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11年的创业体会12页word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11年创业体会-刘强东,京东商城,创业体会_1.doc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11年创业体会-刘强东,京东商城,创业体会京东创始人刘强东:11年创业体会《创业邦》提升用户体验京东售后服务的口碑一直不是太好,客服电话难打也是不少客户抱怨的主要问题—电话接通率一度只有40%~50%.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们在这方面却越来越进步。
提升用户体验成为京东另一个救火点。
为此,公司在江苏宿迁投资建立了统一的全国呼叫中心平台。
2009年11月20日,总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具有150个座席的呼叫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过去,京东承诺的送货时间跨度很长,往往让客户一整天都在家里等着接货。
而从2008年起,送货时间的精确性也渐渐有了改善。
因为订单规模达到了一定量,京东配送已经更改为“一日两送”。
还可以分类、缩小区域配送,比如某人专送高价值小件的东西,而某车辆则专门送大家电。
这样,每次配送直奔某个范围不大的地区,减少了接货等待的时间。
规模能促进供应链的完善并高效率低成本运行,而供应链良好运行的结果又能带来更大的销售规模。
这正是刘强东希望看到的结果。
“做大”者的三道坎品牌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创业已过11年,但面对品牌的问题,刘强东似乎还没来得及想清楚,他停顿片刻说道:“我5年前就说过,是产品、价格、服务。
人们想到京东,首先想到它产品丰富,都是正品行货,价格便宜,服务也能做得很好。
”面对同样的问题,徐雷也直挠头。
“我们希望京东这个品牌是贴近用户的,不是高高在上的。
”自徐雷2009年初正式加入京东负责市场工作以来,刘强东不断对徐雷提出这样的要求:“京东商城的公告写得过于官方、越来越文绉绉了。
能不能把公告改得口语化、网友化一点?!”京东前11年的大部分时期,B2C企业都不成气候,特别在3C 领域,基本上是京东一家独大。
因此一直以来,京东的正品行货、价格便宜成为吸引用户的有效体验,即使服务不到位,用户也能忍受。
然而近年来,竞争者陆续冒了出来。
因此徐雷认为,京东不能继续依赖低价,而应该在品类的专业性和服务上下功夫,让这些内容成为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的京东-之读《创京东》的一些小感悟

世界的京东-之读《创京东》的一些小感悟翻看日历,已有半个多月,没有动手写文章,还真有点不习惯~~偶尔还有朋友微信上问我,为什么不写文章分享啦?当然不是,自从几个个人微信号被封后,我反思了一下,做人做事应该要低调一些。
好好地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比什么都强。
要静下心来,就需要学习一些新的东西,要不然,天天被微商,微信营销一堆词给包围了,感觉思维就会越来越狭窄~所以我计划看一些些杂七杂八的书,让我这个文盲,涨点知识!这二天用平时的空闲时间,把《创京东》这本书看完,感触不少。
一口气读完这本,给我最大的感受有四点:第一点:人生下来,就应该有大梦想,要敢于去拼搏,去努力。
第二点:走正道,重信用,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
第三点:创业一定是九死一生,需要无知者无畏的精神。
第四点:我有点爱上了刘强东^_^!此书的内容并不算精彩,但京东这家企业的成长之路,让我感觉更加真实,我更加地佩服这整个团队的人,他们可以创造出一个如此优秀的企业。
这个企业现在有多优秀?未来之路又能走向哪里?让我们来看看本书作者最后的笔墨。
《世界的京东》2015年1月17日,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京东集团年会在这里召开。
“京东红”充满了巨大的屏幕,白色大字格外显眼:“世界的京东”。
刘强东站在台上,面对现场座无虚席的数千名观众,意气风发。
