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是学生在高中生物必修课中学习了有关遗传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讲述的。其中《细胞质遗传》是对必修教材中细胞核遗传部分知识的补充,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遗传物质是由核内和质内两部分构成,同时也为下面章节讲述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质粒,埋下了伏笔。《基因的结构》、《基因表达的调控》可以使学生对基因及其表达机理在高二基础上取得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而《基因工程简介》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基因工程技术是四大生物工程核心技术,本章又是讲述生物工程内容的开篇,所以无论从其内容,还是从其所处的地位来看,本章教学内容对理解下面各章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第一节细胞质遗传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a).理解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识记)。

b)理解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质中的DNA(识记)。

c)理解细胞质遗传在育种中应用(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a)通过理解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结合我国科学家利用三系配套法培育出了小麦、谷子、水稻等优势杂交种的实例,特别

是结合被世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首创三系杂交水稻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c)通过对细胞质遗传在育种中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这“第一生产力”转化为

直接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STS意识。

3.能力方面

a)通过对细胞质遗传特点及形成该特点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推理、

归纳、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

b)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c)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和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以及细胞质遗传在育种中的应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由于细胞质遗传在育种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了核质互作的遗传原理、杂种优势以及三系配套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与育种有关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又是学生过去很少接触的,因此它是本节的教育难点。

教学模式

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主要应用影像逼真的投影片加强直观教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采用引导----探究策略,创设情境,着眼于把学生领进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探究知识的形

成,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启迪、训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点播思路,引导方法,培养能力,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而且受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熏陶。并增强STS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到遗传,人们不会遗传学之父----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 1822-1884),他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研究方法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拉开了20世纪人类解开遗传之迷的序幕。尽管他的两大发现被埋没了30余年,但在他去世后的第16年----1900年,由于德国学者科伦斯(Carl Erich Correns 1864-1933)等人的努力使孟德尔的科学发现重见天日。然而,就在9年之后,还是科伦斯的发现再一次对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提出了质疑。这到底为什么呢?

二、探索新知

(一)、供感性材料。

1.利用投影片演示1909年德国植物学家兼遗传学家----科伦斯的紫茉莉质体遗传实验。(1)简要介绍实验材料---紫茉莉

紫茉莉的枝条一般是绿色的,因为它含有叶绿素的正常叶绿体。但这种植物存在着多种变异类型,如花斑植株,它的枝叶呈现出白绿相间的花斑状,有时在它的植株上还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枝条---绿色的、白色的、花斑状的。为什么?科伦斯通过镜检发现:是由于紫茉莉的叶肉细胞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质体。绿色叶的细胞里含有的是有叶绿素的叶绿体,而仅含没有色素的白色体,这种白化突变在自然界中可能是由某种因素引起的,如紫外线照射等:而花斑叶中含有三种不同的细胞:只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只含有白色体的细胞、同时含有叶绿体和白色体的细胞三种不同的细胞互相间隔存在,使得枝条呈现了白绿相间的花斑状。(2)演示紫茉莉枝叶的性状遗传的杂交实验过程(参考教材P43表3-1,紫茉莉花斑植株的杂交结果),学生观察、思考。

2.结果是不是一种偶然?经过科伦斯的多次重复性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与此同时,德国科学家鲍尔发现天竺葵的叶色遗传也有相似现象。

3.针对以上两组感性材料,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上述实验对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再次提出了挑战?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和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是怎样的?紫茉莉枝叶遗传杂交实验与之相比有哪些不同?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紫茉莉枝叶性状独特的遗传特点是:一、F1并不表现出显性性状,而总是表现出母性性状。此时给出“母系遗传”的概念;二、F1的性状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再次强化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当前知识的矛盾冲突,使学生渴望知识的心理处于激发状态,以引发学生的强烈探索欲望。

(二)、行理性分析。

按照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教师应适时抓住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复习和设疑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发现科学本质。

1、性状受何物质控制?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因分布于细胞的何种结构中?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存在于细胞质,如线粒体、叶绿体中。此处顺理成章的引出“核基因”和“质基因”的概念,并且分析和比较核基因和质基因的主要区别:一是存在位置不同,二是存在方式不同。核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而组成质基因的DNA并不与蛋白质结合,而是呈双链形状等形状单独存在。

在复习已有知识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疑引导,既然细胞核与细胞质内都有可以控制性状的基因,今天遇到的紫茉莉与天竺葵枝叶的遗传与以前学习的豌豆、果蝇等性状的遗传要受谁控制呢?学生大胆提出了假设:它们可能属于细胞质遗传。如果是细胞质遗传的话,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应该是细胞质中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即质基因。那么这种假设是否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探究。

3、什么原因核基因和质基因遗传特点的不同呢?

(1)利用投影片出示教材P44图3-2“母性遗传与核遗传正、反交比较”,由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后代的基因不论正交还是反交,总是父方与母方各提供一半,

因此核基因型相同:而质基因在正交和反交时却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因为受精

时精子中只带有很少的细胞质,使得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于卵细胞,

这样受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给后代的,因此会

表现为母系遗传现象。这也初步证明了学生的假设是成立的,使学生感受到了

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探索的信心。

(2)为什麽以花瓣紫茉莉为母体时,后代会产生三种不同的植株?教师出示如下投影片。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由于花瓣紫茉莉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基因并不象核基因那样有规律地分离,而是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因此会产生三种卵细胞,从而会产生三种不同的植株。这种随机性和不均性等就导致了细胞质遗传的第二个特点:后代不出现一定地分离比。

通过分析使学生再次确认,紫茉莉枝叶性状的细胞质遗传。从而认识到高二阶段学习的细胞核遗传并不是生物唯一的遗传方式,科伦斯对细胞质遗传现象的发现,是对孟德尔定律的挑战,更是对它的补充。与导言呼应,对导言中提出的质疑做出了回答。

三、归纳升华

教师提供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一些实力资料,并请学生阅读教材P46线粒体DNA 的重要作用的资料,然后引导学生归纳。

1 生物体中绝大部分性状是受细胞核基因的控制,核基因确实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有些性状是要受细胞基因质基因的控制。

2 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尽管在细胞质中找不到染色体一样的结构,但质基因与核基因一样,可以自我复制,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说,都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变异性和独立性。

3 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相互影响,很多情况是核质互作的结果。虽然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没有丝毫关系。因为细胞核和细胞质都是细胞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共同存在于一个整体中,他们之间必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它们控指的遗传现象也必定相互影响,很多情况是核质互作的结果。此处为下一课时埋下伏笔

四、知识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下面表格,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结果的评价。

纳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归纳和概括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学会归类、对比的学习方法。

