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教育政策分析

合集下载

老挝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老挝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老挝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老挝是东南亚国家之一,位于中南半岛,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挝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增长,但个人收入分配问题却一直存在。

目前,老挝的个人收入分配不均衡,城乡居民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社会贫富差距较为明显。

在老挝,个人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服务业和制造业。

由于经济结构单一,很多人的收入来源单一,缺乏多元化的收入渠道。

这不仅影响了个人收入水平,也加剧了收入不均衡的现状。

本文将探讨老挝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老挝改善个人收入分配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2 问题意义老挝个人收入分配存在问题意义:老挝是一个贫困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发展缓慢,很多人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个人收入分配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和贫富差距扩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研究老挝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意义至关重要。

个人收入分配不均衡会导致社会不公平。

一些人靠着少数资源或者特权获取了大量的财富,而另一部分的人却只能勉强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这种情况无疑会引发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影响社会稳定。

个人收入来源单一也是一个问题,很多人依赖于农业或者低技能职业,收入来源不稳定,缺乏多元化。

这种情况一旦遇到经济困难或者自然灾害,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问题,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研究老挝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意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促进老挝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老挝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老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通过对收入不均衡和个人收入来源单一两大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将探讨如何推动经济结构多元化,提升就业机会,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实施税收政策,促进收入再分配以及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对策建议,为改善老挝个人收入分配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老挝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方向探讨

老挝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方向探讨

老挝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方向探讨作者:朱欣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第07期[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近几年老挝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而梳理其体系、类型、运行管理、学术研究、私立高校与国际化等方面的发展,研究了老挝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老挝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一、老挝高等教育体系老挝高等教育体系有5个重要组成部分:老挝国家大学、苏发努冯(Souhanouvong)大学、占巴塞(Champasck)大学、医科大学、5所师范学院以及83所私立高校。

老挝国家大学建立于1995年底,在政府办公室颁布了一部法令之后,10所原来分属于不同部门监管的高等教育机构合并为老挝国家大学。

老挝国家大学的第一个学年始于1996年10月。

老挝国家大学起初有12个系,分别是基础学科系、教育系、自然科学系、社会科学系、经济管理系、机械工程系、农学系、林学系、医学系、法律管理系、语言学系、建筑系,目前已增加到13个系。

老挝全国范围内大学生数量的迅速增长,促使了高校数量的增加。

根据2003年11月4日颁布的老挝政府第169号令,苏发努冯大学得以成立。

该大学的成立仪式在2003年11月5日的灌溉节庆典中举行。

这所大学开设了教育系、经济与管理系、农学系3个系,它们正在利用基金推动自身的现代化建设。

占巴塞大学、苏发努冯大学与老挝国家大学在执行课程教学、教师的学术和专业发展等方面有密切的合作。

老挝有5所师范学院,学生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

这些师范学院在2004-2005学年的招生人数为5 569人,在2006-2007学年的招生人数达到了13 611人,增长了近2.5倍。

在2000年~2007年间,老挝共有83所私立高校(包括商业、贸易、计算机、技术、英语等类型)招生,人数从22 605人增加到76 332人,其中8 318人参加了学士学位项目。

老挝有两所私立高校已经建立了硕士项目。

其中在2000-2001学年,老挝高校的招生人数为22 605人,2006-2007学年为76 332人,六七年间的年招生人数增长了近3.5倍。

老挝人民革命党十大规划党和国家未来发展

老挝人民革命党十大规划党和国家未来发展

CONTEMPORARY WORLD44老挝人民革命党(以下简称“人革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6年1月18—22日在万象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代表全国25万余名党员的685名代表和400多名特邀嘉宾出席大会。

会议主题是“加强党的领导能力和先进性,加强全国人民大团结,坚持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根据可持续方针保卫和发展国家,向社会主义目标坚定迈进”。

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听取了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及到2030年远景规划和经济社会十年发展战略(2016—2025年)的报告,补充并修改了党章,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

在十届一中全会上,本扬·沃拉吉当选人革党中央总书记。

人革党十大是在老挝革新事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恰逢老挝刚刚庆祝完建党60周年、建国40周年的重要节点,将对老挝党和国家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大会顺利实现新老交替,组建了“老中青相结合”的领导班子,老挝人民革命党十大规划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在十大精神指引下,老挝人革党将继续加强党的建设,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进一步深化革新开放,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 王璐瑶/文有利于稳步推进老挝党现有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保持原有11人制,6人新任,分别为中组部部长占西·普西坎,国会副主席赛宋蓬·丰威汉,国防部副部长占沙蒙·占雅拉,中办主任坎潘·蓬马塔,万象市委书记兼市长辛拉冯·库派吞,政府办公厅主任宋赛·西潘敦。

