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大学校园空间形态规划研究
浅谈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

浅谈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浅谈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大学校园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有其特殊性,第一,它不是单栋的建筑或建筑综合体,而是数万栋数十万平方米多种功能非单一用地的大量建筑单体的集合,第二,它不涉及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因素,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城市资源配置,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用地规模在几十至几百万公顷的综合设计。
校园建设也不是单纯的平面规划,更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情感空间的综合体。
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1. 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
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 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 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合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
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 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应成为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整体设计观的普遍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就是把大学校园抽象为一个多功能相当规模的人居环境研究。
(一)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他应关注校园区的整个生活空间,人文环境。
1、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每一个园区的整体设计中,要分析基地,教学理念等,拨出设计的切入点。
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有利于在设计中把握重要矛盾,突出主体特点明确主从关系,并提出各个要素联系的内在逻辑和方式,从而明确各个设计要素应遵循和突出的重点规则保证整体统一的方向。
论大学校园空间的研究

蘸塑整凰.论大学校园空间的研究彭浩(孝感学院城建学院,湖北孝感432000)睛要】大学庭院空间是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妇成部分,良好庭院空间设计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肩并4于促进学生身心的成长。
拳文从分析庭院空间的概惫入手,阐述了大学援园与庭院空间的渊源关系,提出大学校园庭院空间环违屯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对大学校因建设有一定等参考意义。
法键词]庭院;校园;建筑色彩;设计法则庭院历来都是城市韧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庭院空间形式组织的建筑遍布世界各地。
庭院空间所具有的内向、安静的气质正好与学习气氛相契合,中国古老的“书院”、西方的“学院”往往选择庭院作为大学校园空间重要的组织方式和构成形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强调自由交流的学术氛围,强调开放性,大学的空间模式也适应了这种变化,庭院空间也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并形成了不同的层次,有的封闭、有的开敞。
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庭院空间是由建筑和墙或其他的实体(植物、小品等)围合的,有明确边界的易于形成中心的。
场所”,是具有某种特征的集合区域。
可以是建筑群围合的广场庭院、单体建筑中的小庭院和天井等。
一、大学校园庭院空间的功能与作用1)满足师生对自然的需要。
对大自然的追求是人的天性,学生正处干身,憾长阶段,在日常繁重的学习中需要适当的放松,而融^、自然则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如孝感学院教—栋前的花园,亭台计科系左边的“三声亭“,池塘等等。
课问可以在最近的自然场所—庭院中得到放松和安抚,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融入自然的怀抱。
因此,学生的很多知识、创作灵感甚至是从室外的场所中获得的。
2)满足学生对交往的需要。
交往空间是大学校园空间环境设计的—个特有的需要,这是由大学生,厶理需要决定的。
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表现在:社会化的需要与自我确定的需要,即依靠社会为自己提供信息和感情交流,同时通过浊会为他人所了解并得到承认,反映在对环境的需求上表现为对公共交往空间的向往。
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

