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基础知识回顾
溶剂萃取知识点总结

溶剂萃取知识点总结一、溶剂萃取的原理溶剂萃取是通过物质在两种相间的分配系数的差异而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浓缩。
在溶液与溶剂接触的时候,溶质(萃取物)会在两种相间发生分配,达到平衡。
通过这种分配平衡,就可以达到提取溶质的目的。
当溶质在两种不同的溶液中的分配系数大致相等时,可以通过多次的分配来使溶质转移。
二、溶剂萃取的分类1. 单级萃取:指在一次抽提操作过程中,溶液和溶剂接触后,仅发生一次分配,不再进行第二次分配,即一次抽提完成。
2. 多级萃取:在一次抽提操作结束后,不断重复进行沉淀产物与溶液接触,多次分配,并用新的溶剂进行抽提的过程。
三、溶剂萃取的应用1. 化工领域:溶剂萃取主要应用在石油、化工、冶金、有色金属等行业,用于提取金属离子、有机物和无机物等。
2. 食品领域: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溶剂萃取可以提取植物油、蛋白质、色素等。
3. 钴、镍等有色金属的萃取提纯。
4. 药品领域:在制药过程中,溶剂萃取可以用于分离和提取药物的成分,或者提取药物中的杂质。
5. 环保方面:通过溶剂萃取可以对有机废水进行处理,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去除,达到环保的目的。
四、溶剂萃取的优缺点1. 优点:(1) 操作简单,易于控制;(2) 能够适用于大量的样品分析;(3) 可以进行选择性溶剂萃取,实现目标物质的高效提取。
2. 缺点:(1) 有些物质溶于多种溶剂,选择适宜的萃取剂有一定难度;(2) 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产生大量的废溶剂,对环境造成污染;(3) 萃取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溶剂回收和废弃物处理,增加了操作成本。
五、溶剂萃取的过程及步骤1. 与样品混合:将样品和适量的溶剂混合,在搅拌或加热的条件下使之充分混合。
2. 分液:待混合物充分混合后,静置一段时间,使得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与溶剂达到分配平衡,产生两个不同相的层。
3. 采集上层液:通过分液漏斗或者其他分离设备采集上层液相。
4. 净化:对采集的上层液做进一步的处理和净化,使得目标物质得到更纯净的提取。
化学有机溶解知识点总结

化学有机溶解知识点总结有机溶剂的主要特点是其能溶解许多有机物,而且自身不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
有机溶剂是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溶剂,包括疏水性和亲水性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溶剂通常是碳、氢和氧的化合物,这些元素在有机化学中是非常常见的。
由于这些元素的共价键很强,因此有机溶剂通常是较不活泼的化学物质。
这就意味着它们一般不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于大多数有机反应都是安全的。
有机溶剂的种类非常多,它们可以按其化学结构、挥发性、溶解力等特点来进行分类。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有机溶剂:1. 烃类溶剂:烃类溶剂是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它们通常用于溶解油脂、树脂、橡胶、涂料等有机物。
烃类溶剂有较高的挥发性和溶解力,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油漆等工业中。
2. 醚类溶剂:醚是一类氧原子连接两个烃基的有机化合物,例如乙醚、环醚等。
它们的溶解力一般介于醇和酮之间,常用于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
3. 醇类溶剂:醇是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例如甲醇、乙醇、丙醇等。
醇类溶剂对于酯、醚、酰胺等有机物有较好的溶解力,常用于制备染料、香料、胶黏剂等。
4. 酮类溶剂:酮是含有酮基的有机化合物,例如丙酮、甲基叔丁基酮等。
它们通常用于溶解脂肪酸、树脂、橡胶、塑料等有机物。
5. 酯类溶剂:酯是含有酯基的有机化合物,例如甲酸乙酯、醋酸乙酯等。
它们的溶解力一般介于醚和醇之间,常用于制备颜料、香料、润滑油等。
6. 含氧杂环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是环状结构,其中含有氧原子,如环氧乙烷、噁二醇等。
这些化合物一般溶解力较强,适用于溶解高分子材料、树脂、橡胶等。
7. 氯代烃类溶剂:氯代烃是烃类溶剂的一类,其中含有氯原子,如三氯乙烷、四氯化碳等。
这些溶剂通常具有较强的溶解力,但由于毒性较大,使用时应谨慎。
有机溶剂在溶解有机物的过程中,通常会发生排列、包裹、溶解等现象。
溶解是指有机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而且不发生化学反应。
有机溶剂能溶解有机物的关键在于它们能形成与有机物分子相容的溶液。
工业化工溶剂基本知识

