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这道题就是把教材25-26页复述一遍。

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也达到均衡,可以用反证法,很简单。

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参考教材的第二章45-47页。

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习题解答(第1章)

习题解答(第1章)

习题解答 第一章1.举例说明符合光传播基本定律的生活现象及各定律的应用。

答:(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影子的形成;日蚀;月蚀;均可证明此定律。

应用:许多精密的测量,如大地测量(地形地貌测量),光学测量,天文测量。

(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定律:不同光源发出的光在空间某点相遇时,彼此互不影响,各光束独立传播。

说明:各光束在一点交会,光的强度是各光束强度的简单叠加,离开交会点后,各光束仍按各自原来的方向传播。

2.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 3×108m/s ,求光在水(n=1.333)、冕牌玻璃(n=1.51)、火石玻璃(n=1.65)、加拿大树胶(n=1.526)、金刚石(n=2.417)等介质中的光速。

解:v=c/n(1) 光在水中的速度:v=3×108/1.333=2.25×108 m/s (2) 光在冕牌玻璃中的速度:v=3×108/1.51=1.99×108 m/s (3) 光在火石玻璃中的速度:v=3×108/1.65=1.82×108 m/s (4) 光在加拿大树胶中的速度:v=3×108/1.526=1.97×108 m/s (5) 光在金刚石中的速度:v=3×108/2.417=1.24×108 m/s*背景资料:最初用于制造镜头的玻璃,就是普通窗户玻璃或酒瓶上的疙瘩,形状类似“冠”,皇冠玻璃或冕牌玻璃的名称由此而来。

那时候的玻璃极不均匀,多泡沫。

除了冕牌玻璃外还有另一种含铅量较多的燧石玻璃(也称火石玻璃)。

3.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屏上成像的大小为60mm ,若将屏拉远50mm ,则像的大小变为70mm ,求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

解:706050=+l l l =300mm4.一厚度为200mm 的平行平板玻璃(设n=1.5),下面放一直径为1mm 的金属片。

若在玻璃板上盖一圆形纸片,要求在玻璃板上方任何方向上都看不到该金属片,问纸片最小直径应为多少?解:本题是关于全反射条件的问题。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铁粉过滤FeSO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4溶液蒸发结晶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5.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举例浊液>100 nm不稳定,不均一泥浆水溶液<1 nm稳定,均一饱和NaCl溶液胶体1~100 nm较稳定,均一6.BD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 阴离子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 (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 (4) 不反应。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1. 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根据物理学的基本概念,速度是物体运动的一个重要参量,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在初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研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第一章练习题的答案:题目1:一个从静止开始的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3 m/s²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求它在5秒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公式v = u + at,其中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给定初速度u=0,加速度a=3 m/s²,时间t=5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v = 0 + 3 × 5 = 15 m/s。

题目2:一辆汽车在道路上以2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10秒后它的位置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位移公式s = ut,其中s是位移,u是速度,t 是时间。

给定速度u=25 m/s,时间t=10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s = 25 ×10 = 250 m。

题目3:一个物体的速度从10 m/s增加到20 m/s,经过2秒的时间,求它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其中a是加速度,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t是时间。

给定初速度u=10 m/s,末速度v=20 m/s,时间t=2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a = (20 - 10) / 2 = 5 m/s²。

2. 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的原理,它指出在一个系统内,所有物体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以下是第一章练习题中涉及到动量守恒定律的答案:题目1:一辆质量为1000 kg的小轿车以20 m/s的速度向东行驶,和一辆质量为1500 kg的卡车以15 m/s的速度向东行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车结合在一起,求结合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的总动量等于碰撞后的总动量。

小轿车的动量为mv1,卡车的动量为mv2,碰撞后的总动量为(m1 +m2)v。

经济学基础1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1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案例分析】提示小张的烦恼提示:首先,把支出欲望按轻重缓急之分排队;其次,把较高的开支压缩到合理水平;最后,逐一满足这些支出欲望。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提示:(1)机会成本除就业收入外,还包括与同龄人比失去4年的工作经历和经验。

