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帕金森类药综述

合集下载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现状概说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现状概说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现状概说陈枫;袁盈;陈思岐;蔡向红【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等,中医属“振掉”、“颤证”、“痉证”、“肝风”等范畴.目前西医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药物或手术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且具有很大的毒副作用.而中医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减少西药用量,且毒副作用小.中医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该领域大有作为,本文就帕金森痛的中医治疗状况及进展予以介绍.%Parkinson' s disease is one of the neurological system degeneration, whose major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cluding static tremor, muscle rigidity, and bradykinesia. The TCM classical works describe it as shaking syndrome, convulsion, liver wind, and so on. TCM can help to delay the progression of disease, reduce medicine dosage and side-effects, and it was widely used in clinc.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esent treatment situation for Pakinson' s disease of TCM.【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19)003【总页数】2页(P封3-封4)【关键词】帕金森病;方剂治疗;针灸治疗;综合治疗【作者】陈枫;袁盈;陈思岐;蔡向红【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5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帕⾦森病的药物治疗帕⾦森病是世界范围内第⼆常见的神经退⾏性疾病。

虽然⽬前仍⽆逆转其潜在神经退⾏性进程的治疗⼿段,但是通过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活质量。

近期在 JAMA 杂志上发表了⼀篇基于证据的综述。

该综述使⽤在 PubMed 数据库中检索到的英⽂⽂献,⽂献发表时间范围从 1985 年 1 ⽉⾄ 2014 年 2 ⽉,研究对象均为⼈类;并将所有研究按质量分级(根据美国神经学会指南)。

本⽂还检索了循证医学资料库(考克兰图书馆)的全部数据库,选择使⽤各主题中质量最⾼的数据。

该⽂对经典帕⾦森病运动症状的初始药物治疗⽅法进⾏综述;描述对药物相关性运动功能并发症(如运动症状波动和运动障碍等)和其它药物不良反应(如恶⼼、精神症状、冲动控制不良及相关⾏为等)的管理⼿段;以及讨论对部分帕⾦森病⾮运动症状的管理⼿段,包括快速动眼期睡眠⾏为障碍、认知功能损害、抑郁、直⽴性低⾎压、流涎等。

⽂章结论指出:在帕⾦森病的所有阶段,使⽤左旋多巴和多巴胺激动剂治疗运动症状均有强⼒证据⽀持。

多巴胺激动剂和多巴胺代谢阻断剂在治疗运动症状波动⽅⾯有效;氯氮平对幻觉症状有效;胆碱酯酶抑制剂可能改善痴呆症状;抗抑郁药和普拉克索可能改善抑郁症状。

其它关于运动和⾮运动症状的治疗措施缺乏证据⽀持。

现对该综述进⾏摘译如下。

帕⾦森病是⼀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在 60 岁以上⼈群中发病率为 1%。

本病病程个体差异性很⼤,起病年龄越迟,带病⽣存时间则越短。

⿊质内多巴胺分泌神经元的丢失和路易⽒⼩体(Lewy Body)的产⽣是帕⾦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

在病程早期,多巴胺缺乏是主要的神经化学功能异常;随着疾病的进展,⾮多巴胺能脑区受累,导致了左旋多巴治疗⽆效的运动和⾮运动症状。

虽然帕⾦森病是⽆法治愈的,但是通过治疗可在许多年内改善患者⽣活质量。

笔者拟讨论对帕⾦森病重要运动及⾮运动症状(表 1)的药物治疗,以及这些治疗的不良反应(表 2)。

表 1:帕⾦森病的主要运动与⾮运动症状临床特征出现时间发病率(%)(注a)1.主要运动症状静息性震颤(注b)诊断时或稍迟~70(诊断时)运动徐缓诊断时100强直诊断时或稍迟~902.早期⾮运动症状嗅觉减退可能在诊断前发⽣25-97疲劳感可能在诊断前发⽣~60抑郁可能在诊断前发⽣~25快速动眼期睡眠⾏为障碍可能在诊断前15年或更早发⽣~30(RBD)便秘可能在诊断前发⽣~303.迟发症状3.1治疗抵抗性轴肌症状发病后5-10年“冻结”/姿势异常/跌倒~90 (发病后15年)吞咽困难~50 (发病后15年)3.2精神异常发病后5-10年焦虑~553.3⾃主神经异常发病后5-10年姿势性头晕~15流涎~30尿急~35遗尿~35性功能障碍~203.4认知功能损害随病程进展可能性不断增加轻型认知功能损害~35(诊断时);50(5年后)痴呆>80 (20年后)注 a:发病率是基于综合多个研究所产⽣的估计值。

