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地球物理学》主要知识点要点

《应用地球物理学》主要知识点要点
《应用地球物理学》主要知识点要点

一、名词

正演(问题):已知地质体求其引起的异常。(给定地球物理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或物理模拟,得出相应的地球物理场)

反演(问题):已知异常反推地质体的形状和产状。(已知异常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求场源的赋存状态(如产状、形状和剩余密度等)

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观测地球表面重力场的变化,借以查明地质体构造和矿产分布的物探方法。

零长弹簧

零点漂移:在相对重力测量中,由于重力仪灵敏系统的弹性疲劳、温度补偿不完全等因素,仪器读数的零点值随时间而不断变化。

重力场强度:单位质量的物体在场中某一点所受的重力作用。

大地水准面:以平静海平面的趋势延伸到各大陆之下所构成的封闭曲面,作为地球的基本形状。

重力异常:由地下岩矿石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或地质体与围岩密度的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

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对实测重力值只做正常场与高度校正。

布格重力异常:观测重力差值经过正常场校正、地形校正和布格校正之后得到异常称为布格重力异常。

均衡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再进行均衡校正。

重力梯级带:重力异常等值线分布密集,异常值向某个方向单调上升或下降。

三度体:x,z,y,三个方向都有限的物体。

二度体:地质体沿走向方向无限延伸。

特征点法:根据异常曲线上的一些点或特征点(如极大值点、零值点、拐点)的异常值及相应的坐标求取场源体的几何或物性参数

磁法勘探:利用地壳内各种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异常来寻找有用矿产或查明地下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磁异常:通常把研究对象引起的磁场部分叫做磁异常,而周围环境和围岩引起的磁场同归为正常场。

磁场强度:单位正磁荷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为场源在观测点的磁场强度与磁化物体所形成的附加磁场强度的和。

磁化率:在一定磁场强度和一定温度范围内,M=κT

,磁化率κ为由物质本身性质所决定

的参数,表示物质被磁化的难易程度。值越大,越易磁化,无量纲。

磁化强度:单位体积内分子电流磁矩矢量和,表现在外磁场中物质可被磁化的强度。

地磁异常:

磁滞回线:磁化强度与磁场呈非线性关系

剩余磁化强度:在历史地磁场中获得的磁化强度Mr

热剩余磁性:岩石在冷却的过程中,受当时恒定地的磁场作用,磁化所获得的剩磁。

特点:(1)强度大与地磁场强度成正比,方向一致,用于研究成岩时的地磁场方向(2)稳定:剩磁随时间衰减慢

有效地磁场

有效磁化强度

电法勘探

电阻率法

电场强度

电流密度

视电阻率

二、知识要点

1大地水准面的三级近似。

正球体,旋转椭球体,梨形球面

2重力(重力加速度)在空间上变化的原因。

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

地壳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

3重力异常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重力异常的物理意义。

定义:由地下岩矿石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或地质体与围岩密度的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

计算:将实测重力值减去该点正常重力值,其差值称为重力异常

Δg=g-gφ

g为测点上实测重力值,gφ为该点上的正常重力值

意义:剩余质量所产生的引力在铅垂方向的分量

4弹簧重力仪的零点漂移及其消除。

零点漂移:在相对重力测量中,由于重力仪灵敏系统的弹性疲劳、温度补偿不完全等

因素,仪器读数的零点值随时间而不断变化。

校正:仪器每次从基点出发,观测一段时间之后,需回到原基点(另一基点或总基点)上观测一次,测出零点漂移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认为零点漂移是随时间线性变化的

5重力测量值的主要改正项及其计算方法。

?正常场(纬度)校正:消除测点与基点间纬度差异导致的重力变化

?地形校正:消除测点附近地形起伏对重力观测结果数据的影响

?中间层校正:消除测点基准面与基点基准面之间水平中间层的重力影响

?高度校正:消除测点相对于基点的高程差而造成的重力数值变化

6布格异常、均衡异常和自由空间异常的概念、计算方法、区别及应用领域。

布格重力异常:观测重力差值经过正常场校正、地形校正和布格校正之后得到异常称为布格重力异常。

均衡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再进行均衡校正。

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对实测重力值只做正常场与高度校正。

7密度均匀球体的重力异常。

8密度均匀水平圆柱体的重力异常。

9重力异常定量解释(反演)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

直接法

定义:直接利用由反演目标引起的局部异常,通过某种积分运算和函数关系,求得与异常分布有关地质体的某些参量

特点:该方法较少受解释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只是一种地质体参量的粗略估计,解决问题的范围很有限

特征点法

定义:根据异常曲线上的一些点或特征点(如极大值点、零值点、拐点)的异常值及相应的坐标求取场源体的几何或物性参数

局限性:仅适用于剩余密度为常数的几何形体。

选择法

原理:(简答:通过迭代计算的办法,得到最终的反演目标)

(1)根据异常分布和变化特征,结合地质和其它地球物理和物性等资料,给出初始地质体模型。

(2)进行正演计算,将理论异常与实测异常对比。

(3)若两者偏差较大,对模型进行修改,重算其理论异常,再次进行对比。

(4)如此反复进行,直至两种异常的偏差达到事前要求的误差范围为止,则这最后的理论模型可作为所求。

选择法的特点:

?异常可以是整条剖面或整个测区的数据,受个别点误差的影响较小,抗干扰的能力较强?所求的地质体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复杂的不规则几何形体,密度分界面,或者密度的分布?需要重复而复杂的正演计算,可编制相应程序由计算机来自动完成

?解释复杂重力资料时,能够考虑研究区已知的地质构造资料,在反演过程中利用这些资料,控制或约束计算结果,使得到的地质模型更接近实际的地质体

人机交互式反演方法

原理:

?根据实测异常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结合地质和其它地球物理方法以及物性资料,提出初

始地质体模型

?进行正演计算,评价误差

?(根据具体原则)修改模型,再计算、评价误差;修改模型时以两种方式互为补充:经验交互、最优化自动反演

?反复进行,直至误差达到允许标准。

特点:

?不对个别异常进行圆滑

?利用整条曲线和面积数据,受个别点影响小

?抗干扰能力强

?借助于计算机实现交互,能充分发挥解释人员丰富的经验修改模型

10基于密度均匀球体异常曲线的反演分析。

11重力反演多解性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限制方法。

多解性特点:

