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功能评定最新

2019/12/4
9
? 运动处方的三要素之一
? 运动持续时间应结合运动强度、患者健康状况及体 力适应情况而定
? 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
2019/12/4
10
? 1.心输出量是衡量心功能的主要指标 ? (1)每搏输出量 - 侧心室收缩一次所射出的血量,(
而使每搏输出量明显增加,适应运动需要。
2019/12/4
16
? 2.心率贮备 ? 心率贮备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增快心率,使心输出
量增加。健康成人心输出量随心率加快而增多的 最高心率为 160~180次/分钟。 ? 长期运动训练的运动员,由于心肌纤维增粗,心 肌收缩能力增强,射血充分,收缩期贮备增加, 安静时心率反而减慢,可低于一般健康人。
2019/12/4
17
? 运动性心脏增大:多见于力量型项目,心肌收缩力增 强,心肌肥厚;
? 窦性心动徐缓:多见于耐力型项目,每搏输出量增大 ,心室容积增大,心率减慢。
2019/12/4
18
? 安静状态下,骨骼肌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的 20%
,运动时,骨骼肌血流量可增加到占心输出量的 80%左右。
? 增加心输出量
重不成正比。
? 心指数 - 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值。
? 心指数为3.0~3.5 L/(min· m2)。 ? 年龄变化:出生时为2.5 L/(min· m2),10岁时达最
大值,约4 L(min· m2),以后随年龄逐渐下降。
2019/12/4
12
? 3.射血分数 是评价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 射血分数 =每搏量(ml)/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 最大心率百分比 (%HRmax)
心肺康复功能评估-EKG、动脉血气、肺功能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的组成
➢ QT间期:代表了心室从除极到复极 的时间。正常QT间期为0.44秒。QT 间期的延长往往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 生相关。
心电图-导联
➢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电位投影在矢状面情况。包括Ⅰ、Ⅱ、Ⅲ、avR、 avL和avF导联。
➢ 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电位投影水平面情况包括:V1、V2、V3、V4、V5、 V6导联。进一步将这些导联分组,以反应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动。
静态肺功能-气体流量
➢ FEV1/FVC:简称1秒率,有的报告上用 FEV1%或FEV1%F表示。
➢ PEF(peak expiratory flow):峰值呼气 流速,表示用力呼气最快的速度。
静态肺功能-气体流量
➢ FEF25(forced EF25):表示用力呼出 2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那么把E换成I表 示吸气,把25换成其他数字代表的意义就 很容易理解了。FEF25、FEF50、FEF75 ,有的报告单上表示为MEF75、MEF50 、MEF25。
EKG、肺功能、动脉血气
单位 讲者 日期
今天的内容
1. 心电图
2. 静态肺功能 3. 动脉血气
心电图
➢ 心电图(ECG或者EK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 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能反应心脏的机械收缩和泵血等功能。
➢ 心电图常记录于标准心电图纸上,每一小格长宽为1mm,标准化后每一垂 直小格代表0.1mV电压变化,每一横向小格代表40ms的时间间隔。每五个 小格的垂直线和水平线加粗,两条粗线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2s,电压变化 为0.5mV。
心电图-各波及波段的组成
➢ QRS波群:激动向下经希氏束、左右束枝同步激动左右心室形成QRS波群。QRS 波群代表了心室的除极,激动时限小于0.11秒。当出现心脏左右束枝的传导阻滞、 心室扩大或肥厚等情况时,QRS波群出现增宽、变形和时限延长。
康复评定技术009心肺功能评定

第二节 呼吸功能评定
二、肺功能评定
(一)肺容量测试 (二)肺通气功能测试 (三)临床应用 (四)换气功能测试 (五)小气道功能检查
第二节 呼吸功能评定
(一)肺容量测试
肺容量指肺内气体的含量,即呼吸道和肺泡的总容量,对应外呼吸,是肺通 气和换气功能的基础。
功
Ⅱ
患有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 般体力活动时,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能
分 级
Ⅲ
患有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较一般 体力活动为轻时,即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Ⅳ
患有心脏疾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在休息时也有心功能 不全或心绞痛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均可使症状加重
第一节 心功能评定
(五)运动试验的终止指征
1. 相对指征 (1)试验中运动负荷增加,收缩压比原基础血压下降≥10mmHg, 不伴有其它心肌缺血的征象。 (2)ST段或QRS波改变,例如ST段过度压低(水平型或下垂型ST段 压低>2mm)或显著的电轴偏移。 (3)除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之外的心律失常,包括多源性室性期前 收缩、室性早搏三联律、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阻滞或心动过缓。 (4)劳累、气促、哮喘、下肢痉挛、跛行。 (5)束支传导阻滞或心室内传导阻滞与室速无法鉴别。 (6)胸痛增加。 (7)高血压反应(SBP>250mmHg和/或DBP>115mmHg)。