他希望京东这家公司未来成为销售收入过万亿的公司,成为拥有60万名员工、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全球500强的前20名。
像滚雪球一样,裹挟势能,呼啸着滚下山坡,京东凭借惯性也能快速成长。
我坐在台下,却想起刘强东宣布京东将做千亿公司时,员工在台下犯嘀咕;想起将100亿元当作目标的刘强东;想起那个站在船头,想着要组织船队漂洋过海的少年刘强东。
京东从来没有经历过摧枯拉朽、酣畅淋漓的胜利,这家公司一直起起伏伏,每年都有新的危机和对手,与互联网公司打,跟传统零售打,跟自己打,内忧外患,磕磕绊绊。
刘强东就像原来街头打野拳的,揍小痞子揍得轻松,后来打职业赛,属轻量级,只懂凭凶狠的爆发力,不断出拳,不知道脚步节奏,不知道运气,不知道侧身技巧。
《创京东:刘强东亲述创业之路》读后感_2500字

《创京东:刘强东亲述创业之路》读后感_2500字《创京东:刘强东亲述创业之路》读后感2500字《企业高层纷卷性丑闻是道貌岸然还是树大招风?》写在前:这个话题,是络文字一个标题在写我的话题。
“个人崇拜”的今天,良心何在?“梦”时代下,道德底线又何在?正文:自刘强东美国“性骚扰”亊件,尽管该案至今还没有得到确认,但是,国内,乃至亚洲,全美几乎当着一大新闻,丑闻在竞相报道。
尤其我们国内。
国外媒体竞相报道,大可理解。
但是,我们的媒体???今天,“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马后炮”頻頻的“粉墨登场”。
更是让京东一夜之间股市下跌几百个亿。
鲁迅笔下的那个丑陋的劣根性本质,在“个人崇拜”的今天,不仅仅一一的复出,还非常的活跃。
这个“活跃”的不只是鲁迅笔下那个“看客”,“看客”,其实,只是静静的在看。
今天,几乎人人都充当一个“道德审判官”,而这个“道德审判官”还都是来自年轻人。
今天,腾讯新闻一个话题:《企业高层纷卷性丑闻是道貌岸然还是树大招风》,这个话题,固然是在说刘强东。
而这个话题,在我的解读,无疑是“树大招风”。
“道貌岸然”的话题,应该用在我们今的官方头上!儿时,一个模糊的概念,一直是:“人”,这个字,仅仅两笔,好写!但是,做起来恰恰又很难。
这也是老师常常手拿那个教棒教我们如何做人的话题。
而“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乎其难”的句子,恰恰出自刘晓庆《我的路》的感叹。
刘晓庆,这个名字,真正的响起来,还正是当年报纸上登出刘晓庆写在她的《我的路》那篇文章,就此,让我那个年代,对刘晓庆这个女人真的刮目相看。
然而,今天,何此做女人难啊?做一个男人更难!做名男人是难上加难!今天的女人,最大的狠头,时常以“性骚扰”这个法律来捍卫自己。
即便亊过几年,她们也能想起以这个“武器”来炒作自己,敲诈你一把。
今天的中国人,即便成为美籍华人的他们,也都忘不了配合国内一些利益集团,利用美国这个高于一切的社会生态体制下的法律,好好的设局敲诈一把出游美国的中国有钱大咖们。
【推荐下载】写刘强东观后感作文-精选word文档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写刘强东观后感作文篇一:刘强东采访实录读后感姓名:艾散江学号:201X10732059班级:旅游管理122对京东商城刘强东的采访读后感读了这篇采访实录之后我感触非常深刻。
本人也在摸索着创业的道路,看了这样一个成功人士(刘强东)的采访之后,我不仅对京东,更是对人生与创业人士本身的资质与人员的管理有了不一样的启发和思考。
(背景:京东在美国上市不久,刘强东在美国修生养息回来)一、电子商务方面1. 与阿里有本质性的区别我们京东的商业理念、商业的追求跟你是不一样的,阿里有阿里的价值,它让很多小卖家去卖东西,能够让他创业,能够让他生存,京东是希望自营的方式,大规模的有组织化的管理商品,去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去提升整个社会交易效率。
2. 阿里与京东共存两条路都是有价值的,都可以存活,不是你死我活的。
就想大超市与小小商铺能共存,满足不同人不同的需求。
3. 刘强东想要的京东首先公司要更加稳定一些,包括财务表现,可持续性的盈利,因为只有盈利,这家公司才真正安全,一天不盈利,这家公司依然是有风险。
像沃尔玛我觉得是很稳定的状态,四十年都在盈利,几乎就没有亏过钱,它能够每年给股东分红,能够持续不断地给股东一个很稳定的回报,我相信京东有一天会走到这种(状态)。