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研究进展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标志性病理变化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

该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等。

同时,患者还会伴有精神障碍、睡眠障碍等非运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帕金森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帕金森病患病人数在未来或将长期增长并保持在高水平状态[3]。

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西医主要采用以复方左旋多巴为代表的药物治疗,缓解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但其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有限,且长期使用会减低其临床治疗效果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如“开关”现象、剂末恶化、异动症等[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抗氧化应激等方面可发挥防治帕金森病的作用[5],且因为具有疗效持久、毒副作用较小的优势,中医药在某些条件下可取代复方左旋多巴制剂[6]。

本文将对近年来中医药在抗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细胞凋亡及减轻神经炎症四个方面防治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中医药抗氧化应激作用机体遭受刺激时,体内会产生过多的活性氧,引起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的失衡,从而出现应激损伤状态,该状态称为氧化应激作用。

研究发现DA代谢过程中会产生高活性氧,使DA能神经元存在较高的氧化应激水平,且衰老时体内的抗氧化防御体系活性降低。

高氧化应激水平与低活性抗氧化防御体系共同造成神经元损伤甚至死亡,因而氧化应激机制在PD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

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PD患者脑内处在氧化应激状态[8]。

陈浩[9]等研究发现,枸杞多糖可使PD小鼠SOD、GSH-Px以及CAT活性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可以缓解黑质DA能神经元的丢失情况,提示枸杞多糖对PD小鼠中脑的氧化应激具有缓解作用。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陈先文;王刚;陈生弟
【期刊名称】《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49)5
【摘要】目前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药物治疗依然是以多巴胺替代治疗为主线的症状治疗,长期用药带来的运动并发症及神经精神症状、平衡步态障碍等问题限制了很多中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PD药物治疗领域也取得一些进展。

在症状治疗方面,一批左旋多巴制剂新剂型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新剂型,新型单胺氧化酶-B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多种非多巴胺能药物陆续进入临床或即将进入临床。

目前虽然尚无疾病修饰治疗药物在临床使用,但一批针对不同PD发病机制靶点疾病修饰治疗药物正在开展早期临床试验研究,有些药物显示较好的应用前景。

一些已在临床使用的药物被再开发用于PD治疗。

本文对该领域新进展做一综述。

【总页数】6页(P542-547)
【作者】陈先文;王刚;陈生弟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2.抗抑郁药物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研究进展
3.肠促胰岛素类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4.帕金森病氧化应激机制及抗氧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5.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帕金森中药治疗概括

帕金森中药治疗概括

帕金森中药治疗概括帕金森病(PD) 临床发病率较高,现代医学对其研究及治疗所取得的效果不甚满意,经研究发现本病从传统中医方面治疗入手可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本文综述了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从中药防治PD的多方面系统概括了近10年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的进展。

标签:帕金森病;中药治疗;氧自由基帕金森病(PD) 是一种在中老年群体中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以静止性、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为主要特征。

其病理改变主要为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 DA) 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细胞内嗜酸性路易小体(LB) 形成。

现代医学对于帕金森伴发抑郁障碍的治疗主要是运用广谱抗抑郁类药物,效果不甚满意,出现以药源性运动障碍( 异动症) 为表现形式的并发症,副作用多。

中医药治疗PD 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虽然不能处于主导地位,但其在治疗原则、药物配伍、晚期疗效、等方面体现了疗效稳定持久、毒副作用较小的综合优势。

本文意在从中西医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入手,借鉴西医,佐证中医病机理论,进而概括本病的中医治疗。

1 中西医对PD的认识中医对PD 病因病机的基本认识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其中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震颤为掉,是本病的发病表现之一;《灵枢·邪客篇》认为其与风、恶血等邪气内留有关;《中医内科学》将本病归入”颤证”范畴,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年老体衰、久病多病,或感受秽浊之气、脑外伤等耗损气、血,伤及肝、肾、脑髓,日久导致气血亏虚,血瘀、痰生;肝肾阴虚则生热、动风;邪恋日久,则瘀血、痰、热、内风互相裹结,相互作用而成死血、顽痰;内风、死血、顽痰阻滞脑窍经脉,神机失用,致头摇,肢体或颤或痉,或颤痉并作。