处在不同深度、具有不同起伏的界面,还包括在这些界面之间的许多界面,都能够引起在测量精度范围内的相同的重力异常。

引起多解性的原因:

?场的等效性

?观测数据离散、有限

?实测的异常包含一定的误差

?数据整理带来的误差

限制多解性的方法:

(1)除了应用重力资料外,还引用工区内的地质、钻井、物性和其它地球物理资料等,尽可能地增加已知条件和约束条件,则反问题的解答数目就会大大减少,甚至可以得到单一的解如球体反问题的求解,如果已知剩余密度值,则它的半径和顶部埋深也就唯一地被确定了

(2)提高仪器的测量精度

(3)改进各项校正的计算方法,使得能够更加精确地得到重力异常的分布12决定重力异常的主要地质因素。

地壳厚度的变化

结晶基岩内部成分、构造和基底顶面的起伏

沉积岩的成分和构造

金属矿及其它矿产的赋存

13断层构造在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图上的特征。

14重力梯级带的基本特征、对应的几何形体及可能反映的地质因素。

基本特征:重力异常等值线分布密集,异常值向某个方向单调上升或下降

对应的规则几何形体:垂直或倾斜台阶

可能反映的地质因素:

?垂直或倾斜断层、断裂带、破碎带

?具有不同密度的岩体的陡直接触带

?地层拗曲构造

15中国布格重力异常的基本特征。

P60

16艾里地壳均衡假说。

(1)假定地球最上部的地壳是一个低密度的“壳”,上覆于一个高密度的底层,这个“壳”及底层具有均匀的密度,并假定比较硬的“壳”或岩石圈漂浮在流体底层(即软流圈)上面.

(2)低密度壳的底部同于坚硬的岩石圈与软弱的软流圈之间的边界。由低密度壳的厚

度变化实现这一补偿,即山脉下伏了较厚的地壳(山根),而海洋下伏了较薄的地壳(反山根)。忽略了地球曲率情况下的均衡条件为:r=Hρc/(ρs?ρc)

r为山根的深度,H是地形的高程,ρc是“壳”的密度,ρs是地层的密度

17.偶极子的位和磁场强度。

正负磁极总是成对出现,不可分割,因而将其视为整体,称为磁偶极子

磁位:磁偶极子在P点的磁位应为两个点磁极的磁位之和

磁场强度:磁偶极子在P点的磁位为两点磁极的磁位和

? 当测量点P在磁偶极子磁轴的延长线上(高斯第一位置)时,磁场强度T的大小为

?当测量点P在磁偶极子磁轴的中垂线上(高斯第二位置)时,磁场强度T的大小为

18.地磁要素的组成,并绘出其示意图。

建立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统:设以观测点(O)为坐标原点,x轴正向指地理北,y轴正向指东,z轴正向垂直向下

地磁场T 分解为:北向分量为X ;东向分量为Y ;垂直分量为Z

?T在xoy面内的投影为水平分量H,H的方向即磁北方向

?H与x的夹角为磁偏角D,即磁北与地理北的夹角,东偏为正

?T与H的夹角为磁倾角I,下倾为正

?X、Y、Z,H、D、I,T 统称为地磁要素

?X、Y、Z 对应于直角坐标系

?T、D、I 对应于球坐标系

?H、D、Z 对应于柱坐标系

?完整描述只需要其中的一组

19.基于均匀磁化球体(位于球心的磁偶极子)的地磁场分析。

假设地球是均匀磁化球体,磁化轴与地球旋转轴一致。因其与位于球心的磁偶极子具有相同的磁位和磁矩,则球面上P点的磁位为

根据场和位的关系,地磁场沿R方向的分量Z、垂直R(即沿水平)方向的分量H,以及总强度T将分别为

两极处磁场强度等于赤道磁场强度的两倍,其与地磁图中所显示的大致符合,只是地磁轴与地球旋转轴实际上成11°30″的夹角

20.地磁场的组成分析。

地磁场的观测值T=稳定磁场Ts(来源于固体地球内部)+变化磁场δT(起因于地球外部)Ts=Tsi+Tsc Tsi起因于地球内部的稳定磁场,Tsc起源于地球外部的稳定磁场

δT=δTi+δTcδTi内源场,δTc变化磁场的外源场

Tsi=T0+Tm+Ta T0为中心偶极子磁场,Tm非偶极子磁场,也称为大陆磁场或世

界异常,Ta地壳磁场,又称为异常场或磁异常,分为局部异常

(T′a),区域磁场(T″a)

变化磁场δT=长期变化+短期变化长期变化:特征1为地磁极的西向漂移,特征2是不同

年代计算出地球磁矩的衰减变化;短期变化分为平静变化(连续出现

的周期性变化)和干扰变化(偶然发生并经历一定时间就消失了的短

暂而复杂的变化)

21.铁磁性物质的磁化率特征。

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

? 当温度升高时铁磁性物质磁化率逐渐增加,临近居里点时达到极大值;然后急剧下降,趋于零

? 居里点为铁磁性物质的磁化强度陡然降低、物质由铁磁性转为顺磁性的温度

22.影响岩矿石磁性的主要因素及岩矿石磁性的一般规律。

铁磁性矿物含量

?含量越高,岩石磁性越强,但并不呈简单的线性关系

铁磁性矿物颗粒大小及结构

?当铁磁性矿物含量一定时,颗粒越大,磁性越强

?当磁性矿物颗粒大小、含量都相同时,颗粒相互呈胶结状者比颗粒呈分散状者磁性强 岩石磁性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深度增大,地温升高,压力增大,磁性减弱

?应力作用使岩石沿应力方向磁性减小,如断裂、破碎带上磁性减弱;变质、蚀变作用往往使岩石磁性增强

?岩石剩余磁化强度与压力关系明显,当压力为100MPa时,剩磁可减小25%

?随着深度增加,地壳内岩石的温度升高,岩石圈静压力增大,二者对岩石的磁性有很大影响,因此,在研究地壳深部岩石磁性时,需要考虑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23.火成岩、沉积岩及变质岩的磁性特征。

火山岩磁异常共同的特点是异常呈跳跃变化,尖锐而且梯度大,相邻测线难以对比;另一个特点是异常强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衰减。侵入岩异常峰值可能很大,但形态比较圆滑;异常形态与埋深之间有明显的依赖关系,埋藏较浅时常表现为多个孤峰,埋藏较深时只显示异常不规则的背景。

