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处方案例分析
屈光不正病例分析报告

屈光不正病例分析报告一、引言屈光不正是一种常见的眼科问题,影响着许多人的视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屈光不正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本文对多个屈光不正病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二、病例资料(一)病例一患者姓名:_____年龄:18 岁症状:近视,看远处物体模糊,经常眯眼。
视力检查:左眼近视 300 度,右眼近视 275 度。
家族史:父母均有近视。
(二)病例二患者姓名:_____年龄:35 岁症状:远视,近距离阅读时眼睛容易疲劳,出现头痛。
视力检查:左眼远视 200 度,右眼远视 175 度。
家族史:无相关家族病史。
(三)病例三患者姓名:_____年龄:10 岁症状:散光,视物有重影,夜间视力较差。
视力检查:左眼散光 150 度,右眼散光 125 度。
家族史:父亲有散光。
三、病因分析(一)遗传因素在上述病例中,病例一和病例三的家族中有屈光不正的病史,遗传因素可能在其发病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遗传因素可以影响眼球的发育,导致眼球的形态和屈光系统异常。
(二)环境因素1、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病例一的 18 岁患者,由于学习压力大,长时间看书、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眼球过度调节,眼轴变长,从而引发近视。
2、不良的用眼习惯躺着看书、在昏暗的光线下用眼等不良习惯,可能影响眼球的正常发育和调节功能,增加屈光不正的发生风险。
(三)其他因素营养不良、缺乏户外活动等也可能对眼球的发育和视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诊断方法(一)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患者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初步了解视力状况。
(二)散瞳验光散瞳可以排除调节因素的影响,更准确地测量屈光度数。
(三)眼轴长度测量测量眼轴长度有助于判断近视的进展情况。
(四)角膜地形图检查对于散光患者,角膜地形图检查可以了解角膜的形态和散光的类型。
五、治疗方案(一)佩戴眼镜这是最常见的矫正方法。
对于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可以根据验光结果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
(二)角膜塑形镜对于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塑形镜可以在夜间佩戴,暂时改变角膜的形态,白天可以获得较好的裸眼视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的进展。
屈光参差的实例分析

屈光参差的验光及矫正本文主要通过对屈光参差形成的原因、分类及其症状表现的进行了阐述,表明了屈光参差在屈光不正中很普遍但也和重要。
屈光参差要及早发现及早矫正,避免引起弱视和斜视的发生。
通过几个验光的实例的介绍,提出了矫正屈光参差的几个原则。
关键词:屈光参差,融像,视疲劳,调节,融合功能论文主题:在日常的双眼屈光验光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左、右两眼的屈光不正程度完全一样的人非常少,绝大多数人屈光不正都有差别。
即使是屈光不正的性质相同、度数接近的患者通过矫正后表现出来的视力状态也不完全一样。
总之,屈光参差是验光配镜中一种非常普遍、需要重视的屈光异常现象。
为了能对双眼屈光参差进行正确的验光和合适的矫正,从事验光配镜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双眼屈光参差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验配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双眼屈光参差的验光配镜中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屈光参差的概述(一)屈光参差的定义:屈光参差又称屈光不等。
双眼屈光状态不相等,不论屈光的性质或屈光不正度数的不同,均称屈光参差。
双眼球镜或柱镜屈光度的差异<1.00 D 称为生理性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的差异球镜<2.50或者柱镜<1.50 D,因患者能够通过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调整,克服双眼影像不等带来的视干扰症状,故称为代偿性屈光参差。
