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平等教育教案设计
性别平等教育中班教案

性别平等教育中班教案教案一:认识性别平等1. 教学目标:- 让幼儿了解性别平等的概念与重要性。
- 培养幼儿尊重与包容不同性别的意识和能力。
- 激发幼儿对性别平等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态度。
2. 教学内容:- 性别平等的意义与定义。
- 不同性别的公平与尊重。
- 幼儿园中性别平等的实践。
3. 教学步骤:a) 导入:使用图片或故事引发幼儿对性别的关注,并引发幼儿性别平等的思考。
b) 概念讲解:向幼儿简要解释性别平等的概念,强调男女平等的重要性。
c) 分组讨论:分为小组,让幼儿讨论不同性别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公平和尊重问题。
d) 分享讨论结果: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全体讨论,引导幼儿深入思考。
e)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小游戏,使幼儿能够互相体验不同性别的角色,了解并尊重彼此的差异。
f) 总结:结合游戏活动的体验,引导幼儿总结学习内容,强调尊重与平等的重要性。
教案二:改变性别观念刻板印象1. 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认识和超越性别刻板印象。
- 培养幼儿跨越性别界限的能力和意识。
-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平等对话和游戏。
2. 教学内容:- 性别刻板印象是什么。
- 改变性别刻板印象的重要性。
- 同样的机会和权利。
3. 教学步骤:a) 导入:创设一个角色扮演的情景,引发幼儿对性别刻板印象的观察和思考。
b) 讨论刻板印象:以图画或故事为切入点,与幼儿探讨性别刻板印象的概念和例子。
c) 反思性别刻板印象: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性别刻板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印象的不公平和不合理之处。
d)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幼儿跨越性别边界,尝试与不同性别的伙伴合作完成任务。
e) 角色扮演: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职业和家庭角色,鼓励他们超越性别界限展示自己的能力。
f)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学习内容,强调平等对话和游戏的重要性,以及超越性别刻板印象的意义。
教案三:鼓励男女平等参与活动1. 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认识并积极参与不同性别的活动。
性别平等教育教案

性别平等教育教案一、教育目标1.了解性别平等概念,认识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的表现形式;2.理解性别平等教育的意义;3.学习如何消除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4.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促进男女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
二、教育内容1.认识性别平等性别平等是指男女在生活和工作中享有同等的权利、地位和机会,不受性别的歧视。
要通过了解性别平等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男女平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2.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性别歧视是指因为性别而导致的不平等待遇和不公正评价。
性别偏见是指将男女性别特征的差异赋予不同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对男女的行为、能力、特征等进行评价和评定。
要通过让学生观察家庭、社会、学校中可能存在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的表现形式,如“女孩不该玩玩具车”、“男孩不该哭泣”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不平等待遇和不公正评价会对男女的身心健康和自我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性别平等教育的意义性别平等教育是对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的反思和批判,是培养学生性别平等意识和建立男女之间平等和谐关系的途径。
要通过让学生了解性别平等对于促进社会的公正、和谐和稳定起到的重要作用,如性别平等可以避免因性别而产生的不平等、不公正,也可以促进男女的共同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消除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消除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优势和作用。
要通过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对于消除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的重要性,如要尊重他人的性别特征和权利,不歧视、不偏见,也要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存在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积极参与到性别平等教育实践中。
5.培养性别平等意识性别平等意识是指认识到男女在社会中应当享有同等的权利、地位和机会,是男女之间相互尊重和和谐相处的基石。
要通过给学生提供性别平等的教育环境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和能力。
三、教育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生动的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直观感受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的存在,进而理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性别平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性别平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性别平等的概念,认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的性别观念,消除性别歧视。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防范性别歧视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
二、教学内容1. 性别平等的定义与意义2. 性别歧视的表现及危害3. 自我保护与维权方法4. 性别平等的重要性5. 实践与反思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性别平等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观点和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性别歧视的现象及危害。
3.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性别歧视,提高防范意识。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案例素材:收集与性别平等相关的典型案例。
2. 教学PPT:制作教案所需的PPT课件。
3. 活动材料:准备小组活动所需的相关材料。
4. 视频资源:寻找与性别平等主题相关的视频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性别平等的短片,引起学生关注。
2. 性别平等知识讲解:介绍性别平等的定义与意义,让学生理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性别歧视的表现及危害。
4. 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如何消除性别歧视。
5. 自我保护与维权方法讲解:教授学生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防范性别歧视的能力。
6.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性别歧视,提高防范意识。
7. 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实践性别平等的理念。