五、布置作业

1 全体学生完成书后习题。

2 对于那些对生物学科兴趣浓、学有于力的学生,请他们通过书刊杂志、网络等途径搜集“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有关资料。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为下一课时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我国是泱泱农业大国,但耕地面积仅仅占世界的10%,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粮食问题一直是萦绕

在中国人们,乃至世界人们心头的难题。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人民终于发现,“杂种优势”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的产量。什麽是“杂种优势”?它为什麽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样从实际问题入手,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学生无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探究新知

(一)杂种优势

教师采用层层递近的方法,提出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解杂种优势有关知识。

1 杂种优势现象:学生自学,从教材中找出。

2 杂种为什麽会表现出优势?引导学生回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育种上的应用,讨论分析出很可能就是因为杂种可以集合双亲的有利基因而产生杂种水稻,并且两个亲体的亲缘关系越远,携带的异质基因越多,杂种优势越明显。使学生对杂种优势的原理有初步得力解。

3 杂种优势会不会稳定遗传?不会,根据遗传定律,杂种F1自交后会出现性状分离。

4 在农业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所面临的难题是什麽?要保持作物的杂种优势,必须年年配置第一代杂交种。

5 杂交育种的主要措施是什麽?引导学生回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讨论归纳出杂交育种的关键步骤就是人工去雄。

6 出示玉米和水稻植株的模式图,让学生比较雌雄同株异花植株在花的结构和位置上的关键区别,使学生发现,对于玉米等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人工去雄还比较容易,但是,对于水稻、小麦等雌雄同花植物,花又很小,人工去雄就非常困难了。如何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让杂交育种工作变得简单易行呢?

此时可以先让学生做出大胆假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然后,由教师提出:针对如此大的难题,我国科学家是如何采取措施的?由此引出袁隆平和他培育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法,进入本节重点课题的探讨。

(二)三系配套法育种

1 学生主要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资料交流。

(1)我国育种专家----袁隆平在20实际60年代有什麽梦想?想利用雄性不育的“母稻”来生产出水稻的杂交种。

什麽是雄性不育?植株的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生产可育的花粉,但是雌蕊正常发育,可以接受其它植株的花粉而产生种子,这种现象在遗传现象在遗传学上就被称为雄性不育。同种植物中具有可遗传的雄性不育性状的植株群体叫做雄性不育系。

使用雄性不育系育种的优点是什麽?免去大量的人工去雄工作,既接生劳动力,又保

证杂交种的纯度。

这样他她上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首要任务是必须找到雄性不育植株。

(2)何时何地他发现了雄性不育植株?

1964年7月5日下午2点25分,袁隆平终于发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发现地点:安江农校水稻试验田。水道品种:洞庭早籼

1965年,“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终于成全了第一份心愿。这一年,他通过对8500多穗(加上去年总共大1400多穗)扬花期稻穗的仔细观察,新找到了5株(加去年总共6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经测算,他得出水稻天然雄性不育的发生概率大约为三千分之一。

(3)袁隆平及其助手们利用在稻田里发现的雄性不育植株做了几千次杂交实验,结果都不太理想,他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麽?如果用远源的野生雄性不育稻与栽培稻杂交,可能会取得交好的效果。

(4)远源的野生雄性不育稻是何时发现的?1970年,海南。

(5)第一批雄性不育杂交稻种是何时诞生的?1975年,经过103个单位,300多位专家的支持。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6)杂交水稻的优势是什麽?我国是世界上一个产稻大国。多年来,水稻播种面积在5亿亩左右。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每年种植面积为0.153亿ha上下,约占全国水稻面积的50%,而产量却占稻谷总产量的近60%,平均增产20%,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万人口。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杂交水稻可以明显提高产量,除此之外,杂交水稻还有生长健壮、整齐、抗逆性强等优点。所以,杂交水稻技术已经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2 探究三系配套杂交育种原理。

(1)雄性不育现象发生的原理——教师利用投影片讲述。

①雄蕊是否可育,是由核基因和质基因共同决定。

核基因:可育基因R对不育基因r是显性

质基因:可育基因为N,不育基因为S.

②核基因与质基因的关系:细胞质的可育基因N可是花粉正常发育,细胞核的可育

基因R能够抑制细胞质不育基因S的表达。

③结果:

(2)引导学生探究在利用雄健不育系培育杂交的过程中遇到的两打问题。

①如何解决如何解决雄性不育的自身流种问题?

要保持杂种优势,必须年年配置第一代交种,而雄性不育系不能自花传粉,在杂交过程中只能做母体。用什麽品种做父本,可以让不育植株上结出种子,而且又能保持雄性不育的特点呢?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学习的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知识推导出保持系的基因型是N(rr),并推倒出不育系与保持系的杂交结果仍是S(rr)。另外需要对学生说明,保持系不仅要使不育系所产生的后代始终是不育的,而且,保持系的其他形状也要与不育系完全相同,这样才能使不育系完全保持不变。

②如何得到雄性可育的杂交种?

大田里使用的杂交种必须是雄性可育的,这样才能生产出粮食。以雄性不育系做母本,什麽品种做父本才能使后代恢复可育呢?引导同学推倒出恢复系的基因

型。学生利用细胞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知识,经过分析不仅可以推倒教材中给出的恢

复系的基因型N(RR),还可能推倒出教材中没有提供的恢复系基因型S(RR)(如图)。

从右图的杂交过程可以看出,不论哪种恢复系与不育杂交系,结果都会得到具有杂

交优势的S(Rr)基因型的植株。由此培养了学生的散发思维,同时对教材内容做了

补充和完善。

小结: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配套使用。就是三系配套。我国科学家利用三系配套的方法培育了小麦、大麦、谷子、玉米、水稻等许多优势杂交种,特别是在培育水稻优势杂交种方面,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实际生产中怎麽才能做到三系确实能够配套使用?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要使三系植株间的天然授粉顺利进行。如何使天然授粉顺利进行呢?学生讨论,教

师适时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为了使天然授粉顺利进行,保持系、恢复系不仅要和不育系的花期一致,而且植株通常要比不育系的高一些,以便花粉顺利的散落在不

育系的花上,请学生观察教材第46页图,加强理解。花期怎麽才能一致,植株高矮又如何控制?引导学生联系激素有关知识讨论,提出建议,经过对比分析一致认

为以下方案可采纳:一是选种时要考虑到遗传性状符合要求;二是一旦种植后,由于环境等影响没有达到花期一致、高矮要求,怎麽办?可以采用人为喷洒激素的方

法改变。此时教师出示资料。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还可以联系以前知识,更可以是学生不拘泥于教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巩固练习。

①在一块稻田里,间行种植不育系和保持系,在不育系和保持系的植株上分别结出何

种种子?其基因型分别为何种类型?

