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莲叶青青_教案
《莲叶青青》 教案

17莲叶青青上课详案(3)一、图片导入,并出示课题()1.这就是一望无边的田田莲叶,到了炎炎夏日,莲叶亭亭地舒展开,色泽碧绿,青翠清凉。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哪些词语。
谢谢你分享,我也带来了几个写荷花荷叶的词语。
读读吧!2.看到这青青的莲叶,我还想起了这样的诗句,大家一起读读吧!你们读得真不错。
同样的景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同样看到这青青的莲叶,作者想到了谁?(板书:祖母)3.是的,祖母那慈祥的笑脸,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
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第17课莲叶青青去寻找答案。
4.请大家用右手和我书空课题。
莲是上下结构的字,草字头要把连盖住。
青是指颜色的碧绿。
在这,作者连用两个青,突出了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课题。
二、复习巩固()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这些词,请看!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
这些词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有一个多音字。
能读准吗?谁来读一读。
你读得很准确,全班齐读。
2.出示第二组词语。
这几个词你会读吗?男生读(读得很有精神)。
女生读(读得很有味道)。
3.看到这些词,你脑海里会浮现出关于祖母的哪些令我感动的事情?板书:种莲送莲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祖母是怎样种荷花,怎样送莲叶的呢?打开语文书85页,带着这个问题朗读课文。
(巡视)2.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吗?能抓住主人公的主要事情来概括主要内容,很不错的方法。
3.祖母一年一年地种着一缸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到了让人吃惊的地步,祖母为什么如此下功夫来种荷花?(对自己不喜欢的事会不会用这么多功夫?)是啊,祖母对荷花的喜爱令我感动。
四、品读2-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用“——”划出最能表现祖母喜爱莲叶的句子。
你还可以在你最有体会的词句旁写上你的感受。
(板书:喜爱)2.谁来读读你找的句子?A 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1)你读得流利也很准确,谁和她找得一样?你再来读一读。
《莲叶青青》优秀教案

17、莲叶青青【导入】引发联想,情境导入:1 同学们,看到这一池池的青青莲叶和这朵朵盛开的莲花,你想到了什么呢?学生欣赏图片,展开联想,说出头脑中涌现的有关莲的语句。
2 然而在这些斑驳陆离的句子里,文中的我眼前渐渐浮现的确是祖母的那张慈祥的脸,在淡淡地微笑着,使“我”心生感动,到底令“我”感动的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继续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通过精美的莲叶、莲花图片,给人以视觉享受,引发学生的联想……板书:17莲叶青青3复习:1、开火车读字词。
2、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讲授】精读课文,探究感悟: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画出最能表现祖母喜爱莲叶的句子,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句一: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就像看粮食。
预设: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祖母爱莲叶?(“雇”说明祖母不是随便找的河泥,而是经过挑选的。
)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话,说说看。
(“看粮食”说明祖母对于河泥是非常挑剔的,好的河泥才能长出好的荷叶。
)同学们很会读书,关键词语找得非常准确。
句二:隔年的种藕早已挑好,祖母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预设: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的呢?(“早已”说明祖母的准备工作早就做好了,一直盼着种种藕)(“弄得两手污泥”看出来祖母为了荷叶不怕脏,也不怕累)句三: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老太太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小叶蔫了。
预设:说说你的理解(老太太因为喜爱荷叶,才会一直守着荷花缸,而且是在小荷叶还没有长出来的时候)哪个词语给了你这样的感受呢?句四: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
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祖母确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祖母此时的心情怎样?哪个词看出来?高兴不仅在心里,全写在了——(脸上)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17 《莲叶青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祖母心地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
3. 初步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祖母心地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
三、教学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祖母心地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
2. 初步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课文生字、词语。
2.回忆课文写了祖母什么事情,理清思路。
教师板书:祖母:爱莲——送莲(二)品读感悟:1.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祖母喜爱莲叶(2——4自然段)1)明确学习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4自然段。
2)同桌合作,画出体现祖母喜爱莲叶的句子,交流体会。
3)教师引导,通过重点词语,感悟祖母对莲叶的喜爱之情。
A 句子三:到了小莲叶快要冒尖的时候,老太太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小叶蔫了。
B句子四: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
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新生的孙子。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采用了神态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情感,拓展练习。
)4)再读重点句子,进一步感悟祖母对荷叶的喜爱之情,为下文祖母送莲做好铺垫,体现爱心。
2.学习第二部分(方法同上:一读二画三说):体会祖母送莲的美好品质(第5——7自然段)。
1) 明确学习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理解祖母送莲时的情形,体会情感。
A句子:祖母咝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
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引导学生通过几个连续动作描写的词语体会祖母的心情及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a 齐读句子,画出表示祖母动作的词,谈体会。