8.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总结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讨论、活动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性别平等概念的理解程度。
性别平等教育教案

性别平等教育教案教案:性别平等教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社会课程的第三章“我们共同生活的一课”,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男女之间的差异,理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培养尊重和平等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无论性别如何。
2. 帮助学生理解性别平等的含义,认识到男孩和女孩在权利、机会上的平等。
3. 培养学生的尊重和平等的价值观,学会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权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性别平等的含义,认识到男孩和女孩在权利、机会上的平等。
难点:培养学生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权利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学校的真实故事,一个男孩因为喜欢粉色而被同学嘲笑,引出性别平等的话题。
2. 讲解:使用PPT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讲解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性别平等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男孩和女孩在权利、机会上的平等。
4. 案例分析:通过一个有关性别歧视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不公平,并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性别平等教育1. 男女之间的差异2. 性别平等的含义3. 尊重和平等的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性别平等的短文,可以是自己的经历、观察或者是对某个案例的分析。
答案:略2. 请学生设计一个关于性别平等的宣传海报,可以是图片配文字,或者是漫画形式。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真实的故事、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性别平等的含义,认识到男孩和女孩在权利、机会上的平等。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尊重和平等的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是,由于时间限制,课堂上未能充分展开对于性别平等的讨论,课后可以让学生继续深入思考,通过写作、海报设计等形式,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性别平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性别平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性别平等的概念,认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接纳不同性别的态度和行为。
3. 提高学生性别平等素养,促进性别平等的校园环境。
二、教学内容:1. 性别平等的概念与内涵2. 性别平等在我国的法律地位3. 性别平等的意义与价值4. 性别平等在不同领域的实践5. 性别平等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三、教学重点:1. 性别平等的概念与内涵2. 性别平等在我国的法律地位3. 性别平等的意义与价值四、教学难点:1. 性别平等在不同领域的实践2. 性别平等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五、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性别平等的意义和价值。
3.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探讨性别平等教育的实践方法。
4.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性别平等的短片,引发学生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性别平等的概念与内涵:讲解性别平等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性别平等的内涵。
b. 性别平等在我国的法律地位:介绍我国性别平等的法律规定,让学生认识到性别平等的法律保障。
c. 性别平等的意义与价值: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性别平等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实践与讨论:分组讨论性别平等在不同领域的实践,如教育、就业、家庭等,分享各自的看法和经验。
4. 性别平等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学校生活中实践性别平等,提出建议和措施。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理解度:通过问答、案例分析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性别平等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3. 学生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性别平等的行动和成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性别平等相关的讲座、活动,加深对性别平等的认识。
《性别平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性别平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性别平等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性别平等的观念,消除性别歧视。
3. 提高学生对性别平等教育的认识,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性别平等的概念与内涵2. 性别平等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现3. 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4. 性别平等教育的实践与推广5. 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性别平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性别平等的短片,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性别平等的概念与内涵,让学生了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3.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性别平等教育的成功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性别平等教育的实际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性别平等,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次班会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性别平等的观念,消除性别歧视。
四、教学方法1. 视频导入:通过短片引起学生兴趣。
2. 讲授法:讲解性别平等的概念与内涵。
3. 案例分析法:分享成功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反思法:对本次班会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其对性别平等教育的认识程度。
2.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性别平等观念的认同。
六、教学准备1. 准备关于性别平等的短片或视频资料。
2. 收集性别平等教育的成功案例。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4. 制定课后实践报告的评分标准。
5. 准备学生反思日记的评分标准。
七、教学环境1. 确保教室环境舒适,适合进行小组讨论。
2.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视频和案例。
八、教学安全1. 在播放视频和进行讨论时,确保内容适宜,避免不适当的性别歧视言论。
2. 鼓励开放的讨论氛围,强调尊重他人的观点。