若双眼屈光度的差异球镜≥2 .50D或者柱镜≥1.50 D,则会有诱发双眼影像不等带来的视疲劳和视觉干扰的倾向,故称为病理性屈光参差.理论上,双眼屈光度每相差 0.25D,双眼视网膜影像的大小就会相差0.5%,如双眼视网膜影像大小相差超过5%,则中枢无法将二者融合,所以2.50D是两眼屈光参差理论上的最大耐受度。
(二)屈光参差的分类:1.单纯性屈光参差又称绝对性屈光不等。
即一眼为正视,另一眼为近视或远视、散光者,包括单纯近视参差、单纯远视参差、单纯散光性参差。
(1)单纯性近视参差又称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
即一眼为正视,而另一眼为近视者。
【案例分析】近视错误处方分析:高度屈光参差弱视眼全矫正

【案例分析】近视错误处方分析:高度屈光参差弱视眼全矫正【案例分析】近视错误处方分析:高度屈光参差弱视眼全矫正案例分析珈麟视光· 2015-07-13 13:33提示:此文作案例供大家学习讨论,请原文转发,不要篡改文章,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男,30岁,最近体检时发现右眼视物不清,以前也未留意单眼视力,在外地眼镜店配镜2周,配戴不适,感觉戴镜时不美观,镜架不平衡一边高一边低,仿佛调整后仍不能解决。
到天明视光人民中路店检查,视光医生朱学莉接诊。
检查:裸眼远视力:右眼0.05 左眼0.8裸眼近视力:右眼0.05/25cm 左眼1.0/25cm在外面眼镜店新配眼镜:右眼:-12.50DS——0.1左眼:-0.75DS——1.0主觉验光:右眼:-12.50DS——0.1左眼:-0.75DS——1.0处理:本例,患者右眼已经重度弱视,更错过了弱视治疗的时机,即使戴-12.50DS的眼镜,视力只能矫正到0.1,与左眼1.0的矫正视力像差太多,大脑会抑制弱视眼传来的视觉信号(等于大脑不使用左眼看东西)。
这样的配镜没有意义,反而因为右眼高度近视,戴镜时从外面看眼镜缩小很多,不美观;而且镜片厚重,一边重一边轻导致镜架不平衡一边高一边低,配戴不适。
左眼裸眼视力0.8,顾客表示能满足日常工作,右眼弱视,配镜没有意义。
所以可以不戴镜。
视光医生朱学莉反复向顾客解释清楚,顾客表示理解并满意离开。
如果本例顾客还是要求配镜,双眼都给-0.75DS即可。
分析:对于儿童屈光参差患者,配镜时要遵循足矫原则,主要是为了防止弱视的发生。
如果双眼屈光参差量太大,无法融像而产生许多症状。
可以尝试配戴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以减少融像困难带来的视觉症状。
对于青少年及成人屈光参差者,由于这一年龄不存在产生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可能,所以配镜处方时要考虑兼顾视力矫正和舒适度,如果有明显的不适反应,原则是使用框架眼镜对度数高的眼进行欠矫,或使用隐形眼镜进行足矫。
屈光参差问题及实例

在日常的两眼屈光检查中,我们非常容易发现左、右两眼的屈光不正程度完全一样的人很少,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双眼的屈光不正都有差别。
双眼屈光差别可能破坏视力平衡、影像平衡、调节平衡、运动平衡等等,从而引起视疲劳,使得人们不能长时间专注于学习或工作。
据统计,我们所接受信息的82%来自于视觉系统,再加上,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如何更加舒适用眼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迫切,所以我们的验光技术不能单纯停留在双眼看清的基础上,而是要让戴镜者更和谐,更舒适的用眼。
如此多顾客的需求如何得到解决?只要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在提升顾客满意度的同时更能促进门店营业额的提升。
这样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其实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只要我们不断的提升自身的验光技术和对屈光参差的了解,增加解决视觉干扰问题的方式方法就可以了。
(一)屈光参差的定义屈光参差是指左右两眼屈光焦度不一致的现象。
文献认为双眼屈光焦度只要有差别,就称为屈光参差。
双眼球镜或柱镜屈光焦度的差异小于或等于1.00D称为生理性屈光参差,双眼屈光焦度的差异球镜小于2.50D或柱镜小于1.50D,因患者能够通过视心理和视生理的调整,克服双眼影像不等带来的视干扰症状,故称为代偿性屈光参差。
若双眼屈光焦度的差异球镜不小于2.50D或柱镜不小于1.50D,则会有诱发双眼影像不等带来的视疲劳和视干扰的倾向,故称为病理性的屈光参差。
理论上,双眼屈光焦度相差0.25D,双眼视网膜影像的大小就会相差0.5%,如双眼视网膜影像大小相差超过5%,则中枢无法将二者融合,所以2.50D 是两眼屈光参差的最大耐受度。
