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本插图 推动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运用教材插图提高课堂效率

智慧讲坛ZHIHUI JIANGTAN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来讲,在教材中有一类非常特别的教学资源,那就是课本插图。
插图是课本内容的配图,对一些历史知识通过图片化的方式来呈现。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于插图所具备的教学功能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是对课本上的文字内容进行分析讲解,未能将图片运用起来,这就使插图的教学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本文针对插图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所具备的教学作用展开分析,探讨在教学中运用插图的一些原则,提出对应的教学策略。
一、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历史课程,是对过往历史的承载与传播,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和其中的重要史实有所认识和掌握,并且能从中领悟历史,获得更高层面的精神感悟。
历史知识点具有相似性,一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发生过程以及历史意义等,在文字表述上存在雷同性,这会增加学生记忆理解的困难。
此外,由于时代变化社会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变化,看待历史的角度和态度有了改变。
初中生也是如此,在历史学习中可能受到时代的局限,不能对历史形成客观认识。
而插图,作为一种直观的表现形式,能对相关史实通过画面直观呈现出来。
比如,对于战争的惨烈,再多的文字描述,都比不上一副插图来得直观。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讲,插图所具备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历史知识实现可视化呈现,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对相关的历史知识或是其中包含的深层次内涵,形成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第二,能实现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
图片包含的信息,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尤其是对于历史知识,在不同角度可以看出不同的内涵。
因此,通过对插图的运用,能拓展一些文字内容没有囊括的东西,让历史教学更加丰富。
第三,可以提升教学趣味性,让初中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为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四,可以实现生成式教学,基于课本上的插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后进行历史知识的生成,从而实现历史课堂的延伸,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024年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插图的有效运用

2024年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插图的有效运用历史插图,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从历史插图的重要性、选择原则、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效果评估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插图的有效运用。
一、历史插图的重要性历史插图作为历史的可视化表现形式,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历史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历史事件的直观印象,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其次,历史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者,历史插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历史插图的选择原则在选择历史插图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插图应真实反映历史事件,不得有误导性。
其次,插图应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历史事件的主要特征。
再次,插图应具有教育性,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
最后,插图应具有审美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三、历史插图的教学策略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插图,应采取以下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历史插图,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发现插图中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再次,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最后,教师应结合插图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讲述古代文明时,可以使用相关的历史插图来展示古代城市的建筑、生活场景等;在讲述战争历史时,可以使用插图来展示战争的场景、战争的过程等。
通过这些插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五、历史插图的教学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历史插图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评估,观察学生是否对历史插图感兴趣,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等。
其次,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来评估,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历史插图中的信息。
巧“借”历史插图,激“活”历史课堂

巧“借”历史插图,激“活”历史课堂翻开中学历史课本,图文并茂。
文,记载、表述的是历史。
图,是历史的某个片段、某个场景、某种描述。
它通过画面反映着相应的“史实”。
故而,图展现的也是历史。
插图相对于文字而言,直观且形象,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让学生形成印象。
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巧借历史插图,能激活历史课堂。
一、借助历史插图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历史课堂的浓厚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它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
兴趣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皮亚杰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在中学历史课本中,色彩鲜艳的插图,本身就赢得了学生好感。
教学中,教师如能巧用插图,能将学生的好感度上升,能将学生的好感度持续,能将学生从喜闻乐见的图片中引入历史学习的情境中。
如在《鸦片战争》一课中,有一幅罂粟的插图。
教学中这样“巧用”:用罂粟图片导入新课。
设计提问:1.它是什么植物呢?2.罂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3.罂粟在我国常见吗?在学生讨论作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罂粟,就是这样一种异常美丽的植物,它在我国并不多见。
然而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罂粟——它的衍生物“鸦片”却在我们的国土上引发了一场战争。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段历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鸦片战争》。