不育系没有花粉,花粉只能从保持系而来,因此不育系植株上结出的种子仍是不育系S(rr),保持系是一种自交情况,因此植株上结出的种子仍是保持系N(rr)

②在一块稻田里,间行种植不育系和恢复系,在不育系和恢复系的植株上分别结出

何种种子?其基因型分别为何种类型?

与上题道理类似,不育系上结出的种子是杂交优势S(Rr),恢复系上结出的种子仍是恢复系N(RR).

③在一块稻田里,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种植株同时间行种植,结果又会怎样?

由于三系间行种植,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分别都能既可以接受保持系的花粉,又可以接受恢复系的花粉,因此在不育系植株上可以得到基因型为S(rr)和S(Rr)的种子,保持系植株上可以得到N(rr)和N(Rr)的种子,恢复系植株上可以得到基因型为N(RR)和N(Rr)的种子。

通过此题使学生推想出在实际生产中配置杂交种时,一定要建立两个隔离区。一个是繁殖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隔离区交替种植不育系和保持系在不育系植株上收获不育系种子,在保持系植株上收获保持系种子,达到同时繁殖不育系和保持系的木的。另一个是制杂交种的隔离区,交替种植不育系和恢复系,在不育系植株上收获可供大田使用的优势杂交种,在恢复系植株上收获复系种子从而达到了既制备了大量的优势杂交种,又繁殖了恢复系的木的。同时使学生再次感受到实际生产操作的艰辛,而我们仅仅学的是三系配套杂交育种的基本理论。

三、知识拓展

杂交水稻世界第一,这是中国的骄傲,它的研究成功和大量推广,为解决我国自给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杂交水稻等杂交育种方面,有什麽新发展?同学们有什麽好的设想?

请同学们根据书后资料及课下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交流。如学生会提出:

1、两系法杂交稻是我国独创的高新育种技术,是作物育种又一次重大革新。它与三系法相比,省略了三系法中的保持系,使程序简化,周期短,杂种优势更强,增产潜力更大。实践表明两系法杂交稻比现有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同时米质更好。

2、打开水稻基因组这部天书。通过对水稻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可以获得大量的水稻遗传信息和全面的了解其遗传机理,并获得大量用于农作物改良的有用基因。既有利于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育种,又便于利用木的性更强的基因工程育种。

3、可以采用航天诱变育种。在卫星、飞船上搭载植物种子,选育有利变异的种子育种。通过资料交流和对未来的展望,使课堂气氛再一次达到一个高潮,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和动力,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这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STS意识。

重点提示

1 引导—探究教学策略,木的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因此,在处理教材时,可以适当打破教材的顺序,先由学生感性趣的科伦斯的实验导入,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发现细胞质遗传的两个特点,发现其于以前学的细胞核遗传的不同,这样前后知识的矛盾,引发学生发现归纳出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2 关于三系配套育种,知识难度较大,教师应该用丰富的资料与情感,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减少学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自然是知识由难变易;另外,仅仅抓住不育系核质互作特点及三系配套中不育系留种、育杂交种这两大问题为主线,可以是知识有繁化简。

3.于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如细胞质遗传和三系配套育种的机理,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如绘制投影片,设计制作课件,搜集一些图片、照片等直观教具,以形象思维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木的。

板书设计

版面设计

第三章遗传和基因工程

第一节细胞质遗传

典型实例:紫茉莉质体的遗传

主要特点:母系遗传杂交后代

不出现一定分离比

形成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

分裂时,细胞质中遗传物质随机、不均地分配

物质基础:叶绿体、线粒体

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

实践应用:三系配套杂育种

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恢复系

不育系留种杂交种

S(rr) S(Rr)

最新1219遗传与基因工程测试卷汇总

20041219遗传与基因工程测试卷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测试卷 选择题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六年的栽培水稻杂交试验,没有获得质核互作的雄性不育株,他从失败中得到的启示是() A.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只能自交 B.进行杂交试验的栽培稻的性状不优良 C.进行杂交试验所产生的后代不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 D.应该用远源的野生雄性不育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 2.某农场不慎把保持系和恢复系种到一块地里,则在恢复系上可能获得的种子的基因型是() A.N(RR)和N(Rr)B.S(rr)和S(Rr) C.N(Rr)和S(Rr) D.N(rr)和N(Rr) 3.人们在种植某些作物时,主要是为了获取营养器官,如甜菜,若利用雄性不育系培育这类作物的杂交种,母本和父本在育性上的基因型依次是() A.S(rr) N(RR) B.S(rr) N(rr) C.N(RR)S(rr)D.N(rr) S(rr) 4.甲性状和乙性状为细胞质遗传,下列四种组合中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甲╳♂乙→F1呈甲性状②♀甲╳♂乙→F1呈乙性状 ③♀乙╳♂甲→F1呈甲性状④♀乙╳♂甲→F1呈乙性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5.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农民发现有一株番茄的一枝条上结出黄色番茄,这是因为该枝条发生了() A.细胞质遗传 B.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变异 6.关于小麦和玉米雄性不育的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A.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后代都可作为杂交种 B.雄性不育系作母本和保持系产生的生代仍是不育系 C.雄性不育系在杂交育种中只能作为母本 D.雄性不育是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决定的 7.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的不同之处是() A.具有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B.基因按分离定律遗传 C.基因结构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D.基因不均等分配 8.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分配特点是() ①有规律分配②随机分配③均等分配④不均等分配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B.在减数分裂中,细胞质中的基因遵循孟德尔发现的定律 C.在细胞质遗传中,风的性状完全是由母本决定的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其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 10.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比原核生物复杂的原因是() A.必须对转录产生的mRNA进行加工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习题

一、列方程解应用题 和倍问题 例1 图书馆买回来60本文艺书和科普书,其中文艺书的本数是科普书的3倍,文艺书有多少本? 例2 一个果园有荔枝、龙眼和芒果这三种果树108棵,其中荔枝的棵树是龙眼的3倍,芒果的棵树是龙眼的2倍,这三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例3一个水池装有甲、乙两排水管,甲管每小时的排水量是乙管的3倍。水池里有16吨水,打开两管5小时能把水排完,甲管每小时排水量多少吨? 例4 某粮店全天卖出大米、面粉和玉米面11520千克,卖出大米的千克数是面粉的6倍,面粉的千克数是玉米免的5倍,卖出的大米比玉米面多多少千克? 较复杂的和倍问题 例1甲粮仓有510吨大米,乙粮仓有1170吨大米,每天从乙粮仓调30吨大米到甲粮仓,多少天以后甲粮仓大米的吨数是乙粮仓的6倍? 例2 图书馆买回来故事书、科普书和连环画236本,如果故事书增加10本,就是科普书本数的2倍,科普书减少12本,就是连环画本数的一半,买回来的故事书有多少本? 例3 甲数与乙数的和是30,甲数的8倍与乙数的3倍的和是160.甲数、乙数各是多少?