近年,齐备教授证实:双眼屈光焦度相等或相差不大,但轴位不同,会引起双眼对称子午线屈光力的差异,并诱发相关临床症状,所以把双眼屈光焦度相等或相差不大,但轴位不同确为一种特殊的屈光参差。
(二)屈光参差顾客的屈光检查步骤双眼的调节活动是由共同的动眼神经内侧核同步等量控制的。
也就是说,在遮盖一眼,改变未遮盖眼的观看距离(也是改变了其调节量),同时遮盖眼的调节也发生相应变化。
丁冬冬--屈光参差案列分析

案例一:眼轴
4
案例一:角膜曲率
5
案例一:处理
考虑到顾客的实际年龄和需求,我们给顾客 配了一副RGP,
处方: OD 7.85/-6.50/9.6=1.0 OS 7.85/-4.25/9.6=1.0
6
案例二:
石XX 12岁,主诉:右眼模糊多年,一直没 有戴镜,想配副眼镜。 裸眼视力: OD 0.05 OS 0.8 客观验光: OD -4.25/-0.75X168 OS +1.00/-1.25X5 PD=63 主观验光: OD -4.75=1.0OS +0.50/-1.00X180=1.0
7
案例二:眼轴
8
案例二:角膜曲率
9Leabharlann 案例二:处理考虑到顾客的实际年龄和需求,我们给顾客 配了一副RGP,
处方: OD 7.7/-4.50/9.6=1.0OS 7.75/+0.25/9.6=1.0
10
案例二:处理
戴镜后10个月回到门店,右眼疼痛,检查发现 上皮有损伤,点药治疗后,不想再戴原RGP了 沟通后改配框架眼镜 处方: OD -4.50/-0.50X170=1.0OS +0.50/-1.00X180=1.0
交替视有时出现,双眼视不稳定,结合训练。
11
天津万里 路视 光职业培 训学校 丁冬冬
屈光不正
• 远视眼 • 近视眼 • 散光眼
屈光参差基础知识
定义 分类 屈光参差与双眼视、弱视的关系 处方考虑要点
案例一:
王X 19岁,主诉:右眼模糊,想换眼镜。 原镜: OD -6.25/-1.00X8=0.3OS -4.50/-1.50X163=1.0PD=61 客观验光: OD -7.25/-2.00X11 OS -4.75/-2.25X170 主观验光: OD -7.00/-1.50X10=1.0 OS -4.50/-2.00X165=1.0
屈光参差的实例分析

屈光参差的验光及矫正本文主要通过对屈光参差形成的原因、分类及其症状表现的进行了阐述,表明了屈光参差在屈光不正中很普遍但也和重要。
屈光参差要及早发现及早矫正,避免引起弱视和斜视的发生。
通过几个验光的实例的介绍,提出了矫正屈光参差的几个原则。
关键词:屈光参差,融像,视疲劳,调节,融合功能论文主题:在日常的双眼屈光验光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左、右两眼的屈光不正程度完全一样的人非常少,绝大多数人屈光不正都有差别。
即使是屈光不正的性质相同、度数接近的患者通过矫正后表现出来的视力状态也不完全一样。
总之,屈光参差是验光配镜中一种非常普遍、需要重视的屈光异常现象。
为了能对双眼屈光参差进行正确的验光和合适的矫正,从事验光配镜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双眼屈光参差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验配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双眼屈光参差的验光配镜中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屈光参差的概述(一)屈光参差的定义:屈光参差又称屈光不等。
双眼屈光状态不相等,不论屈光的性质或屈光不正度数的不同,均称屈光参差。
双眼球镜或柱镜屈光度的差异<1.00 D 称为生理性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的差异球镜<2.50或者柱镜<1.50 D,因患者能够通过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调整,克服双眼影像不等带来的视干扰症状,故称为代偿性屈光参差。
若双眼屈光度的差异球镜≥2 .50D或者柱镜≥1.50 D,则会有诱发双眼影像不等带来的视疲劳和视觉干扰的倾向,故称为病理性屈光参差.理论上,双眼屈光度每相差0.25D,双眼视网膜影像的大小就会相差0.5%,如双眼视网膜影像大小相差超过5%,则中枢无法将二者融合,所以2.50D是两眼屈光参差理论上的最大耐受度。
(二)屈光参差的分类:1.单纯性屈光参差又称绝对性屈光不等。
即一眼为正视,另一眼为近视或远视、散光者,包括单纯近视参差、单纯远视参差、单纯散光性参差。
(1)单纯性近视参差又称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
即一眼为正视,而另一眼为近视者。
屈光不正病例分析报告

屈光不正病例分析报告屈光不正是一种常见的眼科问题,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以下是对一些屈光不正病例的分析。
病例一:近视患者_____,年龄 12 岁,因视力下降前来就诊。
