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一章第三节课前诊断测试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讲练课堂1.3科学观察(练习)(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科学观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1·杭州期中)在“观察蜗牛”的实验时,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最适合借助以下哪种工具()A.显微镜B.量筒C.放大镜D.电流表2.中学科学课是综合理科课程,以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为目标。
培养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做法或认识不正确的是()A.可以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学会观察与实验等研究方法C.随意观察,东张西望 D.学习前人所积累的科学知识A.文字描述法 B.图形记录法 C.表格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4.在科学研究中,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有许多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描述、图形描述等,下列观察结果的记录比较适合采用表格描述的是()A.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 B.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D.参观实验室时,观察室内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5.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C.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D.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6.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观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观察一般比较直接,所以都不需要很长时间B.观察时要全面、仔细、并做好观察记录C.观察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D.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7.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A.用放大镜看蚂蚁 B.去图书馆查阅书刊 C.上网搜索资料D.进行人口普查8.在做“观察蜗牛”的实验时,为达到实验目的,最适合借助以下哪种工具()A.显微镜B.试管C.放大镜D.停表9.下面是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③在生物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芽情况,并且每隔5小时测量一下芽的长度;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以上既属于直接观察又属于定性观察的是()A.①⑤B.③⑤C.②④D.②⑤10.在酒精灯火焰上横插一细木条,其最先燃烧的部分是()A.外焰与空气接触处 B.焰心部分 C.内焰中部分D.内焰外焰交界处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观察并不仅仅限于视觉,而是各种感觉器官及大脑协同作用的过程B.凭我们的感觉,定能对事物作出准确的判断C.借助某些仪器可以拓展我们的观察力D.更多情况下,科学观察是通过精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12.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仪器是为了()A.扩大观察范围和内容 B.完成观察任务 C.得到观察结果D.延长观察过程13.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原因和规律的学科B.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C.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D.科学研究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因此不需要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14.以下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A.用手感觉冷热水的温度 B.用鼻子扇闻物质的气味C.用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D.用眼睛看物体的颜色15.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
七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第三节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第三节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1.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是和。
【答案】观察;实验【解析】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科学探究还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分析】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详解】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aTo像机、摄像机寺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重。
科子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故答案为:观察;实验2.在科学研究中还经常借助各种来扩大观察范围。
【答案】仪器【解析】【分析】【详解】略3.如果按观察过程是只运用人的感觉器官还是借助于观察工具来进行划分,可分为观察和观察;如果按观察结果是否提供数量结果来进行划分,可分为观察和观察。
【答案】直接;间接;定性;定量【解析】【分析】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
【详解】观察是感知客观对象的重要方法。
如果按观察过程是否只运用人的感觉器官还是借助于观察工具来进行划分,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如果按观察结果是否提供数量结果来划分,可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4.下列观察符合科学要求的是( )A.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宇宙中的恒星B.发生日食时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C.观察细胞时要客观、规范地记录D.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不用记录【答案】C【解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第01课时 课前诊断小测