沉积岩的磁场特征一般是异常值微弱,形态平缓、光滑、梯度小,沉积厚度较大时呈现为平静的负异常区;沉积岩的磁化率小,而且磁性矿物在缓慢的沉积过程中分布较为均匀,无方向性。

变质岩的磁场异常强弱与变质母岩的磁性和变质类型有关;一般正变质岩的磁性较强,负变质岩的磁性则相对弱得多。

24,剩余磁性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

热剩余磁性

?岩石在冷却的过程中,受当时恒定地的磁场作用,磁化所获得的剩磁。

碎屑剩余磁性

?沉积岩中含有从母岩风化剥蚀带来的许多碎屑颗粒,其中磁性颗粒(磁铁矿等)在水中沉积时,受当时的地磁场作用,使其沿地磁场方向定向排列,或者是这些磁性颗粒在沉积物的含水孔隙中转向地磁场方向

?沉积物固结成岩后,按其碎屑的磁化方向保存下来的磁性,称碎屑剩余磁性(沉积剩余磁性)

化学剩余磁性

?在一定磁场中,某些磁性物质在低于居里温度的条件下,经过相变过程(重结晶)化学过程(氧化还原)所获得的剩磁,称化学剩余磁性(简称化学剩磁)

粘滞剩余磁性

?岩石形成后,长期处在地球磁场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原来定向排列的磁畴逐渐地弛豫到作用磁场的方向,所形成的剩磁称粘滞剩余磁性

等温剩余磁性

?在常温没有加热情况下,岩石因受外部磁场的作用(比如闪电作用),使近地表岩矿石磁性发生大小和方向的改变而获得

25.球形磁性体的磁场分析。

球体的引力位:

磁异常与分量异常

磁场特征分析

?垂直磁化时,I=900

?水平磁化时,I=00,则

26.影响岩、矿石电阻率大小的主要因素。

a.导电矿物含量

b.岩、矿石的结构、构造、孔隙度

c.岩矿石的含水量及含水矿化度

d.温度、压力

27.欧姆定律微分形式的推导。

28.均匀介质中异性点电源的稳定电流场分析。

?在均匀各向同性半空间介质内,j、E、u与I成正比

?u与r成反比,E、j与r2成反比,所以E、j随r衰减比u快

?u、E与ρ成正比,j与ρ无关

29.均匀各向同性介质电阻率的测定。

30.视电阻率与地电断面性质的关系。

视电阻率的微分公式

某点的视电阻率和测量电极所在介质的真电阻率成正比,其比例系数就是测量电极间实际电流密度与假设地下为均匀介质时正常场电流密度之比

?jMN包含了在电场分布范围内各种电性地质体的综合影响。当地下半空间有低阻不均匀体存在时,由于正常电流线被低阻体所吸引,使地表MN处的实际电流密度减少,所以jMN

?相反,当地下半空间有高阻体存在时,用于正常电流线被高阻体所排斥,使地表MN处的实际电流密度增加,则ρs >ρMN,这样,通过在地表观测视电阻率的变化,便可揭示

地下电性不均匀地质体的存在和分布31.电阻率剖面法与电阻率测深法。

大学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汇总

农业气象学 第一章地球大气 1、大气圈: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的空气层,整个空气圈层称为 大气圈。 2、大气组成: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3、水汽的作用:(1)在天气、气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保温效 应 4、气溶胶粒子的作用:(1)保温;(2)削弱太阳辐射;(3)降低大气透明度 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6、气象要素:表征大气状态(温度、体积和压强等)和大气性质(风、云、雾、降水等)的物理量成为气象要素。 7、大气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 (1)对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②空气具有强烈对流运动。 ③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于此。(天气层) 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2)平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3)中间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4)热成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5)散逸层:温度随高度升高变化缓慢或基本不变。 第二章辐射 1、辐射:通过辐射传输的能量称为辐射能,也常简称为辐射。 辐射的波粒二相性:波动性,粒子性。 2、辐射的基本度量单位 (1)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单位J/s 或W (2)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J/(s ?^)或W/

m2 o (辐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3)光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光能,单位为流明(Im)。 (4)光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单位为(Im/ m2) 亦称为照 o 度,单位勒克斯(lx )。 3、辐射的基本定律: (1)基尔荷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物体对某波长的吸收率等于该物体在同温度下对该波长的发射率。 (2)斯蒂芬一玻尔兹曼定律: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它本身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说明物体温度愈高,其放射能力愈强。 (3)维恩位移定律: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与其本 身的绝对温度成反比。表明物体的温度愈高,放射能量最大值的波长愈短。随温度增高,最大辐射波长由长波向短波方向位移。 4、太阳常数(S。):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太阳光线垂直入射的天文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 5、太阳高度角(h):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6、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当地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7、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季节的分布规律。 (1)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 (2)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3)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4)春分、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8可照时数(昼长):从日出至日落的时间长度,称为太阳可照时数。 9、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10、昼长岁纬度、季节的变化规律