患者自述在学校看黑板时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且日常看电视、看书也需要凑近才能看清。
经过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散瞳验光等,结果显示患者双眼近视度数分别为-200D 和-175D。
进一步询问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发现其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玩手机游戏、做作业时姿势不正确且连续时间过长。
对于该患者,建议佩戴合适度数的近视眼镜以矫正视力。
同时,嘱咐患者要注意用眼卫生,遵循“20 20 20”原则,即每用眼 20 分钟,向20 英尺(约 6 米)远的地方注视 20 秒,以缓解视疲劳。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保证 2 小时的户外活动。
病例二:远视患者_____,年龄 5 岁,家长发现孩子看东西时总是眯眼,带其来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双眼远视度数分别为+350D 和+300D。
对于年龄较小的远视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其视力发育情况。
在这个病例中,虽然患者有远视度数,但裸眼视力尚可,暂时未给予配镜矫正。
但要求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定期带孩子来医院复查。
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可能会逐渐降低。
但如果远视度数过高或影响到视力发育,可能需要及时配镜矫正,并进行相应的视觉训练。
病例三:散光患者_____,年龄25 岁,主诉视物重影、容易疲劳。
经过验光检查,发现患者双眼均有散光,度数分别为-150D 和-125D。
散光通常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的表面不规则引起的。
对于该患者,给予了配镜矫正,选择了合适的柱镜度数和轴位,以改善视力和减轻疲劳症状。
在配镜后,嘱咐患者要注意保持眼镜的清洁和正确佩戴姿势,避免眼镜变形影响矫正效果。
同时,建议定期复查视力和眼镜的适配情况。
屈光不正兼有老视人群的几种配镜方式优劣之探讨

图17图18正视眼看眼前33cm处时,所动用的调节是3.00D,因此戴-10.00DS框架眼镜比正视眼少动用调节0.59D,而戴+10.00DS框架眼镜比正视眼多动用调节0.86D,这也是戴框架眼镜的远视眼比近视眼老花症状出现早的原因。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大学图152.2.2 屈光性远视眼如图16所示,如果眼屈光力正常(虚线),则平行光落在正常眼轴的视网膜A点处;如果眼屈光力过小(远视眼),则平行光落在视网膜后A'处。
如图17所示,由于处方是+10.00DS,等效到角膜上是一个+11.36D的镜片,即眼的屈光不正度是+11.36D,此时平行光经过正镜片和眼睛后,将A'点物成像在A点,即眼的屈光力小了11.36D。
如图18所示,看眼前33cm物体K时,相当于角膜上戴的镜片是+7.50D,如果不动用调节,将会成像在K'点,如果动用调节将物体成像在A点,需要动用的调节为图16屈光不正兼有老视者,往往远近视力视觉都有所欠缺,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笔者根据患者屈光不正的性质、程度以及年龄、生活习惯予以总结,以期寻找最合适的配镜方案,供同仁探讨。
屈光不正兼有老视人群的几种配镜方式优劣之探讨文/林明北验光与配镜2018·11·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1031 概述老视与调节需求、调节幅度相关。
调节需求:眼睛在近距离工作时,不同的注视距离所需要的调节量值也不相同,调节需求等于注视距离的倒数。
例如,注视距离为40cm,调节需求为2.50D;注视距离为33cm,调节需求为3.00D。
在老视矫正时,需了解被测者习惯的阅读距离,从而确定被测者的调节需求。
调节幅度:调节近点的屈光力和调节远点的屈光力值之差,称为调节幅度。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调节幅度进行了大样本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1。
在近距离工作时,保留1/2调节幅度作为调节储备,当调节幅度不能满足上述需求时,出现老视症状,需要近附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视全矫
处理原则:
1. 老年近视的屈光不正度数通常会发生一些改变;
2. 晶体的老化和混浊(白内障)引起的近视变化;
3. 糖尿病引起的近视变化。
感谢聆听!