总之,目前普遍认为肝肾亏损、肝风内动为本病发病的关键。

而现代西医研究认为,PD的病因可能与进展性老化、工农业毒素、遗传等相关,多数学者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①衰老加速假说;②毒素损害假说;③基因易感假说;④氧化应激假说。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概况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概况

5 00 ) 3 20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 障碍疾病 ,临床表现为 静止性震颤 、 运动迟缓 、 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 。 D是世界 P
平肝 , 方用 黄连 温胆 汤合 天麻钩藤 饮化裁 ; 气滞血瘀 、 血阻 瘀
络型, 治予理气 活血 、 通络熄 风 , 方用血府逐瘀 汤合 天麻 钩藤 饮化裁 。宋秋 云 分 8型论治 : 肝气郁滞型 , 以疏肝解郁 、 治
[2 2 ]蔡洪培 , 谓芬 , 谢 陈岳祥 , . 化二 砷对 腹腔荷 瘤裸 等 三氧 鼠的抗恶病 质效 应[ ] J. 中国临床康 复 ,0 4 8 2 :8 . 2 0 ,( )2 6 [3 2 ]崔海兰 , 佩文 , 立群. 肺 口服 液对 肺癌恶 病质小 鼠 李 贾 平 的免疫调节作用 [ ] J. 中医药学 刊 ,0 7 2 ( ) 中华 2 0 ,5 4
稳定持久 、 毒副作用较小 的综合优 势 , 与西 医的拮抗性 、 替代
性、 刺激性和毁损性等治疗措施 , 有着根本 的不 同。现就本病 的中医药治疗 、 实验研究等方 面作一 综述。
1 P D运 动 障碍 症状 的 中 医药治 疗
临床无论辨证 论治 、 专方专药 治疗 等 , 多是 随证加减 , 而 虫类药是使用率较高 的 , 周永红 … 认为 , 治疗本病 , 息风之药 应当贯穿始终 , 白僵蚕 、 如 全蝎 、 蜈蚣 、 地龙等 。 11 辨 证论 治 第三届 中华全 国 中医学会 老年脑病 学术研 . 讨会将老年颤证分 为痰热动 风 、 血瘀生风 、 气血 两虚 、 肾不 肝 足、 阴阳两虚五个证 型 , 临床诊疗起 到 了一定 的指导作用 。 对 鲍远程 E 参 照上述 5型论 治 : 2 痰热动风型 , 以清热化痰 、 治 熄 风定颤 , 肝丸加减 ; 摧 血瘀动 风型 , 以活血 化瘀 、 治 熄风通 络 , 身痛逐瘀 汤加 减 ; 气血两虚 型 , 以益气养血 、 治 活血熄风 , 人参 养荣 汤加 减 ; 肾不足型 , 肝 治以滋补肝 。 育阴熄 风 , 肾、 大定风珠 加减 ; 阴阳两虚型 , 以阴阳双补 、 治 益气养血 、 活络熄风 , 地黄

《帕金森病症及其护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800字》

《帕金森病症及其护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800字》

帕金森病症及其护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帕金森病症及其护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帕金森病症的相关研究 (1)(1)综合护理干预概念及方法 (1)(2)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测量方法 (2)(3)患者抑郁的相关研究和测量方法 (2)(二)国外相关研究 (3)1.帕金森病症的相关研究岳丽春等研究人员认为,帕金森症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在运动管理上。

病人的不同社会学特征在自我管理上呈现出百态,并且对自我管理能力的最大影响是病人的生活方式、疾病阶段、自我护理能力、患病时间和所感觉的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

因此,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或指导,以改善社会和家庭的支持,进而提高帕金森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4-6]。

庄娜持有的观点是,在帕金森病患者的家庭护理中将随访评分应用于家庭护理,可以改善他们的负面心理、运动和非运动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改善他们的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并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质量[7-9]。

严荣持有的观点是,在学习和掌握临床分级的概念和科学客观运用的指引下,有机融合临床分级的理论,以整体的综合护理难度为标准,进一步提出帕金森病的分级护理。

在对应的帕金森病临床评分和等级之间的对应表中比较了不同的临床评分和等级。

该表是指导临床护理的有力指南。

加强和完善帕金森病的护理等级,反映出对特定疾病的护理等级的进一步完善,并有助于形成更完整的护理体系,对该病的护理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0-12]。