通用使用常识
常温下为: 1.无色。由于清洗剂大多数为无色透明,工 作人员需注意不确定产品特性时不可随便乱用; 2.易燃烧。避免接触火种; 3.易爆炸气体。避免溶剂气体混入空气浓度 过大。 4.不可任意混合。避免滥用; 5.注意标识。避免错用。
通用保管常识
1.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2.远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 3.防止阳光直射。 4.保持容器密封。 5.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6.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害。
能与水,三氯甲烷及乙醚混合,易吸水。 密度(20℃),g/ml-----------------≥0.791
醇类 C.异丙醇
英文名称:Isopropyl alcohol 主要组成及性状: 化学式:(CH3)2CHOH 外观与性状: 本溶剂为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有类似乙醇的气
味易溶于水,亦易溶于乙醇,乙醚; 氯仿和钵, 极易燃。 密度(20℃),g/ml---------------------0.784-0.786
程。
而生产出来的化工溶剂,俗称:溶剂产品。 由于溶剂产品用途广泛,运用在各种行业又有许多不同 的俗称。如运用在实验室被俗称化学试剂。运用在清洗
方面被俗称:清洗剂。
常用工业清洗剂种类
醇类 酮类 烷类 苯类 脂类
醇类 A.无水乙醇
英文名称:Ethanol absolute 主要组成及性状: 化学式:CH3CH2OH 分子量46.07 密度(20℃),g/ml------------------------0.789–0.791 外观与性状: 本溶剂为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有洒香。能与水,三 氯甲烷及乙醚混合,易吸水。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酮类 丙酮
英文名称 Acetone 主要组成及性状: 分子式:CH3COCH3 相对分子量 58.08 外观与性状: 本试剂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臭味,易燃.。 能与水、醇及多种有机溶剂互溶. 密度(20℃),g/ml--------------------------0.79
溶剂及其性状讲解

*溶剂的溶解性,溶解度,蒸发速度是影响油墨性状的重要因素.
二 溶剂的分类--按沸点分类
定义
低沸点溶剂
沸点
< 100℃
中沸点溶剂 100~150℃
高沸点溶剂 >150℃
二 溶剂的分类--按极性分类
极性溶剂:具有强极性和高导电 率的溶剂
如醇类,醇醚类,酮类溶剂.
非极性溶剂:具有低导电率的溶 剂
酯
醋酸乙酯,醋酸正丙酯,醋酸丁酯.
酮
丙酮,丁酮.
溶纤剂
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
三 溶剂的溶解性能
溶剂和树脂的相溶性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极性相似相溶 一般来说,极性溶剂能溶解极性聚合物,而非极性溶剂能溶解非 极性聚合物.
2. 溶解度参数(δ)相近相溶. 一般来说,溶剂和树脂的溶解度参数之差越小,溶剂对树脂的
溶解性越好,当两者之差大于1.5,溶剂就不能溶解树脂. 值得注意的是溶解度参数和相溶性的关系只适合于一般
极性或弱极性碳氢化合物,对于强极性化合物或强氢键化合物 仅溶解度参数相近不一定相溶,这种情况,只有极性相近,氢键强 度相近才能相溶.例如,聚丙烯腈的δ=12.3,乙醇的δ=13,按前述 的理论应该相溶,但实际上两者并不相溶,其原因是因为聚丙烯 腈是强极性的,而乙醇是中极性的.如果用强极性的溶剂甲酰胺 就能和聚丙烯腈相溶.
应用上式,能将两种以上溶剂的配比进行调整,而使混合溶剂 的溶解度参数和聚合物相近,这样能够配出溶解力很好的溶剂.这 种方法即使是使用两种非溶剂时也同样有效.例如,硝化棉 (δ=10.7),既不溶于乙醚(δ=7.4),也不溶于乙醇(δ=13),但能溶于 两者的混合溶剂中.
四 溶剂的挥发
溶剂的挥发速度主要与溶剂的沸点有关, 但不仅取决于其沸点,溶剂的蒸汽压,蒸 发能,导热系数,蒸汽比重及氢键强度等 都会影响溶剂的挥发速度.
溶剂基础介绍

