定术 治疗 了2 6 例 闭合性 第五掌骨颈骨折 的患者。 结果 所 有患者术后随访6 ~1 0 个月 ( 平均8 个 月 ),骨折愈合后测得患侧 头干角 ( 1 5 . 3 。±1 . 9 。),健 侧头干角 ( 1 4 . 6 。±1 . 7 。),两组 间比较差 异无 显著统计学意义 ( t = 1 . 7 1 ,P = 0 . 1 2 );术后患侧 掌指关节 ( MC P )活动度范 围 ( 8 9 . 7 +2 - . 9 ),健侧掌指关 节 ( MC P)活动度范围 ( 9 0 . 7 ±1 . 5 ),两组 问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 意义 ( t = 1 . 8 3 ,P = 0 . 1 0 )。结论 顺行髓 内针 内固定法是 治疗第 五掌骨颈 骨折 的方法 ,其效 果可靠 ,值得推广 。 关键词 : 掌骨; 骨折 内固定术; 髓 内 中图分类号 :R 4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 8 7 5 1 ( 2 0 1 3 ) 0 5 — 0 2 3 5 — 0 2

第5掌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综述

第5掌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综述
掌 指 、 间关节 向上 的托 扶 力与断 端所 受 向下 的压 力不平 行 , 指 难以 维
年 人 , 功能 和 美观 方面 往往 要求 更 高 , 对治 疗 的方法 、结 果也 就 对
要 求更高 。
目前 临床 常见 的方法 有 闭合复 位外 固定 、 闭合复 位内 固定及 切 开 复位 内 固 定 。 1 闭合复 位外 固定 目前对于该 类骨折 , 保守疗 法仍然是首选 , 传统方法强调 整复时将 患者 第5 掌指 关节 及小指近指 间关节 屈 曲9 。使掌 指关节侧 副韧带 处 0, 于 紧张状态 , 术者沿 小指近节 指骨纵 轴推顶 , 同时将 第5 掌骨 干 向掌 侧 按压 , 并且认 为 : 将掌 指关节 于背伸 或伸直位 牵 引, 会以侧副韧 带在 掌 骨 头上 的止 点为轴 使掌 骨头 向掌侧 旋转 。 固定时 以固定 物在 背侧 将 掌 指关节 和近 侧指 间关节 固定于 屈 曲 9 。 。 0位
的进步 , 人们 对于 骨折 愈合后 外观 、功能 的要 求越 来越 高 , 如现在 人 们 的工 作 、 活 离不开 电脑 , 生 为敲 击键盘 , 小指 同样 重要 , 况且 手部 需 完 成 多种精 细动 作 , 折后 的功能 重建 极 重要 。 还 常常被 人 当作一 骨 手 种 美 容器 官 , 至 出现 “ 模特 ”这 种职 业 。掌 骨颈 骨 折多 发于 青 甚 手
有利于 拆除石 膏后手 功能 的快速恢 复 。 近 年来有 人认 为屈 曲掌指 关节 固定这一 体位本 身即造成 了第 5 掌 骨颈骨 折的 不稳 , 主张采 用伸直或 过伸掌指 关节 的体位 固定 , 太虎 、 李 杜建春 l1 为用传统方 法固定 , O1  ̄] 认 伸指肌腱 及背侧关 节囊似 的 , 刘斌等 I 复完 毕后 , 掌指 关节 屈 曲 8 整 使 9 。近指 间关 节屈 曲4。 手握 绷带 卷固定 , 为这 样可使整 复后 的断 0, 5, 认 端 , 因关节 屈 曲而产生 一定张 力的小 指伸肌睫较为 紧密地扣压 , 被 不易 发生移 位 。 可避免 近指 间关 节长 期9 。 固定而 发生 永久性 屈 曲僵 还 0位 直, 有利 于后期 功 能锻 炼的 顺利进行 。 另外 , 患者手握 绷带卷 固定 比较 舒 适 , 能更好 的 配合 。 使之 同样是 考虑 到 日 的功 能恢 复 , 相成I 后 范 9 】 采 用功 能位 尺侧 “ u”形石 膏夹 固定治疗 第 5 骨颈 骨折 , 整复完 毕 掌 即 后 , 石膏 条浸水后 , 臂中段 至近侧指 间关节 的范 围内 , 的尺 以 在前 从手 侧 “ U”形 包住 第 4 掌骨 及第 4 手指近 节 , 、5 、5 使腕 关节 背伸 2 。 0,