b 小练习:用上几个连续动作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
《莲叶青青》教案设计

17莲叶青青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一、督预示标: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7课莲叶青青,板书课题莲叶青青。
2、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出示生字卡片和词语学生认读。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在你预习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重点为什么看到莲叶我会心生感动,想到祖母。
)你的问题和老师的不谋而合,你是一个很有思想很会读书的学生。
5、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开这些疑问,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来深入的学习课文二、自学梳理出示自学提示:1、读2-4自然段,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祖母喜爱荷叶的,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读5-7自然段把你最感动的句子画出来,从这些句子里,你感受到祖母是怎样的一个人三、小组答疑: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四、展示评价:下面咱们分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第一个问题略……….第二个问题补充,是啊,祖母是多么善良啊,丝丝吸着冷气,指导朗读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他是毫不犹豫的,哪怕是自己最喜爱的东西,指导朗读。
多么的关爱别人乐于助人啊。
是啊、爱亲人容易,爱别人不容易。
拿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帮助别人容易,但拿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帮助别人就不容易。
祖母,她却把自己最喜欢的莲叶送给了不是亲人的邻里乡亲,这种大爱是多么不易呀!又是多么可敬呀!难怪她的孙儿在成年之后每每看到莲叶就心生感动。
这也是我们感动的原因吧。
所以说感动作者的不是祖母,而是祖母身上的那种善良关爱别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此处板书祖母喜爱莲叶剪叶治疮感动(善良、乐于助人品质)五、联系拓展:1、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课文明明写的是祖母,为什么却以莲叶青青为题呢,莲叶给人带来了方便给人以快乐,那祖母不正向着青青的莲叶么,所以看见莲叶,就想起了祖母,这种写法叫睹物思人,老师也希望你们在写作文时也能够用上这种写作的方法。
《莲叶青青》教案

《莲叶青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莲叶青青》。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了解莲叶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增长自然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兴趣。
(3)通过观察图片、实物等,了解莲叶的生长环境,提高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莲叶青青》。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了解莲叶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莲叶的生长环境及其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莲叶青青》的内容,了解其背景。
(2)收集莲叶的图片、实物等资料。
(3)准备相关教学道具和教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莲叶青青》,了解其大意。
(2)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莲叶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植物生长环境的了解。
(3)导入新课,讲解诗歌《莲叶青青》的背景和作者。
2. 教学内容:(1)朗读诗歌《莲叶青青》,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之美。
(3)讲解莲叶的生长环境,让学生了解莲叶的特点。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模仿诗歌《莲叶青青》的写作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莲叶青青》。
2. 写一篇关于莲叶的观察日记。
3. 收集其他有关莲叶的诗歌或文章,进行阅读分享。
《莲叶青青》教案

《莲叶青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莲叶的图片,了解莲叶的形状、颜色和结构。
(2)培养学生用诗歌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莲叶的特点。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一首描述莲叶的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莲叶的形状、颜色和结构。
2. 培养学生用诗歌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对莲叶的喜爱。
2. 培养学生观察细致、思考深入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莲叶的图片或实物。
2. 诗歌创作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莲叶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莲叶的形状、颜色和结构。
(2)引导学生思考:莲叶有什么特点?你们对莲叶有什么印象?2. 学习诗歌(1)展示莲叶的诗歌,让学生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莲叶的喜爱。
3. 创作练习(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创作一首描述莲叶的诗歌。
(2)引导学生关注莲叶的形状、颜色、结构等方面,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4. 分享与评价(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收获。
(2)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莲叶特点的掌握。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自然景物,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六、教学策略1. 观察与思考:通过观察莲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莲叶的形态特征,如椭圆形、绿色、浮于水面等。
2. 讨论与交流: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莲叶的印象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出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诗歌。
七、评价方式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诗歌创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莲叶青青》教案

瓦金完小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7、莲叶青青》教案(s版下册17课)备课教师杜文钧执教教师杜文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玄、雇、肘”等7个会认字,“玄、斑、驳、缸、”等9个会写字。