例4 甲站和乙站相距299千米,一辆大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1.5小时后一辆小轿车从乙站开往甲站,行驶速度是客车的3倍,小轿车行驶2.5小时遇见大客车,小轿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差倍问题 一个问题的已知条件是有关数量的差与数量之间的倍的关系,这种问题就是差倍问题。 列方程解差倍问题,可以吧问题中的一个未知数量用x表示,再根据问题中的“差”或“倍”的关系,把其他未知数量用含有x 的式子表示,再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在设未知数x时,通常把倍的关系中作为1的数量设为x较好。 例1一张办公桌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4倍,办公桌的定价比椅子贵138元,一张办公桌的价钱是多少钱? 例2 一个书柜下层放的书的本数是上层的3倍,如果从下层取43本数放到上层,两层的书的本数相同,这个书柜一共方有多少本书? 例3 水果店购进的一批西瓜,分三天售完,其中第一天售出的千克数是第二天的2倍,第二天售出的千克数是第三天的1.5倍,第三天售出的比第一天少88千克,这批西瓜共有多少千克? 例4 有对黑棋子和白棋子,其中黑棋子的个数是白棋子的3倍,每次取走相同的个数的黑棋子和白棋子,取了若干次后,白棋子还剩8个,黑棋子还剩94个,原来这堆棋子中多少个黑棋子? 较复杂的差倍问题 例1 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绳子剪去10米,第二根绳子剪去28米,第一根绳子剩下的长度是第二根的4倍。原来两根绳子一共有多少米?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201页

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 1.1 库仑定律 一、电荷 1、自然界中只有正、负电荷,电荷间作用力为“同性 相斥,异性相吸”。 2、电量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1个电子电量e=1.6×10-19C。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量等于电子(或质子)电量或者是它们的整数倍,因此,把1.6×10-19C称为基元电荷。 二、库仑定律 1、库伦定律的内容 在真空中两个电荷间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就是库仑定律。若两个点电荷q1,q2静止于真空中,距离为r,则q1受到q2的作用力F12为 式中F 12、q 1 、q 2 、r诸参数单位都已确定,分别为牛(N)、 库(C)、库(C)、米(m)由实验测得

k = 9×109 N ·m 2/C 2 q 2受到q 1的作用力F 21与F 12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统称静电力,又叫库仑力。 2、注意事项: (1)、库仑定律只适用于计算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 用力,非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库仑定律不适用。 (2)、应用库仑定律求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时,不用 把表示正、负电荷的“+”、“-”符号带入公式中,计算过程中可用绝对值计算,其结果可根据电荷的正、负确定作用力为引力或斥力以及作用力的方向。 三、例题讲解, 【例题1】两个点电荷电荷量C q 61104-?-=, C q 62102.1-?-=,在真空中的距离m r 4.0=,求两个点电荷 间作用力的大小及方向。 解:根据库仑定律 N r q q k F 27.04 .0102.11041092 669 221=?????==-- 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因为同带负电荷, 所以作用力为斥力。 【例题2】两个点电荷分别带电荷量A q 和B q ,当它们间的距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是学生在高中生物必修课中学习了有关遗传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讲述的。其中《细胞质遗传》是对必修教材中细胞核遗传部分知识的补充,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遗传物质是由核内和质内两部分构成,同时也为下面章节讲述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质粒,埋下了伏笔。《基因的结构》、《基因表达的调控》可以使学生对基因及其表达机理在高二基础上取得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而《基因工程简介》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基因工程技术是四大生物工程核心技术,本章又是讲述生物工程内容的开篇,所以无论从其内容,还是从其所处的地位来看,本章教学内容对理解下面各章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第一节细胞质遗传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a).理解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识记)。 b)理解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质中的DNA(识记)。 c)理解细胞质遗传在育种中应用(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a)通过理解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结合我国科学家利用三系配套法培育出了小麦、谷子、水稻等优势杂交种的实例,特别 是结合被世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首创三系杂交水稻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c)通过对细胞质遗传在育种中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这“第一生产力”转化为 直接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STS意识。 3.能力方面 a)通过对细胞质遗传特点及形成该特点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推理、 归纳、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 b)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c)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和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以及细胞质遗传在育种中的应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由于细胞质遗传在育种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了核质互作的遗传原理、杂种优势以及三系配套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与育种有关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又是学生过去很少接触的,因此它是本节的教育难点。 教学模式 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主要应用影像逼真的投影片加强直观教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采用引导----探究策略,创设情境,着眼于把学生领进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探究知识的形

03遗传与基因工程测试卷doc-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测试卷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测试卷 选择题 1.“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在20 世纪60 年代进行了六年的栽培水稻杂交试验,没有获得质核互作的雄性不育株,他从失败中得到的启示是 ( ) A .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只能自交 B ?进行杂交试验的栽培稻的性状不优良 C ?进行杂交试验所产生的后代不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 D.应该用远源的野生雄性不育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 2 ?某农场不慎把保持系和恢复系种到一块地里,则在恢复系上可能获得的种子的基因型是() A ? N ( RR)和N (Rr) B. S(rr)和S(Rr) C.N ( Rr)和S(Rr) D . N (rr)和N (Rr) 3.人们在种植某些作物时,主要是为了获取营养器官,如甜菜,若利用雄性不育系培育这类作物的杂交种,母本和父本在育性上的基因型依次是( ) A.S(rr) N(RR) B.S( rr) N(rr) C.N(RR) S(rr) D.N(rr) S(rr) 4.甲性状和乙性状为细胞质遗传,下列四种组合中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早甲X父乙T F l呈甲性状②早甲X父乙T F l呈乙性状 ③早乙X父甲T F i呈甲性状④早乙X父甲T F i呈乙性状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 .②③ 5.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农民发现有一株番茄的一枝条上结出黄色番茄,这是因为该枝条发 生了 ( ) A .细胞质遗传 B .基因突变 C .基因重组D.染色体变异6.关于小麦和玉米雄性不育的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 ) A .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后代都可作为杂交种 B .雄性不育系作母本和保持系产生的生代仍是不育系 C .雄性不育系在杂交育种中只能作为母本 D .雄性不育是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决定的

