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预设 presupposition-ppt

合集下载

语用学(英语ppt)

语用学(英语ppt)
•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resupposition : semantic presupposition and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 1. Existential presupposition: 2. Factive presupposition: 3. Non-factive presupposition 4. Lexical presupposition 5. Structural presupposition 6. Counterfactual presupposition
c. John is not married. c b
2.a. John managed to stop the car. a b & c
b. John stopped the stop the car.
d. John did not manage to stop the car. d c
• A person called Mary exists.
• She has a brother.
• Mary has only one brother.
All are the speaker’s and
• He has a lot of money.
All can be wrong.
The sentence has entailment: • Mary’s brother bought something. • He bought three animals. • He bought two horses. • He bought one horse. • many other logical consequences.

语用预设

语用预设

语用预设1.引言预设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尤其是语义学和语用学领域争议颇多的研究课题。

一方面,预设类似于蕴涵能脱离语境而存在,而另一方面,预设似乎对语境,例如句内语境又具有敏感性传统上,语义学理论将预设看作是基于语句间真值条件的一种语义关系。

语用学理论则倾向于把预设作为有效执行言语行为的适切条件或者说话人及其听话人共享的共有知识来对待。

2. 语用预设的概念预设也称“前设”、“先设”、“前提”,同时它也是一种推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的推理即在语言结构的基础上,依靠逻辑概念、语义、语境等推断出话语意义的先决条件。

预设一般可分为语义预设(Semantic presupposition)和语用预设(Pragmatic presupposition)两种。

语义预设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绝大部分是由语言本身所引起的。

如John’s brother is ill.无论这话真实与否,前提“John has a brother”一直存在,此预设由属格“’s”而来。

可见语义预设是语句命题本身所拥有的一种意义,是静态的、抽象的。

但在具体的话语交际中,语句总是与具体使用相联系,处于一定的语境中,因此从单纯的语义角度来研究预设显然是不够的,有必要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来研究预设,这就构成了预设的语用研究。

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何自然,1997:68)。

语用预设把预设和说话人联系在一起,与语境密切相关,是动态的、具体的。

语用预设一般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1)语用预设是说话人或当事人对语境所作的设想。

说话人对自然语言环境有他自己的理解,有一些设想,并基于这些设想展开话语交际,语用预设是话语产生的背景信息。

(2)语用预设涉及说话人或当事人的态度和意图。

说话人想通过自己的话语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并希望听话者理解他的话中语,以达到说话人想要的效果。

(3)语用预设涉及说话人所作强调。

语用学(第五章)

语用学(第五章)

二、预设与蕴涵的关系
1、什么是蕴涵 蕴涵(entailment)或译“推涵” (entailment)或译 衍推” 蕴涵(entailment)或译“推涵”、“衍推” 教材第128 )。是指两个句子之间的这 128页 (教材第128页)。是指两个句子之间的这 样一种逻辑关系: 样一种逻辑关系:第二个句子的真必定取决 于第一个句子的真实, 于第一个句子的真实,即如果第一个句子为 真时,第二个句子必真; 真时,第二个句子必真;第一个句子的假必 定取决于第二个句子的虚假, 定取决于第二个句子的虚假,即如果第二个 句子为假时,第一个句子必假。 句子为假时,第一个句子必假。
④有人开了房间里的灯。 有人开了房间里的灯。 存在性预设:房间里有灯; 存在性预设:房间里有灯; 事态性预设:房间里的灯原是不亮的。 事态性预设:房间里的灯原是不亮的。 陈莉忘了将手上的信交给赵林。 ⑤陈莉忘了将手上的信交给赵林。 存在性预设:存在一个陈莉和一个赵林; 存在性预设:存在一个陈莉和一个赵林; 陈莉手上有信; 陈莉手上有信; 事态性预设:陈莉本来要将手上的信交给赵林。 事态性预设:陈莉本来要将手上的信交给赵林。 小李的朋友曾经到过外国。 ⑥小李的朋友曾经到过外国。 存在性预设:存在一个小李; 存在性预设:存在一个小李; 小李至少有一个朋友; 小李至少有一个朋友; 事态性预设:小李的朋友生活在国内。 事态性预设:小李的朋友生活在国内。
• 区别预设和蕴涵的否定测试法: 区别预设和蕴涵的否定测试法: 把句子加“ 否定之后, 把句子加“不”或“未(能)”否定之后, 未必真(可真亦可假) 未必真(可真亦可假)的推断是该句子的蕴 把句子否定之后, 涵;把句子否定之后,仍然真的推断是该句 子的预设。例如: 子的预设。例如: 约翰设法及时停住车。 ①约翰设法及时停住车。 可推导出: 从①可推导出: 约翰及时停住了车。 ②约翰及时停住了车。 约翰试图及时停住车。 ③约翰试图及时停住车。 现在取①的否定式: 现在取①的否定式: 约翰未能及时停住车。 ④约翰未能及时停住车。

第六章 语用学(预设和

第六章  语用学(预设和

第四节 语言的接触

三、多语共用 (一)社团双语和个人双语 (二)自然双语和 认为双语 四、语言接触 (一)语言融合的成因 (二)语言融合的方式:1、自愿融合 2、被迫 融合 五、语言混合:1、皮钦语 2、克里奥尔语
二、地域方言

