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论君子
论语君子之道五十句

君子,所谓君之子,就是国君的儿子。
最早是指身居高位的人,孔子赋予了君子以全新的含义,在孔子的眼里,地位高的人不一定是君子,君子是那些拥有美好的德性的人。
君子人格是中国文化中的理想人格。
好玩的国学君从论语中精选了40句关于君子之道的论述,希望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为您带来一丝心灵上的慰藉。
论语君子之道50句,学习中国理想人格与君子之道!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的知识也不稳固。
要以忠信为主。
不要与志趣不相同的人交朋友。
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3.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不求吃得饱足,不求住得安逸,勤于做事而言谈谨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君子之道50句,学习中国理想人格与君子之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5.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
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
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
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
这就是君子之争。
”6.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7.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论语中的君子之道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关于君子之道的论述更是占据了很大篇幅。
君子之道是指一种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准则,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类理想境界的追求。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论语中君子之道的主要内容。
一、修身齐家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应该修身齐家,即使自己先做到了这些,才能够去教育别人。
在《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说明一个人应该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在待人接物上友善待人,在遇到挫折时保持平静和从容。
二、以仁为本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以仁为本。
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仁慈、宽厚、谦虚等品质,尊重他人权利和尊严,并且愿意帮助别人。
在《论语》中,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表明了君子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
三、正直诚信君子之道还包括正直诚信。
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言必信,行必果”,这说明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高度的道德和伦理观念,不会为了个人私利而牺牲他人利益。
同时,在言行上也要保持一致性和真实性。
四、尊重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
孔子认为,“有礼则有容”,礼仪是一种对他人尊重和关注的表现。
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尊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修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适当的礼仪规范。
五、谦虚谨慎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说明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谦虚谨慎,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在待人接物上友善待人,在遇到挫折时保持平静和从容。
综上所述,君子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体现了人类理想境界的追求。
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高度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尊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修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适当的礼仪规范。
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论语》论君子 PPT课件

泰 伯 》
耻耻 也
·
1、君子义以为质
“
—
而‘而子
好可无贡
礼也骄曰
者。,:
’未何‘
。若如贫
《”贫?而
论 语
而’无 乐子谄
学 而 》
,曰, 富:富
·
1、君子义以为质
“
而下吝常骄骄
不之者相吝,
骄人骄因虽气
者,之。有盈
也未本盖盈,
。有根骄歉吝
—
” 骄。者之,
朱 熹 《 论 语 集 注 》
而故吝殊气
不 吝
·
—
《 论 语 子 路 》
说 也 。 及 其 使 人 也 , 求 备 焉 。 ”
难 事 而 易 说 也 : 说 之 虽 不 以 道 ,
不 说 也 。 及 其 使 人 , 器 之 。 小 人
君 子 易 事 而 难 说 也 : 说 之 不 以 道 ,
—
·
孔子论君子
《 论 语 子 路 》
“ 噫 ! 斗 筲 之 人 , 何 足 算 也 ! ”
矣 ? ” 子 曰 : “ 行 己 有 耻 , 使
子 贡 问 曰 : “ 何 如 斯 可 谓 之 士
”:
——
·
孔子论君子
《 孟 子 尽 心 下
也 。 ’ ”
乡 原 乎 ! 乡 原 , 德 之 贼
我 室 , 我 不 憾 焉 者 , 其 惟
“
孔 子 曰 : ‘ 过 我 门 而 不 入
·
——
《 论 语 阳 货
2、君子礼以行之
颜
颜
语渊 礼“渊
《 论 语
矣曰 。: ”“
回 虽 不 敏 , 请
勿 言 , 非 礼 勿 动 。 ”
论语--论君子

延伸意义:
提醒人们,不要太注重表面的形式,要回 归一件事情的本来面目。现今社会有的把压岁 钱给到上万元,把父母的丧事办得热闹非凡, 像喜事一样,这些都是应该进行反思的,太注 重了繁文缛节,反而失去了事情本身的意义。 写文章亦是如此,辞藻华丽,内容空洞,就是 文胜质则史,反之就是质胜文则野,既有中心 思想的突出,还要有适当的语法修饰,这样才 能写出好的文章。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 孔子说:“君子的遗恨是到死而名声不被 人称颂。”
名声记录着一个人一生的功过,标志着一个 人生命的价值,因此古往今来,所有的志士仁 人,都无比珍视自己的名声。要想博得好名声 ,就要兢兢业业、谨谨慎慎,一生对自已的行 为负责。应该勤勤恳恳,努力为祖国、为人民 建功立业,而不能庸庸禄禄、无所事事.更不 能为非作歹,横行不法。
君子有四不: 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 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老师寄语
借 你 一 双 慧 眼 给 你 一 支 妙 笔 放 眼 大 千 世 界 关 注 生 活 细 节 描 绘 精 彩 人 生
所谓暇不掩瑜。日食月食,太阳月亮暂时 好像被黑影遮住了 一样,但最终却掩不了太 阳月亮的光辉。君子有过错也是同样的道理。 有过错时,就像日食月食,暂时有污点,有阴 影;一旦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君子原本的 人格光辉又焕发了出来,仍然不失为君子的风 度。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
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
做错事不可耻,可耻的是犯了不该 犯的错,犯了错后又不反省、认错 ,敢做不敢当,那只有一错再错, 越犯越深了。所以最好不要犯错, 万一不小心犯错,一定要面对承认 ,力求改过。
论语中论君子的话