课前诊断小测1.(2019·嘉兴模拟)人工智能越来越影响我们的生活,下列哪项能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标准( )A.是否耗能B.能否运动C.能否生殖D.能否说话2.(2019·丽水莲都模拟)在自然界中,细菌总是无处不在,在观察细菌时需要借助( )A.平面镜B.放大镜C.电子显微镜D.直接用肉眼观察3.(2019·杭州下城模拟)“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对苔藓植物的描述。
诗中提及的苔藓植物与被子植物牡丹的共同之处是( )A.细胞中都有细胞壁B.都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C.都能开花结果D.都能通过孢子进行繁殖4.(2019·杭州江干模拟)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结构、观察方法、繁殖方式以及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发现它不断地往右上方游动,此时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B.细菌进行分裂繁殖,大多数细菌进行异养生活;真菌依靠孢子繁殖,进行自养生活C.真菌的用途广泛,可用于制药、酿酒和制酱,还能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它们无法进行遗传和变异5.(2019·杭州滨江模拟)如图是7种生物或结构分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除流感病毒以外的6种生物或结构归为A类的依据是细胞结构中都有成形的细胞核B.将大肠杆菌、酵母菌、衣藻、草履虫归为B类的依据是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C.将衣藻和叶肉细胞归为C类的依据是细胞结构中都有叶绿体D.叶肉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中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6.(2019·滁州中考)我国是动植物种类比较丰富的国家,表中列举的保护动植物与所属种类不正确的是( )选项生物名称所属种类A 蕨蕨类植物B玉米被子植物C 扬子鳄爬行动物D 白鳍豚鱼类参考答案1.C 2.C 3.A 4.C 5.A 6.D。
盘县第九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第三节 练习测量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本章概述练习测量是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利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让学生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一些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启迪。
所以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另外应让学生理解“误差”与测量时出现“错误”的不同。
第三节练习测量导学目标情境导入我们在研究生物时,常常需要测量它们的面积、体积等,而生物本身又具有形状不规则的特点,因而需要特殊的测量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测量方法中的奥秘。
●学习目标知识性目标举例说出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技能性目标尝试测量的基本方法。
情感性目标认同“误差”的存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测量不规则物体的方法及测量时的一些注意事项★自学导航一、填空题1.一个量筒中存有30mL的水,放进一个山楂后,量筒中水的读数为35mL,则该山楂的体积为___cm3。
2.如下图,现要测出该叶片的周长,需用到的物品有___和____。
先用____围绕叶片一周,再用____测出其长度,即是该叶片的周长.若要测算该叶片的面积,可以将叶片放在_____上,沿叶片边缘______。
然后,通过计算_____的面积而得出叶片的面积。
对于不满一格的可采用______的方法.3.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_____、_____和______三处。
正常人同时测量这三处的温度,____处值最高,______处值最低。
答案:1.52.线刻度尺线刻度尺一张画有均匀方格的纸画线方格四舍五人3.口腔腋窝直肠直肠腋窝[二、思考题1.说一说为了减少误差,应该怎么办?答案: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少误差2. 如何测量一株小草的体积?答案:拿个石头,用细铁丝栓上,然后先把石头和铁丝放到水里,记录下水的刻度,然后再栓上草,一起放到水里。
再记录下水的刻度。
两者相减就行了还是利用了水来测量,不过就是想个办法使草沉到水里而已3.如图3有一透明玻璃瓶,在只有一把刻度尺和水的情况下,请你测量出玻璃瓶的容积(玻璃瓶壁较薄,容积近似于体积)。
高二化学课前预习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1课时) (新人教版选修4)

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能说出盖斯定律的内容,并理解其实质。
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热。
二、预习内容:1.知识回顾:1)已知石墨的燃烧热:△H=-393.5kJ/mol,写出石墨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已知CO的燃烧热:△H=-283.0kJ/mol,写出CO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思考:C(s)+1/2O2(g)==CO(g)的反应热测量非常困难,应该怎么求出?2.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盖斯定律?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有什么重要意义?认真思考教材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的道理,深刻理解盖斯定律。
⑷盖斯定律如何应用,怎样计算反应热?试解决上题中的思考:求C(s)+1/2O2(g)==CO(g)的△H=?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盖斯定律;2.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3.初步学会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学习重难点: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二、学习过程:探究一:盖斯定律一、盖斯定律1、盖斯定律的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和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