(2)上大学后与不上大学的区别主要体现两人的收入起点不同,大学毕业生一般收入比不上大学的每月高,从长期来看,大学生收入比高中生收入要高,而且,晋升的机会也大。

我国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分离异象提示:(1)我国服装出口最多,但我国制衣企业每件产品只赚十几美分,利润极低。

这是由我国企业技术水平低、品牌意识差造成的,是以大量耗费我国资源为基础的。

(2)我国“唯GDP”论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转变发展模式,改变生产方式,是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单项选择题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A 资源的绝对有限性B 资源的充足性C 资源的稀少性D 资源的相对稀缺性2.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任何点表示()A 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使用B 社会资源得到充分使用C 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生产组合D 可以利用的资源稀缺3.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向外凸出)反映了()A 资源在所有生产活动中都同样有效率B失业率高C 成本递增规律D 存在政府决策4.某高中毕业生面临如下选择:上大学需要花费3万元,不上大学外出打工可得收入5万元,留在家中种地可得收入2万元。

则该生选择念大学的机会成本是()A 3万元B 5万元C 2万元D 1万元二、请判断下列语句是实证分析还是规范分析,并说明理由。

1.其它条件不变,如果苹果价格上涨,苹果的需求量就减少。

2.为防止物价上涨的影响,国家对在校大学生应提供伙食补贴。

3.商品房价格过高过快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土地出让金就是原因之一。

4.收入差距过大影响社会安定,国家要出台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

三、计算题按照目前的个人所得税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薪收入-2000元(不考虑其它扣除项目),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元的,税率是5%;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元不超过2000元的,税率是10%,税率按超额累进计算。