电工基础教案43847

第一章直流电路 第一节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一、电路的组成:由电源、负载、开关和导线等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的闭合回路,称为电路。 E 1、电源:在电路中提供电能的,如干电池,蓄电池,交直流发电机等。 2、负载(用电器):消耗能量的设备,如电灯、电炉和电动机等。 3、开关:用来实现对电路进行控制和保护作用等。如:刀闸开关、熔断器等。 4、导线;用来联接电路的,为电路提供通路的。在电路中起输送电能的作用。常用铜、铝等材料制作。 二、电流 1、电流:导体中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通常,我们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定为电流的方向,而电子移动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正好相反。 3、电流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的多少。用符号I 表示

I = Q / t 式中I ——电流(A); Q ——电荷量(C); t ——时间(s)。 4、电流的测量:常用电流表。 注意:a、量称b、极性c、与被测电路串连。 例一、P4 如果3 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12 C ,求通过导体的电流是多少?如果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3 A,那么3s 内将有多少电量通过导体截面? 解:公式I=Q / t 三、电位、电压、电动势 1、电位(V): 1)、电位:把正电荷在某点具有的能量,称为该点的电位。 正电荷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负电荷恰好相反2)、参考点:通常将大地作为参考点,且电位为零。 3)、电位的正负:正电位——某点电位高于参考点的电位。 负电位——与正电位相反。 4)、不同的参考点,电位不同,即电位的大小与参考点有关。 例:P6 求:V A,V B,V C A 3V B 6V C A 3V B 6v C

列方程解应用题带答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 1、有一个三位数,其各位数字之和是 16,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与百位数字之 和,若把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那么新数比原数大 594,求原数?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和为 10,如果把十位的数字与 个位上数字对调,新数就比原数少 36,求原来的两位数? 4、学校组织新年联欢会,用于奖品的铅笔、圆珠笔、钢笔共 232支,价值 100元,其中铅笔的数量是圆珠笔的 4倍,已知每支铅笔0.2元,每支圆珠笔 0.9元,每支钢笔2.1元。三种笔各值多少元? 5、蜘蛛有8只脚,晴蜓有6只脚和2双翅膀,蝉有6只脚和一对翅膀,现在 有这三种小虫共16只,共有110条腿,14对翅膀,问每只小虫各有多少只? 6、有大、中、小卡车共42辆,每次共运货315箱,已知每辆大卡车每次能运 10箱,中卡车每辆每次运8箱,小卡车每辆每次可运5箱,又知中卡车的辆数 和小卡车同样多,求大卡车有多少辆? 3、一个两位数,个位数是十位上的数的 数对调,那么所得的两位数比原来的大 3倍,若把这个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 54,求原两位数。

7、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两人同向而行,经过13分钟,甲赶上乙。如两人相向而行,经过3分钟两人相遇。已知乙每分钟行25千米, 问AB 两地相距多少米? & 一架飞机飞行于两城之间顺风需要6小时30分,逆风时需要7小时,已知风速是每小时26千米,求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9、学校组织暑假旅游,一共用了10辆车,大客车每辆坐100人,小客车每辆坐60人,大客车比小客车一共多坐了520人,问大小客车各几辆? 10、五年一班有52人做手工,男生每人做3件,女生每人做2件,已知男生比女生多做36件,求五年一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高考生物)试题高中生物必修全一册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

(生物科技行业)试题高中生物必修全一册第三章遗 传与基因工程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六年的栽培水稻杂交试验,没有获得质核互作的雄性 不育株,他从失败中得到的启示是() A.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只能自交 B.进行杂交试验的栽培稻的性状不优良 C.进行杂交试验所产生的后代不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 D.应该用远源的野生雄性不育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 2.某农场不慎把保持系和恢复系种到一块地里,则在恢复系上可能获得的种子的基因型是() A.N(RR)和N(Rr)B.S(rr)和S(Rr) C.N(Rr)和S(Rr)D.N(rr)和N(Rr) 3.人们在种植某些作物时,主要是为了获取营养器官,如甜菜,若利用雄性不育系培育这类作物的杂交种,母本和父本在育性上的基因型依次是() A.S(rr)N(RR)B.S(rr)N(rr) C.N(RR)S(rr)D.N(rr)S(rr) 4.甲性状和乙性状为细胞质遗传,下列四种组合中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甲╳♂乙→F1呈甲性状②♀甲╳♂乙→F1呈乙性状 ③♀乙╳♂甲→F1呈甲性状④♀乙╳♂甲→F1呈乙性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5.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农民发现有一株番茄的一枝条上结出黄色番茄,这是因为该枝条发生了() A.细胞质遗传B.基因突变C.基因重组D.染色体变异 6.关于小麦和玉米雄性不育的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A.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后代都可作为杂交种 B.雄性不育系作母本和保持系产生的生代仍是不育系 C.雄性不育系在杂交育种中只能作为母本 D.雄性不育是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决定的 7.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的不同之处是() A.具有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B.基因按分离定律遗传 C.基因结构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D.基因不均等分配 8.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分配特点是() ①有规律分配②随机分配③均等分配④不均等分配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B.在减数分裂中,细胞质中的基因遵循孟德尔发现的定律 C.在细胞质遗传中,风的性状完全是由母本决定的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其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 10.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比原核生物复杂的原因是() A.必须对转录产生的mRNA进行加工 B.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分隔