姜俊香对帕金森症老年患者无症状情况的分析以及对非运动症状的初步护理干预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13-14]。

(1)综合护理干预概念及方法综合(全面)的护士干预是一系列基于特定科学理论并在护士诊断指导下进行的护理活动,与预先定义的干预方法一致。

护士根据护理人员的诊断特征、护理研究的结果、患者可得到的改善潜力以及患者和护士的能力来确定护士干预方法。

患者出现的健康问题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要采取何种干预的类型。

帕金森病常见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常见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

由于 动作 迟缓 及 表情 淡 漠
D诊 断 1 0年后 发 生 痴呆 的 晚期 临床 上诊 断 帕金 森病 伴 发 为在 P 也可表现 为物体 、 线条、 墙上 的图案等 等 症状 的重 叠 , D痴 呆 ( 1 a t e . s t a g e P D d e m e n t i a ,L P . d e p r e s s i o n w i t h P a r k i n s o n ’ s d i s e a s e , P 没有生命 的个 体。视幻 觉的 内容可能 被 抑郁 ( D D) 1 4 ] 。发病年龄 晚、 痴呆家族 史 、 严重 P D) 较 为 困难 , 经 常漏 诊 , 很多 d P D患 清晰地看见 , 也可 能表现模糊 , 有 的表 现 d 的锥体外系症状 、 受 教育水 平低 、 服 用左 者未能接受及时 的治疗 。 为正 常的个 体 , 也 可能 表现 为扭 曲的人 物形象 。 视幻觉 的 内容 表 现较 为 固定 , 当幻 . 5 睡眠 障碍 在 P D 患者 中 , 睡 眠障 定 向力丧失 、 感 1 觉 出现 时 , 通 常和患 者 没有 互 动。G o e t z 床主要表现为意识 模糊 、 躁 动不安 、 语 言 杂 乱 。谵 妄 常 伴 碍成为 主要 损害 生 活质 量 的原 因之一 。 等 在研究 中发 现 , 幻 觉 的 出现与 低感 觉 错 乱 、 官环境 的关联度要 高于 与药物剂 量 的相 关程度 。推测可能 是活动 的环境 抑制 了 幻觉 的出现 。类似的 , 除非 P D患者非常 疲惫 , 很少发现 P D患者会在 办公 环境 中 出现视 幻 觉。与视 幻 觉不 同的是 , 听幻 觉常常是模 糊 的, 伴 随着 其 他 吵杂 的声 音 。幻听有时会与视幻觉合并 出现。 在接 受 治 疗 的 P D患 者 中, 大约 有 8 %存 在 妄想 。最 常 见 的妄 想 内容 为 的, 怀疑 配偶 的不 忠 、 自己被抛 弃 , 或 者 随着幻觉的出现 , 尤 以幻视为 多 , 形象生 动鲜 明 , 也 可有幻 听 、 视物变 形 、 幻想性 错觉 , 也可有短暂片断 的妄想 , 症状昼轻 睡眠维持 困难 ( 浅 睡眠 和片 段 睡 P D患 者 精 神 症 状 的 治 疗 不 容 忽 症状 。曾有研究指 出 , 。因 视。现就 P D引起 的精 神症 状 的临床 表 者 生活质量 的最重要 的影响 因素 J 现及 药物治疗综述 如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枢神经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PD的主要病理表现是黑质内DA神经元变性,中枢神经递质多巴胺(DA)含量减少,而DA的耗竭程度与PD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同时还伴有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r—氨基丁酸和神经肽15多种神经递质的异常和平衡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肌肉震颤、僵直、姿势障碍、运动困难等。

经典的帕金森病要主要包括拟多巴胺类药和抗胆碱药两类。

前者通过直接补充DA前体药或抑制DA降解而产生作用;后者通过拮抗相对过高的胆碱能神经功能而缓解症状,两药合用可增加疗效,其目标是恢复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的平衡状态。

一、你多巴胺类药(一)多巴胺的前体药左旋多巴(L—DOPA,levodopa)(二)多巴胺的增效药1、氨基酸托羧酸(AADC)抑制药卡比多巴(Carbidopa)、苄丝肼(benserazide)2、MAO—13抑制药司来吉兰(selegiline)、硝替卡朋(nitecapone)、托卡朋(tolcapone)、恩他卡朋(entacapone)。