李椿热学答案及部分习题讲解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

李椿热学答案及部分习题讲解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

“热学”课程第一章作业习题说明:“热学”课程作业习题全部采用教科书(李椿,章立源,钱尚武编《热学》)里各章内的习题。

第一章习题:1,2,3[1],4,5,6,8,10,11,20,24[2],25[2],26[2],27,28,29,30,31,32,33. 注:[1] 与在水的三相点时[2] 设为等温过程第一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1) –40;(2) 574.5875;(3) 不可能.2.(1) 54.9 mmHg;(2) 371 K.3. 0.99996.4. 400.574.5. 272.9.6. a = [100/(X s–X i)]⋅(︒C/[X]), b = –[100 X i/(X s–X i)]︒C, 其中的[X]代表测温性质X的单位.8. (1) –205︒C;(2) 1.049 atm.10. 0.8731 cm, 3.7165 cm.11. (1) [略];(2) 273.16︒, 273.47︒;(3) 不存在0度.20. 13.0 kg⋅m-3.24. 由教科书137页公式可得p = 3.87⨯10-3 mmHg.25. 846 kg⋅m-3.26. 40.3 s (若抽气机每旋转1次可抽气1次) 或40.0 s (若抽气机每旋转1次可抽气2次, 可参阅教科书132页).27. 28.9, 1.29 kg⋅m-3.28. 氮气的分压强为2.5 atm, 氧气的分压强为1.0 atm, 混合气体的压强为3.5 atm.29. 146.6 cm-3.30. 7.159⨯10-3 atm, 71.59 atm, 7159 atm; 4.871⨯10-4 atm, 4.871 atm, 487.1 atm.31. 341.9 K.32. 397.8 K.33. 用范德瓦耳斯方程计算得25.39 atm, 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计算得29.35 atm.“热学”课程第二章作业习题第二章习题:1,3,4,5,6,7,8,9[3],10,11,12,13[4],16,17,18,19,20.注:[3] 设为绝热容器[4] 地球和月球表面的逃逸速度分别等于11.2 km⋅s-1和2.38 km⋅s-1第二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 3.22⨯103 cm-3.3. 1.89⨯1018.4. 2.33⨯10-2 Pa.5. (1) 2.45⨯1025 m-3;(2) 1.30 kg⋅m-3;(3) 5.32⨯10-26 kg;(4) 3.44⨯10-9 m;(5) 6.21⨯10-21 J.6. 3.88⨯10-2 eV,7.73⨯106 K.7. 301 K.8. 5.44⨯10-21 J.9. 6.42 K, 6.87⨯104Pa (若用范德瓦耳斯方程计算) 或6.67⨯104 Pa (若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计算).10. (1) 10.0 m⋅s-1;(2) 7.91 m⋅s-1;(3) 7.07 m⋅s-111. (1) 1.92⨯103 m⋅s-1;(2) 483 m⋅s-1;(3) 193 m⋅s-1.12. (1) 485 m⋅s-1;(2) 28.9, 可能是含有水蒸气的潮湿空气.13. 1.02⨯104 K, 1.61⨯105 K; 459 K, 7.27⨯103 K.16. (1) 1.97⨯1025 m-3 或2.00⨯1025 m-3;(2) 由教科书81页公式可得3.26⨯1027m-2或3.31⨯1027 m-2;(3) 3.26⨯1027 m-2或3.31⨯1027 m-2;(4) 7.72⨯10-21 J, 6.73⨯10-20 J.17. 由教科书81页公式可得9.26⨯10-6 g⋅cm-2⋅s-1.18. 2.933⨯10-10 m.19. 3.913⨯10-2 L, 4.020⨯10-10 m, 907.8 atm.20. (1) (V1/3 -d)3;(2) (V1/3 -d)3 - (4π/3)d3;(3) (V1/3 -d)3 - (N A - 1) ⋅(4π/3)d3;(4)因V1/3>>d,且N A>>1, 故b = V - (N A/2)⋅{(V1/3 -d)3 +[(V1/3 -d)3 - (N A - 1)⋅(4π/3)d3]}⋅(1/N A) ≈ 4N A(4π/3)(d/2)3.