第五掌骨颈骨折门诊处理方法

第五掌骨颈骨折门诊处理方法

第五掌骨颈骨折门诊处理方法
郑州市骨科医院手外科显微骨科Ⅱ齐江明
手的第五掌骨颈骨折又称“拳击骨折”,多见于青少年,主要因拳头猛然击物、打墙等引起此类损伤,其受伤机理是掌骨头直接撞击硬物通过传导暴力导致掌骨颈部薄弱之处骨折。

骨折多为横断或粉碎性,骨折后由于手骨间肌的牵拉,掌骨头向掌侧倾斜,骨折向背侧成角畸形。

通过拍X线片检查诊断不难。

在手外科门诊,这种看似简单的骨折,复位及固定有一定的技巧。

复位时屈曲掌指关节,维持复位情况下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90°位外固定,通过近节指骨基底托回掌骨头,才能保持良好位置,而不能简单地固定成手伸直位。

笔者体会,只有在理解手掌指关节局部解剖基础上,掌握一定的骨折复位固定技巧,才能完成良好的复位固定。

复位方法:术者一手握手掌,手指捏持骨折近端,另一手握患指,将掌指关节屈至90°,使掌指关节侧副韧带处于紧张状态,使近节指骨基底托住掌骨头,先牵引相应手指,然后沿近节指骨纵轴推顶,同时用右手拇指推压骨隆起处,畸形即可矫正。

固定方法可在下面两种固定方法中根据医疗条件和医生习惯选择使用。

U型夹板外固定:保持半握拳状,先将夹板或铝板制成U型,在背侧将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固定于屈曲90°位。

石膏托外固定:保持半握拳状,手掌心握半卷绷带,用短臂石膏后托固定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在90°位。

笔者常采用此种方法,
方便实用,效果满意。

固定后尚需拍摄X线片,检查整复位置是否理想,以后每周复诊一次,一般需限制活动4~6周。

对于第五掌骨颈骨折手法无法复位的粉碎性骨折,或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应尽早手术治疗。

弹性钛制髓内针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弹性钛制髓内针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弹性钛制髓内针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弹性钛制髓内针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第五掌骨颈骨折50例,均采用弹性钛制髓内针治疗,观察骨折愈合程度和患指功能。

结果:经6个月随访,全部病例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8个月。

掌骨术后头干角(14.7±1.5)°,末次随访(14.9±1.3)°,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第五掌指关节活动度为(85.6±2.6)°,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弹性髓内针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固定可靠、手术创伤较小、骨折愈合好、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弹性髓内钉;掌骨颈骨折;疗效第五掌骨颈骨折又称为“拳击手骨折”,发生率较高,约占手部骨折的20%[1],往往出现尺背侧成角畸形,以往石膏固定预后不佳。

弹性髓内钉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内固定方法,符合微创、牢固的生物学固定原则[2]。

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第五掌骨颈骨折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

年龄16~57岁,平均(38.3±2.1)岁。

均为单纯第五掌骨颈骨折。

致伤原因:运动伤28处,重物砸伤17处,摔伤5处,术前进行X片检查。

骨折均为闭合性,其中横形骨折19例,斜形骨折21例,螺旋形骨折10例。

1.2 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单根钛制弹性髓内针顺行手术置入。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生效后,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满意后,按Calder等[3]报道的方法,于腕背横纹尺侧,第五掌骨基底处做0.8cm横行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达掌骨基底,于尺背侧钻孔、扩髓。

采用枢法模公司进口2.0mm钛制弹性髓内针预弯20°后打入髓腔。

第5掌骨颈骨折外固定进展

第5掌骨颈骨折外固定进展

综述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34卷第32期第5掌骨颈骨折多属于不稳定骨折,采取骨折复位后容易发生再次移位及成角畸形[1]。