罂粟很漂亮,色彩鲜艳,并且在学生的心中有着神秘感,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抓住此幅插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并在此基础上顺势设疑引出历史主题,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进入了历史的情境中……二、巧用历史插图的感官刺激,引导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熏陶情感,这是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实践中,我们都体会到:学生喜欢上历史课,但讨厌死背枯燥的历史知识。
问学生,学历史有什么用,学生是会说能拓展知识面,但很少有人会说能提高能力、熏陶情感。
历史插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巧妙应用

2010-1教材插图是记载和描述历史知识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它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历史信息,把复杂的历史现象表现在插图中,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由于中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极易把历史知识以图形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提取利用,它比单纯的文字记忆的效果要好得多。
顺应当前的教育改革的趋势,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插图教学涉及文史、地理、政治、美学等方面的内容,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精神,符合“综合”科目发展方向。
然而,在教学中,不少教师轻视图片的作用,把图片视作连环画,视为课文的辅助物,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加以讲述,没有充分认识到历史图片对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表象所起的作用,同时,在科研上,专门论述历史图片的文章也十分缺乏。
今天,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历史图片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所提供的信息,比任何文献记载都清晰、准确、生动,可以供学生直接感受,被激发的思绪绝不是文字描述所能替代的。
那么,怎样去挖掘历史插图的文献价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这里我介绍一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教材中的插图有多种类型,有历史地理、人物、事件和文物古迹插图,还有漫画等,每一类型中的图形之间又各有特点,所以灵活巧妙运用插图的第一步便是引导学生观察,这是识图的首要步骤,用问题的形式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才能保证观察的有效性和正确性,避免观察的盲目性。
通过观察思考,学生不仅形成了空间概念,而且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样在插图的选择上犹如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务必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历史知识的精华,所以选用的插图一定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
尽量选用最有说服力和最有代表性的一幅。
尤其是对教材的难点问题,更应充分利用附加插图加以解说。
例如在教学中,当讲到工业革命中新发明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时,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教材的文字解说虽然也算清楚,但总让人有种口说无凭的感觉。
巧用教材插图,优化课堂教学

巧用教材插图,优化课堂教学教材插图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教材插图,使之成为教学的利器,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巧用教材插图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材插图的内容,包括图片的含义、作用、用途等。
只有了解了插图的内容,教师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插图。
教材中的插图种类繁多,有图表、图示、图片等,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插图,以便更好地辅助教学。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分析插图,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在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插图中获取知识,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各种活动,运用教材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创设情境、开展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运用插图,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评价和应用。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插图进行评价,给出自己的看法,指出插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在巧用教材插图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教材插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运用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分析插图,从中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I hope these are helpful to you. If you have further questions, please, let me know.。
巧用课本插图,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巧 用 课本 插 图 , 提 高 高 中历 史 课 堂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雒 其 秀
( 靖 远 县 第 一 中学 , 甘肃 靖远 7 3 0 6 0 0 )
摘 要 : 历 史 地 图是 历 史教 材 的 重要 组成 部 分 , 历 史地 图是 对历 史课 本 文 字 材料 最好 的补 充 说 明 , 大量 历 史地 图和 珍 贵 的 历 史 图片 , 对课 本 文 字 内容 起 到 了很 好 的 补 充说 明作 用 。
好插 图题 呢 ? 针对 课 本 重 难 点提 出 与插 图有 关 的 问 题
一
问题 是 培 养 学 生认 识 运 用 插 图能 力 的 关键 。问题 要 仔 细 筛 选 . 精心设计 , 与教材 文字有机结合 , 有深度 、 广度 、 难度 , 既 要 有 知 识 的容 量 , 又要有思维的力度。 要 让 学 生 带 着 问题 观 察 图片 , 这样针对性强。 学 生 也 会 找 到 观 察 的 重 点 与需 要 注 意 的 事 项 了 。 但 要 注 意 问题 要有 针对 性, 不能太难或 太简单 , 要符 合学生实 际 , 有 助 于 突 破 教 材 重 难点 . 培养 学 生 能 力 和 提 高 解 题 技巧 二、 要教会学生读圈识图 。 会 观 察 历史 图片 观 察 是 解 读 历 史 插 图 的 第 一 步 。 教 师 要 教 会 学 生解 决 此 类 问题 的 方 法 。 首 先 要 让 学 生 不要 急 于 看 插 图 . 先 引 导 学 生解 读 图 片下 的文 字 信 息 , 文 字 信 息 本 身 就 是 对 图片 的很 好 说 明 。 能 找 出图 片 下 文 字 给 出 的有 效 信 息 , 就 成 功 了 一 大半 。 因 为其 对解读插 图特别重要 , 然后看 “ 图 中有 什 么 ” . 既要仔 细 . 又 要 有 针 对 性 。先 从 插 图 表 面 信 息 人 手 ,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 . 挖 掘 图片 中隐 含 的 历史 信息 , 对 图 片进 行 解 读 。 要 引导 学 生 注 意 观 察顺序 , 合 理 的观 察 程 序 一 般 是 由整 体 到 局 部 , 再 到 整 体 。 对 些 地 图 还 要 借 助 图例 , 插 图 中 文字 信 息 。 对 于 中 国或 世 界 地 图 ,尤 其 要 让 学 生 注 意 该 地 图 反 映 的 是 中 国或 世 界 的 整 体 题 还是部分 。 观察要有重点 . 有 重 点 地 观 察才 能抓 住 图 片 的 主要 内涵 。才 能 引 导 学 生 由 表 及 里 . 从现象到本质 . 挖 掘 获 取 图 片 中 的历 史 信 息 。 现 结 合 课 本 插 图简 单 举 例 进 行 说 明 。例 如 高 中 历 史 必 修 二( 人 教版 ) 第4 8 页 十 九 世 纪 后 期 英 国 海 外 贸 易 图 。 首 先 要 求 学 生 看 该 插 图 下 面 的 文 字 ,找 出 其 包 含 的 有 效 信 息 :时 间 信