列方程解应用题50题(有答案)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50题(有答案)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2)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3)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检验,写答案: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检验后写出答案.(假设和答时注意写单位) 知能点1:市场经济、打折销售问题 (1)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2)商品利润率= 商品利润商品成本价 1. 某商店开张,为了吸引顾客,所有商品一律按八折优惠出售,已知某种皮鞋进价60元一双,八折出售后商家获利润率为40%,问这种皮鞋标价是多少元?优惠价是多少元? 2. 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进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进价是多少? 3.一家商店将一种自行车按进价提高45%后标价,又以八折优惠卖出,结果每辆仍获利50元,这种自行车每辆的进价是多少元?若设这种自行车每辆的进价是x元,那么所列方程为() A.45%×(1+80%)x-x=50 B. 80%×(1+45%)x - x = 50 C. x-80%×(1+45%)x = 50 D.80%×(1-45%)x - x = 50 4.某商品的进价为800元,出售时标价为1200元,后来由于该商品积压,商店准备打折出售,但要保持利润率不低于5%,则至多打几折. 5.一家商店将某种型号的彩电先按原售价提高40%,然后在广告中写上“大酬宾,八折优惠”.经顾客投拆后,拆法部门按已得非法收入的10倍处以每台2700元的罚款,求每台彩电的原售价. 知能点2:方案选择问题 6.某蔬菜公司的一种绿色蔬菜,若在市场上直接销售,每吨利润为1000元,?经粗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可达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主要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复习重点 第一讲绪论 1、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分子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主要遗传物质-基因或DNA的结构及其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的科学。 基因工程是一项将生物的某个基因通过载体运送到另一种生物的活体细胞中,并使之无性繁殖和行使正常功能,从而创造生物新品种或新物种的遗传学技术。 2、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发展简史,特别是里程碑事件,要求掌握其必要的理由 上个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提出了的DNA双螺旋模型; 60年代,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了的乳糖操纵子模型; 70年代,Berg首先发现了DNA连接酶,并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重组DNA分子; 80年代,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 90年代,开展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模式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分子生物学进入“基因组时代”; 目前,分子生物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或“蛋白质组时代”。 3、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专业地位与作用:从专业基础课角度阐述对专业课程的支 撑作用 第二讲核酸概述 1、核酸的化学组成(图画说明) 2、核酸的种类与特点:DNA和RNA的区别 (1)DNA含的糖分子是脱氧核糖,RNA含的是核糖; (2)DNA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RNA含有的碱基前3个与DNA完全相同,只有最后一个胸腺嘧啶被尿嘧啶(U)所代替; (3)DNA通常是双链,而RNA主要为单链;

(4)DNA的分子链一般较长,而RNA分子链较短。 3、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和间接证据; 间接: (1)一种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不论年龄大小,功能如何,它的DNA含量是恒定的,而生殖细胞精子的DNA含量则刚好是体细胞的一半。多倍体生物细胞的DNA含量是按其染色体倍数性的增加而递增的,但细胞核里的蛋白质并没有相似的分布规律。 (2)DNA在代谢上较稳定。 (3)DNA是所有生物的染色体所共有的,而某些生物的染色体上则没有蛋白质。(4)DNA通常只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上,但某些能自体复制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有其自己的DNA。 (5)在各类生物中能引起DNA结构改变的化学物质都可引起基因突变。 直接:肺炎链球菌试验、噬菌体侵染实验 4、DNA的变性与复性:两者的含义与特点及应用 变性:它是指当双螺旋DNA加热至生理温度以上(接近100oC)时,它就失去生理活性。这时DNA双股链间的氢键断裂,最后双股链完全分开并成为无规则线团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DNA从双链变成单链的过程。增色效应:它是指在DNA的变性过程中,它在260 nm的吸收值先是缓慢上升,到达某一温度后即骤然上升的效应。 复性:它是指热变性的DNA如缓慢冷却,已分开的互补链又可能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的过程。复性的速度与DNA的浓度有关,因为两互补序列间的配对决定于它们碰撞频率。DNA复性的应用-分子杂交:由DNA复性研究发展成的一种实验技术是分子杂交技术。杂交可发生在DNA和DNA或DNA与RNA间。 5、Tm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Tm的含义:是指吸收值增加的中点。 影响因素: 1)DNA序列中G + C的含量或比例含量越高,Tm值也越大(决定性因素);2)溶液的离子强度 3)核酸分子的长度有关:核酸分子越长,Tm值越大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电工基础教案 使用教师:xxx 教学重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认识电路 1、了解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和电气设 备额定值的意义。 2、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 电位、电阻、电能、电功率。 3、掌握、欧姆定律、最大功率输出定理,了解 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1、“理想电路模型”概念的建立。 2、理解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

阻的概念。 3、理解、欧姆定律(全电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教学章节学时数 1.1 电路 1.2 电流 6 1.3 电阻 1.4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4 1. 5 电能和电功率 实训课 2 本章总学时 12 第二章简单的直流电路 1、掌握电阻串联分压关系和并联分流关系。 2、学会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3、掌握万用表的应用。

1、运用电阻串联分压关系和并联分流关系解决 电阻电路问题。 2、熟练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3、应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 教学章节学时数 2.1 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2 电阻串联电路 8 2.3 电阻并联电路 2.4 电阻混联电路 习题课 1 2.5 万用表 2.6 电阻的测量 6 2.7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习题课 1 本章总学时 16 第三章复杂的直流电路 1、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学会运用支路电流

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只含两个网孔)。 2、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掌握戴维宁定理及其应用 4、掌握叠加定理及其应用。 1、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学会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 2、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掌握戴维宁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章节学时数 3.1 基尔霍夫定律

高中生物遗传与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 细胞质遗传 细胞核遗传、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特点:母系遗传;无一定分离比;同一植株可能表现多种性状。 最能说明细胞质遗传的实例: 紫茉莉质体遗传。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 能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 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结构 原核细胞:非编码区+编码区 真核细胞:非编码区+编码区(外显子+内含子) 人类基因组计划意义: 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推动生物高新技术发展。 在调控序列中,最重要的是 位于编码区上游的RNA聚 合酶结合位点。 在真核细胞中,每个能编码 蛋白质的基因都含有若干个

外显子核内含子。 基因工程 基础:各种生物都具有同一套遗传密码。 基本步骤: 提取→结合→导入→检测和表达。 提取目的基因:直接分离、人工合成。 当表现出目的基因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基因工程能为人类开辟食物来源。 基因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主要存在微生物) 基因针线——DNA连接酶 基因运输工具——运载体 (质粒、病毒) 最常用的质粒:大肠杆菌的质粒。 运载体条件:复制并稳定 保存;多个限制酶切点; 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应用 技术 生产药品 转基因

工程菌 胰岛素、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疫苗 基因治疗 转基因 健康基因导入缺陷细胞 农牧食品 转基因 优良品质、抗逆性、动物产物、食物向日葵豆、抗虫棉、 乳腺细胞(蛋白) 环境保护 转基因 转基因生物净化 假单孢杆菌→ 超级细菌 基因诊断 DNA探针 环境检测 DNA探针 水质监测(快速、灵敏) 侦查罪犯 DNA探针

高三生物培优班试题 遗传与基因工程部分(附答案)