景观生态学论文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专业:景观建筑设计1001班学生姓名:***学号:**********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摘要:选取沈阳建筑大学为研究区域,运用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对校区进行了景观结构的定性分析,并根据景观功能差异,进行了景观斑块分类,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校园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结构空间格局景观规划高校校园景观是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人类活动的改造重塑出的独特景观类型。
作为城市景观中一种独特的人工景观,校园景观独有的景观空间格局改变了原有的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人类系统成为景观中最主要的生态组合。
本文在对高校特有的景观结构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景观空间格局的定量分析,总结出高校校园景观中不同的景观类型内部以及景观类型之间的结构特征,并提出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1、校区概况沈阳建筑大学坐落于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辽宁省省会,历史文化名城──沈阳。
本校区位于沈阳浑南新区,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
这是一个用水稻、作物和当地野草,用最经济的途径来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的案例,景观中应用了大量的水稻和庄稼,并通过旧材料的再利用,试图对庄稼、野草和校园做一个重新的认识。
2、校园景观设计特点1大量使用水稻和当地农作物作,和乡土野生植物(如蓼、杨树),为景观的基底,显现场地特色。
不但投资少,易于管理,而且形成独特的、经济而高产的校园田园景观。
收获的稻米——“建大金米”目前以被作为学校的礼品,赠送给到访者。
2便捷的路网体系。
遵从两点一线的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道路,连接宿舍、食堂、教室和实验室,形成穿越于稻田和绿地及庭院中的便捷的路网。
3空间定位:重复的九个院落式建筑群,容易造成空间的迷失,景观设计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为此,应用自相似的分形原理,进行九个庭院的设计,使每个庭院成为空间定位的参照,使用者可以通过庭院的平面和内容,感知所在的位置。
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摘要:选取湖北民族学院主校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的理论对其进行空间格局的定性分析,并对景观格局中的斑块进行分类,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校区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分析。
关键词:空间格局指标斑块景观格局指标大学校园景观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人类活动的改造衍生出了独特的景观类型。
作为城市景观中一种独特的人工景观,校园景观独有的景观空间格局改变了原有的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人类系统成为景观中最主要的生态组合[1]。
本文以恩施湖北民族学院为例对高校的景观结构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其校园景观中不同景观类型内部及景观类型间的结构特征。
一、研究区域概况湖北民族学院位于世界硒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湖北民族学院的主校区(桂花园),校园占地面积为578028.59平方米,土壤以红壤为主,地貌属于红层丘陵。
整个校园内水域面积为6433平方米,绿地面积为17692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6%。
二、校区景观结构分析景观结构的组成要素主要有斑块、廊道和基质,各要素的相互关联和自由组合形成的空间格局即为景观结构。
在景观的组合模式中最普遍的为斑块——廊道——基质,因此在校园景观中的模式,也属于这一模式。
研究区域的各斑块示意如图1所示。
1、基质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2]。
在高校景观中景观基质已经与景观中的斑块和廊道融为一体,没有发生独立作用,所以在本次研究分析中,不对基质再进行考虑和研究。
2、斑块斑块是指具有不同生态学属性和功能,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的空间单元,如绿地、道路、学生公寓等。
景观斑块的分类是景观结构分析的基础[3]。
根据斑块在高校校园中的功能划分为五大类:a、教学设施斑块(黄色),这一类主要包括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机关和相关辅助建筑。
b、生活设施斑块(红色),这一类斑块主要包括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宿舍以及食堂浴堂和商业用地。
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

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NewCampusPlanningandDesignofUrbanC01legeofHunan吕贤军Lvxianjun李志学Lizhixue摘要:结合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的景观设计,探讨环境景观对营造校园特色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生态、人丈、开放的设计理念。
从景观结构、景观空间、景观植物等方面入手,对大学校园景观的营造作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校园景观人文生态开放环境特色校园是教育环境,是育人环境,它包括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两个方面含义,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精神,体现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精神气质,而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外在表现,环境是无声的课堂,校园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如马克思在《德意识形态》中谈到:“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
所以在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中,除了满足教学功能需求,师生活动需求外,还应将环境美的整体创造贯穿于设计的始终,凸现新世纪自由、民主、开放的大学校园环境特征。
一、项目概况湖南城市学院是一所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文化等为办学特色的全曰制普通本科学院,新校区位于益阳市朝阳开发区的梓山湖畔,占地1360亩,从整体地势看,西南相对较高,为自然山体,北部有小山丘,对基地形成合围之势,为生态校园建设奠定基础。
二、规划设计目标以新校区的建设为契机,延续、弘扬历史文脉,创造益阳城市文化新景观,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突出生态型、园林化、信息化、人文化的建设主题,营造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层次丰富,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景观校园。
三、设计理念1、生态理念:以两山一水为基础,融入艺术设计概念,构建山、水、洲、城之格局,凸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景象,东西轴设计成生态轴,融城市“风”、“水”,强调山水之意,展示山水校园风采。
2、人文理念:以轴线为引导,将南北轴设计成文化轴,在轴线上各景观节点加上文化主题,全力渲染文化气息,凸现校园特色,强调文化积淀。
大学校园规划分析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为例