浅析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升级。
使用图像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增强学习者的理解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有利于学习的有效性和效率。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本插图的运用则更是不可或缺。
既能直观地展示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下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浅析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
一、丰富知识面,提高课堂活跃度课本插图从根本上丰富了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知识面。
这些插图往往是根据具体的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所设计的。
与一般文字叙述相比,插图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与讲解图像中表现的事件、人物和物品,能够提高学习者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此外,适当展示一些富有趣味性和独特性的插图,还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的交互性和互动性。
例如,在学生学习“唐代海洋贸易”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插图来更好地向学生介绍唐代的海洋贸易的风貌,比如唐代海路贸易图、泉州港、藏胞商船等。
这些插图配合文字教学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和把握唐代海洋贸易的历史风貌。
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许多抽象的概念或复杂的过程都难以通过一般的文字叙述展示清楚,这时候,适当使用插图可以方便又直观地阐述相关概念和过程。
此外,精美、生动的插图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将画面中的图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完成知识的认知、整合、运用与探究等过程。
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可通过插图对社会历史事件产生情感和认同感。
例如,在学生学习“秦始皇的统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组由壁画、石雕和漫画组成的图像,学生们可以从中了解秦朝的建立背景、打天下战争的过程以及各种变化。
这些插图生动形象、具有感官魅力,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提高思维独立性,培养创新思维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许多历史人物和社会现象的插图往往只能帮助学生达到较初级的学习目标,而不足以满足学生需要更进一步地独立思考,甚至在课外查阅线上资料。
巧用历史插图 提高教学质量

巧用历史插图提高教学质量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面,未能对当时的历史人物及社会风貌有直观的认识。
形不成完整的、有机的印象。
新版初中历史教材与旧版历史教材相比,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增加了大量的插图,图文并茂。
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对插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插图就是一张张图画,仅供观瞻的层面,未能充分加以利用。
这些插图,如果利用得当,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插图,配合教授课本内容,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现实的国内国际情况,加以阐释,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材中的插图归纳总结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插图为“直观式插图”。
安排这类插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书中讲到的人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人和事,学生不能亲眼目睹,但人的认识过程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
安排这种插图有助于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比如初一历史《秦的统一》一课中“秦始皇”的插图,图中秦始皇头戴冠冕,身穿蟒袍,腰佩宝剑,目光如炬,手指前方。
表现出一副傲视群雄、气吞山河、一统天下的气势,配合书中引用李白的两句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使一个有血有肉、胸怀大志的秦始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了加深印象、再现历史人物原貌的目的。
第二类插图为“归纳式插图”。
以往教材中往往把性质相同的一类问题用表格的形式一一罗列出来。
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一目了然,但常常觉得这种形式表达缺乏新意、内容单调,学生学习起来味同嚼蜡,教学效果不理想。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材料无兴趣,即使一目了然,也很难了然于胸。
相反把这类问题以漫画的形式插入课本,情形就会截然不同。
因为中学生往往对图画比对方块字感兴趣。
利用插图归纳,学生往往觉得别有一番洞天。
兴趣盎然,中将枯燥的知识烂熟于心。
如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节,在讲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地、划分势力范围后,书中附了《时局图》,图中在中国的长城以北盘踞着一只北极熊——俄国;在山东匍匐着一条口吐毒信的长蛇——德国;在长江中游盘踞着一只象征英国的恶虎;一面日本的太阳旗在福建和台湾上空飘荡;一只象征法国的青蛙两爪把两广和云南紧紧抓住;一只象征美国的恶鹰正急匆匆地赶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课本插图推动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历史插图是中学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对教材文字的有效辅助和补充。
与文字相比较,图片能更形象、生动、直观地表达出丰富的历史信息,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历史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除精心处理课本文字部分外,还要重视插图,用好、用足插图,让它成为课堂有效教学的推助器。
【关键词】历史插图有效教学
历史插图是中学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对教材文字的有效辅助和补充。
与文字相比较,图片能更形象、生动、直观地表达出丰富的历史信息,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用好、用足历史插图,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有利于课堂的有效教学。