论语中论君子的话
在《论语·尧曰》篇中,孔子对君子有以下一番描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这里,孔子阐述了君子应有的五种品质:宽厚、勤劳、节制、平和、威仪。
这五种品质不仅是君子应有的风范,也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秉持的行为准则。
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说:“君子恭而无失礼,勇而无争,直而不肆。
”这里,孔子又从三个方面对君子进行了概括:恭敬、勇敢、正直。
君子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具备这三种品质,还要在与人相处时,遵循礼仪,不争强斗胜,敢于讲真话,但不冒犯他人。
此外,《论语·阳货》篇中提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君子应以谦虚为本,说话要有分寸,行动要果断有力。
只有言行一致,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敬。
而在《论语·子罕》篇中,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这里,孔子又用“泰”和“骄”这两个词,区分了君子与小人的差别。
君子泰然自若,不为外在环境所动,而小人则傲慢无礼,缺乏稳重。
综上所述,《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论述,从品质、行为、言语等多个方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道德高尚、行为规范的楷模。
君子形象不仅代表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更体现出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君子品质,以期在各自的岗位上
发光发热,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作出贡献。
《论语》中的“君子”

《论语》中的“君子”论语中“君子”这一词反复出现,本文正是选择了“君子”这一词,并主要从《论语》的前四章(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中选取的有关“君子”的片段进行分析的。
【学而篇】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片段的最后一句提到了“君子”二字,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尽管对于这一片段的解释存在歧义,但是对于最后一句话中针对君子提出的标准是没有争议的。
君子在他人不理解的情况下,仍需心存宽容,不怨恨、恼怒他人,这才是君子应有的德行。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一片段中提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这里说到这个是与前面两种做法进行对比,君子既不是那种尽管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却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的人,也不是那种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却喜好造反的人。
君子需要致力于根本的事务,即需要施行“仁”道,至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些则是施行“仁”道的基础。
有了“仁”道,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不用担忧了。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一片段是对君子德行的一个具体说明:君子要求庄重,才显得威严。
君子要学习才不会自以为是、顽固不化。
君子要恪守忠诚信实的道德要求,不与德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
君子有了错误也不要害怕去改正它。
从这些说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
他将自己的这种理想人格全部赋予到了“君子”身上,不仅仅从外表举止上对“君子”进行了要求,还从内在根本道德层次也作出了具体要求。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一片段也是对君子道德的具体要求:作为“君子”,要做到吃饭不贪求满足,居住不贪求安逸,做事勤敏,说话谨慎。
论《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论《论语》中的君子之道不同的地域文化有着不同的人格理想,在欧洲早期,他们的人格理想是骑士、绅士,在东方是武士,而在中国,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
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对于什么是君子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在《论语》当中有很多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这种对比让我们从另一方面对君子有了明确的理解,接下来我们从九个对比来更深刻的理解何为君子之道:第一、君子怀德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怀德就是心存仁德,怀利天下的原则,怀土就是怀自己脚下的土地,也就是身上的占有物。
《大学》里讲到,作为君子放在最前面的是道德,有了德才有真正的人,有了人才有脚下的土地,有了地才会产生财物,有了财物才能享用,因此,道德为本,钱财为末。
第二、君子之德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小人是指一般的民众,说一般民众是草也不是贬低。
君子必须挂起道德之风,必须去影响我们脚下的草,让他们产生起伏,让他们产生有利于社会道德的那种波动,这也是君子的社会责任感,必须对社会负责。
君子必须成为风,成为社会上的一股道德之风,去改变人间。
对于有狭隘性,暧昧性,占据性,草根性的草民,君子必须拿出自己的高贵的生命能量对他们传播和梳理,如果默不作声,那仁义何在,道德何在?所以一定要告诉大家,一定要传播,一定要教育大家。
第三、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第一,没有完成的美尽量完成。
第二,没有起步的美开始起步,化非美为美。
这种成人之美超过了与人为善。
成人之美是一个选择,是一种水滴石穿的修炼。
第四、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在进入一个生疏的环境里,我们都会着急找几个朋友,但是这几个朋友一旦形成,就有了一个小圈子,叫做利益共同体,和圈子之外的多数人明明暗暗的产生了比较,对峙,算计,防范,这就形成了小人行迹了。
而君子会把这些朋友作为过渡,队伍扩大之后这个小圈子就不存在了,这就在人际关系中成了君子。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论语》论君子