“热学”课程第三章作业习题第三章习题:1,2,4,5[5],6,7,9,10,11,12,13,15,16,17,18,19,20[6],22[7],23,24,25[8],26,27,28,29,30.注:[5] 设p0 = 1.00 atm[6] 分子射线中分子的平均速率等于[9πRT/(8μ)]1/2[7] 设相对分子质量等于29.0[8] f(ε)dε = 2π-1/2(kT)-3/2ε1/2e-ε/kT dε第三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 (1) 3.18 m⋅s-1;(2) 3.37 m⋅s-1;(3) 4.00 m⋅s-1.2. 395 m⋅s-1, 445 m⋅s-1, 483 m⋅s-1.4. 3π/8.5. 4.97⨯1016个.6. 0.9534.7. (1) 0.830 %;(2) 0.208 %;(3) 8.94⨯10-7 %.9. [2m/(πkT)]1/2.10. (1) 198 m⋅s-1;(2) 1.36⨯10-2 g⋅h-1.11. [略].12. (1) [略];(2) 1/v0;(3) v0/2.13. (1) 2N/(3v0);(2) N/3;(3) 11v0/9.15. [略].16. [略].17. 0.24 %.18. (1) 0.5724N;(2) 0.0460N.19. n[kT/(2πm)]1/2⋅[1 + (mv2/2kT)]⋅exp[ –(mv2/2kT)]或[nv p /(2π1/2)] ⋅[1 + (v2/v p2)]⋅exp[ –(v2/v p2)].20. 0.922 cm, 1.30 cm.22. 2.30 km.23. 1955 m.24. kT/2.25. f(ε)dε = 2(π)-1/2(kT)-3/2ε1/2exp[ -ε/(kT)]dε, kT/2.26. 3.74⨯103 J⋅mol-1, 2.49⨯103 J⋅mol-1.27. 6.23⨯103 J⋅mol-1, 6.23⨯103 J⋅mol-1; 3.09⨯103 J⋅g-1, 223 J⋅g-1.28. 5.83 J⋅g-1⋅K-1.29. 6.61⨯10-26 kg和39.8.30. (1) 3, 3, 6;(2) 74.8 J⋅mol-1⋅K-1.“热学”课程第四章作业习题第四章习题:1,2,4,6[7],7,8,10,11,13[2],14,15,17,18[9],19,21.注:[2] 设为等温过程[7] 设相对分子质量等于29.0[9] CO2分子的有效直径等于4.63×10-10 m第四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 2.74⨯10-10 m.2. 5.80⨯10-8 m, 1.28⨯10-10 s.4. (1)5.21⨯104 Pa; (2) 3.80⨯106 m-1.6. (1) 3.22⨯1017 m-3;(2) 7.77 m (此数据无实际意义);(3) 60.2 s-1 (此数据无实际意义).7. (1) 1.40;(2) 若分子有效直径与温度无关, 则得3.45⨯10-7 m;(3) 1.08⨯10-7 m.8. (1) πd2/4;(2) [略].10. (1) 3679段;(2) 67段;(3) 2387段;(4) 37段;(5) 不能这样问.11. 3.11⨯10-5 s.13. (1) 10.1 cm;(2) 60.8 μA.14. 3.09⨯10-10 m.15. 2.23⨯10-10 m.17. (1) 2.83;(2) 0.112;(3) 0.112.18. (1) –1.03 kg⋅m-4;(2) 1.19⨯1023 s-1;(3) 1.19⨯1023 s-1;(4) 4.74⨯10-10 kg⋅s-1.19. [略].21. 提示:稳定态下通过两筒间任一同轴柱面的热流量相同.“热学”课程第五章作业习题第五章习题:1,2,3,5,7,8,10,12,13,15,16,17,18,19,21,22[10],23,24[11],25,26,27,28,29,31,33[12],34,35.注:[10] 使压强略高于大气压(设当容器中气体的温度与室温相同时其压强为p1)[11] γp0A2L2/(2V)[12] 设为实现了理想回热的循环第五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1) 623 J, 623 J, 0;(2) 623 J, 1.04⨯103 J, –416 J;(3) 623 J, 0, 623 J.2.(1) 0, –786 J, 786 J;(2) 906 J, 0, 906 J;(3) –1.42⨯103 J, –1.99⨯103 J, 567 J.3.(1) 1.50⨯10-2 m3;(2) 1.13⨯105 Pa;(3) 239 J.4.