高三生物培优班试题 遗传与基因工程部分 ()1.下图为DNA测序仪显示的某真核生物DNA片段一条链的碱基排列图。其中图A的碱基排列顺序已经解读,其顺序为GGTTATGCGT。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B的碱基排列顺序是GATGCGTTCG B.若将此真核生物的基因导入细菌,在获取该基因时最好采用“鸟枪法” C.该DNA片段中(A+C)/(T+G)=1 D.如果该DNA分子为 一珠蛋白的DNA探针,则可用它来检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下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黄身白眼长翅 ←R→←M→←S→←Q→←N→ …ATGT…CGA GTC…ACA GCTAC…ATGT CAGTGC GAC…TGA G… …TACA…GCT CAG…TGT CGATG…TACA GTCACG CTG…ACT C… A、R中的全部脱氧核苷酸序列均能编码蛋白质 B、R、S、N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被转录形成mRNA C、片段M应是基因R或S的非编码区 D、每个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限制性内切酶可用于基因诊断、基因治疗 C.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分子后均能形成的黏性末端 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4.科学家发现人和猪的胰岛素仅差一个氨基酸,于是便对猪的胰岛素基因做了适当的改造和修饰,使其在酵母菌细胞内表达出人的胰岛素;后因胰岛素的产量不理想,又对该基因进行了进一步的修饰,使其产量大幅度提高。上述生物工程中对目的基因结构的两次修饰分别发生在①内含子②外显子③编码区④非编码区 A.③④B.②④C.③①D.②① ()5.下图是一个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示意图,有关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B、D、F代表基因的编码区,他们能够转录为相应的信使RNA,经加工后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B.不管是真核基因还是原核基因,在非编码区都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C.在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一般采用人工合成基因,人工合成基因相当于图中的B、D、F序列 D.内含子序列可以转录成RNA,但不能够编码蛋白质,只有外显子序列可以编码蛋白质 ()6.农业生产上常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获得一些生物新品种,下列是有关新品种来源和原理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们可能通过人工诱变、基因工程和人工膜技术等手段来获得抗性农作物 B.在豌豆的杂交试验中,所结豆荚的性状总与母本相同,说明该性状受质基因控制 C.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可以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近源植物 D.在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不仅核基因可以发生突变,质基因也可以发生突变 ()7.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 .....。已知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B.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C.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D.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8.对人类糖尿病的基因治疗研究,大致分为以下步骤。对这些步骤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提取目的基因②将目的基因与质粒结合为重组质粒③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④重组质粒在菌体内增殖⑤分离重组质粒,提取目的基因⑥将目的基因与某种病毒结合为重组DNA ⑦将重组DNA导入人体有基因缺陷的细胞⑧目的基因的捡测和表达 A.过程①可以用鸟枪法提取B.过程④是为了修饰基因 C.过程②、⑥在细胞内进行D.两次使用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的目的不同 ()9.德国科学家科伦斯研究紫茉莉质体遗传时,观察到给花斑枝条分别授以绿色、白色和花斑色枝条花粉完成受精,产生的子代出现了绿色、白色和花斑色植株,则这一过程中 A.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且有一定的分离比 B.花斑枝条上产生了三种类型的卵细胞,且都是同时含叶绿体和白色体的卵原细胞产生 C.发育成花斑植株的受精卵必需既含叶绿体又含有白色体D.细胞中含白色体和叶绿体使得植株呈现花斑色 ()10、用某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检测下列物质,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①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 ②该人胰岛B细胞的mRNA ③该人胰岛A细胞的mRNA ④该人肝细胞的DNA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②③④ ()11.单基因遗传病可以通过核酸杂交技术进行早期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在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已知红细胞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BB、B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基因型为bb。有一对夫妇被检测出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为了能生下健康的孩子,每次妊娠早期都进行产前诊断。下图为其产前核酸分子杂交诊断和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注:GeneI 和GeneⅡ表示两种标记基因 表示限制酶仅有的识别序列放大 GGATCC CCTAGG GATC CTAG 目的基因 GGATCC CCTAGG Gene I Gene II GATC CTAG

电工基础第二版全套教案

电工基础全部教案 课题1-1电路1-2电流 教学目标1.路的组成及其作用,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 2.理解电流产生的条件和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1.电路各部分的作用及电路的三种状态。 2.电流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电路的三种状态的理解。 第一节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画图讲解)。 (1)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2) 用电器: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常称为电源负载。如电灯等。 (3) 导线:连接电源与用电器的金属线。作用:把电源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电器。 (4) 开关:起到把用电器与电源接通或断开的作用。 二、电路的状态(画图说明) 1.通路(闭路):电路各部分连接成闭合回路,有电流通过。 2.开路(断路):电路断开,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3.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短路时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和导线,应尽量避免。 三、电路图 1.电路图: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第二节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提问)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 要有自由电荷。 (2) 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 二、电流 1.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q I = t 2.单位:1A = 1C/s;1mA = 10-3 A;1μA = 10-6A 3.电流的方向 实际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提问:金属导体、电解液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参考方向:任意假定。 4.直流电: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画图说明练习习题(《电工基础》第2版周绍敏主编) 1.是非题(1) ~ (3) 小结1.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2.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3.形成电流的条件。 4.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5.直流电的概念。 布置作业习题(《电工基础》第2版周绍敏主编) 1.选择题(1)、(2)。 2.填空题(1) ~ (3)。

2020年[试题]高中生物必修全一册第三章 遗传与基因工程参照模板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六年的栽培水稻杂交试验,没有获得质核互作的雄性不育株,他从失败中得到的启示是() A.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只能自交 B.进行杂交试验的栽培稻的性状不优良 C.进行杂交试验所产生的后代不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 D.应该用远源的野生雄性不育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 2.某农场不慎把保持系和恢复系种到一块地里,则在恢复系上可能获得的种子的基因型是()A.N(RR)和N(Rr)B.S(rr)和S(Rr) C.N(Rr)和S(Rr)D.N(rr)和N(Rr) 3.人们在种植某些作物时,主要是为了获取营养器官,如甜菜,若利用雄性不育系培育这类作物的杂交种,母本和父本在育性上的基因型依次是() A.S(rr)N(RR)B.S(rr)N(rr) C.N(RR)S(rr)D.N(rr)S(rr) 4.甲性状和乙性状为细胞质遗传,下列四种组合中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甲╳♂乙→F1呈甲性状②♀甲╳♂乙→F1呈乙性状 ③♀乙╳♂甲→F1呈甲性状④♀乙╳♂甲→F1呈乙性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农民发现有一株番茄的一枝条上结出黄色番茄,这是因为该枝条发生了() A.细胞质遗传B.基因突变C.基因重组D.染色体变异 6.关于小麦和玉米雄性不育的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A.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后代都可作为杂交种 B.雄性不育系作母本和保持系产生的生代仍是不育系 C.雄性不育系在杂交育种中只能作为母本 D.雄性不育是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决定的 7.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的不同之处是() A.具有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B.基因按分离定律遗传 C.基因结构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D.基因不均等分配 8.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分配特点是() ①有规律分配②随机分配③均等分配④不均等分配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B.在减数分裂中,细胞质中的基因遵循孟德尔发现的定律 C.在细胞质遗传中,风的性状完全是由母本决定的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其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 10.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比原核生物复杂的原因是() A.必须对转录产生的mRNA进行加工 B.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分隔 C.某些基因只能特异地在某些细胞中表达 D.包括ABC在内的多方面原因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习(附答案)