谢谢 聆听!ຫໍສະໝຸດ 同时十字骨架使道路布 局清晰、方向明确,增强了 安全性和舒适性。
需求联系系统分析图
校园内的一切都是为师 生服务的,应该以人的行为和 尺度来衡量。
对草堂校区各个功能区 进行建筑规模、人的需求行为 分析以及人流量的估算之后, 得到草堂校区的人功能活动 “需求联系”系统。
水体系统分析
草堂校区水体系统主要包 括教学书院周围的景观水体 和自然水体。
校园规划模拟了唐长安城 “城—坊—院落—间”的空间格 局,运用方格直线路网作为规划 骨架,形成了宜人的空间氛围, 又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文化传承 的目的。
由于该校所处位置在南山脚 下,水系较为发达,因此校区设 计有护城河,将校区环绕其中, 校区完全建成后将分为七大功能 区:门户区、教学综合区、实验 室、书院区、公寓区、体育活动 区、绿色景观区。
景观水体主要围绕教学书 院展开,更突出了教学书院 的建筑形态,进一步强调了 方正的书院模式。
自然水体有大水面和自然 洼地,同时为雨水收集提供 了条件,循环利用,实现污 水的最小排放。
水体驳岸
水体系统作为重要的生境廊道,为物种的流通、循环提供了重要平台,为 动植物栖息提供了空间和场所,因此水系驳岸设计尤为重要,要注重其生态连通 性,草堂校区的水系驳岸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WPS首届PPT设计大赛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为 例
现代绿色大学校园
大学校园绿色空间体系简介
大学校园
就是我们时代
文化沙漠中的
基于空间句法的新老校园空间形态差异性研究——以南京大学为例

,
一
陈雪依 姚亦 锋
Ch en
Ya o
X ey u i
Yf n i g e
1 校 园建 设 的 历史 沿 革
1 鼓 楼老 校医 的历 史氍 况 1
& 要 日 自
t
B 建 曼量 ■ 目
植 Bt 月 自 Ⅱ
¥ 供 事 { Ⅱ B
原 盒陵丈学的棱址上组建 7新的南京太学 ,主后青 征。 空闫 分割方法 有三种 轴线 方法、 6多边形 京大 学进行7新 规划 与 设,时至今 日的 园规 方 法、视 区法,本 文运用 7轴线 分割法 ,主要量 建 校 n e t i a 8) c v ~ u 、控制值 模 B经太大超出7原金 陵大学老校目建筑 群所涵盖 化指标 有.连接值 f o n e i v l 的范 围,但校内仍保 留着 陵大学时期主 要的历史 金 n' vu f o b l 、深度值 { e t l ) c o a e} d p h a e 、集成度 vu
中 文 文
困 献 幸
分 标 鳙
类 识 号 号 码
T B
』
7
城 多 规划 ・ 园林 景观
Ub nP ni G es Lns ae a l n g・ adn ad cp r a n r
4
X
, 一
以 南京 大学 为例
R s a c he Di e e c s o h p c 0 m t e w n d C m p s wih e e h on t f r n e ft e S a e F r be we n Ne a d Ol a r f u t
校园空间形态结构1