九、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性别平等教育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或角色扮演,以深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性别平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性别平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性别平等的概念,认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性别的态度和行为。
3. 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性别平等的能力,消除性别歧视和偏见。
二、教学内容1. 性别平等的概念与意义2. 性别平等在我国的法律地位3. 性别平等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4. 消除性别歧视和偏见的方法5. 培养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性别的态度和行为三、教学重点1. 性别平等的概念与意义2. 性别平等在我国的法律地位3. 日常生活中实践性别平等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 消除性别歧视和偏见2. 培养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性别的态度和行为五、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性别平等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对性别平等的认识和理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性别平等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学会消除性别歧视和偏见。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团队中实践性别平等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1. 准备与性别平等相关的案例和资料。
2. 设计讨论问题和活动方案。
3. 准备教学PPT或其他辅助教学材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性别平等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性别平等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性别平等在我国的法律地位,让学生了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性别平等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性别平等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消除性别歧视和偏见,以及如何培养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性别的态度和行为。
5. 总结提升: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性别平等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性别平等。
八、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性别平等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例如:1. 简述性别平等的概念与意义。
2. 列举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性别平等的方法。
3. 分析一个性别平等的案例,并谈谈你的感想。
九、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延伸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和实践中更深入地了解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教案

性别平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性别平等的概念,认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性别、消除性别歧视的意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促进男女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
4.培养学生关注性别平等问题,积极参与性别平等的社会实践。
二、教学内容1.性别平等的概念2.性别平等的重要性3.性别歧视的表现4.如何实现性别平等5.性别平等的社会实践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男女同学在校园生活中的差异。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出性别平等的概念。
2.讲解性别平等的概念(1)教师讲解性别平等的含义,强调男女平等不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平等,还包括社会地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平等。
(2)学生讨论性别平等的重要性,教师总结并强调性别平等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3.分析性别歧视的表现(1)教师列举性别歧视的现象,如就业歧视、教育歧视等。
(2)学生讨论性别歧视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4.探讨如何实现性别平等(1)教师提出实现性别平等的措施,如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女性地位等。
(2)学生讨论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性别平等,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性别平等的社会实践。
5.性别平等的社会实践(1)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性别平等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手抄报等。
(2)学生分享参与活动的感受,教师总结并强调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性别平等概念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性别平等的表现。
3.学生参与性别平等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4.学生对性别平等问题的关注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性别平等的概念、分析性别歧视的表现、探讨实现性别平等的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性别、消除性别歧视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同时,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引导他们践行性别平等,积极参与性别平等的社会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師引起動機:
人生無處不性別── 大自國家政策,法律制度,小到
生活細節、吃喝拉撒,其中關乎性別的都影響著你我;而人
生的生老病死及婚喪喜慶,祭祀送終,還有從年頭到牛尾的
慶典節日,無論是其中大大小小繁瑣的儀式,或眾人謹守的
禮俗規範,以及它們背後的深遠複雜觀念,在在都有性別
議題存在 ( 參見大年初一回娘家一書 )
二、教案設計之理論策略
(1)融入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希望透過對傳統文化的性別關係重新解讀、分析,讓學
生能覺察不同性別之間互動的刻板模式,並學習以不具性別偏見與歧視的待人處
事方法
活動名稱
教學活動流程
教學時間
器材
一、準備活動:
1教師請學生回家蒐集「傳統習俗文化」或「社會制度」有
那一些 是關於「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的,並請學生先覺察
,能提出合理的質疑並說明正確的作法可再得一分,並進一
步可選一個「井字」遊戲競賽的位置,10分鐘內先完成
一連線的組別獲勝;若「井字」遊戲平手,則依得分高的
一組獲勝
3教師總結補充說明遊戲過程中同學所提出的一些「傳統習
俗文化」或「社會制度」不符合性別意識的原因:
例如
A做媳婦的要有「生為夫家人,死為夫家鬼」的態度與精神
這些過去流傳下來的習俗,儀式及觀念,都有他時代背景,但我們該盲目繼續
延續? 還是要像謝天一課的作者陳之藩一樣重新思考:前人所作是否合理?
