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8)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结论:酒是“愁”的象 征
西风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 和愁苦的神情。 A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 是结果。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衣带渐宽)。 C 内容上, “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贯穿全词的 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创设出了 “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 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 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 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 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 金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作者为何提到重阳佳节?
3、下片写了哪些意象?试举两 例写出与之相关的词句。
(1)词的上片为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6分)
(2)这首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成为千古佳句,请说明理由。(8分)
(1)秋天来了荷花凋谢,暑退秋来, 所以竹席也凉了,诗人独自一人踏上小 船望着天边的大雁,表情神伤,意境凄 冷萧索。(3分)寓情于景,诗人用荷 花的凋谢来表明红颜易逝,用望雁独思 来表明自己对丈夫的相思之苦 (3分)
小结
自是花中第一流, 怎奈愁情恨悠悠。 漱玉飘香天地间, 独领风骚万古流。
总结
词中通过多方渲染烘托,刻画了一个日夜 想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8)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8)
——《琅嬛记》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 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 轻舟。只恐双溪舴艋(zé měng) 舟 ,载(zài)不动许多愁。
•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 (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 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 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 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 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 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 已经53岁了, 经历了国家败亡、 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 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 痛。
• 南渡后: • 内容:怀旧、悼亡 • 词风:凄凉、低沉
名家笔下各具千秋的“愁” :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李煜) •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 •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醉花阴 李清照
•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 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在苏轼、柳永、 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 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 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 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 为前后期
• 南渡前: • 内容:闺情(离愁) • 词风:清丽明快。
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能力提升,品味佳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 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 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 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醉花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诵读中领悟作者情感。

(2)探究词人表现情感的方法。

(3)赏析词中名句,探究鉴赏诗词名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诵读,领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2)探究鉴赏诗歌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入手,挖掘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探究鉴赏诗歌语言的角度和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1、教法:诵读法发现法讨论法2、学法:诵读法探究法归纳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从背景音乐联系到对李清照的经典评价,导入本课时教学。

导入语: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惊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这位光耀千古的女子就是——李清照(学生齐答)。

(二)展标:大屏幕展示,明确学习内容。

(三)了解作者1、学生简介2、师生共同明确(四)读词,体会诗人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意蕴。

2、学生展示诵读,领会诗人情感(1)学生展示(2)师生评价3、准确把握词人情感。

(1)提问: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哪个字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2)教师依据词中表现的情感引导诵读本词的方法并范读。

(3)联系背景,深刻领会作者情感。

提问:作者因何而愁?(五)品读,探究词中表现愁思的手法。

1、提问:词中作者是如何体现相思之愁的?2、自主与合作探究3、学生发表观点4、师生共同明确(六)学习鉴赏诗词名句句的角度和方法。

1、提问:《醉花阴》历来被人称道,其中的一句词更是被无数人称赞喜爱,你认为它是哪一句?(1)学生再读思考,选出佳句。

(2)教师插入赵明诚赛诗小故事。

2、你认为这句词好在哪里,请说明理由。

(学生探究后发表观点)3、总结升华(七)课堂反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李宜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学设计
2.起首七字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3.结尾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试作简要赏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鉴赏古诗词,达到加强巩固的目的。
五、小结
李清照用清丽的语言,抒发了她对丈夫浓浓的思念,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忧愁而美丽的画面。思念是如此凄苦,思念又是如此美丽。而这种愁情,穿越时空,引起每一个人内心的共鸣。
生1 :“文采有后主遗风”指她文风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风格;《漱玉集》是她的词集。
生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指李清照故乡在山东济南;《金石录》是她和丈夫赵明诚以毕生心血而成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
师: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以情景默写的形式用多媒体展示,契合目前高考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既检查背诵默写,又总结了写“愁”的古诗的方法。
(3)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
明确: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永昼”“半夜”“又”。李清照的愁思从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长,佳节又重阳,“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
愁还有重量,李清照在《武陵春》中云: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有数量,杜甫《曲江二首》之一中云: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愁有数量和深度,秦观在《千秋岁》中云: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愁有面积,贺铸在《青玉案》中云: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
3.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

《醉花阴》优质课一等奖

《醉花阴》优质课一等奖
词的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 • 1、找出词的意象,分析感受
词的意境
醉花阴
• 李清照
温故知新
说说我们学过的李词。
4
•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 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 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
•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
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 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 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 动许多愁。
静听歌曲,体悟情感
《醉花阴》
初读感悟:找出词中的“词眼”
西香 风盈 ,袖东 人。篱 似莫把 黄道酒 花不黄 瘦消昏 。 魂后
,, 帘有 卷暗
纱销 厨金