矿山地质学复习要点

矿山地质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存在的夹角 2.地球外圈层:从地表往上至地球大气的边界称为地球的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地球内圈层:地球内部的圈层称为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6.莫霍面:在大陆地下平均约33km左右,地震波横波波速突然增大,表明此处上下物质有变化,存在一 个界面,称之为莫霍面 7.古登堡面:地下约2885km处地震波横波波速突然为零,表明此处上下物质也有明显的变化,存在一个 界面,称之为古登堡面 8.地温梯度:即地热增温率,指恒温带下,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升高的度数。 9.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10.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或岩石圈,能源主演来自地球本身,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 作用、变质作用 11.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壳表层,能源主要来自地球以外,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 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1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往上运移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13.喷出作用:岩浆从火山口溢出或喷出地表的过程称为喷出作用 14.侵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称为侵入作用 15.变质作用:是岩石在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以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使原岩改变 成分、结构、构造变成新岩石的作用 16.风化作用: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气温的变化、水和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生物的活动等, 使岩石在原地受到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的作用 17.剥蚀作用:地表水体、地下水、冰川和风等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地壳表层岩石进行破坏并将破坏产物 剥离原地的过程 18.沉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脱离搬运介质形成松散沉积物的过程 19.固结成岩作用:使松散沉积物变成坚硬岩石的作用 20.矿物:是地壳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 21.造岩矿物:组成岩石的常见矿物,大约20余种,如石英、正长石、斜长石、方解石等 22.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即矿物在条痕板(白色无釉瓷板)擦划后留下的粉末的颜色 23.解理:指矿物晶体在外力打击下,总是沿一定的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24.断口: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在任意方向产生不平整断面的性质 25.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结晶质或非晶质矿物构成的固结的矿物集合体 26.沉积岩:在地壳表层环境中形成的岩石 27.变质岩:由不同类型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 28.火成岩:岩浆沿岩石裂缝或薄弱带上升,侵入岩石圈上部甚至喷出地表,最后冷凝固结成坚硬的岩石, 称为火成岩 29.岩浆:来自地壳深部或上地幔中的具有高温、高压的硅酸盐熔融体 30.火成岩的结构:是指其组成部分自身的特点即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颗粒形状、自行程度及其 组合关系 31.火成岩的构造:是指由其组成部分的排列方式或填充方式所反映出来的外表形态 32.深成岩:侵入岩的一种,距地表距离远,晶质结构,粒粗 33.浅成岩:侵入岩的一种,距地表距离近,晶质结构,粒细 34.喷出岩:由岩浆喷发物形成的岩石,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 35.岩墙:狭长的墙状侵入体,近于直立,与围岩层面方向大致垂直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 地质学概论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灾变论与均变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地质学发展史各个时期的若干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地球的基本特征 1、重点名词解释: 地热增温级或地热梯度、地磁反转,克拉克值或元素丰度,岩石圈、地质作用、第四纪、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或同位素地质年代、化石、标准化石 2. 简述重力异常在找矿中如何运用? 3、全球地热资源的主要分布区。 4. 地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或重要性? 5. 简述地震波的类型及其特点? 6、简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其主要不连续面。 7、地壳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哪些? 8、地壳的类型及其特点。 9、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其主要能量来源。 10、地质年代表中的一些重要时间界限和显生宙重点主要“代”的具体名称及其英文代码及其生物演化中的标志性事件? 11、如何理解判断相对地质年代几个理论基础? 矿物 名词解释: 矿物与岩石、晶面条纹、矿物的类质同像与同质多像,假化石、自色,他色,假色,条痕、硬度与摩氏硬度计、解理与断口,荧光与磷光 1.区别常见晶质体与非晶质体; 2. 晶体种类。 结晶习性及其类型,并举例。 矿物的主要集合形态包括哪些? 矿物的光学性质可以从几个方面来阐述? 运用你所学的矿物知识,描述你所熟悉的任三种矿物。 矿物的光泽包括哪几类? 解理的等级划分包括哪几类? 断口的主要类型。 沉积岩 名词解释: 沉积岩、风化壳、胶结作用,火山碎屑岩,原生结核,后生结核,粒度,碎屑岩 论述沉积岩的主要形成作用。 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风化壳的类型。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要点讲解学习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要 点

3.五大气象要素,及其周期性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气象要素:光:辐射、日照 热:温度 水:空气湿度、降水、蒸发 气:气压 风:风向、风速 4.辐射的特点:1、辐射要有温度;2、辐射是一种物质运动,具有能量、质量; 3、辐射可以产生热效应; 4、辐射具有二象性。即波动性和粒了性。 5.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Sinh=Sin φSin δ+Cos φCos δCos ω 其中,φ为纬度。 δ为赤纬角,ω为时角。 赤纬角(δ) :太阳直射到地球表面的一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面组成的夹角,即地球上太阳直射点所处地理纬度叫赤纬。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化,在北半球取正值,南半球取负值,即 –23.5°≤δ≤23.5° 。 时角与时间的关系:ω=(t-12)×15 ° 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ω=0, h=90-φ+ δ 特殊日期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夏至日太阳高度角:h=90-φ+ 23.5° 冬至日太阳高度角:h=90-φ-23.5° 春、秋分太阳高度角:h=90-φ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日变化:日出、日落,h=0;正午,h=90° 年变化:在北半球: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冬季小。 计算武汉(30°N)二分、二至日出、日落时间和可照时间。 可照时间:从日出到日没的时间间隔,称为可照时数(昼长) 日出日没时角的计算: δ ?ωtg tg -=cos ? =152t ω

全天可照时间(t)为: φ为纬度。δ为赤纬角,ω为时角。ω=(t-12)×15 ° 春秋分日出正东、日没正西(春分、秋分日的赤纬为 0°) 夏至:δ=23.5°冬至:δ=-23.5° 第三章温度 1.土壤的热容量主要由什么决定?为什么? 答:在一定过程中,物体温度变化1°C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热容量。它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与温度。分为容积热容量和质量热容量。 2.何谓导热率?它表示什么意义? 定义: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差时,其相对的两个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单位:J/(m·s·℃) 导热率意义:表示物质内部由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热量的快慢的一种能力。 3.土壤导热率随土壤湿度如何变化? 答;它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大,导致潮湿土壤表层昼夜温差变化小 4.何谓导温率?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定义:单位体积的土壤,在垂直方向上流入或流出J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也称热扩散率。单位:m2/s K=λ/ Cv 意义:表示土壤因热传导而消除土层间温度差异的能力,直接决定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 5.土壤的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三种热特性怎么变化 答:导温率语与热率成正比,与热容量成反比;在土壤湿度较小情况下,随着土壤湿度增大而增加,当土壤湿度超过一定数值后,导温率反而减小。 9.何谓温度的铅直梯度?它和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有什么不同? 答:气温垂直梯度:指高度每相差100m,两端温差,也称气温垂直递减率,或称气温直减率。单位℃/100m 。与干绝热直减率及湿绝热直减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表示实际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分布,后两者指气块在升降过程中气块本身温度的变化率。 10.温带山区山体的什么部位最易引种亚热带作物?为什么? 答:山腰。因为山腰易出现你逆温现象,能搞保证作物安全过冬。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一)补充简答题 1.简述如何确定褶皱在空间的方位? 答:褶皱在空间的方位可由褶皱的轴面产状、枢纽产状、两翼产状和翼间角确定。两翼和轴面的产状要测量其倾向和倾角。垂直面状要素的走向线向下所引的直线为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为倾角,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所指岩层向下倾向的方向即为倾向。翼间角为褶皱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过两翼两个拐点处的切线的夹角。枢纽产状要测量枢纽的倾伏和侧伏。倾伏包括倾伏向和倾伏角。前者指枢纽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其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的锐夹角。侧伏包括侧伏向和侧伏角,前者指轴面的走向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轴面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对于规模较小,出露完整的褶皱,可以从露头上直接测量以上各要素。对于规模较大,出露不完整的褶皱,往往需要系统测量其褶皱面的产状,然后通过计算方法或赤平投影方法才能较精确地确定其枢纽和轴面的产状。 2.简述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结构。 答:重力滑动构造是由重力作用引发的滑动推覆构造,它是某些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成因。重力滑动构造基本结构为:下伏系统、滑动面、润滑层、滑动系统。分带:后缘拉伸带、中部滑动带和前缘推挤带。形成条件为:一定的坡度;滑动系统要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应由软弱层和孔隙流体的参加。下伏系统构造较简单,基本保留了早期或基底构造的特征;滑动面沿原始地质界面(如层理面、不整合面、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或破裂面发育,剖面和平面上均呈弧形,剖面上常呈犁式、铲式或勺形。润滑层能降低滑动摩擦力,使滑动系统长距离搬运,常由软弱岩层或面理化岩层构成,如泥岩层、煤层、膏岩层、片岩、片理化的蛇纹岩、辉绿岩等。中部滑动带岩层和构造比较复杂,往往为一系列互相叠置或切割的滑体、滑块,褶皱,断层发育。前缘推挤带常又一系列逆冲断层叠置而成,后缘拉伸带常出露下伏系统的岩层。 3.蠕变和塑性变形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两者的区别是:蠕变是岩石在一较小恒定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塑性变形是岩石在超过其弹性极限的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蠕变是缓慢发生的,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复习