陳之藩在謝天一文中以破除迷信及打倒偶像的想法加上自己的生活體驗重新
思考及定義「謝天」的涵義。此課希望同學們學習陳之藩省思的精神,一起來找碴
── 找出我們所覺察到的一些不合理的習俗文化或社會制度、社會觀(關於性別議題的)並試著分析為何不合理。
我們應該要透過認知基模的重建、意識的覺醒,協助學生探究在社會建構下所造成的性別歧視(或偏見)的困境,以及反思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權力關係,積極培養學生批判的能力與意願,維護尊重不同性別差異的基本信念。
(二)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權力關係
藉由討論相關的社會事件、生活議題,瞭解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中,由於社會分工、社會結構、性別角色刻板化都會形成權力和階級的差距現象,這種種現象反映在政治、社會活動、族群或是經濟活動中,都會因為固有社會文化中存在的性別歧視或偏見而使得性別平等教育及環境更加困難。
會制度」(關於「性別平等教育議題」) 是不合理或不平
等的內容及原因
(3)不管A或B組都須在一分鐘內分限時搶答,答題正確者
得一分,能提出合理的質疑並說明正確的作法可再得一
分,並進一步可選一個「井字」遊戲競賽的位置來完成
連線或阻斷別組的連線。
(4)先完成「井字」遊戲一連線的組別獲勝
(5)若「井字」遊戲平手,則依得分高的一組獲勝
●2-4-2-7能透過各種媒體,認識本國及外國文化,擴展文化視野。
●3-4-4-1能有條理、有系統思考,並合理的歸納重點,表達意見。
●3-4-4-3能察覺問題,並討論歧見
●3-4-4-6能和他人一起討論,分享成果。
●5-4-2-2能具體陳述個人對文章的思維,表達不同意見
●5-4-8-1能依不同的語言情境,把閱讀獲得的資訊,轉化為溝通分享
●3-4-6反思社會環境中,性別關係的權力結構。
〈補充說明〉
一、重要概念:社會建構的批判、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權力關係
二、概念說明
(一)社會建構的批判
各個社會根據性別特徵、文化傳統的性別角色分類與社會分工,賦予不同性別者有不同的性別內涵及相應的性別認同和能力的發展,並且形成規範與價值,塑造性別外在形象與內在人格特質之差異性。這樣的性別差異通常是有系統的社會建構之結果。
針對進入國中階段的青年,應強化個體去覺察、檢視並反思在日常生活與學習經驗中潛在的制度性的偏差,並敏覺性別權力在社會環境中存在的不平等的情況,尤其是有關性別與族群的迷思概念的釐清,需要藉由不斷的對話、反思。可透過社會觀察、報導、書籍閱讀、聆聽演講和紀錄片的欣賞,去檢視自己的概念是如何形塑。並且必須不斷的在生活情境中落實批判的觀點,輔以經驗分享、課堂討論或實地參訪,才有可能自我增能並重新建構正確、健康、多元的性別平等意識。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各領域教學教案設計
單元一
大家來找碴
適 用 階 段
國中七年級上學期
設計者
游淑媛教師與性平輔導團員
時 間
25分 鐘
適用領域
(1)融入語文領域之「謝天」
(2)或是社會領域
主要概念
性別互動、社會建構的批判
次要概念
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權力關係
A能力指標
(性平議題)
B
能力指標
(語文領域)
●3-4-5探究社會建構下,性別歧視與偏見所造成的困境。
的材料,正確的表情達意
教案設計之動機、理論策略以及目的
一、教案設計之動機
人生無處不性別── 大自國家政策,法律制度,小到生活細節、吃喝拉撒,其
中關乎性別的都影響著你我;而人生的生老病死及婚喪喜慶,祭祀送終,還有從年頭
到牛尾的 慶典節日,無論是其中大大小小繁瑣的儀式,或眾人謹守的禮俗規範,以
及它們背後的深遠複雜觀念,在在都有性別議題存在 ( 參見大年初一回娘家一書 )
這些過去流傳下來的習俗,儀式及觀念,都有他時代背
景,但我們該盲目繼續延續?還是要像陳之藩一樣重新思考
前人所作是否合理?陳之藩在謝天一文中以破除迷信及
偶像的想法重新思考謝天的涵義 。現在就請同學一起來找
碴 ── 找出你所覺察到的一些不合理的習俗文化或社會
制度、社會觀(關於性別議題的)
2學生在一分鐘內分A、B組限時搶答,答題正確者得一分
及分析有那一些是不合理或不平等的。
2將學生先分兩大組,以利進行「井字」遊戲競賽:
(1)可依座位隨機分組,分兩大組,A、B組進行搶答
3各組推派活動的主要蒐集紀錄人 及 搶答發言人
4 教師說明遊戲規則 :
(1) A、B組的搶答發言人進行猜拳,贏的一組先回答
(2) A、B組輪流答出該組觀察到的「傳統習俗文化」或「社
融入夫家
●不合理處:做女兒的與原生家庭幾十年的親情豈是一
場結婚典禮就可劃清界線? (是不合孝道,也不合邏輯
的角色轉換論 ) ──媳婦(女兒)結婚應只是多了一個
家在男方家的祖先牌位下壓三天,這三天
男方家人沒人出事才能確定將此女性娶回家
●不合理處:為什麼是女性?這是歧視女性的作法
C 傳統家庭的主祭要求一定只能是男性
●不合理處:女性也有想表達祭祖的誠心,為什麼就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