溶劑基礎介紹一、溶劑與溶解溶劑是指能將其它物質溶解而形成均一相溶液體物質。
在液態塗料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對塗料的粘度、光澤、流平性、潤濕性、附著力等性能有很大的影響。
溶解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相組成一個相的過程叫溶解。
一般在一個相中應呈均勻狀態,其構成成份的物質可以以分子或原子狀態相互溶合,生成的相稱為溶液。
在溶液中過量的成分叫溶劑,量少的成分叫溶質。
溶解作用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其影響因素很多,一般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相同分子、原子間的引力與不同分子、原子間引力的強弱關係。
2.分子極性(可引起締合效應的程度)。
3.分子複合物的形成。
4.溶質、溶劑的分子結構與分子量。
5.溶劑化作用。
6.溶劑、溶質活性基團的種類與數目。
二、溶劑特性有機物普遍遵循“相似相溶”原理,即化學組成類似的物質互溶性好,極性溶劑易溶解極性物質。
另外,溶解的性能還受環境介質條件的影響。
塗料所用溶劑主要著眼於溶劑的以下五個特性:(一)溶解力:即指溶質被分散和溶解的能力。
溶劑的溶解力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將物質分散成小顆粒的能力。
2.溶解物質的速度。
3.將物質溶至某一濃度的能力。
4.溶解大多數物質的能力。
5.與稀釋劑混合組成溶劑的能力。
溶劑對不同的樹脂溶解力不一樣,對某種樹脂溶解力很強,而對另一種樹脂溶解力卻可能很小,甚至不溶,這便是溶劑對樹脂溶解力的相對性、選擇性,因此正確選用溶劑必須瞭解每種成膜物質相應的溶劑品種,否則用錯溶劑會造成塗料的混濁、沉澱、析出、失光、甚至報廢。
(二)溶劑揮發速度揮發速度是指溶劑從塗層中揮發到空氣中的速度。
揮發速度受溶劑沸點、環境溫度、有效揮發面積、溶劑本身的表面張力,蒸氣壓以及特定塗料體系的性質等因素的影響。
溶劑揮發速度和溶劑沸點有一定的判別關係:一般來講,沸點低的溶劑比沸點高的溶劑揮發速度快。
故常用沸點的高低來大致區分溶劑揮發的快慢。
溶劑按沸點的高低分為三類:1.低沸點溶劑:沸點低於100℃。
常用化学溶剂知识点归纳

常用化学溶剂知识点归纳常用化学溶剂知识点归纳常用化学溶剂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丙酮沸点56.2℃,折光率1.358 8,相对密度0.789 9。
普通丙酮常含有少量的水及甲醇、乙醛等还原性杂质。
其纯化方法有:⑴于250mL丙酮中加入2.5g高锰酸钾回流,若高锰酸钾紫色很快消失,再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继续回流,至紫色不褪为止。
然后将丙酮蒸出,用无水碳酸钾或无水硫酸钙干燥,过滤后蒸馏,收集55~56.5℃的馏分。
用此法纯化丙酮时,须注意丙酮中含还原性物质不能太多,否则会过多消耗高锰酸钾和丙酮,使处理时间增长。
⑵将100mL丙酮装入分液漏斗中,先加入4mL10%硝酸银溶液,再加入3.6mL1mol/L氢氧化钠溶液,振摇10min,分出丙酮层,再加入无水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钙进行干燥。
最后蒸馏收集55~56.5℃馏分。
此法比方法⑴要快,但硝酸银较贵,只宜做小量纯化用。
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四氢呋喃沸点67℃(64.5℃),折光率1.405 0,相对密度0.889 2。
四氢呋喃与水能混溶,并常含有少量水分及过氧化物。
如要制得无水四氢呋喃,可用氢化铝锂在隔绝潮气下回流(通常1000mL约需2~4g氢化铝锂)除去其中的水和过氧化物,然后蒸馏,收集66℃的馏分蒸馏时不要蒸干,将剩余少量残液即倒出)。
精制后的液体加入钠丝并应在氮气氛中保存。
处理四氢呋喃时,应先用小量进行试验,在确定其中只有少量水和过氧化物,作用不致过于激烈时,方可进行纯化。
四氢呋喃中的过氧化物可用酸化的碘化钾溶液来检验。
如过氧化物较多,应另行处理为宜。
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二氧六环沸点101.5℃,熔点12℃,折光率1.442 4,相对密度1.033 6。
二氧六环能与水任意混合,常含有少量二乙醇缩醛与水,久贮的二氧六环可能含有过氧化物(鉴定和除去参阅乙醚)。
二氧六环的纯化方法,在500mL二氧六环中加入8mL浓盐酸和50mL水的溶液,回流6~10h,在回流过程中,慢慢通入氮气以除去生成的乙醛。
溶液部分知识点总结