(1) 1.20;(2) –63.3 J;(3) 63.3 J;(4) 127 J.7. (1) 265 K;(2) 0.905 atm;(3) 12.0 L.8. (1) –938 J;(2) –1.44⨯103 J.10. (1) 702 J;(2) 507 J.12. [略].13. [略].15. 2.47⨯107 J⋅mol-1.16. (1) h = CT + v0p + bp2;(2) C p = C, C V= C + (a2T/b)–ap.17. –46190 J⋅mol-1.18. 82.97 %.19. [略].21. 6.70 K, 33.3 cal, 6.70 K, 46.7 cal; 11.5 K, 80.0 cal, 0, 0.22. γ = ln(p1/p0)/ln(p1/p2).23. (1) [略];(2) [略];(3) [略].24. (1) [略];(2) [略].25. (1) p0V0;(2) 1.50 T0;(3) 5.25 T0;(4) 9.5 p0V0.26. (1) [略];(2) [略];(3) [略].27. 13.4 %.28. (1) A→B为吸热过程, B→C为放热过程;(2) T C = T(V1/V2)γ– 1, V C = V2;(3) 不是;(4) 1 – {[1 – (V1/V2)γ– 1]/[(γ– 1)ln(V2/V1)]}.29. [略].31. 15.4 %.33. [略].34. [略].35. [略].“热学”课程第六章作业习题第六章习题:2,3,5,9,10,11,12[13],13,15,16,19.注:[13] 设为一摩尔第六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2. 1.49⨯104 kcal.3. (1) 473 K;(2) 42.3 %.5. 93.3 K.9. (1) [略];(2) [略];(3) [略].10. [略].11. [略].12. [略].13. [略].15. ∆T = a (v2-1–v1-1)/C V = –3.24 K.16. [略].19. –a(n A–n B)2/[2C V V(n A+ n B)].“热学”课程第七章作业习题第七章习题:8.第七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8. 提示:在小位移的情况下, exp[ -(cx2-gx3-fx4)/(kT)]≈ exp[ -cx2/(kT)]⋅{1 + [gx3/(kT)]}⋅{1 + [fx4/(kT)]}≈ exp[ -cx2/(kT)]⋅{1 + [gx3/(kT)] + [fx4/(kT)]}.“热学”课程第八章作业习题第八章习题:1,2,3,4,6,7[14],8,10.注:[14] 设θ= 0第八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 2.19⨯108 J.2. 7.24⨯10-2 N⋅m-1.3. 1.29⨯105 Pa.4. 1.27⨯104 Pa.6. f = S[α(R1-1 + R2-1) – (ρgh/2)]= {Sα⋅[2cos(π–θ)]/[2(S/π)1/2 ⋅cos(π–θ) + h–h sin(π–θ)]} +{Sα⋅[2cos(π–θ)]/h} – (Sρgh/2)≈Sα⋅[2cos(π–θ)/h]= 25.5 N.7. 0.223 m.8. 2.98⨯10-2 m.10. (1) 0.712 m; (2) 9.60⨯104 Pa; (3) 2.04⨯10-2 m.“热学”课程第九章作业习题第九章习题:1,2,4[15],6[5],7,8,9[16],11,12,13[17].注:[5] 设p0 = 1.00 atm[15] 水蒸气比体积为1.671 m3/kg[16] 10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1.013×105Pa,而汽化热为2.38×106 J⋅kg -1,由题8中的[17] 23.03 - 3754/T第九章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1. 3.21⨯103 J.2. (1) 6.75⨯10-3 m3;(2) 1.50⨯10-5 m3;(3) 液体体积为1.28⨯10-5 m3, 气体体积为9.87⨯10-4 m3.4. 373.52 K.6. 1.36⨯107 Pa.7. [略].8. [略].9. 1.71⨯103 Pa.11. 4.40⨯104 J⋅mol-1.12. (1) 52.0 atm;(2) 157 K.13. (1) 44.6 mmHg, 195 K;(2) 3.121⨯104 J⋅mol-1, 2.547⨯104 J⋅mol-1, 5.75⨯103 J⋅mol-1.。