4. 中国互联网商业的现状(对流言蜚语的四伏)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还是处于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的边缘地带,有的时候是跨一步出来是很文明的,退回一步就是很野蛮的,二、创业与管理公司方面1. 注意公司的小漏洞绝对不能因问题小,不起眼,或者对现状不起影响而忽视它,因为时间对它的积累,很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就像刘强东所说,这些漏洞暂时不足以让公司出现问题,但是如果你不加以重视,不及时把它消除掉的话,时间一久,这个窟窿漏洞越来越大,有一天可能把整个大厦都倾倒。
《创京东:刘强东亲述创业之路》读后感

《创京东:刘强东亲述创业之路》读后感《创京东:刘强东亲述创业之路》读后感1好奇于这个商业世界传奇是如何一步一步走来,是怎样的力量推动它走向今日的高峰。
以前对于电商,更多地关注某宝,然而因为其产品的复杂与紊乱,有时甚至会担心产品的.真实性。
因为《创京东》让我走近这个B2C电商巨头,也开始关注起运营以及产品的层次性。
不得不佩服京东的神奇和魅力。
看完书以后,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刘强东的魄力与胆识,京东能走到今天,若没有刘坚定的远见和谋略,不会有这么多人追随,京东商城永远只是个商城。
京东不是刘强东一个人的京东,京东是所有京东人的京东。
不仅白领,京东蓝领工人在京东也倾尽全力,一丝不苟地贯彻京东客户为先的理念,京东能做到今天几千亿市值的产业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以下摘录:客户要的是什么?产品、价格和服务一、京东战略管理模型1.基础层——团队2.供应链——信息系统、物流系统、财务系统(1)信息系统。
(2)物流系统。
(3)财务系统。
3.关键KPI——成本、效率4.品牌——产品、价格、服务5.用户——客户体验6.关于盈利二、京东核心价值观1.诚信2.客户为先3.激情超越4.学习5.团队精神6.杜绝浪费“修养生息”不是休养生息,不是停下来的意思,也不意味着我们的业绩增长速度会变得很慢,事实上,“修养生息”四个字各自都有不同的含义。
所谓“修”,通过今年一年的努力,把过去10年积累的问题从系统上、流程上、根源上彻底解决。
为第二个10年的增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而这种解决是一次性的、彻底的,不能为未来的发展留下任何瑕疵。
所谓“养”,就是要对京东的战略型业务进行持续不断的投入,把它们“养大”——不会脱离这条主线,不会去做跟电商无关的事情。
所谓“生”,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思考还有哪些业务没有做,还有哪些领域没有进入,还要不断地扩展。
所谓“息”,就是在现有的业务模块中,有些可能是没有未来的业务,不管这些业务目前是赚钱,还是亏钱,只要是没有未来的业务,都要坚决地把它关掉。
《创京东:刘强东亲述创业之路》读后感

《创京东:刘强东亲述创业之路》读后感《创京东:刘弱东亲述守业之路》读后感(一)人物列传类的书模板过往并无太年夜废致。
出有购置过一原那样的册本,零散正在藏书楼翻阅过几原,也已能扭转对它的观念。
念起看《创京东》,是正在豆瓣上无心间看到有人看完《创京东》后对京东正在宿迁效劳外口领熟的效劳故事由衷赞叹,成为奸真的京东粉。
即便购kindle 也正在京东高低双,即便历程外呈现答习题也置信客服必然会协助处理。
很猎奇终究是怎么一原书模板竟能让客户合服。
正在掌阅上搜刮到有那原电子书模板须要花13人民币,庞大的是苹因脚机借出有绑定银止卡,素来出有付出过。
做为异止,此刻未没有是仅仅的猎奇,便是念追本溯源的看到京东到底孬正在那里。
于是绑定了银止卡,购高那原书模板。
打开那原书模板,听刘弱东讲述京东的守业之路,看着那野私司的本型,对市场的剖析,逢到过的艰难,转型的怯气,合作的气魄,若何走到昨天。
一领不成拾掇的被呼引,外毒般的挤压各类碎片的工夫看书模板。
尔被那野私司打动,更被那野私司的开创人打动,也被沉迷正在书模板外的本人打动。
一次纷歧样的念书之旅,有必要记载高此刻的感想。
胜利的守业私司暗地里总有一个牛逼的指导人战一段血泪史。
固然京东也没有破例。
刘弱东没熟于屯子,靠本人的勤奋教习取得了便业的时机。
开端了一段接天气的守业之路。
目光战胆子决议他取他人纷歧样。
开初他跟外闭村数码乡面有数的商野同样平庸,但差别的是捉住了生产者最关怀的质量战代价。