绪论 1.什么是气象?什么是气象学?答:气象是大气各种物理、化学状态和现象的总称。 气象学是研究气象变化特征和规律的科学,是农业气象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2.农业气象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答: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的科学。 研究内容: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小气候与调节;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政策 3.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答a.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和物质、能量基础b.大气提供农业生产利用的气候资源c.气象条件对农业设施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产生影响d.大气还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宏观生态环境和其他自然资源e.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反作用 第一章 1.什么是大气圈?答:整个空气圈层成为大气圈(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及岩石圈组成。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的空气层) 2.大气的成分答:干洁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 3大气污染的概念、环节.。答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直接或间接地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环节:污染源排除污染物;大气的运送扩散;污染对象 4.大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和途径答:工业布局和减排;煤烟型污染防治;减少交通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绿色植物和覆盖。 5.什么是气温,气压,风,湿度,云 气温:通常就是指地面气象观测场内处于通风防辐射条件下的百叶箱中离地面1.5m处的干球温度表读数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质量。以百帕(hPa)为单位 风:空气运动产生的气流称为风 湿度:表示大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 云: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其底部不接触地面。 6.大气的垂直结构,对流层的作用 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共五层。(P21) 对流层的特点及其作用:气温虽高度增高而降低。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高度,气温见底的情况是不同的。(2)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高层和低层的空气能够交换和混合。使得近地面的热量、水汽固体杂质等向上运送。对层云致雨有重要作用。(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地流层受地面影响最大,而地表有海陆,地形起伏等性质差异,使对流层中温度、湿度、CO2等水平分布极不均匀。在寒带大陆上空的空气,因受热较少和缺乏水源就显得寒冷而干燥;在热带海洋上空的空气,因受热多,水汽充沛,就比较温暖而潮湿。温度,适度的水平差异,常引起大规模的空气水平运动。 第二章 1、太阳常数、四季形成的原因。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当日地距离处于平均值,垂直于太阳入射光表面的太阳辐射时的辐射度。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的差异是产生一年四季变化的原因。 2、太阳高度角、赤纬、可照时数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赤纬: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以当地地理纬度来表示,称为赤纬。赤纬的变动范围是+23.5o—-23.5o。 可照时数: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长度,称为太阳可照时数。 3、什么是地球辐射?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称为地面辐射,大气发射的长波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总称为地球辐射。

地质学知识点

1、地质学三大类岩石分别是沉积岩分别是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 2、构造变动主要指岩石受内力作用所产生的岩石永久性变形,这种变形包括两大类,即褶皱变动构造、断裂变动构造。 3、地层的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4、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两个一级不连续面,把固体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这两个不连续面分别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5、火山喷发的两种类型分别是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 6、年代地层分类系统是指国际性的.全国性的或大区域性的地层系统.地层单位分别为宇、界、系、统、阶。 7、判断背斜的依据是从褶皱的核部到翼部岩层的新老变化规律是由老到新。 8、古生代由老至新的六个纪依次是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9、很据岩浆中Sio2的相对含量,可以把岩浆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四种类型。 10、岩浆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壳冷凝而成的岩石。 11、深层侵入作用岩体的产状主要有岩基、岩株等。 12、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两个一级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把固体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13、中生代三个纪由新至老依次是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 14、判断向斜的依据是从褶皱的核部到翼部岩层的新老变化规律是由新到老。

15、岩石地层关系分类系统是指区域性的或地方性的,以岩性变化为主的地层系统,地层单位分别为群、组、段、层。 1、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和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异称为重力异常。 2、地热增温级:指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 3、结晶习性:在相同的条件下形成的同种晶体经常具有的形态称为结晶习性。 4、地球圈层:外三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5、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又称元素丰度。 6、地壳: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 7、矿点:发现矿石的地方或地段统称为矿点。 8、矿物: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均质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9、矿物的分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类矿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矿物含氧盐类矿物,其它盐类矿物。 10、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离。 11、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沿着一定方向分裂的面叫解离面。 12、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 13、岩浆:岩浆形成于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以硅酸盐熔桨为主体,一部分是挥发组分,主要是水蒸气和其