附录1 章后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饭店管理概述》

附录1 章后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饭店管理概述》

▲填空题
1)人事同步、沟通思想、 讨论问题 、讲求协作 、协调工作量、协调工作程序、协调环境 2)市场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念、法制观念 3)转型、上轨道、进入现代化管理4)共性、个别 ▲单选题
1)A 2)Leabharlann 3)A ▲多选题1)ABCDE 2)ABCDE ■技能题
分析提示: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之一协调职能要求实现两个同步关系,其中实现人事关系同步, 必须在管理中讲求协作,沟通思想。本案出现的问题说明该饭店员工缺乏协作精神,导致了服 务的失败,也说明饭店内部沟通出现了问题,导致了员工没有重视这次接待活动。
1)D 2)B 3)D 4)C 5)A ▲多项选择
1)ABCD 2)ABCD 3)ABCDE 4)ABD
■技能题 分析提示:本案例涉及企业培训和员工流失的问题,饭店花大本钱培训员工没有错,培训是为 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达到员工自我实现的目标,薪酬是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体现,对员工 的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光靠培训是留不住人才的。 观念应用 □案例题 麦当劳的激励管理 分析提示:(1)培训的基本目的是让员工能够掌握更好的工作技能和方法,同时还可以成为员 工发展的一条捷径。 (2)这其实是一种激励机制。 □实训题 教学建议: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正规的饭店企业,参与面试时要积极主动,在面试之前要详细 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对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作好提问纲要。
第5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简答题 1)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答:(1)建立科学的劳动组织与和谐的人际关系;(2)不断地激励员工,挖掘潜力,提高劳 动效率。 2)“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你是怎样认识的? 答:因为就一个人来说,在某一方面发挥不了作用,而在另一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很大。社会 里的人谁都有长处和短处,没有短处的人是不存在的。不是存在垃圾,而是有些人没有用其所 长。使用人贵在妙用其才,扬长避短。 3)招聘录用工作,为什么在内部招聘的同时,还应适当兼顾内外来源的平衡? 答:因为所有的职位都在饭店内部循环,容易形成保守单一的经营观念,人际关系也较复杂。 应适当从外部引进人才,改善饭店的人员结构,以保持内外来源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1.设为三个事件,试用表示下列事件,并指出其中哪两个事件是互逆事件:CBA、、CBA、、(1)仅有一个事件发生;(2)至少有两个事件发生;(3)三个事件都发生;(4)至多有两个事件发生;(5)三个事件都不发生;(6)恰好两个事件发生。

分析:依题意,即利用事件之间的运算关系,将所给事件通过事件表示出来。

CBA、、解:(1)仅有一个事件发生相当于事件CBACBACBA、、有一个发生,即可表示成CBACBACBA∪∪;类似地其余事件可分别表为(2)或ACBCAB∪∪ABCCBABCACAB∪∪∪;(3);(4)ABCABC或CBA∪∪;(5)CBA;(6)CBABCACAB∪∪或。

ABCACBCAB−∪∪由上讨论知,(3)与(4)所表示的事件是互逆的。

2.如果表示一个沿着数轴随机运动的质点位置,试说明下列事件的包含、互不相容等关系:x{}20|≤=xxA {}3|>=xxB{}9|<=xxC{}5|−<=xxD {}9|≥=xxE解:(1)包含关系:、ACD⊂⊂BE⊂。

(2)互不相容关系:C与E(也互逆)、B与、DE与。

D3.写出下列随机事件的样本空间:(1)将一枚硬币掷三次,观察出现H(正面)和T(反面)的情况;(2)连续掷三颗骰子,直到6点出现时停止, 记录掷骰子的次数;(3)连续掷三颗骰子,记录三颗骰子点数之和;(4)生产产品直到有10件正品时停止,记录生产产品的总数。

提示与答案:(1);{}TTTTTHTHTHTTTHHHTHHHTHHH,,,,,,,=Ω(2);{ ,2,1=Ω}(3);{}18,,4,3 =Ω(4)。

{} ,11,10=Ω4.设对于事件有CBA、、=)(AP4/1)()(==CPBP, ,8/1)(=ACP1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0)()(==BCPABP,求至少出现一个的概率。

CBA、、提示与答案:至少出现一个的概率即为求,可应用性质4及性质5得CBA、、)(CBAP ∪∪()PABC 5 / 8 =∪∪5.设A、B为随机事件,3.0)(7.0)(=−=BAPAP,,求)(ABP。

提示与答案:欲求)(ABP,由概率性质3可先计算,由于,且)(ABP)(BAABA−=∪φ=−)(BAAB∩。

解得6.04.01)(1)(=−=−=ABPABP。

6.已知事件、AB满足PABPAB()(=∩)且3/1)(=AP,求PB()。

解法一:由性质(5)知PB()=PABPAPAB()()(∪−) + (性质5)=1−−+PABPAPAB()()(∪) (性质3)=1−−+PABPAPAB()()(∩) (对偶原理)=1−PA()=32311=−(已知条件)解法二:由于PABPAB()() = ∩=P( A∪B) = 1−P( A∪B)=)()(311ABPBP+−−从而得0)(32=−BP,即32)(=BP7.一个袋中有5个红球2个白球,从中任取一球,看过颜色后就放回袋中,然后再从袋中任取一球。