掌骨成角可接受的限值15°,大于等于此值可出现伪爪畸形等症状[2-3]。

目前掌骨颈骨折保守疗法仍然是首选,对于第5掌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的方法已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但如何选择合适的外固定仍存在较大争议[4]。

笔者检索了近20余年本病的外固定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掌指关节屈曲90°位夹板:强调固定掌骨颈骨折时小指尖应指向舟骨结节以防止第5掌骨头沿纵轴旋转,使用“L”形夹板置于前臂中下1/3至小指远侧指间关节背侧,使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屈曲90°,腕背伸40°,可避免掌骨头以侧副韧带在掌骨头上的止点为轴向掌侧旋转,防止腕关节活动和外固定的松动[5]。

“U”形小夹板:杜耀强[6]发现采用直角夹板固定有诸多缺点,如不易塑型和固定后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容易松动,并且夹板压迫血肿会加重患者的疼痛,增加患者的痛苦。

在经过充分的分析后,其采用“U”形小夹板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能有效避免对血肿的压迫,减轻疼痛,并且固定牢固,不易松动。

石膏:主张用石膏将掌骨颈骨折固定在掌指关节屈曲90°位,石膏具有塑型方便的特点,但是相对于纤巧的掌骨显得过于笨重且不便于及时调整[7]。

其他材料:选择小塑料瓶握于掌心固定,对掌骨头掌面指向背侧的作用力可对抗其掌屈,近侧指间关节屈曲70°有利于后期功能锻炼。

手握绷带卷固定,患者比较舒适,依从性较好;因掌指关节屈曲90°而产生一定张力的小指伸肌腱紧密地扣压住复位后的断端,不易再移位。

近指间关节屈曲45°可避免发生屈曲僵直,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但实际操作中单纯靠患者自己手握塑料瓶或绷带卷必然会忘记而固定不到位,另加绷带固定的话,操作起来又比较繁琐,一般人不好掌握,且长期包裹于绷带内易发生压疮或皮肤沤渍糜烂。

闭合复位伸直位外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伸直位外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伸直位外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目的:评价手法闭合复位伸直位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26例新鲜掌骨颈闭合性骨折采用手法复位伸直位夹板外固定治疗。

结果:所有骨折于术后6周达到临床愈合,12周达到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骨不连等发生。

经过3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肢无外观畸形,功能正常,恢复正常工作。

结论:手法闭合复位伸直位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损伤小,恢复快,功能好,费用低。

标签:第5掌骨骨折闭合复位伸直位外固定第5掌骨颈骨折,又名为“拳击骨折”,以握拳时掌骨头受到纵向的冲击暴力所致。

我院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门诊收治的26例第5掌骨颈骨折使用手法复位伸直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经过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年龄15-28岁(平均24.2岁),均为直接暴力伤。

其中左手5例,右手21例。

所有患者就诊是均存在第5掌骨的明显畸形,均常规拍摄手部X线片。

伤后就诊时间为0.5h-5天。

1.2 治疗方法1.2.1 闭合复位方法在第5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伸直位状态下,以术者拇指按压(成角畸形)的骨折端背侧,示指按压掌骨头掌侧,将掌骨头向背侧按压,其余3指夹持牵引患者小指。

1.2.2 固定材料制作压垫:普通棉花制作,约1cm*1cm大小,可根据患者手指粗细调整大小。

小夹板:约同手指宽,近端过腕关节,远端过近节掌指关节。

绷带:取普通纱布绷带,约2指宽即可。

1.2.3 固定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手法复位满意后,助手维持,在骨折端背侧放一压垫,掌骨头掌侧放压垫,同时在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伸直位下掌背侧各置一小木夹板,近过腕关节,远端过近节指间关节,同时用绷带固定。

2 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个月。

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6周,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采用《TAFS评分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20例掌指关节功能达优秀,4例达良好,2例中,优良率92.3%。