中央书记处9人中,5人由政治局委员本扬、本通(中纪委书记)、潘坎(副总理)、占西、坎潘兼任,另外4人为国防部部长森暖、中宣部部长吉乔、公安部部长宋乔、国防部副部长兼人民军总政治部主任维莱。

新一届中央委员新老交替力度大。

69名中央委员中,持博士学位的有34人,初次当选的有30人,体现了知识化、年轻化的特点。

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的现状、问题与设想——基于老挝苏州大学的个案分析

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的现状、问题与设想——基于老挝苏州大学的个案分析

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的现状、问题与设想——基于老挝苏州大学的个案分析作者:吴鹏汪解先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第24期摘要:境外办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分工的重要形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文化软实力。

老挝苏州大学是中国高校创办的第一所境外高校,十年来先后经历了调研论证、申请报批、建校办学等阶段,探索出“政府搭台、校企协同、需求导向、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也面临国内“政策真空”、资金划拔渠道受限、发展水平和层次遭遇瓶颈等问题,亟待政府、高校、社会从认识、政策、定位、质量四个方面共同发力,助力中国高校境外办学行稳致远、开创未来。

关键词:一带一路:境外办学:办学模式:老挝苏州大学一、引言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是指高等学校独立或者与境外具有法人资格并且为所在国家(地区)政府认可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合作,在境外举办以境外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或者采用其他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施高等学历教育、学位教育或者非学历高等教育[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高校在注重“引进来”的同时,也将“走出去”提上日程,加快境外办学的步伐。

截至2016年3月,共有35所中国高校赴境外开展办学活动,已在境外举办了5个办学机构和98个办学项目,分布在14个国家和地区。

老挝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 in Laos)是中国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所境外大学,也是老挝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所外资大学,开创了中国高校境外办学之先河。

该大学分别于2009年1月、2011年6月经老挝计划与投资部、中国教育部批准,由苏州大学与老挝中资企业共同创办、在老挝注册,校址设于老挝首都万象。

截至2017年底,老挝苏州大学共招收本科生70余人、汉语培训生2338人次;苏州大学面向老挝累计招收190余名老挝留学生,覆盖本科、硕士和博士各层次。

筹建以来,老挝苏州大学从最初的鲜为人知,到如今在万象市的家喻户晓,已成为服务中老两国教育文化、经济贸易交流与合作的“桥头堡”。

老挝高等教育政策简析

老挝高等教育政策简析

主 。国家经济发展必须增加区域 间和全球经济往来 ,使
老挝能够参与 区域经济和全球化竞争。 为 了达到上述 目标 , 老挝政府优先制定 了下列政策 : 保持经济 的稳定增长 ,通过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正式 和非正式 的教育 ,促进国家人力资源发展 ;通过促进国 内每一地 区的经济发展 ,整合老挝 区域经济发展 和经济 国际化发展 。 利用国内资源 , 积极促进小型企业工业化 ; 促进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 ,尤其是私立经济的发展 ,增 加商贸机会 ,强调 出口导向的经济策略 ;健全法制和管 理体制 ;建立便利的条件和机制改善金融机构 ,促进 资
第 2 卷 第 1 期 O O 21 年 1 01 O月
牡丹江大学学报
J u n l o M d n in O i e s t o r a f u a j a g n v r iy
V 1 2 o 1 o. 0N . 0 0 t 2 1 c. 0 1
文章编号 :10 -7 7( 0 1 00 6 —3 0 88 1 2 1 )1.120
老挝人 民民主共和国位于东南亚 内陆。2 0 年的老 01 挝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下列消除贫困和经济可持 续发展的指导方针 :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在经济发 展 、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间取得平衡。 国家的经济发展
必须协调 中央与地方的发展、城市与农村的发展 ,充分
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国家经济发展必须基于宏观经济 管理和加强机构建设 ,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促进社会 民
老挝高等教育政策简析
谢冬平 樊 洁
蒙 自 6 10 ) 6 10 ( 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云南

要 :通过对老挝 国家经济发展与 高等教 育的需求介绍 ,分析老挝 高等教 育的各 项政 策,以期 对老挝 高等教

中国对老挝的援助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对老挝的援助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对老挝的援助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老挝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向老挝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使得老挝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事业等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对老挝的援助,在掌握这一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向老挝提供援助的必要性和意义。

二、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国对老挝的援助进行分析,了解两国之间的援助情况和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并提出对未来中国对老挝援助方向的建议。