溶液部分知识点总结1.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是指溶质在给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
通常用单位质量溶剂中最大溶质量来表示,单位是mol/L。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质种类等因素影响。
在溶解度与温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减小。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情况多见于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则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当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并达到一定的饱和值时,再升温不会再增大溶解度,而会出现饱和溶液变成过饱和溶液的现象。
溶解度曲线是描绘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通常在温度和溶解度坐标系中绘制。
溶解度曲线的形状通常与该溶质的性质有关,常见的有对称型、不对称型和温度不变型等。
对称型的溶解度曲线常见于一些晶型变化规则性较好的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研究物质晶型结构的变化。
不对称型的溶解度曲线则多见于各种不同晶型形成菱形相图的化合物。
温度不变型溶解度曲线则见于常见的无机化合物中,特别是在溶解度曲线的中间部分温度范围内。
2.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溶液的稀释是指在保持溶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入更多的溶剂以减少溶质的浓度。
溶质的质量不变,但是溶液的体积增大,浓度减小。
稀释常用于化学实验中,通过稀释可以调整溶液的浓度,使实验过程更好地进行。
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溶液的浓缩是指在不加溶剂的情况下,增加溶质质量以增大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增大时,溶质的质量也增加。
浓缩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蒸发法、结晶法等。
浓缩是化学工业制备一些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也是溶液处理和回收的重要手段。
3. 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吸热现象是指溶解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进行的现象,这样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使溶液温度下降。
而放热现象则是指溶解过程中放出热量的现象,这样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使溶液温度升高。
吸热和放热现象对于控制溶解过程和预测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印刷油墨常用溶剂综合知识

印刷油墨常用溶剂综合知识展开全文印刷油墨常用溶剂综合知识印刷油墨溶剂的分类及用途油墨溶剂溶剂是挥发性有机液体,是油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之一。
溶剂按沸点高低分类可分为低佛点溶剂——沸点在100℃以下,中沸点溶剂——沸点在100~150℃ 之间,高沸点溶剂——沸点在150~250℃之间,高沸点溶剂也叫增塑溶剂。
按化学组成分类可分为:石油烃溶剂(脂族、芳族、环烷烃类)、煤焦溶剂、萜烃溶剂、醇类溶剂(单羟醇—脂族、脂环族和乙二醇类)、酯类溶剂、酮类溶剂、醚酯类溶剂等。
其中分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活性溶剂、惰性溶剂、撤(冲)淡剂等。
极性溶剂:也就是其溶剂具有比较高的介电常数,如醇、酮,他们的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羰基。
非极性溶剂:介电常数比较低的溶剂,如各类碳氢化合物。
活性溶剂:能溶解或分散硝酸纤维的溶剂。
惰性溶剂:不能溶解硝酸纤维的溶剂,但与活性溶剂有配合作用。
撤(冲)淡剂:他们虽然是碳氢化合物,能以一定的比例溶解于硝酸纤维中,而不影响硝酸纤维的溶解性和溶液的黏度。
溶剂不仅是油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可以用来调节油墨的粘度和干燥速度。
溶剂挥发速度的快慢可直接影响油墨的干燥速度和墨层形成的质量,如能合理的选择溶剂还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印刷作业时,我们往往需要根据印刷任务自己调配油墨,但由于对油墨和溶剂的性能不是十分了解,因而在配墨过程中可能由于加入溶剂不当,或在调色过程中选择的油墨不对而出现油墨析出或结团的现象,从而使油墨报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印刷油墨中溶剂简介溶剂是连结料的重要组成材料之一。
所谓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液体。
广义上的溶剂包括溶解树脂等高分子物质的真溶剂,起稀释作用的稀释剂和起潜溶作用的助溶剂。
它们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
因为对某一种溶剂来讲,它可能是某一树脂的真溶剂,而对另一树脂只能起潜溶作用或稀释作用;有时两种溶剂混合则是某种树脂的真溶剂,而这两种溶剂单独使用则不能溶解该树脂。
树脂等高分子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与无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完全不同,高分子物质仅是在溶剂中均匀分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回顾:
1、对于固体溶解度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条件:一定温度下。
②、标准:100g溶剂中。
③、状态:达到饱和时。
④、单位:克/100克溶剂。
2、影响气体的溶解度因素有: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配制一定量溶液的顺序一般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贮存(贴好标签)等步骤,注意所需的仪器及配制的溶液的误差分析。
注意在使用量筒时,一定要配合胶头滴管。
4、对于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同学们一定要灵活运用在同温度下同种物质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解度即溶质质量分数(ω)之间的关系注意:上述公式只针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均不成立!
5、对于图表题,首先要看清横纵坐标的物理量,重点在于对图像的整体走势作合理理解,并能弄清特殊的点:如曲线起点、拐点和交点等的含义。
6、结晶有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法:适用于缓升型物质(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提纯。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陡升型物质(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提纯。
注意:不管是蒸发溶剂或降温结晶,得到的晶体不一定是纯净物,这取决于蒸发溶剂量或降低的温度,如果控制好蒸法溶剂的量或温度,一般可以得到纯的晶体。
7、pH试纸的使用方法;
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稳定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
注意:我们实验室一样使用的pH试纸是广泛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1-14的整数。
8、雨水一般呈略酸性(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 的雨水称为酸雨(由于雨水中溶有硫和氮的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