正在互联网的海潮外,另辟门路,对峙走最相熟的3C止业。
此中有一句话印象深入的,刘弱东说:互联网处理生产者的三个需供,一、购的自制;二、购的多样;三、购的有质量。
淘宝曾经处理了一、2二个答习题,然而3借出有处理,那便是京东最焦点的定位。
有一种正在人群外作本人的觉得,很分明也很亮确本人的价值战标的目的。
对刘弱东自己,除了了他的眼界之外,正在建设仓配的决议计划上,实口是服气那种气魄。
对峙本人心田决议的工作,出有甚么能够阻挠。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11年创业领悟-刘强东,京东商城,创业领悟_1.doc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11年创业体会-刘强东,京东商城,创业体会京东创始人刘强东:11年创业体会《创业邦》提升用户体验京东售后服务的口碑一直不是太好,客服电话难打也是不少客户抱怨的主要问题—电话接通率一度只有40%~50%.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们在这方面却越来越进步。
提升用户体验成为京东另一个救火点。
为此,公司在江苏宿迁投资建立了统一的全国呼叫中心平台。
2009年11月20日,总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具有150个座席的呼叫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过去,京东承诺的送货时间跨度很长,往往让客户一整天都在家里等着接货。
而从2008年起,送货时间的精确性也渐渐有了改善。
因为订单规模达到了一定量,京东配送已经更改为“一日两送”。
还可以分类、缩小区域配送,比如某人专送高价值小件的东西,而某车辆则专门送大家电。
这样,每次配送直奔某个范围不大的地区,减少了接货等待的时间。
规模能促进供应链的完善并高效率低成本运行,而供应链良好运行的结果又能带来更大的销售规模。
这正是刘强东希望看到的结果。
“做大”者的三道坎品牌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创业已过11年,但面对品牌的问题,刘强东似乎还没来得及想清楚,他停顿片刻说道:“我5年前就说过,是产品、价格、服务。
人们想到京东,首先想到它产品丰富,都是正品行货,价格便宜,服务也能做得很好。
”面对同样的问题,徐雷也直挠头。
“我们希望京东这个品牌是贴近用户的,不是高高在上的。
”自徐雷2009年初正式加入京东负责市场工作以来,刘强东不断对徐雷提出这样的要求:“京东商城的公告写得过于官方、越来越文绉绉了。
能不能把公告改得口语化、网友化一点?!”京东前11年的大部分时期,B2C企业都不成气候,特别在3C 领域,基本上是京东一家独大。
因此一直以来,京东的正品行货、价格便宜成为吸引用户的有效体验,即使服务不到位,用户也能忍受。
然而近年来,竞争者陆续冒了出来。
因此徐雷认为,京东不能继续依赖低价,而应该在品类的专业性和服务上下功夫,让这些内容成为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强东 电商创业者的青春拼搏

刘强东电商创业者的青春拼搏刘强东:电商创业者的青春拼搏近年来,电商这一新兴行业迅猛发展,为无数的创业者提供了机遇和平台。
而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领域中,刘强东作为电商创业者的代表,展现出了他青春拼搏的精神和无限的潜力。
本文将从他的创业初衷、战略决策、企业文化以及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刘强东作为电商创业者的青春拼搏。
一、创业初衷刘强东于1998年创立京东,当时他的创业初衷是为了提供一个正规、信任的线上购物平台。
他深感传统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如商品品质无法保证、虚假广告等,这使他决心打造一个可靠的电商平台。
他将“诚信!”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石,不断培养顾客的信任。
二、战略决策刘强东在电商行业的成长过程中,做出了一系列明智的战略决策。
其一,他积极投入研发和技术创新,推动京东的IT系统不断升级和完善,提升平台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另外,刘强东还对线下物流进行了全面优化,建立了自有物流体系,缩短了配送时间,提高了快递效率。