利用第4掌骨支架作用穿针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22例

利用第4掌骨支架作用穿针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22例

利用第4…★张细祥*…郭颖彬…王振盛(摘要:目的:探讨利用第4掌骨支架作用结合闭合穿针治疗第5 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第5掌骨颈不稳定性骨折22例,采用以第手掌尺侧并平行掌面经皮在第5掌骨折的远、近端各穿入2针为内固定支架固定,术后石膏外固定3…周,4~6…周取出克氏针,随访时间16~24周,骨折均完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1…周,愈合、骨不连、掌指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结论:第4固定可靠、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参考。

关键词:第5掌骨颈骨折;第4掌骨;支架作用;克氏针;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274.11……文献标识码:B第5掌骨颈骨折是手部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手部骨折的20%[1]。

本病临床上常采用非手术疗法,但容易发生骨折端再移位,且外固定时间较长,早期不利于手指功能活动,影响患者手功能的恢复。

2013年8月—2016年1月,笔者采用以第4掌骨支架作用闭合穿针治疗第5掌骨颈不稳定性骨折2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2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不稳定性骨折,未波及掌骨头。

其中:男16例,女6例;右手15 例,左手7例;年龄23~49岁,中位数36 岁。

致伤因素:拳击伤16例,车祸伤4例,跌倒损伤2例。

从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h~8d。

1.2…治疗方法…22例患者均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手术。

一助手握患肢腕部进行对抗牵引,术者握住患者的第5指进行顺势持续牵引,同时使第5掌指关节屈曲90度,术者并用拇指向背侧推挤第5掌骨头,即可复位;于透视下从手掌尺侧并平行掌面经皮在第5掌骨折的远、近端各穿入2 枚直径1.5mm克氏针,并穿透临近第4掌骨,以第4掌骨和克氏针为内固定支架固定。

C形臂X光机多角度透视证实骨折复位良好,克氏针固定在位满意后,将克氏针尾端折弯并剪短,松解针眼,用无菌敷料包扎针眼伤口。

若骨折端不稳定,可行骨折端间经皮加1枚克氏针固定。

术后给予掌侧短石膏手的TAM>健侧的75%;中:健侧的50%<患手的TAM≤健侧的75%;差:患手的TAM≤健侧的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骨颈骨折治疗进展【摘要】掌骨颈骨折常由握拳时掌骨头受到冲击的传达暴力所致,多为横形骨折,属于不稳定骨折,宜手术复位,有利于恢复手功能。

由于手部需要完成精细动作,对骨折愈合后的外观、功能有更高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掌骨颈骨折的患者,采用外固定、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已被常规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其疗效已获得临床认可。

本文综述了掌骨颈骨折的相关概念、手术复位机制、掌骨颈骨折的检查、外固定、内固定、药物治疗、功能锻炼、术后处理及后遗症等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掌骨;掌骨颈;骨折;治疗【Abstract】Metacarpal neck fractures often suffer from shock when a fist metacarpal bones convey violence caused mostly transverse fracture,are unstable fracture,surgery should be reset,help restore hand function. Because of the need to complete the fine hand movements on fracture healing after the appearance,functions have higher requirement,to select appropriate method of treatment is important. Currently metacarpal neck fractures in patients,the use of external fixation,internal fixation method of treatment has been applied to routine clinical treatment,its efficacy has been clinicallyrecognize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cepts metacarpal neck fractures,surgical reduction mechanism,metacarpal neck fractures checks,external fixation,internal fixation,drug treatment,progress functional exercise,and other aspects of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and sequelae.【Key words】Metacarpal;Metacarpal neck;Fracture;Treatment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xi Dahua Yao Autonomous County People’s Hospital,Dahua 5308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7.052掌骨颈骨折是手部常见的骨折,约占手部骨折的20%,占成人手部骨折的0.28%,占掌骨骨折的33%。