1. 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E) 2. 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 3.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 4.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MMF) 5. 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A)
心肺功能的评定(第3版最新)

第一节 心功能评定
(五)运动试验的终止指征
1. 相对指征 (1)试验中运动负荷增加,收缩压比原基础血压下降≥10mmHg, 不伴有其它心肌缺血的征象。 (2)ST段或QRS波改变,例如ST段过度压低(水平型或下垂型ST段 压低>2mm)或显著的电轴偏移。 (3)除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之外的心律失常,包括多源性室性期前 收缩、室性早搏三联律、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阻滞或心动过缓。 (4)劳累、气促、哮喘、下肢痉挛、跛行。 (5)束支传导阻滞或心室内传导阻滞与室速无法鉴别。 (6)胸痛增加。 (7)高血压反应(SBP>250mmHg和/或DBP>115mmHg)。
通气功能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随呼吸运动进出肺的气量和流速,又称动态肺容积。 凡能影响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的生理、病理因素,均可影响通气量。
1. 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E) 2. 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 3.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 4.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MMEF/MMF) 5. 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A)
第一节 心功能评定
(六)运动试验的结果及其意义
1. 血流动力学 ①心率。②血压。 2. 心电图波形 ①ST段异常。②室上性心律失常。③室性心律失常。 3. 限制性临床症状和体征 ①心绞痛。②呼吸困难。
第二节 呼吸功能评定
第二节 呼吸功能评定
一、呼吸困难分级
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评分(mMRC)
第二节 呼吸功能评定
三、心肺运动试验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最新【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评定心肺功能有助于了解机体循环和呼吸功能储备,是心肺康复的基础评定项目。
一、六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 6mWT)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主要用于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对治疗干预的疗效,测量患者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临床试验的终点观察指标之一,也是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指标之一。
1、禁忌症:绝对禁忌证:近1个月内出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相对禁忌证:静息心率>120/min,收缩压>180mmHg和舒张压>100mmHg。
2、中止原因:(1)胸痛(2)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3)下肢痉挛(4)步履蹒跚(5)出汗(6)面色苍白(7)外周血氧饱和度降低至80%二、2分钟踏步试验(2-mimute Step Test, 2mST)2mST是计数受试者2分钟内单侧膝盖能达到指定高度(通常为髌骨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高度)的次数。
进行2mST仅需要一面墙(用于贴高度标志物,亦可供体弱者扶墙进行测试),当场地、天气等因素影响6mWT进行,或患者体质虚弱无法耐受6mWT时,2mST可以作为替代方案。
心肺康复需要长期坚持除了膳食调整、戒烟限酒、心理睡眠调整之外,有氧运动训练作为心肺功能康复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重要,它能帮助人们达到营养与运动平衡(能量代谢平衡)、内环境平衡以及心理与睡眠健康等。
心肺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
1、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不仅为了在院康复期间的健康干预(包括相关疾病的治疗、饮食指导与调养、生物钟的调节、行为方式的指导),更是为了出院后定期随访与长期干预(包括生活工作环境的指导和改造、心理干预、健康状态的监控等)。
2、全面的心脏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掌握心脏功能等级和可以预见的危险因素。
正确的医学评价可以为运动处方(运动量、运动频率、单次持续时间、疗程和注意事项等)和康复流程的制定提供客观的依据;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过度饮酒与活动、焦虑、失眠等)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避免心脏病的加重和心脏的刺激,防止复发和猝死。
(完整版)心肺功能评定

心肺功能评定一、概述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和运动耐力的基础,泛指有氧运动系统通过肺呼吸和心脏活动推动血液循环向机体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满足各种人体生命活动物质与能量代谢需要的生理学过程,与人的体质健康和竞技运动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氧运输功能通过心脏的循环,把氧气及能量物质运送到全身组织进行新陈代谢。
心脏功能减退会导致循环功能障碍,产生缺氧缺血状态。