《应用气象学》课程复习提纲

知识点准备(题型: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Chap1 绪论 1、开展应用气象学研究的意义 2、开展应用气象学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3、科学系统的行业气象指标,应具有的“三性”和“二化”主要是什么? Chap2 农业气象 1、农业气象学概念 2、农业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4、太阳辐射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光强、光质、光周期几个方面涉足的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 5、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三基点温度、五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温 周期方面涉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6、水分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作物的需水规律、大气降水的影响、土壤水分类型及 其有效性、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水分关键期等基本概念 7、CO2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农田上CO2 的日变化和垂直变化 8、农业上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及各灾害的分类 9、农业气候指标的表达形式及举例 Chap3 建筑工程气象 1、风与城市规划, 2、如何改善建筑日照条件 3、城市建设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4、采暖区划的气象指标 5、全国集中采暖区划标准及我国划分情况 6、采暖室外计算标准 7、冻胀划分及其强弱的表示方法 8、气象信息,天气预报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9、基本雪压、基本风速、基本风压定义 10、外场施工的天气影响 11、风速、风压在非规定高度处的计算 Chap4 交通运输与气象 1、飞行湍流、飞机积冰、海洋气象导航、公路翻浆、温度力、锁定轨温、飞机颠簸等定义 2、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及气温、风、气压对飞行的影响 3、高原机场跑道与一般机场跑道哪个更长?为什么? 4、影响飞机飞行的气象要素以及机场关闭的标准 5、低空风切变定义及各类低空风切变对飞机飞行、起飞、降落的影响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资料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考点总结 第1篇第1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 一、名词: 1.群体效应:鱼体群居有利于群体中每一尾鱼的生长,并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3.浮性卵:卵的比重小于水,它的浮力通过各种方式产生,许多鱼类的卵含有使比重降低的油球,如鲻、鲮;有的鱼卵卵径很大,卵粒小,但卵黄周隙很大。主要是海水鱼类。 沉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黄周隙较小,产出后沉于水底,一些产于石砾砂底的鱼卵即如此,如海鲇的卵为沉性,卵径11.7mm,重0.98g,油球很小。 漂流性卵:介于浮性卵与沉性卵之间,卵的比重稍大于水,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有较大的卵间隙。这种卵在静水中下沉,稍有流水即能浮于水面,青鱼、草鱼、鲢、鳙、鲮、鳜鱼和短盖巨脂鲤等的卵属于这种类型。 粘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膜有粘性,粘附在水生植物或其它附着物上。鲤、鲫、鳊、鲂、鲴、泥鳅、胡子鲶、鲟、六线鱼、太平洋鲱、松江鲈、鰕鯱鱼等均产粘性卵。 4.滤食性:它们的口一般较大,鳃耙细长密集,其作用好比一个浮游生物筛网,用来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 草食性:代表种类草鱼、团头鲂、长春鳊等,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食物类型水草和嫩陆草 杂食性:代表种类鲤、鲫、鲮、鲻、梭鱼、遮目鱼、鲴、罗非鱼、泥鳅、鮰、鳗鲡和黄鳝等,食物类型食谱范围广而杂,有植物性成分也有动物性成分 5、性逆转:鱼类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由雌到雄(或由雄到雌)发生性别转变的现象。 6、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刺激,促使鱼类集合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这种性质的迁徙称为生殖洄游。 7、索饵洄游:即鱼从产卵区或越冬区游向摄食区的活动。 8、越冬洄游::由摄食区到越冬区的行为。 二、知识点 1.鲢、鳙鱼的摄食器官结构与食性的适应性变化特点? 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摄食方式滤食,食物类型浮游动物。 2.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与摄食器官。 鲢鳙:滤食型,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 草鱼、团头鲂、长春鳊:草食性,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 鲤、鲫、鲮、鲻、梭鱼、遮目鱼、鲴、罗非鱼、泥鳅、鮰、鳗鲡和黄鳝:杂食性。 牙鲆、大菱鲆:营底栖生活,主要以伏击方式摄食虾和小鱼,随着生长,逐渐以摄食鱼类、头足类和甲壳动物为主,常栖息于银鱼、沙丁鱼较集中的海域;肉食性。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分解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 2、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①研究对象涉及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②地质学具有多因素相互 制约的复杂性。 ③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④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①野外调查一一岩石、沉积物等类型、产状、分布情况、剖面描述、样品采集等。 ②室内试验和模拟实验——岩石矿物的坚定、化石的坚定、同位素年龄测定、各种理化指标测试和现代地表过程或地理环境的室内模拟。 ③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一一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采用“议古论今” 、“现在是认识 过去的钥匙” 的原理,同时考虑到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要根据具体情况,历史地、辩证地和综合地来研究地球的历史。 4、灾变论和均变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答:⑴灾变论。代表人物: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居维叶。 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 ②每当经过一次巨大的灾难性变化,就会使几乎所有的生物灭绝,之后被保存在相应的地层成化石。 ③居维叶推断,地球已发生过4 次灾害性的变化,最近的一次是大约5000 多年前的摩西洪水泛滥(诺亚方舟故事)。 ⑵均变论。代表人物:英国著名地质学家、“现代地质学之父”莱伊尔。代表作:《地质 学原理》 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一切记录(如巨厚的断层、高大的山脉等)并不是什么剧烈的动力造成的。各种缓慢的为人所不擦觉得地质作用,只要经过漫长的岁月,就可产生惊人的结果。 ②强调“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 ,“以今论古”。 5、地质学发展史各个时期的若干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⑴萌芽时期(远古一一公元1450年)。 代表人物:①希腊的亚里斯多德。 ②我国的沈括一一《梦溪笔谈》。 ⑵奠定时期(公元14501750年) 代表人物:①丹麦的斯泰诺一一地层层序律(1669) ②李时珍一一《本草纲目》 ⑶形成时期(公元17501840年)代表人物:①徐霞客一一《徐霞客游记》。 ②英国的史密斯W法国居维叶C和拉马克J.B等对古生物、地层学进行研究。

气象学知识点总结(河北农业大学)

《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基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 第二节大气的组成 第三节大气的结构 第一章辐射 第一节辐射的一般知识 第二节太阳辐射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第四节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第五节地面有效辐射 第六节地面净辐射 第七节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第二章温度 第一节土壤温度 第二节水层温度 第三节空气温度 第四节温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 第一节空气湿度 第二节蒸发 第三节水汽凝结 第四节降水 第五节人工影响天气 第六节水分循环和水分平衡 第七节水分与农业生产 第四章气压与风 第一节气压和气压场 第二节空气的水平运动——风第三节大气环流 第四节地方性风 第五节风与农业第五章天气与天气预报 第一节天气系统 第二节天气预报 第六章农业气象灾害 第一节农业气象灾書概述 第二节由水分条件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第三节由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第四节由光照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第五节由气流异君导致的气象灾害 第七章气候与农业气候资源 第一节气候的形成 第二节气候带和气候型 第三节气候变迁 第四节中国气候特征和中国农业气候特点第五节中国农业气候资源 第六节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分析 第七节气候要素的一般表示方法 第八节季节与物候 第八章小气候 第一节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第二节农业小气候环境的改善 第三节农田小气候 第四节设施农业小气候 第五节农田防护林小气候