三、企业文化京东的企业文化对于创业者的青春拼搏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刘强东秉持“让员工有机会更好地发展自己,而不只是从事一份工作”的理念,不断推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他鼓励员工创新、追求梦想,激发出员工团队的潜力,不局限于传统的工作角色。
除此之外,京东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四、社会影响刘强东作为电商创业者,他的青春拼搏不仅仅影响了企业内部,也为整个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京东零售模式的推广,使得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方便、高效的购物体验。
同时,刘强东还通过公益捐赠、助学项目等方式,回馈社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总结起来,刘强东作为电商创业者的青春拼搏,展现了他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创业精神。
他以“诚信!”为核心价值观,不断推动企业发展,在战略决策、企业文化以及社会影响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他的成功启示着其他电商创业者,只有在拼搏中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11年的创业体会创办京东商城11年后,刘强东终于休了一个长假—尽管被“禁足”在医院,但无论如何,对刘强东来说,这都是一段难得的闲暇时光。
在不足10平方米的病房里,他计划用30篇左右的文章,梳理出11年的创业体会。
这是他早就想要做的事。
这些年来,他和京东一直被市场鞭策着不断奔跑。
在每年300%的增速中,他很难有这样静思的机会。
从传统零售商变身网上商城,从代理销售IT产品到经营所有3C产品甚至日用百货,京东商城在不断转型中,发展为2009年底收入近40亿元人民币、用户超过600万人的规模。
然而,这个规模数字远不能让刘强东感到安全。
实际上,他感觉危机越来越靠近。
除了同为B2C渠道的卓越亚马逊也在快速扩张外,马云携淘宝也加入了竞争行列—马云希望用大淘宝平台为企业商家提供从事电子商务的技术、物流和其他资源。
继淘宝商城以后,2019年1月初,淘宝电器城也将开业。
如果大淘宝战略取得成功,那么,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游戏规则就有可能被马云改写。
这显然是同样想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游戏规则制定者的刘强东所不愿意看到的。
为此,在继续围绕零售大做规模文章的同时,刘强东和他的幕僚团队们已经在着手研究开放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
“没有规模就做不成大事,规模越大越安全。
”刘强东对规模的敏感和渴望超乎寻常。
他已经为规模奋斗了11年,以后的日子,同样绕不开这个目标:规模已成为京东未来定位市场的决定因素。
“被迫”的成长京东商城最早并不是电子商务企业,它起步于中关村,最早是代理销售光磁产品的零售商。
最风光时曾经有12家连锁店。
如果不是2019年的“非典”疫情让刘强东决定关闭那些连锁店,转型电子商务,京东今天最多也就是另一个宏图三胞。
由于没有料到企业会如此迅疾地成长,刘强东一开始只给京东弄了个二级域名。
京东360buy的一级域名是在2019年才变更过来的。
同年8月,京东凭借3C产品专业网上渠道的名声吸引到了今日资本近千万美元的投资。
此后,京东不再满足于发烧友级的客户规模,而立志要扩展到大众消费者市场,并以此开始了IT以外的3C数码和家电类产品的销售。
很快,大家电成为这类产品中市场份额最大的一块。
2019年初,京东拓展了大家电品类,进入了传统零售巨头国美、苏宁的领地,很快赢得了“网上国美”的称号。
在从IT跳跃到3C后不久,京东又一跃进入百货领域,这也是“规模”倒逼下的战略。
刘强东坚持认为,3C产品用户对单一产品的重复购买率相对较低,吸引回头客、维护客户忠诚度的成本相对较高。