2、气体交换功能包括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主要通过内呼吸和外呼吸两个基本过程来实现。
3、心肺功能与运动耐力运动耐力是指机体持续活动的能力,取决于心肺功能及骨骼肌的代谢。
心肺功能下降会影响运动能力;长期制动和缺乏运动也会导致心肺功能的减退。
4、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可用于评价心脏疾病病人的新功能,并指导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康复治疗。
但是,该方法,主要依据病人自己有无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主观症状,因而评定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具体功能分级标准如下。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
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症状。
II级:体力活动稍受限。
一般体力活动时即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症状。
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休息时感到舒适,低于正常日常生活活动的运动量即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时仍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心电运动试验心电运动试验(ECG)是指通过观察受试者运动时的各种反应(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气体代谢、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来判断其心、肺、骨骼肌等的储备功能(实际祝负荷能力)和机体对运动的实际耐受能力。
(一)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1、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0%-80%)和特异性(71%-97%)。
主要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根据心电图st段偏移情况诊断冠心病。
2、鉴定心律失常运动中诱发或加剧心律失常往往提示为器质性心脏病,应注意休息,避免运动,并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和强度;运动中心率失常减少或消失提示属于良性心律失常,并非一定要限制运动和日常生活。
心肺康复评定

心脏康复评定初评
姓名:年龄:科室:心血管内科
诊断:急性广泛心肌梗死住院号:
目前功能情况:
综合情况:心功能B级;限制性肺通气障碍;运动耐力轻度下降;
ROM:双上肢、双下肢各个方向活动度均正常;
MMT:双上肢肩周肌群4-级,右髋关节外展肌群4-级,其肌群余均5级;
平衡:双足站立平衡3级,单足站立L/R:15/6秒;
柔韧:①座位体前屈试验 +14cm;②抓背试验L/R:+4/+2cm;
ADL:Barthel指数评分100分,生活完全自理;
生活质量:SF-36评分生理功能60分、生理职能0分、躯体疼痛62分、总体健康45分、活力60分、社会功能50分、情感职能0分、精神健康
60分、躯体健康总测量42分、心理健康总测量43分;
其他:无特殊;
治疗目标
远期: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近期:①提高各薄弱肌群肌力一个等级;
②改善柔韧性,各试验距离增加1-3cm;
③改善平衡,单脚站时间增加5-10s;
运动处方
1、热身:关节灵活操--心脏康复操,5min/次;
2、有氧:踏车74-80w,20min,以Borg评分13-15为度;
3、抗阻:橙色弹力带,上肢屈肌+下肢伸肌+胸腹肌与上肢伸肌+下肢屈肌+上
下背部肌隔天交替,10次/组*3组/天;
4、柔韧:坐位拉伸相应训练肌群,15s/组;
5、平衡:单足站立膝部弹力带各个方向给阻力,2min/次;
6、整理:坐位放松,5min/次;
注意事项:①注意保护,避免跌倒;②关注血压、氧饱;③不断给予鼓励、指导。
评定者:
评定日期:。
康复医学概论12-心肺功能评定

1、心电运动试验的检查方法
心电运动试验根据试验终点可分为三类 低水平运动试验 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 极量运动试验
低水平运动试验
指以预定较低水平的运动负荷、心率、 血压和症状为终止指标的试验方法,适 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后或病情较重者出院 前评定,通常以患者可耐受的速度连续 步行200m作为试验方法
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
者,患者尽力行走6min,计算所走的距离 行走的距离越长说明体力活动能力越好 12min走和12min跑具有类似的目的 心力衰竭患者还可采用2min步行 这类试验的目的只是为了判断体力活动 能力的变化,对诊断没有帮助
②定距离运动法: 确定固定的步行距离,计算完成该步行
的时间 200m步行一般是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前的 标准试验,以判断患者回家后日常生活的 安全性 脑卒中患者可以采用10m或20m步行试验, 以判断患者的步态和步行能力
人体通过心肺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 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细胞,同 时将其代谢最终产物向体外运输与排出
1、氧运输功能
氧运输功能是心血管系统的核心功能 血管功能 心脏功能
血管功能
血管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血液将气体(氧气和 二氧化碳)、能量物质(糖、脂肪、蛋白质)、 激素、电解质等运输到全身组织进行新陈代谢, 同时通过流经肺、肾、皮肤等脏器和组织,排 泄最终的代谢产物 血管功能取决于循环驱动力、心血管结构的 完整性、柔顺性和弹性等因素
心电运动试验
是指通过逐步增加运动负荷,以心电图 为主要检测手段,并通过前、中、后心电 图、症状以及体征的反应来判断心肺功能 的试验方式
心脏功能容量
心脏功能容量又称体力工作容量,也就是体 力活动的最高限度 其测定一般应用平板或踏车运动试验,测定 时从最低负荷量开始,连续监测心电图,直至 体力疲惫或出现症状时,即达到终点的负荷量, 经折算成MET,即是心脏或体力工作容量 根据所测得的患者心脏功能容量,指导患者 的生活自理、家务、体育娱乐,职业等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评定心肺功能有助于了解机体循环和呼吸功能储备,是心肺康复的基础评定项目。