架构模式
华农的架构模式大致为网状结构。五大组团连接于方向曲折的校园主干道上。 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连接在一起,形成独立的区域。市政道路穿越校区,校园道 路与城市干道互相交错,不利于使用者建立清晰的认知结构。就整体而言,华农 校园的架构模式稍微分散,整体性不强。
同一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华农校园的整体同一性不强烈,部分边界不明显。西南面与华工只隔一道墙, 并且墙两侧的建筑风格相同,容易让人产生混乱,其它方向上几乎没有边界可言, 有的直接与外面的农田相接。 但是校园内部的同一性较好,同一区域使用相同基调的颜色或是相同的建筑 风格,如传统建筑2—5号楼,现代风格的启林区与泰山区。
方向
核心与层次
华农有一个主核,四个次核。 五个核心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向某一 方向扩散,形成扇面状。原因可能 是这些中心大多位于或是邻近边界 的地方,被试者对边界以内的环境 熟悉。 在公共意向地图中出现了空白的不 被认知的地带,并且不能穿越,两 区的直线距离非常短,但是实际距 离非常远,不利于两区的学生的出 行交流,说明了校园布局的不合理。
校园空间形态结构分析
方向 核心与层次 架构模式 同一性
华南农业大学手绘的意象地图
华南农业大学意象地图
原因可能是: 1.该条道路连接主要校门,校内师生交通出入 华农校园是东西走向,但是,提及率 活动频繁; 最高的却为南北向的道路, 2.道路风格明显,植物种植具有特色。 3.人们坐北朝南的习惯的影响。
西南面与华工只隔一道 墙,并且墙两侧的建筑 风格相同,容易让人产 生混乱 外面的道路延伸进学校 南门入口退离道路约有100 米,淹没于两侧热闹的商铺 之中,可识别度较低。
华南快线干道把启林区与泰山区划分开来
华山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图3组成模块分析Fig.3Moduleanalysis图4空间分析
Fig.4Spatialanalysis
(5)学生生活区.一条大学城的主干道使生活区与教学区脱离,学生生活区可以面对社会开放.单独管理,形成社会化的产业。
学生生活区的公共设施在大学城内可以集约共享,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学校资源利用与运作的效率。
生活区的空间规划与教学区形成强烈的对比.内部形式细腻,丰富.变化多。
4.2.2校园外部空间形态的规划
通过大学城环形路的组织,整个校园外部空间形态被分为内外两层.首先,教学区.对外交流与运动区按照构成形态的逻辑关系组成了第一层次空间.学院组团按照组团形态的逻辑关系组成了第二层次空间。
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轴线空间将校园中心区划分成尺寸不同的地块。
建筑布置于各个地块中,学院组团形成一个教学中心区,同时又充分尊重了各个单元的自主性,让它们自发而整体地应对校园空间的动态变化。
(1)开放型线型空间模式——以有机连接.有机形态的开敞空间为主体。
在方案中,以有机形态的开敞流线空间为主体,作为校园空间的主轴线,同时两条不同主题的流线空间与主轴线垂直相交,形成开放型线型空间模式.开放空间构架将校园内的主要地标串联在一起,形成校园强烈的可识别性以及景观特征(图4)。
(2)多元化的网络模式——网络化的交往空间。
本设计方案运用不同尺度的廊作为建筑群体平面构图的基本要素,将各个学院当作由。
门”。
堂”“廊”组成的庭院,根据不同的要求和条件具体处理成闭合或开放.不同层次的庭院空间,是正格与变格并存的设计理念的产物。
这些大小
凰5空间网络分析
Fig.5Spatialnetworkanalysis
不等的庭院空间按一定轴线排列所形成的线型空
间,是对天津当地具有地域特色的。
里”空间的
模拟和诠释。
方案中形成的一系列层次的公共的
开放空间和半私密的开放空间与交通空间和功能
模糊的廊空间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的空间网络
模式(图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金广君.美国城市设计导则介述【J】.国外城市
规划,2001.(2).
5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
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04.
4【El】芦原叉信.外部空间设计【M】.伊培桐,译.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5汤纪敏.美国校园一瞥[J】.世界建筑,1980,
(2).
6周远清.高等教育体制的重大改革与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2001,(1).
7吕斌.大学校园空间持续成长的原理及规划方
法【J】.城市规划,2002,(5).
8高箕生.高校校园建设跨世纪的思考【J】.建筑
学报,2000,(6).
65
孽l岽
瞳l替
汁I)I;}
小
岈I辫
薰I
斟l
海l
造l
盏l 万方数据
新型大学校园空间形态规划研究
作者:张津奕, 张建, ZHANG Jinyi, ZHANG Jian
作者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刊名:
城市规划
英文刊名:CITY PLANNING REVIEW
年,卷(期):2009(z1)
被引用次数:1次
1.芦原义信;伊培桐外部空间设计 1988
2.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 1994
3.金广君美国城市设计导则介述[期刊论文]-国外城市规划 2001(02)
4.高冀生高校校园建设跨世纪的思考[期刊论文]-建筑学报 2000(06)
5.吕斌大学校园空间持续成长的原理及规划方法[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2(05)
6.周远清高等教育体制的重大改革与创新[期刊论文]-中国高等教育 2001(01)
7.汤纪敏美国校园一瞥 1989(02)
8.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 2000
1.王铁城.孙天壮浅论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8)本文链接:/Periodical_csgh2009z101
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