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 1、甲有书的本数是乙有书的本数的3倍,甲、乙两人平均每人有82本书,求甲、乙两人 各有书多少本。 解:设乙有书x本,则甲有书3x本 X+3X=82×2 2、一只两层书架,上层放的书是下层的3倍,如果把上层的书搬60本到下层,那么两层的书一样多,求上、下层原来各有书多少本. 、 解:设下层有书X本,则上层有书3X本 3X-60=X+60 3、有甲、乙两缸金鱼,甲缸的金鱼条数是乙缸的一半,如从乙缸里取出9条金鱼放人甲缸,这样两缸鱼的条数相等,求甲缸原有金鱼多少条. 解:设乙缸有X条,则甲缸有1/2X条 X-9=1/2X+9 ( 4、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比计划时间早到1小时;返回时,每小时行40千米,比计划时间迟到1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解:设计划时间为X小时 60×(X-1)=40×(X+1) 5、新河口小学的同学去种向日葵,五年级种的棵数比四年级种的3倍少10棵,五年级比四年级多种62棵,两个年级各种多少棵 | 解:设四年级种树X棵,则五年级种(3X-10)棵 (3X-10)-X=62

6、熊猫电视机厂生产一批电视机,如果每天生产40台,要比原计划多生产6天,如果每天生产60台,可以比原计划提前4天完成,求原计划生产时间和这批电视机的总台数. ` 解:设原计划生产时间为X天 40×(X+6)=60×(X-4) 7、甲仓存粮32吨,乙仓存粮57吨,以后甲仓每天存人4吨,乙仓每天存人9吨.几天后,乙仓存粮是甲仓的2倍 解:设X天后,乙仓存粮是甲仓的2倍 (32+4X)×2=57+9X 。 8、一把直尺和一把小刀共1.9元,4把直尺和6把小刀共9元,每把直尺和每把小刀各多少元 解:设直尺每把x元,小刀每把就是(1.9—x)元 4X+6×(1.9—X)=9 - 9、甲、乙两个粮仓存粮数相等,从甲仓运出130吨、从乙仓运出230吨后,甲粮仓剩粮是乙粮仓剩粮的3倍,原来每个粮仓各存粮多少吨 解:设原来每个粮仓各存粮X吨 X-130=(X-230)×3 10、师徒俩要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50个,比徒弟每小时多加工10个.工作中师傅停工5小时,因此徒弟比师傅提前1小时完成任务.求两人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解:设两人各加工X个零件 X/(50-40)=X/50+5-1

遗传与遗传工程习题

2010-2011下学期通识课《遗传与遗传工程》习题 一. 名词解释: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染色体由线性双链DNA分子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也就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遗传学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 基因工程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在体外进行重组,然后把这种重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并使之增殖和表达的技术。 细胞工程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的设计蓝图,进行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及进行大规模的细胞和组织培养。 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植物(Transgene plant)是拥有来自其他物种基因的植物 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或结构的改变 转基因动物将特定的外源基因导全动物受精卵或胚胎,使之稳定整合于动物的染色体基因组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 基因表达基因中的DNA序列生产出蛋白质的过程 基因突变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 动物克隆一种通过核移植过程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基因治疗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 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 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 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 基因工程载体能将分离或合成的基因导入细胞的DNA分子 染色体倒位由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发生了两次断裂,产生的断片颠倒180度后重新连接造成染色体易位染色体片段位置的改变称为易位.它伴有基因位置的改变 干细胞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 基因克隆包括把来自不同生物的基因同有自主复制能力的载体DNA在体外人工连接,构建成新的重组DNA,然后送入受体生物中去表达,从而产生遗传物质和状态的 转移和重新组合。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 生物反应器以活细胞或酶为生物催化剂进行细胞增殖或生化反应提供适宜环境的设备,它是生物反应过程中的关键设备 细胞全能性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基因组研究DNA 和RNA 特征的变异与药物反应 相关性的科学 表现型在特定环境中,具有一定遗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的总和基因型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 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 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 二.问答题: 1.什么是遗传工程?举例说明遗传工程与环境保护的联系?举例说明遗传工程与人的关

电工基础教案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 第一节电路和电路模型 学习目标:掌握电路的作用和构成及电路模型的概念。 1-1手电筒电路 电路和电路模型基本概念 1.电路特点: 电路设备通过各种连接所组成的系统,并提供了电流通过途径。 2. 电路的作用: 图 1-1 电路模型 (1) 实现能量转换和电能传输及分配。 (2) 信号处理和传递。 3.电路模型:理想电路元件:突出实际电路元件的主要电磁性能,忽略次要因素的元件;把实际电路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所形成的理想化的电路。即为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 例图 1-1 :最简单的电路——手电筒电路 4 .电路的构成:电路是由某些电气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连接组成。(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及向电路提供能量的设备,如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2)负载:把电能转换成为其它能的装置也就是用电器即各种用电设备,如电灯、电动机、电热器等。 (3)导线:把电源和负载连接成闭合回路,常用的是铜导线和铝导线。 (4)控制和保护装置:用来控制电路的通断、保护电路的安全,使电路能够正常工作,如开关,熔断器、继电器等。 第二节、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学习目标:

掌握电路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定义及有关表达式,了解参考方向内涵及各物理量的度量及计算方法。 重点:各物理量定义的深刻了解和记忆。 一: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电流 (1) 定义: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定义为电流强度。 (2) 电流单位:安培 (A) , 1A = 103mA = 10^6μA , 1 kA = 103 A (3) 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为直流电,用I表示,方向和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为交流电,用i表示。任意假设的电流流向称为电流的参考方向。 (4)标定:在连接导线上用箭头表示,或用双下标表示。 约定:当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时i >0,当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时i <0, (5)电流的测量:利用安培表,安培表应串联在电路中,直流安培表有正负端子。 2.电压 (1)定义: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场中A点移到B点所做的功,称其为A点到B点间的电压。用uAB表示。或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称为电压。 (2)电压单位:伏特( V ), 1V = 103mV = 10^6 μ V , 1kV = 103 V (3)电压方向:规定把电位降低的方向作为电压的实际方向。电压的方向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为直流电压Uab ,方向和大小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为交流电压u ab 。任意假设的电压方向称为电压的参考方向。 (4)标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表示参考方向,可以用“+”高电位端、“-”低电位端来表示;可以用双下标表示;可以用一个箭头表示,当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时U> 0,当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时U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