一、六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 6mWT)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主要用于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对治疗干预的疗效,测量患者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临床试验的终点观察指标之一,也是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指标之一。
1、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近1个月内出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相对禁忌证:静息心率>120/min,收缩压>180mmHg和舒张压>100mmHg。
2、中止原因:(1)胸痛
(2)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
(3)下肢痉挛
(4)步履蹒跚
(5)出汗
(6)面色苍白
(7)外周血氧饱和度降低至80%二、2分钟踏步试验
(2-mimute Step Test, 2mST)
2mST是计数受试者2分钟内单侧膝盖能达到指定高度(通常为髌骨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高度)的次数。
进行2mST仅需要一面墙(用于贴高度标志物,亦可供体弱者扶墙进行测试),当场地、天气等因素影响6mWT进行,或患者体质虚弱无法耐受6mWT时,2mST可以作为替代方案。
心肺康复需要长期坚持除了膳食调整、戒烟限酒、心理睡眠调整之外,有氧运动训练作为心肺功能康复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重要,它能帮助人们达到营养与运动平衡(能量代谢平衡)、内环境平衡以及心理与睡眠健康等。
心肺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
1、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
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不仅为了在院康复期间的健康干预(包括相关疾病的治疗、饮食指导与调养、生物钟的调节、行为方式的指导),更是为了出院后定期随访与长期干预(包括生活工作环境的指导和改造、心理干预、健康状态的监控等)。
2、全面的心脏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掌握心脏功能等级和可以预见的危险因素。
正确的医学评价可以为运动处方(运动量、运动频率、单次持续时间、疗程和注意事项等)和康复流程的制定提供客观的依据;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过度饮酒与活动、焦虑、失眠等)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避免心脏病的加重和心脏的刺激,防止复发和猝死。
此外,静息状态下心悸、气促、胸痛、心绞痛、急性心衰、心率大于110次/秒、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均不能进行心脏运动康复。
3、心理治疗
心理干预是开展心脏康复治疗的基础。
心理干预必须是综合性的,既要对患者进行有关疾病的解剖生理、危险因素、用药、疾病的预防及饮食知识的指导,又要与患者充分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的情绪,消除其焦虑抑郁和敌对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常用方法包括睡眠干预、心理暗示、心理疏导、行为学疗法、药物治疗等,往往以上方法联合运用。
一般睡眠干预每周3次,心理辅导每周1次。
4、运动疗法
心脏运动康复强调个体化、循序渐进、坚持系统性和长期性。
运动训练频率一般每周5次。
【器械训练】
科室常用的有心肺运动试验和体外反搏。
心肺运动试验采用运动30s,恢复60s,50%最大短期运动能力强度,并在运动的过程中全程心电监护,确保安全。
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性治疗缺血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电脑跟踪心电波,在心脏舒张期对裹于肢体和臂部的气囊同步充气,序贯加压,使血液向主动脉反流,增加心脑各内脏器官的血流灌注,改善血供,畅通血流,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呼吸功能训练】
通过腹式呼吸、胸廓运动及呼吸肌训练等,增强呼吸功能,提高肺循环效率。
【有氧运动】
常用有氧运动包括散步、快步走、保健操、太极拳等。
训练强度以运动及运动后微出汗但无明显不适为宜;或运动后心率不超过110次/秒并能在5秒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温泉水中运动】
温泉水静水促使膈肌上升,有利于增强呼吸功能;肢体压迫促使外周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可增加心脏负荷,促使心脏工作。
水中运动可以在减轻身体负荷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体能进行耐力训练。
【健康教育】
正确了解心脏病:正确解读心脏疾病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避免危险因素;适当解释病情及预后,使其对自身疾病有比较正确和客观的认识,端正态度,勇于面对困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向家属交待病情,取得家属的理解与密切配合。
正确解读心脏康复的方法与流程:介绍康复计划,讲解康复锻炼的目的及意义,帮其建立良好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康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日常活动训练】
有目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为心脏病患者重返家庭、社会或工作岗位创造条件。
本期编辑: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