因其是局部的损伤,往往不被重视,所以对手功能的恢复也达不到要求。

目前,治疗掌骨颈骨折复位的方法包括传统的闭合复位外固定到切开复位克氏针、微钢板螺钉等内固定等。

手有十分灵巧的功能,有极其复杂和精细的构造,为避免手术风险,治疗此类骨折的首选仍然是保守治疗。

然而,闭合复位外固定易造成第五掌骨颈骨折的不稳,背侧关节囊紧张或伸指肌腱紧张,断端所受向下的压力与托扶掌指及指间关节向上的力量不平行,使复位难以维持,常导致骨折满意复位后继发再移位;各种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需要不同程度剥离骨折周围软组织及骨膜,破坏骨折周围血运,影响骨折愈合并增加手术并发症。

所以,早期选择正确的复位方法进行积极救治对掌骨颈骨折的患者下一步治疗和预后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1 掌骨颈骨折的相关概念和手术复位机制1.1 相关概念掌骨颈骨折多因传导外力或直接暴力所致,手指屈曲后掌骨头突出成手的最远端,近节指骨遮掩和保护掌骨头而导致掌骨颈骨折,多为闭合性骨折,临床上的常见骨折是第2、4、5掌骨颈骨折。

1.2 手术复位机制骨折后掌骨头受到骨间肌的作用向掌侧倾斜,掌骨头的压迫可引起掌侧压迫性疼痛,需恰当处理,否则可造成畸形愈合,患指伸屈受限。

屈曲位固定法是将患者小指近指间关节及第5掌指关节屈曲90°,拉伸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松弛肌肉的牵拉作用,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掌骨颈骨折多为不稳定的横形骨折,而且往往呈粉碎性掌侧骨皮质,复位后有骨缺损的掌侧被骨间肌的牵拉,移位或成角畸形很容易复发,需要外固定或手术治疗[1]。

第2与第5掌骨是手部的支架,力求解剖复位而且稳定。

手部背向成角畸形时,握物会有一定的不适症状,不能完成精细动作。

2 掌骨颈骨折的检查以确定骨折的存在及治疗方案为检查目的,通过查体、X线片及病史确定骨折的存在,然后制定治疗方案。

2.1 测量成角移位测量角度主要有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两种方法[2]。

直接测量是测量骨折两断端背侧骨皮质切线的夹角。

间接测量是测量头干角的角度与正常头干角的角度的差得出的角度。

为减少误差,两种方法都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或多人测量。

2.2 测量旋转移位手指近指间关节屈曲90°来判断有无旋转畸形,以及是否存在旋转移位。

3 外固定3.1 闭合复位外固定骨折受到屈肌及骨间肌的作用向背侧成角,造成掌骨头向掌侧倾斜,如果伸直位牵引掌指关节时,使掌骨头以侧副韧带在掌骨头上的止点处为轴向掌侧旋转,造成掌屈畸形加重[3]。

复位时应将近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置于屈曲位,对骨折复位有利。

操作方法如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4],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术区,一手紧捏第5掌骨干部,另一手握持并牵引患手小指,近指间关节或者患掌指关节屈曲90°,拉伸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沿纵轴推顶近节指骨,同时拇指按压在骨折部位背侧,向掌侧挤压,达到骨折复位,不必要纵向牵引复位[5]。

复位后透视检查复位情况,直至复位满意。

最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是屈曲位固定,包括“U”形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过伸位、伸直位持续牵引固定等[6-9],均可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骨折复位满意后,保持第5掌指关节牵引状态和骨折良好复位状态,用尖刀刺破第5掌骨骨折近端掌骨干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将周围软组织及骨膜进行分离,沿着外固定支架的螺钉孔,垂直于骨干纵轴钻孔,直至穿透对侧皮质后旋入螺纹针,同样方法在骨折近端和远端置入2枚螺纹钉,安装外固定支架,透视骨折复位情况后再调整紧固外固定支架,用无菌敷料包扎覆盖针孔[10]。