,兽薄 半,雾 夜佳浓
花 阴
凉节云
初又愁 透重永 。 阳昼
,,
李 清 照
玉瑞
枕脑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 1、反复朗读,体会其“愁”
情 • 2、找出词的意象,分析感受
全班带着情感齐读上阕, 体会词人凄楚。
悟读词的下阕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 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 词眼
提问5:思考上阕中词人无 法排遣的凄凉愁闷,下阕 中她是如何排遣的?下阕 的词眼又是哪个词?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词人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暗 指自己赏菊时借酒消愁。
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 A.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 B.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 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C.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 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用帘外之黄花之瘦比喻人之形体销魂,创 意极美。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 “芙蓉如画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李却 以憔悴的“黄花”自指,此为独创。

醉花阴高中语文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醉花阴高中语文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作业
一、请运用本节课学习的鉴赏词的方法(找词眼,明词情;找意象,悟词意)试着鉴赏婉妁派另一词 人“秦观”的代表词,并将其改写成300左右的鉴赏短文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讲练结合提能力
2.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高考链接)
讲练结合提能力
展示题目
展示形式 展示位置
怎样入愁:你认为词中哪些字词最富有表现力?体现了怎样的愁情 板演
前黑板
展示小组 1·2组
点评补充小 组
2组
缘愁选景: 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板演
为何生愁:
口述
李清照一生经历了什么?南渡前和南渡前后诗作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诗歌鉴赏方法回顾
鉴赏、领悟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置身诗境,缘景明请
重点探究—— 缘景明情 景 思维导图识真趣
词中有哪些主要意象表现出作者之愁?
薄雾 浓云
瑞脑 金兽

玉枕 纱橱
黄昏 西风
黄花 暗香
“物皆著我之色彩”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 词人用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 愁苦的感情色彩。
黄西不香把凉纱又消浓
花风消盈酒初厨重金云
瘦,魂袖黄透,阳兽愁

,。昏。
。。永




讲练结合提能力
1.课内练习( 超乎象外,得其环中)由已知到未知(文本)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句运用了十四个叠字,表现了三种 不同境界,奠定了全词凄伤感情基调。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描绘出离愁的凄惨情景 ,诗孤苦飘零 的晚境体现。 D枯萎凋零的菊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E全词通过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 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境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导入: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从这副对联看,你能读出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解说:李清照、赵明诚、漱玉集、金石录、后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

一、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两期。

南渡前: 南渡后:内容——闺怨离愁内容——怀旧悼亡词风——清丽柔媚词风——凄婉哀怨二、鉴赏诗歌的方法读品赏悟读——读出音乐美品——品味意境美赏——赏析炼字美悟——领悟情感美三、感知文本读醉花阴薄雾/浓云/ 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这首诗中的形象是谁?这是那一类词?女子闺怨词闺情词 (学生回答)点明:闺情词写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词你知道谁写过闺情词吗?闺情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谒金门》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忆江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醉 李花

照阴
醉花阴写作背景:
李清照18岁和才子赵明诚结婚,生活很 幸福,可是在她21岁时,宋朝高层党争 非常厉害,这股政治的寒风波及到他的 父亲李格非,她的父亲被污为“奸党”, 李清照也受到牵连离开京城,回到了山 东老家,被迫和丈夫过着离居的生活。
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 重,称为“重九”,重阳节是亲人团 聚的日子,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 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
深闺少妇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 2)回顾下列句子红色的词是主语还是状语?
1) 故国神游《念奴娇赤壁怀古》
2) 都门帐饮无绪《柳永---雨霖铃》
瑞脑销金兽
烈火消金兽
Hale Waihona Puke 2)回顾下列句子红色的词是宾语还是状语后置?
1)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
2)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醉花阴写作背景:
李清照18岁和才子赵明诚结婚,生活 很幸福,可在她21岁时,宋朝高层党争 非常厉害,这股政治的寒风波及到他的 父亲李格非,她的父亲被污为“奸党”, 李清照也受到牵连离开京城,回到了山 东老家,被迫和丈夫过着离居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醉花阴》与《声声慢》中的情感是 否一致?为什么?
发言规则:(1)每道题首个发言小组加3分,同 组成员补充说明,依据回答质量酌情加分,重复
回答不予加分。(2)要说明自己是哪个组的, 从哪个方面来鉴赏。
你认为《醉花阴》和
《声声慢》中,哪一句或哪 个字词最能体现作者的愁情? 为什么?就其中一首谈谈你 的看法。
用字不可太露, 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
——沈义父《乐府指迷》





【 宋

】声
李 清 照
声 慢

熔炼寻常语,倾述真挚情
学习目标:
深入研读,渗透学习方法, 即用“抓意象、品语言、感意境、 知际遇、悟情感”的诗歌鉴赏方 法去品读诗词。
各学习小组按要求讨论学习,后派代表发言。
《醉花阴》组和《声声慢》组分别讨论: (一)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 达情感的?
课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业: 用自己的语言,将李
清照的一首词改写成一段 话。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