三、研究内容1. 援助范围:阐述中国对老挝的援助范围,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

2. 援助方式:介绍中国对老挝的援助方式,包括贷款、无偿援助、物资援助等,并比较这些援助方式的优缺点。

3. 援助效果:评估中国对老挝援助的效果和意义,包括援助带来的发展效益和对老挝社会经济的影响等。

4. 发展建议:提出未来中国对老挝援助的方向和建议,包括继续完善援助政策、提升援助的科学性、合理对接老挝国家发展战略等。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梳理中国对老挝的援助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 实地调查法:通过走访老挝的项目现场和受援贫困地区,了解中国对老挝的援助实际情况和效果。

五、论文框架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4 论文框架和结构第二章:中国对老挝的援助2.1 援助范围2.2 援助方式2.3 援助规模和时间第三章:中国对老挝援助效果评估3.1 援助带来的发展效益3.2 对老挝社会经济的影响3.3 帮助老挝走出贫困的成果第四章:中国对老挝援助的发展建议4.1 优化援助政策4.2 提升援助的科学性4.3 合理对接老挝国家发展战略第五章:结论5.1 前期回顾5.2 主要结果和发现5.3 展望未来六、研究意义本文将对中国对老挝的援助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有助于进一步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老挝科技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老挝科技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老挝科技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老挝作为一个东南亚国家,其科技发展水平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仍然相对滞后。

然而,近年来老挝政府和国际社会对于科技创新和发展投入的不断增加,使得该国的科技行业呈现出积极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会对老挝科技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老挝的科技发展现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第一,老挝的科技基础设施相对欠发达,缺乏现代化的实验室和研发设施。

这对于该国科技创新和研发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即使有各种创新的想法和项目,缺乏适当的设备和场所也会限制科技发展的速度和范围。

第二,老挝的教育体系也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教育水平。

现有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设置不足以满足科技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三,企业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相对较少,部分原因是由于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这也导致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之间的薄弱联系。

然而,老挝的科技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

首先,老挝政府已经意识到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近年来加大了对科技领域的投资和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包括税收减免、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为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其次,老挝作为一个开发中国家,仍然有许多科技和技术方面的需求亟待解决。

在农业、能源、环境和医疗等领域,老挝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科技创新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机会。

此外,老挝处于东南亚地区的中心位置,其地缘政治与战略地位也给科技发展带来了一些潜在机遇。

未来,老挝科技发展的趋势将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首先,老挝将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技硬件设施和科研人才的水平。

政府将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

其次,老挝将会借助国际合作和技术转让来推动科技发展。

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将会加大对老挝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设备和人才方面的支持。

越南、老挝、古巴三国社会主义改革与中国的异同

越南、老挝、古巴三国社会主义改革与中国的异同

越南、老挝、古巴三国社会主义改革与中国的异同【摘要】越南、老挝、古巴作为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改革过程中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

本文从经济改革路径、政治体制差异、对外政策异同、社会发展比较以及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融合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越南采取较为开放的市场经济改革路径,老挝保持相对封闭的政治体制,古巴积极推进外部关系多元化。

在社会发展方面,越南和古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显著进展,而老挝面临着经济发展较为困难的局面。

在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融合方面,三国均在保持本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设。

结论部分将探讨三国间的经验交流与借鉴,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启示。

通过对这三国的比较研究,可以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越南、老挝、古巴、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经济改革、政治体制、对外政策、社会发展、文化传统、经验交流、借鉴、发展趋势、启示、展望。

1. 引言1.1 介绍三国社会主义改革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其中越南、老挝、古巴三国在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上各有不同。

本文旨在对这三国的社会主义改革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异同之处,并结合中国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在社会主义改革中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挑战,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三国的经济改革路径、政治体制差异、对外政策、社会发展和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的融合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这些国家在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在全球化和多样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之路值得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1.2 研究背景越南、老挝、古巴三国在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路径,对比研究它们与中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在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

越南作为东南亚国家,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政治上也逐渐向现代化进程转变,对外交政策积极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挝教育政策分析
作者:黄玲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4年第03期
新时期,随着老挝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老挝“九大”之后,老挝政府在政策上加大了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特别是在强制性的初级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入学率低,教育不公平等问题。

通过对老挝历年来的教育政策的分析,总结老挝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老挝教育建设的新探索。

老挝教育政策以人为本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是一个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

老挝全国共有16个省,1个直辖市和1个行政特区。

人口约600万,全国共有60多个部族,大致分为老龙族、老听族和老松族三大民族。

85%的居民信奉佛教,通用语为老挝语。

老挝语属于拼音单缀文字,系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泰老语支。

一、老挝各个时期教育政策及教育发展情况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初期教育政策。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建立以前,在农村,小学教育是由僧侣在佛寺中进行的,但所学知识基本上都是有关佛学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新政权建立以后,老挝政府在全国每一个村庄都基本建立了小学,并规定老挝的小学教育学制为5年。