由于固定时手部臃肿,固定时间长,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可能会使患者难以接受。

还有个别患者造成近侧指间关节的挛缩屈曲,甚至隆突部位皮肤压迫性坏死。

对于不稳定骨折患者在固定过程中,由于患者不能坚持或者石膏松动导致自行放弃固定使骨折再移位等,对治疗效果有不利影响。

3.2 外固定支架可用于治疗指骨骨折、掌、开放粉碎性骨折或多发的掌骨颈骨折,包括不稳定型骨折,特别是软组织损伤严重的骨折。

外固定支架采用不锈钢材料,架体有两种。

一种为弧形固定夹,弧形骨折固定夹主要特点是圆弧形固定,抗旋转能力强;可三维万向调节;加压调节快捷方便。

另一种为管形固定夹,主要特点是单侧固定,结构简单;可三维万向调节。

滑动装置包绕复杂,进行外固定会有风险,为避免损伤滑动装置,选择相对安全的固定平面。

使用外固定架前建议用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

外固定支架优点在于适用于手部各类骨折,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活动,减少骨折处骨膜血运的损伤,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具有可调节杆,调节长度和压力,达到矫正骨折端短缩和分离的目的,还能有效的矫正旋转和成角畸形;对于伴有严重软组织缺损或污染严重的开放性骨折,该支架可以稳定固定骨折,方便伤口换药,提高了伤口愈合率;支架结构简单灵活,操作方便,固定可靠,容易掌握,拆除方便,节省费用[11]。

采用闭合复位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掌骨颈骨折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55个月。

18例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7周,开放骨折及粉碎骨折其愈合时间较长,一般7~9周。

外形及功能均良好,无骨不连及骨髓炎并发症。

单纯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手部骨折或者掌骨颈骨折,能够防止掌骨短缩,优点是损伤小,操作简单、可调节复位,对伤口的术后处理没有影响;缺点是反复操作,不能解决掌骨侧方移位,影响健康。

4 内固定内固定可以保护不稳定性骨折的稳定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骨折稳定性主要由邻近结构决定,包括邻近掌骨、骨膜、深横掌骨间韧带和近端骨间韧带,骨折稳定性还受到骨折移位的影响。

所以采取内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性骨折受到很多学者的提议。

4.1 切开复位内固定适用于有移位的关节内骨折、掌骨颈骨折、指骨颈骨折,这类骨折手法复位非常困难[12]。

目前国内较普遍应用的手术方法是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和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

4.1.1 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在骨折处切开关节囊,复位骨折,用克氏针固定,复位满意后修补关节囊。

开放性骨折固定方法是常规清创,适当牵拉伤口处皮肤,显露骨折端,经皮肤向骨折两断端分别钻入固定针,将伤口外的皮肤拉拢缝合,局部皮瓣转移覆盖皮肤缺损处,供瓣区取中厚皮片植皮[13]。

切开复位内固定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缺点是切开腱帽等组织,掌指关节屈曲90°位固定4周,影响手部的运动,导致肌腱粘连、关节挛缩,更加容易引起关节僵直。

4.1.2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从上世纪80年代起,手部骨折的治疗开始应用微型钢板螺钉固定,患者能够获得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的机会。

方法适用于未累及关节面的指骨中段骨折。

采用臂丛麻醉,仰卧位,患肢外展90°,手法复位,以骨折端为中心,骨折维持在良好的对位对线位,沿骨干纵轴切开皮肤,分开皮下组织,以微型外固定架的螺钉为引导,用小钻头将外固定螺钉旋入,在骨折远端和近端分别钻两孔,旋入固定螺钉后,安装外固定支架,拧紧固定螺帽,见骨折复位满意后常规包扎。

掌骨头关节内骨折的治疗,28个患者中获得80°以上活动范围有16个,其余患者的活动范围取得了40°。

缺点是位于掌指的关节囊附着点附近的骨折线,在关节囊内有一部分,固定钢板时必然破坏关节囊结构,使肌腱和关节韧带的粘连,关节僵直。

接近远端的骨折处安放内固定材料的空间不足,影响固定的稳定性。

还存在内固定材料价格昂贵,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的缺点。

4.2 闭合复位内固定4.2.1 髓外固定患者将第五掌指关节屈至90°,拉伸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推顶掌骨远折端,触摸骨折端无台阶,按压掌骨近折端使骨折复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