三、近视合并外隐斜未足矫
16
近视未足矫
案例分析:
女,25岁。主诉戴近视眼镜多年。感戴镜不清,视物易疲劳,父母 均无近视。到XX眼镜检查,验光师赵克志接待。
检查:裸眼远视力:右眼0.1 左眼0.1 裸眼近视力:右眼1.0/25cm 左眼1.0/25cm
近视未足矫
案例分析:
旧镜(配戴多年):右眼:-3.50S——0.8,左眼:-3.50DS——0.8
,症状大幅改善。
近视未足矫
处理原则:
1. 近视合并外隐斜的顾客,有症状必须足矫正(严重的甚
至过矫一些)近视度数;
2. 顾客是老年人,而且有症状的,可配合棱镜治疗(给BI
的棱镜)改善症状;
3. 年轻顾客不使用棱镜治疗,以免产生棱镜依赖和棱镜适 应。
四、高度近视配镜
20
近视全矫 (一)高度近视全矫?
4. 训练一周后视力提高并稳定在1.0。
近视不矫
(二)轻度近视不配镜?
案例分析:
女、8岁。父母发现其看电视时常常凑近看,父母均无近视。到XX眼 镜店初次检查,验光师朱学莉接待。 检查:裸眼远视力:右眼0.5 左眼0.6; 裸眼近视力:右眼0.6/25cm ,左眼0.6/25cm。
近视不矫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男,50岁。高度近视多年,一直戴框架眼镜,近期自觉视物不清,两 周前在外面眼镜店验光配镜,但戴了几天也回眼镜店反复调整但仍然不 适,今到XX眼镜店检查,验光师董洁接待。
检查:裸眼远视力:右眼0.01 左眼0.01 裸眼近视力:右眼0.05/25cm 左眼0.05/25cm
近视全矫 案例分析:
检查:旧镜OD-3.50D,OS-3.50D; 裸眼远视力双眼均为0.1,裸眼近视力 双眼均为1.0/25cm;
近视过矫
案例分析:
使用0.5%托吡卡胺眼液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结果 右眼:-1.75DS——1.2 左眼:-1.75.00DS——1.2 复光结果: 右眼:-1.75DS——1.0 左眼:-1.75DS——1.0 验光师发现顾客原来的近视眼镜明显过矫,向顾客说明后按足矫光度给 处方: 右眼:-1.75DS——1.0 左眼:-1.75DS——1.0 但此顾客取镜2天后回来投诉:视物不清!
检查:裸眼远视力:右眼0.05 左眼0.8 裸眼近视力:右眼0.05/25cm 左眼1.0/25cm
近视全矫 例分析:
在外面新配眼镜:右眼:-12.50DS——0.1,左眼:-0.75DS——1.0 主觉验光: 右眼:-12.50DS——0.1 左眼:-0.75DS——1.0 处理: 顾客可以不戴镜。验光师反复向顾客解释清楚,顾客表示理解并满意离 开。如果本例顾客还是要求配镜,双眼都给-0.75DS即可。
近视全矫
处理原则:
1. 对于儿童屈光参差患者,配镜要足矫原则,防止弱视。尝
试配戴隐形眼镜,减少融像困难带来的视觉症状;
2. 对于青少年及成人屈光参差者,要考虑视力和舒适度,原
则是框架眼对度数高的眼进行欠矫,或使用隐形眼镜进行
足矫。
五、糖尿病引起近视
27
病理性近视 例分析:
男,65岁,到店配镜。自述视物时清时不清,2周前在外面眼镜店配过 镜但不舒适,也看不清晰。要求重新配镜。
近视不矫
案例分析:
使用0.5%托吡卡胺眼液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结果为: 裸眼视力:右眼1.0 左眼1.0 右眼 +0.25DS——1.2 左眼 +0.25DS——1.2
近视不矫
处理原则: 1. 非常典型的由于调节痉挛引起的假性近视眼; 2. 盲目戴近视眼镜容易因为过矫而成为真性近视; 3. 使用双面镜训练配合调整;
屈光不正处方案例分析
主讲——罗炳生
目录
一、近视过矫
二、假性及轻度近视不配镜
三、近视合并外隐斜未足矫 四、高度近视配镜 五、糖尿病引起近视
一、近视过矫
近视过矫
案例分析:
男,18岁。到XX眼镜店检查。自诉戴镜一年余,双眼均戴350D近视眼 镜,视力清晰,但阅读时间长则有眼酸胀视疲劳现象。父母都无近视。
眼位检查:外隐斜(比较明显)
主观验光: 右眼:-4.00DS——1.2 左眼:-4.00DS——1.2 处理:
本例近视已经有症状(视物易疲劳),又合并外隐斜,按验光的处方原
则:外隐斜近视足矫。所以验光师给了右眼:-4.00DS——1.2、左眼: -4.00DS——1.2的处方配镜,同时使用聚散球训练集合功能。1月后复诊
• 戴眼镜疲劳者
二、假性及轻度近视不配镜
9
近视不矫
(一)假性近视不配镜?