掌握“斑驳陆离、生疮、萧条、不以为然”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2、教学难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主要教法读思议品诵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执教时间:2016 年月日节教学要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知探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用时:5分钟)1.导入: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目光停留在绚丽的花朵上,却对花的叶、茎不大注意。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写荷叶的文章。
(课件出示莲叶图。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15分钟)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出示要求:注意字音、语句间的停顿等。
2.课件出示阅读提示:大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扫清字词障碍。
3.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齐读课题,进入新课。
1.学生听教师范读,注意生字的字音及断句。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全班交流。
(1)要注意“玄、疮、肘”的读音。
(2)新词理解。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欣喜:欢喜快乐。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用时:15分钟)1.引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
2.组织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组织展示读。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达标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
shuǐ gāng( )jiǎn dāo( )sūn zi( )shēng chuāng( )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17、《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一)听写词语。
(二)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祖母的哪两件事?
听写词语,思考并回答问题。
复习巩固,
二、学习2-4自然段,体会“爱荷”
(一)轻声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祖母种养荷叶的句子。
(二)自学,小组内交流感受。
(三)从祖母种荷这件事,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从哪可以看出祖母喜爱荷叶呢?
1、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受到爱的熏陶。 2、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交流、探究讨论,使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条理,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在推波助澜似的反复对比朗读中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帮助。
三、学习5-7自然段,体会“爱人 ”
(一)总结学法,出示自学提示
(二)各小组分组学习。教师巡视并指导。
(三)全班交流 ,适时点拨关键语句。
1、理解句子。
(1)你体会到了什么?谁来学学祖母的样子?什么情况下你会这样丝丝地吸着凉气?
全班交流感受。
练习朗读。
读老师出示的句子,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感悟重点句子的意思。
全班交流汇报。
合作交流,给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其自学交流的能力。
品味词句,引导学生感受祖母对莲叶的特殊喜爱,为下文理解课文作铺垫。
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进行创造性学习。加强语文学习的操作性、实践性。
(二)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词语:玄武湖 斑驳陆离 一缸 胳膊肘 孙子 生疮 代替 剪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单元:17 莲叶青青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设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力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情智并重,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受到爱的熏陶。
2.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交流、探究讨论,使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祖母把心爱的荷叶送给孩子治疮的做法,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会认“莲、玄、驳、雇、藕、肘、疮”7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肘、孙、疮、替、剪”9个生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胳膊肘、念念有词”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的5~7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课件。
2.教学挂图。
3.学生搜集关于荷花荷叶的诗句。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一)炎炎夏日,莲叶亭亭地舒展开来,看着这一池的田田莲叶,你想到哪些和莲叶有关的好词佳句?(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整体感知
(一)轻声读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词语:玄武湖斑驳陆离一缸胳膊肘孙子生疮代替剪刀
(展示课件第四屏)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指名分段读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重点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课文主要写了祖母的哪几件事?(种荷;送荷)开头和结尾又分别写了些什么呢?
(二)生自由读文,同桌交流;
(三)汇报交流结果,教师适时板书,引导分段。
(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一至四)
四、指导写字
(一)自读,指名读。
(二)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
(三)针对重点字“疮、缸、斑”,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听写词语。
(二)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祖母
鼓励学生积累词句,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概括文章的结构,能使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
让学生主动识字,掌握记字方法,是课改新课堂的追求。
的哪两件事?