(三)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溴隐亭(bromocriptine)、利修来得(lisuride)、罗匹尼罗(ropinirole)、普拉克索(pramipexole)、阿扑吗啡(apomorphine)(四)促多巴胺释放药金刚烷胺(amantadine)二、抗胆碱药苯海索(benzhexol)、苯扎托品(benzatropine)前言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因英国人James.parkinson于1817年首先描述而得名。

其典型症状为静止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共济失调。

临床上按不同原因分为:原发性、动脉粥样硬化、脑炎后遗症和化学药物中毒(如Mn2+、CO、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等四类,它们均出现相同的主要症状,总称为帕金森综合症。

PD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清楚。

1960年,奥地利医生Hornykiewicz首先发现原发性PD患者的黑质和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极度减少。

其后研究又发现PD患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几乎完全脱失,其分布于纹状体的神经末梢退行性变性。

以此为基础提出的发病机制假说即“多巴胺学说”。

该学说认为,帕金森是因为纹状体内多巴胺减少或缺乏所致,其原发性因素是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病变。

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发出上行纤维到达纹状体,其末梢与尾—壳核神经元形成突触,以DA 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尾核中的胆碱能神经元与尾—壳核神经元形成突触,以乙酰胆碱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

正常是这两条通路功能处于平衡状态,共同调节运动功能帕金森患者因黑质病变,DA合成减少,使纹状体DA 含量减少,造成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功能减弱,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因而出现肌张力增高症状。

该学说得到许多实施支持:死于帕金森病的患者纹状体中DA含量仅为正常人的5%~10%;提高脑内DA 含量或应用DA受体激动药可显著缓解震颤麻痹等症状;耗竭黑质—纹状体内DA、用神经毒素MPTP选择性地破坏黑质DA能神经元或长期使用DA受体拮抗药可导致震颤麻痹;胆碱受体药阻断药可缓解帕金森的某些症状。

1、左旋多巴长期以来左旋多巴为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金标准。

PD患者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变,酪氨酸羟化酶同步减少,使脑内酪氨酸转化为L—DOPA极度减少,但将L—DOPA转化为多巴胺的能力仍存在。

L—DOPA是多巴胺的前体,通过血脑屏障后,补充纹状体中多巴胺的不足而发挥的治疗作用。

左旋多巴治疗早期约80%患者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数周后能耐受,还可引起腹胀、腹痛和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治疗初期30%患者出现直立型低血压、心律不齐等心血管反应。

长期服用多巴胺受体过度兴奋,出现手足、躯体和舍的不自主运动,服用两年以上者发生率为90%。

服药3~5年后有40%~80%患者出现症状快速波动,重则出现“开-关反应”。

“开”时活动正常或几近正常,二“关”时突然出现严重的PD症状。

出现精神错乱的病例占10%~15%,有逼真的梦幻、幻想、幻视等,也有抑郁症等精神病症状。

2、左旋多巴增效药由于长期使用左旋多巴治疗效果降低,且出现以上不良反应,所以又出现了新药与左旋多巴药联合用药提高药效,延长患者寿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卡比多巴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与L-DOPA合用时,仅能抑制外周AADC。

此时,由于L-DOPA在外周的托所作用被抑制,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L-DOPA增加,使用量可减少75%,而是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症状波动减轻,作用不受维生素B6的干扰。

司来吉兰与L-DOPA合用后,能增加疗效,降低L-DOPA用量,减少外周反应,并能消除长期单独使用L-DOPA出现的“开-关反应”。

左旋多巴口服后,绝大部分药物在外周被多巴胺脱羧酶(DDC)和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OMT)代谢,只有大约1%的剂量到达脑组织。

左旋多巴和DDC抑制剂联合应用后,加用COMT抑制剂使左旋多巴在外周的代谢减少,提高了左旋多巴的生物利用度,使更多的左旋多巴进入中枢,提高了脑内左旋多巴的利用度。

多巴胺在脑内最终失活主要取决于单胺氧化酶(MAO)和COMT的作用,通过COMT抑制剂来抑制脑内多巴胺的甲基化,从而组织起降解。

COMT抑制剂在中枢还可以减低尾状核、豆状核内的多巴胺分解代谢,使脑内可利用的左旋多巴含量增加,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在外周血与脑内恩他卡朋(Ent)对COMT的抑制作用与剂量有关。