绪论 第一节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 一、气象学概念、研究内容与气象要素 1气象学(概念: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形成原因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过程:物质和能量的输送与转化过程,如大气的増热与冷却,水分的蒸发与凝结等; 物理现象:风、云、雨、雪、、冷、暖、干、湿、雷电、霜、露等。 2 研究内容 (1)物理气象学。它从物理学方面来研究大气中的过程和现象,揭露这些过程和现象发展的物理规律。 (2)天气学。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称为天气。研究天气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学科,就是天气学。 (3)气候学。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它一般用气候要素的统计量表示。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的规律、综合分析与评价各地气候资源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就是气候学。 (4)微气象学。微气象学是研究大气层及其它微小环境内空气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物理气象学的一个分支。 二、气象要素(概念:表示大气状况和天气现象的各种物理量统称为气象要素。) 1.主要的气象要素有:气压、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云、能见度、日照、辐射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三、农业气象要素学的定义、任务及研究方法 1.农业气象学概念: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2.农业气象要素:在气象要素中和农业生产相关的称农业气象要素,包括:辐射、温度、湿度、风、降水等。 3.农业气象的研究内容: (1)农业气象探测:包括一起研制、站网设置、观测和监测方法等。 (2)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3)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 (4)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 (5)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气象预报与气象情报 (6)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 (7)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4.农业气象学的任务:(1)农业气象监测。(2)农业气象预报与情报(3)农业气候分区、区划、规划与展望 (4)农业气象措施、手段的研究(5)农业气象指标、规律、机制与模式的研究 5.研究方法:通过调查、观测、试验等结合完成。 6.平行观测法:(1)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构成 (2)主要气象要素、农田小气候要素、农业气象灾害的观测和田间管理工作的记载。 7.在平行观测的普遍原则和指导下,还采用下列方法: (1)地理播种法。(2)地理移置法或小气候栽种法。(3)分期播种法。 (4)地理分期播种法。(5)人工气候实验法。(6)气候分析法。 四、我国气象及气象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大气的组成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按成分)分类: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一)干洁空气组成(25km以下)(%)

埃及神仙鱼的挑选要点,埃及神仙鱼的品种简介

埃及神仙鱼的挑选要点,埃及神仙鱼的品种 简介 埃及神仙鱼的挑选要点 埃及神仙鱼 埃及神仙鱼在挑选的时候要非常的注意背鳍、尾鳍、臀鳍的伸长状况,有没有折断或缺陷,背鳍最好是有一支特别长的旗杆,整体看起来颜色不要太深。 有时候体色太深表示有寄生虫,这种幼鱼千万不要,还有姿态和体型等等都是考虑的重点,埃及神仙幼鱼和一般神仙幼鱼用肉眼就可以清楚的比较出来。可是和另一种近亲,俗称亚种埃及神仙比较就有一点麻烦了,根据德国鱼类学家记载身体纵排鱼鳞数是41-47片,背鳍下方曲线鱼鳞数是28-29片,而臀鳍上方曲线的鱼鳞数则是28-32片。 埃及神仙发病期几乎在刚下缸几周内或换新环境时才会发生,不明原因有拒食、紧迫、缩尾缩鳍、鱼鳍有血丝、断尾断鳍、霉菌通常一发生后,什么灵丹妙药我看都没什么用了。准备捞鱼尸吧!那是刚进口的埃及神仙带原生虫[学名:肠管鞭毛虫]加上紧迫而并发霉菌感染的疾病,所以选购时非常的重要,觉得有问题的鱼最好不要捉,捞鱼也要很小心不要捞起来断尾断鳍就不好了。 埃及神仙鱼选购

刚进口的埃及神仙幼鱼体质虚弱,常常生病。主要原因是舟车劳顿、环境拥挤、缺乏氧气、还有更严重的是因为原产地的渔民用毒鱼方式捉鱼,更危害幼鱼生命。所以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得小心才是,最好问一问老板鱼是那时候进来的,再观察看看一群鱼里头有没有生病的鱼(正常的埃及神仙不会缩鮨,而且十分贪吃)。一些小细节最好要十分留意,最好不要购买刚进口的幼鱼,建议你在水族馆进货一二星期后,鱼只稳定开始成群结队、觅食以后再仔细挑选,一次最好购足10只以上,会比较好养,毕竟埃及神仙是群居的鱼类。 挑鱼的时候,要非常的注意背鳍、尾鳍、臀鳍的伸长状况,有没有折断或缺陷,背鳍最好是有一支特别长的旗杆,整体看起来颜色不要太深,有时候体色太深表示有寄生虫,这种幼鱼千万不要,还有姿态和体型等等都是考虑的重点,埃及神仙幼鱼和一般神仙幼鱼用肉眼就可以清楚的比较出来。可是和另一种近亲,俗称亚种埃及神仙比较就有一点麻烦了,根据德国鱼类学家记载身体纵排鱼鳞数是41-47片,背鳍下方曲线鱼鳞数是28-29片,而臀鳍上方曲线的鱼鳞数则是28-32片。埃及神仙鱼的品种简介 埃及神仙鱼 埃及神仙鱼原产地为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境内的欧利那可河和哥伦比亚的RioOrinoco流域及其上游的支流RioAtabapo均有发现。埃及神仙鱼的寿命一般在4-5年就算长寿了,最长的埃及神仙鱼寿命可以有8年左右,人工饲养埃及神仙鱼只要科学饲养,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概念 (1)、工程地质学 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以便科学评估,合理利用,有效改进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的科学。 (2)、工程地质条件 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3)、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建筑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岩土工程 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部分称岩土工程。 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1)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①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 ②影响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正常使用 (2)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制约(工程活动破坏地质环境) (3)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 人类开采矿产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形成各类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影响人类工程活动,比如工程建设必须作地下水保护论证、渗漏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调查等等 3、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些? ①岩土类型及性质(地层岩性与性质) ②地质构造(断层、褶皱、节理等) ③地形地貌(平原、丘陵、山区等) ④水文地质(地下水成因、埋藏、动态、成分等) ⑤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岩溶、泥石流等) ⑥天然建筑材料(砂砾、石块等) 4.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哪些? ①区域稳定性问题 ②地基稳定性问题 ③斜坡稳定性问题 ④围岩稳定性问题 5.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1)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断裂活动,地震对工程建设地区稳定性的影响 (2)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指地基的牢固,坚实性 (3)环境影响评价—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总的来说就是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制约关系,促使矛盾转化和解决,既保证工程安全,经济,正常使用,又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条件 6.说明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设计方案类型,施工工期的长短和工程投资的大小,影响基础建设