京东要培养忠诚客户,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在现有品类之上,增加重复购买率高的产品,这样才有助于提升规模,而百货就具备这样的属性。
规模的悖论京东这11年,被市场赶着跑的不仅是经营模式和品类。
它们的业务支撑资源,诸如物流体系、售后服务体系等,也是基于市场告急而被迫启动建立的。
当初刘强东赋予京东二级域名时,根本想不到京东能做成今天的规模和业绩。
京东今天的成就,依赖于刘强东对零售的本能感知:“任何一个零售平台,你必须做到便宜,才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2019年京东品牌的广告语是“真便宜”,2009年变成了“真实惠。
”为了用价格优势吸引用户,京东一直保持毛利率与费用率相持平等。
刘强东不是不想盈利,但目前40亿元的销售收入,最多也不过有几千万元的盈利。
显然他并不满足于此。
刘强东认为,规模一旦达到足够量级,费用率将下降而毛利率也会上升,盈利就会水到渠成。
然而,2009年春节前后的订单爆增,最终发展为刘强东万万没有想到的局势。
由于没有可自由支配的物流和配送资源,再加上没有提前准备相关供货能力,那段时间的京东可谓“招架不住”,大量订单被延误。
后期,京东在无奈之下甚至在网上贴出公告,让客户去其他地方订购产品。
这个经历对刘强东刺激太大了。
应急高峰一过,他就把打造物流体系提到首要日程。
为此,他投资2 000万元成立自己的快递公司,建立配送队伍,同时,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大幅扩充仓储面积,并投资上亿元建设仓储管理体系。
赢得供应商目前,京东库存周转率已经从2019年的12.6天降到11天。
促使库存周转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就是供应链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比如,随着规模的增加,京东的销售预测和补货建议准确度不断提高,因此安全库存水平也就随之下降;同时,规模的增加改善了京东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提高了京东订单的满足率,从而进一步降低库存。
京东负责数码通信和大家电采销的副总裁王笑松,是供应链采购部分进化的促进者和见证者。
2019年初王笑松加入京东时,公司的供应商还仅限于中关村的批发商群体,不少品牌商对京东持抵触态度。
到了2009年,抵触者已经没有,只是不少品牌供应商把京东当成线上渠道之一,还没有付出足够热情。
王笑松相信,随着规模的增加,京东会获得更多供应商的青睐。
王笑松的前一份工作是在沃尔玛做采购。
那时,他和供应商的交道只需要直接谈生意,而现在则要充当B2C渠道模式的宣贯者。
比如他要告诉品牌供应商,B2C模式不需要厂家的促销员、不需要进场费,可以为品牌商节省15%的成本,同时,由于京东库存周转率远低于线下,厂商的返款账期也能缩短很多。
诺基亚就是王笑松成功营销来的一个品牌供应商。
京东最初做诺基亚手机主要是从窜货商处拿产品。
尽管窜货商的产品成本很低,但货源往往没有保证,型号也不全,这种采购方式不利于京东做大。
于是,王笑松毅然停止了这种模式。
然而,当他找到诺基亚时,对方却不太愿意合作。
王笑松只能以一个非常不利于自己的价格从诺基亚拿货。
他的坚持不但没有感动诺基亚,反而给自己带来一堆麻烦—窜货商故意从京东网上购买相关产品造成窜货现象,并为此向诺基亚投诉。
2009 年四五月,来自诺基亚的罚单经常让王笑松焦头烂额。
王笑松意识到,必须跟诺基亚沟通清楚,网上销售是覆盖全国市场的,而且是把商品直接卖给最终消费者,与那些低价批发给外地客户的窜货行为有本质不同。
为此,他甚至把一段时间的销售信息开放给诺基亚。
从这个信息中,诺基亚看到自己的产品通过京东销售,在三、四级城市占比不断提高—那是诺基亚已有渠道较难覆盖的区域。
另外,京东的销售额在周一到周五相对较高,正好与线下周末销售高峰错开,对线下渠道冲击较小。
于是,诺基亚对京东的热情开始增加。
如今,诺基亚甚至专门为京东定制京东版手机,为京东指定的N97手机单独包装,还配备车载充电器。
对于信任京东的这些厂商,京东的采购不只局限在满足仓储和订单需要上,还与它们进行超越价格、折扣、账期的合作。
比如,京东定期向一些品牌厂商开放信息系统,并与厂商一起制定产品营销计划。
一位业内专家说,当采购不再是为价格、折扣和账期而“购”时,离供应商管理已经接近了一步。