求:(1)第一次和第二次都取到红球的概率;(2)第一次取到红球,第二次取到白球的概率。

提示与答案:设表示:“第一次和第二次都取到红球”; AB表示:“第一次取到红球,第二次取到白球“。

(1)4925)()()(=Ω=nAnAP(2)4910)()()(=Ω=nBnBP8.一批产品有8个正品2个次品,从中任取两次,每次取一个(不放回)。

求:(1)两次都取到正品的概率;(2)第一次取到正品,第二次取到次品的概率;2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3)第二次取到次品的概率;(4)恰有一次取到次品的概率。

提示与答案:设表示:“第i次取出的是次品”(=1,2),则所求概率依次化为i A i)(21AAP、)(21AAP、)()= ( 2 1 2 1 2 P A P A A ∪A A 、)(2121AAAAP∪。

(1))(21AAP2845=(2))(21AAP845=(3))(2AP)()(2121AAPAAP+=15=。

(4))(2121AAAAP∪)()(2121AAPAAP+=1645=。

9.设有80件产品,其中有3件次品,从中任取5件检查。

求所取5件中至少有3件为正品的概率。

提示与答案:设:“所取5件中至少有3件为正品”;则的对立事件为至多有2件为正品,即:“恰有2件为正品”(最多有3件次品)。

AA()PA=8215821610.从5双不同的鞋子中任取4只,求4只鞋子至少有2只配成一双的概率。

提示与答案:直接求4只鞋子至少有2只配成一双的概率不易得到正确的结果,这是由于所考虑事件比较复杂,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通常是利用概率性质3,即先求逆事件的概率。

13()21PA=11.假设每个人的生日在一年365天都是等可能的,那么随机选取个人,求他们的生日各不相同的概率及这个人至少有两个人生日在同一天的概率;若n,求上述两个事件的概率。

)365(≤n n=40提示与答案:此问题属于占位问题。

可设A表示事件:“个人的生日各不相同”;n B表示事件:“这个人至少有两个人生日在同一天”。

n nn AAP365)(365=,365()1365nn APB=−。

若取,则,40=n()0.109PA≈()0.891PB=12.某进出口公司外销员与外商约谈,两人相约某天8点到9点在预定地点3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会面,先到者要等候另一个人20分钟,过时就离去,若每人在这指定的一个小时内任一时刻到达是等可能的,求事件={两人能会面}的概率。

A提示与答案:设分别表示两人到达预定地点的时刻,那么两人到达时间的可能结果对应边长为60的正方形里所有点,如图,xy、5()9PA=13.设某光学仪器厂制造的透镜,第一次落下时被打破的概率为3/10,第二次落下时被打破的概率为1/2,第三次落下时被打破的概率为9/10,试求透镜落下三次未打破的概率。

提示与答案: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意,弄清概率1/2、9/10的具体含义。

依题意“第二次落下时被打破的概率为1/2”指的是第一次落下未被打破的情况下,第二次落下时被打破的概率;概率9/10的含义类似。

可设表示“落下三次未被打破”,A()PA=720014.由长期统计资料得知,某一地区在4月份下雨(记作事件)的概率为4/15,刮风(记作事件AB )的概率为7/15,刮风又下雨(记作事件)的概率为1/10。