气象学知识整理

气象学知识整理 ㈠名词解释5×2′㈡填空20×1′㈢判断10×1′㈣选择10×1′㈤填图2×5′㈥简答3×5′㈦计算2×5′㈧论述1×15′ 名词解释 1.气象学:气象学就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就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 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广义农学(含农、林、牧、渔、农经等)与气象学之间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 3.大气污染:由于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直接或间接地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的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称大气污染。 4.黑体(绝对黑体):吸收率等于1的物体为黑体。如果有一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入射辐射能的吸收率都等于1,即对投射于其上的辐射能全部吸收,这种物体就成为绝对黑体,简称为黑体。 5.灰体:如果一个物体的吸收率为小于1的常数,并且不随波长而改变,这种物体称为灰体。 6.*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度称为太阳常数。建议取值1367±7W?m﹣2,通常采用1367W?m﹣2.

7.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易于让大量的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大气又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面辐射不易逸出大气,大气还以逆辐射返回地面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少地面的失热,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暖作用,称为“大气保温效应”,习惯称“温室效应”。 8.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 9.*逆温现象:在对流层中,总的看来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但就其中某一层而言,在一定条件下,有时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加(气温垂直梯度为负值)的现象,叫做逆温现象。按形成原因分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 10.三基点温度:温度对于植物生命、生长和发育过程的影响,从其生理过程来讲,都有3个基本点温度,简称三基点温度,即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11. “温周期现象”:植物的生长和产品品质,在有一定昼夜变温的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要好。这种现象称“温周期现象”。 12.饱和差: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称饱和差。单位hPa d﹦E-e d越小,空气越接近饱和即越潮湿d=0时空气达饱和 13.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使未饱和空气达饱和时所具有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气压一定,水汽越多,露点越高;反之越低

地质学基础知识点

Chapter 2 Mineral Section 1 Some basic conceptions 1.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由元素组成. 2.元素是构成地球的最基本物质,由同种原子所组成. 2.1 元素(element):周期表共有112种,自然界有92种 2.2 同位素:是中子数不同(原子量不同)的同种元素的变种. 同种元素的同位素,物化性质基本相同.总共有300余种. 2.3 可分放射性和稳定两种同位素(radio & stable isotope).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U238,U235,U234,Th232,Rb87,K40等 稳定同位素:主要有O16,O17,O18,C12,C13,S32,S33,S36,H1 2.4 半衰期(half-life):放射性元素蜕变到其原来数量的一 半所需时间. 半衰期: Rb87-Sr87 : 500亿年, Th232-Pb208 : 139亿年, U238-Pb20645亿年, K40-Ar40 :15亿年, U235-Pb207 :7.13亿年, C14-N14 : 5692年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用来测定火成岩石的绝对年龄; 稳定同位素主要用来确定岩石的物质环境与来源.如地壳,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月球,陨石等。 2.5 同位素研究是当代倍受重视的国际前沿,地化专业主攻。 3.克拉克值Clark value: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美国科学家克拉克采集了世界各地的样品5159个;用取得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16公里厚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百分重量,后人称克拉克值,又称丰度Abundance。国际通用。 单位ppm=10-6,即克/吨。目前还用ppb=10-9。 克拉克值≠克拉值;5克拉=1克。 3.2 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 其中, O,Si,Al,Fe,Ca,Na,K,Mg,Ti,H 10元素占99.96%; 而O, Si, Al, Fe, Ca 5元素占了92.46%。 4. 晶体(Crystal)定义: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体。 或晶体是具有晶格构造的固体。 这种固态物质称结晶质(晶质)。习惯上,将具有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物体称为晶体(即,晶体是原子有规律排列的外观表象)。相应地,将不具几何多面体外形的晶体称为晶粒Crystal grain。 存在二种晶体:天然晶体(绝大多数)和人造晶体(少数)如人造石英、金刚石等。非晶质体Non-crystal: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如火山玻璃,超冷液体。自然界极少。 在一定条件下,非晶质体可向晶质体转化。如火山玻璃→玉髓。 准晶体quasicrystal定义:其内部结构由多级呈相似的配位多面体在三维空间作长程定向有序分布的固体。 quasicrystal为一种新的凝聚态固体,但其内部原子既不像非晶质体那样成完全无序的分布,又不具有像晶体那样的三维周期性排列有序。目前尚未发现天然产出的准晶体。 5 矿物Mineral定义:由天然产出且具有特定的(但一 般并非固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构造的均匀固 体。自然界广泛。 准矿物Mineraloid: 在产出状态、成因和化学组成 等方面均具有与矿物相同的特征,但不具有标准结 晶构造的均匀固体。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在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把这些统称为大气现象即气象。 天气:指某一地区的某一瞬时或某一段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暖干湿风雨雪霜等用几个气象要素或几个天气情况来综合描述的。 气候:指一地长时间或多年的大气状态,包括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通常用各种气象要素的统计量来表示。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以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大气组成: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干洁大气:除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和气体。 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直呼,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暖增温的作用。 农田中的CO2的主要来源为土壤和大气。 作物光合作用CO2的来源为大气。 辐射:自然界中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就会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界传递能量,这种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辐射的特性:波动性和粒子性 太阳辐射的波长观测范围为:0.15~4.0um 地面和大气辐射的波长观测范围为:3~120um 黑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的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物体。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散射: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大气中的各种质点,使太阳辐射能向四面八方分散开来,这一现象称为散射。 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的形式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 散射辐射:阳光被大气散射后,以散射光形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总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是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和。 地面辐射:地面按其本身的温度不断向外放射长波辐射,称为地面辐射(RLu) 地面反射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回大气空间,这部分辐射称为地面反射辐射。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传向地面的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亦称净红外辐射。 地面净辐射: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净辐射(Rn),也称地面辐射差额。 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光饱和现象: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的光照强度以后,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度增大而增加了,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光饱和点: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 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减小而降低,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与呼吸作用消耗的物质相平衡时的光照强度。 植物光周期现象: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日照长度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植物的光周期现象。热容量:在一定条件下,物体温度变化1°C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