据笔者统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朱汉国主编)选用各式各样图片多达120多张。
为此,历史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除精心处理课本文字部分外,还要重视插图,用好、用足插图,让它成为课堂有效教学的推助器。
一、以图引导,设疑激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者趣也。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兴趣,用好课文插图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如笔者在教学《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时,将课文插图“早期木制自行车”展示在屏幕上,然后询问学生:它和大家骑的自行车有何不同?如
果让大家来尝试骑这类型自行车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在惊叹
之余很自然的被带入了本课的教学情境中,并对中国近代乃至古代的交通工具产生浓厚兴趣,由此顺利开展教学,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辅助文字,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历史内容纷繁复杂,史实量巨大,大多数学生较难记忆。
教学中若能用好插图来辅助文字进行教学,则会更加形象直观、生动具体,同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笔者在教学《中国的古代艺术》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人画“画中有诗”的特征,以及记忆文人画的四大艺术特点,笔者采用了课文插图“王维诗意画图轴”和“明人《江城送别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王维的作品除了有图画,还有诗句、印章,由此推论出该作者王维不仅仅会绘画,而且还具备作诗、书法、篆刻等能力。
通过对插图的运用,学生对文人画四大艺术特点的记忆十分牢固,对文人画“画中有诗”也有了深刻理解,达到了采用图片辅助文字、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
图片感知主要由右脑负责,然而人类平时主要使用左脑,右脑时常被闲置,因此适时的使用图片来辅助文字教学将有利于发挥右脑的功能,也更容易强化记忆。
三、全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思维型很强的学科,不但承担着传承文明、提高人们精神素质的任务,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与能力的驿站。
因此,笔者认为教学中科学有效的运用历史插图,将有利于学生思维
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比较分析法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更容易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
教学中将相近插图进行有效比较分析,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度、广度发展,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如笔者讲述“中国工业近代化”时,利用“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和“周廷弼1897年创办的苏经缫丝厂的车间”两幅插图进行分析比较,通过仔细观察,学生不难发现两者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依靠的是手工制造,后者则是机器生产,由此得出工业近代化的基本表现是机器代替手工进行生产。
简单的比较分析,却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富有想象力是孩子的天性,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如《王安石变法》中的“秋收图”,它描述了农民丰收时忙碌而喜悦的场景,通过引导学生仔细品味,便会有深入其境之感。
又如利用“农民踊跃报名入社”来带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有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之感,并引起学生共鸣,体会农民在加入农村合作社时的激动、喜悦之情。
通过对插图的有效引导,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简化难点,突破要点,丰富课堂内容
简化难点、突破要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
用好课文插图这些形象、生动、有趣的素材,能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笔者在教学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背景时,利用插图“19世纪末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中分别找出俄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等列强的势力范围,从而理解美国在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重要背景之一:中国已基本被列强瓜分完毕。
这样,利用直观的插图分析,变难为易,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有效突破要点,解决了难点。
五、陶冶情操,培养历史审美观
中学历史课本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的图片,如人物画像、名胜古迹图、艺术珍品图等,这些图片与文字素材有机结合,烘托出浓厚的历史艺术气息,拉近了学生与历史艺术的距离。
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和培养历史审美观,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如笔者在教学《中国的古代艺术》时,结合插图“湖北随县擂鼓墩战国墓出土的编钟”、“战国玉雕舞女”、“汉舞女佣”等,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古代高超的音乐、舞蹈水平,引起心灵的共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历史教学中,单纯的知识传授并非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还必须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历史插图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采用历史插图进行德育渗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课本插图中思想教育的丰富内涵,切实落实历史教
学中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
例如:通过插图“商代青铜方鼎”、“秦始皇陵兵马俑”、“四大发明”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伟大成就,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利用插图“邓世昌”、“八路军战斗在长城内外”等来增强学生保家卫国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牢记落后就要被挨打的惨痛教训;通过插图“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等让学生珍惜祖国的统一、民族的独立。
用好历史插图不仅仅达到了寓教于乐,也适时的进行了思想教育,凸显现代教育全面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精神。
实践证明,单纯的文字教学较为枯燥无味,而插图犹如调味料,缺少了,山珍海味也淡然无味,适当添加,可以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更具内涵。
巧用历史课本插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历史审美观,以及简化难点、突破要点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只要我们改变以往历史教学中“重文轻图”的思想观念,深化新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历史插图的实效性,必将为推动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开辟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