求,,。

CP(A | B) P A) P(A B) |(B∪提示与答案:3(|)14PAB=,3(|)8PBA=,19()30PAB=∪。

15.设、AB为随机事件,若6.0)(5.0)(==BPAP,,,求:8.0)|(=ABP(1);(2)。

)(ABP)(BAP∪提示与答案:该题主要是考查条件概率公式、乘法公式及概率性质的应用。

(1);(2)()0.PAB= 4 .7 ()0PAB=∪。

16.一机床有1/3的时间加工零件A,其余时间加工零件B,加工零件A时,停机的概率是3/10,加工零件B时,停机的概率是4/10,求这台机床停机的概率。

提示与答案:依题意,这是一全概率问题。

若设A事件表示:“加工零件A”;B 事件表示:“加工零件B;C事件表示:“机床停机”。

则。

()11/30PC= 17.有两个口袋,甲袋中盛有2个白球1个黑球;乙袋中盛有1个白球2个黑球。

由甲袋任取一球放入乙袋,再从乙袋中取出一球,求取到白球的概率。

4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提示与答案:依题意,这是一全概率问题,因为从乙袋中取出一球是白球有两个前提,即由甲袋任取一球放入乙袋有两种可能(由甲袋任取出的球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黑球),并且也只有这两种可能。

因此若把这两种可能看成两个事件,这两个事件的和事件便构成了一个必然事件。

若设A表示:“由甲袋取出的球是白球”;B表示:“由甲袋取出的球是黑球”;表示:“从乙袋取出的球是白球”。

则C()5/12PC=。

18.设有一箱同类产品是由三家工厂生产的,其中21是第一家工厂生产的,其余两家各生产41,又知第一、二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有2%的次品,第三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有4%的次品,现从箱中任取一只,求:(1)取到的是次品的概率;(2)若已知取到的是次品,它是第三家工厂生产的概率。

提示与答案:设事件表示:“取到的产品是次品”;事件表示:“取到的产品是第i家工厂生产的”(i)。

则A i A=123,,(1);()0.025PA=(2)。

3(|)0.4PAA=19.某专门化医院平均接待K型病患者50%,L型病患者30%,M型病患者20%,而治愈率分别为7/10、8/10、9/10。

今有一患者已治愈,问此患者是K型病的概率是多少?提示与答案:依题意,这是一全概率公式及贝叶斯公式的应用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一组两两互斥事件。

解:设事件A表示:“一患者已治愈”;事件i(A321,,=i)表示:“患者是K、L 、M型病的”。

则得77()100PA=;)|(1AAP511= 。

20.三个人独立地破译一个密码,他们能单独译出的概率分别为1/5、1/3、1/4,求此密码被译出的概率。

提示与答案:设事件A表示:“此密码被译出”;应用概率性质3及事件独立性得3()5PA=21.若)|()|(BAPBAP=,证明事件相互独立。

BA与事件提示与答案:应用BAABA∪=,且φ=BAAB∩。

22.一个系统由三个元件按图所示方式连接而成,设每个元件能正常工作的5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概率(即元件的可靠性)均为 Ar(0<<)1 r;求系统的可靠性。

(设三个元件能否正常工作是 C相互独立的)。

B提示与答案:此问题是考查事件间的关系及独立性的应用。

2()(2PACBCrr) =−∪23.设事件A与B相互独立,已知5.0)(=AP,8.0)(=BAP,求∪)(BAP,)(BAP∪。

提示与答案:考查概率性质与事件的独立性的应用()0.PAB= 2;()0.7PAB=∪。

24.已知3.0)(=AP,4.0)(=BP,5.0)(=BAP,求))(|(BABP∪。

提示与答案:由)())(())(|(BAPBABPBABP∪∪∪=,因此转化为计算概率))((BABP ∪及)(BAP∪,进而解得1(|())4PBAB=∪。

25.随机地向半圆220xaxy−<<(为正常数)内掷一点,若该点落在半圆内任何区域的概率与区域的面积成正比,求原点和该点的连线与ax轴的夹角小于4/π的概率。

提示与答案:这是一个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问题,如图所示。

若设事件A:“表示掷的点和原点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小于4/π”;。

11()2PAπ=+26.设有来自三个地区的各10名、15名、25名考生的报名表,其中女生的报名表分别为3份、7份、5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