思考: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归纳总结:反应物A变为生成物D,可以有两个途径:①由A直接变成D,反应热为△H;②由A经过B变成C,再由C变成D,每步的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如下图所示:则有△H=2、应用:通过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反应的反应热。
例:已知:①C(s)+O2(g)= CO2(g) △H1=-393.5kJ/mol②CO(g)+1/2O2(g)= CO2(g) △H2=-283.0kJ/mol求:C(s)+1/2O2(g)= CO (g) 的反应热△H3三、反思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说说看。
四、当堂检测:1.已知:H2(g)+1/2O2(g) = H2O (g) △H1=-241.8kJ/molH2O(g) = H2O (l) △H2=-44 kJ/mol则:H2(g)+1/2O2(g) = H2O (l) △H=2.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 CuSO4(s)+5H2O(l) △H=+Q1kJ/mol室温下,若将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时放热Q2kJ,则()A.Q1>Q2 B.Q1=Q2C.Q1<Q2 D.无法确定3.已知①CO(g) + 1/2 O2(g) = CO2(g) ;ΔH1= -283.0 kJ/mol②H2(g) + 1/2 O2(g) = H2O(l) ;ΔH2= -285.8 kJ/mol③C2H5OH(l) + 3 O2(g) = 2 CO2(g) + 3H2O(l);ΔH3=-1370 kJ/mol试计算:④2CO(g)+4 H2(g) = H2O(l)+C2H5OH (l) 的ΔH五、课后练习与提高1. 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C(石墨,s)+O2(g)= CO2(g) △H1=-393.5kJ/mol②C(金刚石,s)+O2(g)= CO2(g) △H2=-395.0kJ/mol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2.298K,101kPa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 = -92.38kJ/mol 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g)和3 mol H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少于92.38kJ,其原因是什么?3、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依次为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为烧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减少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B .增大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C .减少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D .增大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H2(g)+ 21O2(g)===H2O(g);ΔH=-241.8 kJ ·mol -1②2H2(g)+O2(g)===2H2O(g) ;ΔH=-483.6 kJ ·mol -1③H2(g)+21O2(g)===H2O(l); ΔH=-285.8 kJ ·mol -1④2H2(g)+O2(g)===2H2O(l) ;ΔH=-571.6 kJ ·mol -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A .241.8 kJ ·mol -1B .483.6 kJ ·mol -1C .285.8 kJ ·mol -1D .571.6 kJ ·mol -15.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2(g)+1/2O2(g)=H2O(l);△H =-285.8kJ/molCO(g)+1/2O2(g)=CO2(g);△H =-283.0kJ/molC8H18(l)+25/2O2(g)=8CO2(g)+9H2O(l); △H =-5518kJ/mol CH4(g)+2O2(g)=CO2(g)+2H2O(l); △H =-890.3kJ/mol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H2(g) B. CO(g) C. C8H18(l) D. CH4(g)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 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 )A .CO(g) +1/2O2(g) ==CO2(g); △H =-283.0 kJ/molB C(s) +1/2O2(g) ==CO(g); △H =-110.5 kJ/molC. H2(g) +1/2O2(g)==H2O(g); △H =-241.8 kJ/mol2C8H18(l) +25O2(g)==16CO2(g)+18H2O(l); △H =-11036 kJ/mol7. 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1)CH3COOH (l )+2O2(g )=2CO2(g)+2H2O(l) △H1=-870.3KJ/mol(2)C(s)+O2(g)=CO2(g) △H=—393.5KJ/mol(3) H2(g)+21O2(g)=H2O(l) △H=—285.8KJ/mol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CH3COOH(l)8.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4P (白磷,s )+5O2(g)====2P2O5(s);△H=== -a kJ/mol4P (红磷,s )+5O2(g)====2P2O5(s);△H=== -b kJ/mol若a 、b 均大于零,则a 和b 的关系为 ( )A .a <bB .a=b C.a>b D .无法确定六、参考答案:知识回顾:1)C(s)+O2(g)= CO2(g) △H1=-393.5kJ/mol2)CO(g)+1/2O2(g)= CO2(g) △H2=-283.0kJ/mol盖斯定律1、相同始态终态无关归纳总结:△H1+△H2+△H3例:解法一:虚拟路径法△H1=△H2+△H3△H3=△H1-△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 解法二:加减法①- ②= ③△H3=△H1-△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 当堂检测:1.△H1+△H2=-285.8kJ/mol2.A3.①×2 + ②×4 - ③= ④ΔH=ΔH1×2 +ΔH2×4 -ΔH3=-283.2×2 -285.8×4 +1370 =-339.2 kJ/mol课后练习与提高1. A2. 反应不能进行到底3.B4.C5.B6.A7 (2)×2+(3)×2-(1)得△H=—488.3KJ/mol .8.C。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1--5章阶段测验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1–5章阶段测验
第一章:学前儿童健康管理
在学前儿童的健康管理中,着重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饮
食营养、日常卫生等方面。
在学前机构里,教师应该密切关注每个儿童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有效的干预。