案例分析:
男,8岁,主诉视远不清半年,父母都无近视,在外地配过眼镜,自 觉视物不适易疲劳,到XX眼镜店检查。
检查:旧镜:OU -0.75DS——1.0;裸眼远视力:右眼0.5 左眼0.5 裸眼近视力:右眼0.5 左眼0.5。
旧镜(配戴多年):右眼:-14.00DS——0.1,左眼:-14.00DS——0.1 在外面眼镜店新配镜:右眼:-22.00DS——0.3 ,左眼:-22.00DS——0.3 主觉验光: 右眼:-23.50DS——0.3 左眼:-22.50DS——0.3 眼底豹纹状、高度近视眼底改变,视乳头巨大近视弧斑,黄斑区色素紊 乱。 通过和顾客沟通解释,不断试镜调整最终给处方: 右眼:-17.00DS——0.2 左眼:-17.00DS——0.2 顾客反复试戴后感觉配戴舒适能接受。
近视过矫
处理原则: 1. 顾客调节异常导致过度矫正; 2. 矫正原则分次渐次矫正; 3. 使用双面镜训练和睫状肌麻痹眼液配合调整;
4. 耐心解释说明。
双面镜训练
双面镜训练: 1. 方法及操作步骤; 2. 正常值; 3. 注意事项;
双面镜训练
双面镜训练: 4. 适用人群:
• • • • • • 学生 近距离工作多者(例如:电脑使用者) 眼睛经常疲劳者(例如:司机) 有早期老花症状者 近距离阅读困难者 准分子手术后,近距离阅读不适者
使用0.5%托吡卡胺眼液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结果 右眼:-1.00DS——1.0 左眼:-0.75.00DS——1.0 复光结果: 右眼:-1.00DS——1.0 左眼:-0.75DS——1.0 家长认为父母都不近视,孩子近视度数太低,坚持不给孩子 配镜。经反复解释后,无效,没有配镜。
近视不矫
处理原则: 1. 确诊真性低度近视; 2. 适量矫正; 3. 耐心反复向家长说明和解释;
检查:裸眼远视力:右眼0.5 左眼0.5 裸眼近视力:右眼0.6/25cm 左眼0.6/25cm
近视全矫 例分析:
旧镜光度: 右眼:-2.00DS 左眼:-2.00DS 主觉验光: 右眼:-0.50DS——1.0 左眼:-0.50DS——1.0 验光发现近视过矫明显,验光师继续追问,发现顾客换糖尿病多年,而 且近期还因为血糖波动住过院。
近视全矫
处理原则:
1. 对于高度近视眼或高度近视眼初次配镜,要注意适应力
的问题;
2. 物体变小以及调节力差是高度近视者 欠矫配镜的缘由,逐步提升矫正度数;
近视全矫 (二)高度屈光参差弱视眼全矫正?
例分析:
男,30岁,最近体检时发现右眼视物不清,以前也未留意单眼视力, 在外地眼镜店配镜2周,配戴不适,感觉戴镜时不美观,镜架不平衡一边 高一边低,仿佛调整后仍不能解决。到XX眼镜店检查,验光师朱学莉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