二、学习2~4自然段,体会“爱荷”
(一)轻声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祖母种养荷叶的句子。
(二)自学,小组内交流感受。
(三)从祖母种荷这件事,你知道了什么?(祖母精心地照管荷叶,祖母喜爱荷叶。
)追问:从哪可以看出祖母喜爱荷叶呢?
(四)学生自由汇报。
1. 用“当……时,祖母……”的回答方式结合重点语句说说祖母对荷叶的喜爱。
2. 理解句子。
(展示课件第六屏)
小孩子呼出的热气真的会使荷叶蔫了吗?如果你就是祖母,有那么一两个调皮蛋靠近了,你会怎么做?(指名表演)年迈的祖母此时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兵,守护着这些欲出的荷叶!指导朗读
3. 理解句子。
(展示课件第七屏)
(1)什么是“不以为然”?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
(2)看看插图中的祖母,她却显得怎么样?(理解“一脸欣喜”。
)
(3)回忆一下平时奶奶是怎么疼爱我们的。
再自由读读这句,你一定又有了新的感受。
(五)不知不觉中我们已叙述了荷叶的整个生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点每一滴都倾注了祖母的心血和汗水。
我们清楚地感受到祖母对荷花下的工夫真令人吃惊。
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呢?
三、学习5-7自然段,体会“爱人”
(一)总结学法,自学提示:(展示课件第八屏)
(二)各小组分组学习。
教师巡视并指导。
(三)全班交流,适时点拨关键语句。
1. 理解句子。
(展示课件第九屏)
(1)你体会到了什么?谁来学学祖母的样子?什么情况下你会这样丝丝地吸着凉气?
(2)想象:这个孩子的疮到底有多严重?
合作交流,给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其自学交流的能力。
品味词句,引导学生感受祖母对莲叶的特殊喜爱,为下文理解课文作铺垫。
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进行创造性学习。
加强语文学习的操作性、实践性。
小孩满头都是又红又肿,又痛又痒的疮,严重得让人吃惊,疮长在孩子身上,可是疼在祖母心里,由此可见——祖母是个富有同情心、慈祥善
良的老人。
指导朗读。
2. 理解句子。
(展示课件第十屏)
(1)你体会到什么?(毫不犹豫)从哪些词看出祖母的毫不犹豫?
(2)老师引读,学生反复读这句话。
尽管种藕时,祖母弄得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可为了小女孩的病,她——
尽管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百般呵护,可为了小女孩的病,她——
尽管祖母对莲叶的喜爱就像疼爱新生的孙子,可为了治小女孩的病,她——
(3)随机采访:如果你是祖母我,要问问你:祖母呀,你一年的努力变成现在的样子,你不后悔吗?为什么?
3. 祖母朴实的话语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1)什么是“念念有词”?(老年人慢声细语,自言自语)谁来“念念有词”地说一说。
(2)“一物降一物”指什么?
(3)课文写了荷叶有什么用场?今年的荷叶派上了什么大用场?
(4)从祖母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哪个词写出了老太太对荷叶不可惜了?(罢了)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比看开荷花还重要。
四、拓展交流
学到这里,你最想对祖母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一、配乐读2—7自然段,说说祖母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习首尾两段,领悟写法
(一)这青青的莲叶闪动着祖母那颗乐于助人的心,也不时地勾起作者对祖母深深地怀念,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抒发了我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第1段和第8段)
在推波助澜似的反复对比朗读中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帮助。
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以文中人物的身份换位思考,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
引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三)指名分读首尾两个自然段。
说说你发现了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首尾呼应)(四)再次读课题,思考:为什么要用《莲叶青青》做题目?
三、拓展延伸
(一)在我们身边,也有像祖母这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人。
(展示课件第十二屏至十五屏)
(二)爱是祖母救治乡邻的青青莲叶,爱是军人在地震灾区挖土的一双大手,爱是孩子捐给贫困山区的一枚硬币……拿出我们的笔,写下我们身边爱的故事。
板书设计:
17莲叶青青
精心养植——爱花
剪莲治疮——爱人
把爱的范畴由一己私爱扩展到更为博大无私的爱,眼界开阔了,心胸开阔了,情感升华了,对爱的理解更深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