(一)地域方言的成因 1、交际的阻隔 2、异族语言的影响 (二)地域方言的差异 (三)地域方言的发展
地域方言的论述《颜氏家训 音辞篇》

“自兹厥后,音韵铎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喻,未知孰是。 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榷而量之,独金 陵与洛下耳。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旨,失在浮浅,其辞多 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沈浊而讹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 然冠冕君子,南方为优;闾里小人,北方为愈。易服而与之谈,南 方士庶,数言可辩;隔垣而听其语,北方朝野,终日难分。而南染 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其谬失轻微者,则南人以 钱为涎,以石为射,以贱为羡,以是为舐。北人以庶为戍,以紫为 姊,以洽为狎,如此之例,两失甚多。“

b. Assertion:drink(Akiu,red wine)
指示语的类型



指示语一般分为:人称指示、时间指示、空间指 示、社交指示、语篇指示。 人称代词的人称指示用法: 谁去呢? 我去——你去——您去 我们去——咱们去 我们去,你留下。
指示语的常规用法和变异用法



(1)荔枝原产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我=我 们) (2)我们要介绍的祥子,不是“骆驼”,因为 “骆驼”……(我们=我) (3)他这个人很内向,你问他十句,他才回答 你一句。(不定指:你、他)
(二)预设触发语

语用学 预设

语用学 预设

9. Implicit clefts with stressed constituents 含强调成分的隐性分裂句
The particular presuppositions that seem to arise from the two cleft constructions seem also to be triggered simply by heavy stress on a constituent. 说话者在说话过程中, 通过说话者的声音大小,语调的高低 等,来强调句子的某一部分, 这种强调手法与运用分裂句的 强调效果是一样的。 (62) Linguistics was / wasn't invented by CHOMSKY ! >> someone invented linguistics (cf. It was / wasn't Chomsky that invented linguistics) (63) John did / didn’t compete in the OLYMPICS >> John did compete somewhere (cf. It was / wasn’t in the Olympics that John competed)
Comparisons and contrasts在广告中的应用 Let’s make things better. (PHILIPS)
在这里,预设触发语“better”的使用预设飞利浦产品的品 质原来就“good”。现在他们正努力使其产品“better”。
6. Verbs of judging 判断动词
判断动词表示主语对所谈论事情的态度
(54) Agatha accused / didn’t accuse Ian of plagiarism >> (Agatha thinks) plagiarism(剽窃) is bad (55) Ian criticized / didn’t criticize Agatha for running away >> (Ian thinks) Agatha ran away

presupposition

presupposition

预设的分类
语义预设
语用预设
Page 3
语义预设
语义学家从真值条件(truth condition)出发,将预 设“看做是一种特殊的蕴涵(entailment)关系,是 句子和命题乊间的关系。”(王守元、苗兴伟, 2003) 语义预设:两个命题乊间存在的如下关系:当A 有真值时,B必然为真,那么A预设B.
语义预设的局限性
难以在复合句中准确表现
a.
If John does linguistics, he will regret doing so. b. John is doing linguistics. c. John is not doing linguistics.
预设触发语
presupposition
预设
---wanglinyan
预设(presupposition)最早由弗雷格Gottlob Frege于1892 年在他的《on sense and reference》提出。自20世纪70年代 以来,日益成为哲学、逻辑学和语言学共同关注的课题。 在我国语言学界, presupposition通常被称为“前提”, 而在逻辑学界,为了与推理中的前提(premise)相区别, 一般都称之为“预设”。 预设是指暗含在语句中的一种预先设定的信息,在交际 中通常表现为双方都可理解、都可接受的那种背景知识。
a: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的北京成功举行。 b: 中国有一个叫做北京的城市。
a: 当今中国的王子很英俊。 b: 当今中国有一个王子。
分析上面两组句子,看看哪一组是语义 预设,哪一组是语用预设?
• 在第一组句子里b:中国 有一个叫做北京的城市。 是a: 2008年奥运会在中 国的北京成功举行。的 语义预设。因为只有当b 为真时才能保证a 的成立, 符号语义预设的定义。 • 在第二组句子里b: 当今 中国有一个王子。与事 实不符,为假,所以该

7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语用预设

7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语用预设

7.1 Entailment and presupposition
◦ Two conditions necessary for A to presupposes B (A >>B): Condition A: If A is true, B is true. Condition B: If A is not true, B is still true.
◦ H. Cleft sentences分裂句 ◦ I. Non-restrictive attributive clauses非限定性关系从句 ◦ J. 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s反事实类条件句 ◦ K. Questions疑问句 ◦ L. Marked stress有标记重音
◦ Both semantic entailment and semantic presupposition:
Information which is not stated but implicitly communicated. Both require inferring. Sentences or propositions, not speakers, contain semantic entailments and communicate semantic presuppositions.
7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语用预设/前提
Contents
◦ 7.1 Entailment and presupposition ◦ 7.2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 7.3 Cancelation of presupposition ◦ 7.4 Projection problems with presupposition ◦ 7.5 Presupposition triggers

语用学预设Summary-Presupposition

语用学预设Summary-Presupposition

• In communication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that the speaker does not assert explicitly. • Two reasons: (a)Social reason---it is socially inconvenient or inappropriate for him to do so. Speaker chooses to use indirect language. • We have discussed this point in Chapter 4. (b)It is not necessary for him to do so. • We will discuss in this Chapter.
8.2 Pre-pragmatic studies of presupposition
8.2.1 Philosophers‘ studies of presupposition
• Studies of presupposition originated with the philosophers, whose interest in presupposition stemmed from their debate on the nature of reference (所指)and referring expressions(所指词语).
• We can use ―negation test‖ to tell entailment from presupposition. (4) That person is a bachelor. entails: that person is a man. • If sentence A entails sentence B, the following two conditions must be met: a) If A is true, B is also true. b) If A is not true, B may be true or it may be fals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