《论语》论君子作者:刘思禾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4年第24期1.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宪问》)【解说】孔子讲过:君子怀德。
所谓君子,就是追求德性完善的人。
所以,当子路问怎么做一个君子时,孔子回答说:君子要用恭敬严肃的态度来修养自己。
子路很奇怪,难道就是这样吗?他觉得这太不够了。
孔子补充说,修养自己从而对周围的人有益。
子路又追问,孔子就回答说,修养到最后,君子对所有人都有益。
不过,这是最高的要求了,恐怕尧舜还为难啊!子路层层追问,孔子一一作答,君子修己以成仁的品格越发清晰。
2.子曰:“君子不器。
”(《宪问》)【注释】器,器物。
【解说】孔子说,君子不应该仅仅像一个器物而已。
什么是器物呢?有专门用途的东西就是器物。
比如鼎是烹饪用的,笔是写字用的。
对人而言,专注于某项技能而不及其他,那就像器物一样了。
我们现代社会教育偏重于培养专业技能,而不是人的德性通识。
一个国家需要专门人才,但也需要有操守有通识的优秀人才。
君子不器,而贵在求道。
在这个意义上,君子代表了中国古典人格的典范。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注释】质,内在的质地。
文,外在的文饰。
【解说】本章孔子强调说,君子内在的朴实与外在的文雅要统一起来。
质,人的内在品格朴实厚重;文,人的言谈仪表优雅得体。
一个人太注重内在,忽略了优雅的风度,这是有缺憾的。
反之,一个人华丽优雅,却没有真实的道德感,这更不够。
孔子希望二者能够统一起来,这样作为君子就完美了。
4.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里仁》)【注释】适,音dí,一定。
莫,不肯。
比,音bì,执守。
【解说】《论语》中几次提到君子和义的关系。
《里仁》篇讲到“君子喻于义”,《卫灵公》篇讲到“君子义以为质”,《阳货》篇讲到“君子义以为上”,本章讲到“义之于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讲究,居住上 不求舒适豪华,对于自己不足之处要快快 努力、小心说话,亲近贤达之士,以合于 道德的要求来纠正自己,这样才可以算是 好学。”
3.子曰:君子不器。
子说:“君子应博学通 才,不能像器具一样, (只有某一方面的用 途)。”
4.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 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里仁篇)
论语——论君子
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要厚重,不厚重就没有 威严,所学的东西也不会坚固。在与人相 处中要以忠信为主。不能与德才不如自己 的人做朋友。如果有了过失或错误不要害 怕改正。”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 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 也己.”
君子有九种思辨能力:看要看明白,听要 听清楚,表情要温和,形貌要恭敬,言语 要忠诚,做事要认真,有疑问一定要问, 愤怒要考虑后果,财富取得要合法。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总是帮助别人完成好事, 不会帮助别人成其坏事。小 人正好相反
8.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yue) 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 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与君子相处容易,但难以取悦。如果刻意讨好、 奉承他们,他们反而不高兴。但他们在用人时, 能根据一个人的长处而重用。与小人难以共事却 容易取悦。取悦他们不是按常理那样规规矩矩, 他们反而能接受。但他们用人时责求完备、处处 挑剔,所以很难服侍
14.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 大人。侮圣人之言。”
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因果、 自然规律,敬畏品德高尚的人,敬畏圣 人的言教。小人不懂得天命因果,所以 不知道怕,不尊重德高望重的人,轻侮 圣人的言教。
15.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 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矣思问, 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在小事上可能不受人赏识,但 可以承担重责大任。小人无法承 担大任,却以力求表现、投机取 巧
13.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 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 老也,血气及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件事要警觉:年轻时,血 气尚未稳定,要警觉贪恋女色;壮 年时,血气正旺盛,要警觉争强好 斗;老年时,血气衰退,应警觉贪 得无厌。
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 没有固定的成见,不一定 非如此不可,他只是按照 义理去做,依从于义理。
5.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 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终身不忘的是道德的修养, 小人念念不忘的是安逸的物质享 受;君子想的是国家法制,小人 想的是利益的获得
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 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 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 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 可能成为君子。
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 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君子舒泰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目中 无人
1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 格要求别人。
1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 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 纳他的好话。”
12.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