麦当劳的采购哲学就是扮演管理供应商的角色,并且通过合作方式实现双赢。
2009年岁末,京东与品牌供应商的关系让刘强东有了一定的把握。
10月以后,京东与供应商签订的所有合同里都多了一个条款:“谁供货,谁负责售后服务。
”如果在15天之内供应商解决不了售后服务问题,京东就直接从返款中扣钱。
如果不接受这个条款,京东将放弃与其合作。
截至年底,没有供应商拒绝这个合同。
京东的规模战略究竟是“局”还是“关”?眼下,这已成为刘强东不得不面对的发展难题物流规模初见成效尽管京东物流体系的打造属于被动之举,但眼下,运转不到一年的京东物流系统,人均订单处理能力已经位居业内上游水平。
京东物流环节的成本已经被降低到其销售额的6%,远低于品牌商自建电子商务后台体系12%~18%的成本。
负责物流管理的副总裁姜海东认为,这个指标的领先与规模直接相关。
实际上,一天处理数万份订单与处理几千份订单所需资源和人力相差不多,规模大了,效率自然提高,成本也随之降低。
因此,姜海东期盼更大规模的订单来降低这个环节的成本。
在自建物流初具规模时,是继续投资自建库房,还是接着租库房?这个问题在2009年6月曾经引起京东高管们的争论:京东部分高管赞同租库房。
“建库房,一次性投入太高。
租来的仓库也能满足当前需求。
应该把资金投入到更加紧迫的短板问题上,比如配送、信息技术等。
”但姜海东和财务副总裁陈生强却坚持要自建库房。
姜海东认为:“租来的库房,面积、供电、采暖等基本设施都不符合要求,只能是权宜之计,不利于仓储管理体系的投入和建设,特别与京东未来的发展规模不匹配。
”而陈生强则从财务的角度指出:“公司未来要上市,需要固定资产。
如果仓储物流都外包的话,公司的固定资产几乎没有,只剩下办公桌椅和IT设备等。
如果自建库房,土地就是非常重要的固定资产。
”事实上,刘强东也是自建物流的倡导者。
几番论证的结果是,多数人同意自建库房。
为此,京东未来不仅要在北京、上海、成都三个城市买地建单体面积10万平方米的库房,还要在武汉、西安等重要城市建造物流分仓。
而随着物流中心的建设,京东自有配送的范围也要扩大。
刘强东的目标是,从目前覆盖的24个城市扩大到2019年底的50个城市。
诚然,要达到这一目标,短期之内需要财务上的“大手笔”。
但刘强东认为,一旦规模增加到一定程度,自建库房投资就会变成降低成本的手段。
首先,规模足够大时,京东就在当地设立大家电专用仓库,省去了长途运输所造成的破损成本,同时提高了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其次,诸如华东等市场的规模将会增长很快,因此在上海投资兴建了自动化仓储系统—这个系统把订单产品放在输送带上传送到预定配送端,不仅减少了人工出错,也提高了商品入库到出库的订单生产效率。
有了这种自动化仓储系统,姜海东不用再为销售旺季找不到合适的库房和配送人员,而淡季又无法安置这些人而发愁了。
第三,由于大部分商品都是货到付款,因此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商品快速处理、快速送达,不仅能提高库存周转率,还能迅速回笼资金。
提升用户体验京东售后服务的口碑一直不是太好,客服电话难打也是不少客户抱怨的主要问题—电话接通率一度只有40%~50%.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们在这方面却越来越进步。
提升用户体验成为京东另一个救火点。
为此,公司在江苏宿迁投资建立了统一的全国呼叫中心平台。
2009年11月20日,总建筑面积为6 000平方米、具有150个座席的呼叫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过去,京东承诺的送货时间跨度很长,往往让客户一整天都在家里等着接货。
而从2019年起,送货时间的精确性也渐渐有了改善。
因为订单规模达到了一定量,京东配送已经更改为“一日两送”。
还可以分类、缩小区域配送,比如某人专送高价值小件的东西,而某车辆则专门送大家电。
这样,每次配送直奔某个范围不大的地区,减少了接货等待的时间。
规模能促进供应链的完善并高效率低成本运行,而供应链良好运行的结果又能带来更大的销售规模。
这正是刘强东希望看到的结果。
“做大”者的三道坎品牌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创业已过11年,但面对品牌的问题,刘强东似乎还没来得及想清楚,他停顿片刻说道:“我5年前就说过,是产品、价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