30mg.kg-1Ent可降低纹状体高香草酸(HV A)水平,而较小剂量Ent之在外周血中选择性地抑制COMT,并且对COMT的抑制作用为可逆的。

COMT抑制剂通过改变血浆左旋多巴动力学及延长其半衰期,不增加左旋多巴血浆峰浓度,而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并减少左旋多巴高峰剂量出现的不良反应,从而减少左旋多巴长期治疗后产生的症状波动。

3、多巴胺(DA)受体激动药已知DA受体有5种亚型,纹状体以D1和D2受体为主,而D3、D4和D5受体主要存在于边缘系统和其他DA能通道。

虽然D1、D2受体在纹状体中的调节功能还不完全清楚,但D2受体与PD的症状关系较为密切。

PD患者脑内纹状体D1受体减少,而D2受体增加。

激活D1受体有利于D2受体活动的启动,使D2间接介导的活性增加。

有研究发现,同时多个受体的激动药比激动带一手提的药物作用效果更好。

DA受体激动药的有点: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可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不依赖内源性DA及其合成酶,使用左旋多巴前单独使用有效;在纹状体内其半衰期比左旋多巴长,有利于克服症状波动;不产生自由集团或潜在的毒性代谢产物;在肠道和血脑屏障水平不存在转运竞争机制;选择性激活受体,演唱左旋多巴效果,推迟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可以非胃肠道给药。

4、抗胆碱能药物多巴胺的活性下降可是胆碱作用增强。

在左旋多巴使用以前,抗胆碱能药物是唯一用来治疗PD的药物,目前特别是对于有震颤和流涎的病人仍较为实用。

抗胆碱能药物有苯海索、苯扎托品、丙环定和比哌李登,在加拿大还有普罗吩胺。

虽然没有左旋多巴和多巴胺激动剂有效,但他们可用作补充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尿潴留和青光眼加重,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和幻觉,在老年病人中特别严重。

抗组胺药物也有抗胆碱能活性,对无法耐受更为有效的抗胆碱能药物病人有一定的作用。

左旋多巴合用卡比多巴是治疗PD最有效的方法,大多数学者认为不会加重症状,但有些临床医师在疾病早期不用该方法,特别是对年轻病人,试图演唱长期使用后出现的并发症和局限性。

多巴胺激动剂是第二有效的药物,可在左旋多巴使用之前单独使用或者作为辅助治疗。

增加一种由外周作用的COMT抑制剂可以减少晚期病人的症状波动。

所有PD病人在某一时间段都要服用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其控释配方的吸收一般不太稳定。

在多巴胺激动剂中,新的非麦角胺类药物罗匹尼罗和普拉克索比麦角胺类的药物的不良反应少,也更便宜。

从安全性考虑,COMT抑制剂恩他卡朋比托卡朋更好。

抗胆碱能药物可作为左旋多巴的辅助治疗,用于控制震颤和流涎。

治疗净胜症状最好选用喹硫平和氯氮平。

皮下注射阿扑吗啡可用于“关”时期病人的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1、杨宝峰《药理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杨颖琳,史美甫帕金森的药物治疗药学专论2005年第14卷第12期3、苏胜,王亚楼抗帕金森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药物研究与检测2005 年第4卷4、王刚,周海燕,郑汭,谭玉燕,孙小康,王瑛,王增,陈生弟帕金森病患者康帕金森药物应用情况调查J Clin Neuurol,October2006,V ol,19,NO.55、阿丽塔,刘晓婷,王敏抗帕金森新药的研发进展中国药事2012年第26卷第6期6、张颖冬多巴胺能药物治疗抗帕金森病的长时程反应Chin Clin Neurosci 2012,20(2),233~2777、杜冠华,穆鑫,李晓秀,于昕抗帕金森病药物研究进展与新药研发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8、孙斌,罗毅帕金森病的现代药物治疗医药导报2005年2月第24卷第2期9、袁莉娟,纪立伟抗帕金森病药物恩他卡朋的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中国新药杂志2007年第16卷第2期10、陈海波,李淑华新药物剂型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6月第9卷第3期11、张文治疗帕金森病药物的历史发展中国执业药师2008年第5期12、成银霞,杜冠华,刘艾琳,方莲花,张莉,张天泰康帕金森病新药的发下与评价药物研究所2008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