此外,儿童饮食营养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保障其身体健康。
第二章:学前卫生常识
学前卫生常识包括儿童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等内容。
教师
需要教育儿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等。
此外,学前机构的环境卫生也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定期进行卫生清理,保障儿童在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第三章:常见传染病防治
儿童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因此在学前机构中,预防传染
病尤为重要。
教师应该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和家长对传染病的认识。
同时,学前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传染病防控制度,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能够及时隔离和处置,保障其他儿童的健康。
第四章:学前儿童常见疾病防治
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包括感冒、腹泻、发热等,在学前机构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并根据症状做出适当的处理。
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第五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教师应该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自我认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只有在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环境中,学前儿童才能全面发展。
以上是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作业1–5章的阶段测验内容,请同学们认真学习备考。
高一化学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答案【最新】

高一化学 学习·探究·诊断(必修1)参考答案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时ⅠⅠ 探究训练1.B 2.C 3.D 4.D 5.B 6.D 7.C 8.C 9.B 10.D 11.(1)试管外有水(2)试管内有水珠流到底部(3)热的试管未冷却直接洗(4)热的试管接触冷的铁制品等课时ⅡⅠ 探究训练1.D 2.B 3.D 4.B 5.C 6.B 7.D 8.C 9.C 10.24.8 g 11.①③⑤Ⅱ 诊断提高1.D 2.C 3.(1)C B D H (2)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打开玻璃塞,开始放液体可快,然后慢慢放,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平衡压力便于液体流出(3)CCl 4不溶于水,碘在CCl 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碘在水中的溶解度(4)不能酒精与水混溶4.(1)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出少量的CCl 4和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的单质碘,振荡,呈紫红色的液体是CCl 4,呈棕黄色的液体是蒸馏水。
(其他合理的方法均可)(2)用试管取出少量的其中一种液体,再加入另外一种液体,下层液体是CCl 4,上层液体是蒸馏水。
课时ⅢⅠ 探究训练1.C 2.B 3.D 4.B 5.D 6.A 7.B 8.C 9.③②①⑤④或③①②⑤④或②③①⑤④10.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再滴加BaCl 2溶液,如果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
Ⅱ 诊断提高1.A 2.B 3.D 4.(1)①②③④⑤(2)取溶液加BaCl 2,有沉淀则有 加入过量BaCl 2溶液,再加入过量Na 2CO 3溶液,24SO 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蒸发结晶(3)除去Ca 2+及过量的Ba 2+(4)搅拌(促进溶解) 引流搅拌(受热均匀)5.NaOH NaNO3Ba(NO3)2HNO3MgSO4Ⅲ拓展活动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
学前教育诊断咨询复习题(13)

《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复习资料第一章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的基本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研究的对象是学前教育机构中的【D 】A.教育目标B.教育内容C.教育规律D.教育病理现象2.侧重了解各学前教育机构级各对象的教育需要、问题及其根源的是【 A 】A.学前教育诊断B.学前教育咨询C.学前教育评价D.学前教育鉴定3.学前教育诊断是针对每个来访者的具体的教育问题做出假设好验证,考虑来访者所面临的独特的教育情境,这是学前教育诊断的特性。
【D 】A.教育性B.求因性C.客观性D.个别性4.重视资料的收集、量化的陈述与质的分析并重,这是教育诊断的___特点。
【 C 】A.教育性B.求因性C.客观性D.个别性5.关注学前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性质及其对学前教育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这是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的【 A 】A.求因性B.教育性C.客观性D.个别性6.学前教育诊断的目的侧重了解对象的_____,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学前教育咨询。
【 D 】A.教育目标B.教育内容C.教育效果D.教育需要7.关注来访者的问题并提供教育策略,这是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的____特点。
【 A 】A.教育性B.求因性C.客观性D.个别性8.在学前教育诊断过程中,“筛选补充”阶段的主要任务是【B 】A.收集信息B.审查信息C.确定问题D.解决问题9.下列各类情形,哪一类表明来访者是学前教育咨询的适宜对象?答案是【 A 】A.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B.所存在的问题属正常现象C.来访者资料不够齐全D.以上都对10.诊断者把握信息来源的纬度有【C 】A.时间纬度和空间纬度B.空间纬度和主客体纬度C.时间纬度和主客体纬度D.时间、空间和主客体纬度11.在来访者诉说自己的困惑之后,咨询者需要指出其所有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帮助来访者认识问题的【D】A.意义B.内容C.表现D.症结12.筛选补充资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______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