但是建国之初由于多方面原因,即使在文化教育最发达的老龙族中,15~45岁的成年人的识字率据估计也只有35%~40%,全国教育整体水平十分低。

由于历史原因,老挝经济十分落后,但是老挝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

在老挝人民革命党“三大”上提出,要加强对全民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教育,逐步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各族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推动以教育为中心的思想文化革命先行一步的战略,建设具有老挝特点和社会主义内容的文化,使全国各族人民在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专业和体育等方面受到全面的培养和教育。

老挝导人民革命党“四大”对教育政策重新定位:继续把教育事业作为思想文化革命的中心任务,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进行改革:重新讨论制定教学大纲;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发展各种教育;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

在1991年3月召开的老挝人民革命党第5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凯山•丰威汉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从现在起到2000年的教育发展战略和发展教育的第3个五年计划,规定了老挝的教育方针、原则和目标。

提出要抓教育质量为主,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水平,接近国际水准,以金字塔的形式发展教育,有重点地发展公立和私立学校,实行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相结合,以适应老挝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2001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七大”报告提出,继续修订完善教材,保证从幼儿园到大学各级教育的质量与水准,解决师资不足,师资水平低等长期存在的问题。

重视学习运用外国先进的教学经验。

报告指出,进一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培训中心、实验室、教学楼等。

继续发展基础教育。

同时对国民初级教育,扫除文盲,提高人民的受教水平做出重点强调。

在老挝“八大”上,老挝党中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重视,并提出新观点即建立与邻国,东盟成员国及国际组织的教育合作,把本国学生送出去,把国外的老师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育的对外交流,提高本国的教学质量,老挝的教育不再是紧闭大门,而是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文化知识,推动本国教育的新发展,这次的教育政策调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老挝“九大”就革新教育政策提出要全面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特别是提高国民的政治素质,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紧力度尽快实现联合国“千年计划”扫除文盲,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对职业技术人员、工匠、工程师、行政管理人员等各行各业人才的培训力度,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量有用之才。

二、老挝教育存在的问题
就老挝的国情来说,老挝的教育整体水平落后,这与其国民经济落后有着密不可分的原因。

具体表现在国家财政上,对教育的低投入使得老挝教育基础建设相当落后,在城区学校校舍相对较为完善,但在一些偏远地区,校舍破旧,基本的教学器材都很欠缺,教师资源也十分的薄弱,师资水平较低,甚至教学课本都不能到位。

而且老挝是一个信仰小乘佛教的国家,有些家庭贫困的在很小的时候就到寺庙当小沙弥,虽然寺庙也会开展教学,但主要是与佛学有关,学习的不系统。

虽然现在老挝开始普及义务教育,但面对的难度很大,主要是资金不到位,同时人民的受教育思想意识不是很高,有些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只会讲本民族语言,老挝官方统一的老挝语基本不会。

同时还存在教育公平问题,如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区提供的教育入学机率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女子和少数民族的教育入学率低,高等教育研究基金的短缺问题;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运行的质量认可和保障运行机制很不健全;社会力量办学和参与教育工作还不够。

三、老挝教育发展前景分析
要加快老挝教育的发展与时俱进,有以下几点意见:
(一)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证教育持续有效发展
作为开发人力资源的教育投入是种至关重要的生产性投资,增加教育投入是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根本措施。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导致老挝经济落后;老挝政府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所以,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采取多途径吸取资金投入到本国教育,发展教育基础建设是必须解决首要问题。

(二)坚持教育以人为本,使教育服务于全民族的发展
对于教育来讲,以人为本就是在教育目的上要把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教育需要开放办学、多元化办学,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从教育的内容、目标到教育方法的选择,都应当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不同个性、兴趣和资质的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能从实际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得到益处,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育评价标准。

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教育还要关心教师的发展,以人为本,还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老挝教师工资待遇十分低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这一点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制约性,提高教师待遇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教师待遇是当前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

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再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送一批老师出国培训,吸取他国的有效经验,聘请发达国家高等学校老师来进行教学,开着教学互动,以提升本国教育水平。

(三)以经济改革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老挝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开始迈向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大潮,各种新思想不断涌入。

值此在经济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推进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学校制度的创新。

扩大对外开放的机遇,促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汲取国外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国民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以适应本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树洪,方芸.列国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0.
\[2\]老挝人民革命党“三大”“四大”“五大”“七大”“八大”“九大”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